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有的护肤品都含化学成分!
水是H2O都算化学成分的好吧,不过护肤品里会用去离子水之类的。很多护肤品都含甘油,这就是化学成分。
所谓的纯天然之类的
只是里面的化学物质是萃取于自然界而不是化学合成的,对皮肤更温和无害。
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细胞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的总称。它具有很高的活性,在体内作为“信使”将大脑“中央司令部”下达的指令传递给身体的各个器官,这些器官进而“执行命令”并发挥作用,从而对身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性别、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持身体整个系统的稳定。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4大类,即蛋白质和肽类激素,包括下丘脑调节肽、胰岛素、降钙素、胃肠激素、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胺类激素,包括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类固醇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腺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

(1)化妆品激素成分扩展资料
1、阅读成分表
化妆品公司常常只标明他们希望你觉得很特殊的成分(或“关键”成分),但这只是部分信息。你必须阅读全成分表,如果一款产品标榜维生素C的妙用,而你发现这一成分排在成分表的末位,那说明其含量微乎其微,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
2、注意常见的刺激成分
薄荷、薄荷醇、橙花油、樟脑、酒精、香料(不管是合成的还是天然的)以及精油都是肌肤的大敌,会刺激肌肤,引发炎症,摧毁胶原蛋白,妨碍肌肤自我修复的能力,还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这些有害成分在护肤品中十分常见,甚至为敏感肌肤设计的产品都未能避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3、包装须合理
不要购买广口瓶包装的产品。植物萃取、维生素、抗氧化剂和其他顶级成分遇到空气都会分解,因此广口瓶一旦打开,空气大量进入,这些重要成分就开始失效。广口瓶也不卫生,每次使用都要用手指蘸一下,引入了细菌,加快有益成分的降解。不透明的真空泵头、喷头和软管式包装总是最佳选择。
2、化妆品激素有哪些成分
化妆品中所谓的激素是指一些具有强效抗敏的考地松和氢化考地松,是一种激素类药,实际是非法添加的,不属于正常化妆品里成分,而祛痘非法添加的一些抗生素,常用的是林洁霉素,林可霉素,不是激素,而祛斑添加的含铅,汞的重金属物质,这三种是不同的,相对来讲祛皱是最安全的,不会含有非法添加物,除非添加或使用了肉毒素!不过这东西太贵,很少化妆品会添加!
铅、汞、砷等重金属在化妆品中禁用。即使个别不法商家使用了这些成分,也不会写在包装上。
一般会添加在化妆品中的金属元素,如钾、钠、镁等,会以盐或氧化剂的形式加入配方,直接就能从名字里看出来,比如EDTA二钠,这是螯合金属的;山梨酸钾,这是防腐剂;钛白粉,防晒
(1)根据信息“氢氧化镁悬浮液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MgCO33H2O沉淀”右得方程式为Mg(OH)2+CO2+2H2O═MgCO33H2O.
(2)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由于硫酸钠能和可溶的钡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如沉淀没洗涤干净,则含有硫酸钠,滴加3滴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否则无沉淀生成.
(3)将水注入图Ⅱ中,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提升量气管高度形成液差,如装置严密,气体压强不会减小,一段时间后,液差不变.
(4)将试管1中稀盐酸加到试管2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倾斜试管1,让稀盐酸从支管口流出进入试管2.
(5)读取量气管内最终液面刻度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左右液面相平,否则管中的液柱能产生压强,对管中的气体进行压缩或拉伸,影响气体的体积测定.
(6)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4mL,50mL的量气管量程太小,150mL的量气管不精确,所以选择100mL的量气管.
(7)解:设样品中4MgCO3Mg(OH)24H2O的质量分数为x
4MgCO3Mg(OH)24H2O~4CO2
466 176
25g×x (54-10)×10-3L×20g/L
466 |
25g×X |
176 |
(5410)×103L×20g/L |
x=932%
答:样品中4MgCO3Mg(OH)24H2O的质量分数为932%.
(8)试管2中反应生成的气体会使容器内压强增大,不利于使试管1中的液体进入试管2,图Ⅰ装置橡胶管A的作用是使试管1与试管2中气压相等,易于将稀盐酸从试管1加到试管2中,使稀盐酸的体积不引起测量误差;因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为了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准确,在装置中加入了二氧化碳不能溶于其中的食用油.
(9)A、二氧化碳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未冷却就读取量气管中液面刻度,测得气体的体积不准确,所以正确.
B、原装置中的空气与反应后剩余在装置中的气体体积相等,所以错误.
C、反应只消耗试管1中稀盐酸中的少许溶质,溶液的体积基本不变,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
(1)Mg(OH)2+CO2+2H2O═MgCO33H2O;
(2)玻璃棒;漏斗(或漏斗;玻璃棒);无白色沉淀出现或无明显现象等合理答案;
(3)不变;
(4)倾斜试管1,让稀盐酸从支管口流出进入试管2;气泡;
(5)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左右液面相平;
(6)100;
(7)解:设样品中4MgCO3Mg(OH)24H2O的质量分数为x
4MgCO3Mg(OH)24H2O~4CO2
466 176
25g×x (54-10)×10-3L×20g/L
466 |
25g×X |
176 |
(5410)×103L×20g/L |
x=932%
答:样品中4MgCO3Mg(OH)24H2O的质量分数为932%.
(8)使试管1与试管2中气压相等,易于将稀盐酸从试管1加到试管2中,使稀盐酸的体积不引起测量误差;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实验;
(9)A.
(1)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甘油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8+16×3=92;根据甘油的化学式C3H8O3可知,表示甘油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个甘油分子;1个甘油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合理即可).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3H8O3+3X
| ||
△ |
故答案为:(1)有机物;92;①甘油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1个甘油分子等;(2)HNO3;质量守恒定律.
科学看待护肤品中的天然成份
科学看待护肤品中的天然成份,护肤工作做得好就可以凸显一个人整体的气质,补水和保湿是我们每天都要完成的护肤工作,很多人都喜欢用天然的护肤品,但是我们不可以盲目的相信所谓的纯天然,以下是科学看待护肤品中的天然成份赶紧学起来吧!
科学看待护肤品中的天然成份1一、植物不等于温和或安全
为什么纯植物、天然听起来那么有吸引力?因为“植物更温和,不刺激”——近几十年来最“红”的美容谎言!
植物无刺激?恰恰相反,植物是最大的致敏源之一。每年单因“花粉过敏”致病的人,远多于“脏空气过敏”、“化学污染过敏”。对于植物的偏好甚至崇拜,多来自传统草药学和各种“经世古方”,正如我们对中医的认识:温和调理,见效缓慢……然而,不要忘记,历史上有过“手到病除”的神医,也不乏“一剂致命”的虎狼药。古老的草药为什么不再能快速地治愈疾病,并非因为它们真的都那么“温和”,除了原料品种、制作方法的误差或改变,还有可能在于“彼时药”未必能医“现时病”(疾病也会进化和变异)。
许多植物带毒,某些剧毒植物的成分或作用机理太过复杂,至今仍是人类无法解开的谜。有趣的是,不少对利于皮肤的植物成分,其作用原理也尚未完全明确。听起来很不靠谱?“复杂”和“多样”本就是大自然的特性。
所以说,含有植物的保养品,其安全性不见得比其他保养品更高,也未必见效缓慢。所谓“植物保养”或“天然保养”,指在传统的基础保养品配方中,尽可能地加入植物萃取成分,而“有机保养品”则意味所选取的大部分植物原料,经过有机认证——这一切,仅表明“原料来源”,最多说明生产制造过程比较环保,与“护肤效果”没有绝对关系。
至于无效果或有刺激的产品,既不是在“慢慢调理你的皮肤”,也非“含有人工添加”, 更多的原因在于:
1、它们不适合你;
2、某些皮肤问题根本无法靠外涂解决。
二、天然成分也是化学物质
有些打着“天然”旗号的品牌,喜欢在产品中加入些许花瓣或草叶,显得漂亮可爱,但你把原片花瓣贴脸上,会有丝毫反应么?“植物成分”和“纯植物”是两个概念,前者指“提取自植物的活性物质”,后者就是干贴在脸上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花瓣树叶。也许有人说,一些植物的汁液确有护肤的效果,但那也因为其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发挥了效用。现代生物科技,正是在努力分析研究并尽量精确地分离出“自然成分”中切实有效的“化学物质”并加以利用。
三、100%纯天然高效保养品尚未问世
一瓶面霜中含有什么?水、油、溶于水的物质、溶于油的物质……如何让它们相互融合并保持性状稳定还能被皮肤吸收,就需要各种成分的参与配搭以及一系列制作工序的介入。
也许你听说过“乳化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等,在被这些名词吓跑前,必须先明确两点:首先,既然是制作“护肤品”,就不该有哪类物质对皮肤“特别坏”;其次,所有物质既可能源自“天然”,也可能出自“人造”。
为什么选择植物?既然某些成分已经天然存在且相对获取方便,何必再辛苦人工合成?为什么不选植物?某些天然物质实在过于“桀骜不驯”,并非现在的技术可以完美控制,或许它有着这样那样的优点,缺点也同样明显并难以克服,这时,就不得不忍痛割爱。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天然防腐剂”:它们有的因气味不佳,有的因持续作用时间太短,有的因难以与其他成分融合,有的因获取成本过高而无法很好地替代目前通用的防腐剂。另外一些植物含量极高的保养品,容易出现水油分层、颜色质地改变等问题——往往是天然稳定剂出问题了。
天然成分的品质、产量,往往受产地和天气的影响较大,无法像人工成分那样稳定。“南橘北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只看“天然”,而不问清其中的是“橘”还是“枳”,对皮肤也没有太大好处。但若“橘”和“枳”之间的成本相差很大,选择哪种,就又要完全看品牌商家的“良心”和对品质的追求了,普通人并无法识别。
迄今为止,除了极简单的原料性产物如整瓶橄榄油、矿泉水,市面上并没有出现一个复杂、稳定又高效的配方,能够百分之百用到纯天然物质而彻底摒弃人工合成。不过,就算有这么一件产品出现,除了满足“天然控”的心理需求,倒也没太多额外的美肤奇效。
四、“小清新”也会“重口味”
本来,“天然”、“植物”指的是材料来源,“高科技”则指制作手段,之间并没有冲突。但在一些彻底的“自然派”眼里,只有自己动手,才算得上“反璞归真”:有机蔬菜、水果、蜂蜜、奶制品、动植物油、花卉、粮食、统统无农药无有害添加,材正料鲜,直接榨汁磨粉调和后,就往皮肤上抹……这样的'DIY,我们并不赞成:不仅无效,其“成品”还可能对皮肤过于“重口味”,反造成刺激和伤害。
美容制造领域不崇尚“复古”。现代天然化妆品制作的最大进步之处,在于原料中天然活性物质的选取、分离、提纯并与其他物质的合理配搭,这绝非普通人在厨房中根据“家传秘方”就能轻易制作出来。当然,有品牌喜爱这样富有传奇的故事,甚至会把植物成分学家们塑造成上绝壁采雪莲,深渊割海藻的冒险英雄,然而浪漫背后,其实只有“冷冰冰”的原料供应商以及“枯燥”的配方实验作为支撑。
科学看待护肤品中的天然成份2化妆品中的天然成分和化学成分,究竟谁更安全
商家噱头有时会误导消费者
我们用两款产品举一个例子:
A产品:100%天然玫瑰精油
B产品:芳樟醇、芳樟醇甲酸酯、β-香茅醇、香茅醇甲酸酯、香茅醇乙酸酯、牻牛儿醇、牦牛儿酸甲酸酯、牻牛儿醇乙酸酯、苯乙醇、3-甲基-1-丁醇反式-β-罗勒烯、十五烷、2-十三烷酮、1-戊醇、1-乙醇、3-乙烯酯、乙酸乙酯、乙酸-3-乙烯酯、苯甲醇、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脂等。
(玫瑰精油示意图)
你会选择哪款产品?
实际上,AB两款产品都是同样的产物,玫瑰精油就是那一堆化学成分的合成。
但是普通消费更容易被一些打着“天然成分”卖点公司忽悠,从而选择A产品。
科学的态度有助于消费安全
普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的时候,应该要意识到那一长串的化学名称并不可怕。
(化学成分水分子示意图)
要注意的是一些某些商城模糊的概念是否真的有效。
例如“天然成分”、“益护因子”、“透亮颗粒”等,完全就是商家自己创造的词汇,当然是自己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的。
标注相关实际的化学成分,比如“维生素A、B”、“视黄醇”、“乙醇”等等才是更正规的。
1、不管是什么“水”,它们都是水
很多产品为了突显自己“高大上”的特点,增加利润值,会在成分表的第一位“水”上玩文字游戏,比如“冰川水”、“深海水”、“矿物水”等。但按照相关规定,不管水源如何,护肤品中添加的水在成分表中只能简单的标注为“水”(即water),不能故弄玄虚误导消费者。另外,不管什么样的水,其本质都一样,就算发源地风景如何秀美,或是水源地如何知名,水对于肌肤改善的效果真的不大。
2、 含酒精并非十恶不赦
很多人特别是敏感性肌肤看到护肤品成分表中带有“乙醇”(即酒精)二字就会从心里抵触。但其实,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溶剂,一些不溶于水的成分必须借助酒精才能充分溶解,只要浓度适中,酒精并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还可以收敛炎症,提升保养品的渗透效果。
3、溶剂可以忽略
在护肤品成分表中,溶剂(如丁二醇、丙三醇)之类的成分并没有切实改善肌肤的效果,只能辅助起到保湿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但它们很安全,不会对肌肤造成刺激。
4、防腐系统是临界点
在保养品中,苯氧乙醇、山梨酸钾、羟苯甲酯、多元醇类等都是常见的防腐剂,通常会单独出现或是搭配添加形成防腐系统。这些防腐剂添加的浓度有硬性要求,一般不能超过1%,换句话说,如果不属于“猛料”成分,那在防腐系统之后出现的成分,不管被修饰或是宣传的多么华丽,都属于可以不用考虑的鸡肋,对肌肤的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5、浓稠是胶质成分的功劳
保养品浓稠并不能和高营养划等号,很多时候是靠添加胶质才实现的视觉假象。为了增加卖相,很多保养品中会加入大量胶质成分,比如黄原胶、卡波姆或是淀粉衍生物,这些成分能营造比较浓郁的质地外观和清爽的使用感,但事实上对肌肤无益也无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