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算法的工程师,而不是成为别人算法里的数据

成为自己算法的工程师,而不是成为别人算法里的数据,第1张

《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说是在未来世界中,只有1%的人掌握算法,而其他99%的人,只能提供数据,沦为毫无用处的人。

这个论点听起来耸人听闻,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真让人沮丧无比。因为这说明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将成为别人的数据,供一些大公司使用。

而在现实中,我们也似乎正面临这种情况,比如在大数据面前,我们的外卖点餐情况或淘宝购物经历,都成为各平台实现精准推荐的参考。

好像我们已经深深处于数据的漩涡之中,自己发出的每一个信息,都被实时解读和分析。

但是,今天罗胖在《罗辑思维》里,却给了我们一条不一样的思路。

算法,我觉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个人自己制定的规则,或由此形成的品牌。

这些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是由大公司或行业来决定的,作为个人似乎力单势薄,很难做到。

但罗胖用他自己每天坚持发的60秒语音,来进行解释。从他发布这个音频内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年了,算到今天是2301天,一天都没有中断过。这个节目已经成为了一种算法,成为了行业的标杆,成为了一种规则。

而且,他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一种信用。那就是他罗胖说到做到的风格和品质,这会让他的用户更加依赖他。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大家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分散了,开淘宝店、玩微信公众号、玩抖音、运营社群,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我们太容易被这些新事物碾得粉碎,成为别人唾手可得的数据。

但是,如果一个人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地去做一件事,他就具有了跟算法抗衡的力量,甚至可以自己建立一套算法。

是想成为自己算法的工程师,还是沦为别人算法里的数据,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那么,如果建立自己的算法呢?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与自身才干相匹配,还要结合社会需求。这三点的交接处,就是自己的算法基础。

各位下午好,我是左灯,《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里的我,就是“我”。 我是宁波人,这也是在宁波写下的书,现在宁波书城做分享,可以说适得其所。当时,我知道要在书城举办分享会,特别高兴。因为我以前常常来宁波书城,但是不是来看书的。是因为以前我老在江东北路那边买奶茶喝,一边走一边喝,每次只要走到书城这儿,我就想上洗手间,我常来其实是过来借用洗手间的。

所以我没想到,我头一次在书城里,真的分享跟书有关的事情,就要一下子面对这么多人。

我还记得我上一次,站在台上面对这么多人,还是高中上课的时候,我在下面偷偷吃干脆面,被老师叫到讲台前罚站那一次。

那时候,老师特别生气,骂我说:“你怎么能在上课的时候吃干脆面呢?!” 我就在下面偷偷顶了一句嘴说:“那我下次吃干拌面还不行嘛?!”

我真的说的特别小声,但是老师的耳朵可能都装了雷达还是什么,被她听到了,她更生气了,破口大骂:“你这么会说!你来讲!你来上面讲!给你当老师行不行?你来讲!”口水在我脸上肆意飘洒,跟浇花一样,我觉得没面子,心里又不服气,就默默地想:“不就是站在台上讲课吗?!谁不会讲啊?有多了不起似的!”

现在,我站在这里,突然想到了这件事,就觉得挺对不住我那个老师的,因为我终于发现,要站在台上,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有机会回去看望她的话,一定请她吃一碗干拌面。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在其位,无法谋其政。你没有处于那个位置,你就很难设身处地地去体验那种感受。

就像我在写《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以前,对于什么“抑郁症”“精神病院”“精神疾病”其实完全是没有概念的。

我对抑郁症的了解完全停留在明星抑郁症自杀上面,张国荣,还有前段时间的乔任梁,还有崔永元,白岩松等等,我当时觉得抑郁症这个病好有贵族气息啊,得病的不是名人就是明星,而我区区一届平民,和这个病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啊。我第一次对抑郁症有具体的认识,是来源于我以前一个同事的堂姐,他堂姐把自己的亲生小孩给闷死了。

怎么回事呢?这个堂姐之前因为怀不上孕,压力特别大,特别是婆婆那边人的闲言碎语,好不容易生了宝宝以后,患上了很严重的产后抑郁,那时候她的家里人也对这个病没什么概念,觉得就是一时心情不好,过段时间就好了,结果某一天这个堂姐把小孩亲手闷死以后,自己也自杀了,万幸堂姐最后被救回来了。

所有人都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她之前明明那么想要一个孩子,最后却又自己把孩子亲手葬送了。我自己也觉得特别不能理解,直到后来我有了这样一段经历 ,我才开始慢慢理解她经历的痛苦。当然,我抑郁不是因为怀不上孕啊。

听完这个故事,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会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没有抑郁,我愿意的话,生出个足球对也没问题。

我来听这个讲座,也是因为公司安排,我总不能跟我老板说:不!我没兴趣!我不想去!对吧。

我觉得的确是,抑郁症这3个字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遥远和陌生的词。所以我想我今天想分享的内容,不想围绕抑郁症这3个就是大家听起来不太接地气的3个字。我今天想围绕的3个字,是大家每个人都一定体验过的情绪,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感觉,就是3个字——“不开心”。我们今天的内容都围绕着这3个字。

1我们为什么经常不开心?!

2我的不开心是不是抑郁症?

3怎样我才能开心一点?

大家可以想一下,这几年最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可能是钱还不够多,可能是恋爱婚姻问题,或者是房贷车贷的压力。很多人都会有过一个想法,现在只要给我一百万,所有的烦恼迎刃而解。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钱人虽然得到了荣华富贵,但却失去了烦恼。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有钱人就可以做到没有烦恼了吗?

我很想义正言辞地说:不!有钱人的烦恼我们想象不到。但我的银行卡余额让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好,那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来看一下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体验,大家看一下这张图,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

的确,生活里让人不开心的事多如牛毛,同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无论发生多天大的好事,我们顶多开心一段时间,然后会立马开始烦恼其他问题。但是不开心的事情,却能让我们烦恼好久。

那有没有人去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开心的情绪持续时间那么短暂,而不开心的情绪对我们的冲击力这么大,不开心的持续时间这么长,我们为什么经常不开心呢?很多鸡汤文可能会说,因为你格局不够大,心态不好,不知足。但我今天想用科学来说明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是我们人类进化了几十亿年,进化到现在,一个必然的现象。

我们知道,生物进化几十亿年,他进化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要有利于自己的种族繁衍,能让自己种族的基因绵延不断地传下去。你不能说某个种族进化出一项酷炫的新功能,结果让整个种族断子绝孙了是吧。

那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开心和不开心,哪个更有利于我们人类生存繁衍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一本书叫《人类简史》,里面写到,一直很快乐的会绝种,而经常很焦虑不快乐的人才会把基因遗传下去。

举个例子,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大脑多巴胺和荷尔蒙的分泌,这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在座应该都有体会,刚陷入热恋的时候,你看对方都自带十级的美颜滤镜。

但随着时间推逝,大脑会逐渐减少多巴胺的分泌,直到不分泌了。具体表现,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情淡了”,在座的男士,可能很多人都被女朋友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变了,你没有刚在一起的时候对我那么好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那为什么大脑就不能一直持续性地分泌爱情多巴胺呢,因为如果一直高浓度分泌爱情多巴胺,恋人们就会一直处在一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不理性状态,就很难花费精力和心力去反省,去思考,去进步,去推动整个人类族群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以后如果女朋友问你: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完全可以这样回答:“我大脑里分泌的多巴胺决定了,我没法一直对你有爱情的感觉,现在我当然不爱你了。“当然,会这样回答的人,一般也找不到女朋友。对于爱情,除了感觉,我更主张用责任和包容去经营。

所以《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这样说:

快乐这件事情不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我们人体的生物化学系统对快乐是有限制的,我们的大脑不会让我们一直乐不可支,在体验过快乐以后要迅速回到不快乐的状态。

你一旦有点什么开心的事,你很快乐,你的大脑检测到了你这种情绪,它觉得你太开心了,觉得你有点儿飘了,它就会抑制你的快乐,比方说,它会在你耳边默默跟你讲:你这个月的花呗还了吗?你房子买了吗?车贷房贷结清了吗?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找不到对象呢?你看看,你有这么多需要忧愁的事,你还在这里给我瞎得瑟什么劲呢,还不赶紧给我滚去做事!

我们说的粗俗一点,我们的大脑跟着我们人类一同进化了几十亿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它在抑制人的快乐。

我们就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经常不开心?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那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个事实——就是我们人生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快乐的?

我在抖音里看到这样一段对话。一个人问另一个很开心的人:“你每个月工资多少啊?”他回答:“2000块。”“那你为什么每天这么开心啊?”他回答:“因为我没办法。”

我觉得我们都需要一点这样的“阿Q精神”,毕竟谁也没办法去抵抗自然规律。这也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遗留问题,有钱人就没有烦恼了吗?事实上,有钱也好,没钱也好,有房也好,没房也好,快乐都是被大脑限制的。除非你还没有进化好。

并且,大脑虽然限制了你的快乐,但也会给你快乐的感觉,作为一种奖赏机制。但是,一旦大脑发生某些病变,奖赏机制失效了,你无法感受到快乐了,那就有可能导致抑郁。

(未完待续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无数次想改变自己,每一次都半途而废?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还是收效甚微?

想变得自律却始终敌不过懒惰?

如果有,那你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

《认知觉醒》通过两个维度教我们如何自我觉醒,自我成长。如何不再三分钟热度?如何保持极度专注,提高学习能力?如何走出迷茫和焦虑?

一方面是内观——了解我们大脑、潜意识、元认知,知道为何我们会迷茫焦虑,容易放弃,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训练“理智脑”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外观——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学习力、情绪力和行动力,推荐了五个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以及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作者曾经也和很多人一样迷茫,经常熬夜,喝到烂醉,从不主动看书,运动,每天看视频打游戏打发时间,直到一场意外的发生,才开始反思、改变自己,实现飞速的成长。

他将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方法都写在了这本书里,相信你看完也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找到改变自我的原动力,走出迷茫和焦虑,实现人生的蜕变。

我们想要努力提升自己却没什么效果,本质上也是这个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自己,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意志力不足,而是天性太过强大。

比如,我们明知道减肥不能吃高热量的食物,可心底深处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怂恿着你吃一点;明知道沉迷手机不好,可眼睛和手机似乎被绑在手机上一样;明知道运动和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可就是坚持不下去。

这种天性让我们始终陷在“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天性。

那到底要怎么做呢?

知道了趋难避易的天性,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去主动选择那些虽然很痛苦但对我们有益的事情,习惯了刷手机就尝试着放下看会书,习惯了躺着就尝试着走出去运动……

但在刚开始去改变的时候不要一下子给自己太多的压力,给自己设下每天阅读两小时,每天跑步十公里的目标,看上去很努力,但往往也会让我们更快放弃,会让我们觉得改变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再次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待着。

找一个能让自己坚持的方式远比快速的改变更有意义,不妨尝试着先从打开书看一页或者跑步十分钟开始,先让自己养成习惯,慢慢地走出舒适区,避免困难区,让自己在拉伸区中练习,一点点地去突破。

你会发现,坚持一件事也没有那么难。

作者在书中写道:“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只有拥有了清晰的认知,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有着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促使你去行动。

如何拥有清晰的认知?答案就是主动开启元认知,也就是要主动反思,防止被潜意识左右。

那些优秀的人往往都有每日复盘的习惯,将过去的思维和行为以及生活中每一个触动自己的点,进行回顾和剖析,找到问题的原因,总结规律,指导我们去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复盘方法:

①回顾

原本制定了什么目标?

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

结果和目标相比如何?

②分析

找到在目标完成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哪些不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总结

总结问题,针对问题给出新的行动计划。

总结经验提炼出以后可复用的方法。

④实践

用新的方法行动,验证其可行性,迭代方法。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迷娱乐无法自拔,有时候只是想打开手机查一下资料,看到网页上显示的新闻不自觉地点进去,结果新闻一个接着一个,到最后连要查什么资料也忘了;

一会打开抖音刷会视频,一会玩几局游戏,一会和朋友闲聊几句,翻一会朋友圈,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没了。

这里忙一下,那里忙一下,但忙了一天下来,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做成,生活一团糟。

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分散,偷走我们的时间,而想要高效地完成目标,专注是必不可少的。

启用灵魂伴侣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被潜意识牵着鼻子走,所谓的灵魂伴侣就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个小人,它会在我们走神或是想偷懒的时候,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来,集中到需要关注的地方。

在你想要去玩游戏刷视频的时候,不妨停留几秒钟,让灵魂伴侣来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我的目标完成了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玩游戏刷视频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是不是可以等任务完成以后再去做呢?”

多几次这样的思考,慢慢地就能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原来的目标上,去专注,去精进。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忙,没时间去看书,去锻炼,去学习,可当我们真正闲下来,有大把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后,往往也不会花时间去做那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就算去做了,效率也很低。

我们往往把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归结于环境干扰或是意志力弱,但作者认为,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升自己的重要性,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要坚持阅读,要写作,要早起,要跑步……

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到了最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去逃避。

我在刚开始决定早起的时候,怎么也起不来,哪怕早上醒来了,心里也会想:“这么早起来做什么呢?好像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起来看书?写作?练瑜伽?出去跑步……”

最后纠结了好一阵,干脆继续睡了。

后来,我给自己规定好,早上起来固定做一件事:自由写作。

这是在在《写作的诞生:如何开启你的写作之路》中学到的方法,作者提出:“成为作家首先要做的就是约束你的潜意识,让它服务于你的写作。”

而要对潜意识加以利用,你就要在它异常活跃时学会写作,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早起,最好是在半睡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对自己纯粹写作能力的锻炼。

早起后不要进行任何信息的输入,不要看书,不要说话,更不要玩手机,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脑海中的想法。

做选择是一件很耗能的事情,最好提前做好规划,让目标在我们的脑海中清晰具化,消除行动上的模糊,才能更好地迈出脚步。

冥想不仅可以提升记忆力、专注力,还可以对抗抑郁和焦虑,有科学研究表明,通过冥想练习,人的大脑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而这两个因素会影响到人的聪明程度,意味着通过冥想练习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尤瓦尔·赫拉利等都有冥想的习惯。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普通人每天会在脑海里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80%的念头是消极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完全相同。

大脑每天都在被这些念头牵着走,注意力自然很难集中,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大脑产生念头,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式来让我们更加专注。

在冥想过程中,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如果走神了,把它柔和地拉回来即可。

坚持这种练习,你就能养成专注的习惯,让专注成为无意识的行为,即使不在冥想中,也能更好地专注下来。

知道很容易,行动很难,更难的是坚持不懈的行动,但,成长就是要去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愿你我共勉。

人们都有窥视别人隐私的潜在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名人更是这样。所以才有狗仔的盛行。

八卦,让人热血澎湃

人人都有窥探欲。说自己对外界事物一点都不在乎的人,是不存在的。人类是社会动物,拥有秘密和揭露隐私是人的本能。

这有可能是俄罗斯套娃的销量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俄罗斯一些工艺品店,卖的最好的往往是那些有着二十以上数量的套娃。

你一个个扭开套娃,按捺不住地想要继续欣赏所有外表不一的套娃,不断地收获到一个更小的套娃,误以为“这个小尺寸应该是最小了,肯定是最后一个了”,当发现打开内有乾坤;开到最后一个,套娃仅有米粒大小时,你肯定惊讶不已。事实上,你非常享受这种满足你窥探欲望的拆解过程。

菲利普·鲍尔说,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科学家们的积极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人类探索了许多世界的奥秘。窥探欲算是好奇心的一种,但却有失偏颇。

窥探欲可以使人满足好奇心,也会让人陷入羞耻窘迫之中。一群人通过不眠不休的跟踪、录音录像来挖掘他人隐私,添油加醋成为喜闻乐见的八卦消息,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但这种偷窥的快乐却蓄意扯坏另一部分人的遮羞布,不切实际的隐私加工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不管内容本身、产品形态,还是运营策略,想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深谙用户心理”都是关键。近些年,多种内容形态流行,短视频、H5、条漫每一种爆火后都能引发跟风,但不是所有作品都能带来流量上的惊喜。数据效果参差不齐的原因在于,是否抓住了读者的心。不管内容本身、产品形态,还是运营策略,想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深谙用户心理”都是关键。那些口碑良好的作品,大多基于以下6种心理效应。1、波纹效应波纹效应指石子投入水中,波纹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大多表现为,中心人物依靠自己的人脉、社会地位等,可以对周围人产生重要影响。运用到营销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世相”的丢书大作战。该计划发动黄晓明、徐静蕾、张天爱等明星在北上广的公共交通(地铁、航班、顺风车)途中丢书,号召关注内心世界。张静初为“丢书大作战”宣传这种明星带动的读书创意得到了广泛认同,新世相公众号发布的《我准备了10000本书,丢在北上广地铁和你路过的地方|丢书大作战》3小时即获10W+阅读量,微博话题超23亿阅读;传播范围从一线城市扩大到青岛、重庆、沈阳等地。“丢书大作战”微博话题2017年,“掌阅”为423读书节发起了“阅读的百万理由”活动。成龙、杨澜、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作者)等大咖纷纷推出自己的阅读宣言,海报覆盖了北京地铁全线路,引发过亿用户参与。“阅读的百万理由”活动海报利用知名人士的影响力,可以增加活动的可信性,林允入驻小红书,Angelababy等人开通抖音号等营销方式都运用了此效应,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此外名人代言还可以唤醒人们的仪式感,扩大活动的参与范围。基于“波纹效应”,媒体人若想扩大营销影响力,可以寻找KOL做背书,提高流量变现的几率。关于如何利用KOL,我们在往期文章《KOL这么火,广告公司怕了吗?》做过分析,此处不再赘述。2、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强调正向激励的重要作用。品牌对用户的夸赞与认同,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为了达到他人的高预期,用户会努力完成目标。Keep是一款健身App,它的文案中就用到了罗森塔尔效应。主页面就打出“自律给我自由”的Slogan,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收到粉丝或朋友的加油语音;同时App也会在适当节点给予用户鼓励,如“您已跑步4公里,用时40分钟,加油哦”!Keep的跑步设置页面运动播语音类型Keep的激励性文案无疑提高了用户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助力该应用吸引更多粉丝,上线一年半获得3000万用户。“人民日报”出品过的H5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唤醒读者自豪感,促使用户主动转发;每张合成的照片都很好看,也达到了塑造个人形象的效果。该效应启示媒体人不要吝啬对用户的夸赞和认同,要根据用户特点打造不同的激励情景。Keep文案属于心理暗示情景,这种激励方法应用的比较广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关注性情景”“共勉性情景”。“关注性情景”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多关注,比如曾经刷爆朋友圈的“小朋友画廊”,用户购买残障儿童的画后分享到朋友圈,塑造一种高尚形象;“共勉性情景”营造一种相互监督的气氛,比如各App上的学习小组。3、锚定效应&诱饵效应这两种心理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引出真正的卖点做铺垫。具体来说,为了降低用户对某种营销方式、产品的抵抗情绪,可以先抛出一个“诱饵”,在读者心里定下一个标准,继而引出真正的卖点。这种营销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诱饵一定没有真卖点实惠,这样两相对比,用户自然觉得“捡了大便宜”。比如很多杂志的订阅套餐都会标注原价,这种折扣营销方法就应用了“锚定效应”。公众号“国家地理中文网”文末的订阅广告除了在价格上设置锚定外,还可以从产品特色、产品性能等方面下手。比如公众号“小声比比”的账号Slogan,就先抛出“作者写的东西不咋滴”这个锚定,继而丢出用户“怎么还不更新”的观点,二者对比鲜明,勾起读者好奇心。因此,要想加强某个选项的吸引力,就要制造锚定,形成冲突,给读者留下一个“标准”的印象。用户通过自行比较,提升了对某个产品的认可度。4、阿西效应阿西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从众心理。网络传播时代,匿名性的弱关系社交并没有削弱人们对“被孤立”的恐惧,很多时候,读者自愿追随大部分意见。阿西效应在营销中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营造“大多数人都在做”的意见环境,比如喜茶门口的排队长龙、优衣库XKAWS款产品3秒被抢空腾讯出品的H5《你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吗》在结尾海报中标注“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既不是产品的业务员更不是原型画师,而是伟大的创造者。用户对一个产品的评价可能只有好与坏,而作为产品工作者的我们必须有自己思考产品的视角,透过表现洞察本质。笔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用户研究与产品设计的工作经历,把产品经理思考产品的视角拆解成三个维度,分别是用户维度,产品维度和商业维度。其中, 用户维度概括为“一定义,两核心”,产品维度为“三层次”,商业维度为“四创新”。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进行产品体验分析和产品设计思考。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更多是感性地看产品,产品好不好用,产品好不好看,用起来有没有面子等。但是产品经理从用户维度思考产品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要深挖底层本质。归根究底主要是两个方面, 需求与体验 ,这也是用户所关心的核心。

1) 定义用户

在进行需求与体验的分析之前,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先去定义用户,只有先认清用户,之后的需求与体验研究才有意义。笔者从两个方面来定义用户: 用户细分的特殊性与人性的普遍性。

用户细分的特殊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用户群,他们有着不同的经验,习惯与认知,因此做用户的具体分析之前,必须先将用户群划分清楚。到底是咸豆脑好吃还是甜豆脑更可口,必须要因人群而异。

 图1-1是笔者简单列出几项划分维度作为示意,不同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社会属性,消费习惯,认知能力都存在差异,只有把他们聚类群分后,才能更清楚你所要面对的用户群体,需求与体验的分析研究才能有的放矢。

 除了用户群分外,为什么要特意提及人性的普遍性呢?用户画像可能机器通过学习后比人类做的更出色,但是人类心中的各种小九九,那种既爱又恨,又贪又怕的心境,恐怕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更了解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在研究用户时会想到不同用户群的区别,反而会忽略了人的共性,不了解人性与心理,用户分析就如同人失去一条腿来走路。

人性的普遍性 。虽然每个个体都具有独特性,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人性和心理上仍然具有普遍性。虽说永远不要窥探人性,但是若想从用户维度思考产品,不对人性与心理有所了解,很多时候很难深入到产品的本质,会变成瞎子摸象。关于人性的特点有很多,本文只例举几个关键特点,稍作分析。贪、懒、怕、好奇、炫耀(ps:人也是动物进化的高阶阶段,很多人性中的本源从猿人时期便延续下来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下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在定义完用户,了解了用户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后,用户的模型才会更立体丰满,产品经理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需求与体验的研究分析。

2)需求与体验

需求。 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也经常听到需求收集、分析、挖掘以及优先级等词汇。但是我们在做产品时,接到的设计需求往往是空洞的,比如做个评论功能,发弹幕功能等等,笔者认为把 需求过程化 更有利于我们判断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笔者喜欢用这四个关键词来描述需求,什么 用户 在什么 场景 通过什么 途径 (手段)达到什么 目的 。例如,用户看剧想法发弹幕,图1-2是对这个需求进行过程化表现。

仅仅是弹幕一项功能,背后就包含着用户诸多的目的,把需求进行过程化拆解,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设计点进行挖掘与提炼。同样,这也可以是个逆向工程,当我们看到某个产品功能时,我们也可以逆向反推为什么设计这个功能,它的 用户—场景—途径—目的 是什么,这个需求过程设计者是如何进行考虑的。这种分析对我们不论是进行用户需求挖掘的正向设计,还是通过竞品逆向分析都会有很大帮助。

体验。 对于用户来说,产品无非是满足需求,获得良好的体验。体验也是产品创造者,不论是产品经理,视觉设计师或其他角色都在不断提升的方面。我们总是想给到用户最好体验的产品,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实际环境的种种限制,比如技术的局限,项目的成熟度,商业利益的考量等,导致无法给到用户极佳的体验。

关于体验设计的原则也是纷繁复杂,其中尼尔森用户体验原则较为著名。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用户行为路径来观察,用体验地图去描述。但是不论什么体验,最终带给用户的就是感受,这种感受大致可以分为, 可用感,易用感和想用感。 通过图1-3例解,可以让大家更直观理解这三种感受。图中三种方式都可解决用户口渴的需求,但是在满足用户需求过程中,用户心中的感受是不同的。

可用: 可用是产品或功能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但是用户在完成的过程中心中可能吐槽了一千遍。随着微信的普及,它不再是青年人的专属社交软件,而是国民软件,如果它的字体大小不可调整或者为了页面精致性选择了偏小的显示字体,对于中老年用户便是极差的体验。虽然视力不佳的用户通过各种努力看明白了文字,但是感受是不畅快的。笔者通过身边亲人朋友反馈发现,不止是我父亲不知道去哪调整字体大小,20几岁的年轻人甚至也不知道在哪调整。可想而知,字体大小不合适,给用户带来的可用感受会多差。

易用: 产品或功能使用起来很顺畅,用户并不会感到不悦,情感上是比较平稳的。我们在做产品时,更多的努力是能让产品达到易用,操作流畅,反馈及时,减少负担。

想用: 用户被产品所吸引,想着去用它,它带给用户高层次的感受,惊喜,爽快,自豪等等。抖音作为一个现象级产品,它给我的惊喜不是有多少有趣的视频,而是它让我发现了更多好听的歌,好看的**,你会感觉它就像个包容万象的展示台,是另一种形式的万能淘宝。当我从抖音看到好看的**,用爱奇艺观看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从抖音来的举个爪”一条条弹幕缓缓飘过。

作为产品经理,思考产品的维度需要更广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不会从商业维度来思考产品,觉得这是高层才该想的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笔者第一份工作从事的是工业设计,平时思考的是用户需要什么,产品该如何设计,很少会深入思考商业层面的东西。后来来到一家初创电商公司做产品经理,leader经常提起的是如何让客户获利,用户获利,企业获利。而这正是我作为设计师时所缺乏思考的东西。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能够从商业维度去思考商业战场的风起云涌,以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从商业维度来思考产品,归根结底还是 人与利 ,如何获得更多的人,如何获取更多的收益。笔者在聆听了无限空间工业设计公司杨燕来老师关于商业创新的干货分享以及刘润老师的商业讲堂,颇受启发。笔者据此提炼了商业 四个创新 作为概括,分别是市场创新、价值创新、产品创新和盈利创新。

市场创新: 有人的地方才有消费才有市场,我们需要考虑面对什么市场,什么市场在崛起,什么市场在消沉。最近下沉市场一片火热,拼多多,快手都在抢夺领地,线上市场向线下市场转移,新的产品也随之而生。对于这些宏观的变化,产品经理应该去关注并挖掘其中的可能性。

价值 创新: 商业的核心是价值创造,若不能给用户提供价值,用户分分钟会抛弃你,不断进行价值创新才能让产品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例如,鱼户养了一池塘的鱼,他可以捕捞了鱼卖到市场,或者转换成农家乐,让游客来钓鱼,两种不同模式让鱼创造了不同的价值。同理你把自行车直接卖给用户还是以共享的方式租给用户,这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创造过程。

产品创新: 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产品的前进,对于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甚至引领用户需求。当然技术可以驱动产品创新,用户也可以驱动产品创新。例如,今日头条利用推荐技术的发展,将资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分发;视频弹幕的出现让用户观看不再孤单冷清。产品的创新让用户需求和体验得到更好的满足。

盈利创新: 商业所做的一切事,如果不能转化为切实的收益,只能是一场空。共享单车在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上,没有做到盈利的创新,不能自我造血,轮子就不能前行。我们常见的盈利方式有收费会员,广告,佣金等等,但是需要结合具体业务进行盈利变化与创新。对于小米手机有一个有趣的说法,别人卖手机都是靠手机硬件赚钱,而小米是靠广告赚钱,在盈利上去创新也是蛮有意思的事。

产品或功能的诞生并不是凭空臆想的。为什么最后谈产品的维度,因为它是用户与商业平衡的产物。你要做什么产品,怎么做产品,需要同时考量用户与商业。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产品实现层面,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架构,页面布局,业务实现三个层次来思考。

1)信息架构

首先所涉及的是产品的 信息架构 。从用户和商业上得到的信息可以说是鸡鸭鱼肉一箩筐,信息是琐碎繁杂的。如何呈现出符合用户心智的架构便是我们要进行的信息架构设计。 正如香农所说,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我们进行信息架构主要是解决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困惑,不能让用户有种进了迷宫的感觉。我们不能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筐里让用户去寻找,用户需要挑选鱼,那么用户想到的是去装鱼的筐子里挑,而不是去装大杂烩的筐子挑,这是符合用户认知习惯的。因此在进行产品信息架构设计时,我们需要把用户想要挑选的东西按照用户认知习惯分开放置。信息架构一方面要让用户知道他在哪,他要干什么;另一方面是我们想要用户看到什么。 正如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所说的,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

笔者通过将信息架构拆解为三个过程来帮助设计思考,分别为拆分过程,组合过程和联接过程。如图3-1所示。

在进行信息架构前,我们需要明确信息架构设计想达到的目的: 一用户目标 ,用户知道自己在哪里,知道自己在这里能干什么,知道想要的东西可以去哪里寻找到,比如用户想买肥皂,他知道要去日用品区域寻找,而不是去食材区,想要省钱,便去促销区逛逛,用户选购好商品,结算的后续流程,也明确知道在哪里可以完成。 二商业目标 ,除了用户的考量外,我们希望产品能发挥其最大的商业价值,比如某视频软件,主要通过会员服务产生收益,那么在信息架构设计上便需要重点突出,以促进用户购买会员。

在了解了信息架构设计的两个目的后,我们便可以进入信息架构的设计过程当中了。

拆分过程: 这是个拆解与分类的过程,当所有的信息混杂在一起的时候,就是鸡鸭鱼肉一箩筐,我们必须将这些信息拆分开来,把一筐东西分装在几个筐中,这样用户才能知道需要的东西在哪个筐内寻找。

组合过程: 当我们把大筐拆分成小筐后,需要对筐内的东西进行合目的性地组合,以达到营销展现的目的。比如在日用品中,为了吸引用户可以设置促销区,将一些商品进行促销,以达到商业目的。

联接过程: 我们看到了很多个信息筐子,这些筐子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之间也存在某种联系,这就需要将孤立的筐子联接起来,组成一个能动的整体。笔者将联接归类为三种,第一种是流程式联接,第二种是场景式联接,第三种是业务式联接

流程式联接 指根据用户使用产品的主要流程阶段,将每个阶段的信息装入一个筐子内。流程式联接可以清晰地让用户明白任务的流程,明白在哪干什么。例如手机淘宝主要有五个大筐子,分别为首页-微淘-信息-购物车-我的淘宝,小王来到商城,根据商城的导购(首页))开始逛商城,小王看中了一款电器,但是不知道质量好不好,开始询问导购员(消息),导购员打消了小王的顾虑,最终下单购买(购物车),在付款前小王查看了自己的会员卡和优惠券(我的淘宝),回到家小王使用了新买的电器,效果超出想象,真的很nice,小王忍不住发了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成果(微淘)。当然微淘还并未成为购物分享交流的社交圈。

场景式联接 指根据用户的使用目的,通过场景将松散的信息联接在一起,打造一个用户沉浸式的使用氛围。例如手机淘宝首页,有诸多信息呈现在其中,目的是打造出用户逛的购物场景,用户只要遨游在商品的海洋就可以了。今日头条的首页-西瓜视频-小视频,这些信息并不是需要用户完成一系列任务,而是共同创造一个娱乐打发时间的场景,你想看新闻,八卦,视频统统都有。

业务式联接 指信息模块之间并无实际关联,只是根据业务上的需求而把信息联接在一起。例如支付宝中财富与口碑之间并无实际关联,而是根据业务上的需要将信息联接在一起。业务式联接切忌臃肿庞杂,它会让用户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

2)页面布局

当确定好信息架构后,我们发现只是把所有东西从一个大筐分装到各个小筐,还不能更好地传达出商业目的和更好的导购体验。因此我们需要再对架构进行页面布局,如图3-2所示。页面布局可以更好地将信息进行视觉呈现,以利于用户进行操作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优化。

页面布局的设计可以遵循四个基本的设计原则。

重要性原则: 在页面布局时要优先考虑对用户和商业具有重要价值的模块,对于重要的模块可以进行突出显示,以达到提醒的作用。万物天生平等,为什么你把卫生纸放在最耀眼的位置,难道对镜子不是歧视吗?秒杀促销模块,可能并不赚钱,但是它能吸引到大量用户前来,用户在逛完促销区后,可能会被其他商品所吸引,从而能产生收益。为了引流,促销具有重要性,因此在布局上要占据重要位置。

使用频率原则: 根据用户使用的频率,优先考虑使用频率高的模块,这个大家很好理解,使用频率高的需要用户能够方便的使用到,因此需要对其重点突出,入口层级不能太深。微信和支付宝都有付款码,由于两款产品定位不同,导致使用付款码操作路径长短也不同。微信至少需要3步操作才能显示付款码,而支付宝只需要一步操作。对于支付宝来说,付款是高频操作,入口太深必然影响体验。

相关性原则: 对功能具有相关性的模块,可以进行适当组合和元素统一,以便于用户感知和查找。例如消息通知有很多种的时候,淘宝上有物流消息,通知消息,互动消息,对这些功能相关的模块可组合在一起展现。

顺序原则: 按照使用的顺序,进行模块的布局。这种顺序主要是用户眼动轨迹的顺序和用户操作行为的顺序,笔者有幸使用过TobiiI眼动仪与Mangold行为分析系统做过相关用户测试。就像起床-刷牙-吃早餐-上班一样,我们的眼睛观看屏幕或进行一些列的操作都会有一定的顺序惯性。当然相比于前三个原则,顺序原则会更难把握,我们在进行页面布局时可以尽量替用户考虑到的。

3)业务实现

把台子搭好了,总需要有演员在上面唱戏吧。这块便涉及到了业务和功能的实现。每一个业务和功能都是单独的却又有关联的个体,它们一同构成了整个系统。比如优惠券单独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它需要和商品,营销等业务串联起来才有价值。

在进行业务和功能的设计时可以考虑四个方面,流程逻辑,规则,异常和风险,如图3-3优惠券设计,从创建优惠券到使用优惠券需要构建一个顺畅的流程。 [流程] 好比创建一个A到B的赛道,可以是直道也可以是弯道,目的是使得 从A能到B ,此外流程需要不断优化到顺畅自然,使得 从A能更好地到B 。 [规则] 就是规定从A到B怎么跑,什么时候跑,是用自行车还是汽车。 [异常] 便是跑的人多了赛道容纳不下,赛道上滚下了一块大石头等。 [风险] 是有些运动员身体机能会不适,所以需要配备医疗人员,以免发生不测。

因此对于业务和功能的设计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同时对类似的产品业务有所掌握了解,比如CRM系统,邀请注册系统,营销系统等等,才能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做出最好的设计。

小结:笔者认为产品经理在思考产品时,不论是产品体验分析还是产品设计工作,用户、商业和产品三个维度是我们不能或缺的。当然面向的产品类型不同,这三个维度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由于笔者经验有限,不免会有许多疏漏,希望能共同学习进步,登顶心中的山峰。

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我之前就看过,当时看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直到这次春节回家映入眼睛的一些现象,想想不禁头皮发麻。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了一个无用之人的概念,人工智能强大后,大部分人将失去价值,机器将取代人承担更多的工作。他说如果工业社会带来了无产阶级,那么人工智能将带来一个新的阶级叫无用阶级。

什么是无用阶级呢?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成熟,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当我们的整个社会都在智能化的时候,很多的人都在靠边站,最后有99%的人都是在靠边站。

这是一个非常悲观,悲凉的场景,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作为生物形态的人将会越来越无用,整个社会进入到低智商的状态。

之前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震惊,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事情也许会发生,但是不会发生那么快。并且,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们会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以让自己变得有用。

春节回家我看到的一些情景,让我觉得, 当这个世界最后崩溃的时候,不是轰的一声,而是嘘的一下,无声无息。 在你还没有丝毫感知的时候,你就渐渐变得无用。

早晨和两位朋友聊起了这两年父母这几年的变化,大家一个共同的感知是,爸妈们开始沉溺于抖音了。他们用各种方式美化抖音中出镜的自己,但是却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生活问题变得熟视无睹。他们不再想象未来的生活,认为当下就很好。

小时候回家,邻里之间经常会来回走动,我们叫串门。但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关在屋里,要么在刷抖音,要么在准备拍抖音。诺大一个村子,偶尔传出几声狗吠,随后陷入沉寂。

还是小时候回家的时候,爸爸总是严格控制我们看电视的时间,时间一到就把我们赶出家门。他希望我们能多出去和同龄人聊天。这次回到家里,同样的话也出现在了我们的对话里,只是这次是我说给爸爸妈妈听。

我们都说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捷的同时,也在残化我们的大脑。

英国诗人艾略特有一首诗,这个诗里说:“我们是稻草人,我们是空心人,我们身上充满了稻草,我们无依无靠,我们彼此耳语,但是毫无意义。”

今年最火的一个概念莫过于“元宇宙”了。不管有多少人对这个概念有多少种解释,对于元宇宙的世界,我依然担忧。我怕这些元宇宙世界的构建者们,他们把那个世界建设得太过美好,让人们忘记了还有个现实世界。

当人们越来越流连于虚幻世界,他们在现实世界的存在价值也就越来越低。

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要大于人与猿之间的差别。当时他说这句话时,多少有一些讽刺的味道,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们拿这句话来描述现实,会不会觉得有些悲凉呢?

不能单纯说进步还是退步。电视普及也几十年了,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呢

读图是跟读文是不同的思维感知方式,并不必然存在优劣。

我们之前的读图能力被压抑太久了,如果真的能开发读图能力,这肯定不是件坏事。

想想看,一个普通人跟一个资深的艺术家看同一幅画,他们能阅读到东西会一样吗

图像中同样能 包含丰富的信息,只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去读懂它。

所以,问题其实并不在于读图或不读图,而是在于浅阅读还是深度阅读。

无论是阅读文字还是阅读图像都存在浅阅读和深度阅读,而要拥有深度阅读的能力就必须要付出努力去学习。

这才是进步或退步的更关键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18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0
下一篇2024-02-10

随机推荐

  • 柔嘉艾灸是上市公司吗

    不是。根据查询BOSS直聘网显示:1、柔嘉企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投资、教育培训、营销咨询、专业会展、网络科技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集团公司,也是国内最具有发展潜质的健康产业公司。2、柔嘉艾灸没有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股票上市申请。柔

    2024-04-15
    40500
  • 男士精华液推荐

    男士精华液推荐有:兰蔻小黑瓶、科颜氏精华液、OLAY流光瓶精华、HR赫莲娜绿宝瓶精华、乐敦cc精华液等。1、兰蔻小黑瓶适合任何肤质的一款精华,对于敏感肌、痘痘肌很友好。成分温和安全。鸡蛋清的质地上脸清爽,不会黏腻。2、科颜氏精华液用起来也非

    2024-04-15
    41800
  • 洗面奶那个牌子的美白效果好呢?

    值得推荐的美白洗面奶如下:1、花钰集氨基酸洗面奶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皮肤粗糙,脸色暗黄,还毛孔粗大?那么花钰集氨基酸洗面奶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些问题哦!花钰集氨基酸洗面奶细致的泡沫可以除去多余皮脂与肌肤角质层。同时富含各种活性成分,深层清洁毛孔,有

    2024-04-15
    26600
  • 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吗 妮维雅是什么档次

    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一款护肤品牌,它属于中档护肤品。妮维雅以其独特的产品设计和高质量的成分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让我们来讨论妮维雅是否属于欧莱雅旗下。是的,妮维雅是欧莱雅旗下的一个品牌。欧莱雅是全球知名的化妆品公司,拥有多个知名品牌

    2024-04-15
    33000
  • 自然唐堂黑松露精华乳怎么样

    题主是否想询问“自然堂黑松露精华乳怎么样”。自然堂黑松露精华乳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自然堂黑松露精华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精华乳质地浓稠保湿效果更好,对于肌肤的防护、修复、缓解衰老等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自然堂,

    2024-04-15
    27400
  • 妮维雅蓝罐日产和德产成分区别,妮维雅蓝罐德版和日版有区别吗

    说起妮维雅蓝罐虽然是经典的产品,不过大家在购买后发现了产品的产地有所不同,同时观察仔细的朋友也会发现在妮维雅蓝罐日产和德产成分功效作用等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比妮维雅蓝罐日产和德产成分及使用功能等对比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2024-04-15
    32900
  • 三森家具城轻奢家具品牌有哪些

    西安三森家具城有马可波罗、方太、圣象、瑞宝、欧雅等等知名品牌。过去叫三森现在叫美德亨。价格适中。有几个品牌不错。二楼的伊思曼床。三楼的柚乐居板木家具。一楼的本卫浴。都是很好的品牌。可以试一试。千万别自己刷,惨痛的教训啊。我也是跟你一样,我也

    2024-04-15
    27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