河南许昌有多久历史
许昌历史悠久,早在1、5万年之前,人们的祖先就栖居于此。传说唐尧时,许的始祖许由,德高望众,善治理,孚众望,尧以天下让由,许由坚辞不受,隐居箕山。为避尧纠缠,率部落沿颍河东南而下,躬耕于“许田”,这里就称为许。许昌是原始社会末期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禹受封夏伯于夏邑,夏禹之子启,即位于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少康中兴”都康城。夏帝廑四年,昆吾氏分支迁于许,商周封国有栎、鄢、许、西不羹等国。春秋分属许、郑、楚;战国分隶韩、魏、楚。秦置颍川郡于阳翟,治今禹州市朱阁乡八里营。汉迁郡治今禹州市区、属豫州。新改称左队郡。东汉仍复颍川郡,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迁都于许。三国魏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并迁郡治于许昌县。晋析颍川郡置襄城郡。南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迁郡治于长社。在今长葛市老城镇西辘轳湾,东魏天平初年(534年)在长社置颍州;武定四年(546年)广州移治襄城,襄城郡属之;武定七年(549年)迁颍州、颍川郡治于颍阴,今魏都区改称郑州。北周改称许州,改广州称汝州。隋仍复颍川郡、省襄城郡为县归之;唐武德元年(618年)在襄城置汝州;四年(621年)仍复许州;天宝元年复称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仍谓许州。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为颍昌府。金复许州,并在阳翟设钧州。明万历三年(1575年)因避皇帝朱翊钧讳,取禹受封意改称禹州。清雍正十二(1734年)升为许州府,禹州归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分设许、禹二州。1912年废州为县。1926年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1932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改称许昌专区。1970年改为许昌地区。1986年许昌地区撤销,升许昌市为地级市。2002年10月许昌市政府迁健康路东段北侧。
许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遗地有灵井旧石器晚期遗址,石固新时期早期遗址,许昌故城遗址,钧窑遗址、扒村瓷窑遗址等。古墓葬有刘知远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龙冢等。古建筑有文峰塔、乾明寺塔、兴国寺塔、天宝宫、义勇武安王大殿、春秋楼、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禅静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桥景区、紫云山风景名胜区等。
历史上的许昌是现在的哪里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
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
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
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
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今许昌县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
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
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隋时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州市)、长葛、许昌、氵〖KG-س2〗隐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
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
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
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 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
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
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
1948年初至1949年,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临时人民政府与许昌市(今魏都区)人民民主政府。许昌、鄢陵、长洧属豫苏皖区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署五专区。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53年1月,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扶沟、商水、西华三县划入许昌专区。
1954年9月,临汝县划入洛阳专区。 1958年4月,撤销周口市,设镇,划入商水县。
同年12月,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制。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许昌市升为省辖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
襄城、郏县划归。
许昌历史古为许国,“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夏都夏邑(阳翟),今许昌禹州。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族群生活之根,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
由夏以来,一直为郡县治所。 东汉建安元年八月(公元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
三皇五帝,夏,殷商时期 三皇五帝,夏,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夏都夏邑(阳翟),今许昌禹州(原禹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和国都。
周朝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东汉时期 东汉末年建安元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汉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三国时期及以后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
到了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
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
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
鄢陵县直属河南省。 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
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
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
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15个县市。
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 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
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
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 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
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
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 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
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
谁知道许昌的历史概 况 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北靠经济繁荣的省会郑州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西靠煤城平顶山市,南接新发展的漯河市,东连农业资源丰富的周口地区。面积5002平方公里,人口425万,辖1区2市3县,83个乡镇,2326个行政村。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远古时期以许由为首的游牧部落曾在此活动,故称许地。自大禹帝之子启在这里建立华夏史上第一个国都夏都开始,尽管朝代更替,世事沧桑,许昌一直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在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都许,许昌又成为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心和曹操的军事大本营,兵家注目,名士云集,创造了灿烂的建安文学,彪炳于中华文学史册。唐、宋、元、明、清时,许昌均为郡、府、州治所在地。解放前许昌为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1949年2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辖14个县市。1986年实行以市带县,许昌市为地级市。1997年8月襄城县整建制划归许昌市。
自然环境 地处伏牛山余脉向东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大体由西向东南倾斜,东西长11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呈东西狭长地带。最高点大洪寨海拔11506米,最低点海拔504米。西部和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中部和东部是黄淮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143一146C,年平均降水量671一736毫米,无霜期为2175天。全市总土地面积4996平方公里。截止1997年底,全市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魏都区6个县(市、区),82个乡(镇)。
经济现状 国内生产总值为14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798亿元,第二产业6794亿元,第三产业39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l8元。现有耕地面积38493万亩。现已建成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食品等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谷子为主。经济作物有烟草、棉花、油菜、芝麻、花生等品种。森林覆盖率为139%。矿产资源以煤为主,还有耐火粘土、水泥灰岩、铁、铜、水晶等22个品种。禹州市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中药材品种有847种,大宗珍贵药材有白芷、何首乌、五味子、白附、天南星、红花、全虫、鹿茸等35种。土特产有鄢陵花卉,历史达一千年,素有“花县”之称,其中腊梅常做贡品,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誉。钧瓷出于神生镇,有1000多年生产历史。神生钧瓷"窑变"成色,绚丽灿烂,因同一窑烧出的产品颜色各一,形成了钧瓷无双的独特风格。
交通状况 境内公路总里程162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23公里。有国道107、311线穿过,全长138公里;省道6条共长281公里,县乡公路全长1163公里,专用公路全长3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13公里;晴雨畅通里程1249公里,桥梁268座7967延米,其中大中桥68座4829延米。乡镇公路晴雨畅通,1876个行政村通公路。有46公里京广铁路经过,市辖内有官亭、长葛、苏桥、许昌等4个火车站,南部有孟宝铁路29公里,辖区内有前聂、丁营、姜庄3火个车站。地方铁路神郸线经境内110公里,平禹线44公里。年客运量1529万人,货运量741万吨,旅客周转量74305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75765万吨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21089辆,辖内有邮电局和所103处,电报电路70路,长话电路1562路,年邮电业务总量9432万元。
交通规划到2010年建成国家道主干线京珠高速公路4515公里,完成国道311线62公里及省道31线23公里的改建工程。到2000年全市2162个行政村通汽车,全市晴雨通车里程达1700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36公里。到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15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431公里。
名胜古迹 许昌是省级历史文化古城,旅游资源以文物古迹为主。全市现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划分为中心旅游区、禹州旅游区、长葛旅游区、襄城县旅游区和鄢陵旅游区。已推出的专项旅游线路有:关羽之路(春秋楼、灞陵桥、关帝庙),三国旅游线(三国真迹与名胜、汉魏名人故里、遗迹与墓冢),寻根朝敬旅游(陈氏、方氏、许氏、钟氏),民俗民风旅游(禹州钧瓷),风景游览线(西湖公园、灞陵公园、鄢陵腊梅盆景园、白沙水库、禹州橡胶坝、紫云山风景区)。 现有古遗址56处,古墓葬37座,古碑刻27通,古建筑20余所,历史名人故里17处,出土文物万余件,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宋代钧台窑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粑有多少年历史了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一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
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 黄粑 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
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
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
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蜀南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许昌有什么历史帝尧时期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
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元明清时期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
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
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扩展资料:
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311国道、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南北。
2017年,许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3月,许昌成为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
许昌同时还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1、塞罕坝,三代人,地球卫士。2、塞罕坝与右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之处3、塞罕坝启示我们把什么作为基本方针4、塞罕坝作为什么的源头塞罕坝,三代人,地球卫士。
一棵树,一片林。或许我们能成为一棵树,或许我们能够找到从一棵树成为一片林的草原。
2017年12月0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河北塞罕坝林场被授予“地球卫士奖”。 河北塞罕坝林场 “地球卫士奖” 东方那一抹“中国绿”。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陈彦娴、刘海莹、于士涛代表三代塞罕坝人出席大会。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获奖理由:将茫茫荒原变成郁郁葱葱的林海。
Saihanba Afforestation Community, for transforming degraded land into a lush paradise
塞罕坝,位于北京以北400多公里、河北省的最北端。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塞罕坝林场占地面积140万亩,约合93万公顷。塞罕坝水草丰美,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
55年前的荒原
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清朝康熙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然而到清末,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弥补国库空虚,“木兰围场”被开围放垦,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
久久为功,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他们创造塞罕坝作为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常人无法想象,为了恢复绿水青山,他们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
百万亩人工林海的背后藏着的是一串令人震惊的数字。1500米平均海拔,-14℃平均年气温,超过-43℃最低气温,55年,三代人,年均6级以上大风达76天。
当时有句谚语,“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
故事从下图的“功勋树”说起,当时在塞罕坝上有一棵孤零零的松树。
当时考察人员在茫茫荒漠中看见这棵松树,就有了信心。既然这颗松树能傲然挺立至今,他们也一定能再造一片秀美林木。高原一颗松,换来一片海。阻沙源,涵水源,功业传满代。
创业者们勾画美好蓝图
1962年9月,369名创业者从四面八方集结,一路北上,怀着青春热血,奔赴塞罕坝。
塞罕坝第一代女职工合影,照片上写着“勇往直前”。
刚刚建场的塞罕坝只有少量房屋,一下子涌来这么多人,大家无处栖身,就住仓库、车库、马棚,还住不下,就搭窝棚。
建场初期塞罕坝创业者曾经住过的窝棚
创业初期,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年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不到8%。
创业者们很快发现了造林失败原因:外地苗木在调运中容易失水、伤热,且适应不了塞罕坝的气候。
于是他们决定自己育苗,经过考察、摸索、实践,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
塞罕坝实现全光育苗苗圃
1964年开春,塞罕坝人开展“马蹄坑大会战”,造林516亩,活率达到了90%以上,士气大振。
当年马蹄坑机械造林幼林地
创业历程总是充满坎坷。1977年,林场遭遇了严重的“雨凇”灾害,20万亩树木一夜之间被压弯、压折,林场十多年的劳动成果损失过半。
1980年,林场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又有12万多亩树木被旱死。
但塞罕坝人没有被击垮,他们含泪清理遭受“天灾”的受害林木,依靠自己的双手,重新造林,从头再来。
到1982年,林场超额完成任务,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万亩,保存率707%,创下当时全国同类地区保存率之最。
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发言称:
55年来,人们在这里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这片林场就像务林人自己的孩子。
In the 55 years the farm has existed, people have been growing trees and protecting the forest like their own children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中国一定能创造更多像塞罕坝一样的绿色奇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I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we continue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China can create more green miracles like Saihanba and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塞罕坝,为世界环境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展示了中国精神、提供了中国样本塞罕坝作为;塞罕坝在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如今的“功勋树”
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空气负氧离子是城市的8至10倍。
塞罕坝百万亩林海,也带来显著经济效益。近十年,塞罕坝与建场之初的十年相比,年均无霜期增加146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63毫米,年大风天数平均减少30天,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人民币。
建场55年来,国家投入和林场自筹资金累计约102亿元。如今,林场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万立方米,林木价值40多亿元。据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202亿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比198。
生态越来越好,塞罕坝的美景更是早已声名远扬。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一年的门票收入可达4000多万元人民币。
塞罕坝还启动了碳汇项目。塞罕坝林场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造林碳汇和营林碳汇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其中183万吨造林碳汇已经挂牌出售。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林业碳汇签发碳减排量最大的资源减排碳汇项目,如果全部实现上市交易,保守估计可以实现上亿元收入。
“塞罕坝这笔帐不能只在林场里算,这是笔大账。塞罕坝促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脱贫的作用是巨大的。塞罕坝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早已超出了本身直接的经济投入产出比,是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塞罕坝真正实现了建好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塞罕坝与右石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之处位于河北承德最北部的塞罕坝作为美丽的高岭曾被纳入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但后期由于过度开围垦荒导致塞罕坝在百年间迅速退化成了一片贫瘠荒芜的荒原沙地和荒山秃岭,并直接导致北京等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肆虐不绝,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受到极大影响。因而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党中央的积极推动下,通过三代塞罕坝人50余年的艰苦建设,塞罕坝终于从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成了如今拥有115万亩人工林、植被覆盖率达82%以上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海。这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也是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大奇迹。全面深度总结学习塞罕坝科学先进的生态文化理念和传承延续卓越的塞罕坝精神,是我国再创生态文明建设辉煌的必然要求。
塞罕坝建设的生态文化经验
多年来,塞罕坝人始终坚持践行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与艰苦的自然条件不断顽强抗争和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改进技术策略,并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成果的保持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最终将贫瘠荒芜的塞罕坝成功变成了真正的绿色银行,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塞罕坝建设的生态文化主要表现在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建设技术和生态发展制度三个方面。
其一,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上,塞罕坝建设在遵循客观规律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秉持科学可行、实际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塞罕坝防沙治沙和造林育苗工作始终遵循“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治沙工作方针,以及“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大力投入财政资金、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和合理利用沙区资源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防沙治理。塞罕坝生态文明文化理念的科学先进之处就在于既尊重客观事实和考虑当下实际需要,又讲究实践的效率和成本,进行了系统完备的生态治理体系建设。其二,在生态建设技术层面,塞罕坝建设始终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以先进科技手段为依托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重建。一方面,塞罕坝工程建设人员积极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策略经验,并将之与塞罕坝林场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研究探索,坚持生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同时坚持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创新,为塞罕坝林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塞罕坝建设工程还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鼓励和投入高级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加入育苗、造林和营林、森保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解决。其三,在生态发展制度层面,塞罕坝建设自始至终严格贯彻依法治林、依法护林和宣传教育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依法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的毁林开荒和破坏生态违法行为。同时,在后期林场的旅游开发和资源利用问题上坚持适度原则,严格把控旅游人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
塞罕坝建设的精神内涵彰显
塞罕坝林场今天所取得的瞩目的建设发展成果,是三代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甚至付出一生的辛劳换来的,支撑着数代劳动人民和***人数十年如一日奋斗在建设塞罕坝前线的,正是如今依旧熠熠生辉、闪烁着信仰与信念光芒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点赞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是塞罕坝精神的根本初衷和源泉动力。塞罕坝人在党的号召下,以“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冀涵养水源”为理想和奋斗使命并且代代传承和认真践行。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开拓者铭记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和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殷切憧憬,一头扎进了塞罕坝开荒造林、防沙治沙的伟大工程中。第一代建设者抱定了“既来塞罕坝,这里就是家”的信念,拖家带口兢兢业业地践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伟大使命和责任,将青春与理想融入塞罕坝建设的伟大使命中。“艰苦创业”是塞罕坝精神的内核与精粹,塞罕坝建设者始终以此为原则不断与艰难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困境顽强抗争。第二代塞罕坝建设者为了实现塞罕坝重建,“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边”,在最困难之时,在环境极恶劣之地坚守了数十年。不畏艰辛守初心,不负韶华担使命,这正是当下我们社会发展建设中最需要传承的崇高精神品质。“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追求与特色。塞罕坝就是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与典型象征,是绿色和谐发展的捍卫者和开拓者。在第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继续努力下,从荒山育林到生态养林,从原木资源到生态产品,塞罕坝真正诠释和实现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自然转化,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经济建设的双重发展。“六十一甲子,树木更树人”,2021年,塞罕坝精神成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这充分彰显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我们已经走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挖掘并学习塞罕坝建设生态文化的优秀经验,传承弘扬塞罕坝建设的崇高精神内涵,坚持不懈地继续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够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继续建功立业。
塞罕坝启示我们把什么作为基本方针塞罕坝启示我们把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作为基本方针。
塞罕坝,属地域概念,特指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坝上区域,广义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红山军马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乌兰布统自然保护区分属不同行政系统。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跨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处于阴山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山脉南端、燕山山脉西北端汇合处,主要是高原台地。“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全名可译为“美丽的高岭”。
塞罕坝属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木兰围场”的满语名称“木兰辉罕”,汉译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 )。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主要景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塞罕坝草原、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泰丰湖、月亮湖、红松洼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作为什么的源头水。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1784千米,区域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
解放后,风沙肆虐,荒漠绵绵,为了治理风沙,植树造林,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努力,如今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物产丰富,禽兽聚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被授予"地球卫士奖",世界环保的最高荣誉。
塞罕坝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坝上地区;属于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位于承德坝上地区,再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
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
炎炎夏日正是吃冰的最佳「食」机,最近坊间掀起霜淇淋大战,纷纷推出各种口味的霜淇淋,引起消费者选购热潮。根据《华人健康网》所进行的一项「霜淇淋消费趋势问卷调查」发现,迷恋吃霜淇淋的「霜淇淋控」竟然每周会吃上1支,甚至有23%的受访者平均每星期吃掉4支以上的霜淇淋;但是,会在意热量的竟只有20%。营养师提醒,对于每周吃下4支霜淇淋的人,等同于喝下16汤匙的油,如果不运动又不注意其他饮食的热量控制的话,换算下来每星期就会在短短1个月内爆肥06公斤,十分惊人!
8成网友每周吃1支霜淇淋 仅2成在意热量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成的网友(798%)平均每周吃1支霜淇淋,特别是竟有23%的网友平均每个星期吃掉4支以上,食量惊人,几乎成了名副其实的「冰淇淋控」。虽然天热吃冰很畅快,但是,霜淇淋热量也不可轻忽。调查显示,会担心吃进太多热量的网友仅有22%,考虑是否添加色素的网友只有20%。其他有53%的网友购买霜淇淋时,会注意到原料的产地来源,另外则有46%会考虑到卫生品质问题。
营养师提醒 :
洪若朴营养师指出,1支霜淇淋的热量大约为280卡,相当于吃下1碗饭,或是喝下4汤匙的油,如果每周都吃掉4支霜淇淋,几乎就是喝下16汤匙的油,累积的热量,更会高达1120大卡。如果要消耗掉1支霜淇淋约280大卡的热量,相当于要跑步1小时,如果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吃东西时又不考虑控制热量的话,只进不出的卡路里,可能会在短短1个月内爆肥06公斤。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在各种口味的霜淇淋当中,最受网友青睐的前3名,分别为:抹茶口味(222%)、原味(206%)、巧克力(178%),也有人选择香草(139%)和综合(97%)口味的霜淇淋。至于问到:「吃霜淇淋时最喜欢添加哪些配料?」排名前几名分别为坚果(283%)、其他(20%)、饼干(191)、巧克力(146%)和果干(63%)。
营养师提醒 :
洪若朴营养师强调,如果大家误以为吃含有「绿茶」成份的抹茶霜淇淋热量会比较低,那就大错特错了!无论是什么口味的霜淇淋,其实热量来源不在于口味,而是来自于霜淇淋的添加物,例如坚果、饼干、巧克力等配料,1支加了配料的霜淇淋,热量可能从280大卡飙升到350~450大卡,想要在大啖冰品之后甩掉1支霜淇淋的热量,可就要更努力运动了,否则很容易累积在体内,长久下来会造成体重、血脂肪与日俱增,极易成为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候选人。
4成网友因嘴馋吃霜淇淋 下午是最佳「食」机
此外,虽然有41%的网友认为1支含脆皮杯的霜淇淋,热量介于201~300大卡之间,与事实相符,但是,知易行难,似乎很难抵挡霜淇淋的诱惑。因为调查也发现,网友的心情好坏和天气状况,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霜淇淋的关键,有高达41%的网友是因嘴馋想要吃霜淇淋,因为天气冷或热而购买占25%,还有16%的网友会因心情好或坏而决定是否购买霜淇淋。网友最常购买冰淇淋的地点则为便利超商(601%)、霜淇淋专卖店(185%)和速食店(96%)。
霜淇淋当下午茶吃?逾5成网友喜欢在下午购买
有趣的是,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段,也会影响消费者购买霜淇淋的意愿。会在中午和晚上购买霜淇淋来品尝的受访者,各占20%,高达57%的网友喜欢在下午购买霜淇淋,显示艳阳高照的夏日午后仍是霜淇淋的畅销时段。
营养师提醒 :
洪若朴营养师强调,如果上班族刚结束外食,就随意逛到超商买1支霜淇淋来吃,是很危险的「自肥」行为,因为霜淇淋是「脂肪的化身」,吃霜淇淋的同时也等于在喝油;通常食品脂肪热量占比超过30%即属于高油食品。市售好吃滑顺绵密的霜淇淋其脂肪热量占比都超过35-40%。
再者,由于各家贩售的霜淇淋份量大小不一,1支霜淇淋的重量大致可分100公克、220公克两大类,如果嘴馋的人在下午时段以吃霜淇淋当作「下午茶」,就会吃进108大卡至280大卡的热量,因而摄取过多的脂肪和糖,形成健康的隐形杀手。
吃冰的代价?网友认为21~40元之间较合理
问卷最后询问:「愿意从荷包中掏出多少钱买1吃霜淇淋?」调查发现有41%的网友表示愿意花31~40元买1支霜淇淋,想要用21~30元价格买1支霜淇淋的人则占36%。显见,一般接受的合理价位是在21元至40元之间。
营养师提醒 :
消费者如果花40元购买1支霜淇淋来吃,结果在不到短短5分钟内嗑完后,才赫然发现身上多出280大卡热量,对于在意体重的人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至于该如何才能尽享美食,又不至于造成多余负担呢?建议先了解霜淇淋隐藏的3大健康危机,并减少每周吃霜淇淋的次数,同时增加运动量,以便消耗多于的热量和脂肪。
霜淇淋3大健康危机
1 霜淇淋油脂量超过35% 属于高油食物 :霜淇淋滑润口感来自于「油脂」,基本上是「脂肪的化身」,等于在喝油;通常食品脂肪热量占比超过30%即属于高油食品。市售好吃滑顺绵密的霜淇淋其脂肪热量占比都超过35-40%。而且店家贩售的霜淇淋份量差距很大,也影响到摄取的热量。
2 霜淇淋含糖量最高20% 吃多血糖易飙升 :霜淇淋除了是「脂肪的化身」之外,其含糖量也同样令人吃惊,一般制作霜淇淋的配方中,糖含量高达10~20%,1支(100公克)霜淇淋等于吃6颗方糖,吃起来才够味。由于精致糖会使血糖急升骤降,不利减重,摄取多了会增加先进体内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该物质为蛋白质衍生的AGEs被吸收到身体内组织器官中,日积月累,引起氧化作用及发炎反应,导致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化、及慢性肾脏病。
3 冰品隐藏空热量 分食减量不怕胖 :霜淇淋背后常是含过量的脂肪和糖,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虽然以牛奶为基底的霜淇淋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由于占油脂和糖的比例高,仍属于「空热量」没什么营养价值的高热量食物,不宜摄取过多。若想品尝美味又享有健康,建议可与同伴分食,让热量减低。
营养师提醒 :
想要在吃冰的同时也能够维持适当的体重,就要实践「聪明吃、快乐动」的技巧。
消耗热量的聪明运动计算法
营养师洪若朴提醒,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基础代谢率,计算出适合自每个人体质的热量消耗及运动方式。
例:体重60公斤的人,快走30分钟可消耗的热量包括。
热量消耗值算法 = 70~85卡x 60公斤x 30分钟
热量消耗值=126,000~153,000卡(126大卡~153大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