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绣始于唐代锦衣,兴盛于明清。
宋、元年间,温州民间就盛行在鞋、帽、衣服上刺绣,北宋景佑元年至庆历三年(1034—1043)建造的仙岩寺慧光塔中,曾出土一件包裹经卷用的经袱,以杏红单绮索罗为底料,黄白等色线刺绣,花纹两面一样,针脚整齐,技巧熟练。建塔助缘施主为永嘉人,绣品当为温州妇女之作。
温州有发达的蚕桑和丝绸业,历来文事蔚盛,戏文流行就有戏服,佛寺大兴就需要幛幡、莲座,还有能为瓯绣画样本的画家汪香禅、蔡笑秋、苏昧朔、马孟容等,这为刺绣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明末清初,温州民间刺绣已从“古绣”的简单平针、套针,改用多种针法。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有了第一家专业绣铺麟凤楼,雇佣男女绣工,绣制锦袍、戏装、旗袍,还有庙宇用的幡帐、桌围、椅披、寿屏,悬市招徕,刺绣从家庭副业开始走向专业商品生产。清宣统二年(1910),温州刺绣艺人林森友开办美艳刺绣工场,开始有瓯绣画片,一种艺术欣赏品。
民国五年(1916),温州商人在上海见湘绣、苏绣出口甚盛,回温州创设刺绣局,雇男工专做出口产品,从此瓯绣进入欧洲及南洋市场,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民国十年(1921),城区绣铺达20余家,从业650人,年产值约银元4万元,外销市场称为瓯绣,曾与湘绣、苏绣齐名,为国内三大刺绣之一。1926年,港台客商来温州订货,瓯绣空前大盛,林玉笙开设的绣庄质量花色皆臻上乘,有绣稿设计学徒和刺绣学徒。
1952年成立温州刺绣合作社,通过艺人带徒、集体培训,技艺得到较好传承。20世纪60年代,瓯绣承接制作国家礼品和出国展品,产品远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制作一批瓯绣艺术品的同时,培养了一批瓯绣人才。瑞安有陶山刺绣厂,租用花园底村临河的民房作厂房,从温州刺绣合作社接业务来料加工,绣工最多时有240多人。
上世纪80年代,瓯绣农村加工点有江北、朔门、梅头(现瓯海海城)、鲍田、陶山加工点,后来只剩下陶山还撑着。陶山有黄郑兰、林东妹、楼桃妹、伍秀年、陈式珠等,这个绣女群体非常执着,至今还在从事瓯绣来料加工 。
随着十字军的远征,东西方文化的接触和交流加速,促使欧洲的刺绣技艺有了新的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前夕,刺绣的种类已趋多样化;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的巴洛克时期,追随着越来越奢华的社会风潮,欧洲刺绣迎来了顶峰时期——
17世纪,浓郁而精美的东方风格丝织刺绣产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立刻成为那些富贾豪门以及皇室贵族的心头之好,风行于欧洲皇室贵族的上流社交圈中。
欧洲人对于刺绣产品的痴迷也引导了欧洲刺绣工艺的发展,一是可以抵制中国丝织品源源不断地输入,二是刺绣产品市场高端,能够带给商人们极大的利润。中国刺绣对于欧洲刺绣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上流社会的妇女把掌握刺绣工艺当作她们的必修课之一,认为这才是有教养的表现,贵妇们的鞋面上都是丝绸织锦来做面料上面再刺绣上图案。宫廷当中刺绣更是无处不在,床罩、帷幔和窗帘甚至是家具也配以丝绸的刺绣。17世纪初,法国宫廷刺绣匠师瓦尔利特等人专门创建了刺绣协会,向宫廷绣师提供具有东方风格的刺绣图案和纹样。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更是东方刺绣的狂热爱好者,他用大量的刺绣装饰皇宫和自己的袍子,他甚至还亲手为女儿挑选美丽图案。 皇室的刺绣和编织活动传统一直持续到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这个时期家庭刺绣的重点已经不再集中在服装上了,因为价格也比较便宜。但是人们仍然热衷于在室内装潢中大量使用刺绣品,尤其是配套的刺绣椅套,常常是业余爱好者的作品——一群女友或者亲属聚集在一起,像一个小组一样共同完成一整套作品。不仅上层社会的淑女们从事工艺美术活动,而且一些绅士有时也参与手工艺活动,尽管常常被人讥笑为荒诞不经。风格特点:巴洛克时期的刺绣继承了豪华的拜占庭式的手工刺绣,追求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富丽堂皇而带有高贵的气质,做工细腻,繁缛,复杂,为了达到华丽的效果,往往采用精巧细致的贴线绣、金光闪闪的黄金刺绣以及加厚的垫凸绣等方法,贵族阶层更加奢华,服装、家具、室内用品装饰极为考究。从绣材上看,欧洲刺绣与东方刺绣最大的不同在于,东方人善于用各路针法逼真地表现花鸟、人物和风景,主要绣材是丝线。而欧洲人则偏重研究各种刺绣材料,珍珠、磨细的贝壳、宝石甚至金链子,线也不拘泥于丝线,亚麻、棉线、毛线都是常见的绣材。 从面料上看,仍然以丝绸、锦缎、天鹅绒等豪华材料为主。
从图案上看,巴洛克时期盛行最为华丽的大团花饰和果实图案,同时深受“中国风”影响,绣有龙、凤、麒麟的服装风靡一时,挂毯等黑地织物上常常点缀东方刺绣纹饰图案。种类针法:在刺绣工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渗透,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刺绣吸取了外来的经验,与自身的特性相结合,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刺绣针法,具有代表性的有:立体刺绣;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立体刺绣,这种工艺最早为军队绣制徽章,里面融合了多种刺绣手法,如辫结针、平针、平包针甚至钩花技术。立体感很强,酷似浮雕,颇有民间童话的感觉。成品往往带给人一种浮雕一般的效果,经由立体刺绣而成的花鸟鱼虫图案,也因为突出于绣面,而显得栩栩如生。绒绣:14世纪时德国农民的服装和壁毯上有根据织物经纬线排列计算针数绣成的图案,其原料和工艺与绒绣已十分相似。17世纪起,绒绣在英国盛行。在定制的网格底料上用最好的纯羊毛绣制成高档的装饰艺术品,艺术风格独特,形神兼备,色彩绚丽浓郁,不反光,防霉,防蛀,不易灰污,效果长久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抽纱绣:欧洲传统刺绣技艺,是一种按照图案间隔有序的抽除布料上的经纬纱线之后再绣制的工艺,能够形成一种玲珑剔透的花窗效果。在十四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起。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城流行一种抽纱,万缕丝。随后发展了棉麻布原料的抽纱,根据图案设计将花纹部分的经线或纬线抽去,然后加以连缀,形成透空的装饰花纹;或运用雕绣和挑补花等,制成名种台布、窗帘、盘垫、手帕、椅靠和服饰等日用品。
瓯绣,大家对这个名字陌生吧。它可是中国六大名绣之一呢!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还有"发绣外交"之说。
瓯绣以构图精炼,纹理分明,针脚齐整,针法多变,绣面光亮适目,色泽鲜艳调和,动物羽毛轻松活波,人物.兰竹都能绣得精巧而传神。它的针法有断针.乱针等二十多种,品种有锦肚,围涎等一千多种.它的发展也很广大,1917年就有大量瓯绣刺品出口,最盛时有艺人五百多人呢!
这下,你对瓯绣的了解又有点长进了吧?这可多亏了我,免费为你上了一节课,我希望温州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广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