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恩格斯----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
道德是自由的保卫者。
----斯米茨----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
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
----亚里斯多德----
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
----尼采----
学会爱人,学会懂得爱情,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这就是要学会尊重自己,就是要学会人类的美德。
----马卡连柯----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甘地 关于爱情 ----
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wwwanmi614com
----达尔文----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柳宗元----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
----罗斯金----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
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
----歌德----
如果通过修养达不到提高鉴赏力的目的,修养两字也就毫无意义了。
----波伊斯----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西塞罗----
许多思想是从一定的文化修养上产生出来的,就如同幼芽是长在绿枝上一样。
----歌德----
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 经典语句----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黑格尔----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康德----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
一个人只要有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有可教化。
----贺拉斯----
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罗斯金----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
----老宣----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One’s courtesy is a mirror to see his image———(Germany) Goethe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德国]歌德
----歌德----
There's nothing in the world so demoralizing as money ---Sophocles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金钱更能使人道德败坏。
----索福克勒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
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
----李奥贝纳----
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李奥贝纳----
人要正直,因为在其中有雄辩和德行的秘诀,有道德的影响力。
----阿米尔----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西塞罗----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
----洛克----
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康德----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wwwlove614com/mingyan-1-8htm
----康德----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
----布夫勒----
道德美……包含两个互相区别的因素,就是正义与慈爱。
----库申----
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
----罗吉尔•培根----
只有那不论公私都以道德为上、一心要做出高贵的事的人,方可算是最可尊崇的人。
----乔叟----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
----莱辛----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普卢塔克----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人应当头脑清楚,道德纯洁,身体干净。
----契诃夫----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雪莱----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列宁----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追求美的理想这两者常常统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周扬----
因为有这种种假文学,所以我近来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径。这样把道德与文章混为一谈,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个分别创作的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但是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这等于说比如我的厨子与人通奸,而他做的点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林语堂----
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寻求快乐的本性”,那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躯都要受过它的支配,好像毫无办法的海草都要跟着潮水的涨落而摆动一般,这种力量不是议论社会道德的空洞文章所能管得了的。
----哈代----
我认为,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道德,虽然我不喜欢问。我知道我有。但我宁可天天教别人道德,而不愿自己实践道德。“把道德交给别人去吧”,这是我的座右铭。把道德送完了。你就永远用不着了。
----马克吐温----
道德心的功能是叫人区别好坏,让人们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样来做。可是从这里他可以得到些什么好处呢?他不断地挑选,而十有八九他倒宁可挑选坏的。世界上不应该有什么坏事情;没有了道德心,就不会再有什么坏事情。然而人是那么一种不懂道德的动物,他们没法看到:应是因为有了道德心,他们才落到生物的最底层去。谁具有了它,谁就堕落。
----马克吐温----
道德对人的约束,要根据他所属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阳光照耀各地情况不同,于是产生了我们赞叹不止的四季。同样,道德也使社会义务与每人的等级地位相吻合。士兵犯的小过失,如果出在将军身上,就是重大罪行。反之亦然。一个收获庄稼的农家姑娘,一个日赚十五个苏发女工,一个零售小商人的女儿,一个年轻的布尔乔亚女子,一个富商大户人家的女孩,一个贵族之家的年轻女继承人,一个德埃斯特家族的女儿,要遵守的戒律是各不相同的。
----巴尔扎克----
罗马人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保存了希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成果。罗马人在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古代希腊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法律
为了确保帝国境内各民族都能和平共处,罗马人便要求他们遵守同样的法律。
罗马人制定出公平且合理的法律,赋予公民以许多权利。罗马人的所有法律后来都被收进《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是拜占廷的一位皇帝。罗马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如今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是以之为基础的。
(二) 公共工程、建筑与艺术
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罗马人需要拥有优良的道路,这样其军队才可迅速地调动布防。这正是罗马人之所以成为古代最伟大筑路师的原因。在他们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罗马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他们建造了许多桥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罗马人是伟大的建筑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凯旋门、长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类的建筑风格。
在罗马人的所有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罗马圆形剧场。在这个巨型的圆形剧场中,角斗士们曾经厮杀不已。该剧场可容纳45万人观看表演。这个剧场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在过去诸多世纪中,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曾经模仿过罗马人的建筑风格。
(三)基督教
罗马人还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假如当初罗马人没有接受基督教,那么,基督教可能仍将是中东地区一种无足轻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罗马帝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打上了至为深刻的烙印。
(四)语言
一直到中世纪晚期之前,几乎所有欧洲作家都使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而学者们对拉丁语的使用则一直持续到18世纪。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里,拉丁语一直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使用的唯一一种语言。如今,拉丁字母表仍通用于全世界。在欧洲,有许多种语言都是从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在英语中,每三个单词中就有一个是来源于拉丁语的。
以凯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维吉尔、Q贺拉斯、P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以T李维、C塔西佗等人为代表的罗马史学,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
(五)科学
最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托勒密。他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他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在16世纪之前,人们却一直将之奉为真理。
我们今天使用的历法仍然是罗马历。
逆境出人才
1、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宝剑,是在不断的磨砺中才练就了锐利的刀锋;梅花,是在经历严寒的冬季,经历无数磨难才有了阵阵扑鼻香。可见逆境给予人机会,成为人才。逆境出人才。
贺拉斯说:“逆境使天才脱颖而出。” 伟大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家贫但好学。他两岁的时候就是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无靠,惟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也改嫁,自己也改姓。但对于这一切的艰难,他并没有放弃,流着泪下决心刻苦读书,以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以粥为食,在一个庙中苦读了3年。后告别母亲远出求学,又在异乡接着过起了食粥苦读的日子,整整5年,睡觉时都没有解开衣服。艰苦的环境没有打倒他,最终他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向天下呼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佳句。
还有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在黑暗的逆境之中,海伦凯勒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生活。并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孟老夫子曾说:“天将降大人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逆境锻造了无尽人才。为历史带来阵阵芳香。2、逆境是指困难多,不顺利,甚至很恶劣不幸的境遇。它可能使人忧虑,痛苦不堪,但也能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催人奋进。
“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却埋没人才。”这句话正说明了这个深刻道理。
晋朝的孙康,小时候很爱读书,家境贫穷买不起灯油,于是在冬天的晚上,冒着严寒,借积雪反光来读书;晋朝的车胤,夏天用白绢做的口袋装萤火虫,靠萤火虫的光读书。不幸的人总比幸福的人经得起磨炼,所以,贫苦的人比富有的人更珍惜时间。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周易》是周文芦在坐牢时写成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著有《国语》;孙膑被削了膝骨愤而作《兵书》;司马迁遭宫刑后写了《史记》。由此可见磨难是最宝贵的财富。贝多芬说:什么都比不上厄运更能磨炼人的德性。失败,对弱者是一种打击,对强者却是一种激励。
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的清贫教师家庭,由于父亲收入微薄,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一天晚上,他路过一家酒店,下意识走了进去,期望能碰上熟人借钱买点吃的,等了半天也没有。这时他发现地上有张旧报纸,拾起来一看,有几首新歌,于是突发奇想,谱下了《摇篮曲》,老板出于怜悯和赞赏,端上了土豆烧牛肉。谁能想到这首困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在舒伯特去世后竟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多少人才在逆境中成才,这些名人的例子无一不说明这一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逆境中成长、学习,就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
逆境是块磨刀石,它能磨砺出奋发向上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逆境是所学校,人能在这里学到丰富的人生知识。
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4、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5、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6、她们哭,因为她们是朋友,因为她们有好心肠;因为她们从小是朋友,却为金钱这样庸俗的事烦心;还因为她们的青春都过去了……但两人的眼泪都是愉快的。
7、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8、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9、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10、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11、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因此他,作为英国人,总是知道他所应做的事,并且知道,作为英国人,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他是对的。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12、好的统帅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质,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类最高尚、最好的品质——爱,诗,亲切,哲学的、探究性的怀疑。他应该是克制的,坚决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是一个勇敢的统帅。上帝不许他有人性,不许他爱什么人、同情什么人,想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13、“是的,爱,但不是那种爱,即因为什么东西,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为什么缘故而爱,而是这种爱,即当我临死时,我看见了我的敌人却仍然爱他的时候我第一次所体验到的爱。我体验到那种爱的心情,它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对象。我现在也体验到了那幸福的心情。爱邻人,爱仇敌。爱一切——爱有着各种表现的上帝。爱亲爱的人,可以用人间的爱;但是爱敌人,只能用神圣的爱。因此当我觉得我爱那个人的时候,我感觉到那样的快乐。他的情形怎么样了?他还活着吗?
14、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15、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6、为什么从未留意到这高高的天空呢?不过,如今总算注意到了。我真是幸福,没错。除了这辽阔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欺骗,除了这天空外,任何东西都有不存在。
17、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
18、基督徒的爱,对于别人的爱,对于仇敌的爱,比起一个青年的美丽的眼睛在像您这样诗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价值,更甜蜜,更美丽。
19、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
20、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结了。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发问了。
21、“不,生活并不在卅一岁结束,”安德莱公爵忽然最后地、断然地决定了。“单单是我知道我心中所有的一切是不够的,一定要大家都知道这个:彼埃尔和那个飞上天的姑娘也在内,一定要大家都知道我,要我的生活不只是为了我自己,要他们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么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的身上反映出来,要他们和我在一起生活!”
22、一个妩媚聪明的妇人的名声那种不可动摇地确定在叶仑那发西莉叶芙娜别素号娃的身上,以致她能说出最俗气最愚蠢的话,而大家仍然称赞她的每一句话,在她的话里面寻找深奥的意义,而这却是她自己没有想到的。
23、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
24、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
25、“他不会有任何自己的主张。他不会去计划什么的,也不会去做什么的,”安德莱公爵想,“但是他要听一切,要记得一切,要使一切各得其所,不会去阻挠任何有用的东西,不会许可任何有害的东西。他知道,有一种比他的意志更有力、更重要,——这是事件的不可避免的趋向,他能看见这些事件,能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性,并且在了解这个重要性时,他能不干预这些事件,能够放弃他的个人的意志,他的个人的意志是另有目的的。
26、“啊,我的朋友,近来我觉得活着是痛苦。我知道,我懂得太多。人不适宜尝试善恶的知识的果子……”
27、他所感到的意识,是对一切人世的事物的疏远,和身体的快乐的、奇怪的轻飘之感。他不着急,不焦虑,等待着他就要遇到的东西。那个严厉的,永恒的,不可知的,遥远的东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和他靠近了,并且,由于他所感觉的身体的那种奇怪的轻飘,几乎是可能的,实在的
28、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名言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美德,以求和为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美德,以求和为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句和段落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象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4没有人想到,承认与是非标准不相符合的伟大,不过是承认他自己的没有价值和无限的卑劣。
5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6她们哭,因为她们是朋友,因为她们有好心肠;因为她们从小是朋友,却为金钱这样庸俗的事烦心;还因为她们的青春都过去了……但两人的眼泪都是愉快的。
7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8的智慧只有一种科学——整体的科学,这科学解释整个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要自己获得这种科学,就必须清涤并革新自己内心的“自我”,因此,在认识之前,必须信仰,并使自己趋于完善。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在我们心里放进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9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10帝王——是历史的奴隶。
11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国人才是这种人,正因为只有德国人的自信是根据一种抽象观念——科学,就是绝对真理的虚假知识。法国人自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体上,对于男人对于女人,是同样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英国人自信,是根据他是世界上最有组织的国家的人民,因此他,作为英国人,总是知道他所应做的事,并且知道,作为英国人,他所做的一切,无疑他是对的。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12好的统帅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质,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类尚、的品质——爱,诗,亲切,哲学的、探究性的怀疑。他应该是克制的,坚决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是一个勇敢的统帅。上帝不许他有人性,不许他爱什么人、同情什么人,想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13“是的,爱,但不是那种爱,即因为什么东西,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因为什么缘故而爱,而是这种爱,即当我临死时,我看见了我的敌人却仍然爱他的时候我第一次所体验到的爱。我体验到那种爱的心情,它是心灵的本质,它不需要对象。我现在也体验到了那幸福的心情。爱邻人,爱仇敌。爱一切——爱有着各种表现的上帝。爱亲爱的人,可以用人间的爱;但是爱敌人,只能用神圣的爱。因此当我觉得我爱那个人的时候,我感觉到那样的快乐。他的情形怎么样了?他还活着吗?
14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
15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6为什么从未留意到这高高的天空呢?不过,如今总算注意到了。我真是幸福,没错。除了这辽阔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虚都是欺骗,除了这天空外,任何东西都有不存在。
17人民战争的巨棒以全部威严雄伟的力量举了起来,并且不问任何人的趣味和规则,不考虑任何东西,愚笨单纯地,却是合乎时地举了起来,落下去打击法军,直到侵略者的军队全部消灭。
18基督徒的爱,对于别人的爱,对于仇敌的爱,比起一个青年的美丽的眼睛在像您这样诗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价值,更甜蜜,更美丽。
19只在我的心中和这个太阳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这里……呻吟,痛苦,恐怖,和这种不可知,这种匆忙……他们又在这里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们一阵跑,它,死亡,就在这里,在我头上,在我周围……俄顷之间——我便永远看不见这个太阳,这个河水,这个峡谷了!……
20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结了。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发问了。
21“不,生活并不在卅一岁结束,”安德莱公爵忽然最后地、断然地决定了。“单单是我知道我心中所有的一切是不够的,一定要大家都知道这个:彼埃尔和那个飞上天的姑娘也在内,一定要大家都知道我,要我的生活不只是为了我自己,要他们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么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的身上反映出来,要他们和我在一起生活!”
22一个妩媚聪明的妇人的名声那种不可动摇地确定在叶仑那?发西莉叶芙娜?别素号娃的身上,以致她能说出最俗气最愚蠢的话,而大家仍然称赞她的每一句话,在她的话里面寻找深奥的意义,而这却是她自己没有想到的。
23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
24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25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
26“他不会有任何自己的主张。他不会去计划什么的,也不会去做什么的,”安德莱公爵想,“但是他要听一切,要记得一切,要使一切各得其所,不会去阻挠任何有用的东西,不会许可任何有害的东西。他知道,有一种比他的意志更有力、更重要,——这是事件的不可避免的趋向,他能看见这些事件,能了解这些事件的重要性,并且在了解这个重要性时,他能不干预这些事件,能够放弃他的个人的意志,他的个人的意志是另有目的的。
27“啊,我的朋友,近来我觉得活着是痛苦。我知道,我懂得太多。人不适宜尝试善恶的知识的果子……”
28他所感到的意识,是对一切人世的的事物的疏远,和身体的快乐的、奇怪的轻飘之感。他不着急,不焦虑,等待着他就要遇到的东西。那个严厉的,永恒的,不可知的,遥远的东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地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和他靠近了,并且,由于他所感觉的身体的那种奇怪的轻飘,几乎是可能的,实在的。
《战争与和平》22句: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使他们发狂《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19世纪初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 你是长不大的。
3你能否做到—— 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4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5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6爱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
7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8我们喜欢别人不仅仅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更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
9我说过应该宽恕堕落的女人,但我没说过我能宽恕。
10政府需要残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样。
11祸从口出,我的嘴巴是我的敌人。
12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了地球不动的概念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3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14这个民族从我们都不存在的时候,从我们的祖辈甚至更远的时候起,就一直坚定地生存着,并将继续把这段血脉延续下去,将来这个民族还会忘记战争的痛苦,还会有人背叛这个国家,还会有人为私利而抛弃整个民族,还会有人在危难时刻苟且偷生甚至发国难财。但是这个民族从未毁灭,因为她总还有那么一批人,在她穷的时候不抛弃她,在她弱的时候不鄙视她,在她需要的时候不背叛她。他们觉得这个社会黑暗得不值得去爱,曾经觉得自己的人生在那些富豪官僚面前卑微得象一根稻草,曾经痛恨爹娘为什么要把自己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却还是为了这个糟糕的世界而抛弃了小小的家园、爱情、前途,把自己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
15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16讨姑娘欢心,需带几份伤感。
17同心灵的高度相比,尘世的一切显得多么卑下。
18在生活中只有两种实在的不幸:受良心责备和疾病,只要没有这两件坏事,就是幸福。
19如果你爱一个人,并且也希望她爱你,那你一定要让自己心中盛满爱,这样她才会感觉到。
20爱一位亲人,除了使他烦恼却又不能为他做什么,而这样的局面又无法改变,真叫人痛苦啊。
21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22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使他们发狂。
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中国称古罗马为大秦。
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地区。这条河流在低山地区缓慢地流淌,在沼泽地带折向海岸线,是从亚平宁山区下来的人们想要到达大海的理想通道。
罗马的三个时期
①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罗莫路和勒莫)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波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②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③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古罗马介绍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意大利半岛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 “古意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铜器时代,他们穿越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并残暴地迫使许多当地土著部落迁徙他乡。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罗马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
政治体系
随着罗马权力和影响的增长, 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贵族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的成员,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贸易、行政管理和军队,而且只有他们才能够进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选举为官员。平民主要是小农场主、劳动者和手工艺者,他们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却几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罗穆卢斯(在位统治37年)之后,传统上记载还有另外六位国王:奴玛·庞皮利乌斯(在位43年)、图卢斯·霍斯提利乌斯(在位32年)、安库斯·马蒂乌斯(在位44年)、L塔奎尼乌斯·普里斯库斯(在位38年)、赛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在位44年)和L塔奎尼乌斯·休珀博斯(在位 25年)。在王政时代,罗马极大地扩大了对周边领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确目的就是提供稳定和安全,而对周边领土的征服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罗马人似乎对领土和财富并不特别贪婪;他们的征服主要为了防范周边民族对自己安全的威胁。随着领土范围的扩大,罗马人引起了北方强大的埃特鲁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纪中叶,埃特鲁斯坎人攫取了罗马的政权。一时间,埃特鲁斯坎君王统治了这个城邦,这使得罗马人愤恨不平。终于因为埃特鲁斯坎国王塔尔文强奸了一个贵族的妻子卢克蕾蒂亚,罗马人在公元前509年奋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统治。尽管强奸卢克蕾蒂
亚以及朱尼厄斯·布鲁图斯推翻塔尔文可能是演绎的故事,但塔尔文政权被推翻无疑标志着埃特鲁斯坎政权和文明的衰落。 罗马人没有再推选出一位拉丁人的君主,而是彻底摒弃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体,这预示着罗马势力得到最大扩张时期的来临。罗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统治。执政官执掌最高权力,由推举出来的两名贵族担当,一年选举一次。他们行使最高权力,创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军事首脑及大祭祀长,与罗马王政时代的国王一样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他们甚至像君王一样着装,穿着紫色大袍,坐在传统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宝座上。不过,他们的权力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他们只执政一年,以后供职于元老院;他们是两人执政,任何一名执政官都可以凭借简单的否决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行动或决定。这样,由于执政官没有太多的展示进取心、发挥创造性的机会,罗马政府趋于保守和谨慎。 在两名执政官之下是两名财务官员,称为度支官。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还出现被了称为普雷艾特的官员。它起初是司法官,后来成为军队长官。另外,根据财富和纳税额来划分公民等级的工作,原是执政官的职责,最终由两名被称为监察员的新官员来承担。 有效的权势全部集中在贵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愤懑。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创立到公元前1世纪在凯撒手中结束,这两个阶级之间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贵族对权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锲而不舍地追求社会和政治的平等。当时,平民生产食物并提供劳动,使得罗马经济得以发展,他们还是罗马军队的来源。可以说,离开平民,贵族就无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就试图平息这两个阶级间的斗争。公元前445年,平民获得了与贵族联姻的权力;公元前367年,平民获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权力,随后获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力。公元前300年,平民获准参加所有等级的祭祀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宗教事务上与贵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的立法和决定被认定对所有罗马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有约束力,这是平民最后在权力和影响上取得的最大胜利。这些改革是在没有战争或流血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阶级间的争斗,却避免了内战的发生。 在改革政治的同时,罗马人建立起领土霸权。起初,共和国的战争大多是防御性的,但不久罗马人就开始控制周边领土来消弭遭受进攻的威胁。这样,罗马人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期间,罗马人逐步占领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鲁斯坎人的领土。与此同时,他们受到了高卢人的挑战。这些高卢人系凯尔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侵入意大利半岛,在公元前387年占领罗马城,将其夷为平地。公元前295年,罗马卷入了与居住在亚平宁山脉的萨莫奈特人的战争,残余的埃特鲁斯坎人的城市、高卢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意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战争的结果是,罗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意大利中部。罗马人继续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腊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罗马人精于管理被征服的领土,他们使用了开明与独裁相结合的政策。他们通常并不破坏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给与它们一定
的权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罗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还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权,而另外的则结成同盟。不过,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罗马缴税并派遣军队。另外,罗马士兵驻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军费由当地支付。在这些地方,罗马得到了实惠,士兵们获得了有价值的财物,并成为该地永久的军事居民。通过这种方式,罗马在被征服的每个地区都保持了一个永久的军事基地。为巩固这些基地,罗马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筑路工程。他们修筑的道路质量高,笔直如线,甚至径直穿过山区,确保了士兵和供给可以快速地运抵反叛之地。通过实施授予被征服地区的权力和公民权结合在一起(或者允诺他们在将来有公民权)的政策,建立确保对于反叛地区快速严厉的反应通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创立了一个持久的和平的帝国。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了冲突。迦太基位于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于今天的突尼斯附近,拥有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扩张时,迦太基人正把他们的统治扩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他们还控制了从西部利比亚到直布罗陀海峡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这两个民族以前曾经有过零星的接触,但从来没有一方感觉到对方的威胁。当时迦太基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强国,控制了地中海地区所有的商业贸易,很多民族屈从隶属于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给养,而它从西班牙金矿和银矿开采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公元前3世纪,当罗马的势力到达意大利南端、与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的领土接壤时,这两大强国有了接触。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战争的焦点完全在西西里岛。罗马人在岛上围攻几座迦太基城市,并凭借自己的海军彻底摧毁了迦太基前来解救的战舰。尽管这次战争没有明确分出胜负,但这是自迦太基帝国建立以来腓尼基人第一次在地中海地区丧失霸权。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签署条约,他们不得不放弃西西里岛,并支付战争赔偿。公元前238年失去科西嘉岛后,迦太基人开始加强自己在欧洲的统治。到公元前218年,他们在西班牙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财富和权力都得到增强。随着迦太基势力的日益强大,罗马人忧心忡忡,他们强迫迦太基人签定协定,允诺其领土扩张不能越过埃布罗河(位于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罗马人联军攻占了西班牙城市萨贡图姆,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驻防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在年轻统帅汉尼拔的率领下穿越欧洲。公元前218年9月,他率军穿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北部打败了遭遇的罗马军队。罗马人在绝望中任命昆图斯·费边·马克西姆斯为独裁者。他采取避免与迦太基直接作战的策略,试图通过不断侵扰他们,使他们疲惫得不堪应战。但当汉尼拔军队在公元前216年到达意大利南部的坎尼并开始在乡村肆意蹂躏时,费边派出8万大军前往迎战,结果全部被歼灭,这是罗马从未有过的惨败。意大利南部的罗马同盟倒向汉尼拔一边,整个西西里岛也都与迦太基人联盟。统治着大部分希腊大陆的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乘机与汉尼拔结盟,在公元前215年开始了与罗马的领土之争。 形势对于罗马人似乎没有多大希望了,但汉尼拔同样面临军队后继无援和给养的匮乏,这使得他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围攻类似
罗马这样的城市。罗马人因而有了反攻的机会。由于殖民地总督普布利乌斯·科内利乌斯·西庇阿的英明战略,罗马人重新占领了西班牙。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穿越非洲,直逼迦太基城墙之下。汉尼拔被迫离开意大利半岛。当他返回迦太基后,迦太基人重新振作起来并于公元前202年与罗马人展开最后的搏斗。在非洲北部的扎马,汉尼拔第一次被西庇阿及其军队击败。罗马将迦太基变成了一个属国(迦太基城于公元前146年最终被毁灭),从而控制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个地中海西部。 由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与汉尼拔结盟,罗马兵锋东指,发动了征服菲利普随后征服其他希腊王国(叙利亚、帕加马和埃及)的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使罗马统治了已知的世界。首先,在公元前197年,罗马将军提图斯·奎恩科提乌斯·弗拉米尼努斯在希腊东部的色萨利击败了菲利普,并宣布希腊所有城市为自由城市。叙利亚国王安条克,曾试图从罗马人手中夺取希腊,但是他的军队在公元前189年小亚细亚的马格尼西亚战役中被歼灭。最初,罗马人认为希腊的城市作为自由城市不会对罗马构成威胁,而把自己看作希腊的“保护者”,能够阻止任何对罗马安全构成威胁的集权的产生。但当平定马其顿王国珀耳修斯叛乱(公元前168年)以后,罗马对同盟和隶属国开始实行霸权统治,以防备叛乱的萌生。与此同时,罗马社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强加给战败国家的赋税和来自被占领城市的战利品,充溢于罗马的国库。在个人生活中,以传统农耕为基础的避免铺张浪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人们效仿古希腊时期,把奢华和美好当作地位的象征。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帝国是一架巨大的造钱机器,创建帝国是一件极其划算的事情。 第二次布匿战争造成了巨大的财富不均。罗马城内的财富堆积如山,而成千上万依赖农耕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却被战争损毁。原本富有的人们又发了战争财,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把土地全部买下来,以至于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庄园在罗马农业中居统治地位。这些大庄园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拥有,由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后被带回意大利的无数新奴隶来耕种。事实上,公元前2世纪,罗马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劳动力经济转变成奴隶经济。这也造成大量的无业游民涌向城市,大批贫穷、不满和愤怒的罗马自由人就集中在罗马城中。公元前133年,这种情形终于引发了内战。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会上被选为保民官,提出拥有土地的数额应限制在640英亩,这样就可以从富豪手中剥夺出大量的土地。罗马富豪和元老院反对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他们发动暴乱,一群元老院贵族乘机刺杀了提比略。十年后,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也当选为保民官,他要求公民大会通过与其兄相似的土地法。公元前12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为国家的敌人而自杀身亡,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也被杀害或处死。这标志着格拉古兄弟叛乱的结束。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罗马平民和富豪之间的冲突仍连续不断,主要表现为出身普通家庭的罗马统帅、执政官盖尤斯·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门的罗马统帅、独裁官科内利乌斯·苏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间的对立。公元前
88年,双方的敌对状态引发了内战。马略的军队主要募自最贫穷的阶层,他承诺将战利品和土地分给他们作为服役的代价。这样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军队,士兵效忠的不是国家而是他们的统帅。最后苏拉击败了马略,被元老院赋予统治罗马事务的全部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官。其后几年,他把权力归还给元老院,结束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苏拉的改革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公元前70年,克拉苏和庞培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当选为执政官,他们迅速废除了苏拉制定的宪法。由于在亚洲打了胜仗,庞培在罗马大受欢迎,而克拉苏尽管镇压了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却不受欢迎。庞培与其他有前途且日渐重要的将领结盟,这些将领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才华横溢的统帅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 前44年)。克拉苏、庞培和恺撒,这三人达成协议,建立了“前三头政治”,这标志着共和国开始走向灭亡。恺撒在北部的法国、比利时和大不列颠南部打了大胜仗,但在他返回罗马之前,“前三头政治”已经不复存在。克拉苏在与中东帕提亚人的战争中死去,而庞培则转而对抗恺撒,怂恿元老院反对恺撒,并将恺撒宣布为国家之敌。在强大忠诚的军队的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49年攻入意大利,穿过意大利中部的鲁比孔河,一场新的内战开始了。公元前48年,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斯被击败,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杀身亡。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罗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为可以执政十年的独裁者。他被授予统治罗马国家的绝对权力,在任何实际需要时可以不受法律和宪法的约束。两年后,他被任命为终身独裁者,集各种权力于一身。恺撒的绝对权力,使他成为绝对统治者、古罗马皇帝、最高统治者,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君主。一些以罗马共和国为荣的罗马贵族,对他的权力极为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盖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马库斯·朱尼乌斯·布鲁图为首的一群阴谋家,刺杀了恺撒。 但是,反叛者企图和平回归共和制的梦想却在现实中变成了另外一场长达十三年的残酷的内战。恺撒的追随者们建立了“后三头政治”,他们与那些阴谋反叛者斗争并在希腊菲力皮获胜。“后三头政治”由恺撒收养的甥孙马可·屋大维(自称卡尤
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以及恺撒的部下马可·安东尼和马可·艾米利乌斯 ·李必达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维不久就与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奥帕特拉支持的马可·安东尼发生了分裂。双方的战争于公元前31年结束,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奥帕特拉在海战中失败,两人于次年在亚历山大城自杀。 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屋大维夺取了恺撒曾经拥有的所有权力,只是在形式上没有作任何关于共和国制度的改变。他确定自己为绝对的统治者,最初他自称为“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遗言中,他自诩完成了恢复帝国和平与秩序的使命。他把士兵重新安置在农田里,使第二次布匿战争以来平等拥有土地的梦想几乎变为现实。他将罗马军队由志愿军变成了常备队。这些军队遍及帝国大地,他们把罗马语言和罗马文化传播到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最后,奥古斯都开始了一个巨大的建筑计划,并充任艺术的保护人,从而使罗马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杰出的作家得到元首本人和其助手梅塞内斯的资助,这些人包括著名的维吉尔(公元前70年—前19年)、贺拉斯(公元前65年—前8年)和奥维德(公元前43年—公元18年)。他们在意识形态上进一步推动了奥古斯都的政治改革,其中维吉尔创作的罗马文学巨著《埃涅阿斯纪》是关于英雄埃涅阿斯创建罗马文明的史诗。奥古斯都还以赞助文学的热情同样慷慨赞助艺术和雕塑。他实施了包括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罗神庙和其他各种神庙以及罗马广场等许多大型建筑项目。 公元14年奥古斯都死后, 罗马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时代(公元98年—117年),罗马统治了北非更多的领土、不列颠的大部分、德国的局部、东欧濒临黑海地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北部地区,帝国变得更加强大。在本土,罗马努力建立自己新的准君主统治制度。奥古斯都宣称自己为“罗马的首席公民”,他的继任者们则揭掉了虚伪的面纱,直接称自己为“恺撒”,用以表明他们的皇族血统。奥古斯都死后,罗马的政体更像君主制。尽管奥古斯都由元老院选举出来的做法依旧保持着,但事实上掌权的皇帝在死前就选好了自己的继承人。 早期罗马的皇帝全都是恺撒的家族。奥古斯都的继承者是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在位),其后的继承者是盖尤斯,史称卡利古拉(公元37年—41年在位),其后是克劳狄(公元41年—54年在位)和尼禄(公元54年—68年在位)。提比略和后来卡利古拉的统治证明了皇帝的专横霸道。尤其是卡利古拉,其残暴和疯狂的统治在整个罗马历史上臭名昭著。公元41年卡利古拉被刺杀后,克劳狄被罗马禁卫军拥戴为皇帝,所有共和国统治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军队可以使皇帝的统治合法化时,那些野心勃勃的将军们就利用他们的军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在尼禄这位朱里亚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迫害并处死传自东方的新的神秘宗教-基督教的成员。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一个犹太人传教士拿撒勒的耶稣,他生活在奥古斯都和提比略统治时期,后被罗马人处死,另外两名创始人传教士彼得和保罗也被处死。后者用毕生的心血将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信仰转变成为希腊和罗马人可以接受的宗教。 公元68年,驻扎在高卢的军队发动暴乱,尼禄被赶下台。次年,至少有四位皇帝登基,每位都有强大的军队作后盾。罗马进入混乱状态,但将军提图斯·弗拉维· 韦斯巴芗(公元69年—79年在位)成功地获得了长久的统治,创立了自己的王朝 — 弗拉维王朝。在他之后,他的儿子提图斯(公元79年—81年在位)继位,之后是图密善(公元81年—96年在位),他开始掀起第二次迫害基督教徒的浪潮。 公元96年,图密善被谋杀。由于他没有立嗣,元老院推选出自己信赖的涅尔瓦做皇帝。这是被后世罗马史学家称道的五个好皇帝时期的开始,这五个皇帝是:涅尔瓦(公元96年—98年在位)、图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哈德良(公元117年—138年在位)、安东尼·庇护(公元138年— 161年在位) 以及马可·奥勒留(公元161年—180年在位)。政权顺利地从一个皇帝传递到另一位皇帝手中,而且每个皇帝都由前任选出和收养,并得到元老院的首肯。这个时期是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统治最稳定的时期。当马可·奥勒留选择自己的儿子康茂德(公元180年—192年在位)作为继承人时,这一局面才宣告终结。 在这一时期,罗马的文化、政治和法律得到广泛的传播。罗马人在帝国范围内(尤其在那些还没有城市文化的地区)积极建设大型城市居住区,并赋予这些城市与罗马人同样的权力。上层阶级统治着这些城市,他们因此更加效忠于皇帝。帝国成为罗马官僚控制下的唯一中央集权政府。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与奥古斯都时期同样具有创造力。尼禄时期,生活着罗马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加(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他信奉古希腊斯多葛派的学说。一个世纪以后,皇帝马可 ·奥勒留本人也是一个斯多葛派的哲学家。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公元60年—140年)和佩尔西乌斯通过挖掘日常生活、城市堕落和人口膨胀问题,创作出反映罗马文化中道德败坏的讽刺诗篇。塔西佗(公元55年—117年)则可能是最伟大的罗马历史学家。 在这一时期,与东方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其贸易通道主要为“丝绸之路”。这条商路沿用了几个世纪,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大夏直至中国。公元前1世纪,老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抱怨, 每年与印度、阿拉伯和中国(赛里斯国)的贸易要花费至少一亿塞斯特斯(古罗马的货币单位)。中国《后汉书》记载, 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即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派遣使臣到达中国境内。根据一段史料记载, 罗马人一直想直接与中国人贸易,但为安息(帕提亚人)所阻, 因为安息人要保持自己在丝绸贸易上的垄断地位。这段记述为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些考古发现包括在楼兰和河南发现的埃及衣物和罗马玻璃器,在远东的其他考古发现也间接证明了这点,如在越南南部俄厄发现的马可·奥勒留时期和安东尼·庇护时期的罗马硬币以及同时出土的一面中国汉代晚期铜镜和各种印度文物。 在这一时期,罗马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包括营建罗马的万神庙和科洛赛姆,后者即罗马圆形大剧场,供角斗士比赛。所有伟大的工程都建造于这一时期,包括大规模的引水系统:罗马城本身有11条引水渠,可将3亿加仑水从周边的山区输送到城市中。在医药方面,罗马人在公元1—2世纪取得了显著进步。盖伦可能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一位医学家,他生活在2世纪末,动脉血液循环是其最重要的发现。 马可·奥勒留死后,他那继位的儿子康茂德被证明是残暴的而且不称职的皇帝。他公然挑衅元老院, 整日酗酒作乐。公元192年,他被宫廷侍卫谋杀。这时的罗马帝国面临着危机。在东方,一个新的帝国萨珊王朝在伊朗兴起,并企图重塑昔日波斯王朝的辉煌。在北方,日耳曼部族开始成群结伙帝国
编辑本段对西方文明的贡献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举例如下: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3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6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7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美德才是准绳。——美国
8 谄媚也可造成协调,但这种协调是借奴性的无耻的罪过或欺骗所造成的。——斯宾诺莎
9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10 美貌一去返,美德流芳百世。——匈牙利
11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2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13 遵循美德行事,纵使没有增加快乐,也可减轻焦虑。——法国
1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5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6 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1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18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19 和最高尚的美德以及最凶狠的狗一样,最大的仇恨也是默不作声的。——里克特
20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徐特立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有关古罗马的文明
解析:
古罗马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10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 变为封建制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
上古时期
根据传说,当特罗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维纳斯女神的儿子亚尼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罗马。
根据现代的研究,意大利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人从非洲经过西班牙,法国来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一些讲印欧语的部落从多瑙河和喀尔巴千山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进入拉提乌姆平原,约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来罗马城所在地 ,居于帕拉提乌姆等山丘。与此同时或稍后,萨宾人居于邻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来到这里。
前8世纪-前6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纪,以帕拉提乌姆为中心开始部落联合过程,由单一的拉丁人部落联合包括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个部落组成罗马人公社。公元前7世纪末~前6世纪末,罗马人公社处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之下。此时,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市国家的过渡。前5世纪末,高卢人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进入波河平原。这些部族经过长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8世纪 - 前6世纪史称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元老院、库里亚会议(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为百人队会议取代)。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
第一王罗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王政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
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前123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
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苏、凯撒、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前48年, 尤利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安东尼、李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 ,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帝国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道幼发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
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杀,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到235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始于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划出一个三世纪危机时期(193年~ 284年)。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3世纪60年代在高卢开始的巴高达运动,对统治阶层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东方君主的统治形式和礼仪。并实行了许多改革,史称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继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为唯一君主,皇权得到加强。330年迁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战乱又起。狄奥多西一世曾一度实现帝国的统一。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410年,西哥特人占领罗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意大利。455年汪达尔人再陷罗马城。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至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它历经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以及内部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于7世纪左右进入封建社会。
古罗马的文化
古罗马文化在自身的传统上广泛吸收东方文明、希腊文化的精华并融合而成。古罗马建筑与雕塑发展迅速,现存的建筑有:
罗马斗兽场
君士坦丁凯旋门
庞培城
万神庙
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罗马法和法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凯撒 、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著名历史学家塔西佗著有《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等不朽著作;李维著有《罗马史》。曾经担任罗马帝国埃及总督的阿庇安也著有著名的《罗马史》。同时,凯撒大帝本人也著有《高卢战记》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称描述的战记。哲学家卢克莱修著作的《论物性》是流传至今唯一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著名学者老普林尼所写的《自然史》是研究古罗马科技史的重要文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