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模拟器古代宝藏在哪

牧场模拟器古代宝藏在哪,第1张

心形标注的是三大宝藏,五角星标注的是神秘皮肤。

心形标注的是三大宝藏,五角星标注的是神秘皮肤,三角形标注的是巨型史莱姆。不同的颜色对应着不同级别的藏宝球。为了看上去更加清晰,这里的绿色藏宝球,蓝色藏宝球,紫色藏宝球分别用白色,**,黑色代。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带给一个国家的不只是文明上的深厚底蕴,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价值连城的文化宝藏与历史传承。换句话来说,即一个国家的文明延续越久,那么,跟随其一起传承下来的宝藏也就越多。中国人大多都有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他们总喜欢藏东西。

在我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表现。

正所谓,“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当人们生活富足安定的时候,他们总想着将家里剩余下来的财物或其它东西储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正是国人的这种未雨绸缪的习惯,为我国留存下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宝物。因此,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还埋藏着众多价值连城的宝藏。这些宝藏有的已经被人们挖掘出来了,有的依旧不为人知,正等待后世人去慢慢发掘。

那么,这些在地底下沉睡数年的宝物,具体有多少呢?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总有人会不时的从地下发掘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宝物。也许,很多人会对我的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他们会认为: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宝物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如果真有这么多的话,那人人都不用工作,直接去挖宝不就好了。

为了让我的这种说法更具有可靠性,先来给大家举个例子。

一九八二年的盱眙县马湖店村,曾发生过一件轰动十里八乡的大事。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汉金兽竟然在这个地方被一位农民挖了出来。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说,这个发现宝物的农民叫万以全,事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八二年的正月初七,此人准备在自家门前修一条水渠。当地有一种说法是正月做活能刨出金子,当然,在此之前,并没有人能真的挖出金子。因此,这种说法只不过是图个吉利罢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种看似迷信的说法,竟一夕之间在这个农民身上应验了。在挖水渠的过程中,他竟挖着挖着,发现了一团金光闪闪的物体。当他把物体周围的土全部清理干净之后,发现原来是一头用黄金铸造的瑞兽。此物一看就不同凡响,挖到如此宝物可把那人高兴坏了。

他想着,既然挖出这么大一块黄金,周围说不定还有其它的东西,因此,又向周围挖了挖。事情果然不出他所料,很快,他又在周围挖出了铜壶、金饼、马蹄金,麟趾金等金器若干。此次挖出的金器,经过称量后,发现其总重量超过了二十千克。

我们姑且不论其文物价值,单单就现如今的金价来算,这批金子已经是价值不菲了。可是,常言道,天下哪有不漏风的墙,很快,万以全挖到巨额宝物的事情,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财帛动人心,这句话在任何一个时期都非常适用。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地人眼红的都快要发疯了,他们要求按见者有份的原则,每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为此,他们全都聚集在了万以全的家里,甚至,把人家的房子都给挤坏了。眼看着这批价值连城的宝物,自己是留不住了。万以全索性将自己挖到的这些宝物,全部都捐献给了南京博物院。此后,博物院给了他5000块钱作为奖励,而这5000块钱,也基本都被他用来修理自家被挤坏的房子了。

那么,为什么此人能在修一条小小水渠的时候,挖出如此多的真金白银呢?说到这,我们不得不说一说盱眙这个地方。

根据现存的史料,我们不难发现,盱眙这个地方的历史可谓是非常的悠久。春秋时期,著名的管鲍分金,便发生在此地。有了这个故事作为铺垫,那么,后人能在此地挖到大批量的黄金,好像还是可以接受的。至于这批宝物到底是什么时候埋下,具体由什么人埋下,在这里,我们不作探究。

总之,我们要明白的是,它的主人一定不是什么普通的土财主,因为,这类人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宝物,更遑论,这批宝物的价值已经达到了国宝级别。并且,此地虽然先后出土了几批宝物,这些宝物也算得上是价值连城,但是,单从数量上来说,出土数额还是比较有限,并不存在什么大宗出土的情况。

因此,它在我国历史上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轰动。

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我国历史上三宗曾经轰动一时的大宗宝物下落之谜。

这三宗宝物的下落,不但是考古界的多年未解之谜,而且,它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第一宗。这第一宗宝物的下落之谜,可与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脱不开关系,此人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相传,当年此人率兵攻入咸阳,一举占领了秦王朝的皇宫。自古以来,原始资本积累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战争掠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武将最富的说法。

毕竟,在战场上想要发点小财还是比较容易的。而项羽,自然也不能免俗,他同样爱金银珠宝、爱华屋美人。史书上曾经记载,他不但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还将秦王宫全部烧毁,大火一连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熄灭。说到这,大家难免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烧房子的时候,真的连同里面的宝物一起烧了,来显示自己反抗秦朝暴政决心?

我想,正常人恐怕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毕竟,打仗离不开钱财的支持。

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和利益,又有谁愿意跟着你出生入死呢?因此,许多学者认为,项羽在烧宫室之前,其实,已经将其中的财宝都转移了。

作为一国都城,其中的财宝自然是数不胜数。那么,这么大一批宝物到底被项羽转移到哪里去了呢?有学者推测,这批宝物被他转移到了自己的都城彭城。但毕竟没有人亲眼见到,也没有史料的明确记载,因此,这种说法也只能是一种推测。

而且,这一说法的另一个漏洞就是,当他自尽之后,并没有人找到这批宝物。所以,还有人认为,他当时看大势已去,便将这批宝物藏匿了起来。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可能,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批宝物被他当时的竞争对手刘邦得了去。

然而,不管是谁得到如此大一批宝物,都不会大肆宣扬,毕竟,“匹夫无罪,怀璧自罪”的道理谁都懂。因此,刘邦悄悄得到这批宝物,并封锁消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压根就没得到那批宝物,所有的宝物都在当年的大火中付诸一炬。

但是,不管怎样,只有后世发现了这批宝物,我们才能知道其真正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第二宗宝物的下落之谜。说到闯王李自成,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当年,此人带兵攻破了明王朝的宫城,生生逼得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杀殉国。之后,成功占领紫禁城的他,相当于成功占有了明王朝积累了两百多年的财富。

这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皇宫之中,罗列着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一夕之间,竟成了他和他手下军士手中的战利品。可有句话是“形势比人强”,好不容易得来的龙椅还没坐热,清军入关的消息,就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慌忙之间,他只能带着自己的军队向外逃窜。

虽然,李自成已经让人追到了家门口,但是,他仍旧没忘记自己刚刚到手的宝物。他带着这样一大批宝物逃跑,自然很不现实,因此,他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侄子李过。他命令侄儿将这批宝物全部带走,并找一个稳妥的地方藏匿起来,以备自己日后东山再起。

可是,这世间的事情哪能尽如人愿,他很快就被清朝军队打得再无还手之力。李过见李自成大势已去,为了躲避清朝军队的追杀,他选择出家当了和尚。据说,此人最终圆寂在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而那批宝物当年也随他一起运到了这个地方。相传,他将这批宝物藏到了山洞中。

但是,在他死后,便没有人知道这批藏宝的地点了,从此,这批宝物的下落,成为了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当然,关于这批宝物的下落,还有另一种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当时这批宝物其实是由李自成亲自处置的。

据说,他当初带人将这批宝物秘密运送到了湖南地界,并将其藏在一个名叫莽山的地方。为此,当地还留下了一首民谣:“石岩冲,三座桥,南百步,三窑金,”甚至,有人认为,这首民谣中隐含着他的藏宝谜语。对于这种说法,后世之人还是比较相信的。

因此,近几十年来,不时有人到此地去寻宝,就连央视的相关栏目也做过此类报道,但最终,均已失败告终。

最后,我们说一说第三宗宝物的下落之谜。说到太平天国运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当年,洪秀全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将清朝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仅仅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他们就攻占了富饶的江南,并在此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取得起义运动的成功,固然是因为当时政府军的作战能力低下,但是,也离不开他们严明的军纪。当时,太平军中有这样一条军规,它明确规定:军中的任何人在战争中缴获的财物,都必须要上缴国库。如果有人胆敢私藏,只要数额超过五两就要被杀头。

正是因为这一制度,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后来的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洪秀全就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这个新生的政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很快,清朝的军队就反败为胜,重新夺回了战争主权。

清军攻占天王府后,原本以为能够得到他们当年积累的巨额财富,但是,最终他们看到的却是除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之外,其它什么都没有。

试想一下,当年不是号称太平军十分富裕吗?那么,他们国库里的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其国库中财物的去向,历史上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国库中的巨额财物,随着它的第一代所有者一起埋在了天王府的地下。但是,当时的湘军根据这种说法,将天王府里里外外都挖了个遍。可是,在他们掘地三尺的挖掘之下,仍旧没能见到这批银两的影子。

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又提出了另外一种猜测,那就是,早在湘军进驻之前,这批埋藏于地下的宝物,可能早已被曾氏家族秘密挖走,藏到了其它地方。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还是比较的合理。之所以会认同这种说法,是因为当年曾国藩的夫人从江宁返回湖南时,其护送的船只竟多达两百多艘。

尽管此人是朝廷重臣,但是,其家眷出行真的有必要带这么多行李和护卫吗?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推测,这两百多艘船中有一大部分船只装载的,其实,是其从太平天国国库中掠夺来的财物。并且,历史上还有一件事,也可以佐证这一猜测,那就是,当年湘军在天王府中遍寻财物无果之后,曾国荃一怒之下,下令火烧了天王府。

他的这一行为从另一侧面来说的话,不就是想要毁灭自己的罪证吗?

当时清朝当局对这批不翼而飞的财宝下落,也持有怀疑的态度。

甚至,为此事慈禧还任命了专门的钦差大臣,去查找这批财宝的下落。可是,派去的钦差大臣不久之后,便被人刺杀身亡了,使得这件事不了了之。尽管,曾氏家族一直不承认自己贪污了这批财宝,但是,后世的众多学者却依旧坚持认为,这批财宝的丢失与曾氏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此之外,关于这批财宝的去向,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当时的太平天国,其实,并没有它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富裕。虽然,早期的时候,他们通过战争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在建立政权以后,由于统治阶层的骄奢*逸,使他们原本积累的财富,已经被消耗得所剩无几。

因此,到了后期,国库其实已经非常空虚了,关于这种说法,也有相关的史料可以佐证。有史料记载,当时的湘军抓到了太平天国中的某些将领,本想拷问国库中财物的下落,但是,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国库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银两和米粮。

因此,这种说法其实也不无可能。

综上所述,历史的真相永远都是那么的扑朔迷离。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我们不能认为哪种说法正确,哪种说法错误。关于这三宗宝物的去向,至今仍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揭开这些谜团背后的神秘面纱,让历史的真相大白于人前。

“宝藏”一词最早的时候,出现在《礼记·中庸》的记载:“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焉。”宝藏现在一般指储藏的大宗珍宝或者珍贵物品,也指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

很多人就喜欢宝藏,在宝藏里面埋的都是价值连城的珠宝。从古至今,关于宝藏的故事,总是被人津津有味地讨论着。中国历史上就有三大宝藏,其中有两个至今下落成谜,若能找到富可敌国。

第一座宝藏的出现

发现第一座宝藏的人就是项羽,项羽攻入咸阳以后,《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烧了宫殿以后,搜集了很多的金银财宝。

项羽搜集的金银财宝,到底被项羽转移到了哪里?却成了未解之谜。毕竟没有人看见,再一个史料也没有记载。最大的可能是被竞争对手刘邦,夺去了。一切都是猜测,还得需要考古学家来证实。

第二座宝藏的出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入住紫禁城。按理说,他应该犒赏三军,大封功臣。然而李自成却“就地取材”,把整个紫禁城翻个遍。从大内府库中搜黄金17万两,白银13万两。李自成对这些钱财,感到不满意。

这个时候刘宗敏给李自成出了个主意,宫里的财宝之所以不翼而飞,那是因为被宫中的人窃取了,应该在宫中,大范围的“追赃”。第一个交“赃款”的竟是大太监曹化淳,一出手就是白银五万两,这让李自成非常高兴。

于是李自成就对文武百官发话:“根据官职大小向朝廷捐献银子,一品官一万两白银的底限,其余的各按品级捐献。前脚交够银子,后脚就放人;要是藏着银子不交,那就大刑伺候。”

不光对官员掠夺,京城的富户、豪门、老百姓也没有逃脱了掠夺的命运。史料记载:“初,诸贼攻城时约,内藏归闯贼(李自成),勋戚归诸帅,文官财归牛(金星)、宋(献策)富户归小盗。”

一时间城内饿殍遍地,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帮“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李自成把所掠夺的七千万两白银,全部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以便用来运输。后来清军入关,李自成就带着他的军队四处逃窜。后来,李自成让他侄子,把这批金银财宝藏起来,为了以后东山再起。

顺治二年(1629年)五月,李自成率轻骑20余人在湖北通城九宫山麓时登山探路,不料被当地武装杀死。李自成死后,这批宝物成了未解之谜,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第三座宝藏的出现

最后一座宝藏的拥有者,就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洪秀全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占领江南,和他的严明军纪是分不开的。当时的军事纪律。洪秀全严诏:“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违者议罪。”

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洪秀全就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二十七日,洪秀全逝世,很快,曾国藩的湘军反败为胜,重新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当湘军攻占天王府的时候,曾国藩本以为能找到洪秀全积累的财富。

除了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天王府外,什么也没有。更多的猜测,是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得到了这批宝藏。因为欧阳氏从江宁返回湖南的时候,跟随的船多达二百多艘。紧接着曾国荃还纵兵烧房,天京城成了一片火海。

关于这三座宝藏的秘密,现在已经无从查起,要想解开这些秘密,就需要考古学家来解开这些未解之谜。历史总是这样扑朔迷离,没有确凿的证据,光靠猜测是不行的。

我国佛教中四大菩萨分别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

1、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2、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3、德行圆满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4、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 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有一种说法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 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

-菩萨

提到乐山大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虽然说佛教并不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宗教,但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佛教也早就成为了我国内部的一种重要宗教。而乐山大佛之所以会远近闻名,也是基于其宏大的建筑规模。

在历史上,有关于乐山大佛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就是乐山大佛内部藏有的宝藏了。相传,在乐山大佛完工之后,工人们将许多宝藏藏到了乐山大佛内部,这么多年以来,也有很多人想要探寻宝藏的踪迹。

而就在一次对乐山大佛修缮的过程中,其胸口处的暗门却意外被发现,至此,乐山大佛内部的"神秘宝藏"现世,而关于这件千年宝藏的传说也随之揭开。那么,乐山大佛内部的宝藏究竟是何来历呢?

提到乐山大佛,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乐山地区位于三江汇流之处,因此,当地也时常会爆发一些水患灾害,在那个年代中,很多经过乐山地区的船只都会遭遇不同程度上的伤亡。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基于佛门思想的影响,海通禅师就决定以普度众生为由,在当地修建起一座巨大的佛像,以庇佑当地的百姓。

然而,在大佛修建到肩部的时候,海通禅师也离开了人世。当时,由于失去了海通禅师的指导,因此,乐山大佛的工程也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中,多年之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为乐山大佛的修建捐献了大笔的资金,就这样,在海通禅师弟子的带领之下,很多工人也继续了对乐山大佛的修建。在那个时候,由于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因此,朝廷也对乐山大佛的修建提供了帮助,最终,在经历了九十年的工期之后,乐山大佛也终于完工。

由于乐山大佛修建的最初目的就是保卫当地百姓的平安,因此,在修建乐山大佛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善款也是非常多的,就这样,很多人认为乐山大佛在竣工之后,也会留存许多珍贵的宝藏。据民间传说,在乐山大佛正式建成之后,由于很多钱财还并没有用完,因此,为了能够对这些财产进行安全的保护,工人们也在乐山大佛的身上开辟了一处密室,专门用来储存这些珍贵的宝藏,而由于这个密室较为隐蔽,因此多年以来,也并没有人真正了解过密室的所在。

随着年代的推移,关于乐山大佛密室的传说也越传越广,然而在这么多年期间,乐山大佛的密室也并没有真正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四川省政府打算对乐山大佛进行维护和修缮,然而,就在这次修缮的过程中,施工工人却偶然间在大佛的胸部发现了一处密封的暗门。当时,很多工人也以为这就是传言中乐山大佛身上的密室,然而,在有关专家对密室进行发掘清理之后,却发现其中并没有什么宝藏的存在。

在这个密室的内部,只有一些废铁、石块等杂乱的建筑材料,而除此之外,在这个密室之内,一块石碑的出现也成为了众人关注的对象,原来在对这座石碑进行解读之后,专家们也发现这个石碑上所记载的内容,就是有关于佛像建造以及佛阁建造的证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自此,有关于乐山大佛的千年之谜也得以正式解开。

虽然说在乐山大佛的内部并没有什么宝藏的存在,但乐山大佛的出现对于我国佛教事业的发展而言,也是有着巨大的贡献的,可以说,如果没有乐山大佛佛的存在的话,那么我国的佛教事业的推广也将受到一定的阻碍。虽然说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建造技术是要远远落后于现代的,但通过工人们的努力,在虔诚信仰的指引之下,最终乐山大佛也得以成功建成,由此可见,佛教思想对于民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结语

在对乐山大佛的相关历史进行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其实,乐山大佛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神秘。虽然说乐山大佛并没有为我们带来什么物质上的宝藏,但是在佛教精神传承方面,乐山大佛所做出的贡献却是非常大的。

虽然说佛教是一种来自于国外的宗教,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却能够很好地和中国文化进行融合,而这也就是佛教能够成为我国内部一大宗教的重要原因了。

1962年,四川乐山当地政府正在对乐山大佛进行修缮工作。此时工作人员用上在当时较为先进的勘探仪器,对大佛进行一次透视照射。

机器正在工作中,人员也非常认真,此时屏幕上传来的一个画面,让在场的人们一脸震惊,一个人揉了揉眼睛,再次向同事确认:你看这个地方,是一个洞吗

再三辨认后,大家都感觉十分惊奇。

这老话说得好,lsquo;佛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心藏宝rsquo;。乐山大佛里有宝藏的传闻,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但谁也没真的见过。难道说,这就是大家苦苦寻找的宝藏

对于这个意外发现,工作人员表现得十分激动,在上级领导进行请示获得批准后,大家来到了这个藏宝洞。

乐山大佛里面到底有没有宝藏这个困扰千年的问题,终于即将揭开答案。

乐山大佛的建立

乐山大佛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也是来到四川乐山不可错过的游玩景点。

公元713年,海通和尚游历天下来到嘉州凌云山,看到这里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海通和尚便搭建了一间茅草屋,准备在这里修行。

然而他没想到,凌云山的脚下正是大渡河、岷江和青衣江的汇流地,三股波涛汹涌的江水汇集于此,在凌云山的峭壁上拍出惊涛骇浪。

每每站在山顶,便可看到山下江水如万马奔腾一般,吼声震天,颇为壮观。

但海通和尚顾不上观赏美景,因为他目睹到令人痛心的一幕幕。因为江水湍急,每每有船只路过此处,稍微行驶不慎便会船毁人亡。

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此处江水如此湍急,为何仍有船家经过

海通和尚在化缘时,向山下村民打听此处的情况,希望能够尽一份绵薄之力。

唐代人极为尊崇佛教,见到海通是位出家人,农户便如实告知。原来这里是村民出去的必经之路,如果不想走这里,就要绕行很远很远。

受到科学发展的限制,当时的人们都以为江底有吃人的水怪,每每见到有船只经过,故意兴风作浪。

谁也不想过这会lsquo;吃人rsquo;的江水,但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办法,人总不能跟神怪对抗,也只能冒险。

见到附近村民望水兴叹,无可奈何地表情,还有那日见到船毁人亡的画面,海通和尚内心悲伤极了。

到底应该怎样帮一帮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呢

海通和尚日日站在山顶,看着湍流的江水,他们如同野兽一般,撕咬着过往的船只。

终于,在他的不断冥思苦想下,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救苦救难的弥勒佛,或许能将这凶恶之水变成福泽万民的福水。

海通和尚在凌云山上找到一处较为光滑的墙壁,计划凿刻一座人世间最大的弥勒佛,屹立万世千载,安澜镇涛。

众人拾柴火焰高

海通和尚准备在凌云山建造一座大佛的消息传开后,十里八村的能工巧匠纷纷汇聚与此。

禅师,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因为这江底的水怪,村子里多少人都在这儿丢了性命。您要修建大佛,这可是千秋万载的大功劳。我们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也就能帮您出点力。不过我们相信,我们大家伙一起努力,这大佛一定会修成的!

有了村民的支持,海通禅师心里十分欣慰,他一边化缘,将所得用于修建大佛,一边领导着大家,对大佛的具体构造进行规划。

开工那一日,千锤击石,声音徘徊在凌云山顶,直冲云霄。随着匠人们的一声声号子声,一块块巨石重重地砸向江底,激起千堆雪。

嘿!大家都用点劲,用这大石头往下砸,把江底吃人的水怪砸跑,看它们还怎么兴风作浪!

匠人们似乎不知道苦累,日日敲击声震天。而海通和尚在安排好一切后,便一衣一钵独自走上了化缘之路,为建造佛像筹集善财。

自剜眼睛启建

海通禅师历经千里,终于得到修建大佛的善财,而这个时候嘉州郡守听闻此事后,便打起了善财的主意,专程带了一大批人前来闹事,阻碍大佛的修建工程。

你个老和尚,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让你上缴税款,那是给你们积功德的机会。

郡守十分无赖,对海通和尚言语威胁,还试图让手下人殴打海通。

可无论郡守如何威逼利诱,海通都不为所动,他十分果断地拒绝: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嘉州郡守占了下风,气急败坏的他走过去扯着海通和尚的禅衣,露出了奸诈的笑容:好啊!你今天把自己的眼睛剜出来,我就放过你们。

嘉州郡守本以为这世间不会有人真得敢剜自己的眼睛,结果海通禅师面无惧色,盘腿坐下,拿出铜盘,干净利落地将自己的眼珠剜下。

汩汩鲜血流出,匠人们各个痛心疾首,纷纷上前查看禅师伤势。海通却十分平淡地举起铜盘:大人要本僧所作皆已完成,还望大人信守承诺。

你!你!你可真是个疯子!

郡守在亲眼目睹了海通和尚的行为后,吓得失魂落魄,撂下一句狠话后带着手下灰头土脸地离开了。

海通和尚为修建大佛自剜眼睛的事情在当地传开,人们对他更为尊敬。当地一些家境较为富裕的富户,感动于海通和尚的大善,纷纷慷慨解囊,为大佛修缮资助钱财,各尽一份绵薄之力。

转眼十八载过去,海通和尚为了修建大佛日日劳心劳力,积劳成疾。圆寂当日,他的心中还未能放下大佛,看着刚刚修到肩膀的大佛,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

海通的徒弟们继续师傅的遗志,继续修建大佛。但可惜的是,由于大佛工程较大,海通禅师生前积攒的那些善财很快就见了底。大佛修建工程,也不得以暂时中断。

但此时的凌云山脚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昔日汹涌的江水,如今渐渐恢复宁静,这是大家最为欣慰的一点。

历经三代,终于完建

数年以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迁职到此。当他看到这座只完成三分之一的大佛,感觉十分奇怪。向百姓们打听才知道,原来在此之前竟然有一位禅师,为了福泽万民,组织带领大家修建大佛。

章仇兼琼听到这件事后,深受触动。看到只修建到一半的大佛,章仇兼琼感觉十分遗憾,索性将自己的全部钱财都拿了出来,组织工匠继续修建大佛。

可一个人的财力终有尽时,仅仅依靠他的俸禄,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遇到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大佛修建到膝盖时,这项工程再次被迫宣告暂停。

但是这次遇到了一件比较幸运的事,章仇兼琼此前已经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在他无力支撑之际,朝廷的拨下来的专项资金到位了。

此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是韦皋,来到此处后,他感动于前人的努力付出,同样捐出自己的半生积蓄,而且主动向朝廷请命,主动揽下修建大佛的工作。

四十年后,也就是公元803年,乐山大佛的修建工作终于完成。历经三代春秋,这尊弥勒佛矗立在三江汇流处,从此给人们带来安宁与幸福。

宝藏传说

大佛所在的具体位置是如今的凌云山栖霞峰边上,佛头与山齐,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一双眼睛肃穆地看着众生。

大佛高约71米,约有20层楼这么高;肩宽24米,约有14个成男子拉开双臂的长度;脚背宽85米,可容纳百余人同时坐在上边。

在乐山大佛建成后,附近的沿江崖壁上也被后人陆陆续续雕刻了很多佛像,成千上百的石龛中坐落着形态各异的佛像,成为当地特色的佛教、历史、文化遗产。

但伴随着大佛的落成,关于大佛藏有宝藏的说法便一直广泛流传。

从唐代开始,就有盗窃者攀爬于大佛之上,希望找到藏在其中的宝藏。因为这里地势险峻,常年雨水冲刷,石像表面形成大量青苔,稍有不小心便会坠落下来,不少人因此寻宝在这里丢掉了性命。

可大佛之中真的有宝藏吗

这个问题困扰人们上千年,却一直未能有答案。一直到1962年,政府在对大佛进行修缮时,终于揭开神秘的谜团。

大佛修缮工作

乐山大佛不仅仅是宝贵的文物,更承载了三江流域百姓不怕苦不怕难的拼搏精神,也是大家的心灵寄托。

因此在大佛落成后,一直都有保护工作。根据一些资料考证,其实最开始的大佛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外边有一栋阁楼。但后来因为战火问题,阁楼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尊大佛矗立在三江汇流处。

后来历朝历代,朝廷也都派专人对大佛进行保护、维修,当然也有人想借此机会一探大佛奥秘,希望可以找到大佛里藏着的宝藏。

1962年,新中国成立后,乐山当地政府部门见到乐山大佛历经千年风雨,表面已经出现了一些破损,于是准备进行保护性维修。

此时一些先进化的科学仪器就派上了用场,借以发现大佛一些肉眼不可观察到的细微之处。

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正在工作中的机器画面上传回来的一张图让现场人员兴奋不已。

因为在大佛的胸部,准确说是心脏的位置,工作人员发现一个洞口,经过初步测量,洞高33米,深2米,宽约1米。

这难道就是民间传说中的藏宝洞

工作人员不敢懈怠,立即将这件事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在获得批准后,开始对该洞进行深入发掘。

进入洞内之后,工作人员才发现,整个洞被洞门堵住了,仔细查看后发现,这是一块宋代留存下来的石碑,碑文记载了和乐山大佛相关的一些事情,以及大佛到宋代之后的故事。

移开洞门后,并没有发现传闻中的宝藏,地上零零散散放着一些铁块等物品。

这可能就是传闻中的lsquo;宝藏rsquo;。

专家在对洞穴里的东西进行研究后,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些东西应该是唐代留下的一些物品。

佛家有这么一个说法,化缘得来的善财,其实都是属于佛的财,寻常人花不得。一般像这种工程,后期需要不断维修和保护,这同样需要钱。因此一般在比较大的佛像落成后,都会留下一些钱财,给后人修缮佛像所用。

不过大佛的这个洞内并没有留下所谓的宝藏。

大佛流泪

提到乐山大佛,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乐山大佛会流泪。很多人都会说乐山大佛非常有灵性,当然有这个说法的主要原因,并非大佛建成后凌云山下的三江汇流处水流不再湍急,而是因为最近50年发生了四次大佛闭眼、流泪的现象,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四年分别发生了哪些大事。

首先是大佛闭眼的1962年。从1959年到1961年持续的自然灾害,我国农田连续数年大面积减产,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根据《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记载,1959年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我国4463万公顷农田受到影响,而且集中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等省份。这些地方本来就是粮仓,也是全国粮食的主要收成地。

1960年,一场特大旱灾出现在北方地区,第二年旱灾蔓延至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河南、河北、山东三省,小麦产量直接锐减50%。

产粮腹地受自然灾害影响导致粮食产量降低,副作用辐射全国,不少人因为吃不上粮食而丧命。当然,能活下来的人也都度过一段忍饥挨饿的日子,成为一辈子的记忆伤疤。

所以人们才说,大佛看不得百姓如此疾苦,才选择闭上了眼睛。

到了1976年7月28日,深夜的钟表即将指向四点,一场轰动世界的里氏78级大地震在河北唐山掠走了无数人的生命,许多幸存下来的人也落下残疾。

这一年,四川大佛流泪了。

2000年6月22日,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发生一起特大沉船事故。一艘名为榕建号的轮渡,因为严重超载,冒雾航行。本计划抵达长江北岸,但因为当天江流湍急,轮渡无法抵达,在第二站靠岸途中和停靠在江边的驳船发生碰撞,紧接着由于驾驶员临危操作不当发生倾覆,造成130人死亡的特大水上交通事故。

四川乐山大佛在同一年,同样流下了眼泪。

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巧合,加上大佛落成之初的目的,让人们格外相信四川乐山大佛有灵性。可用科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这样吗

其实大佛流泪的真正原因和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酸雨降落,导致大佛表面溶解,出现了空洞和缝隙。

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重酸雨区,乐山大佛所在的四川盆地,因为常年空气湿度比较大,酸雨现象更为严重。酸雨中的物质在大佛表面发生沉降,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变黑,看上去大佛好像闭上了眼睛。

正是因此,当地政府在对大佛进行维修保护后,大佛又在第二年重新睁开了眼睛。

至于会流泪,是因为大佛受到酸雨侵蚀后,表面出现了不少的裂缝。而这里要提一句,大佛在建造之初,为了避免受到潮湿气候,以及当地过度充沛的雨水影响,大佛内部有很多排水系统。正常情况下,大降雨后这些水会从排水系统中流出。但因为出现了裂缝,排水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一些水从缝隙中流了出来。

有些水刚好在眼睛的部位,因此看上去好像是大佛流泪了。

所以并不是发生了大灾,大佛就会哭,而是在发生大降水后大佛都会流泪。只是那几次都是巧合,加上被人们故意放大一些事实,才有了这样的谣传。

后记

乐山大佛不仅仅是一处壮阔的风景,更多的是当地人们的精神传承,更是记录下唐代审美的特征。

唐代以丰腴为美,这也象征着唐代的富足和强盛。弥勒佛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形象,更加贴合当时的时代精神要求,这也是海通和尚为何会选择弥勒佛的形象作为凿刻大佛的原因。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来到四川省乐山市亲眼看一看。附近还有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笔者在这里推荐春秋两季前往,此时是最佳的旅游时间段。当然,千万不要错过海狮洞就和夜游项目。

归依(梵s/aran!a,巴saran!a,藏 skyabs)

‘归依’一词,有归投、仰仗、依托之义。佛教之归依,即指归依佛、法、僧三宝。此词亦写为‘皈依’,或单称‘归’。梵语s/aran!a,自吠陀时代起即有此词,多用于‘保护’、‘救济’,或‘避难所’、‘保护所’之义。意谓如能归投其中,则此身得以安全,此心得以无忧,故云归依。佛教之归依三宝,系指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使吾人之心得无限安慰,得脱离苦恼。故《俱舍论》卷十四云(大正29·76c)∶‘归依以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

我国佛教界,初入佛门者,必须经过归依仪式,誓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始被认定为正式之佛教徒。南传佛教界,在一切佛教行事之初,亦皆须三度讽诵三归依文。

此外,梵语namas,音译为‘南无’,意为‘低头’,意指敬礼、归命。与前述之‘归依’意义相同。因此,在称呼佛菩萨名号之前冠以‘南无’一词,即表示对该佛菩萨之归依与虔敬。

◎附一∶太虚〈归依三宝〉(摘录自《太虚大师选集》)

结缘归依

现在先说菩萨学处的初步归依三宝,是结缘归依。当从信仰佛法者的心中,发生一种热烈地要求的时候,向着佛法僧住持三宝面前,以舍身心生命的精神,口自宣誓归依的词句∶‘我弟子(自称姓名及法名),尽形寿归依佛法僧!’

当口中吐出这样词句,精神上应起一种莫大的兴奋和安慰。当那五体投地一唱一礼的时候,古人形容为‘如大山崩’,如弱丧归来投身于父母的慈怀中去,真是情不自禁,心中燃起火热的悲欣交集的情绪。

尽形寿归依,是说我某人尽此形相色身,尽此毕生寿命,从今日起归依三宝;如失巢之禽归投故林,如孩童之依恋慈母,决不中途变更逃逝。这个生命色身未灭未断期中,誓永远归依三宝,永远为三宝弟子。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宝是可贵可尊义。有性体三宝,有圣贤三宝,有住持三宝。

第一是归依佛∶佛陀是‘觉者’义,以能圆满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遍觉,故称之为觉者。从印度原音简称之,曰佛。如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他能成就无上正遍觉,所以称之曰释迦牟尼佛。我们归依佛,便是归依释迦牟尼佛,同时也即归依了由释迦牟尼所说示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因为佛的智慧福德都到达了最圆满点,在佛与佛之间是毕竟平等。我们虽唯归依根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理所必然的归依了一切诸佛。归依,是发出自心生命的全力,把精神意志力集中统一起来,无动摇地向着福智圆满完人——之佛陀,全体没入;这里毫没覆藏个己的丑恶或骄矜个己的私智小德,这里只有恭敬、惭愧、欣慰、肃穆。

第二是归依法∶三归依中归依法是最重要的。一切诸佛依法为师。佛所觉悟的便是法,佛所修持的也是法;到了成佛之后,为弟子开示自己所修所证的一切法门更无二法,便是只此至高无上圆满境地的法门。归依,即是应一心一意趋向这法门,以为自己修行之尺度和标准,全身没入这法门中。

第三是归依僧∶僧是印度原音‘僧伽’的简称,僧伽义译为‘和合众’。依和合众而住曰僧,有四人和合众者曰僧,故僧即指和合的团体的通名。依佛法出家四人和合共住者,曰住持僧;上之有依法修证得三乘果位者,曰圣贤僧;更上之有直依大乘法门而修而证者,曰菩萨僧。说到归依僧,自然统括了上列三种僧。但在初心学佛归依的,是重在依佛法严格出家之和合——团体——住持僧。缘佛宝、法宝之能流布世间,佛之相能现起,佛之法能弘扬,悉由住持僧之能住持。归依住持僧,则因之得闻佛所说之法,依法修行可以成佛。

菩萨学处中初步结缘归依,不是选择其宿具净智,深入妙理;而是令种善根,泛行结缘,普收众机,以成佛门之广大群众。来受归依的人,只要能知道佛是最崇高可礼敬的圣人;法是最圆满堪实践的道理;僧是最清净得依止的师父∶如是深生仰慕,虔诚归依,尽此形寿更不归依其他宗教,永为佛门弟子,这便是菩萨学处初位初心的菩萨。

这初位初心菩萨应作应为的行业,即是‘好善乐施,消灾集福’。因信仰三宝是最善处,乐善爱好于善,故归依三宝。好善者必能依佛所说信受奉行;佛所说善,以恭敬供养布施一切众生为第一福田。如修建道场、塑添圣像等,以福智圆满应崇信故,是为敬田;孝顺父母、礼念师长等,以于己有德应酬报故,是为恩田;病贫无依、老弱残废等,以深陷苦境应怜愍故,是为悲田。初心菩萨,于此三者,随己力之所及,以欢喜心而行布施。如是好善,如是乐施,善心所趋,纵遇灾难,亦得化为吉祥。缘灾患生起,是恶心恶行同业别业的反应;今以善心善行赴一切境,其所召感自成福乐。常人所要求的是无病无难,富贵安乐,不向好善乐施去求,是非法求。非法所求到的,终落于悲惨的结果。初心菩萨,应如是行,亦即成为世间的善人。

正信归依

正信归依,大部分是经过结缘归依的。在广泛结缘归依后,中经相当时日,已更能于佛法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的人;或虽未受结缘归依,但宿根深厚,且曾受过相当教育,学识丰富,而能信乐大乘佛法,不必经过结缘归依,直接受正信归依。当受归依的时候,向归依本师宣白如是誓愿∶‘我弟子(自称姓名及法名),尽未来归依佛法僧!’

当口中唱如是句,身体行接足礼时,不唯唤起个己精神上热烈的信仰,且能体会个己精神的生命和身心的行动,一齐溶入于广大无垠自他平等的三宝法界中。如滴水投入海水,水性互遍于全海之水,如小空投入大空,空性无别乎大空之空。精神扩充到与三宝融合无间,这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无相境界。不唯达到与诸佛菩萨同一体性,且与群生种姓同一悲仰。这在空间上讲,是超绝中边却是横遍十方。在时间上讲,是超绝始终却是竖彻三际。今就站在现在一刹那的理智正信上,誓愿自期从过去的无始到未来的无终,献身于三宝的法界。这是根据正智的信仰,这是永远不坏的信心;如食金刚恒无消化,正示出这颗根本的正信。《起信论》中说四种信心,余三信心指信三宝,第一信根本,正是指上说的正信,《论》谓此信是‘乐念真如法’。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能树立这个信心,较之于结缘归依的初步的菩萨,更进步多多了。

如能立此信心,心中即发生一种智慧抉择的能力,现在称之为‘破迷立信,崇正黜邪’!这是正信的效验。以能于佛法立坚固的信仰,对于世间的一切不契合于真理的学说,无论任何宗教、哲学、外道的邪论,不唯不能动摇其信心,且以坚固不坏的智信,粉碎了迷惑真理的邪说邪思。对于契合于宇宙人生圆满的真理,如佛菩萨所说的经论,极力崇重,诸哲匠所阐的微言妙理,更为发扬广大。故正信归依的菩萨,于自己已有认识真理能力外,更有力能为佛法的金汤,捍御外侮,自立立人。或出之以善巧辩才,或运之以生动妙笔,揭橥佛教真理,更令自他信心增长,速成不退。这不能期之于一般结缘归依的菩萨,而特是知识丰富正信归依菩萨应具的资格。

菩萨学处两重三归,是建设佛教坚固基层的基础。佛教的中心虽着重在伽蓝清净僧伽,但整个的基础应建筑在多数大众的信仰心上。没有大众信仰的佛教,纵使伽蓝梵刹建筑得富丽,僧伽的生活如何富裕或清高,这是违反佛陀的真义的,是死寂的佛教而非是活的佛教。故今后佛教新的发展和建设,是应把佛教的精神普遍地打入大众的心中,唤起大众热情的信仰和认识,这就是设立两重三归的所以然。假二十年来已有佛教的基础上,领导菩萨学处的菩萨僧,应加倍努力的宣化,以崇高的德行和深博的智慧,取得大众的信仰,建立两重三归的基础。更期进一层的建设,领导三归的菩萨展开两条路线∶一从在家的徒众到在家菩萨位,一从出家的徒众到出家菩萨位。这里所指的出家,一部分或是已出家的,一部分或是由正信归依而新出家的。

◎附二∶杰顿天嘉着·孙一译〈皈依——进入三宝之道〉(摘录自《西藏十六世噶玛巴的历史》附录)

导言皈依是进入佛法宝藏领域的门户,也是研究佛学的通道。本文只是就皈依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就如同在浩瀚的佛法汪洋中,掬取一滴水珠一般。本文写作的主要参考资料为达波·达威·修努(Dakpo Dawai Shonnu)所著的《Damcho Yi' zhin Norbu》及无著所集之弥勒菩萨的《大乘无上要义论》(MahayanaUttara Tantra Shastra)。

首先,我们要先介绍皈依的两颗种子。圣典上说恐惧与庇护是皈依的两颗种子。一切有情众生都或多或少具有恐惧本能。因此在本质上,有情众生都会寻找一种力量来保护或防御,以消除这种受难恐惧感。众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来防御受难,这些办法有些聪明,有些愚拙。佛陀说过∶‘对着圣山、丛林与寺庙,对着草丛与树林,恐惧受苦诸众生,前来企求皈依受庇护。’

恐惧来自地水火风四大、敌人、强盗、窃贼、野兽、天神、修罗、鬼怪等等。当恐惧产生时,大部份的众生都从圣山丛林、天神或有权力的国王来求取庇护。但是这些庇护工具只是短暂的,不能得到真正的庇护。佛陀又说∶‘这些不是真庇护,更非永恒之庇护。受此庇护诸众生,未能解脱真正苦。’

具有法力的世间诸神如梵天、遍净天、其他地方性神只、龙神,以及父母或朋友等等,均非真正的庇护之所。

真正的庇护者,其本质必须是已完全从恐惧与痛苦中解脱。没有完全解脱者,只能给予短暂的帮助,不能解脱世间的痛苦。这就像盲人无法引导盲人,跌倒的人不能扶起跌倒的人同样的道理。

然而,庇护皈依的对象有甚么特性呢?恐惧的思想包括一切世间的痛苦。恐惧程度的高低就如人类个性的贤劣一般,因其知识水准而有所不同。

真正皈依对象(即庇护者)所具有的功能特性∶

(1)完全从恐惧中解脱。

(2)具有能以四圣谛解脱他人痛苦的能力。

(3)对一切事物具有慈悲心,怨亲爱憎常住平等。

只有佛陀具有这些功德,能够成为至高无上的庇护者。对于佛陀,我们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与坚定的信赖。因此正如达波·达威·修努所言,为了从轮回中解脱,归依的对象为∶‘佛是唯一能够完全解脱痛苦者,法是达臻于佛的唯一路径,修法必须与僧伽为侣,因此,佛法僧三者乃吾人所必须皈依的对象!’

佛是皈依的指示,法是皈依的方法,僧是皈依的助力,因此,寻求解脱的行者必须体认这三个皈依的对象。

三皈依如何发挥庇护的作用∶

(1)佛确是庇护者,因为他以四圣谛庇护皈依者。

(2)法的庇护分为两方面∶

{1}法是清净业障与罪孽的工具,更确切地说,法引导我们步向断绝灾厄的真正途径,也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

{2}法能使我们约束放任之心,不致令已消除之业障与罪孽再度产生。

简言之,皈依法是解脱痛苦的真正工具,也是消除业障的真正武器。因此,法是重要的皈依对象。

(3)僧伽是皈依的助力,如果我们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行,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曾经去过那里的人来指点。同样的道理,在佛法浩瀚广大的领域中,如果没有一位明师来指导,可能很快就会感到懈怠和迷惑,障碍横逆也就因之而起。就因为我们必须要有一位明师来指导,而僧伽正是最好的指导者,因此僧伽是我们皈依的对象。

根据无著菩萨的《大乘无上要义论》,皈依三宝就是完整的皈依,除此之外,别无皈依。论中述及∶‘我们应按照佛陀的方法来训练自己,佛陀的教义及三乘诸法即在于尽形寿奉献给三宝。’

因此,所谓三德、三乘、三学、三思均奠基于三皈依。一个人生病时,医生、医药、护士三者均不可缺,才能很快把病治好。三皈依就是在治疗一个人的业障之病。佛陀是医师,佛法是消除业障的良药,僧伽则是帮助施药,并且照顾病人的护士。因此若要求解脱,三皈依缺一不可。除此三者,别无皈依。

皈依的根本∶皈依三宝的根本可以分为一般的与特殊的两种∶

(1)一般的皈依根本∶

{1}一般的佛皈依根本是大家所熟知的觉者释迦牟尼佛,释迦佛具有各种吉祥象征及三十二吉祥相。

{2}一般的法皈依根本包括两种智慧∶第一种是智,也就是圣典中的十二部经(译注∶十二部经包括契经、重颂、讽诵、因缘、本事、本生、阿毗达磨(未曾有)、譬喻、论义、自说、方广、授记等)。第二种是慧,也就是解脱痛苦的正路。

{3}一般的僧皈依根本包括僧团和圣僧,僧团为至少四名以上受戒而又修行有所成就的比丘所组成。圣僧则包括从声闻起至成佛为止的诸地菩萨。

(2)特殊的皈依根本∶

特殊的皈依根本可分成∶

{1}象征性的皈依对象∶即是以佛像、大乘经典、菩萨僧伽来分别代表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2}开悟的皈依对象∶即是指三身佛,真正能解脱痛苦的智慧(法),以及从初地到十地的所有菩萨(僧)。

{3}最终的皈依对象是佛陀,佛陀就代表佛法僧。《大乘无上要义论》中有如下的开示∶‘一切有情众生最终的皈依,除佛之外无他。’

无著菩萨曾经说过∶‘不朽的皈依、不变的皈依、最终的皈依只有如来,只有释迦如来曾经如过去诸佛一样达到开悟的境界,佛是至高成就者、正遍知、是无上士。’

皈依可分为三,皈依是指引行者证得涅盘的工具,是至高无上的空灵,但是最终的皈依还是佛本身。《大般涅盘那经》(Maha^-par-inirva^na Su^tra)中说∶‘皈依者——工具则有三。’

如何皈依∶要皈依,首先必须体认三个皈依对象的功德本质。第二,必须体认三个皈依对象间有何差异。第三,要相信皈依对象能给予我们保护,行者必须受皈依戒。第四,皈依三宝后,不可皈依世间神只。

皈依后之戒律∶皈依后必须遵守两种戒律——一种一般戒律和一种特别戒律。

一般戒律是体认皈依对象的功德本性,我们必须念兹在兹,每日观想三宝至少白天三次,晚上三次,越多越好。我们必须要以感恩之心常常忆念三宝,在享用饮食珍宝前,要先供养三宝。不可背离三宝,即使性命交关亦应坚决皈依。更不可受外道诱惑,不可对三宝有轻佻和不善的态度。

皈依三宝的特别戒律是∶

‘不寻求其他皈依,不害他人,不交恶友,尊敬三宝。’

‘不放弃崇高的皈依,不寻求其他的皈依工具,即使在困顿中也一样,要勤于皈依与供养,还要教导他人也这样。’

‘简言之,要尽形寿相信三宝,坚此百忍只为皈依,踏入佛法之道,唯有皈依三宝。’

根据以上三首偈,我们应该要有两种行持。一种是不可有的行持,一种是应该有的行持。

第一种不应有的行持包括∶第一,不可皈依世间神只,只能皈依佛陀。第二,皈依佛法之后,绝对不可存有一丝害人之心。第三,皈依僧之后,不可与异端为伍,诸如那些认为杀生是功德的异端,一定不可与之为伍。

皈依三宝后应该有的行持是∶第一∶要皈依佛陀。佛陀的法相,不管是那一种形式,不管供于何处,都应该被视为佛陀的本身,不可轻佻,不可贬抑,不可不敬。龙树菩萨的《劝诫王颂》(Suh!rl-lekha)中说∶‘即使佛像是用木刻的,我们也应该绝对恭敬。’第二∶要皈依佛陀宝训。佛陀所开示的教导,即使是只字片语,我们也要视之为佛法。第三∶在我们皈依僧之后,僧伽的袈裟,即使只是块补钉,都应该视为佛弟子的袈裟,对着袈裟者,应给予适当的尊敬。

皈依的利益∶

(1)皈依之后就是真正的佛教徒。

(2)皈依是受其他戒的基础。

(3)皈依之后,先前累积的恶业可以慢慢消除。

(4)皈依之后,不会为人鬼所伤。

(5)皈依可以指引我们成就高贵的情操。

(6)皈依可以使我们逐渐累积功德。

(7)皈依之后不会墬入三恶道。

(8)皈依之后,可以很快开悟。

以上八者是刚波巴大师在《解脱宝鬘论》(Jewel Ornament of Liberation)中所提到的皈依之利益。

因此,当我们皈依三宝时,不可以只在口中喃喃念诵皈依戒文,还得澈底体认皈依对象的特殊本质,体认皈依对象如何解脱有情众生的痛苦,体认皈依的利益,以及皈依时应有的戒律与行持,这样才能完全巩固我们对三宝的恭敬之心。如果我们能按律皈依,不违戒规,依法修行,则皈依佛法僧三宝的利益一定可以实现。

◎附三∶Holmes Welch着·阿含译〈皈依〉(摘录自《近代中国的佛教制度》第十一章第一节、第十章第四节)

(一)僧人为在家人主持皈依,旨在使他成为自己的弟子,亦即皈依弟子,然后正式成为佛教徒。受皈依或许可比之为受洗与坚信礼之总合。僧人不能成为另一僧人的皈依弟子,在家人也不能成为在家人的皈依弟子。

在家人一边顶礼,一边念皈依文,由师父取宗教名,像进僧团一样。名字中有一辈字,与师父剃度弟子的相同,因此后者可算是他的‘兄弟’。与剃度有别,皈依可在不同师父或同一师父之下多次重复。这像大多数的师弟关系一样,不具排他性。

这些特点是共通的,其它的则有别。举例来说,一般是弟子本人反覆念‘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不过有时弟子站在一旁,由师父代念皈依文。例如月溪在二次大战前为聚集在广东七十二烈士公园的四百在家众主持皈依,就是采用代念的形式。皈依文念毕,在家众列队走过,月溪给每人一张写有名字的纸条。也许是因为他守旧,或因为人数庞大,他并未发给证书。发证明在民国时代开始渐趋普遍,这或许是要与基督教传教士所发的受洗证抗衡。证明称作三皈证书、皈依证或皈依牒,写著「某地某某人今日在某某和尚之下皈依’,下附签名。皈依证内文一般都告诫弟子勿行恶,善待所有人,尤要弃绝其他宗教。例如有一皈依证明列如下禁律∶‘若皈依佛,不可再皈依其他宗教,不论它们所说的是神是鬼。若皈依法,不可再信受其他宗教之经典,因为它们的道理不能反映真实。若皈依僧,不可再接受其他邪教的师父,作为他的弟子,因为这将是以盲引盲。’我不曾见过清代的皈依证,不知上面是否也带有排外色彩。

通常是一群人一起皈依,不过个别皈依也无不可。一位受访者前去皈依印光和尚,发现这位净土宗大师正在闭关,因此仪式经由便门举行。印光念皈依文,受访者跟着重复。接着是一段短短的讲开示,最后印光发给皈依证。另一位受访者无法亲自前去皈依印光,于是发信申请。他立刻收到填好的皈依证,另外还附有指示,告诉他将皈依证放在家里的佛像前,顶礼三次,念皈依文,再顶礼三次。完成以后,他可视自己为印光的弟子。之后,他又以同一方式皈依虚云,只是这次有相识的和尚作为保证人,代他写信给虚云,保证他是值得收的弟子。

大多数师父不太关心值不值得。他们关心的是另一次度化的机会。一位和尚骄傲的告诉我,他为两百多人主持皈依。他承认大多数采‘方便皈依’的形式,亦即简化的仪式。一次他作度化时,我正巧在场。一位**到寺庙来走走,与我的受访者聊了起来,这受访者立刻建议她皈依。她似乎不愿意,于是他用五分钟时间,描述佛陀的一生。为加强说服力,他指出佛教不是迷信,外国学者也有人研究,就像旁边这位美国人。或许是出于礼貌,她似乎觉得后一论据难以辩驳。我们站着的地方,离寺院建筑有点距离。他教她念‘我皈依……’,每念一句,朝南鞠躬一次。(我问为什么朝南,他适确的提醒我佛性遍在。)接着他稍稍告诉这**以后如何作。她不能拜妈祖或其他神,尽量少吃肉,并且避免杀害动物。最后他留下**的姓名、地址,以便寄发皈依证。

对这样的‘度化’,不应一笑了之。一粒种子种下了,或许会生长。但如果我们说在家佛教生涯这第一步不一定重要,也是相当公允的。有些居士研习佛教义理很久之后才皈依;对另一些弟子而言,皈依只是使他们的‘临时佛教’较不临时。他们的师父也许偶而写信来募款。他们一般都乐于捐献,因为他们相信捐钱后,师父藉清净生活累积的功德,将转给自己。如果师父是像虚云一般杰出的住持,即连漫不经心的佛教徒也将以身为他的弟子而自豪,也可引人踏上开悟之道。

(二)每位中国僧人都觉得有责任遵循慈悲的菩萨道,帮助其他一切有情解脱。要帮助最低两道的众生,可透过佛事。动物与人可透过皈依——也就是使他皈依佛法僧三宝——而获助。皈依使他们变为‘佛子’,并种下‘善根’,增加超生的机会。后者对动物尤其重要,因为如果它们能转生为人,就可以听闻佛法,获更多利益。不过,即使是动物也并非不具理解力。有些动物受三皈依时有所反应,就是明证。例如乌龟往往会点头三次,表示佛性已被唤醒。1909年,虚云在云南旅行。一天他正与一位高官谈话的当儿,一头母牛忽然跑到他们坐处前下跪,两行泪水汪汪流下。母牛属于屠夫的,他立即也来到现场。虚云对牛说∶‘如果你想超生,必须皈依三宝。’母牛点头,虚云就代它念三皈依。母牛站起,变得安静、温驯,像人一般。虚云想补偿屠牛夫,但他不愿接受。他被亲眼目睹的奇迹震慑住,放弃了自己的行业,也受皈依,并且变成素食者。

有位相识的僧人为遇见的每一头牛主持三皈依。他旅行美国时,我带他参观康克德战场(Concord Battle Ground)。除了赞叹这着名的开火现场外,他发现两位十岁或十二岁的康克德男孩。虽然不会讲英文,他还是与男孩交上朋友,而且抚摸着每位的头,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后又教他们用中文反覆念‘南无阿弥陀佛’。他满心欢喜的走开。‘谁知道?’他说∶‘善根已经种下。他们有一天也许会上哈佛研究佛学。’

〔参考资料〕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归敬章)。

FROM: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说到宝藏,世界上蕴含的宝藏太多了,只是很多人类还没有发现罢了。就说我们中国的皇帝墓碑,里面就有数不清的古董了,还有到现在还未被发现的成吉思汗的墓穴。本期的城市文化,讲讲世界上最难寻的三大宝藏。

1、失落之城湃狄迪估计价值100亿美元

西班牙入侵印加帝国的战争打响大约40年后,秘鲁的印加人撤退到了比尔卡班巴山谷并在那里与侵略者抵抗。到1572年,当西班牙占领这个地方后,他们发现这里像是被遗弃的荒芜之地。看上去就像是印加人带着他们大量的金子宝藏逃到了巴西南部的热带雨林中去了。

据说古老的印加人把他们的金银财宝都藏在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它被称为失落之城湃狄迪。这座城市和其它蕴藏的宝藏再也没被找到过,这个故事最终也成为了“黄金国度”神话的一部分。

然而,在2009年一张拍摄巴西阿克雷港的卫星地图上显示了众多古老的建筑群,现在许多人都认为湃狄迪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印加帝国的黄金就藏在里面。

2、琥珀宫

这座宫殿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因为它的装饰物全部是比黄金还贵重的琥珀——足足六吨重的琥珀、黄金和宝石覆盖满了这座宫殿。当年的普鲁士第一代国王修建了琥珀宫,再其还未来及享受的时候就过世了,他的儿子上任后并不喜欢这座宫殿,而后为了跟沙俄结盟,将其送给了俄国,直到二战时德国攻入俄国后将琥珀宫拆开搬回了德国之后就不见了踪影。关于琥珀宫的去向有人说已经沉入了海底,也有人说被藏在了奥地利的某个湖底,但目前看来都不算靠谱。

3、圣殿骑士的宝藏,估计价400亿美元

这曾是整个欧洲最有钱的一群人,圣殿骑士团因为享有很多的特权,所以积累财富的过程异常的快速,这是为何其能够在每次大战之后快速恢复的原因。

据说当时圣殿骑士最富有的时候拥有了整个塞浦路斯,然而如此富裕的一个团体,在失去支持并被赶出中东后,教会下达了命令逮捕所以的圣殿骑士,并且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发放给另一个宗教团体,医院骑士团。但为时已晚,圣殿骑士的大多数财宝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据说幸存的圣殿骑士聚集了他们所有的财宝并用船运到了未知地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105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2
下一篇2024-02-02

随机推荐

  • 精华液对皮肤的作用

    精华液对皮肤的作用  精华液对皮肤的作用,了解护肤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在护肤的时候是不能缺少精华液的,护肤品当中精华液是很重要的,面膜中有精华液,面霜有精华液,以下分享精华液对皮肤的作用。精华液对皮肤的

    2024-04-15
    48300
  • 请问有关李煜的记载都在哪些史书中

    新五代史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母钟氏,父名泰章。煜尊母曰圣尊后;立妃周氏为国后

    2024-04-15
    44800
  • 刮胡啫哩和刮胡泡的区别

    传统的是刮胡膏,也就是刮胡啫喱,不过还需要用刮胡刷来进行起泡的操作才可以使用,而泡沫可以说是直接省去的起泡的步骤,直接喷涂在胡须上便可。当然,因为用刮胡刷起泡后的刮胡膏还是有一定的软化胡须的作用,所以按照功效来说,肯定是刮胡膏会好很多,而且

    2024-04-15
    37400
  • 男士护肤品哪个好用

    导语READ男士们在冬季的皮肤问题同样突出,直男们更是不喜欢用护肤品,从而导致皮肤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实护肤品并不是女士们的专利,男士们同样需要保养皮肤。荧屏上的小鲜肉并不见得比你帅,他们只是保养得比较好而已。在此,小编将向你介绍十大经典男生

    2024-04-15
    38100
  • 一瓶神仙水230ml成本

    -ll神仙水230ml :1520元一瓶精华水80MI:560元眼霜15MI:640元一套加起来在2720左右,敬请参考:Sk2明星产品:1、SK-II环采臻皙钻白精华露这款精华人称它为"小灯泡"。提取自日本杏的珍稀精萃及Pixel-Whi

    2024-04-15
    41400
  • 精华液好还是精华露哪个更好

    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护肤品,质地比较粘,比较适合干性肌肤。但是对油性皮肤来说,因为油脂分泌旺盛,如果涂太滋润的产品并不容易吸收,所以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使用,以免因为吸收不了而出现营养过剩、粉刺等问题。精华液一般为液体

    2024-04-15
    42100
  • 女孩取名字用伊好还是依好,依和伊哪个用作人名好

    提起女孩取名字用伊好还是依好,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依和伊哪个用作人名好,另外,还有人想问女孩起名字yiyi 依一和伊一哪个好,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女生的名字,用伊好,还是用依好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依和伊哪个用作人名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5
    27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