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应该怎么陪一岁以内的婴儿玩耍?

作为父母应该怎么陪一岁以内的婴儿玩耍?,第1张

宝宝一岁以前,许多新手爸爸妈妈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宝宝进行亲子互动,但宝宝还不会说话也不能自主活动。爸爸妈妈不知道如何和宝宝玩耍,于是便有宝爸宝妈来问:宝宝快四个月了,最近发现孩子总是在自己玩自己的小手或者是吃手,感觉他好像很无聊的样子,又不知道应该怎么陪他玩

触觉

多碰碰他:父母可以通过用干净的手去抚摸、触碰宝宝的皮肤进行亲子互动,比如碰碰他的拳头,让他去抓你手指,在抱他的时候轻轻抚摸他的后背,多跟他进行肢体触碰,这样能让宝宝在触觉上感受到你和他的互动。初生的孩子有着很敏锐的触觉,不同的触摸方式会让孩子有不同的感觉,而且皮肤是有记忆的,婴儿时期感受到较多的触碰,他在情感上也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动作

肚肚时间:当宝宝还不会爬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爸爸肚皮上趴一会,因为趴着的时候,宝宝会用力去支撑自己的头部,这样就可以锻炼到肩颈部的肌肉群。宝宝刚吃完奶后不能趴着,不然很容易吐奶。一次趴几秒钟就好了。

引入玩具:当宝宝能用手抓东西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给他买玩具啦!比如拨浪鼓、摇铃等可以手握的玩具,但是要保证玩具是无细小可脱落的部件,以免宝宝误吞。

视觉

追视练习:刚出生时宝宝的目光是涣散的,他们的视线无法完全集中在一个物体上。当他的视线可以跟着人或者物体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他们平放在游戏垫或者床上,晃动手上的物体进入他的视线,然后左右上下移动。这样可以练习宝宝眼睛聚焦能力和专注力。

辨别颜色和形状:准备不同的卡片,把卡片慢慢地从宝宝面前过去,让宝宝观察到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区别,启蒙宝宝开始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听觉

和他聊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和宝宝说话,告诉他正在干什么,向他描述周围的事物,虽然宝宝听不到,但是这样能给他安全感和营造语言模仿的环境。

音乐启蒙:父母可以播放音乐,也可以自己哼唱,这时可以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晃动宝宝的身体或拨拨浪鼓,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宝宝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爸爸妈妈可以在亲子互动中带领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陪伴他的成长,爸爸妈妈在和宝宝互动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积极的情绪,肢体语言和表情要夸张丰富一点,这样有助于宝宝的成长。

从小读绘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阅读习惯,更利于培养亲子关系。益处多多,一定要读。

关于什么样的绘本适合孩子,有两个方向上的推荐。一是非常知名经典的名家作品,各种奖项获奖作品。二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类别。

全球著名的绘本奖有很多,例如美国凯迪克奖(Randolph Caldecott Medal)、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英国凯特格林威奖(The CILIP Kate Greenaway Medal)等。

国内引进的获奖作品包括:《小房子》、《小黑鱼》、《在森林里》、《快乐的一天》、《驴小弟变石头》、《大卫,不可以》、《我的兔子朋友》、《神奇的窗子》、《狼婆婆》、《野兽国》、《约瑟夫有件旧外套》、《妈妈的红沙发》、《阿文的小毯子》等。

还有《我爸爸》、《我妈妈》、《大猩猩》、《三个强盗》、《月光男孩》、《毛鲁斯去旅行》、《赶雪节的铃铛》、《莉娜和野鸟》、《毛毛、丢丢和小小》、《大雪》、《杜玛尼一家和他们的鸟邻居》、《鸭子农夫》等。

第二类属于根据孩子特质的个性化选择。比如孩子喜欢仙女,或者恐龙,那就把这一类的各种图书都弄来给孩子看,一方面能建立ta这一方面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阅读习惯。

我是知心妈妈燕燕,将论语、三字经等融入育儿实践,关注公众号:两位妈妈

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他们超级厉害,每个月都能学会一些“新技能”。民间有俗话可以概括: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周岁会走。坐起、爬行、走路,这些“大动作”被认为是宝宝成长发育的里程碑。

这里整理出的1-22个月宝宝大动作发育能力训练记录,当然这个时间只是一个参考,每个宝宝都是独立的个体,动作发育的时间会有差异,如果差2-3个月属于正常,如果差异的时间超过半年或一年,爸爸妈妈就要注意了哦。

1个月

四肢运动:小儿清醒状态时,给小儿做四肢被动体操。将小儿置于铺好垫子的硬板床上,室内空气新鲜,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或脚,和着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使小儿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小儿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使之适应。

2个月

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经过训练,婴儿不但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哗铃棒,而且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抬起来。这样就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转头练习:将婴儿背靠妈妈胸腹部,面冲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和他说话,或摇动带响玩具,逗引宝宝左右转头。

3个月

俯卧抬头:继续训练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同2个月。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不要忘记用手抵住足底练习爬行,观察何时由窜行变为匍行,并记录。

翻身训练:两次喂奶中间,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进行翻身练习。将宝宝放置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的左手握宝宝左手,宝宝产生翻身动作。以你的右手指轻轻刺激小儿背部,使孩子主动向右翻身,翻至侧卧位,进一步至俯卧位;还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其翻身,并稍稍给予帮助。每日数次,3个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了。

4个月

前臂支撑:在原基础上继续训练小孩俯卧抬头,如站在孩子头前与他讲话,使其前臂支撑全身,将胸部抬起,抬头看你。还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移动玩具,观察孩子的反应,并记录。

翻身:继续按前面方法训练翻身。也可以在他的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此时,你可握住宝宝一侧的手,宝宝自然而然就握着你的手,做出翻身动作,并由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

5个月

直立:两手扶着孩子腋下,让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势,并扶着小儿双腿跳动,每日反复练习几次,促进平衡感知觉的协调发展。

靠坐:将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上,让小孩靠坐着玩,或者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小儿练习坐,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每日可连续数次,每次10分钟。

6个月

独坐:在靠坐的基础上让小儿练习独坐,家长可先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撤去支撑或首先让小儿靠坐,待坐得较稳后,逐渐离开靠背,有时要到7个月才能逐渐坐稳。

匍行:用玩具逗引帮助小儿练习匍行,由于第5月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家 长可把手放在小儿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7个月

爬行:继续练习爬行,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手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8个月

爬行:“爬行”是全方位的大脑感觉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让宝宝充分爬行,否则,将 会影响孩子一生。由手膝至手足爬行,让小儿能腹部离床用手膝爬,也可让宝宝和其他同龄婴儿在铺有地毯或塑料地板的地上,互相追逐爬着玩,或推滚着小皮球玩。既开发了脑潜能,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又开发了体力,还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拉物站起:让小孩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拉着物体(如床栏杆等)站起来。可先扶着栏杆坐起,逐渐到扶栏站起,锻炼平衡自己身体的技巧。

9个月

帮助站立、坐下:让小孩从卧位拉着东西或牵一只手站起来,在站位时用玩具逗引他3—5分钟,扶住双手慢慢坐下,扶站比坐下容易,几分钟后,大人要帮助扶坐,以免疲劳。

坐起并迈步:让小孩仰卧或俯卧,用语言、动作示意他坐起来,并扶宝宝双手鼓励迈步或用玩具、食品引逗他坐起来。此时要表扬他,让他高兴,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

10个月

扶行到独走:继续让小儿扶物或扶手站立,并训练宝宝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可将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1尺让宝宝学走,也可让宝宝在父母之间学走,距离渐渐加大。父母扶宝宝学走时,先用双手,然后单手领着走。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头,待宝宝走得较稳时,父母轻轻放手,宝宝以为有人领着棍子,放心地走,渐渐过渡到独自走稳。

11个月

爬越障碍:11个月的宝宝具有熟练的爬行技能和极强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 是这阶段宝宝的特点,这是宝宝自我探索、自寻其乐、增强才干的动力。应创造条件和宝宝开展爬“大山”“越障碍”的游戏。

1岁

独走几步:训练小孩能够稳定地独自站立,之后再练习独自行走。开始可在父母间学走,再到独自走几步,以后逐渐增加距离,拖拉玩具可以增加学走的兴趣。

蹦跳:让宝宝双手扶床沿、沙发站稳,你可以喊着口令做双脚轻轻跳的示范动作,宝宝借助双手的支撑力量,模仿着用两脚踮动,你要鼓励并喊着口令。反复几次后,你一喊口令,宝宝就会随声踮动双脚,这对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品格很重要。

1岁1个月

行走自如:继续练习独立行走,使小儿从蹒跚的几步,逐渐到较长距离稳定地行走。如小儿拉着拖车类的玩具走路,与同伴比赛谁走得快,采用让他扔球,捡球,跑来跑去找玩具等游戏的方法训练宝宝的综合动作能力。

1岁2个月

动作游戏:和小孩在地上玩多种动作游戏,如与小儿玩球、踢球等,这样可锻炼小儿在独立行走中自如地做各种动作。可让小儿推着婴儿车玩,教他推车前进,转弯等,还可练习侧身走,后退走,大人在一旁保护,并不断表扬他走得好棒。

抛球:给孩子一个玩的球,教他举手过肩用力将球抛出,反复练习,直至能向前方抛球。以锻炼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1岁3个月

扶栏上下楼梯:大人牵着小儿扶栏上、下楼梯。让小孩自己扶好楼梯扶手,一步登上,两足站稳 再向上迈步。熟练后放手也先从上楼梯开始。自己上楼梯后,家长再牵着孩子慢慢学习一步往下迈,两足在台阶站稳之后,再伸足下迈。一面迈步,一面鼓励“宝宝真勇敢”。

会跑步:家长拉着小儿一只手教他慢跑步,可与孩子同跑,让他模仿你跑,逐渐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他跑过来。如果大人不帮助,他不会自己停止。

1岁4个月

上台阶(楼梯):如小儿行走比较自如,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小儿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自己下楼梯。

学跳、学倒退走:让小儿练双足跳,拖着玩具倒退走,或做“你来我退”的游戏,练习能较稳定及持续地倒退走。

1岁5个月

双脚跳:拉着小儿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孩子同跳,开始练习时可拉着孩子的两只手,让他双脚跳,逐渐由一手牵着跳到扶物跳,进一步让他自己跳。反复练习,对脑平衡系统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跑:继续跑步练习,如把小球滚出2米之外,让孩子跑过去拾回来,再滚出去,再拾回来,反复练习。

1岁6个月

走“S”形线:用粉笔在地上划一个约10米长的“S”形线,让孩子踩着线往前走,走到头,并且,始终能踩着线走,要给予赞扬。如果完成得好,可根据小孩情绪来回走几趟。能促进左右脑的健康发展。

1岁7个月

跳远:与孩子相对站立,你拉着他的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他独自跳远,并继续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独立站稳的能力。

跑与停:在跑步熟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如对小孩喊“开始跑, 一、二、三 停”,要反复练习。注意,大人要站在小孩的前方,使小孩易于扶停而不易摔倒。

1岁8个月

走“平衡木”:把长方形的8块砖放平,铺上15厘米宽的木板做成平衡木,让宝宝在上面行走。开始可扶手保护,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1岁9个月

自如的走、跑、跳:我是勇敢的小宝宝与小儿玩“你来追我”游戏,可与小儿互相行走追逐,躲闪,边跑边说 :“你都追上我了,我快跑。”练习自如地走、跑、跳,以及长距离走路。

上攀登架:带孩子去儿童乐园,鼓励小儿从攀登架下往上爬,大人在一边保护。

1岁10个月

荡秋千:带小孩到儿童游乐园荡秋千,跳蹦蹦床,扶宝宝从跷跷板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或坐在跷板的一头,大人压另一头,训练平衡能力及控制能力。

跳高:练习跳跃动作。将小纸盒放在地上,让孩子跑到近前双足跳过去。反复练习 ,要注意保护他。

跳格子:在单足站稳的基础上,训练单足跳,也可以教小孩从一个地板块跳到相邻的地板块,熟练后玩跳格子游戏。

0~1岁宝宝的人际先天特质表现:宝宝不认生。看到陌生人不会惊慌、害怕,也不哭闹,反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成人的一举一动;爱笑,喜欢与人互动,讨人喜欢;看到其他宝宝时,会主动靠近,想要接触并和他一起玩。具有先天人际特质的宝宝,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智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先天人际优势的宝宝就无法建立。只要通过适当的人际游戏训练,宝宝的人际智能就能得到良好提升。

游戏目的:感官刺激。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充分地与爸爸、妈妈发生身体上的接触,让宝宝感受到亲情,可以给宝宝的前庭器官以充分刺激,促进宝宝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以及身体控制能力的提高。

妈妈准备:较大的活动空间。

游戏步骤:

1 爸爸、妈妈坐在床上,将双手握在一起,然后让宝宝躺在手臂围成的“秋千”上。

2 爸爸、妈妈同时慢慢摇晃手臂,将宝宝荡起来。

3 逐渐增加摇晃的幅度,让宝宝感觉像在荡秋千一样。

爱心贴士:

1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身体,控制好双方手臂缝隙,防止宝宝掉落。

2爸爸、妈妈的配合要非常协调,摇晃方向和幅度要一致。

3摇晃幅度要由小到大,让宝宝慢慢适应。

智能课堂 婴儿教育三大误区:

1单纯智力开发。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智力开发,而是教育引导孩子养成早期良好个性、人格、习惯、健康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全面的教育。

2盲目灌输知识。对婴幼儿的教育不应忽视孩子的兴趣,而盲目地灌输知识和技能。教育首先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在游戏中引导他吸收知识或掌握技能。

3超前教育。对婴幼儿的教育不能忽视孩子的发展阶段而超前进行,要注意结合0~3岁年龄段不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和引导孩子学习这阶段发展中最重要的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79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