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多大具备抓握能力
婴儿多大具备抓握能力,孩子的成长是每个父母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宝宝来说抓握能力是宝宝发育的一个里程碑,在不同的时间段,宝宝抓握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以下来了解婴儿多大具备抓握能力。
婴儿多大具备抓握能力1婴儿多大能拿东西
1、婴儿多大具备抓握能力
抓握能力是宝宝的一项本能,事实上他们一出生就具有这种能力。孩子通过手的触摸对事物形成最初的认识,同时加强视觉和触觉的联系,促进智力的发展。
2、宝宝抓握能力的四个重要阶段
2、1、出现反射本能
宝宝的小手在出生两个月内会一直握着,偶尔也会打开。如果你进行碰触,宝宝就会打开,并且握住你的手。但此时宝宝的抓握能力只是出于本能。
2、2、抓握能力显现
三个月时,孩子的手开始半张开,试图去抓一些东西,但是由于距离判断不准,协调能力不行,他们往往抓不到。但是宝宝会做出拍打玩具、拉衣服等动作。
2、3、主动抓东西
孩子在四个月的时候,会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很好奇。宝贝们开始用双手抓东西,什么东西都想放在自己的嘴里。
2、4、抓握能力基本形成
宝宝在9个月以后,就能够把东西拿起来,动作的协调也有较大的改善。此时他们成了破坏大王,常常满屋子乱丢东西。
3、如何训练婴儿的抓握能力
3、1、当婴儿不会抓握时,家长可轻轻地从指根大指尖抚摸他的手背,这时紧捏的小手就会自然张开。同时,要准备不同质地地的玩具,如细柄的花铃棒的木姓娃、小积木、小瓶盖、塑料(绒)小球等,把玩具塞到他的两只小手里,并握住婴儿抓握玩具的手,帮助他抓握。
3、2、可在婴儿吃奶时,把销售放在母亲的乳房上或奶瓶上,让他触摸抱着婴儿时,也可在他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抓捏、或者将玩具悬挂在婴儿胸上方逗弄婴儿伸手。触摸和抓握,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感知活动。
3、3、家长可经常将自己的食指或拇指放在婴儿的手心让他抓握,并轻轻摇动他的手向他问好,引起他的愉快情绪。待婴儿会抓后,家长再把手指从婴儿的手心移到手掌边缘,或者用玩具碰碰他的手背,看他能否抓握。一般到5—6个月时,家长可让婴儿双手对着撕纸,双手抓握玩具交换,并运用手来摇晃玩具等,还可以与婴儿一起做游戏。
如何加强婴儿的触觉训练
1、触觉是与生俱来的感觉之一
触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觉之一。婴儿一出生就有,以口唇最为敏感,遇到东西接触,就会做出吸允动作。宝宝的小手、脚掌和脸颊部位皮肤都较敏感。婴幼儿大脑发育与外界刺激密切相关,触觉感受是接受刺激的重要方式,但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对于宝宝,应当通过搂抱、亲吻等抚爱动作,一方面表达自己的爱,另一方面刺激感觉器官,让宝宝通过接触感受到母爱,表现出喜悦。
2、坚持每天给宝宝抚摸
从两个月起,每天都应该给宝宝抚摸四肢和躯干。让宝宝仰卧床上,从双肩起,自上向下抚摸胳膊到手,不规则抚摸躯干,然后是双腿到脚,反复多次。结束前,可以轻轻地给宝宝抻一抻胳膊和腿脚。要一边抚摸一边和宝宝说话,时间长了,宝宝会习惯于和喜欢上这种活动,只要一平放仰卧,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静静地等待抚摸。这种令宝宝愉快的抚摸,能多次传递爱意,形成良性刺激,满足早期情感需要,更有利于体力和智力的发育。
如何训练婴儿的视觉能力
1、看光亮。可用红色布蒙住手电筒的上端,将打开的手电置于距新生儿眼睛约30厘米远的地方,沿水平和前后方向慢慢移动几次。目的是吸引宝宝注视灯光,进行视觉训练。最好隔天进行一次,每次1~2分钟。但不能不蒙红布用手电直接照射宝宝眼睛。
2、看玩具。可在宝宝小床的上方60~70厘米处,悬挂彩色气球、充气玩具等,想办法吸引住婴儿的目光。目的是训练宝宝注视某一物体的能力。当宝宝睡醒时用鲜红色的玩具逗他,看他有无视觉反应——眨眼。当宝宝看到后,再慢慢地沿弧线移动玩具(每秒移动7~8厘米),让他的视线追随玩具移动的方向。
婴儿多大具备抓握能力2宝宝什么时候开始会抓握?
虽然宝宝在刚出生时候就能够本能地抓握东西,但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反应却抓握的并不牢固。
宝宝至少要到1岁时,才具有用手捡起东西并牢牢抓住的协调能力。但却需要从3个月起,就开始集中精力学习抓握,并且每个月都会有进步。
如何让宝宝学习抓握?
在不同的时间段,宝宝抓握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那么应该如何教宝宝学习抓握的方法。
0~2个月
新生儿天生具有抓握反射能力,用手指碰触宝宝的小手掌,宝宝就会蜷起自己的小手指去握住你的手指。但在宝宝8周大之前,这些动作都只是出于本能,是不自主的行为。
在0-2个月,宝宝的小手大部分时间会保持握拳状态,但宝宝很快会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开合,并研究自己的小手。宝宝甚至可能会试着抓一些软的东西,比如绒毛玩具。
3个月
这个阶段,尽管宝宝仍然不能准确地抓住他想要的东西,但宝宝可以一遍一遍地拍打玩具。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在提高,他会盯着自己想拿的东西,并且试着去够它。
妈妈可以在地板上放上游戏垫,这样宝宝就可以躺在柔软的垫子上,去击打挂在他面前的玩具了。
4~8个月
4个月大时,宝宝可以抓起大的物品,比如积木。他这时还不能抓住豌豆类的小东西,那还需要等到他的手指发育得更灵活才能办到。宝宝在快长出第一颗牙(通常在3~12个月)时,就会开始到处抓东西往嘴里塞了。
如果宝宝开始吃辅食了,虽然宝宝还不能很稳地抓住勺子,但他会努力尝试。宝宝能把东西往自己的方向划拉,还会开始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从这时候起,最好把贵重物品都收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并且确保有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以防止宝宝把小东西塞到嘴里,造成窒息。
9~12个月
此时,宝宝轻易能把东西拣起来了。而且,宝宝显现出对左手或右手的偏好,但直到两三岁时,家长才能确定宝宝是不是左撇子。
宝宝还在不断完善捏取物品的动作,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小东西捏起来。随着宝宝协调能力的提高,很快宝宝就能很熟练地使用勺子和其他餐具吃饭了,不过,宝宝可能更喜欢用一只手握着勺子,而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来抓东西吃。
宝宝能很好地抓握之后,很快就会开始扔东西了,所以家长要小心哦,很多宝宝都喜欢使劲扔他们的玩具。当宝宝1岁时,他们会喜欢玩球、积木或敲打东西。
到2岁时,宝宝的艺术天分就会显露出来了,他会迷上蜡笔,琢磨怎么用来写写画画。到了3岁时,宝宝的协调能力已经能够尝试写字,甚至还可能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如何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
为了刺激宝宝的抓握反射,妈妈可以把一个玩具或颜色鲜艳的物体放在宝宝能够到的地方,并且鼓励宝宝去抓东西,注意不要放得太远,以免宝宝因抓不到而感到沮丧、泄气。
等宝宝开始练习捏取东西时,要鼓励宝宝去抓一些软的、能用手抓着吃的食物,比如豌豆、煮熟的胡萝卜等。在宝宝学会用勺子之前,用手抓着吃完全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宝宝8周大时,仍然对放在他面前的任何玩具都不感兴趣,到9个月时,宝宝还不去尝试摸或抓玩具,此时就要带宝宝去看医生了。另外,别忘了,早产的宝宝可能会比同龄的孩子晚一些才能学习这些技能。
当妈妈看到宝宝每经历一个阶段所获得的成绩时,是不是感到非常开心和激动呢?不知道初为人母的你是否在想,自己还是小孩儿时,自己父母也是像现在一样教会自己一样一样的事情,也会从心里更加感激自己的爸爸妈妈无私的付出,感恩与付出同时进行着。
婴儿多大具备抓握能力3宝宝抓握能力的发展阶段
尽管抓握能力是天生的,但至少要到一岁左右才会相对协调。
三岁前后,孩子这方面的协调能力更进一步,可以握着笔画画写字。
宝宝从出生到三岁前的抓握能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出现反射本能
宝宝的小手在出生两个月内会一直握着,偶尔也会打开。如果你进行碰触,宝宝就会打开,并且握住你的手。但此时宝宝的抓握能力只是出于本能。
2抓握能力显现
三个月时,孩子的手开始半张开,试图去抓一些东西,但是由于距离判断不准,协调能力不行,他们往往抓不到。
但是宝宝会做出拍打玩具、拉衣服等动作。
3主动抓东西
孩子在四个月的时候,会表现得异常活跃,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很好奇。
宝贝们开始用双手抓东西,什么东西都想放在自己的嘴里。
4抓握能力基本形成
宝宝在9个月以后,就能够把东西拿起来,动作的协调也有较大的改善。
此时他们成了破坏大王,常常满屋子乱丢东西。
5出现挥舞动作
一岁的宝宝,已经具有交际意识,聪明的宝贝可以在妈妈的引导下,做出飞吻和挥别等动作了。
6迷上涂写
当孩子到了两岁时 ,他们的“画性大发”,经常会拿着笔到处乱画,自己乐在其中。
7尝试写字
孩子的抓握动作更加协调是在三岁时,此时他们能够握着笔,试图写字了,甚至有些孩子能写出一些简单的字。
宝宝抓握能力的作用
抓握是婴幼儿生活经常使用的动作,这让宝贝们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最主要的是对触觉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1信息的交流
婴幼儿难以通过畅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只能利用基本的抓握动作如拉衣角、用手指指等来传达自己的需求。
2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
在宝宝肢体动作尚未完善的时候,宝宝一般采用的就是抓握动作。
通常他们也会想办法扩大自己的活动空间,如用手去抓远处的东西、在地上到处爬等。
3促进触觉发育
皮肤是触觉的终端感受器,宝宝的抓握动作能刺激到皮肤的神经末梢,是触觉刺激的一种。
经常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能够刺激宝宝的触觉神经系统,使触觉系统发育完善。
训练宝宝抓握能力的方法
抓握动作对宝宝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1手指训练
出生不久的宝宝手是紧握的,但他们已经具有抓握的反射能力。
所以妈妈们要经常训练宝宝的手指。如经常轻轻地掰开他们的小手指,然后再一根一根地闭合。
2采用按摩的方法
妈妈们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的手部、腹部等部位进行按摩。
要经常刺激孩子指端,因为这个部位的神经最敏感,这种方法也能促进宝宝大脑皮层的发育。
3采用物体刺激
宝宝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所以妈妈要经常买一些玩具给孩子,或者让孩子经常在地板上爬行。
当宝宝年龄大一些,可以带他们到外面走走,如摘花、树叶等。这些东西都能够使宝宝的抓握动作更加熟练。
4身体训练
当孩子能够在床上爬的时候,妈妈们可以训练宝宝仰和卧这两个动作。
妈妈只需要让孩子平躺在床上,然后轻轻拉着宝宝的小手,让他们一起一卧。
5游戏训练
当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妈妈们可以带孩子做橡皮泥、垒积木、涂鸦等游戏,这些游戏能够训练宝宝的五指协调能力。
6折纸
当孩子到了二到三岁的时候,他们手部动作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改善。
折纸的练习,能使宝宝的抓握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7画画训练
三岁以后,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已经形成,抓握能力已经完备。
这个时候,妈妈们要让孩子学习写字和画画了,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孩子的抓握动作,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手部精细运动发育的年龄进程如下:
1个月:两个手握拳,刺激后握得更紧。
2个月:两手依然呈握拳状态,但紧张度逐渐降低。
3个月:手能经常张开,将花棱棒放到其手中时能握住数秒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两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着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种动作6个月后消失。
5个月:能抓到一手距离之内的物体,持物用整个手掌去抓握。
6个月:能握奶瓶,会玩自己的脚。当用一块深色手帕蒙住小儿脸时,他会用手指抓掉,按压一侧上肢时,会用另一手指将手帕扔掉,称为“蒙脸试验”。分别按压两侧上肢,如一侧不能将手帕拉掉,揭示有偏瘫的可能。
7个月:会用一手触物,能自己拿饼干吃,玩积木时可以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
8~9个月:拇指能与其他指相捏。
10个月:可用食指去触物,能将手中物品放置在桌上。
11个月: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拿较小的物体。会将东西放入篮中,并拿出另外一个。
12个月:能把玩具给别人,能握笔涂鸦。
12~15个月:不再把积木放入口中,能叠2~3块积木,喜欢把物品往地上扔。
2岁:可将6~7块积木搭成柱状不倒塌,会转动门把,旋转圆盘子,逐页翻书。
3岁:可将9~10声积木搭成柱状不倒塌,穿脱衣服不困难,能画一个圆和“十”字。
7-12个月精细运动 游戏
1、宝宝大侦探
“物体恒存”,宝宝已经懂得了这个概念。他们的目光会跟随你从他眼前拿走的物体,即使看不见了,还不停地打探。最开始我们可以把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放在枕头下,铺盖中,或者我们不同材质的衣服里,裹一起,丢在宝宝的 游戏 围栏里,让宝宝去挖掘。我们还可以把放着音乐的手机悄悄藏起来,让宝宝通过听力去感知手机的存在,并找到它。第一次给晞姐玩儿的时候,我都有点震惊了,各种翻,掀,还有“刨”!
这个 游戏 帮助宝宝去感知不同材质的手感,同时在翻找的过程中,抓、握、拉、抬等动作都有锻炼。
2、小家伙要回家
在第二个半年的后半段,开始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积木投入对应的孔内,练习手眼协调能力。有很多蒙台梭利的早教教具可以帮助进行这个 游戏 。先示范着将各种形状放入对应的位置中,然后引导宝宝安放,当宝宝放进去时,即刻给予鼓励,再引导宝宝投放其他形状的积木。
这个 游戏 帮助宝宝去认识不同的形状,体会嵌套的感觉,同时熟悉颜色。
3、雪花飘飘
自从晞姐发现盒装餐巾纸可以很方便一张张抽取后,我们家用纸量直线上升。这一点群里的很多家长也发现了,他们对于餐巾纸有着莫名的好感。其实这是宝宝在发展技能,纸张、口袋的声音吸引着他们,他们并不会满足于抽取,接下来就是撕纸运动。从最开始的粗暴拉扯,到后期可以较平均地撕碎,代表着控制能力的提高。
手部运动引起声音变化及纸张大小的变化,极大地吸引着宝宝,手指控制力与手眼协调能力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
4、投球入框
有专门的玩具可以进行这项锻炼,比如上图这种投篮的运动。在示范后,宝宝将学会将小球投入篮框。其实这个锻炼可以直接运用家里的物品,比如,准备好家里的小盆子,小桶,以及乒乓球,海洋球等等,即可开始。后期还可以吧容器换做敞口瓶或者细口瓶,用糖果进行投入。
这个 游戏 帮助宝宝训练松手动作和对准投入的动作。宝宝也将直观体会到,松手—物体下落—坠地发声这一过程。
5、吃货的修炼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自制溶豆,溶豆入口即化对于宝宝几乎没有危险(请注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制作),还能锻炼精细运动。虽然有旺仔小馒头这种所谓的儿童食品,但是晞晞爸还是不建议大家购买。过量摄入蔗糖、食盐、人工添加剂以及香精将降低宝宝对甜、咸、香等味觉的敏锐度,使宝宝偏爱重口味食物。比如晞晞爸一直对甜味极度偏好,这都是从小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
溶豆与泡芙是锻炼精细运动和吞咽能力的好助手,也是吃货必备。但是需要注意,不论是自制还是购买都要避免过多的添加剂。
其实,精细运动的锻炼可以在家中随时随地进行,一切安全的可以让宝宝进行摆弄的物品都可以。关键的问题是要对精细运动的发展重视起来,并有意识地引导宝宝练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1岁以内孩子运动发育里程碑
通常情况下,多数宝宝大运动和手部精细运动发育与月龄的增长是同步更新的:
1、大运动发育规律:
1月龄的宝宝四肢能弯曲、活动、2月龄可抬头45度、3月龄可自主翻身、4月龄可抬头90度、5月龄可仰躺、6月龄可坐起、8月龄可自主爬行、10月份能够独自站立、12月能够辅助行走。
2、手部精细运动发育:
1月龄紧握双拳、3月龄自主抓握代替紧握的双拳、4月龄拇指可抓握物体、7月龄可拿起并传递物体、8月龄可用五指抓取物体、9月龄手指之间可以相互配合粘取物体、11月龄能紧握物体、12月龄可以拿笔涂鸦及翻书。
二、1岁以内不会这几个动作,可能是发育异常
1、3个月左右还不会吃手、握拳
2、5个月左右紧握的双手还不会自然张开,且无法自主抓握物体
3、7个月以内还不会自己翻身、独立坐起
4、9个月以内还会自己站立及自由爬行,且无法自己粘取物体
5、12个月以内不能蹲下、自主站立,且不会握笔、翻书
如果上述有三个及以上不达标,可能就是运动神经发育迟缓或者异常,建议多给宝宝一些刺激。
三、如何训练宝宝精细动作发育
1、基础训练(抓握训练)。 这是手部动作的基础,一般从掌心抓握开始做起,可以用色彩比较新鲜的小球或者毛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去抓握,或者将平时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到盒子中,诱导他们用手取出来。
注意:这些辅助工具可以采用不同质地、不同体积、不同形状的,以此来给孩子不同的感官刺激及触觉刺激。
2、进阶训练(左右手交替配合)。 可以选择跟孩子玩左掌拍右掌、右掌拍左掌的 游戏 。此外,还可以在孩子面前玩藏东西的 游戏 ,将小球从左右手之间来回放,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父母的这些行为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终极训练(手眼协调训练)。 这一动作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脑部神经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完成,因此,家长不能着急,要慢慢教孩子。小一点的宝宝可以鼓励他们在画纸上涂鸦,或者由家长带着他们搭积木,数念珠,即可锻炼手眼之间的协调,还可以控制他们手腕、手指之间的力量。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多较他们用勺子吃饭、穿袜子等简单动作。
精细动作,是宝宝发育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五大能力区之一(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如果宝宝的大运动动作,是宝宝早期接触宏观世界的主要途径;那么,宝宝的精细动作,就是宝宝早期接触微观世界的入口。宝宝在一岁左右的年龄段里,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自己面前的东西(不管能吃不能吃)放进嘴里。宝宝这样做,是因为宝宝在早期对外界的直观接触,来自于“手和嘴对物品”的直接接触。因此,为了与外界接触,宝宝在早期就会什么都去碰,什么都放进嘴里。
那么,宝妈们会担心:“如果宝宝的精细动作还不熟练,是不是会影响宝宝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呢?宝宝如果还不能熟练掌握精细动作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知食君在此要先给宝妈们定义一下,什么是精细动作?
或许很多宝妈会认为,精细动作就是宝宝做抓、握、拉、抬等动作的能力呀。其实这并不全面,宝宝精细动作的能力,还包含眼手协调能力、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的能力。在这定义下,知食君为宝妈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宝宝还不能熟练掌握精细动作?
所以, 知食君建议 ,要改善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内因)而言,更多是去改善宝宝与粑粑麻麻的日常互动,给予宝宝在早期时更多自由和解放的机会,而非过多的阻隔与“帮忙”。比如当宝宝出现拍打玩具的时候,粑粑麻麻可以抓住宝宝的手,一起有节奏地敲打玩具鼔。
当宝宝出现丢玩具的时候,粑粑麻麻可以和宝宝玩“滚球”,即在家长坐在宝宝面前的不远处,把玩具球轻轻地滚到宝宝面前,然后让宝宝自由拿起玩具球去观察,最后再鼓励宝宝沿着原路线把玩具球推回给家长。这样既能锻炼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也能锻炼宝宝的抓、握、推能力。
锻炼宝宝精细动作的方法可以有千百种,但方法只是改善问题的外因,最重要的,还是从问题的内因入手,那就是: 为宝宝营造更多自由发展和个性解放的机会。
我是知食君,海龟奶爸,对食品有严格要求的资深媒体人,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儿童喂养、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发展和神经科学证据表明,孩子的运动技能、社交能力、认知能力个语言能力都是同步发展的,彼此之间也是相互支持的。也就是说孩子的运动能力好,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而且会变得更善于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更强,运动和大脑息息相关,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精细运动,促进宝宝大脑发育
孩子的运动可以分为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虽然只是个小动作,却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建立或者展现认知能力的大多数活动也都涉及精细动作能力。比如要让孩子掌握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来控制移动,帮助孩子更好地追踪文字;
要让孩子学会画画首先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帮助孩子手眼协调他才能画出想画的内容;
要让孩子学说话首先要发展精细动作能力,比如学会运动舌头来控制声音的产生,由此可见大多数家长在意这些认知能力无论是阅读、画画、还是语言能力的孩子早期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息息相关。”
练习精细动作的方法『适合一岁一 下』:
1 让宝宝手抓食物吃
允许宝宝自己手抓食物吃,很多妈妈会感觉这样不卫生、又一团乱糟,饭菜撒了一地不但浪费食物,还会弄脏衣服,增加自己的劳动量。于是自己,喂宝宝吃饭,其实这样不利于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1岁时是宝宝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的时候,无论用手直接抓起来吃,还是握住勺子舀起一勺食物,摇摇晃晃的往自己嘴里送,都是对大脑意义重大学习机会。
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食物:溶豆、旺仔小馒头、其他一些手指食物、或者面条等。
2拿出来、放进去 游戏
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个大盒子和一些积木,妈妈先做示范,把积木放进去盒子里,再拿出来,让宝宝多做这样的练习,可以锻炼宝宝的精细运动,又可以让宝宝摸索事物的物理属性。
3宝宝两手配合的 游戏
妈妈给宝宝准备一些小瓶子,小盒子,妈妈先做示范,拿起带盖的小盒子,用两手把盒子打开,再把盒子盖上,可以在盒子里放一些小球或者小豆子移动盒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增加孩子打开盒子的兴趣,当然先开始给宝宝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打开的盒子,如果宝宝学会了打开盒盖之后,还可以再给宝宝教一些比较复杂和难度增加的,如拧瓶盖。
4画道道
让宝宝坐在桌前桌上放一张白纸和一支彩色蜡笔,训练孩子用着整个手掌握住蜡笔,然后鼓励他在纸上乱画,可以画道道也可以画其他线条或者图形。
我个人觉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发育曲线 。
咱们现在的儿保做得很到位,体检多,一有异常,儿保医生也会及时告知。有好处,但是也容易让妈妈焦虑。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每次我大宝体检,身高总跟标准差个5-6cm,体重也偏轻。儿保医生一直建议我别纯母乳了,加奶粉。化验结果虽然没缺钙也建议补钙。我当时也心焦,这种紧张情绪我以为隐藏得很好,其实也带给孩子了。后来,我找了这方面的专家,专家就给孩子画了一张曲线,因为我孩子37周就剖出来了,一直以来的身高都是比正常值低,但是一路下来,他的曲线图是正常的。专家就建议我别焦虑,孩子也在厚积薄发。
所以,假如你觉得你家孩子,九个月了还不会做精细动作,我给你的建议 :
1,准备好纸笔,分阶段记录孩子会的本领,过一段时间看看孩子是否以学会。
2,多陪伴孩子,多引导孩子进行精细动作的训练。
比如九个月,你可以给他球,让他左手换右手,让他抛球捡球。也可以递给孩子一个纽扣和小杯子,让孩子把纽扣扔进杯子里。 游戏 有很多,关键要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重复多了,练多了,孩子慢慢也适应了。
3,放下焦虑,多学习 。
学习带给我最大的作用就是我不焦虑了。比如现在我的二宝四个多月了才会翻身,而我小姑子的二宝三个月多一点就翻得很溜了。可是这又怎么样,我觉得特别正常,因为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
只要孩子健 健康 康地,能吃能睡,精神好。我们就静待花开!
9个月精细动作不会,可能是发育略微慢一些,但是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不同,妈妈也不要过于担心,先看看儿童动作发育进度表格。
如何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
要知道,手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平时要让孩子多动手,多用脑,才能更快锻炼精细动作。老话儿说:脑袋越用越灵光。手部也一样,多活动,可以跟宝宝互动,比如把玩具放距离不远的地方让他抓起来,吃饭可以让宝宝自己吃,锻炼抓握能力。
手部的19块小肌肉,也是手最珍贵的部位。源于这19块肌肉,我们才会有非常精细、灵巧的活儿。我们日平时做的动作,比如吃饭、拿物品、写字等,都只用到了其中一半而已。还可以给宝宝玩魔方、飞叠杯等益智玩具,同时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总之,家长多留心,给宝宝手部活动的空间,如果1岁以上仍然得不到改善需要去儿童医院了解具体情况。
根据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顺序及年龄对照表,九个月的婴儿,他应该学会的精细动作是用拇指或者食指学会抓物,这个动作应该从6个月左右开始就有显现,如果晚于11个月还不会的话,才说明宝宝的精细动作发育水平较晚。
现在宝宝是9个月,这些精细动作不是很熟练的话,是可以通过训练来进行矫正的,分享如下几个 游戏 。
1小小搬运工
准备好苹果、橘子、梨、积木或者是小海洋球、小玩偶,一个大纸箱。
妈妈做示范,将苹果拿起,轻轻地放在箱子内,引导宝宝将其他的物品轻轻地抓起,放在箱子里,这样可以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
2套皮筋
准备好1根小木棍和几根橡皮筋。
妈妈给宝宝演示,左手拿着小木棍,右手向木棍上套一根橡皮筋,鼓励宝宝模仿妈妈的动作,让宝宝学会慢慢地把橡皮筋套在小木棍上面。宝宝全部套完以后,可以交换左右手,再来一次。
3抓豆子
准备好一碗黄豆,妈妈作出示范,张开五指,然后慢慢地合拢,将豆子抓起来放在一边。等宝宝五指抓的动作熟练以后可以进化成三指抓,就是只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起一颗豆子,这样也可以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
总而言之,精细动作的发展需要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多加训练,即使稍微有一些迟缓,也不要太过担心,要耐心引导宝宝。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多数家长会把宝宝的坐、爬、走路等等动作当成衡量宝宝发育是否正常的标准,这些动作呢,我们称之为大动作。实际上,还有一种动作同样重要,那就是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是什么?
精细动作是指宝宝手部、脚部、口腔及舌部等细小动作,例如手部拇指和食指的捏合能力、脚趾头的活动能力、使用吸管杯的能力等等。
·精细动作对宝宝有什么意义?
精细运动发展与孩子的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中国古话说的“心灵手巧”就是这个意思。孩子出生后的第1年对精细运动的发育尤为重要。
·如何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建议遵循以下3个原则:
1刺激性原则。 给宝宝提供不同的物体刺激宝宝触摸、摆弄、抓握,让宝宝充分地去抓、握、打、敲、叩、击打、挖、画,以发展良好的感知觉和动作行为。
2操作性原则。 精细动作训练从宝宝出生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家长和宝宝一起做 游戏 互动,共同操作配合。比如妈妈可以将一块积木递给宝宝,宝宝在手接住积木(精细动作)后,再把积木一块块摞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手指精细动作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递进性原则。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家长应按照宝宝的月龄和发育情况为其提供适宜的玩具、学具和手指 游戏 ,促进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
袋鼠麻麻有话说:
在跟宝宝一起玩时,爸爸妈妈无需刻意去甄别玩具是不是锻炼精细动作的,只要将全部身心投入与宝宝的 游戏 之中,陪宝宝一起玩得开心就好,宝宝在 游戏 时他的精细动作能力自然能够提高。
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手指、手腕、手掌等部位的活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的精细动作发育是婴幼儿大脑发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常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育规律如下:
新生儿:两手握拳,拇指指握在四指之中,刺激后握得更紧,称为握持反射。
2-3个月:手指呈半张开状态,能握住放在手中的物体数秒钟,能看眼前或手中的物体,可玩弄自己的双手。
4-5个月:两手能凑到一起玩,手指张开,能缓慢的将手伸向物体,能主动握物,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
6-7个月:看到东西可伸手去拿,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玩积木时可将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中。
8-9个月:随意动作十分明显,手指灵活,可以出现捏、敲等 探索 性活动。
10个月:手指十分灵活,抓物品的方法是用拇指和其他指的指腹对指相捏。
11-12个月:抓物品的方法是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捏起的方法,可捏起米粒大小的东西。
12-15个月:可用匙取食,能把东西往上扔,能几页几页地翻书。
18个月:能叠3-4块立方积木。
2岁:用杯子饮水,能脱出解开扣子的外衣,会转动门把,会一页一页地翻书。
3岁:会解纽扣,能够用积木搭桥,能模仿画“十”字。
九个月的宝宝还不会做精细动作该怎么办?
前面说过,宝宝9-10个月的时候,会用拇指和其他指对捏起食物,如果1岁还不会做这个动作,不会自己喂食,可能会有发育落后。
九个月的宝宝还不会拿饼干吃,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
1、如果宝宝扔玩具,爸爸妈妈可以拾起来让他继续玩,让他自己去 探索 ,让宝宝练习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积木。
2、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对敲另一只手的玩具,发出声音时给予奖励。
3、训练宝宝自己拿食物吃,由大到小,能够自己准确的将手里的食物放入手中,比如用拇指和食指捏馒头或饼干。
4、可以训练宝宝用食指扣扣小洞洞,按一按小按键等。
5、宝宝玩抓糖果 游戏 ,训练宝宝五指抓的动作。
在训练宝宝做这些精细动作时,不要太过于追求结果,要循序渐进,注重训练的过程,当宝宝有了一点小进步时,要适当给予宝宝奖励,才能使宝宝有兴趣学下去。
我们先来看看九个月的宝宝是一个怎样可爱的宝宝了。
九个月大的宝宝,已经会发出“baba,mama”这样的双音节了。视觉范围也越来越广,视线能够随着物体的移动而变化,并且能够看到小的物体。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能够做的很稳了,并且学会了爬行,会向前爬和向后爬。宝宝已经会站立了,双手也变得很灵活,会拍手表示欢迎,会摇手表示再见;还会把积木一个一个的套起来,有些宝宝甚至会盖瓶盖了呢。宝宝的活动范围增大了,也变得更活泼好动了。
题主的问题是:宝宝九个月了,还不会精细动作怎么办?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指的是手、眼、脸及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而婴幼儿的精细动作的发展以宝宝的手部动作的发展为主。
宝宝在0~2个月的时候,手掌基本处于拳握状态,偶尔伸展,但都是无意识的。
3~4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小手可以抓握玩具,手指还不能分开活动。
5~6个月的时候,宝宝的两个小手可以自由交换玩具,并随意抓取自己想要的物品。
6个月以上的宝宝,手指灵活性增加,手指可以分开活动,抓取小物品。
对于九个月的宝宝来说,精细动作就是指宝宝手指的灵活性,通过手指可以抓取物体、敲击物体、用手指准确的按按钮、手指可以分开活动等。
那么宝宝在九个月的时候,精细动作还做的不够好,或者说还不会,怎么办呢?
首先妈妈不要着急,每个宝宝的成长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或早或晚一些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等宝宝再大一些了,学起来就会更快,妈妈会发现宝宝每一天都会有进步,都会增加新的技能。
面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我们家长也可以利用一些小 游戏 帮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的练习。
一:抓握玩具
让宝宝坐好,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引导宝宝用自己的大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起玩具。宝宝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会用整个手来抓,妈妈不要着急,要耐心点给宝宝做动作,让宝宝进行模仿,先把手指分开,然后弯曲大拇指和食指,把手指放到玩具下面,利用手指的力量把玩具拿起来。
宝宝抓起玩具把玩一会,妈妈再让宝宝把玩具放下,重新抓取别的玩具。这样反复练习,能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手指之间的配合。
二、撕纸 游戏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撕纸是个不好的习惯,但是撕纸能够锻炼宝宝的小手,还能增加宝宝手指的力量。当然给宝宝撕的是我们家里用的卫生纸,不是硬纸哦,也可以给宝宝撕纸巾。
妈妈准备一些纸巾给宝宝,给宝宝先做动作,再让宝宝进行模仿,让宝宝一张一张的拿取,然后用自己的小手撕开。撕纸 游戏 能够增强宝宝小手的感知能力,手指间的配合以及手部力量的运用。
三、套圈 游戏
这个套圈 游戏 是把一个个圆形的玩具放到一个柱子上,而且是要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妈妈给宝宝把玩具准备好,妈妈可以先放一个,再让宝宝放一个,这样交换着玩。这个 游戏 不仅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还能锻炼宝宝手眼的配合,能够让宝宝更准确的判断物体的远近和大小。
四、按按钮 游戏
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有很多按钮的玩具,每个按钮功能不同,按一下,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讲故事、儿歌、对话等。对于宝宝来说,这个玩具就是一个新大陆,为什么声音不一样呢?这样的好奇心引导宝宝不停的用自己的手指在按键上按来按去,能够很好的锻炼宝宝的单根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还能刺激宝宝的听觉,增加宝宝对声音的敏感度。
宝宝的学习能力其实是很强的,只要妈妈有耐心,多给宝宝示范动作,引导宝宝进行练习,妈妈就会发现宝宝给妈妈的大惊喜。
没有科学依据表明宝宝的手部握拳情况与他们的未来花钱能力有关。
手部握拳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常在宝宝出生后几周内就会开始出现。这是由于宝宝的手部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导致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紧紧地握住拳头。
虽然宝宝的手部握拳情况与他们的未来花钱能力无关,但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理财意识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例如,家长可以教宝宝如何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如何制定预算,如何合理地使用金钱等。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金钱和财务,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理财习惯。
总之,手部握拳情况与宝宝的未来花钱能力无关,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理财意识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宝宝出生1-2个月的时候就具有了抓握反射功能。用宝宝能握住的玩具去触及宝宝的小手时,他会把手握的更紧了,如果把玩具放到他的手中,宝宝就会牢牢的抓住不松手,这时如果妈妈用力拉玩具,会连同宝宝的身体一起拉起来。这种条件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持续1-2个月后就会消失的。这段时间里,父母可以对宝宝作一些抓握能力的训练。
出生~2个月
小宝宝天生具有抓握反射能力,你用手指碰触宝宝的小手掌,他就会蜷起小手指握住你的手指。但在宝宝8周大之前,这些动作只是他出于本能和不自主的行为。在这段时间里,你宝宝的小手大部分时间会保持握拳状态,但他很快会开始有意识地练习开合,并研究自己的小手。他甚至可能试着抓一些软的东西,比如绒毛玩具。
3个月
这个阶段,你的宝宝仍然不能准确地抓住他想要的东西,但他可以一遍一遍地拍打玩具。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在提高,他会盯着自己想拿的东西,并且试着去够它。你可以在地板上放上游戏垫,这样宝宝就可以躺在柔软的垫子上,去击打挂在他面前的有趣玩具了。
训练教室:
打开宝宝的手宝宝吃饱喝足、心情愉快的时候,可轻轻地掰开宝宝拇指,再将手指一起打开,闭拢,再打开,边做边说话、唱歌。握住宝宝的手指时,最好是一根一根打开,再一根一根合拢,记得同时要轻柔地抚摸宝宝手指。刺激抓握反射为了刺激宝宝的抓握反射,你可以把一个玩具或一个颜色鲜艳的物体放在宝宝能够够到的地方,并且鼓励他去抓,但别放得太远了,以免他因抓不到而感到沮丧、泄气。同时你还要多给宝宝准备一些容易抓住的东西。按摩强化抓握妈妈每天都可以给宝宝做手指按摩操。按摩的部位可以是手指的背部、腹部及两侧,但重点是指端,因为指尖上布满了感觉神经,是感觉最敏锐的部位,按摩指端更能刺激大脑皮层的发育。按摩时每个指头每回按摩两个8拍,每天1~2遍。1~3个月的宝宝特别喜欢看自己的手,玩自己的手,吸吮自己的手,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所以妈妈不可以干涉,而且还应当提供条件协助宝宝玩手,比如,手上拴个红布,戴个哗啦作响的手镯等。不过要注意宝宝双手的清洁卫生。
4~8个月
4个月大时,你的宝宝可以抓起大的物品,比如积木。他还不能抓住像豌豆这样的小东西,那还需要等到他的手指发育得更灵活才能办到。宝宝在快长出第一颗牙(通常在3~12个月)时,就会开始到处抓东西往嘴里塞了。如果你的宝宝在吃辅食,虽然还不能很稳地抓住勺子,但他会努力尝试。宝宝能把东西往自己的方向划拉,还会开始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从这时候起,你最好把贵重物品都收放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并且确保有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以防止宝宝被小物品噎到。
9~12个月
现在,你的宝宝轻易就能把东西拣起来了。这时候,宝宝已经显现出对左手或右手的偏好,但直到两三岁时,你才能确定他是不是左撇子。宝宝还在不断完善捏取物品的动作,即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小东西捏起来。随着宝宝协调能力的提高,很快他就能相当熟练地使用勺子和其他餐具吃饭了,不过,他可能更喜欢用一只手握着勺子,而实际上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来抓东西吃。
你需要担心的情况
如果你的宝宝到8周大时,看起来仍然对你放在他面前的任何玩具都不感兴趣,到9个月时,还不去尝试摸或抓玩具,请向医生咨询。早产的宝宝可能会比同龄的孩子晚一些才能学习这些技能,医生会给你提供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