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小红书,标记我的生活。
两者何其相似。视频营销风头正劲,抖音独占鳌头,风头一时无两。 抖音的变现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因为抖音的基因和社区风格,人们在抖音上购物的习惯依赖并不强,可以说其电商变现天然存在基因不足的问题。类比以跨境电商起价的小红书,显然,在电商这个领域,小红书的路径更加通畅和快捷。
去年5月31日,小红书完成超过3亿美元财务融资,公司估值超过30亿美金。由阿里领投,腾讯投资、真格基金等在内的新老投资人参与此次投资,足以可见小红书的未来前景大有可为。
抖音在智能推荐算法驱动下的沉浸式娱乐体验,让用户难以自拔,他像一个时间黑洞一样,吸引了巨量人群的注意力,日活超15亿的抖音流量惊人。但每一个打开抖音和打开小红书的用户心理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可能就是带着钱袋子进来的,究其原因还要从小红书的起点开始说。
小红书自2013年成立,是以图文形式的笔记分享,主要是海外购物分享的社区形式开始发展,起初一直被外界质疑,这种社区模式的小红书到底要怎样盈利,直到14年12月,小红书上线电商平台“福利社”,从社区升级电商,才完成商业闭环,到今天为止,小红书的变现模式,以及小红书作为连接海外品牌和国内消费者,让国内品牌走出国门的桥梁纽带,再也没有人质疑他的价值和变现能力。
小红书以跨境电商起家,其初衷瞄准的还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痛点,国内消费者对海外优质品牌的渴望,而想要买到心仪的产品,不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以及跨境运输的成本问题,都是阻碍因素。 小红书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市场痛点,以图文形式开始沉淀内容,2014年12月,小红书发布全球大赏,获奖榜单被日韩免税店及海外商家广泛使用,成为出境购物的风向标。
为了解决跨境运输和假冒正品的痛点,2017年5月,小红书上线了Redelivery国际物流系统,能够查询完整的国际物流链路信息,用户可以在上面查到自己的商品坐哪一班飞机到国内。品牌授权和品牌直营模式并行,确保用户在小红书购买到的都是正品。
小红书在29个国家建立了专业的海外仓库,在郑州和深圳的保税仓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并在仓库设立了产品检测实验室。用户如有任何疑问,小红书会直接将产品送往第三方科研机构进行光谱检测,从源头上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小红书设立保税仓备货,主要出于三个考虑。
首先,它缩短了用户与商品之间的距离。如果通过海外直邮等模式,用户动辄要等一个月才能收到货,而在小红书,用户下单后大概两三天就能收到。
其次,从保税仓发货也可以打消用户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在这里,中国海关会对所有进口商品进行清点、检验、报关,在缴税后才放行。
最后,大批量同时运货也能节省跨境运费、摊薄成本,从而降低消费者为买一件商品实际付出的价格。在刨去中间价和跨境运费之后,小红书基本能做到所售商品价格与其来源地保持一致,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出口退税等原因,低于当地价格。
三个考虑摘自:小红书 360百科
小红书在解决了这些基本痛点之后,进一步着手优化内容的体验,图文形式逐渐加入了短视频内容。购物攻略和干货笔记是用户对小红书最直观的第一认识。开始时也被吐槽分享的都是奢侈品,加上一众明星也是分享常客,所以整个平台的格调也比较高端。它更像是淘宝的评论区和买家秀衍生出来的一个东西,更加有可信度和购物的专业指导性。在小红书上,来自用户的数千万条真实消费体验,汇成全球最大的消费类口碑库,也让小红书成了品牌方看重的"智库"。
用户在进入达人的个人页面后,小视频的形式和抖音几乎没有差别,也能让用户进入沉浸式的体验模式。而且平台还一直弱化电商这一标签,凸显社区分享和精致生活的理念。所以小红书不仅内容专业垂直,粉丝的粘度也好过抖音。基于兴趣爱好分享的社区属性,也让达人在创作内容的时候,就是基于某一垂直细分领域来进行,所以对粉丝的吸引也就更加精准。
目前小红书的用户量已经超过了2亿,其中70%以上的人口是90后的年轻人。用户量正在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每天都有数十亿次的笔记曝光。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愿意分享,是因为在小红书上达人的变现比抖音更加高效。
十万粉丝级别的在小红书上接广告可能效果也要好于抖音上的百万级粉丝。聚美优品、淘宝直播其实一种都在招募MCN机构和红人入驻,淘宝的“猜你喜欢啥”到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引入直播和短视频变成了“猜你喜欢谁”的逻辑,这种逻辑的转变,导致优质内容的分享和创作者更热衷于和有电商基因的平台绑定,因为吸引流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变现,而主流的电商变现更加直接,为什么还要去其他平台曲折跳转可能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和钱扯上关系,路径太长是内容生产者的忌讳。
综合而言,小红书已经具备了各种属性,你很难去给他下一个"它到底是什么”的唯一定义。
它不仅仅是各种资讯聚合的今日头条般的存在。你可以在上面实现购买,也可以发布自己的购物心得,这些UGC的内容和抓取各个媒体上内容的今日头条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目前小红书所构建的行业门槛之一。
有人说它有一点像女性版的“什么值得买”。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各种消费产品的评测内容,但又和“什么值得买”不完全相同,它并不是通过导购而是通过电商的形式完成商业化的环节。
它有点像购物版的搜索引擎。你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去找到不同类目产品的消费资讯,但所搜索出的内容又不是网络抓取内容的呈现,而是平台社区自身UGC内容的展示 。
媒体、社区、电商、搜索……也许将来小红书还会有更多的属性。正如小红书的联合创始人瞿芳所说,小红书想成为一个“全世界的好生活”的入口。
目前小红书也已经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国产品牌,将借助于小红书社区的口碑模式,不必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广告营销中,而是可以专注于设计和品质。
所以整体而言,小红书在社交和电商这两个维度上更加根正苗红。将来时会否会对抖音造成冲击,我们拭目以待。
1、华谊兄弟
2011年5月9日,腾讯公司与华谊兄弟周一共同宣布,腾讯对华谊兄弟进行战略投资人民币近45亿元。投资完成后,腾讯持有华谊兄弟46%的股权,成为华谊兄弟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此次投资已在5月6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完成。据悉,为了引进腾讯作为新的投资者,身为华谊董事的马云、虞锋等人分别出让了部分股权。
2、人人车
2015年8月,人人车宣布完成由腾讯战略领投的8500万美元C轮融资,包括雷军在内的上轮投资者亦有跟投。
2016年9月5日,完成D轮15亿美元融资,由腾讯等投资。
2018年4月26日,人人车宣布,已经获得3亿美元新一轮投资,由高盛集团领投,腾讯、滴滴等跟投。易凯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3、大众点评
从2003年成立至今,大众点评网共经历了四轮融资。2006年,中国融资市场复苏,大众点评获得红杉资本的首轮100万美金投资,这也是红杉中国成立之初投资的早期项目之一。
2014年2月,腾讯宣布与大众点评战略合作,持后者20%股份。
2014年12月27日,福布斯中文网从投资圈获悉,大众点评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规模逾8亿美金。
4、滴滴打车
2014年12月,完成D轮7亿美金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主导投资启动亿元专车品牌推广——"今天坐好一点",滴滴体刷爆微信朋友圈,一小时参与用户达三千万,视频点击过千万经过两个多月的公测,“滴米”调度系统正式上线,通过大数据优化出行体验,双十二实现90%的打车成功率。
2015年1月17日晚,由腾讯应用宝、安徽卫视共同主办的“2014腾讯应用榜样——应用宝星APP之夜”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滴滴打车获评年度“最具突破出行APP” [32] 。滴滴公司副总裁罗文上台领奖后,当场宣布派发大礼,回馈用户。
5、金山软件
2011年7月5日,董事长兼CEO求伯君正式公布了其退休计划,计划在未来半年内辞去在金山软件的所有执行性职务,正式退休。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雷军出任董事长,这个提议获得了董事会通过。
2011年7月6日,腾讯控股入股金山软件1568%权益,总代价约892亿港元。
6、万达电商
万达电商成立于2014年8月29日,由万达、腾讯、百度宣布在香港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亿元,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15%股权,5年投资200亿元,全球最大O2O电商公司。
2014年8月底,万达宣布联合腾讯、百度共建电商平台后,万达在构建电商平台上便展开了新的探索,7个月后,投入重金的电商平台终于上线测试,新平台名为“飞凡网”。
1、腾讯创业初期(约1999年),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IDG和香港盈科数码各自分享腾讯20%的股份,做为交换条件,二者共向创业初期的腾讯投资220万美金。
2、2001年6月,香港盈科数码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手中腾讯20%的股权,接手方为南非MIH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此后,MIH米拉德集团公司又从IDG手中收购128%的腾讯股份。此时,腾讯的股权架构处于腾讯团队占60%、MIH集团33%、IDG占72%。
3、2002年6月,MIH集团再度从腾讯控股马化腾之外创始人手中购得135%的股权,此时腾讯股权结构变为腾讯及其合作创业者占据463%、MIH占据465%、IDG占72%。
4、2003年8月,出于上市方面的原因,腾讯进行股权结构调整,在将IDG手中72%股权悉数回收的同时,同时从MIH手中回购少量股权,此时控股结构变成腾讯与MIH各持50%的局面。
5、2004年,腾讯IPO发行42亿股公众股,此次IPO采取增加股本方式稀释原有股东比例。12位自人与MIH所占腾讯控股比例各从50%减到375%。同年8月31日,ABSABank宣布持有185亿腾讯股票,占已发行股份的1043%。
扩展资料: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 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腾讯多元化的服务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务QQ及微信/WeChat、社交网络平台QQ空间、腾讯游戏旗下QQ游戏平台、门户网站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和网络视频服务腾讯视频等。
2004年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股票代号00700),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是马化腾。2018年3月7日,腾讯和联发科共同成立创新实验室,围绕手机游戏及其他互娱产品的开发与优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AI在终端侧的应用。
2018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腾讯(402845亿元)居第二位。
-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
-腾讯公司
-马化腾
创业者是商业经济中非常活跃且重要的群体,经济的发展和革新往往都是创业者推动的,中国现在也越来越改变原有传统观念对创业者更加的尊重及推崇。下面让我来告诉大家,希望能帮到你。
在聚美优品上市之后,一些有关创始人陈欧的陈年往事再次被翻出,他曾多次自述在聚美之前曾成功创立了新加坡游戏公司Garena,但一位自称投资人的匿名人士发表文章称,Garena CEO Forrest Li 原名“李小冬”并不认可陈欧的创始人身份,并对其个人信誉进行了诘问。
有趣的是,在陈欧的同事、朋友们为其背书,指责 Forrest Li篡改历史时,陈欧自己却并不愿意大声回击这些质疑,即便接受腾讯科技的独家采访时也仅表示,他只想让外界知道他是GG-GameGarena前身的创始人,他只要这份荣誉。
在最近几天,陈欧、Forrest Li、前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前Garena公司元老刘辉、Garena公司前中国区负责人周豪,,以及Garena公司前CTO杨恒贤,共同贡献了五个版本各有异同的“陈欧创业史”,腾讯科技从中梳理出了这样一个脉络:
陈欧口中的GG-Game是陈欧早期开发的电竞平台产品,2007年陈欧的斯坦福校友Forrest Li与投资人一起参与进来,但并未重新注册公司,注册名称沿用了陈欧的一个壳公司Ocean Technologies & Media欧新科技。
随后陈欧赴美读书,Forrest Li权责增加,2008年3月,Forrest Li将该公司更名为Garena。同年5月,陈欧在售出股权后退出该公司。此后,公司发展不顺并最终关闭。2009年,Forrest Li重新注册了一家公司,并沿用了Garena的名字。而第二个Garena公司发展成为了今天业界知名的新加坡网路游戏运营公司。
即陈欧确实创立了Garena的前身,在电竞领域口碑颇佳,但与Forrest Li和投资人合作时,陈欧并未明确自己即将赴美读书的事情,在其走后,Forrest Li变成了公司事实上的创业者和领袖,但Garena最终并非以电竞平台成功,而是依靠网游业务,且公司也已经是重新注册过。
我开发了产品,我是GG-Game创始人!
高中获得全额奖学金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攻读计算机学士,大四独立创办为游戏线上平台公司“Garena”,一年内吸引了300万用户;后将股份出售退出,并获得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班录取;曾经的职业电子游戏竞技玩家,参加过WCG等全球游戏竞赛,曾在Google任职实习产品经理。这是2009年陈欧从美国留学归来,创办游戏服务网际网路初创公司“Reemake”时,媒体对他的描述。
时间回到2006年,当时德国著名电竞网站readmorede对陈欧进行了采访。陈欧被描述为GG-Client的开发者,这是陈欧日后创立公司GG-Game时的主打产品。在当时GG-Gmae网页上对其的描述是一个互动式的线上游戏平台。采访中,陈欧谈到的发展策略与日后其产品发展的路线十分接近,即保持平台对使用者的免费。
这一年,陈欧在国内为其在新加坡的GG-Client寻找投资者,经过兰亭集势创始人郭去疾微博的介绍,陈欧与日后投资他18万美元开启Reemake创业陈欧的第二段创业,在国内徐小平有过一次交集,不过并未有商业的往来。
在回国创业采访时,谈到新加坡创业的日子,陈欧更多的使用了“Garena”的名字,而非GG-Game。媒体描述时亦称,Garena是陈欧在2006年与大学师弟刘辉现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研发副总裁创办的线上游戏对战平台。对于创办的原因,陈欧说,因为当时盛大浩方想进军东南亚市场,但是产品及本地化做得都很糟糕,“既然市场上的产品并不成熟,不如自己来做”。
在2012年参加《非你莫属》节目被指伪造创业故事时,陈欧也曾回应称:“现在大家熟知的Garena的前身是GG-Game线上游戏平台。2005年,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书的时候,自己程式设计研发出GG平台,创业后很快发展起来,2007年Forrest Li加入团队,帮忙做商务管理,后来Forrest Li成了CEO,由于内部的一些不愉快,我在2007年前往斯坦福读书,读书期间,Forrest Li在未通知我的情况下,将GG平台改名为Garena。后来发现自己在公司中的权力被架空后,我于2008年初将股权卖给了Forrest Li,之后退出,开始新的创业。”
“在此之后,Forrest Li称其为Garena的创办人,改写GG平台创业的真实故事。斯坦福的圈子很小,都是校友,我没有必要作假。另外,GG平台在中国也有很多受众,很多职业玩家,包括WCG冠军李晓锋,都在微博上帮我正名。这段历史,知道的人很多,网上可查的东西更多,财富可以不要,创业的荣誉不能剥夺。”
关于退出,陈欧独家回应腾讯科技时表示,当时平台有十几万的同时线上,以70万美元的价格“等于贱卖”。他还反问道,“如果我有选择,我会选择贱卖吗”对于具体细节,陈欧并不愿意多谈,只是说他觉得公司出现了问题,他的股权出现挤压。“早期股权设计跟我想的不一样,所以我才想离开。”
至于网上称有陈欧主动要求卖掉股权的事情有MSN聊天截图,陈欧笑称,有东西是可以PS的,很多事情是有前因后果的。
陈欧创业后就去留学,是我在管理GG-game
2007年1月,一位斯坦福MBA的校友向他推荐了陈欧的专案,这位校友是陈欧申请斯坦福大学的面试人。随后,三个人在新加坡一家高阶的会员制餐厅吃了一顿午饭。Forrest Li说,陈欧在饭局上谈到了申请斯坦福大学,讲述了其开发的GG-Client,但更重要的是从如何做公司到怎么融资,陈欧问了很多的问题。
决定加入时,Forrest Li在美国一家音乐电视讯道的亚太区负责数字媒体业务,职位是高阶经理。是陈欧会留下来创业的承诺,让Forrest最后做出了加入的选择。
2007年3月,公司指上文提到“欧新科技”注册成立。Forrest Li说,因为陈欧拥有产品雏形,所以占股35%。陈欧将继续负责产品,担任总裁。Forrest Li负责团队建设、公司管理、商务拓展,以及融资,占股达30%,担任公司CEO。此外,25%留给未来对员工的激励,10%归属当时的投资者。这位投资者是Forrest Li妻子的同学,Forrest Li称,当时投资者认可了他,才选择了投资。
在双方合作之后,Forrest Li认为陈欧带过来的50万用户,其中有40万是没有任何操作的使用者。于是,将这批使用者进行了清理。事实上,两个人的创业也并没有做多长久,2007年8月陈欧就前往美国读书。Forrest Li回忆称,陈欧说美国对他的吸引力他太大了,出于对自己的考虑陈欧选择了去读书。在陈欧离开之前,因为工位相近,Forrest Li亦多次看到陈欧的斯坦福入学申请资料。
陈欧离开后,Forrest Li表示,与陈欧邮件沟通后,在2008年2月将公司更名为他所想到的“Garena”;由于公司无人可以接手继续开发,他重新找到了一个技术大牛带领团队重新编写了程式。Forrest LI说,当时与陈欧的邮件频率,基本上每个月仅有一两封。
关于陈欧的退股,Forrest Li表示,决定是陈欧主动提出的。双方曾通过邮件和MSN进行沟通。“当时他想出售股份的愿望还蛮强烈的,他希望我帮他一个忙。因为他在美国,需要用钱。”陈欧最早的开价是100万美元,而由于公司尚未盈利、资金筹措困难,Forrest Li和团队并没有同意。Forrest Li称,当时给陈欧多少钱,首先考虑更多得是陈欧的需要,然后才是能够找到多少。
对于营收的问题,Forrest Li坦言那几年没有收入。“这个平台只是一个工具,而且这个工具是免费的。”Forrest Li说,“我们当时唯一能够尝试的就是做类似QQ秀的增值服务,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美术团队可以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所以最后我们决定把这个专案关掉。”
这意味着改名后的GG-Game,即第一个Garena公司经历了破产清算。
2009年5月,Forrest Li重新注册成立了Garena公司,名字和之前的一样。对于原因,Forrest Li表示,游戏行业已经转向线上游戏,原平台使用者出现下降的趋势;法律上,公司主营的平台业务又涉及版权隐患。在新公司注册后,原Garena的团队有80%左右的成员加入。Forrest Li说,这些人当初都是他招聘的,对他有信任。
腾讯投资游戏领域的步伐明显加快。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腾讯集中投资了27家游戏公司,平均7天就投资一家。
一位游戏数据平台分析师在与记者沟通时感慨,“现在只要是个稍有名气的游戏公司,腾讯就投。”尽管这句话过于夸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腾讯对扩充游戏版图的迫切需求。作为游戏行业带头大哥,腾讯为何如此“激进”?
腾讯急需爆款
十年来,腾讯对游戏公司的投资热潮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2014年至2015年,两年间腾讯共投资了32家游戏企业。而后随着《王者荣耀》的崛起,腾讯在游戏领域扩充的步伐慢了下来。2016年腾讯从“中国第一发行商”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发行商”,此后4年时间里腾讯投资了37家游戏公司,而投资标的主攻海外厂商。
第二次始于2020年8月份,尤其是在2020年11月份-12月份,两个月内腾讯连投13家游戏公司。今年以来,腾讯延续了扩张的步伐,上半年共投资27家游戏公司。
从投资领域来看,腾讯本轮投资大多围绕国内中小厂商。比如,去年12月份投资了《梦幻消消乐》的游戏研发商七号笔记,同期投资了古剑奇谭系列研发商网元圣唐,《秦时明月》的研发商鹿游网络等;今年3月份,腾讯战略投资了《恶果之地》研发商宙贯科技,收购了《迷失岛》研发商胖布丁499%的股权,同期拿下《贪婪洞窟》研发商阿哇龙科技127%股权。
腾讯的这轮投资行为,被业内看作是防守型进攻,“腾讯不断拓宽产品线,无论是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RPG(角色扮演游戏)、SLG(策略类游戏),抑或是卡牌、休闲游戏,只要是优秀的游戏研发商统统囊括,从根本上杜绝了新巨头冒尖的可能性。”上述游戏数据平台分析师表示。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游戏仍是腾讯最赚钱的业务板块,而在这一赛道上,腾讯的爆款产品MOBA手游《王者荣耀》自2015年11月份上线至今已近6年,任何一款游戏都是有周期的,现在腾讯急需孵化出新的爆款游戏,来接替《王者荣耀》第一的宝座。”
字节、阿里同时进击
“游戏行业是创意产业,从来都是百花齐放,即便是行业巨头也很难形成垄断。”一位专注游戏的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正如米哈游的《原神》异军突起,直接威胁到《王者荣耀》的手游霸主地位。
2020年9月28日,《原神》开启公测,作为首部主打开放世界的二次元手游,上线仅一个月后,其移动端已吸金25亿美元,超越《王者荣耀》成为同期全球收入最高的手游。
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Z世代(泛指95后)的消费和审美特点都有巨大变化,不再是“厂商喂什么就吃什么”的时代,过去的三国、西游等题材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游戏厂商迫切需要适应新生代的偏好,对于腾讯这个巨无霸而言,很难快速适应。“《原神》的研发商米哈游曾折戟A股,如果对比体量,对腾讯难以构成威胁,但其做出了腾讯等大厂求而不得的爆款产品,恰恰说明了用户的习惯正在发生改变。”
上述分析师表示,“如果说《原神》给了腾讯些许压力,那么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在游戏领域的进击更令其充满紧迫感。”
2018年起,字节跳动开始布局游戏领域,当年6月份、7月份分别在今日头条、抖音上线游戏账号,同年收购朝夕光年,后者在今年推出中重度游戏《航海王热血航线》,发布当日即占据iOS免费榜榜首。2019年,字节跳动先后入股墨鹍科技、上禾网络等游戏公司,并在深圳、杭州等地组建超过千人的游戏团队。2020年2月份,字节跳动原战略投资负责人严授转岗,全面负责游戏业务,这标志着字节游戏自研和独家代理业务加速。今年1月份,字节跳动开启云游戏平台“嗷哩游戏”的内测,2月份游戏官网“朝夕光年”正式上线。
在字节跳动的游戏版图中,休闲游戏颇有建树,仅2019年字节跳动就有13款小游戏登上了iOS游戏免费榜TOP10。去年春节期间,脑洞大师、我功夫特牛、小美斗地主等游戏的表现也十分亮眼。
“字节跳动对游戏领域的布局是全方位的,绝不仅限于休闲游戏。此外,字节跳动海外业务进展迅速,其不但投资了两家主打海外游戏的公司麦博游戏(MYBO)和有爱互娱,还发行了多款游戏的海外版。全领域的渗透,相当于向腾讯的大本营发起进攻。”上述分析师表示。
如果说字节跳动的游戏策略是全面开花,那么阿里巴巴的游戏板块则是单一项目带出的高举高打。2017年,阿里巴巴收购简悦游戏,其参与研发的《三国志·战略版》于2019年公测,当月登上iOS游戏免费榜第一名,这让阿里巴巴在游戏领域打了个翻身仗。据相关媒体报道,腾讯早期也曾接触过简悦游戏,但因种种原因并未将其收入囊中。2020年9月份,阿里巴巴游戏业务所属的互动娱乐事业部整体升级为独立事业群,与阿里大文娱平行。
面对劲敌,腾讯在通过投资构建庞大游戏版图的同时,也持续加强自研产品的投入。据伽马数据估算,腾讯游戏2020年研发人员近14万人,研发费用达120亿元,而2019年同期不足80亿元。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尽管字节跳动和阿里巴巴来势汹汹,但腾讯在游戏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其游戏霸主的地位仍很难撼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