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培训一般要学6个月左右,但是根据学科不同需要的时间会多少有点差距。
学费一般是2w左右吧,根据所学科目不同,所在城市不同,培训模式等不同也会有一定的差异的,不过差异比较小。
IT培训一般是可以贷的,不过即便如此也需要谨慎选择哦~~
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自己忍不住想要吐嘈一下,“百万富翁”,十年前拥有一百万也许可以称为百万富翁,可如今的一百万,在北上广深,连房子的首付都不够,拥有一百万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富翁了。
这里的百万富翁也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一百万叫百万富翁,五百万也叫百万富翁,主要是想探讨一下如何才能积累财富。
我知道,很多工薪阶层退休后都是靠退休金生活,退休后的工资原本就比在职时少了一部分,如果退休后还有未还完的房贷,那更是压力山大,晚年生活质量肯定会下降。
难道普通工薪阶层命中注定就只能靠那点微薄的退休金来生活吗?我想,也不一定,其实还是有机会积累到财富的,在这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一个新的理念,然后去付诸行动,这个理念就是投资。
通俗点说,普通工薪阶层积累财富最好的方法就是“钱生钱”。投资,说穿了就是让钱生钱。钱生钱,这其实也是富人们的生财之道。
新东方的合伙人徐小平,有了钱之后,就开启了“钱生钱”之路,他现在是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的创始人,投了很多物联网、游戏、O2O、电子商务等项目,耳熟能详的有聚美优品、小红书、51Talk等。为什么转型做了天使投资人,我想应该是是钱生钱赚的更多。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富爸爸”和“穷爸爸”最核心的区别就是理念,富爸爸在投资,让钱生钱,而穷爸爸就盯着那点工资,他一生的追求也就是寻找一个好工作,得到一份好薪水。结果就是,一个是“富爸爸”,一个是“穷爸爸”。
假设现在我们30岁,有几个方法让我们在60岁的时候拥有500万呢
方法一:最笨的办法。每个月节约13885元,放在储蓄账户,什么也不做。30年后,我们就存下500万。
这种方法弊端是账户会缩水。假设2%的通货膨胀率,到60岁时,账户会缩水到375万,25%就这样被通胀吃掉了。这种方法一般是不可取的。
方法二:最夸张的办法。30岁的时候拿出5元来,然后投资,让我们的资产翻一倍。5元变10元,10元变20元。 20年后,就拥有500万,那时我们只有50岁。
这种方法太夸张,每年翻一番,这个收益不可能达到。假如我们增加原始资本的投入,不可能也许会变成可能。
方法三:30岁的我们拿出175000元,把这些钱去投资,每年获得12%,的收益,到60岁的时候就会拥有500万。
方法四:30岁的我们假设一次拿不出将近20万,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每个月能节余1500元,从30岁一直持续到60岁,每个月拿出1500元放到一起,然后这些钱同样获得12%的投资年收益,到60岁的时候,我们就会拥有485万。
也许有人会不相信,认为肯定是算错了,因为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其实就是被爱因斯坦称为“人类最有力的发现——复利”,也被一些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就是俗称的“利滚利”。一听利滚利,首先想到的是高利贷,当我们借贷的时候,利滚利会要我们的命。可当我们把自己的钱利滚利,让利滚利为我们所用,那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有可能会成为百万富翁。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1626年,荷兰首任住美总督彼得·米纽伊特用价值仅为60荷兰盾(约24美元)的玻璃、石头之类的小物品,从当地印第安酋长手中购买了整个纽约曼哈顿岛。这一直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最廉价的交易之一。
然而,如果将那24美元用于投资,以8%的年利率计算,到今天这24美元就会变成120几万亿元,不但可以把曼哈顿重新买下来,包括那上面的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帝国大厦、联合国大厦等等,而且还可以买下整个纽约州。
看来投资还是非常有诱惑力。可是,投资有风险,亏了怎么办?
投资的风险肯定是有的,但关键是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中进行平衡。其实,只要承担很小的风险,比如5%、10%,甚至不会亏本,就有可能会成为百万富翁,你有勇气去行动吗?
每个月只有一点点节余,去投资什么好呢?房产、开店、开公司都需要大额启动资金,肯定不适合。有什么项目投入少,又有可能积累财富呢。
有,那就是投资证券市场。
有人会提出疑问,投资股票,中国股市就是“一赚两平七亏”,哪里还能让投资者有钱赚。
那我们这样想,如果证券市场是一条死路,那国家为什么还有沪深两个证券市场,又有创业板又有科创板的,君不见美国的证券市场气势如牛,长达十年的牛市啊,不知道造就了多少百万千万富翁。
这中间必然有其中的道理,实际上,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投资证券市场。
我们是要投资而不是投机。
投机是瞄准一个机会,大赚一笔,一劳永逸,投机实际上更多的是风险,是灾难;而投资是要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积累,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产物。
如何去投资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一个理性投资者,多学习投资理财知识,量力而行的定投主动开放型或被动指数型基金。也许,几十年后,我们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就会实现。
关于互联网创业失败后成功的案例
导语:做企业着实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创业路上,谁敢说没有栽过跟头?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互联网创业失败后成功的案例吧。
1、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市值1825亿美元
失败经历马云历经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上市。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失败感悟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营养”,就能成为那幸存的5%。
2、雷军:小米创始人 现估值450亿美元
失败经历在成功前,他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破产。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失败感悟对此,雷军有三点反思:一是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二是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三是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3、刘强东:京东创始人 市值403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在中关村开餐馆,被骗钱后关门。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失败感悟刘强东由此得到的教训是——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
4、周鸿?:360创始人 市值64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打造3721,国内最早的搜索引擎之一。
在做360之前,周鸿?曾做过一个搜索引擎叫3721,而百度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双方竞争十分激烈。周鸿?在3721的客户端中加入了一个模块,专门用来删除百度的客户端,而这个模块自身是无法删除的。这让周鸿?戴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帽子。
后来,周鸿?觉得百度的搜索模式比自己的更好,而且当时互联网行业低迷,所以他在自己市场占有率占优势的情况下,把3721卖给了雅虎,导致搜索这块10亿美金的市场最后被百度占领。
失败感悟对于这些过往经历,周鸿?称:“大家做事情不要只盯对手,一定要盯住用户需求,而且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说放弃。”
5、张小龙:微信之父 腾讯副总裁
失败经历曾开发的Foxmail。
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曾拥有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周鸿?说,当年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所以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说要加广告,要盈利,但张小龙却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啦。
后来,Foxmail成了张小龙的大包袱,每天会有无数的人催他往前跑,但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收益。
一年后,张小龙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失败感悟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都说: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钱,有了用户之后,自然会找到盈利点。但张小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前,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6、陈欧:聚美优品创始人 市值24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创立GG游戏平台。
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时,陈欧凭着一台电脑,搭建起了一款在线游戏平台GG,并邀请到了两位顶级魔兽高手,WCG冠军和ESWC冠军进行巅峰对决。这为他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但随着用户量的增加,没有资金储备的陈欧日渐窘迫,能拉到的赞助杯水车薪,投资人对他不屑一顾,这让GG的发展举步维艰。
而这时,陈欧要去斯坦福读MBA,于是他便引入一位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并出让了部分股权。随后,这位职业经理人引入其他天使投资人,通过运作,使陈欧手里的股权只剩30%多,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最终被排挤出公司。
第二次创业,陈欧在国内成立了一家游戏公司,模仿美国的商业模式,在社交游戏中内置广告。但是由于国内市场与美国差别较大,这个公司很快也破产了。
失败感悟这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让陈欧有了两个收获:一是公司需要有健康的股权组织构架;二是照搬国外模式行不通。
7、甄荣辉:前程无忧创始人 市值20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投资声音邮件和磁性材料。
甄荣辉在创业前是一名咨询顾问,年薪百万元。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他想做“亿万富翁”,于是兼职做了一个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还投资了磁性材料。但这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失败感悟在总结教训时,他说:创业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必须全职去做;创业不能只从产品出发,有了好产品不意味着就有了客户,客户需要完整的服务,创业需要从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
8、吴欣鸿:美图公司CEO 现估值30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创办520社交平台,后停止运营。
1999年,还在上高中的吴欣鸿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于是他便从家里借了1万元钱,开始投资域名,由此,他赚到了一些钱,并结识了后来的公司投资人蔡文胜。
2002年,辍学在家的吴欣鸿发现了一个好域名:520。com,于是他山寨腾讯,并通过收会员费来赚钱。
两年之后,“520”积累了几十万付费会员,但由于产品和运营都跟不上,大多数会员仅付费一个月就停止续费了。最后,吴欣鸿被迫关闭“520”,并将域名卖掉。
失败感悟回顾这段经历,吴欣鸿说有两个教训:一是逆向创业行不通,不能仅仅因为有一个好域名就来成立一家公司;而更重要的是,自己不善交际,不知道用户的需求,何谈做好一个交友网站?
9、王兴:美团创始人 估值70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创办校内网,后被迫出售。
2003年冬天,在美国读博士的王兴回国创业。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项目之后,王兴发现学生之间的熟人社交是一个可以切入的点,于是便着手打造校内网。
当时在北京,去火车站坐车很麻烦,所以放寒假期间,王兴在清华、北大、人大发起了一个注册校内网即可免费乘大巴去火车站的活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凑足50人便发车。为了凑人数,学生到处拉老乡注册,等于在为网站做宣传。这个活动为校内网拉来了8000个种子用户。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资本方不看好这个项目,最后资金链断裂,内部团队产生分歧,王兴只能被迫将其出售。
失败感悟这个项目的失败,给了王兴如下启发:第一,创业团队必须分工明确,CEO必须从公司事务中解放出来,关注业界、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第二,应该尽早接触资本,放低姿态,做出妥协;第三,必须和信任的人一起创业,这样才能在低潮期依然团结一致。
10、陈一舟:人人网创始人 市值11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创办ChinaRen社区。
当年,还在斯坦福求学的陈一舟等人根据当时美国流行的几个社区网站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结合体,取名ChinaRen。但硅谷没人愿意投资他们的项目,最后在斯坦福的同学那里“众筹”了20万美元。
1999年3月,他们回国注册公司,在得到了高盛投资之后,很快推出ChinaRen社区,并获得了千万美元的新融资。之后,ChinaRen开始疯狂烧钱砸广告。
开始时,陈一舟他们觉得害怕,但投资人说没关系,烧完了还会有投资,不烧就没办法上市。但很快,2000年美国股灾,资本进入寒冬。于是,原本支持烧钱的投资人态度大变,明确告诉陈一舟,不会再有新的投资,赶快把公司卖掉。陈一舟只好把ChinaRen社区卖给了搜狐。
失败感悟其实,这个案例与校内网有相似之处:创业,需要对现有的资本合理利用,最好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这样才能在资本寒冬时度过危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