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来电话说,家里那间闲置多年的四层楼落地房卖掉了。一连几天,我的心情失落着。犹记得那年,我刚上高一,父亲努力地赚钱,终于买了这间房。房子临街靠山依水,生活便利,环境也好。我和弟弟兴奋得在一到四楼的每个房间疯跑,互相打闹着玩,分别去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房间为卧室。一楼是客厅和厨房,二楼到四楼,每层有两个房间,都是卧室。无意中,我发现四层之上竟然还有一间小阁楼,便毅然决定我的房间就设在阁楼里。对此,父亲和母亲很不理解,觉得小阁楼既不明亮也不宽敞,一到夏天就会又闷又热,苦口婆心劝说我却无果。
我痴迷地爱上了这间小阁楼。这源于高一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是《我的空中楼阁》,我被作者描述的“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深深迷住,心为之雀跃,我无法用俗世的字词来形容作者笔下这“空中楼阁”纤尘不染、充满活力的灵透之境。而且像孩童向往童话中的美丽城堡那般热切,苦苦哀求父亲和母亲。终于他们答应把我的房间设在阁楼里,并按照我的要求,把阁楼的墙壁和地板还有天花板都刷成我最喜欢的大海的蓝。
我的“空中楼阁”,不大。9平米左右的小天地。一门一窗。小门正朝楼梯,而且一拉上小门,小门就立刻融为地板的一部分,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把来客拒之于地板之下。小窗向南。白天,张扬窗边的是:蓝天,白云,青瓦,远山;低头望去的是绿树,河流,宽宽的小街,彩色的人流,如一幅幅清新雅致的风景画;夜晚,徐徐的微风轻抚着脸颊,仰头便可近距离地深情凝眸浩瀚无界的夜空,耀耀生辉的明月,瞩目闪烁的星辰。雨天的时候,听听雨点打在瓦片上的声音,听听街巷里此起彼伏的车声和叫卖,也很是惬意。不管是鸟语花香清明的晨曦,或是金色阳光撒满阁楼的午后,更或是大雨滂沱雷电交加的夜晚,任何环境下身居“空中楼阁”都能拥有一种不被打扰而沉淀在自己心灵的宁静空间。
也说不上那时是为了增长志趣还是附庸风雅,我在我的“空中楼阁”摆放着两个书架。我自己的书填不满,我就把父亲的那些我几乎不看的老古董的书统统搬来。一桌一椅一床。一张书桌上放着一盏台灯。一张藤椅倚在桌边。床上设一盏床头灯,灯光不太明。当学习疲惫一天归来时,特别是天寒地冻的冬夜,半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借着淡然的床头灯,翻一两页温情的或琼瑶或严沁或亦舒的小说或一些闲适的随笔,那真的很是一种享受!至夜深人静睡意朦胧时,合上书卷,随手关灭灯盏,淡淡的书香和温馨的情节会把我送进一个美好的梦乡。
就这样,我在我的“空中楼阁”一住就住了三年,直到我考上大学。随后离开家乡。但每年寒暑假回去在“空中阁楼”断断续续也会住上那么两个来月。年岁渐长,事情越来越多,越往后,回家的日子就越少。再后来父母亲也搬了新居,我就再也没有回到我的“空中楼阁”了。想想那段生活在“空中楼阁”时光,有许多细微的东西值得去揣摩;有许多温暖的情节值得去回味;也有许多美丽的回忆伴我一生。人生其实是无数个“空中楼阁”向往的延续。然,生活的琐碎,蒙蔽了那曾经敏感多思的心灵,于是再也看不清头顶的天空是蓝还是黄,忘记了抬头赏月或看星,更不关心今夜的月是圆还是弯……好多好多的梦想都消逝了。
再见,我的空中楼阁!
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写的,可以参考一下。
1、“联排别墅”一般由几栋或者由十几栋小于5层的低层住宅并联组成,每栋的面积大约在150-200平方米,前后有自己的独立花园,但花园的面积一般不会超过50平方米,另外还有专用车位或者车库。很多人都认为这类低层、低密度的花园住宅能满足他们对良好居住环境的需要,能提供一种“宽松、舒适、安静、自由独立”的居住环境。
2、“平墅”的空间看起来比普通别墅都要大一号。在一层一户的分布格局下,还能保证每户都拥有大面积庭院、花园和地下室。“平墅”的设计理念将别墅和大平层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改善了传统别墅上下楼不便和大平层缺乏私密性的缺点,让居住者可以同时享受到别墅的空间感和大平层的舒适感。
3、“花墅”是一梯两户的板式结构,在电梯住宅中均属罕见;283超低容积率,保障居住舒适度。采用艺术性的“围合式”和“错拼式”规划,使小区内80%的户型都朝向园内景观。
别墅,改善型住宅,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是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一居所。
普遍认识是,除“居住”这个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外,更主要体现生活品质及享用特点的高级住所,现代词义中为独立的园林式居所,都是独立成栋的。
追溯其起源,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起始点,我国古代也很早就出现了别墅,大的有帝王的行宫,将相的府邸,小的有富商巨贾地主乡绅的山庄、庄园。别墅在国外的出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西方意义上的别墅主要是师承国外工业革命后的开发理念。按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又分为:山地别墅(包括森林别墅)、临水(江、湖、海)别墅、牧场(草原)别墅、庄园式别墅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