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前720~前621),又称柳下季(《国语鲁语上》、《吕氏春秋季秋纪》),姬姓展氏,名获,字禽,谥号惠,因食采于柳下,故称柳下惠,为柳氏得姓始祖。
姬姓周朝(前1046~前256)建立后,武王分封开国元勋,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于鲁国,都曲阜,但留朝执政,由长子禽父(字伯禽)代为就封,史称鲁公。其五代孙名“称”,即第十二位鲁君鲁孝公(前?~前769),有季子字子展(或称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孙曰无骇。公元前715年,无骇卒。当时诸侯以字为谥,鲁隐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为无骇之子,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为始祖的历史渊源。
柳下惠是我国春秋时期(前722~前481)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比他稍晚的至圣孔子(前551~前479)和亚圣孟子(约前385~前304)皆对其推崇备至。孔子称赞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图义,约货去怨,轻财不匮”(《孔子家语贤君》),是“言中伦、行中虑”的高尚“逸民”。(《论语微子》)孟子称柳下惠是可为“百世之师”的“圣人”:“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孟子尽心下》)孟子又将柳下惠与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而“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此即“和圣”这一至上尊号之由来。
拒邪*者的抱负——柳下惠的节操
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http://wwwguoxuecom/wenxian/nowwen/lybc/lybc_18htm
下面跟着说到柳下惠,鲁国的人,大家都知道柳下惠“坐怀不乱”,这还是小事情,历史上坐怀不乱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过古人以柳下惠作标榜,我们也不必再另外举别人的例子了,而坐怀不乱并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这里: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作士师,等于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强比作现代的司法部长或最高法院院长。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罢免下台,于是有一个人对他说,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鲁国做事,出国去吧!你自己国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到别的国家说不定有更好的地位。柳下惠答复他说,一个人终身行直道,思想、行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来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做事,都是一样会有问题,都要吃亏,会被挤下来的。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来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的,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祖宗都在这里,一样可以做事。换句话说,随便在哪里,决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比较困难的。柳下惠的人品就在这里,为了贯彻人格的思想,为了贯彻传统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处世,忽视于功名富贵,那是身外事,并不在乎,这是他的人格。这里先记载他的事情,后面孔子还要提到他的。
为什么把柳下惠的事放在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记载后面?柳下惠并不是殷纣时代的人,而是春秋战国孔子这一时代的人,还可能稍稍早一点,比孔子大几岁,不过已是一个天下闻名了不起的人物,这里先记载他的事,柳下惠的这几句话,也说明了前面三个人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古文,如《论语》的文章一看起来好像是法律的条文,一条一条,好像连不起来,实际上仔细一读,它是长篇文章,连接得非常好。换句话说,微子、箕子、比干、有的愿杀身以成仁,如比干;被赶出去就走了,如微子;为奴就为奴,如箕子。为什么他们不弯一弯呢?态度稍微改变一下,去拍个马屁,也会好好用他们,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皇族。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这就说明个人作人也好,在国家社会中立足作一普通人也好,大原则上人格的重要。反过来,就是如果以枉道事人的话,随便哪里都可以干,如果坚持以正道、直道事人,又何必离开?所以引用柳下惠的这几句话,等于是为上面三个人的事,作了一个注解,这就是《论语》的编辑方法。
以下是尚香论坛“不知所云”网友发的: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余展无骇为鲁国司空(pnqk)。子禽官拜士师(掌管监狱的官)。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
旧小说多引用“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来赞扬男子之美德。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於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也有传说是:某年夏天,展获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展获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尚香论坛 “登山” 对柳下惠的回帖
现代人眼中的柳下惠:
然而,在最近看的一部**中,一个所谓的作风不正派的女人,妄图以色相勾引一个正直的官员失败之后,恨恨的说了一句:“柳下惠!”从其表情和说话时的咬牙切齿就可以看出,她说的这句话并非褒义,而是贬义。细一思索,不言而喻,这时的柳下惠已成为了阳痿的代名词。
为什么柳下惠居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许多人基于自身的阴暗所以不吝于用最卑劣的心态去揣度别人的行为。柳下惠就成了他们的牺牲品,他们绝不会相信那一夜居然如此平淡,以他们卑劣的心态完全无法想象出导致这种行为的动机,所以他们只能以妄想柳下惠的性无能来平衡自己。
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无内涵的思想是空的,无概念的直觉是盲的。”(Thoughts without contents are empty, intuitions without concepts are blined)笔者认为行善的道理很类似,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善行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智慧的善行是盲目的。”一个人如果仅能空口说白话,讲述如何行善,却始终做不出具体的善行,那么这些道理讲得再好也不过只是空谈,效果便很有限。 反之,一个人如果只知行善却缺乏智慧的引导,那么他的善行便往往是暂时的、冲动的、盲目的,不仅效果不彰,而且还可能误入歧途,走火入魔,结果不仅无益众生,反而造成了恶业。因此“西方的孔子”苏格拉底一再强调“知识即道德”(Knowledge is virtue)。认为德行必须建立在知识(或智慧)的基础上,这样才不会发生偏差或弊病。最近笔者曾听到某些慈善团体,经常定期发动会员募捐,然后到慈善机关布施,每次布施的金额都非常庞大,动辄数百万元。这种热心行善的精神非常令人敬佩,然而非常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团体的一些负责人却认为他们长期行大善的结果,上天必将赐给他们一笔数千万的大财富,因此经常都在求神赐明牌和找明牌,并且鼓励他们的会员踊跃签大家乐和六合彩,以便接受这些财富后用来建道场。直到目前,这些天赐大财富不仅尚未签得,很多会员却已经为此“扛龟”了数百万。此外有些平常很热心布施行善的人,脾气却非常刚烈固执,经常与同事闹意见,在家里也经常与太太或家人争吵,对子女也动辄加以打骂,对父母更不知道孝顺。 有些人平常很认真做善事,一旦有事,却不断去问神、相命和改运,花了很多冤枉钱,结果也解决了不了问题。有些善心人士在拜拜时,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竟不惜杀鸡买鱼,用非常“丰沛”的牲礼来祭拜,事后又烧了一大堆的金银冥纸。有些人一天到晚到各处去听经拜佛,却不知道在家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更不知道敬奉自家堂上的两尊活佛——父母……这种只知道捐款行善,却全然不知如何修持,如何用慈悲心来善待家人及其他众生,甚至屡屡犯戒,这种缺乏智慧的“行善”实在令人不胜感慨和叹息。 因此行善固然重要,然而如何行善,避免造业,进而获得快乐和解脱的智慧,更是不可忽视。笔者这几年来参阅了不少佛经善书,听过不少的演讲和录音带,深深感到佛法浩翰无边如大海,其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贵智慧和经验,这些智慧经验并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落伍,反而因为社会风气的日益败坏,道德民心的日渐堕落而显得弥足珍贵,发人深省,而益发值得国人的借镜。笔者由于学识和能力非常有限,无法将这些宝贵的智慧悉数加以详述,仅能将其中比较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故事寓言、譬喻或对话等等加以举隅,以供自勉和读者的参考。虽然这些智慧经验仅是挂一漏万,根本谈不上完整,然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果能够对这些宝贵的智慧加以细细体会,并且时时刻刻以此提醒自己,作为今后言行举止,待人处世和安身立命的指针,相信必有相当的助益。 △ 有人在祗树给孤独园问佛陀:“请问什么是最犀利的剑?什么是最剧毒的药?”佛陀答说:“恶口骂人是最犀利的剑,因为它最能刺伤人的心。贪心是最剧毒的药,因为它最能败坏一个人的意念而无药而解。”“世界上什么人获益最大?谁损失最多?”佛说:“布施的人获益最大,因为上天会加倍奉还他的善行。贪心和知恩不报的人损失最多,因为不仁不义的人将永远被人所唾弃。”“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什么?最令人厌恶的人是什么?什么东西最容易破坏友谊?”佛说:“行善的人力量最大,因为它可以培养各种美德,而最令人厌恶的是做坏事,因为它会令人掉入堕落的深渊。同时嫉妒和自私最容易破坏人间的友谊。”“什么是世界上最殊胜的东西?如何才能得到?”佛说:“福德和智慧乃是世上最殊胜的东西,因为只要两者兼备,不仅可以使人脱离轮回,超越三界,还可以助人离苦得乐。不过一个人必须布施、守戒、勇猛精进,最后才能得到福德和智慧。” △ 有一次佛陀对一个外道开示因果的道理:“你看前面那一个村落的农夫,如果在春天不去耕田和播种,而只是天天在神前祈求赐给他们丰收,你想秋天来时,他们会丰收吗?”对方答:“不可能的,因为不先耕耘播种,则不论如何求神,荒土上是不可能长出丰硕的作物的。”“答得好,再请问你,如果农夫在春天很认真地耕种、灌溉、施肥、除草,但并没有求神恩赐,将来会不会因此就没收获呢?”“我想他在秋天仍然会有收获的。”“再请问你,一个人如果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而且也不去运动,这个人家境会变好吗?身体会健康吗?”“我想这是不大可能的。”“这就对了,事实上世间一切的人和万物都无法违背上述自然的因果法则,因此每一个人都应相信‘人定胜天’,自己的命运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千万不可以迷信邪说邪见。 △ 有一次佛陀向弟子开示:“伽弥尼!如果你把大石头丢进河中,而岸上有许多人虔诚地祈求天神使这一大石头浮起,你想可能吗?”弟子答:“不可能。”佛陀便说:“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做了大坏事,即使大家都祈求天神赐福给他,这也是不可能的。这个坏人不仅要受法律的制裁,死后也会坠入地狱受到应有的刑罚。”“我再问你,如果你把油倒在河上,许多人祈求天神使这些油下沉不浮在水面,可能吗?”“不可能。”佛陀说:“你说得对,一个人如果经常为善,则谁也不能害他,使他堕落,因为行善可以使人得到尊敬和喜爱,死后也会上天堂享福。由此可知行善的人将来会升天,为恶之人会下地狱,这些都是因果的法则,绝对不是祈求天神所能改变的。” △ 菩萨有三种典型:第一种是悲增菩萨——富有慈悲心,但没有智慧,一心只想救人和度人,然而由于不知如何救度众生,结果自己也没能得到解救或解脱。正如一个人不会游泳,却一心想下水救人,结果人没能救起,自己也跟别人同归于尽,因此自己应当先具备智慧,学会救人的技术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救人的目的。第二种是增智菩萨——这一种与前面刚好相反,只想求得智慧以便自救自度,不想救度别人,因此只知独善其身,喜欢隐居在深山丛林,闭门自修。这些人最多只能修成阿罗汉,不能成佛。佛陀认为这些人只知有己,不知利他,乃是“焦芽稗种”实不足取。第三种乃是悲智常运菩萨——这一种能同时重视慈悲与智慧,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正如鸟具两翅,人具两脚,两者兼顾并重均衡发展,而成为中道圆满,福慧双修之菩萨。这种修持方式最为可取。 △ 有一次佛陀看到一位八十岁的老翁,还在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别墅,丝毫不知道无常即将降临其身。佛陀对于这一老者的愚痴非常怜悯,就前往拜访老者,要提醒他珍惜生命多种福田。没想到这位老者见到佛陀后,一再表示要监督工程进行,非常繁忙,无暇与佛多谈。佛再告诉他,人生有些事比建屋享受还要重要,希望他能拨空听一下,老者仍然表示现在很忙,以后有机会再听。佛陀第三次再提醒他,这些重要的事如果现在不听,将来恐怕就不容易听到,希望老者能拨十分钟听他说法。没想到老者就面呈愠色,表示很不耐烦,随即就离佛而去巡视工地。佛陀无奈地感叹一声便慢慢离开而去,不料十分钟后,这位老者便因建造中的大屋梁忽然坠下而当被压死,家属们立即嚎啕大哭,非常悲伤。佛陀对于这位老者再三不愿拨空闻佛法,以致无法适时逃过一劫,心中至感惋惜与悲痛。在回家途中,有一些外道遇见佛陀,便问佛从何而来,佛乃告知刚才往访富翁,富翁不愿拨空闻法,以致难逃一劫之经过。这些外道聆听之后,对佛陀的慈悲及佛法的宝贵,至为感佩,纷纷向佛顶礼拜谢。佛陀随即向弟子开示:“愚者牛饮不知茶味,智者品茗一闻即知。学道也与此相似。” △ 宋朝大儒朱熹,有一次曾任福建崇安县知县,在这期间曾被一个刁民设计而错判一个盗葬墓地案件。事后发现真相,朱熹非常懊恼后悔,乃焚香向天祝祷:“此地若发,是有地理,此地不发,是有天理。”不料事后在一夕之间,天降大雨,雨水如注,该刁民所侵占的“绝佳”风水地,旋即被破坏摧毁,面目全非,成一潭浊水。由此可知福地唯有福人才能享用,无德之人虽然费尽心机,巧取豪夺,而一时占有,但也绝对无法由此获益。因此“地理”不如“人理”,“人理”不如“天理”,“天理”不如“人心”。因此“人心”还是最重要。一个人如能具备正知正见,发慈悲心认真行善,广植“福田”,将来必可获得真正的福报。如果舍此不由,只想寻找龙穴宝地,企图藉“好地理”来发展家业,庇荫子孙,则不啻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不问自得。 △ 韩国一位著名的禅师元晓大师,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发人省思的话:“我曾经尽一切的力量(包括神通)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甚至集一百个神通力也无法阻止无常的来临,因此不管你愿不愿意,世间的无常是无法避免的。”花会凋谢,人会生老病死,美丽佳人会年华消逝,财富权势如过眼云烟,随时变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些无常的现象,任何力量都无法加以改变。有不少人企图运用神通力来阻止无常的发生,结果均徒劳无功。例如:印度琉璃王攻打释迦族时,目犍连曾运用神通将数百名男女置于钵中,放在天上,以便延续释迦族后代。战后将钵收回打开,钵中所有的人无一幸存,只剩血水。佛陀虽具六大神道,却也罹患严重的背痛和胃病,而且在八十岁的时候就涅槃(去世),号称神通第一的佛弟子目犍连后来也被仇敌杀害身亡。可见“神通”不敌“业力”,“业力”不离“因果”。因此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老老实实,诚实作人,随时注意修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这样才是正确的智慧的作为。千万不要想用旁门左道,抄捷径或投机取巧的方式来作为我们的信仰或作事的指针,否则到最后发现错误时就“再回头己百年身”,这时就会后悔莫及,而己付出的代价也就未免太大了。 △ 奉献自己的财物、时间、力量和爱心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表面上是付出给予,然而他所得到的回馈却是金钱所绝对无法买到的感受──内心觉得非常充实和愉快,这便是精神和心灵上的富足。一个人如果在物质上或财富方面很匮乏,但是如果能发心行善,纵然布施的能力很有限,然而也可以在精神上感到很富足,成为一位“贫中之富”的人。一个财力丰裕的富翁,如果也能发慈悲心尽量去帮助社会上一些不幸的人群,则其内心也必定感到很充实,精神上感到很富足,那么他也会成为一个“富中之富”的人。一个人唯有在精神上感到富足,才可以说是真正富足和快乐的人。反之,如何精神方面感到很空虚和苦闷,则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住着豪华的别墅,开着进口的名车,吃着山珍海味或满汉全席,穿着名贵华服和钻饰,也会觉得这些一切都索然无味,毫无意义,甚至觉得非常无聊、孤独和痛苦。这些人便是典型的“富中之贫”。世界上最可怜和最痛苦的人乃是“富中之贫”及“贫中之贫”的人。亲爱的朋友,你想选择成为那一种人呢? △ 每一位正信的佛教徒都了解,念佛的目的并不是在求福消灾(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佛本身也不能消定业,公然违反因果的定律),而应该在以佛心来代替凡心(凡夫的心是贪嗔痴慢疑等等),使人心光明清净。所以念佛不应只是口念,而应心中常以佛为榜样,随时学习佛的大慈大悲心去救众生,使自己能提升境界,将来能成圣成佛才有意义。因此长时间念佛的人,如果心态始终未改,仍有贪嗔痴慢疑的习气,那么念佛便毫无意义。正如一个人如果整天诵读国父遗嘱几百遍,却不效法国父的精神去爱国救民,是一样的荒唐。我们知道,佛经是要我们去实践的,去身体力行的,而不是要念的(试问究竟是念给谁听?给佛听还是给自己听?每天需要念那么多遍吗)。如果每天都能虔诚地,全神贯注地念佛几分钟,是否要比心不在焉,只求每天要念几百遍,更有意义?因此念佛应该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提醒以便警惕自己和检讨自己的一个方式,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在使自己成佛达到佛的境界。因此不应该将手段当作目的,而忘记了原来的目的。笔者发现有不少人,为了念佛每天都牺牲了睡眠,放弃了很多该做的家务及与家人聚会的时间,甚至也因此不再参加布施行善和替大家服务的活动,每天只是想在佛堂念佛几千遍,诵经几百次。结果夫妻的感情与家人的关系反而愈来愈疏远,孩子也由于疏于督导管教而造成了不少的问题,此外又减少了布施的活动而影响了福报。因此我们不仅要“念佛”、“礼佛”、“研佛”,更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去“学佛”、“成佛”,这才是比较正确的做法和应有的态度。 △ 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十几岁时随佛陀出家,很调皮,常喜欢说谎作弄别人,但因他的身份很特殊,因此僧团中无人敢加以纠正,以致日久渐生不良习气。佛知道后决心加以教训。有一天佛命罗睺罗端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后就问他说:“这些水可以喝吗?”“不,不能喝。”佛说:“这盆水一旦变脏后就不再受人珍惜,而至被人丢弃。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常常说谎,以后也就不再被人信任,你知道吗?”罗睺罗听后立刻觉得惭愧。佛命他将水倒掉,再问他:“这个盆叫什么盆?”儿答:“这是洗足盆。”佛问他:“这个盆可以用来盛水洗米洗菜吗?”“没有人会用它洗米洗菜了。”佛说:“对。一个人如果心不清净,言而无信,则永远不会受人敬重。自甘作贱的人,只能被人踩在脚下成为低贱的用具,永远不能被人所重视。你如果不改错误的言行,就如同这盆。”佛陀说后又用脚将该盆踢到远处,问罗睺罗:“我现在踢掉这个盆,你觉得可惜不可惜?”“不大可惜,因为它只是一个粗盆。”佛陀说:“对。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不学好,自居下流,令人失望,别人也就不会刻意去爱惜他。”佛指着被踢翻而覆盖着的盆子对罗睺罗说:“现在覆盖的盆子能装下水吗?”“不行。”佛陀说:“你现在正如这个盆,心口均不清净,屡说妄语,颠倒是非,指空为有,指有为空,一如此盆,不值人疼爱。”罗睺罗受到佛陀一连串的教训后,异常羞愧,随即向佛陀表示衷心的忏悔,今后决心痛改前非。后来佛陀赞叹罗睺罗乃“密行无碍第一”。 △ 香港一位**很小就因为家庭的关系而信了一个宗教,然而长大后对于很多的世事及人生的遭遇,都由于无法应用自己信仰的教义加以圆满的解释而常常心生疑问,始终无法释怀。有一次在无意中听到一位佛教法师的演讲,这位法师对于因果的道理阐述得非常精辟透彻,使她觉得心生欢喜,十分折服,后来也就毅然改信佛教,成为佛的三宝弟子。没想到改变信仰后不久,她的眼睛竟发生了毛病,虽然不断地到处求医,后来竟不幸日益恶化,终于完全变成盲目。许多过去的教友听到这个消息后都纷纷前往探望,而且在有意和无意中强烈地暗示她,这是背叛宗教信仰后教主给她的惩罚,因此大家都几乎异口同声地希望她赶快悔悟,放弃佛教早日恢复对原来宗教的信仰。然而这位**却冷静而坚决地告诉这些教友:“我的眼睛虽然已经变盲,然而我的心却不盲,我的双眼会变盲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原因与我信仰什么宗教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我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再盲目地相信宗教。我认为相信佛教是令人心安理得的,我不仅不会放弃佛教,将来更希望能进步加以深入研究,以便获得解脱和心灵的充实。” △ 有一次一个外道对佛陀大声辱骂,非常无礼,然而佛陀均始终保持沉默,不加反驳。事后一位弟子就忍不住问佛陀,刚才有人骂您,您为什么都相应不理,不回一句话呢?佛这时反问弟子说:“如果有人送礼给你,而你不愿接受,那么这些礼物要怎样处理呢?”弟子说:“这时送礼的人就会把礼物带回去。”佛说:“对。如果有人骂你,你保持静默,不加反驳,那么这些骂人的话无疑的就由骂人者自行收回。因此有时候沉默乃是最好的抗议。”又有一次佛与弟子走到市场看到一个卖鱼的摊位,佛就命阿难将鱼下面的垫草拿起来,并要他闻闻是什么味道。阿难说:“这个闻起来好腥臭。”他们后来又走到一家檀香的袋子,并且要他闻闻看是什么味道。阿难闻后就说:“这个闻起来好香哦。”这时佛就向众弟子说:“一个物品如果与鱼接触便会有腥臭,如果与檀香接触便会有香味,虽然这些接触为时很短,然而却会立即产生完全不同的味道。人在选朋友的时候也一样,近朱者赤,近墨则黑。一旦与恶人相处,立即便会受到恶的感染;反之,与善知识相处,也会立即受到善德的薰陶,因此一个人在交友方面实在不能不慎重呀!” △ 有一次一个婆罗门(印度社会中阶级最高的祭司僧侣)问佛陀说:“人一生下来便属于不同的阶级,可见众生并不平等,可是您一再强调众生平等,那么这种矛盾的现象,您如何自圆其说呢?”佛随即回答说:“你虽然是贵族,比社会上其他的人似乎更为幸运,不过我想请问你,你是否可以比其他的人少受一点因果的报应?可以比其他的人少受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可以比其他的人少一点定业?如果你做了好事或坏事,将来是否跟其他的人一样,都要接受报应?你的肉体是否跟其他的人一样常常会有病痛?将来是否一样会死?你一旦造了业,会不会因为你是贵族就可以受到上天特别地赦免而消除?”这位婆罗门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异常佩服,就向佛陀顶礼答谢,并且皈依了佛教。 △ 有一次一位弟子问佛陀:“请问世尊,您一生中所有的教化能否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说明?”佛说:“可以,我所有的教化可以用一句话,‘一切都不可执著’来说明。”所谓执著即愚痴,无理的固执自己的见解或习性,使自己无法变通,无法客观和虚心,以便接受各种善知识,而提升自己的境界。自然界中有些动物非某种食物不吃,例如蚕非桑叶不吃,猫熊非箭竹不吃,无尾熊非某一种油加里的叶子不吃,结果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因此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就说了一句非常令人深省的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佛性,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正果。”由此可知妄想(对未来的想象)及执著(对过去的想念)是妨碍。此外金刚经上亦一再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一个人如果要有效地破除各种成见,分别心、人我心、众生心、寿者心,不动辄认为你是外道我是正信,这个有用,那个没有用,一切唯我独尊,我的最好……那么最好的方式便是充实智慧,因为智慧乃是消除执著与业障的最佳利器。正如点灯便可以驱除千年的黑暗,业力一如稻草垃圾,只要点一把火即可将之燃烧净尽,是同样的道理。 △ 什么是智慧?名作家林清玄曾将它做一个很好的说明,他说智慧依字面的涵意是:正如“日”照大地,产生光明,使人“知”道世间一的真象、真谛、真理、是非、善恶、正邪、真假、美丑、性质和分野,使人的“心”对于各种“非”礼“非”我“非”善“非”德的事务能加“三”思,并能断然加以劝止,不再继续沉迷,而能回头是岸弃邪归正。此外还能深切地了解世间最重要的道理:①一切无常,②人身难得,③因果循环,④轮回痛苦。且能够以戒为师,时时刻刻注意身、口、意的修持,不断精进,如此终必获得无上的智慧。 △ 佛陀认为世间各种的知识学问均为“有漏学”,而佛法乃是“无漏学”,因为前者的知识,如物理、化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科学或社会人文的研究,虽然林林总总,内容很丰富,然而却非全然有益于人类或众生。因为它们一方面在造福人类,而另一方面也在为害人类或误导人生(虽然为害或误导的程度并不彼此相同)。然而佛法或佛教的知识却是般若的智慧,是去除自私而从内心获证的知识,与世间的知识大多由外在现象所归纳而得的结果不大相同。佛法强调慈悲、利他、净心、因果、无常、万法唯心造……使人获得真正的解脱和喜悦,因此是世人最值得开发、运用的智慧宝藏。 △ 佛陀曾经对弟子开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应该以慈悲心和感恩心来加以孝顺,使父母感到快乐和安慰。因为父母生我、育我,费尽无数的心血,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大的恩人,因此必须认真报答父母的恩惠,千万不可忤逆父母,否则便是罪大恶极。……我回忆过去世时,曾经做过天帝、国王乃至现在成佛,我所以有这种福报,实在都是过去无数前世中诚心孝顺父母的功德所累积得来的。因此你们要记住——孝顺是做人最大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其道理也在此。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其罪过也最大,佛教中最严重的所谓五罪第一个便是杀父母,犯五逆罪的人死后必然要下地狱。 因此一个人如果不孝,则不管做了其他什么布施或善事,都往往无法弥补因不孝所造成的罪业。 △ 《六祖坛经》上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内容,很值得吾人的参考:佛陀说西方净土世界,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里。如身犯十大恶业(杀生、偷盗、邪*、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痴顽)与八大邪事(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者,西方便显得很远。人如能先除十恶,即行十万里,后除八邪即再行八千里。每一心念如果都不离开本性,所作所为也都很公平、正直,则至西方极乐世界便易如弹指,要见阿弥陀佛也在一刹那间。反之,口说修行但心中仍有十恶之心,佛如何能迎你至西方呢?总之,若能了悟心不执著,顿除妄念之法门,则“见西方只在刹那”;如果不领悟这个究竟法门,只想依靠念佛求得往生,则路遥如何得达?因此“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苦口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在日常生活中最好能处处助人,做有益社会之好事),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由这些开示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万法唯心造”,“为善为恶,成圣成凡,天堂地狱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心生慈悲者必登天堂,心生嗔恨者必堕阿修罗,心生贪欲者必堕饿鬼道,心生愚痴者必堕畜生道,心生嗔恶者必堕地狱”。 △ 最近回国演讲,提倡身心灵整体健康的医学家雷久南博士,曾经表示:宇宙是一大圆圈,你放出去什么,将来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你要别人善待你,你首先就要先喜欢别人。你如果伤害了别人,将来别人也会回来伤害我们。因此佛教因果报应的现象是必然存在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希望将来有很好的福报,现在便应该赶快种善因,做善事,将来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要如何做善事才好呢?佛教常称布施有三种:财施(用财物助人),法施(劝人为善净化民心),无畏施(安慰别人,使人不生惶恐)。此外,星云法师的建议也很值得参考,他说:“布施法门多,初品金钱与物质,中品发心力供养,上品随缘说好话,上上品恭敬与欢喜。”如果仅仅是出钱或捐献物品救助别人,这种善行就比较属于较低的层次;如果能进一步发慈悲心去救人,为行善而行善,不在沽名钓誉,则更为可贵;如果能随时劝人为善,鼓励别人上进学好,则功德更大(所以教师是行善机会最多的行业);如果能经常保持一个慈悲欢喜与尊重别人的心,随时对人作“语言的布施”(打招呼、问候),“容颜的布施”(含笑、慈颜、注目),“身行布施”(带路、代劳等),“心意的布施”(对人同情、同乐),则是最上乘的善事。 △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由于深具智慧和辩才,因此极受学生的爱戴。不过不幸却娶了一个凶悍泼辣的太太,学生常常为此替他感到委曲。苏氏有一次听到后就向学生说:“一个人如果娶到一个美丽而温柔的太太,那是他前生修来的福报,如果所娶到的是一个凶悍泼辣的太太,那么他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这有什么不好呢?”学生听后很疑惑连忙问他这是什么道理,苏氏答称:“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蛮不讲理的太太,那么这是他修身养性培养耐心的最佳机会,因此,如果对这样的人都能够加以容忍,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人不能加以容忍呢?”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的任何遭遇,都能够用幽默的态度泰然处之,并且加以“善解”,只想到好的、有利的、积极的一面,而不要只注意坏的、不利的、消极的另一面,那么不仅不会怨天尤人,大发脾气,而且还可以化阻力为助力,化逆境为增上缘,使自己更具成熟和智慧。老子著名的寓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便是最好的例证。最近有一位法师常向信徒表示,如果有人骂你,你不仅不应该生气或与他争议,反而应当好好谢他才是,原因是人家骂你是替你消灾,而佛寺消灾一次的费用大都是五百元,因此以后凡有人辱骂你,你都应该向对方说:“谢谢你替我省了五百元。”另有一位法师常勉励信徒说,如果一个碗有了一个缺口,我们在使用时不要看缺口,只要看其他完好的大部分,那么我们也会认为这个碗仍然是圆的。笔者有一同事,每天均由高雄驾车来嘉义上班,笔者很惊讶地问她,这样不会很累吗?没想到她竟很轻松地表示,她每天这样上班,不仅不会感到累,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享受,因为她每天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好好欣赏一些音乐及某一法师演讲的录音带,现在她对佛学有相当地认识,事实上都要归功于每天这样的上下班。由此可见,如果凡事都能加以“善解”或“善用”,则一般人所谓的“业障”或“逆境”都可以获得超越而成“境界”或“顺境”。 △ 元晓大师有一次因战乱与同伴一齐逃难至一个偏僻乡下,时已黄昏
#励志名言# 导语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整理“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感谢大家的阅读支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读书的名言名句大全
1、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2、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3、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唐寅
4、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
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6、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7、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
8、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1、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1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14、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15、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7、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18、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1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20、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2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2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23、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24、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25、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26、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谚语
2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8、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29、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30、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3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32、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薛煊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4、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35、读者的好恶能决定书的命运。——莫鲁斯
36、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37、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3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9、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4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4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42、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43、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4、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45、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46、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47、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48、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49、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50、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51、那些你打算焚毁却又舍不得松手的书才是有用的。——塞·翰逊
52、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皮丁。
53、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54、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5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56、我们知道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则是无穷的。——拉普拉斯
57、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58、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59、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60、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乐趣。——爱迪生
61、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2、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63、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64、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65、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66、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67、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68、谬误百出的书可能是本有趣的书;而一点谬误都没有的书也许是本十分乏味的书。——哥尔斯密
69、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罗曼·罗兰
70、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7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南森
72、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屋子书籍的书店主人抗衡。——路基亚诺斯
73、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7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75、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列夫·托尔斯泰
76、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
77、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78、出现了不少空谈家,他们读书只是为了“驳斥”别人,高声宣扬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较谦虚,比较严肃的同志面前去。——高尔基
79、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80、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81、她应该增进知识。对安托瓦内特来说,的确到了认真读书的时候了。一天两小时不算太多,这会使她机灵些,让她在一天二十四个时的其余二十二小时中更有头脑。——茨威格
8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篇二:读书名言名句
1、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2、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7、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8、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9、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10、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1、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1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
1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6、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8、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19、读书要玩味。——程颢
20、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2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3、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5、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德伯里
26、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8、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29、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30、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31、有些人生来只会吸收书中的。——琼森
3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3、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34、没有哪本书坏到一无是处的地步。——小普林尼
3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37、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8、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39、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4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1、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42、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4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44、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4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6、抓住自己最有兴趣的东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华罗庚
47、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48、读书是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49、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50、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51、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5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53、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54、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55、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56、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57、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8、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59、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60、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61、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62、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6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64、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章学诚
65、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66、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67、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68、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69、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70、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7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72、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73、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74、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75、我到处寻找安宁,却无处可觅,只有在独自阅读一本小书时,我才得到了安宁。——坎普腾的托马斯
7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77、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叔本华
78、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
79、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80、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81、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乌申斯基
82、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鲁迅
篇三: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1、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冯班
3、读书必专精不二,方见义理。——薛煊
4、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5、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6、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鲁迅
7、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8、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9、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10、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王永彬
11、人家不必论富贵,惟有读书声。——唐寅
12、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1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
14、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15、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
17、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8、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9、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张月楼
2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1、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22、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24、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2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6、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27、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28、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夸美纽斯
29、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30、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31、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4、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35、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36、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3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颜真卿
38、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39、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4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42、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43、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鲁迅
44、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45、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46、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47、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48、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9、读书是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5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51、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52、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53、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54、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5、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56、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57、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5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59、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60、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徐特立
61、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62、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章学诚
6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64、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65、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66、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6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人都向往知识,一旦知识的渴望在他身上熄灭,他就不再成为人。——南森
68、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69、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70、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71、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72、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有书读,这是幸福;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又没书读,这是苦恼。——莫耶
73、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74、“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75、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76、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77、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78、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79、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马克思
80、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81、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列夫·托尔斯泰
8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83、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叔本华
84、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85、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叔本华
86、出现了不少空谈家,他们读书只是为了“驳斥”别人,高声宣扬自己的革命精神,以便跳到那些比较谦虚,比较严肃的同志面前去。——高尔基
87、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88、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乌申斯基
89、她应该增进知识。对安托瓦内特来说,的确到了认真读书的时候了。一天两小时不算太多,这会使她机灵些,让她在一天二十四个时的其余二十二小时中更有头脑。——茨威格
颠覆性的技术正在席卷“天上”“地下”所有的交通出行产业。在地面开自动驾驶 汽车 、在天上乘飞行 汽车 ,这样一个“天地一体”的智慧立体出行生态,是吉利控股集团构建的未来愿景。
从传统的自主品牌 汽车 制造企业到散发炫酷气质的智能出行 科技 公司,即将登陆A股科创板的吉利正在 探索 科技 赋能之路。
大胆下注自动驾驶吉利领跑 汽车 智能网联
让自动驾驶解放人类双手,让 汽车 成为“四个轮子”的移动空间,如今是全球风之所向。通过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现车路协同,让无人驾驶这一终极目标更早到来,已成为我国既定的智慧交通战略核心方向。
麦肯锡2018年时预计,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预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
但早些年,大部分传统 汽车 制造商对“自动驾驶”这一过于理想化的目标慎之又慎,自主品牌吉利却大胆下注。
早在8年前,吉利在智能网联 汽车 领域开始前瞻性战略布局,开辟 汽车 智能互联先河,意图打造车联万物、智慧畅行新时代。
2016年,吉利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 科技 创新企业亿咖通 科技 成立。亿咖通聚焦座舱智能与整车智能两大核心领域,投入数十亿元研发费用,在车联网领域申请了100多件核心专利。
智能网联离不开完整的行业生态。2018年,吉利推出GKUI吉客智能生态系统。这一开放平台融合打通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京东、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数百家不同领域的企业在这一平台合作。
2019年,吉利又推出具有代际领先优势的GKUI 19系统、首款达到车规级的量产高性能车载芯片E01,引领中国智能网联 汽车 进入“超级大脑”时代。
截至目前,吉利旗下共有22款车型搭载了GKUI系统,装机量已超200万台,吉利今后所有全新车型都将搭载GKUI系统。通过对马来西亚及俄罗斯的海外输出,GKUI系统将智慧出行体验带入了东南亚及东欧地区。
如何实现自动驾驶 汽车 量产,是每家车企面对的挑战,吉利走在前沿。
2018年,吉利 汽车 成为首家实现L2级自动驾驶批量交付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2019年,吉利新量产车型L2配置率和市占率在行业内均达第一。通过吉利 汽车 已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实现了避免或减轻>53%的交通事故。
2022年,吉利要实现一个短期目标:在亚运区域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运营。吉利参与建设的全国乃至全球第一条支持智能驾驶、无人管理的智慧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也将在杭州亚运会区间提供智能化出行。
敢为天下先让飞行 汽车 梦想照进现实
如何将科幻**中的城市飞行 汽车 变成现实?吉利“敢想”,也“敢干”。真金白银做出来的飞行 汽车 就是佐证。
Terrafugia(太力飞车)及Volocopter两家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目前在空中出行服务领域的两大布局。
“未来的飞行 汽车 ,一种是适合长距离飞行,需要跑道起降;另一种是多螺旋桨垂直起降的机型,可以在拥挤的空间自由起降。第一种可以替代部分小型通用飞机,满足城市之间的出行;后一种将替代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满足都市内的交通出行。”吉利这样描绘未来飞行 汽车 。
太力飞车专注开发城际之间的客货运飞行 汽车 解决方案。
3年前,吉利集团全资收购了美国“太力飞车”公司的全部业务及资产,今年6月,太力飞车首次公布TF-2A原型机外形。
飞行 汽车 并非仅停留在“概念车”“概念机”阶段,其生产正在武汉市汉南通航产业园有序展开。吉利飞行 汽车 项目一期二阶段装配车间工程项目已经正式招标,工程计划完成时间为明年11月30日。
吉利2019年还领投德国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 C轮首轮融资5000万欧元,戴姆勒股份公司参与投资,双方各持股10%。与太力飞车聚焦城际间交通不同,Volocopter专注城市内短途航班,提供点对点的空中电动出行服务。
目前,Volocopter已积累了丰富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并在全球多个城市成功进行试飞。最新一代两座机型最高时速110公里,续航里程35公里,能够满足90%以上大型城市内的短途出行需求。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感叹:“飞行 汽车 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领域。能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引领一个新行业的发展。”
做网约车先行者构建智慧立体出行生态
共享 汽车 的出现让出行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机构断言,由于新技术革命,未来出行服务的利润甚至会超过新车销售。
这样的观点已成行业共识,近两年,不少整车制造企业纷纷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吉利仍是其中先行者。2015年,吉利前瞻布局共享出行领域,以曹操出行为入口,构建中国首个以 汽车 制造商身份打造的共享出行平台。曹操出行也是国内首家取得网约车许可证的新能源 汽车 共享出行服务平台。
曹操出行坚持“新能源 汽车 +公车公营+认证司机”B2C模式,目前已在全国55座城市上线,累计投放50000辆新能源 汽车 ,拥有3940万注册用户,日均接单量近100万单。曹操出行服务今年甚至启动了首座海外城市——巴黎。
第三方权威数据监测公司发布的2019年底大数据显示,曹操出行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成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中国第一大B2C网约车平台。
“耀出行”是吉利与戴姆勒联手共建的高端出行品牌,2019年底投入运营,目前已在杭州、广州和成都开展运营。耀出行初期采用梅赛德斯•奔驰品牌S级、E级、V级豪华多功能车,未来也将采用梅赛德斯•迈巴赫以及吉利旗下的高端纯电动车型。
出行公司离不开创新技术加持。2021年,曹操出行自动驾驶试乘服务将面向公众,2022年亚运会举办期间,曹操出行自动驾驶车队将扩大至数百辆级别。
创新驱动 科技 转型引领 汽车 “四化”技术变革
技术的进步从来离不开真金白银,吉利“十年千亿”的研发投入如今已见成效。
仅2019年,吉利研发投入就超207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63%。这一比例与国际一流 汽车 集团基本一致,反映了吉利研发水平的国际竞争力。
吉利在全球布局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及五大设计造型中心,研发设计人员2万多人,专利总数达17677件。
在中国杭州、中国宁波杭州湾、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德国法兰克福,吉利设立了五大工程研发中心。
在中国上海、瑞典哥德堡、西班牙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吉利设立五大造型设计中心。
此外,吉利早些年收购的沃尔沃 汽车 在全球拥有三大研发中心及三大造型中心。
产品协同方面,吉利在无人驾驶、车载芯片、操作系统、激光通讯等前沿技术方面持续提升能力。
今年,吉利正式布局商业卫星领域。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宣布自主研发的首发双星即将开启全面验证,今年年底,预计将完成两颗低轨卫星首发。卫星项目不仅为吉利自身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提供基础设施,还为未来出行、智能制造、无人机运输、城市管理等多领域提供支撑,构建 科技 生态链优势。
吉利正在主动迎接 汽车 “四化”变革,以创新引领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优势,与全球伙伴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未来智慧立体出行新生态。
三人成虎、
花花世界、
人来人往、
万人空巷、
人山人海、
纷至沓来、
觥筹交错、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高朋满座、
熙熙攘攘、
车水马龙、
人浮于事、
火树银花、
门庭若市、
人声鼎沸、
人头攒动、
载歌载舞、
应接不暇、
鱼龙混杂、
震耳欲聋、
济济一堂、
摩肩接踵、
人心叵测、
接踵而至、
杀人如麻、
争先恐后、
水泄不通、
人才济济、
掎裳连襼
欣喜若狂、
人满为患、
众说纷纭、
一字之师、
沸沸扬扬、
锣鼓喧天、
座无虚席、
七嘴八舌、
热火朝天、
人欢马叫、
荒诞不经、
不计其数、
精耕细作、
七手八脚、
单枪匹马、
挥汗如雨、
熙来攘往、
人多势众、
人才辈出、
比肩接踵、
僧多粥少、
寡不敌众、
阴阳怪气、
比肩继踵、
张袂成阴、
成千上万、
灯火辉煌、
贪生怕死、
盛况空前、
热闹非凡
成千盈百、
众擎易举、
人丁兴旺、
座无隙地、
聚蚊成雷、
摩肩擦踵、
人流如潮、
项背相望、
挥汗成雨、
接连不断、
万头攒动、
山呼海啸、
稠人广众、
山阴道上、
红飞翠舞、
欢声雷动、
为善最乐、
掎裳连袂、
花天锦地、
张袂成帷、
袅袅娉娉、
三人为众、
人生鼎沸、
一手一足、
人多口杂、
屦贱踊贵、
言三语四、
袁安高卧、
捱三顶五、
捱三顶四
人多嘴杂、
宾客如云、
稠人广坐、
举袖为云、
笙歌鼎沸、
屯街塞巷、
方员可施、
兵多将广、
七言八语、
身单力薄、
人喊马嘶、
暗中摸索、
熊罴百万、
脚跟着脚、
挨三顶五、
亚肩叠背、
挨肩擦背、
亚肩迭背、
连衽成帷、
人稠物穰、
众口纷纭、
悔读南华、
人语马嘶、
腹有鳞甲、
众人广坐、
人潮汹涌、
众喣漂山、
龙多乃旱、
马在嘶鸣、
挨山塞海
人多手杂、
肩摩踵接、
羽毛丰满、
磕头碰脑、
足迹相叠、
比肩叠踵、
逐队成群、
车马众多、
十夫楺椎、
贵人多忘、
比肩叠迹、
观者如市、
一人传虚、
英雄四起、
人千人万、
阅人多矣、
人多阙少、
骈肩累迹、
众喣飘山、
驾肩接迹、
众喣山动、
以众暴寡、
发言盈庭、
踵趾相接、
气氛高涨、
杀人如草、
肩摩袂接、
骈肩叠迹、
以一奉百、
残膏剩馥
摩肩接毂、
观者云集、
谋道作舍、
挨肩并足、
失惊打怪、
骈肩累足、
口多食寡、
比肩迭踵、
连接不断、
填街塞巷、
比肩迭迹、
骈肩迭迹、
驾肩接武、
门单户薄、
比肩接迹、
七嘴八张、
井底蛤蟆、
肩挨着肩、
过市招摇、
万人传实、
的人很多、
接踵磨肩、
非常热闹、
马象游龙、
脚碰着脚、
张袂成风、
骈肩累踵
挨肩擦背 挨:靠拢;擦:摩擦。形容人多拥挤
比肩接踵 肩碰肩,脚跟脚。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
比肩叠迹 比:并。肩并肩,足迹相叠。形容人多
肩摩踵接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摩肩接毂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宾客如云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腹有鳞甲 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寡不敌众 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挥汗成雨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掎裳连袂 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屦贱踊贵 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聚蚊成雷 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口多食寡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磕头碰脑 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
摩肩接踵 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杀人如麻 如麻:象乱麻一样数不清。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人多势众 人多力量大。
人浮于事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人多嘴杂 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三拳不敌四手 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为善最乐 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以一奉百 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众口纷纭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众说纷纭 纷纭:多而姑乱。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比喻人多力量大。
粥少僧多 比喻东西少而人多,不够分配。
众人广坐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人满为患 因人多造成了困难。
比肩迭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比肩迭踵 形容人多。迭踵,脚尖踩脚跟。
比肩接迹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方员可施 随处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艺。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云集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掎裳连襼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驾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谋道作舍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七言八语 形容人多语杂。
七嘴八张 形容人多语杂。
人多口杂 指谈论的人多,各种议论都有。
人多阙少 谓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人多手杂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人千人万 形容人多。
杀人如草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十夫楺椎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屯街塞巷 形容人多拥挤。
亚肩迭背 肩压肩,背挨背。形容人多拥挤。
言三语四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以众暴寡 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袁安高卧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张袂成帷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张袂成阴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踵接肩摩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逐队成群 形容人多。
比肩叠踵 〖解释〗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 出处 解释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示例 故事
亚肩叠背 出处 解释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形容人多拥挤。 示例 故事
筑舍道傍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谓筑舍道傍,无时可成。” 解释傍:通“旁”。在路旁盖房子,同路人讨论事情。比喻人多口杂,办不成事 示例 故事
过市招摇 〖解释〗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骈肩叠迹 〖解释〗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三夫成市虎 〖解释〗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熊罴百万 〖解释〗熊罴:两种猛兽,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万。形容军队人多将广,英勇善战。
众喣漂山 〖解释〗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喣飘山 〖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山动 〖解释〗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汽车的未来》读后感
朱盛镭
汽车凝聚着一百多年来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成果,和谐地将科技和艺术相统一,积淀成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底蕴。汽车文化就是以汽车及其产业为载体,渗透到经济社会各层面并构成互为关联的价值链,演绎人类社会一系列的行为、组织、习俗、法规、准则、观念和价值观,形成影响汽车社会和汽车文明发展进程的文化形态。经典著作《汽车的未来(The future of Automobile)》(A·阿尔特舒勒等著,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通过阐述世界汽车产业100多年来的困惑、变迁、繁荣,为我们描绘了汽车文明的力量和未来趋势。
汽车文明的进步同全球化进程一样,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合理的悖论。如果从各国情况看,汽车产业演变是从分散走向集中,它将早期各国分散的作坊制作,集聚成少数垄断的超级汽车集团,转变为基于全球平台/架构生产的规模经济产业。如果从世界角度看,汽车工业演变又是从单极化走向多极化,它将原先由一国主宰的单一市场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并正形成一个多极化的全球汽车市场。
广义的汽车文明主要体现于汽车产业侧向影响及其扩散效应。汽车进入社会、进入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节奏和效率,伴随而来的汽车文化也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管理的变革、公路网形成、城市化进程、汽车服务贸易及后市场、新生事物。上海世博会的上汽—通用汽车馆主题《2030,行!》就是以生动的视觉艺术表现了这种文明形态。
狭义的汽车文明,则指人类实现自主-移动(AUTO-MOBILE)的文明。汽车已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而是人们移动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将继续决定汽车的内涵,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不断涌现。汽车的使用是个性权利的延伸和个人主动性的象征,汽车创造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的文化理念、心理素质、道德因素都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
汽车文明又是一把双刃剑,当发展中国家正翘首企盼它带来方便和荣耀时,在发达国家,人们已对它造成的负面影响深感困惑。与所有文化形态一样,汽车文化也有其负面性,人类以主宰者身份创造了这种文明形态,最终却可能沦为它的奴隶:城市拥挤、交通事故、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如果认为,100多年来的汽车文明是反映“汽车改变世界”的历史,那么未来汽车将驶入“世界改变汽车”的新技术革命时代。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严峻挑战。在这个时代,高度成熟的汽车产品将转变为建立在新型轻质材料、新型能源基础上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以石油为依存的传统汽车产业必将成为一个以新能源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21世纪的汽车发展趋势将是个性化、人性化、本土化、系列化、模块化、轻量化、小型化、电子化、信息化或智能化。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正视汽车文明的正负效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最大限度开拓人类智慧,深入发掘人的内在需求,充分吸收、利用现代科技,同时以全新观念和长远目光来兼顾资源生态、社会环境,汽车文明才不会成为“夕阳文明”。这就是《汽车的未来》一书给我们的启迪。
《通用汽车故事》读后感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通用汽车的客户与该公司客服部间的真实故事。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Pontiac)部门收到一封客户抱怨
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我不会怪你们为
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
实。”
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我们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
当我们的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才投票决
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开车去买。
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
就发生了。
“你知道吗?每当我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
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他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我要让你知道,我对这
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尽管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猪头。
“为什么这部庞帝雅克当我买了香草冰淇淋它就秀逗,而我不管什么时候买
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它就一尾活龙?为什么?为什么?”
事实上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还真的心存怀疑,但他还是派了一位工
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之于一
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人。
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一
个箭步跃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
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秀逗了。
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
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到目前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
敏。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
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
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
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
为什么呢?原因是出在这家冰淇淋店的内部设置的问题。
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冰淇淋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
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
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
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
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
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 “ 蒸气锁 ”。
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
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
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 蒸气琐 ”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读后感想: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而且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但是如果
我们每次在看待任何问题并秉持着冷静的思考去找寻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将
看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
所以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反应说那是不可能的(IMPOSSIBLE),而没有
投入一些真诚的努力。仔细观察 “ 不可能 ”这个字IMPOSSIBLE,你也许可
以看到“我可能”I’M POSSIBLE。
古语有云:善学者究其理,善行者知其难,遇事三思而后行!车界中,明其理者,其难未可解,而知其难者,又未行其理,二象显生,诸理亦难成其就!
车界连年飙升之后,二零零四年的一声晴天霹雳,骤然击醒梦中人,车市伴着掌声掉入冰窖,顿时,诸厂商惊慌之余,营销却突显乏力,于是阵脚大乱,降价声连绵不绝,相互撕杀,惨不忍睹,最终仅有北现、上海通用、广本等几家胜出,其他均大伤元气,即使这样,消费者依然“持币待购”,其实并非他们无情,反而是厂商的“弃义”令其觉醒,汽车消费感性中透露着日增的理性。零五年,在各自调整中,上海通用荣登冠军宝座,上海大众有惊无险,……
如何让车商们从扑朔迷离的时局中找到北,能看到左岸或右岸,关键时刻就需要思想的指导以及行动的引领!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滋养思想!身处车界,《中国汽车商战》一书的作者丁树雄先生总想给业界创造点什么,或思想、或观念、或创意、或方法及工具,总希望汽车业能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车商们能得到永续地发展。作者正是这么想也正是这么去做了,他亲自经历了车业由不济、井喷到冷市这一全过程,期间策划并参与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性营销活动或事件,通过行动在一定程度为车商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建设性的“风向标”或“着力点”。例如:旨在树立企业形象的广物汽贸系列广告、倡导价值交互设计的业界首次自助维修技术竞赛、专为业界培养人才的首个汽车经纪人培训班、创新渠道模式的申飞汽车网上联营、作为公关表率的AEC九运会赞项目等等,这些成功的个案并不是丁君一时心血来潮所引发的,更不是一时的机缘所促成的,这里头无不凝聚了丁君创新的胆魄、引领的意识、专业的洞见和务实的精神。
由于工作的机缘,有幸结识丁君,其人对己甚是严格,言不多却有力,行总不限于已有。谈话间足可体会其思想的精妙,有时“天马行空”,但却有理有据;有时“谨小慎微”,却意在推陈出新。
对于著书立说一事,他始终恪守这样的观念:手高于脑,无实践就无发言权,现时许多书籍被套上“行业权威”、“业内一流”,可惜“劣书风行、好书难觅”,要么搬抄理论,嫁接“经典”案例,眼睛虽明,却不深;大脑虽灵,却不实;要么案例堆砌,然而缺乏可行性的真知灼见,如此手法以愚惑读者,委实不够道义。就此,在笔者阅遍汽车营销类书籍之后,确实深有同感。
现在披着“实战”、“实用”华丽外衣的汽车营销管理书籍大行其道,什么《xxx汽车营销》,被冠以“xxx精典案例xxx接触”,实际上,仅为案例的堆砌,理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简单嫁接,有为厂家贴金的嫌疑,况且几十年前或十几年前的案例,无论作者怎么编撰(拔高或美化)都无从考究,况且单凭车商的实力根本无法操作,离车商们的实际相距甚远;类似的还有《汽车xxx实战》,略有差异之处在于后者利用理论编撰,加之案例嵌套;有些作者却很聪慧,不再两张皮似地粘来贴去,而是直接找业外人士参阅相关文件,构建几个模块,合成一书,如:《汽车xxx服务管理》、《汽车xxx服务站策略》,虽源于业内资料,但未行其事,不明其理,以至于面过大,结构不系统,内容仅停留至表层;另外还有教科书式的《现代xxx汽车xxx营销》等等,形态各异,不一而足,恕不赘述。
当然也有用心写成的,如《汽销xxx第一书》,对于汽车销售中的关键性环节考虑地细致入微,即可现学现练,又可提升意识,以图长远发展,值得称道,唯一不足就是某些观点则为国外经验的转移,虽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类似策略国内市场中存活率暂时不高;再如《xxx汽车分销xxx渠道研究》,专门针对汽车销售渠道的调查与研究,辨析行业大环境,展示欧、美、日国外模式,分析国内各品牌渠道特点及由来,但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而且现实指导性并不强……
肚囊空空如也,为求名利者,附庸风雅,搜索搬抄,卧榻编撰,甚至为遮其羞,故弄玄虚,新奇论调,跃然纸上,心虚之意,不用言表,读者终将远之;提理论精华,携经验积蕴,著书立说者,表其难,明其理,授之以道,教之以术,读者欢喜敬之。
“道不同不足为谋”,鉴于车业营销类书籍的残态,偶然的一次机遇,曾建议过丁君与笔者大学时的一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合作,利用其丰富的实战经验(理论基奠亦不薄),结合教授雄厚的理论修为,合力打造一本含金量较高的营销类书籍,出于礼貌,两人取得了联系,但由于双方相隔甚远,交流沟通不太方便,合作一事最终搁浅。根据对丁君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了以上事宜与其初衷有些偏差,理论与实践切实融合为一体,“实战”派与“学院”派风格总是存在一定的出入,合作著书重在风格相融,神通意会,否则貌虽合神却离,如此缺憾,令其望而却步,或许这才是搁浅更为真实的原由吧!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必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知识,能上升到出版层面传播经验的诚为理想,即使不成也可当作自我反省、修炼心性。丁君正是利用自我休整的机会,凝聚多年来在车业成功实操的经验与感悟,一鼓作气,不遗余力地完成了他的第一本著作《中国汽车商战:中国车商成长录》。他以前虽在一些媒体撰写过许多汽车营销类的文章,但仅以一个点、线、面或模块的方式呈现,篇幅所限,并未整体深入示之,不免有些遗憾。而今终于有心机将其丰富而独特的实践书面化、系统化、完整化了!当时,记得有人向丁君进言,不要将所有的素材融进一本书里,留几手,可以分成几本写,象写电视连续剧那样!而丁君斩钉截铁地一口否决了,决不能昧着良心,更不能愚弄读者!写一本书就要有一本书的份量及价值,无谓过多的“序列”或“续集”,这些无不体现了丁君强烈的行业责任和公德意识。
《中国汽车商战:中国车商成长录》可谓是自其进入汽车行业以来,一个较为完整而又详实的凝练、深化与总结。此书是专门针对车商所著,作者切中要害地提点车商顽疾,着手深层次解剖,分析鞭辟入里,“药理”清晰可见,“医疗”恰到好处,并及时推出了保持“健康”的中肯建议。
说自己所做的,做自己所说的!所谓文如其人(做低调之人),该书并非旨在张显作者的文学天赋,也不是在夸耀或鼓吹自己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而是尊重事实前提下,重现汽车商战原生态,尽量突出关键细节,演示战场发展态势及应对手法,予“道”于其中,以“术”展之,心领神会,方可见效,否则将适得其反。丁君反复强调,其多年来身临一线亲身实践的良苦用心就在于:用实践去滤清一些耀眼的世俗偏见以及偏差的观念,同时为业界提供切实可行奋斗的方向。言传身教告诉同仁:“自己的实践去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可以突破的地方”,并不想填鸭式地让读者依样画葫芦,故实战案例抛砖引玉点到为止、刻意略去了许多来龙去脉以及具体的操作细节(若要全部罗列,单独一个实操案例就足够著成一本书),他正是担心车商图省事贪现成,生搬硬套那些已生成的僵硬的“东西”,这样就束缚了手脚、禁锢了大脑。
可惜!现实中,还是有许多车商经常容易犯这种毛病,奉行不加取舍的“拿来主义”!为“省时、省力、省钱,见效又快”的观念所驱使,营销同质化现象在所难免。由于任何战略、战术的制定与运用均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凡事需三思而后行,所以,作者绝不鼓励简单地表层效仿与嫁接,而是使读者明其“道”,究其“理”,知其“难”,变通以“术”,力求本质上的突破(成高调之事)。另外,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它很大程度上地规避了同类书籍中那些——“假大空、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等表层化、扭曲现实的弊病。
《中国汽车商战:中国车商成长录》分为:车卡、车道、车向,三者一气呵成,形散而神通。
车卡——汽车经销商运作过程中,经常遇到一系列瓶颈问题,范围含概了市场推广、广告策划、公关传播、促销活动、汽车文化,并延伸至经营模式、战略管理与规划等诸多方面。作者围绕“车商十六大瓶颈”展开话题,采用“鲜活‘案例’+精辟‘观点’”的方式,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实战经验,点到为止,不做无谓的赘述。行内人士一看自然就明白(因为所列“瓶颈”就存在日常工作中),业外人士读了也立即清楚车商们正陷入什么“误区”(因为上述“瓶颈”随时随处随地可见)
车道——返璞归真,追本溯源,以“车”行“道”,内外攻心,以“道”制胜,这也是本书的脊梁。通过“九运会赞助项目”、“摩托车置换汽车项目”、“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来访”、“广物汽贸企业形象的系列广告”、“业内首届车主自助维修技能大赛”、“中国首个汽车经纪人培训班”、“中国首家汽车文化灯光夜市”等等众多成功实例地鲜活展示,再现“战场”原生态,并加以缜密剖析,综合性系统化地为大家阐述“车道”。并指明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车向——预测车向走势,力求培育车商在营销与管理方面的新基点。分析各类汽车经营模式,及时为其提供了可参考与借鉴的样板,并协助车商建立内部预警、自我诊疗等系统性思维,传授“养生”之道,以求保持“长寿”不衰。
读其文,识其人!丁君决意不走那种形象大于思维“偶像”派路线,靠展现肤浅的浮华来满足市场审美,并赢得众多天真Fans的青睐与追捧,他始终坚持走“务实进取精益求精,用事实说话,凭实力获得影响力”的路线,珍视行业责任、尊重读者、身体力行、破题有理、立证有据,他采取“围绕”+“支持”+“实现”连贯性的实践思维,以文会友,与读者及同行们共同分享、一道探讨与切磋,并希冀中国的汽车业能早日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笑逐颜开
[读音] xiào zhú yán kāi,
[释义] 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面笑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母亲方才转忧为喜;笑逐颜开道:‘亏得儿子峥嵘有日;奋发有时。’”
二、眉飞色舞
[拼音] méi fēi sè wǔ
[释义] 形容喜悦或得意:说到得意的地方,他不禁~。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乡绅一听此言;不禁眉飞色舞。”
三、欢天喜地
[拼音] huān tiān xǐ dì
[释义] 形容非常欢喜。
[出 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四、兴高采烈
[拼音] xìng gāo cǎi liè
[释义] 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文心雕龙·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兴:兴致。采:精神。
[出 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五、喜出望外
[拼音] xǐ chū wàng wài
[释义] 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出 处] 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六、怒不可遏
[拼音] nù bù kě è
[释义]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七、义愤填膺
[拼音] yì fèn tián yīng
[释义] 胸中充满义愤。膺:胸。
[出 处] 南北朝·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八、多愁善感
[拼音] duō chóu shàn gǎn
[释义] 形容人感情 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善:容易。
[出 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假如天下有这样一个人;又与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这样多愁善病。”
九、忧心忡忡
[拼音]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释义] 形容十分忧愁。《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忡忡(chōng):忧愁不安的样子。
[出 处] 《诗经·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十、万念俱灰
[拼音] wàn niàn jù huī
[释义] 一切想法、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受到沉重打击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 处] 清·亭亭长《中国现在记》:“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1 恩什么起什么
恩字头的只有如下的成语,没有楼主所需要的成语:
恩爱夫妻恩爱:相亲相爱。夫妻感情融洽,情投意合。
恩不放债对亲人不宜放债。意指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恩德如山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恩断义绝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恩断意绝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恩恩爱爱夫妻恩爱,情义极为深厚。有时也指骨肉之间的真挚感情。
恩恩相报用恩惠报答恩惠;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
恩恩怨怨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恩高义厚恩惠、情义极为深厚。
恩将仇报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恩绝义断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恩礼有加恩礼:指帝王厚待臣下。帝王以恩德与礼遇厚待臣下。引申指很有礼地对待下属。
恩荣并济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恩若再生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恩深爱重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恩深法驰驰:废弛。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恩深法弛弛:废弛。因恩情深厚而不执行法纪,使犯罪的人逃脱应受到的惩罚。
恩深似海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恩甚怨生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
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恩同父母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恩同山岳犹恩重如山。
恩同再生恩:恩德。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恩同再造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恩威并济威:以法自治或以武力威协。奖赏和刑罚一起使用。指统治者同时采用高压和怀柔手段。
恩威并行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恩威并用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恩威并著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恩威并着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恩威并重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恩逾慈母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恩怨分明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恩怨了了了了:清清楚楚。对恩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指对有恩者报了恩,对有怨者报了怨。
恩有重报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恩重丘山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恩重如山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2 关于有‘恩’字的四字词语背恩负义 背恩弃义 拜恩私室 背恩忘义 背义负恩 背义忘恩 侈恩席宠 大恩大德 德洋恩普 德重恩弘 恩不放债 恩德如山 恩断义绝 恩恩相报 恩将仇报 恩荣并济 恩若再生 恩山义海 恩甚怨生 恩深义重 恩同父母 恩同山岳 恩同再造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恩威并重 恩逾慈母 恩怨分明 恩有重报 恩重如山 恩重泰山 返哺之恩 负德辜恩 负德孤恩 负恩背义 负恩昧良 负恩忘义 父母恩勤 负义忘恩 辜恩背义 感恩戴德 割恩断义 孤恩负义 辜恩负义 感恩怀德 感恩图报 顾复之恩 横恩滥赏 怙恩恃宠 掠美市恩 卖法市恩 千恩万谢 劬劳之恩 丝恩发怨 忘恩背义 忘恩负义 忘恩失义 罔极之恩 小恩小惠 义断恩绝 遗恩余烈 义海恩山 雨露之恩 以义断恩 以义割恩 义重恩深 知恩报德 知恩报恩 湛恩汪濊 知遇之恩 再造之恩。
3 知恩感恩的四字成语感恩图报
gǎn ēn tú bào
[释义]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语出] 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吴楚材等注:“即感恩图报意顿住;下乃发出绝大议论。”
[辨形] 图;不能写作“涂”。
[近义] 感恩戴德 感激涕零
[反义]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用法] 用于人。一般作谓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我又不是他们孝子;为甚要走?我以后留在闯王大旗下~;决不三心二意。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4 关于忘恩的四字成语忘恩负义
wàng ēn fù yì
解释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贬义。多用于谴责、揭露。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恩;不能写作“思”。
近义词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反义词感恩戴德、以德报怨
辨析~和“背信弃义”都含有不顾道义的意思。但~偏重在忘恩;“背信弃义”偏重在背信。
例句忘记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背弃了作人的道义。负:辜负。
5 感恩的成语四字成语报效万一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
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且今上体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何顒》:“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寸草衔结 比喻虽然力薄,亦当感恩图报。
大恩大德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
群臣敢在下风。’” 恩德如山 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恩恩怨怨 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出处:王朔《我是“狼”》:“当你认定十年韬晦已足以使人们忘却你和你下决心干掉的那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你便开始行动了。”
恩高义厚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徽剧《赠剑》:“蒙公主不弃臣陋,恩高义厚。” 恩若再生 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恩山义海 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
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出处:宋·晁端海《卜算子》:“恩义重如山,情意深如海。
假使黄金北斗高,这一分,何由买?” 恩深爱重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京剧《白蛇传》第16场:“素贞与许郎恩深爱重……望求老禅师放他出来,夫妻重聚。” 恩深法驰 驰:废弛。
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 恩深似海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
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恩深义重 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出处:唐·吕颂《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事出非常,荣加望外,恩深义厚,何以克堪;糜躯粉骨,不知所报。” 恩同父母 恩:恩惠;同:如同。
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恩同山岳 犹恩重如山。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
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恩同再生 恩:恩德。
比喻恩情极大,像使自己再生一样 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17回:“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恩同再生的母亲。” 恩同再造 再造:再生。
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恩有重报 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素姐道:‘若得如此,恩有重报。’” 恩逾慈母 逾:超过。
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处: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恩重丘山 恩:恩惠。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恩重如山 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出处: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返哺之恩 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出处:《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父母恩勤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感恩戴德 戴:尊奉,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出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感恩怀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
出处:《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感恩图报 图:设法。
感激别人的恩情而想办法回报。 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将顺其美 将顺:随势相助。
美:好事,美德。顺势相助,成全美事。
亦作“顺从其美”。 结草衔环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出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