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0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0、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l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0、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0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02 共10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0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0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0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00–420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0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0–479年。共60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0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0、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0–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0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0、仁寿60l–60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0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0年。
五代十国 907–960
五代:
后梁:90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0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0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0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0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一、马 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l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年。
六、马希崇 l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0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荆南:90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继冲 l年。
南汉:905–97l 建都:广州
一、刘 隐 12年。
二、刘 32年。
三、刘 玢 1年。
四、刘 晟 l6年。
五、刘 鋹 l3年。
吴越:893–978 建都:钱塘
一、钱 鏐 41年。
二、钱元瓘 l0年。
三、钱 佐 6年。
四、钱 倧 l年。
五、钱 俶 40年。
北汉:951–979 建都:太原
一、刘 崇 4年。
二、刘 钧 l4年。
三、刘继恩 l年。
四、刘继元 1l年。
后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0年。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 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0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0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兴,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 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 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 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 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 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顺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0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 仪,为宣统,在位 3年。
鄙人浅见,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之君应该是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具体原因如下:
1、逊帝让国,民主进程
清逊帝溥仪,退位让国,名义上的民主共和时代来临,尽管中国百姓依旧水深火热,封建权力依旧阴影不散。但是民主民权的观念,以深入人心,封建余孽的蕞尔跳梁,再也不能让历史回头了。故此溥仪的退位,相较封建历史中退位的君王来说,注定是不同的,并且注定会和秦皇汉武们一样,成为跨时代的标志。
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给了,逊帝更好的归属。恰如英国,日本,泰国皇室至今的优待。所以封建君王逊位后,全家被屠灭的野蛮时代也宣告结束了,而溥仪恰巧生活在这个对待逊帝,文明而温和的时代。
2、世界大势,封建无趣
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国人经历百年的苦难,百姓在倒悬中,戮力而战,求得自由,没有人还会对那个腐朽不堪,贪婪凶残的封建王权,有兴趣了。封建的君臣伦理,早已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故此即便执念于恢复“祖宗江山,复登大宝”的溥仪,上蹿下跳。对于国人说,除了野心家,他的行为很难都得到认同。即便他投日借兵也是无济于事的。
3、社会主义,历史巨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国人终于见到了,和平安宁和家国强盛的希望,而此时的封建说教,更是成为笑话,在抚顺的溥仪,对于万众一心的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更没有多少威胁了,所以在伟大的历史转折的节点上,幸运的溥仪身份得以转变。进入新时代,而不是上断头台。故此他才是题目所述之人。
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对着镜头回忆自己曾苦口婆心的劝溥仪,放下皇帝老爷的那套,好好做一个平民。
那是在1926年的天津,彼时的少帅已经是京畿卫戍总司令,时年25岁。而张作霖也登上了人生荣誉的顶峰,成为了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实际的统治者。
此时的溥仪也不过20岁,他正在天津的寓所里面,和日本人眉来眼去
张学良说是有一天他在天津的一个饭馆里面吃早饭,溥仪从门口进来,两人撞了个照面。张学良很惊讶,被日本人禁锢住出行的溥仪,竟然今天自己出来吃早饭了,张学良说这很好。
后来张学良回忆他和溥仪的对话是这样的:"我劝他把皇帝老爷那套去掉吧。你那些老臣围绕着你,就是揩你的油。你把那玩意脱掉,你今天出来走走,我倒很佩服你,我说我劝你,你肯不肯到南开大学读书,好好读书。
你呀,做一个平民,真正把过去那些玩意儿丢掉,你真正做一个平民,你就是南开不愿意去,我劝你到外国去读书。到美国到哪儿去读书。你原来有那个皇帝的身份,虽然你现在是平民,你比平民还是高的。你真要好好做个平民,将来选中国的大总统都有你的份儿,并且你还有更好的资格。你要今天还弄你皇帝老爷那一套啊,将来有一天能把你脑瓜子甩掉为止。"
张学良虽然没有预测对溥仪的结局(谁能想到新生的共和国会对其如此的宽容?),不过话倒是十分有道理,甚至在他死前3个月还得到了印证,世界上真有一个末代皇帝,选上了国家元首。
先做个小小的考证,张学良见溥仪这个事情,民间有很多版本,最离谱的一个版本是当时已经是京畿卫戍总司令的张学良被他老爹张作霖派去,还说非要用"臣子之礼"面见他,就是行了三叩九拜大礼,还送了溥仪一大笔钱。
其实在溥仪的回忆录里已经写的很清楚,上来就咔咔给他磕头还给他送钱的是张作霖,奉系军阀和溥仪的交往也从张作霖下跪磕头开始,只不过他手底下的军阀却再也没有一个给溥仪磕过头。
如果说张作霖是一个旧人物,那张学良就是一个新旧交替的人物,忠君爱国那套,对于他来说是完全不感冒。不过在这次早餐会面之前,张学良早就在1926年4月1日拜访过张园,就是溥仪住的地方。
那张学良为何要对溥仪苦口婆心说这段话呢?理由有三。一、张学良自身的性格;二、张学良认识到了溥仪对政坛的不确定性。
我们详细说说。
首先,张学良在和溥仪和溥杰两兄弟相处,应该是把他们当做朋友一样看待的。晚年他说"我跟他是很熟的",倒不是一件胡话。对于溥仪的弟弟溥杰,张学良经常以溥二弟相称,他们经常吃宴席,1928年张学良曾经安排溥仪的弟弟溥杰前往奉天的讲武堂读书,被溥仪强行的拦截了下来,将他送到了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他就到了伪满当了宫廷军官。
张学良本身就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他说:"我是一个很反抗的人,如果不合理,我就会指出来。"类似指出来的事情还有顾维钧的老婆老牛吃嫩草的时候,他当面戳穿年龄,不得不说张学良说这番话,首先是站在朋友的角度上的。
其次,溥仪的存在,对于政坛而言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彼时日本人早就和溥仪开始勾勾搭搭,当时的溥仪还是太年轻,二十左右岁的小伙子被一群怪叔叔围着,偏偏又掌握那么大的政治资源,不骗你骗谁呢?所以少帅才说"你那些老臣围绕着你,就是揩你的油"。
在日本人的撺掇下,溥仪的复辟思想越来越浓。1924年11月,冯玉祥后溥仪被赶出了皇宫,到后来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成了泡影。尤其是到了孙殿英把东陵给掘了,这相当于刨了溥仪的祖坟,他自然怒极。
他在《我的前半生里》里还专门说:"当时我所受到的刺激,比我自己被驱逐出宫时还严重……我心里燃起了无比的仇恨怒火,走到阴阴森森的灵堂前,当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宗室人,向着空中发了誓言:'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我的复辟、复仇的思想,这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
当然啦,这复仇倒是真没复仇,他也没能把孙殿英咋样,如果你说他给日本人当了走狗这算是复仇了,那当我啥也没说。
溥仪内心的小九九,张学良不可能不知道。而且还有一重政治考量是溥仪可能在东北的地位。毕竟东北是满族人的"龙兴之地",张作霖甚至都对溥仪青睐有加。聪明的少帅怎可能猜测不到溥仪未来的种种可能?难道老帅要把溥仪请回去当皇帝吗?
这事儿还是有可能的。张学良作为一个新人,感情上觉得这事情不合理,政治上觉得请回一个皇帝,很容易惹得一身骚(后来张学良拒绝了日本人叫他做皇帝)。所以他还是奉劝溥仪还是好好读书,将来说不定能走上正道,也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不得不说,小张还是对溥仪挺客气的,他话说的也中肯,只不过溥仪没有听进去罢了。
张学良貌似是把年龄相仿的溥仪兄弟,当做了朋友。但溥仪却并没有如此。
在张作霖死后张学良选择了东北易帜,和蒋介石合流统一。溥仪和围着他的那些遗老遗少,顿时感觉复辟无望,心灰意冷走的人比比皆是。可能溥仪对张学良的恨,这个时候就落下根了。
1931年初溥杰从日本留学归来,当时日军的一个大队长吉刚安临别的时候对溥杰说:"你到了天津,可以告诉令兄:现在张学良闹的很不像话,满洲在最近也许就要发生点什么事情。……请宣统皇帝多多保重,他不是没有希望的!"
见日本人要整张学良,溥仪别提有多高兴了,显然是把张学良的话当做了耳旁风。连当时他叔叔载涛说"不要上日本人的当",溥仪更是没有听进去,一心想要复辟。
游说张学良做皇帝的土肥原贤二吃了闭门羹,到溥仪这儿却大受欢迎,年少轻狂的溥仪恨不得立马到东北实现他的皇帝梦。他自己后来说当时的他"我已经被复辟的美梦完全迷住了心窍,任何劝告都没有生效。任何劝告都没有生效。"
这话当然包括张学良在吃早饭的时候,给他指的一条明路。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把张学良连带东北军整个赶走,然后溥仪大摇大摆的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了遗臭万年的末代皇帝。
近人多给溥仪翻案,多抱有对大时代沉浮中个人悲剧的同情,诚然这个少年走上了邪路,但我们不可否认的事情是,他明明有另外一种选择。
2001年7月,保加利亚前皇帝西美昂二世竞选成功,成为保加利亚的总理。这位西美昂二世是何许人也?其实他的人生轨迹和溥仪太像。
1937年6月16日,西美昂二世出生在保加利亚索菲亚的王宫,这时候溥仪已经当伪满洲国皇帝3年了,6年后小小的西美昂二世继承父亲的王位。1943年这个时候继位的西美昂二世,跟当时溥仪继位时候遇到的情况实在是太像了,这俩位小屁孩一样大的末代皇帝都在仅仅坐了3年"龙椅"就被赶下了皇位。
1943年的保加利亚是咋样呢?这个东南欧的国家是法西斯轴心国家的仆从国,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的艰难取胜结束,二战也进入了转折点。而后保加利亚战败,1946年全民公决以97%的得票率取消了君主制,9岁大的西蒙二世毛还没长齐就走上了流亡之路。
他先是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后来又跑到西班牙那儿。18岁的时候西蒙二世想法跟溥仪,还想着复辟帝制。他宣布自己为保加利亚沙皇,当然没啥人理他。
溥仪21岁的时候,张学良劝他去读书,溥仪没听。西蒙二世21岁的时候觉得没有学位真羞耻,真去认真读书了。1958年,他化名去美国的福格谷军事学院(VFMAC)读书,成绩非常优秀,毕业他就拿到了中尉的军衔,的时候都没人知道这兄弟是个国王。
后来他又去西班牙学了法律和工商管理。毕业后他"白手起家"成了大富豪,甚至担任了法国国防和电子集团西班牙分公司的董事长13年之久。
1990年苏联解体后东欧剧变,保加利亚也变了。新的政府给了西蒙二世发了护照,他甚至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欢迎。到了2001年,64岁的西蒙二世杀回了他的祖国,成立了一个新的政党,然后就在当年的选举当中赢得了全国43%的选票,成功出任总理。
不过呀,这大哥还是保留了君主称号,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要搞复辟、是不是还是西班牙国籍。2005年他在全国的嘘声中下台了。不过也算是创造了末代皇帝杀回祖国重新夺回国家元首的传奇,走上了张学良当年指的那条明路。
当然,他的成功跟溥仪的环境还是不一样的,毕竟没有人在一旁勾引他回国当皇帝,当时整个世界的思潮也对君主制相当反感,这个见仁见智。
就在西蒙二世当选总理3个月后,张学良去世,享年100岁。没想到张学良死前还能见证自己当年说法的正确性(不过真的不确定张学良知道这件事情),不得不说张学良当时的说法真是高明。不过这时候距离那次天津早餐店的见面已经过去72年了,溥仪也早已经成为一捧黄土。
十四格格就是川岛芳子,很早就过继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当女儿了,然后被他培养成间谍,在伪满时期利用她原来十四格格的身份一直做间谍帮助日本人监视婉容和溥仪以及窃取民国高层的机密,对于当时政要能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溥仪去满洲建立伪满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复辟梦想,他以为日本人是真的能帮他重新建立大清帝国,但日本只是为了那他当代言人建立一个傀儡政权。溥仪少年时代受过良好的教育,同时也被周围的人惯出了他自认为就是真龙天子的毛病,即使他早就不是皇帝了他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大环境,一心做着复辟梦想夺回老祖宗的江山。他跟文绣离婚的时候签署了一个协议,要求文绣终身不得再嫁,因为他认为皇帝的女人不能再被别人碰,哪怕是自己不要了的。文绣是主动跟他离婚可以说是休夫,但溥仪转不过这个弯,觉得丢了面子,拒绝出席法庭,然后还很搞笑的登了一个撤销文绣封号的启示,其实那时候早没人认他当皇帝了。至于文绣,解放后她认为旧时候的条约作废,然后嫁了人,过了几年幸福生活,然后在贫病中死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