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是聚美优品的母公司,聚美优品为聚美集团旗下电商业务,是国内最大的化妆品电商平台。聚美集团先后在电子商务、影视娱乐、共享经济等创新赛道持续发力,孵化出一系列行业标杆。
聚美优品:
聚美优品是一家化妆品限时特卖商城,其前身为团美网,由陈欧、戴雨森等创立于2010年3月。聚美优品首创“化妆品团购”模式:每天在网站推荐十几款热门化妆品。2010年9月,团美网正式全面启用聚美优品新品牌,并且启用全新顶级域名。2014年5月16日晚间,聚美优品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JMEI”。2014年6月,聚美优品低调上线海淘网站海外购。
1、淘宝
入驻费用保证金1000元(个别类目不同,如食品等)。
其他相关费用一堆,包括软件费用,如基本折扣、上架、推荐、橱窗软件等10元/月,旺铺50元/月,店铺模板一般30-200元/月,高级的数据分析软件50-1000元/月,官方的数据魔方3600元/月,广告费用直通车钻展无底洞,淘宝仅这一块的收入一天就几个亿。
资质要求:身份证正反面、手持身份证的合影照片、手持当地当时报纸的合影照片,此外,还需要一个支付宝账号,满足上述要求,就可以开店了。
目前国内主流电商平台,90%以上不赚钱,50%以上亏钱,真正赚钱的不到5%,赚钱的只有复购率高,老会员较多的老店,产品有特色的店铺,暴利产品、假洋品牌,假货等店铺,回款周期如买家不确认一般是15天。
2、天猫
入驻费用如果商标是R的保证金5万元,如果是TM的保证金10万元。
年费6万元,扣点5%(不同类目不一样),积分至少05%,
基本的折扣软件等10元/月,旺铺免费,店铺模板30-200元/月,高级一点的数据分析软件50-1000元/月,数据魔方3600元/年,广告费用直通车钻展同淘宝无底洞。
资质要求:企业注册资本50万以上(含50万),公司7证齐全,化妆品、食品等类目要有相应的前置许可证。
目前国内高大上电商平台,1500元注册一个商标,3000元注册一个公司,就可以品牌开店了,在上面赚钱的店铺目前较少,一般都是有一定品牌背书能力,供应链稳定,资金资源资历等综合实力较强,能拿到流量的店铺才可以赚钱,其他的只能拼命刷单为交易数据做贡献。回款周期如买家不确认一般是15天。
3、京东
入驻费用保证金1万-10万。
年费6000元,扣点12%以上(不同类目略有不同)。
广告展位目前也有头等舱,想想名字就知道要多少钱了。
资质要求:企业注册资本50万以上(含50万),公司7证齐全,化妆品、食品等类目要有相应的前置许可证。
目前国内第二梯队带头大哥,平台难用,服务更差,商家群基本只发布命令不回复商家问题,服务电话基本没人接,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商家就是孙子,动不动就罚款,反正钱在他们手中,想扣多少就看他们心情好坏,包装不能出现天猫淘宝等字样,回复不能用“亲”这个淘宝原创称谓,否则罚款5000元。流量基本靠刷,如果不刷单销售额没保证,商品排名和活动基本没有。如果一不小心做大了,很可能马上被取缔然后京东自营。回款周期至少1个月,更长就不知道了,这些天商家一直去京东总部开会,据说会把自营和POP整合到一条线管理,期待越改越好。
4、唯品会
由于是特卖模式,入驻费没有,扣点30%以上(知名品牌可能会到27%)。
卖完结算,退货售后等商家负责,回款周期三个月左右。国内外一二线品牌清理库存专用,对品牌和产品审核严格。
做唯品会遵循一个原则,来这里就为赚钱,没利润赚不要到这里。
资质要求:公司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合法经营的公司或企业,青睐国际名牌和中国名牌,或者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的生产商、授权总代理商、授权总经销商、分公司、分支机构和驻中国办事处。
传统品牌商的最爱,本来是库存,在收尾货那里一件只值几十甚至几元钱的商品,进入唯品会可以加价200-500%,然后交30%扣点就清走了。售罄率好的能到75%以上,低于50%就要判断下原因了。至于商品的真假谁买谁知道。现在天猫淘宝卖家也大多在这里清库存,有个段子,商家双十一前被忽悠备了一大堆货,结果双十一出现了大量库存,双十二开始卖库存,但还是卖不完,最后就上唯品会打折清库存。
5、当当网
入驻费用保证金1万-10万。
年费6000元-30000元,扣点5%左右(不同类目不一样)。
资质要求:公司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合法经营的公司或企业,7证齐全。
前段时间,模仿唯品会取得了一定成绩,取名尾品汇,典型山寨版,不过销售据说明显上来了,效果还可以。当当结算还算正常,一般一个月回款没问题。不过,据说也是经常把应该结款给商家费用直接扣除一部分抵扣所谓广告费等。
6、1号店
入驻费用保证金1万-5万。
平台服务费650元/月,扣点6%左右(不同类目不一样)
资质要求:企业注册资本50万以上(含50万),公司7证齐全。
没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或是空白类目的商家,基本没戏。平台操作复杂,找人很难。前段时间团购食品做得不错,可理解为线上商超,食品类商家可参考选择。
7、亚马逊
最没要求的一个平台,一切入驻都免费。
资质要求:公司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合法经营的公司或企业。
只收取交易佣金,卖不出去不收钱。
入驻亚马逊有个窍门,一定要入他们的仓,选其配送服务,哪怕一次100件,只有入仓,你的商品才可能被推荐展示出来。其次,在入住填写商品信息时,要放掉天猫逻辑,要根据亚马逊的提醒,很繁琐,细致的填写你商品最匹配的标签属性信息。包括文字介绍。
虽然,亚马逊正在适应中国,详情页也开始了像化发展,也推出了广告位,但你要时刻记住,他是一家技术公司,你要让其知道你的商品是什么,他才能方便推荐,通过分析来知道你的商品是啥,这个技术估计还有几年。
找人基本找不到,都是邮件,但由于客服有限,有时邮件无法及时回复。不太适合中国习惯,从最早卓越一枝独秀,到今天不温不火,挺纠结,也挺不容易。
8、聚美优品
入驻费用保证金1万-5万。
扣点30%左右(不同类目不一样)。
资质要求:公司必须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合法经营的公司或企业。
不多少了,前段时间曝光度极高,整个网站都在宣传如何鉴定真假。
9、阿里巴巴
诚信通3688元/年,其他没啥要求。
费用现在也不少,旺铺、模板,还有各种各样的收费软件,自己也推出了直通车,还可以固定类目第一位。
入驻费用保证金1000元(个别类目不同,如食品等)。
2019年5月28日,聚美优品宣布,董事会批准一项股份回购计划,公司将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价值不超过1亿美元股份,预计将使用现有资金实施回购计划。
而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聚美优品的股份回购计划相当于公司目前市值的37%。
公司董事会上次授权回购是2018年4月宣布的回购1亿美元股票。聚美优品股价迄今上涨26%。
一句话,不作不死。
2014年,赶在京东、阿里之前成功上市的聚美优品一度让顶着纽交所最年轻的中国企业CEO的陈欧风光无限。聚美优品上市当天开盘价为2725美元/股,市值达到565亿美元,但短短三年后,遭遇重重困难和危机的聚美优品如今市值已经只有3亿多美元,市值蒸发将近95%。
中国在线美妆第一平台和连续七个季度盈利光环的聚美优品遭遇的第一次重击来自上市当年的那场电商打假风波。
2014年,7月底,一个名为“祥鹏恒业商贸有限公司”的供应商被曝向几乎所有的知名电商供应的奢侈品均为假货,而聚美优品也是祥鹏恒业涉及的电商平台之一。
尽管陈欧很快出面强调“假货风波,只是聚美的第三方手表业务,而非核心化妆品业务线”,但资本市场对于陈欧的回应并不买账,祥鹏恒业事件曝光后,聚美优品股价一路下跌,4个月内缩水六成,并接连遭遇多家美国律所起诉。
2014年,随着聚美、京东、阿里的先后上市,中国电商市场已经被放在了显微镜之下。而曾经一直困扰着各大电商平台的假货问题,成为悬在各家上市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聚美优品而言,不幸的消息是奢侈品“售假门”风波的后遗症尚未完全消失,自家核心化妆品业务线很快也被拖下水。
有自称聚美海外业务的员工发邮件爆料,聚美涉嫌采购海外来路不明的,甚至是假冒的化妆品。聚美位于北京的货仓被查,海外业务孙姓总监以及两名业务人员被带走调查。虽然陈欧对此迅速发布图文并茂的长微博辟谣,但消费者对于聚美优品化妆品货源的疑惑并没有就此消散。
事实上,聚美如此境遇并不突然,早在上市之前,“假货”这样一粒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而现在不过是遇到了一个引爆点。
因为看不到化妆品电商采购的上游流程,即便看到了商家的承诺,消费者也很难放心。而且,这会造成化妆品越是便宜,消费者越不放心的尴尬局面。此外,一般非专业的机构,很难鉴别化妆品的真伪,这也会加重消费者的顾虑。
由团购起家的聚美优品一开始团购业务采用的是自营模式,2012年选择开放第三方平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化妆品的品牌商依然处于强势地位,毕竟当时规模还不够大的聚美优品议价能力有限,货源方面会受到限制。而平台模式更有利于扩展品类和抢夺市场并且对于资金流的需求远远没有自营那么大,可以缓解处于成长期公司的资金压力。但开放平台由于商品并不入库,而是商家自行发货,质量难以把控。
最终,售假问题缠身的聚美优品决定砍掉第三方平台上的奢侈品业务,并且将第三方平台美妆业务全部转为入库自营来加强供应链质量把控。
但“断臂”平台业务转向直营模式,将盈利模式从服务费转向了采销差价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此前在业绩上一路高歌的聚美优品不得不面对转型带来的业绩下滑。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聚美优品净亏损达8690万元(约1367万美元),是自2014年第一季度以来聚美优品首次亏损。
2015年12月,聚美优品股票再度开启跌跌不休模式。这一次,陈欧在平静面对暴跌三个月之后以股价被严重低估为由出手决定启动私有化,以7美元一股的价格提出私有化方案。
要知道,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美国IPO,上市首日股价最高达到2828美元,2014年8月聚美优品股价达到发行以来的最高位,接近40美元。计划以不足发行价1/3的价格进行私有化的聚美优品引发了众多小股东的发难。
让小股东们决定维权的重要原因是,聚美优品上市以来共500多个交易日,仅仅有21个交易日股价是低于管理层的7美元私有化要约价,而这21个交易日也正好是聚美优品管理层提出私有化要约的前21个交易日。陈欧也因此多了个外号“陈七块”,聚美优品这次的私有化也被众多投资者视为“蓄谋已久”。
而这背后尴尬的现实是,曾经凭借美妆这个细分市场异军突起的聚美优品在京东等综合电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力度之后,重度垂直的市场份额很难承受住资本市场对它的高期望,特别是电商集体布局跨境电商之后,聚美优品的优势领域美妆已经成了各家巨头的必争之地。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互联网上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电商零售的经营成本逐年上升,品类单一的垂直电商原本黏性不足的劣势更加凸显。
和那一批宣布回归的大多数中概股类似的是,聚美优品最终的私有化并不顺利。私有化进程受阻之后,聚美优品的股价继续下行,如今徘徊在2美元左右。
2012年,一句“我为自己代言”带火了陈欧和聚美优品。自带IP属性的“网红企业家”陈欧从普通创业者到成为创业明星用了四年,但跌下神坛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聚美优品的主业电商迟迟不见起色之后,陈欧开始频频跨界。去年年初宣布进军影视文化业成立的聚美影视,在经历了一年半之后至今还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陈欧还切入智能家居领域,推出“REEMAKES睿质”空气净化器。今年5月份,陈欧又进军共享经济领域,宣布以3亿元现金投资共享充电宝街电,却被王思聪在朋友圈怒怼,“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不论是影视业、空气净化器,还是共享充电宝,都与其老本行美妆电商渐行渐远。如此频繁地更换跑道也给陈欧带来不少质疑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