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孔子生。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公元前479年卒。
公元前483年(周敬王三十七年),子思生。孔子嫡孙。相传《礼记》中之《中庸》、《表记》及《坊记》,均为子思所作,但无确据。大抵子思能绍述孔子遗教,所以与其后之孟子,合成思孟学派。卒于公元前402年。
公元前379~前372年(周安王二十三年~周烈王四年)孟子生。以复兴孔子学说为己任,主张性善论,为日后儒家学派建立严密的哲学体系。孟子及其弟子的学说集为《孟子》一书。卒于公元前294~前289年之间。
公元前340年(周显王二十九年),荀子约生于此时,一方面继承儒家重礼义的思想,一方面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着有《荀子》。卒于公元前245年。
公元前200年(西汉高祖七年),贾谊生。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公元前168年卒。
公元前179年(西汉文帝元年),董仲舒生。是儒学阴阳五行化的代表人物,着有《春秋繁露》。公元前104年卒。公元前134年(西汉武帝元光元年)
董仲舒作《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观点。
公元前53年(西汉宣帝甘露元年),扬雄生。着《法言》、《太玄》等。公元18年卒。
公元79年(东汉章帝建初四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论五经异同,由皇帝裁决,班固奉诏撰《白虎通义》,是儒学独尊和阴阳五行化的标志。
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韩愈生。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统,为宋明理学张本。824年卒。
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李翱生。着有《复性书》,提出复性说,为宋明理学之先驱。841年卒
993年(北宋太宗淳化四年),胡瑗生。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儒性命之学先声。卒于1059年。
1009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李觏生。批评儒家贵义贱利的观点。有《直讲李先生文集》行世,1032年作《礼论》七篇。1059年卒。
1011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邵雍生。象数之学大师,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合称北宋五子,为北宋重要思想家。着有《皇极经世》等书。1077年卒。
1017年(北宋真宗天禧元年),周敦颐生。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太极图说》中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天道论观点。其所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有《周子全书》。1073年卒。
1020年(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张载生。创关学。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有《张子全书》。1077年卒。
1032年(北宋仁宗明道元年),程颢生。次年,程颐
生。世称二程,理学奠基人。程颢有《明道文集》,中以《定性书》、《识仁篇》为着。其学称为洛学,为北宋理学之大宗。主性即理,然亦重视天道。程颐主性即
理,于工夫尤多措意。有《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等传世。他们的着作收入《二程全书》。1085年,程颢卒。1107年,程颐卒。
1050年(北宋仁宗皇佑二年),谢良佐生。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认为心为仁,为天之理。着有《上蔡语录》。1103年卒。
1053年(北宋仁宗皇佑五年),杨时生。思想接近大程,有《龟山集》。1135年卒。
1106年(北宋徽宗崇宁五年),胡宏生。以道为体用总名,倡言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创湖湘学派。着有《五峰集》、《知言》。1162年卒。
1130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朱熹生。其学本二程而又能汇通各家,故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复以朱注四书流行,影响后代思想极大。其学说在天道论方面继承程颐讲性即理,在工夫论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学说。平生着作极多,主要有《四书集注》、《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1200年卒。
1133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张栻生。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先生,有《南轩集》。1180年卒。
1134年(南宋高宗绍兴四年),薛季宣生。创永嘉学派。1173年卒。
1137年(南宋高宗绍兴七年),吕祖谦生。《东莱文集》等。1181年卒。
1139年(南宋高宗绍兴九年),陆九渊生。为心学派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发明本心等观点。有《象山先生全集》。1193年卒。
1141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杨简生。陆九渊弟子,有《慈湖遗书》。1225年卒。
1143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陈亮生。永康学派创始人,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有《龙川文集》。1194年卒。
1150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叶适生。主张功利之学,有《习学记言序目》、《水心文集》等。1223年卒。
1167年(南宋孝宗干道三年)蔡沈生。耽于象数学,有《书经集传》等。1230年卒。
1175年(南宋孝宗淳熙二年)朱熹、陆九渊有鹅湖之会,前者代表理学学派,后者代表心学学派,两家就工夫论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178年(南宋孝宗淳熙五年)真德秀生。有《西山文集》等。1235年卒
魏了翁生。有《鹤山全集》。1237年卒。
1181年(南宋孝宗淳熙八年)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学,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义。
1185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陈亮访问朱熹,此后三年两人书信往还,讨论王霸义利问题。
1187年(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陆九渊登贵溪应天山讲学。居山5年间,与朱熹辩论太极、无极问题。
1209年(南宋宁宗嘉定二年)许衡生。有《鲁斋遗书》。1281年卒。
1249年(南宋理宗淳佑九年)吴澄生。与许衡齐名。1333年卒。
1389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薛瑄生。着有《读书录》,为河东学派代表人物。1464年卒。
1428年(明宣宗宣德三年)陈献章生。重心性之学,有《白沙集》。1500年卒。
1465年(明宪宗成化元年)罗钦顺生。主张理在气中。1547年卒。
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王守仁生。发扬光大陆九渊之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形成阳明学派,是明代理学的大宗,影响至今不息。有《传习录》、《大学问》等。1529年卒。
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王廷相生。主张理根于气,有《慎言》、《雅述》等。1544年卒。
1483年(明宪宗成化十九年)王艮生。创立泰州学派。1541年卒。
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钱德洪生。王守仁学说的传人,有《绪山会语》。1574年卒。
1498年(明孝宗弘治十一年)王畿生。王守仁之学传人,有《王龙溪集》。1583年卒。
1509年(明武宗正德四年)王守仁在贵阳书院讲授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学说。
1517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何心隐生。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何心隐集》。1579年卒。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李贽生。猖狂不拘世法,然亦能出己见。如以人心之私,乃自然之理,且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及「圣人与凡人一」等,皆别有所见。着有《焚书》、《藏书》等。1602年自杀。
1528年(明世宗嘉靖七年)王艮讲学于阳明书院,讲百姓日用即道。
1578年(明神宗万历六年)刘宗周生。反对王守仁致良知教,主张诚意、慎独之学,创立蕺山学派,是明代理学的殿军。有《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1645年卒。
1584年(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孙奇逢生。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1675年卒。
1604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陈确生。反理学和佛学。1677年卒。
顾宪成、高攀龙始讲学东林书院。
1610年(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黄宗羲生。启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主张「盈天地皆心也」的心学观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1662年着《明夷待访录》,1676年《明儒学案》成书,并着有《宋元学案》等。1695年卒。
1611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方以智生。着作宏富,有《物理小识》、《通雅》、《东西均》等。1671年自杀。
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顾炎武生。以音韵治经,开清代朴学之风。1662年着《天下郡国利病书》,1670年始刻《日知录》8卷。1682年卒。
1619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王夫之生。宋明理学的总结者。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变化日新及行可兼知等观点。着述甚丰,着作被集为《船山遗书》。1692年卒。
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李颙生。讲学关中,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1705年卒。
1629年(明思宗崇祯二年)刘宗周讲学蕺山,黄宗羲侍讲席。
1635年(明思宗崇祯八年)颜元生。提倡实学。1704年卒。李塨传其学,世称「颜李学派」,二人着作编为《颜李遗书》。
1642年(明思宗崇祯十五年)李光地生。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奉命主编《性理大全》、 《朱子大全》等书。1718年卒。
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戴震生。主张理存于欲,批判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以理杀人的工具。有《孟子字义疏证》等。1777年卒。
1763年(清高宗干隆二十八年)焦循生。认为人有智慧,能进化,进化必有赖于习行,同时主张人性善。有《孟子正义》等。1820年卒。
1775年(清高宗干隆四十年)凌曙生。公羊学家,有《春秋繁露注》、《春秋公羊孔疏》等。1829年卒。
1776年(清高宗干隆四十一年)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成书。
1791年(清高宗干隆五十六年)刘宝楠生。有《论语正义》等。1855年卒
1792年(清高宗干隆五十七年)龚自珍生。开近代以公羊议政之风,有《定庵文集》。1841年卒。
段玉裁编《东原先生文集》。
1794年(清高宗干隆五十九年)魏源生。初尚宋儒理学,后主今文。师刘逢禄,习公羊春秋,与龚自珍相友善,并称「龚魏」。宣传变法,有《海国图志》、《古微堂集》等。1857年卒。
1811年(清仁宗嘉庆十六年)曾国藩生。理学家,有《曾文正公集》等。1872年卒。
1837年(清宣宗道光十七年)张之洞生。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劝学篇》等。 1909年卒。
1848年(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孙诒让生。着有《周礼正义》和《墨子间诂》等。1908年卒。
1858年(清文宗咸丰八年)康有为生。以公羊学托古改制,引起近代思想界的震动。1927年卒。
1865年(清穆宗同治四年)谭嗣同生。主张变法,有《仁学》。1898年遇害。
1869年(清穆宗同治八年)章炳麟生。古文学大师,有《章氏丛书》等。1936年卒。
1873年(清穆宗同治十二年)梁启超生。与其师康有为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倡言变法维新。倡导用新方法研究学术史,启蒙之功不可掩。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1929年卒。
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年)刘师培生。国学大师,着作由钱玄同编为《列申叔先生遗书》。1919年卒。
1885年(清德宗光绪十一年)熊十力生。当代新儒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着有《新唯识论》。1968年卒。
1893年(清德宗光绪十九年)梁漱溟生。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1988年卒。
1895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钱穆生。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是当代中国学术重镇新亚书院的主要创办人。1990年卒。
冯友兰生。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多种,为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1990年卒。
1896年(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康有为着《孔子改制考》。
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贺麟生。有《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1992年卒。
1909年(清宣统元年)唐君毅生。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港台和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哲学体系为心灵九境说。代表着作为《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1978年卒。
牟宗三生。当代新儒家大师,与唐君毅并称唐牟,建立道德的形上学及两层存有论的哲学系统。着有《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和物自身》、《圆善论》等。1995年卒。
1921年梁漱溟所着《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是书为当代新儒家的重要文化哲学着作。
1923年张君劢在清华大学做名为《人生观》的讲演,「科学与玄学论战」展开。
1949年梁漱溟完成《中国文化要义》,认为中国文化的支柱是孔子精神及儒家思想。
1950年钱穆、唐君毅等在香港成立新亚书院,成为现代新儒家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学术基地。
1958年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牟宗三等人在香港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全面表述当代新儒家的文化现代化观点。
1966年唐君毅所着《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出版。1968年《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出版。1973年《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出版。1975年《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出版。
1971年牟宗三所着《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出版。
1975年牟宗三所着《现象与物自身》出版。
1977年唐君毅所着《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出版。
1985年牟宗三所着《圆善论》出版 。
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 918被大多网友认为是国耻日!
西周幽王无道,致使王宫被洗。
汉高祖三十万大军被困白登七日,靠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残喘脱逃。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第一个被外族灭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败
明朝,倭寇征服中国东南。除大陆部分被收复,其他岛屿被日本纳入版图到今日。
明被后金所灭,“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近现代的种种耻辱事件,羞于启齿……!
当代中国人的素质令外国人鄙夷,以至国外华人羞于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圆明园事件、南京大屠杀
排名第五 五胡乱华
这可谓是中国第一次经受异族的大规模入侵,皇室南迁,中原人民惨遭荼炭,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对峙,其结果,导致从夏商周经春秋战国,再到秦汉,直到魏晋的中华上古文明终结。连民族成分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是文明进程的转折点。从八王之乱一直到隋文帝灭陈统一中国,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杀,宫廷政变,层出不穷,混乱不堪,其中的历史暴虐而又残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对汉族,极尽压迫侮辱之能事,现代我们骂人的话,比如“懒汉,无赖汉”等等就是那个时代传下来的,原先在那些异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汉”早已被“懒汉,无赖汉”所取代。可谓耻辱。从而也导致了冉闵的起义。幸亏天不亡我中华,由于那时的华族的血气,英勇的抵抗,使异民族重新正视了我华族,从而才产生了,所谓的“汉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后的改革。才开始了以华族文明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鲜卑贵族相较之后的蒙古满清,毕竟心胸开阔,眼光长远。他们继承了中华的精髓,同时又保持了本民族的优点,同时又输入了佛教文明,创造了一种变革过的文明dd中华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后的中古文明继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许多的独特的东西,还是消失了。比如许多绚丽灿烂的上古神话,从而使我们现在看楚辞中的很多典故名词,不知所云。还有宝剑的制作方法和其所承载的“剑道”也在隋唐慢慢失传了。因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剑。而日本经过东汉直到六朝的学习和吸收,渐渐发展,到现在便成了他们的“国粹”了。而我们在现在只能通过隋唐之前的史实和虚构的武侠故事,来想像这种如梦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我一直有个疑问,高中历史书上说,是由于英法想获取在华更大的利益,而发动的战争。我也看了不少资料,上面也丝毫没有提及有关鸦片什么事,那么为什么要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其实是一场贸易战争,是英国人为了取得通商的权力,也就是为了贸易平等,而不是为了交清政府赔鸦片钱,更不是为了合法的卖鸦片。说白了,鸦片只是一个由头。不是鸦片,也会为了其他的东西。而我们的历史书为了让我国更加充满道义,特地把此次战争叫作鸦片战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开放的更深入,并给他们最惠国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鸦片战争,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鸦片战争吧,又是道义上的胜利。因为乍听起来,就象两次为了公开贩毒而进行的战争。
而它的起因是,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采取阳奉阴违战术,违反合约,暗中阻止与欧洲的贸易,使英法的贸易不能开展下去,英法恼羞成怒,又找了两个由头开战。从而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按说本应该到此为止,但咸丰皇帝受不了了,认为损害了天朝颜面,责成僧格林心伏击了在大沽口前来换约的英法公使。当场用大炮炸死了多名,这也是高中历史书上所说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几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认为只要抓住匪首,其余军队就会不战而降。就这样英法登了陆,直奔北京杀来,咸丰逃到了热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着的只剩下几人了,后来的事,便众所周知了,英法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烧了圆明园。
此战可谓奇耻大辱。有两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联军可谓残忍凶暴至极,被屠杀的京师民众可谓不计其数,满清耗费数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来的圆明园,万寿园(颐和园的前身)被一把火烧尽。而更为痛心的是储藏在两园之中,满清数代皇帝从民间搜刮得来的字画古董,历代瓷器,大多是极精品,我国现在流失海外的国宝,很多就是圆明园的.还有数量极多的,从康熙直到咸丰,不惜工本,制造出来的工艺品.(说句实话,本人及其不喜欢清代的建筑和工艺品,尤其家具,装饰品,服装,做工虽及其考究,材料及贵重,但十分繁复俗气。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宫,里面的建筑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谓俗不可耐,根本不能与汉朝的大气,唐朝的雄浑,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简洁相比。)但毕竟都是国宝。经此一烧,可谓中华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袭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极其没有信义,使得我中华在外国人眼里成了没有信义的野蛮国家,之后打赢了也就算了,还不堪一击,最后被打趴下还得和谈,简直丢尽了脸面。所以二次鸦片战争,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耻辱,有所遭受到的耻辱,也有自己做出来的,当然英法也不是什么好人,但其火烧圆明园,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袭和扣押公使的刺激。总而言之西方我国印象的急转直下就从这里开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战
这不用说,是众所周知的奇耻大辱。可是让我胆寒的是,开战之前,日本举国上下,积极备战。上至皇室,明治天皇节食,皇后卖首饰。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卖身钱,士兵因为天皇一天只吃两顿,他们自觉只吃一顿,拼命攒钱买吉野号。当时,明治的口号是越王勾践能卧薪尝胆,他也能做到。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时,全国各界节衣缩食,用来购买飞机大炮,和小学语文书上的一个苹果的故事。
经此一战,蕞尔小帮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国,加速没落。而对清廷的改良惨遭失败,一部分的国人觉醒,发现要救中国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后来,经过百日维新,庚子国变,和对清廷所谓的“新政”绝望之时。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说句实话,本人是觉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渐进总比突如其来要来得稳定,和易于接受。但满清贵族的食古不化,狭隘短视,死抱着利益不放,实在是无出其右。辛亥革命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可谓最符合汤武革命的标准。
再讲句题外话,我总觉得向中国周边的那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在中国衰弱之时,会变本加厉的侮辱侵略中国,而这些国家古代长期仰视中国,深入研究学习中国。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对付起这些国家来相当棘手。比如,日本韩国越南印尼等等。还有个台湾地区。
排名第二 甲申国难
1644年,中华文明从此绝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鞑靼文明,而当今再国人和外人眼里,中华文明就是鞑靼文明。这固然拜张艺谋的**,众多的清宫戏,和唐装所赐。但我们与真正的中华文明断绝关系,却是从这里开始。诚然中华文明发展到明朝末期,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很严重,明朝的灭亡就是例证。虽然有天意,比如连续十五年的干旱。导致中原旱灾蝗灾遍地,颗粒无收。从而导致李自成剿而不灭。但人祸也很致命。朱明历来的寡恩刻薄,崇祯的刚愎自用,南明的内斗。集权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变革的边缘,内部的改良改革,虽然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经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样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历史选择了最不好的结局。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只相当于黄巢,其结果肯定,必败无疑。但中国最多再分裂割据一次,还没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只是又一个南北朝,又一个宋金对峙。好歹也保住了中华文明。可满清入关完全凭的是运气。入关后,他们一方面极端自大,一方面又极端自卑。而自大与自卑是相辅相成的,从而经过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华文明就断送在他们之手了。直到现在,产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国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国到韩国,这种事情了。
排名第一 靖康之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当金兵攻入东京时,整个赵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个侥幸逃脱的皇子就是赵构,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属更是不计其数,而他们大多都被变卖作了家奴,有些低级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儿。而文化方面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时代是非常野蛮的,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宋朝积累文化财富被焚毁洗劫一空,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浩劫。而这也是中国被西方赶超,乃至落后,摆下了伏笔。
也是后来种种历史悲剧的起因。更为可悲的是,后来的明朝,并没有继承宋的辉煌文治成果,从而导致了甲申国难,中华绝嗣。而日本也是在那个时期对中国文明由崇拜转向了反思,顺便提一句,象相扑,茶道,插花,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艺术也是那时消失的。
为生命扣上“安全带”
安全生产是党和政府重点监管的领域之一,《安全生产法》出台、改革国家安全监管体制、违法违规行为被严惩等举措,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按照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到2007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将稳步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将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学
200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72%,教育投依然严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性教育支增长将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等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差、运转困难、教育乱收费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到2010 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将接近100%。
看病心里舒畅
过去的5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突破了靠政府单一发展的模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医疗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滥检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面将扩大到40%,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国家将落实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为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国家关闭了15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实行工业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2006 年,让百姓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已经明确,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
支起“保护伞”
2005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0万人,“十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万人的目标已提前实现。但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今后几年里,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将达到1300万~1400万人。今后,企业不得集中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国家也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将新增4500万个就业岗位。一些歧视性就业协议将被禁止。优化就业环境,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多部门联手出击调控房地产市场,市场秩序得到好转。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政策的陆续实施,房地产市场将朝着遏制投资、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目标方向发展,投机性购房行为将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将会得到更多关注,房价将在更大范围与百姓对接。
老有所养
统计显示,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费19年增长119倍。但目前我国公共养老覆盖面只占总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会保障。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国家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越来越多的人将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共享发展的成果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目前占全国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2006年,政府将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入手,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今后,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举措,也将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农民工及时拿到工钱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陆续掀起清欠农民工工资行动。截至2005年9月,全国累计清偿2003年以前竣工项目拖欠工程款1410亿元,占拖欠总额的7582%。但漠视、侵害农民工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务工环境仍待根本改观。2006年,让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钱,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国家有效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业主行为将会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建和新建项目拖欠工资的现象将得到遏制;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将更加宽松。
生活更有质量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出游率达到848%,文化产品也大大丰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务网点还很不健全,一些景点高昂的票价依然让百姓“望景却步”。2006年,让普通百姓看得起风景,享受更有质量的生活,给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百姓将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在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将把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科学名人有:
1、阿基米德: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2、欧几里德:欧几里德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300年前后,其所著的《几何原本》(简称《原本》)闻名于世。
3、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4、开普勒:生于符腾堡的威尔德斯达特镇,卒于雷根斯堡。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日心学说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
5、牛顿: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参考资料:
孔庙奉祀诸先贤先儒一览
大成殿 奉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四配
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子
亚圣孟子十二哲
闵损
冉耕
冉雍
宰予
端木赐
冉求
仲由
言偃
卜商
颛孙师
有若
朱熹
孔庙东庑奉祀先贤先儒合计七十四位。
(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1 先贤 蘧瑗 字伯玉,卫国人,仕灵公称贤大夫。
2 先贤 澹台灭明 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3 先贤 原宪 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
4 先贤 南宫适 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5 先贤 商瞿 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
6 先贤 漆雕开 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7 先贤 司马耕 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
8 先贤 梁鳣 孔子门人,字叔鱼,齐国人。
9 先贤 冉儒 孔子门人,字子鲁,鲁国人。
10 先贤 伯虔 孔子门人,字子析,鲁国人。
11 先贤 冉季 孔子门人,字子产,鲁国人。
12 先贤 漆雕徒父 孔子门人,又名文,字子期,鲁国人。
13 先贤 漆雕哆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14 先贤 公西赤 孔子门人,字子华,鲁国人。
15 先贤 任不齐 孔子门人,字子选,鲁国人。
16 先贤 公良孺 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17 先贤 公肩定 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
18 先贤 鄡单 孔子门人,字子家,鲁国人。
19 先贤 罕父黑 孔子门人,字子索,鲁国人。
20 先贤 荣旗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1 先贤 左人郢 孔子门人,字子行,鲁国人。
22 先贤 郑国 孔子门人,字子徒,鲁国人。
23 先贤 原亢 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
24 先贤 廉洁 孔子门人,字子庸,卫国人。
25 先贤 叔仲会 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26 先贤 公西舆如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7 先贤 邽巽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28 先贤 陈亢 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
29 先贤 琴张 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
30 先贤 步叔乘 孔子门人,字子车,齐国人。
31 先贤 秦非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32 先贤 颜哙 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33 先贤 颜何 孔子门人,字子冉,鲁国人。
34 先贤 县亶 孔子门人,字子象,鲁国人。
35 先贤 乐正克 孟子门人,邹人,在鲁为政。
36 先贤 万章 孟子门人,邹人,佐孟子著作七篇。
37 先贤 周敦颐 字茂叔,宋代人号濂溪先生。
38 先贤 程颢 字伯淳,[宋]代人,述明五经,号明道先生。
39 先贤 邵雍 字尧夫,宋人,号安乐先生。
40 先儒 韩愈 字退之,[唐]时人。
41 先儒 范仲淹 字希文,宋时人。
42 先儒 胡瑗 字翼之,宋时人。
43 先儒 韩琦 字稚圭,宋时人。
44 先儒 杨时 字中立,宋时人。
45 先儒 罗从彦 字仲素,宋时人。
46 先儒 李纲 字伯纪,宋时人。
47 先儒 李侗 字愿中,宋时人。
48 先儒 张栻 字敬夫,宋时人。
49 先儒 黄干 字直卿,宋时人。
50 先儒 辅广 清光绪六年从祀。
51 先儒 真德秀 字希元,宋时人。
52 先儒 何基 字子恭,宋时人。
53 先儒 文天祥 字履善,宋时人。
54 先儒 赵复 字仁甫,宋时人。
55 先儒 吴澄 字幼清,元时人。
56 先儒 许谦 字益之,号白云先生,元时人。
57 先儒 曹端 字正夫,明时人,着孝经述解。
58 先儒 王守仁 字伯安,明时人。
59 先儒 薛瑄 字德温,明时人。
60 先儒 罗钦顺 字允升,明时人。
61 先儒 吕丹 字仲木,号泾野,明时人。
62 先儒 黄道周 字幼平,明时人,明末殉节。
63 先儒 陆世仪 字道威,号桴亭,明亡隐逸不仕。
64 先儒 顾炎武 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
65 先儒 汤斌 字孔伯,清时人。
66 先儒 谷梁赤 字符始,周时人,着谷梁传。
67 先儒 伏胜 字子贱,秦之博士,独壁藏之作尚书传四十一篇。
68 先儒 毛亨 汉时人,以诗学授毛苌。
69 先儒 后苍 字近君,汉代人,传礼记于戴德及德从兄子圣。
70 先儒 刘德 汉景帝之子,封河间王。
71 先儒 许慎 字叔重,汉时人,着五经正义。
72 先儒 董仲舒 汉代人,仕武席博识高才。
73 先儒 杜子春 东汉时人,着周体解。
74 先儒 范宁 字武子,晋时人。
孔庙西庑奉祀先贤先儒合计七十四位。
(先贤者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1 先贤 公孙侨 字子产,仕郑为大夫。
2 先贤 林放 字子邱,鲁国人,问礼于孔子。
3 先贤 宓不齐 孔子门人,字子贱,鲁国人。
4 先贤 公冶长 孔子门人,字子长,鲁国人,孔子以其女妻之。
5 先贤 公皙哀 孔子门人,字季次,齐国人。
6 先贤 高柴 孔子门人,字子羔,卫国人。
7 先贤 樊须 孔子门人,字子迟,鲁国人。
8 先贤 商泽 孔子门人,字子季,齐国人。
9 先贤 巫马施 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10 先贤 颜辛 孔子门人,字子柳,鲁国人。
11 先贤 曹恤 孔子门人,字子循,蔡国人。
12 先贤 公孙龙 孔子门人,字子石,楚国人。
13 先贤 秦商 孔子门人,字子不,鲁国人。
14 先贤 颜高 孔子门人,字子骄,鲁国人。
15 先贤 壤驷赤 孔子门人,字子徒,秦国人。
16 先贤 石作蜀 孔子门人,字子明,周人。
17 先贤 公夏首 孔子门人,字子乘,鲁国人。
18 先贤 后处 孔子门人,字子里,周人。
19 先贤 奚容蒧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0 先贤 颜祖 孔子门人,字子商,鲁国人。
21 先贤 勾井疆 孔子门人,字子疆,卫国人。
22 先贤 秦祖 孔子门人,字子南,秦国人。
23 先贤 县成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4 先贤 公祖句兹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5 先贤 燕伋 孔子门人,字子思,鲁国人。
26 先贤 乐欬 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27 先贤 狄黑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8 先贤 孔忠 孔子门人,孔子兄伯尼之子。
29 先贤 公西蒧 孔子门人,字子尚,鲁国人。
30 先贤 颜之仆 孔子门人,字子叔,鲁国人。
31 先贤 施之常 孔子门人,字子恒,鲁国人。
32 先贤 申枨 孔子门人,字子周,鲁国人。
33 先贤 左邱明 周人,作春秋传。
34 先贤 秦冉 孔子门人,字子开,蔡国人。
35 先贤 牧皮 孔子门人,鲁国人。
36 先贤 公都子 孟子门人,十七弟子之一,鲁国人。
37 先贤 公孙丑 孟子门人,齐国人。
38 先贤 张载 字子原,宋代人,号横渠先生。
39 先贤 程颐 字正叔,宋代人,与兄程颢同著作经书,号伊川先生。
40 先儒 公羊高 子夏门人,周末时人,著作公羊传。
41 先儒 孔安国 孔子十一世,汉时人。
42 先儒 毛苌 字长生,汉时人,注诗传着毛诗。
43 先儒 高堂生 字子伯,汉时人,礼经被秦毁独能传十七篇。
44 先儒 郑康成 汉时人,受书于马融,融日我道东矣。
45 先儒 诸葛亮 字孔明,后汉时人,辅刘氏重兴汉室有前后出师表。
46 先儒 王通 字子淹,隋朝人,卒谥文中子。
47 先儒 陆贽 字敬舆,唐时人。
48 先儒 司马光 字君实,宋代人,着资治通鉴。
49 先儒 谢良佐 字显道,宋时人,着论语说。
50 先儒 欧阳修 字永叔,宋代人。
51 先儒 胡安国 字康侯,宋时人。
52 先儒 尹焞 字彦明,宋时人,师事程颐著作论语解。
53 先儒 吕祖谦 字伯恭,宋时人。
54 先儒 袁焱 明时人。
55 先儒 蔡沈 字仲默,宋时人。
56 先儒 陆九渊 字子静,宋时人。
57 先儒 陈淳 字安卿,宋时人。
58 先儒 魏了翁 字华甫,宋时人。
59 先儒 王柏 字会元,宋时人。
60 先儒 陆秀夫 字君实,宋时官左丞山之变以身殉节。
61 先儒 许衡 字仲平,元时人。
62 先儒 金履祥 字吉甫,元时人。
63 先儒 王夫之 字而农,明末人,著作周易内传。
64 先儒 陈澔 字大可,元时人。
65 先儒 陈献章 字公甫,明时人。
66 先儒 胡居仁 字叔心,明时人。
67 先儒 蔡清 字介夫,明时人。
68 先儒 刘宗周 字起东,明时人。
69 先儒 吕坤 字叔简,明时人。
70 先儒 孙奇逢 字启泰,明时人,纯孝笃学博通经书。
71 先儒 黄宗羲 字太冲,明时人,明亡归隐于乡。
72 先儒 张履祥 字考夫,明时人。
73 先儒 陆陇其 字稼书,清时人。
74 先儒 张伯行 字考先,清时人。
先贤,是孔庙祀祭的第三等。主要有孔子弟子、孔子推崇的同代贤人,颛孙师弟子、孟子弟子及宋代理学家,共79人。先贤从祀在文庙大成殿两庑北部。东庑供奉40人:东周公孙侨(1857年从祀)、林放(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原宪(739年从祀,下凡不书从祀时间均为是年从祀)、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 、冉孺、伯虔、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孺、公肩定、 单、罕父黑、荣 、左人郢、郑国、原亢、廉 、叔仲会、公西舆如、 巽、陈亢、步叔乘、琴牢、秦非、颜哙、颜何(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县(1724年从祀)、牧皮(同上)、乐正克(同上)、万章(同上),宋代周敦颐(1241年、1313年两次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程颢(同上)、邵雍(1267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西庑供奉39人:东周蘧瑗(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澹台灭明、宓不齐、公冶长、公皙哀、高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颜辛、曹 、公孙龙、秦商、颜高、壤驷赤、石作蜀、公夏首、后处、奚容 、颜祖、句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乐 、狄黑、孔忠、公西 、颜之仆、施之常、申枨、左丘明(647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为先贤)、秦冉(739年从祀,1530年罢祀,1724年复祀)、公明仪(1853年从祀)、公都子(1724年从祀)、公孙丑(同上),宋代张载(1241年、1313年从祀为先儒,1642年升先贤)、程颐(同上)。先贤中,公孙侨是春秋时期政治家,蘧瑗是春秋时卫国大夫,都是孔子推崇的人物。公明仪是颛孙师的门人,乐正克、万章、公都子、公孙丑是孟子的门人。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是宋朝理学大师,其它均为孔子弟子。孔门弟子 祭始于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刘庄至鲁祭祀孔子,并祭七十二弟子。光和元年(178年)始画七十二弟子像于京师鸿都门学,唐开元八年(720年)命将十哲以外弟子画于国学墙上,但不予享祀。开元二十七年,十哲以外弟子始全部 祭。祭的弟子,《新唐书》、《唐会要》为67人,杜佑《通典》为73人。明、清时又增加孔子同时贤人,孟子弟子及宋代理学大师,到清咸丰七年(1857年)增至79人。先贤早期为画像,金明昌二年(1191年)曲阜孔子庙改为塑像,明嘉靖九年(1530年)撤像改为木主。曲阜孔庙多是两人一龛,东庑后六人每三人一龛,西庑首三人一龛,东西庑各有19座木制神龛。木主均书“先贤某子某神位”,与十二哲木主相同,但十二哲 祭于大成殿内,且以十二哲为共名,高于两庑先贤。二者虽均称先贤,但祭地位不同。
先儒为孔庙祀祭第四等,始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命以左丘明、公羊高等22人从祀孔庙,后经历代增添、改换,到1919年增至22人。先儒在大成殿两庑南部从祀,位于先贤之后。东庑供奉39人:东周 公羊高(647年从祀),汉代 伏胜(647年从祀)、孔安国(同上)、毛苌(同上)、杜子春(同上)、郑康成(647年从祀,1530年改祀于乡贤祠,1724年复祀),毛亨(1863年从祀),蜀汉 诸葛亮(1724年从祀),隋代 王通(1530年从祀),唐代 韩愈(1084年从祀),宋代 吕祖谦(1261年从祀,1313年从祀)、胡安国(1437年从祀)、杨时(1495年从祀)、胡瑗(1530年从祀)、李侗(1619年从祀)、何基(1724年从祀)、尹 (1724年从祀)、黄干(1724年从祀)、王柏(1724年从祀),文天祥(1843年从祀)、谢良佐(1849年从祀)、韩琦(1852年从祀)、袁燮(1868年从祀)、辅广(1877年从祀)、元代 陈澔(1724年从祀)、刘因(1910年从祀),明代 薛瑄(1571年从祀)、胡居仁(1584年从祀)、罗钦顺(1724年从祀)、刘宗周(1822年从祀)、孙奇峰(1827年从祀)、方孝孺(1863年从祀)、吕棻(1863年从祀),清代 陆陇其(1724年从祀)、汤斌(1823年从祀)、张履祥(1871年从祀)、张伯行(1878年从祀)、黄宗羲(1908年从祀)、颜元(1919年从祀)。
西庑供奉38人:东周 梁赤(647年从祀),汉代 高堂生(同上)、董仲舒(1330年从祀)、后苍(1530年从祀)、许慎(1875年从祀)、刘德(1877年从祀)、赵歧(1910年从祀),晋代 范宁(647年从祀,1530年改祀乡贤祠,1724年复祀),唐代 陆贽(1826年从祀),宋代 张栻(1261年从祀,1313年从祀)、司马光(1267年从祀,1313年从祀)、真德秀(1437年从祀)、蔡沈(同上)、欧阳修(1530年从祀)、陆九渊(1530年从祀)、罗从彦(1619年从祀)、范仲淹(1715年从祀)、陈淳(1724年从祀)、魏了翁(1724年从祀)、李纲(1851年从祀)、陆秀夫(1859年从祀)、游酢(1892年从祀)、吕大临(1895年从祀),元代 许衡(1313年从祀)、吴澄(1435年从祀,1530年罢祀,1737年复祀)、许谦(1724年从祀)、赵复(1859年从祀),金履祥(同上),明代 陈献章(1584年从祀)、王守仁(1584年从祀)、蔡清(1724年从祀)、黄道周(1825年从祀)、吕坤(1826年从祀)、曹端(1860年从祀),清代 陆世仪(1875年从祀)、王夫之(1908年从祀)、顾炎武(1908年从祀)、李塨(1919年从祀)。先儒于唐代时就有画像,后改为木主,题“先儒某子某神主”。曲阜孔庙先儒多五人一龛,东庑首三人一龛,后七人一龛,西庑首两人一龛,魏了翁等三人一龛,陆秀夫等四人一龛。东西庑各9龛,共18龛。
每逢乱世,中国民间总会有各种谶纬预言出现,也不知到底是何来历,或者是有心人故意编造。
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在江南亦有一童谣流传,内容是:“ 江南若遇人丁口,江南便是鬼门关 。”
“人丁口”就是“鬼门关”,听上去真是触目惊心!这个“人丁口”所指为何?是清兵?是太平天国?还是西方侵略者?
其实“人丁口”合起来就是一个“何”字。 “鬼门关”的事迹,居然应在了大清国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身上。
何桂清是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咸丰四年(1854)升任浙江巡抚,到咸丰七年(1857)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当时太平天国起义正炽,两江总督原来的驻节地江宁在1853年已经被太平军攻破,清朝江苏省的各级官员只好退到常州、苏州等地办公。
那江南又是如何在“人丁口”治下变成鬼门关的?这要从1860年太平天国东征说起。
太平天国攻破江宁后,除了攻占镇江、扬州,没有继续东进,把精力放到西征上。清兵在天京城外孝陵卫设置江南大营,隔绝了太平天国向苏南、浙江等税赋钱粮重地的扩张。因此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一带,继续保持富庶繁华,商旅来往不绝,何桂清也过了一段安乐日子。
时间来到1860年年初,为了打破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包围,太平天国精心策划,从前线抽调回几乎所有精锐部队与高级将领,以“围魏救赵”之策,先于当年3月徉攻杭州,吸引江南大营张玉良部主力二万多人回援,再弃杭州北上,以优势兵力兵分五路,在5月6日一举大破清江南大营,清军一溃千里。钦差大臣和春、江南提督张国梁统领溃卒逃到镇江,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天京解围。
江南大营崩溃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自然震惊非常,但在震惊之余,为防止太平军乘胜进攻苏南,也作出了必要布置。张国梁率镇江清军与和春一起进驻丹阳,作为第一道防线。两江总督何桂清驻节常州,与上了一当后从杭州跑回来的张玉良一起负责常州防务,作为第二道防线。何桂清向清廷上奏: “丹阳以上军务,和春、张国梁主之;常州军务,臣与张玉良主之。”
但清军刚经历过大败,士卒全无斗志,心理早已经崩溃。和春、张国梁二人又没有时间进行休整,如何抵挡太平天国接下来的进攻?和春毫无办法,只能用奏折里边“先将句容、溧阳次第克复,再出淳坝,与皖南会师,先出徽宁以至池太,然后各路之师会搏金陵”一类自欺欺人的大话聊以自慰,再安一下咸丰皇帝的心。
暂时放下清军这边。 太平天国在大胜之余,自然要选择下一步的作战方案。 天王洪秀全在5月11日,特意召开一次御前会议,要听听诸位将领的意见。
英王陈玉成提出马上驰援上游的安庆守军,湘军趁陈玉成精锐投入到天京解围,正在步步进逼,安庆周边形势进一步恶化。而安庆是英王分地核心,城内有英王府,有无数后勤物资,更是不容有失。
忠王李秀成则建议东征苏州、常州。此时江南大营已被攻破,苏南再无屏障,可以说是出兵的绝好时机。
对于忠王来说,天京上游的皖北大部分是英王地盘,与他并没有多大关系(李秀成当时只有皖北三个县的小小地盘),再加上这片地区反复征战,剃刀一样刮过一次又一次,早就没多少油水,所以对救援安庆提不上多大兴趣。 而东征可以扩张自己的分地,苏南又是富裕之地,可以很大程度上补充军队所需。
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不好直接附和自己堂兄的意见,他曲线提出进攻闽浙,因为要进攻浙江,首先就要控制苏南。
御前会议归根到底就是两个选择,上游?还是下游? 英、忠两王在天王面前争执不下,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
干王也是支持进攻苏、常,并列出有说服力的理由,重点就是夺取上海后, “买置火轮二十个,沿长江上取” ,再兵分两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湖北,这样一来,东西两线都可以兼顾。
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之下,英王处于下风,洪秀全也下了决心,下令进攻苏、常,但又添加了一个前提条件,就是 “限一月肃清回奏” 。
要求一个月之内结束东征,很明显是照顾到英王的需要。一个月后,无论如何都要停止东征,将大军从东线抽调回西线,投入安庆解围作战。
与会众王马上分头行动。 但计划往往没有变化快,短短一个月时间,李秀成真的可以肃清苏、常?直达上海?而这一个月之内,曾国藩与湘军就什么事情都不做?静候太平天国调兵回援?
李秀成率领大军开始东征。第一个目标,就是丹阳。
太平军于5月19日对丹阳展开猛攻,张国梁已有准备,双方在城外激战。太平军集中兵力在东门吸引敌人主力,分兵突袭防守薄弱的西门,东门再乘机发动总攻,守军惊恐之下溃散。张国梁还企图过河组织兵力扭转败局,但在混乱之中,连人带马从丹阳东郊尹公桥处坠入河中溺毙。
张国梁原名张嘉祥,天地会出身,是“会匪”受招安后成为朝廷栋梁的榜样之一 , 也因此改名为“国梁”。 从金田起义伊始就一直与太平天国为敌,堪称江南大营头号悍将,这次终于在丹阳陨命。李秀成命人寻获张国梁尸首,用棺木收埋。李秀成后来在《自述》中专门提到:
除了张国梁,丹阳城中近万江南大营清兵也被歼灭。和春只得率残部仓皇逃到何桂清的驻节地常州。
此时的常州,虽然太平军兵锋正锐,但守城清兵并非没有一战的能力。除了和春带过来的败兵,常州城内张玉良部建制完整,没有经过大败,士气还是不错的。杭州将军瑞昌也调派了2300多人前来增援。 可见如果调动得当,守住常州,支撑苏南危局也不是没有可能。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位两江总督、全军统帅何桂清,已经吓破了胆,面对即将杀来的太平军,惊恐万状,浑身上下筛糠一样抖个不停。 堂堂朝廷一品命官,居然选择临阵脱逃!这样一来,清兵在苏南的溃败,已经无可避免。
何桂清于5月21日从常州出逃,得到消息的常州绅民,有百多人拜伏道上,哭求何桂清不要舍民而去。这位父母官气急败坏,居然下令随从开枪,然后夺路而去。 据说当场打伤跪留士绅19人,其中死一人。
逃跑后的何桂清,还上奏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何桂清诡辩,两江总督应该在苏州,而他去常州,是因为钦差大臣和春在前线,他要去为和春守卫粮台。既然和春已经回来,那两江总督应该在交接军务后返回防御空虚的苏州驻守。
这套鬼话连傻子都骗不了,何桂清跑回苏州之时,负责苏州防务的江苏巡抚徐有壬对其所作所为十分愤慨,对这种人,要走流程还是直接喷?徐有壬选择关闭城门,不让何桂清进城: “传谕各门,凡总督衙门之人皆不准入城”。 何桂清只好调头前往无锡。
何跑跑走后,常州防务由张玉良负责。5月22日,李秀成常州西路防线展开猛攻,同时分兵迂回张玉良军后路,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城外的张玉良部陷入重围,虽然拼力杀出,但已经无法回城,只得逃到无锡,和春也逃至苏州浒墅关。
但常州城防备仍然坚固, “百姓无分老幼,婴城固守。家中米有余者,煮粥馈众” ,民团 “削竿为枪” 。为了振奋城内士气,还编造了“张国梁尚在,丹阳未陷,现偕总兵冯子材领军来援”的谎话。
太平军虽然肃清城外清军,但因为城内守备森严,无法立即破城。守城兵勇得知张玉良等逃遁。也开始逃跑:“兵勇见无主帅,亦宵遁,并将火器、旗帜携去。贼故纵之使行。”
25日,忠王发出招降书,但城中军民无反应。 李秀成见常州城仍然拒守不降,下令第二天总攻。
太平军主攻南门,架巨炮,夹火箭攻城。攻城炮火成功压制了城上兵民的抵抗。太平军渡河“由民舍蚊附而上,再将火弹、喷筒对城飞发,民力不支”,常州城遂破。城中民团仍然在“并力巷战”,以至“满城尸横枕藉”。
曾国藩的心腹幕僚赵烈文为常州人,当时他不在城内,事后听从常州逃出的友人叙述了城破后所发生的事情,在自己的《能静居日记》里写道: “天乎!吾常民多读书好善,虽愚民亦柔儒无悍风,胡为酷至于此!”
民国期间出版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记载占领常州后“居民自杀及被杀者颇多”。现代出版的资料,如《太平天国战争全史》提到“常州百姓受清方宣传中毒很深”“受封建思想毒害”。李秀成本人则在自述里写道:“(常州)入城之内,郡内之人,并未杀害,各畏威自投水死者亦有。”
张玉良逃到无锡后继续组织抵抗。而和春在得知常州城破后,在浒墅关自缢而死。
无锡是苏州前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张玉良有一定统军才能,李秀成称赞他: “败而复振,亦算清朝之好将。” 无奈清兵在士气、兵力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忠王所部仅用三天的时间,就于5月30日攻破无锡,张玉良所部又一次被击溃,只得逃去苏州。
江苏巡抚徐有壬是道光九年进士。难得的是,这位正途出身的封疆大吏,还是一位数学家,是清末数学一代宗师,晚清八大数学家之一。据说八岁就能解勾股术,曾出版多卷数学专著,尤其擅长解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放到现在绝对是理科学霸。
但现在这位数学家也只能把尺子、线笔、草稿纸丢下。张玉良溃军于5月31日败退入城,李秀成大军衔尾追至,苏州危如累卵!
江南大营清兵已经覆灭,张玉良几乎是光杆司令入城,到6月1日仅收集兵勇2000余人。尤其是苏州一直未能构筑城防工事,真是想守都无法守。 城内文武官员忙于逃命,溃兵败卒虐害城中百姓,全城一片慌乱,徐有壬、张玉良根本无法控制。
徐有壬眼见无力守城,只得连下三道命令:“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纵火”。
说穿了,就是要坚壁清野,逼老百姓离开苏州,再把苏州城毁掉。
三令一出,苏州向来万商云集、市肆繁盛的金门、阊门一带,顷刻间烟焰蔽天,日夜不息,城内外秩序大乱,号哭之声震天,当时有人做《姑苏哀》以记:
城外是延烧不息的大火,城内则是惊惶失措的老百姓,守城兵勇又乘机四处焚掠,一派末日景象。民众渴望太平军进军苏州,除害安民。
李秀成回忆:“初到阊门,将分困各门,看阊门街方等村百姓多有来迎,街上铺店民房门首俱帖字样云:同心杀尽张、和两帅之兵。因将丹阳以下,到苏州水陆民财,概被其兵抢掠,故恨而杀也。”
清军丧尽民心,太平军则得到城外居民的有力支持,攻城战斗顺利展开。6月2日黎明,主攻阊门、胥门,又分兵抄袭清兵后路葑门、盘门。张玉良中计,急忙亲赴葑门修筑工事。在阊门、胥门的候补道员李文炳、苏州候补知府何信义出降。张玉良眼见二门已失,只得且战且走,在部下的拼死护卫下从苏州逃出,又双叒一次仓皇跑路前去杭州。
苏州城破后,徐有壬自尽,其在苏州的家眷,包括儿子与妾、女也一起自尽。
据说徐有壬年幼时,曾翻看族谱,看见徐氏远祖徐应镳阖门殉节的事迹(徐应镳为南宋太学生。1276年春天,元军破临安,以身殉国),感叹说道:“吾他日当如此!”真是一语成谶,徐有壬被清廷追谥庄愍,后来在苏州立祠祭祀。
至于那位何桂清,在苏州城破之前,因为与江苏布政使薛焕(在徐有壬死后升任江苏巡抚)有旧,干脆再跑到上海,于6月6日躲入上海租界里边。这次他的借口变成了“在沪向夷酋乞兵恢复”,要借洋人军队收复苏、常。甚至还上奏折弹劾徐有壬失城之罪,结果自然是激起公愤, 要求捉拿何桂清明正典刑的奏折雪片一样递交到咸丰皇帝面前。
何桂清堂堂科举进士正途出身,受朝廷重用镇守东南,居然如此贪生怕死寡廉鲜耻,在晚清官员中也实属罕见。他两江总督的官职随即被革掉,但因为人在上海租界,再加上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军陈兵大沽口,朝廷对何桂清暂时无瑕理会。
回头再来说说苏南,在苏南危急的时刻,清廷急忙调动援军,其中最现成的考虑,就是正在安徽、江西、湖北前线的曾国藩部湘军。
但苏南一带官员各有盘算,一开始还心存侥幸,妄想靠自己的力量赶走太平军,都不愿望“引狼入室”,惶恐请神容易送神难,把富庶的江南让给湘军。一直到江南大营连战连败,苏州危急,杭州将军瑞昌为拱卫浙江,在没有办法之下,上奏朝廷,请求让曾国藩前来督办军务。到苏州失守之后,太平军眼见就要杀向杭州,瑞昌再次上奏: “臣等闻曾国藩、张芾(陕西人,当时负责皖南军务)治军甚严,兵勇咸知纪律,自能与民相安。目前情形恐非曾、张二臣前来剿办不可。”
清廷一开始的打算,是以湘军为偏师,负责牵制太平军主力,而由绿营等朝廷正规部队收复江宁。但现在这美梦已经破灭,由于形势危急,不得不重用湘军。6月8日,何桂清革职后不久,就任命曾国藩为署理两江总督,并下旨:“赴援苏常,以顾大局;或未能深入救援,亦可扼截江面,以杜北窜,是为至要。”6月18日又再发上谕,催促曾国藩立即启程东援。
你现在才想起曾国藩?不好意思,曾国藩偏偏不想去救援苏南!
早在1859年9月,曾国藩与胡林翼、官文等人会商军务, 提出“先剪枝叶,后拔根本”的战略方针与”结硬寨,打呆仗“的具体战术布置。确定了决战安庆与金陵会战的两阶段战略目标。
为实现安庆决战的目标,湘军调动频繁,在太平天国进攻苏南之前,已经占领石牌、太湖、潜山等安庆周边战略要地。现在忽然之间要曾国藩抽师?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才懒得理会。 他反复上奏,力陈要保江南,必先要控制上游:“是安庆一军,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
为安抚咸丰,曾国藩还故作姿态,确保主力围攻安庆之余,派出一部分部队,作出东进苏、常,与浙江巡抚王有龄、杭州将军瑞昌会师的架势。但曾国藩根本就无心进援,这些部队走走停停,最后甚至以“先守徽、宁要隘”的借口按兵不动,朝廷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曾国藩“先取安庆”。
在攻取苏、常的同时,苏南其他地区,如句容、江阴、宜兴、金坛、吴江等地,也被太平军分兵夺取。除了上海周围与太仓、常熟一带(太仓、常熟于九月底才被攻克),整个苏南已经落入太平天国囊中,李秀成发动的东征大获全胜。 所夺取的苏南地区就成立了一个新的省级行政区,命名为苏福省,以苏州为省会 ,辖区包括苏州郡、常州郡、太玱(仓)郡与松江郡。当然有些地区,如松江郡,辖区包括上海,一直由清朝统治,因此有名无实。
洪秀全委任李秀成掌管苏福省军民政务,苏福省也正式成为李秀成的分地。苏州拙政园及其周围的潘姓、汪姓等宅邸被改建为为忠王府。
李秀成将在苏州、常州等地获取的大量金银财宝。包括银洋、金珠、参茸,燕窝、珊瑚、玉笔等等解往天京归入圣库“以充国用”。洪秀全自然龙颜大悦,于是以幼天王洪天贵福的名义发出了这一道嘉奖诏书。里边提到: “富庶之区首苏福,陪辅京都军用丰。叔筹交库首顾国,功尚加功忠更忠。” 可见苏福省有陪都以及天京重要物资供应地的作用。
为何要叫苏福省,不直接叫苏州省或者苏南省?因为太平天国认为“福”是一个吉祥字,“福自天来,乃至宝至荣之极”。“福”字又含有驱除罪恶,获得新生之意,“苏福”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名字。
在控制苏州局势之后,6月15日,东征军再攻占嘉兴、昆山。
算算时间,如果按照战前“限一月肃清回奏”的要求,此时刚好一个月,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苏南的大片领土,是不是应该收兵回师,回援安庆?
那有如此轻易,此时忠王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新夺取的地方还有枪船、溃兵、团练等地方武装需要清剿,军队也需要时间进行休整,降兵也要编整。 最重要的是,东征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计划购买“火轮二十个”的上海还没有打下来。 李秀成军队继续前进,6月22日攻占嘉定,7月1日克松江府,陈玉成部将赖文光也于6月30日占领青浦,太平军开始了第一次进攻上海。
上海的情况比起苏、常要复杂得多,上海当时是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又有外国租界。太平军杀到上海,当时对所谓“中国内战”还保持中立的英、法侵略者坐不住,他们开始与上海的清朝官员、士绅商人勾结起来,以外交、军事插手上海之战。 苏常太道道员吴煦和钱庄商人杨坊出钱雇佣美国冒险家华尔组织了300多人的洋枪队,与清兵一起投入到与太平军的作战之中。
历时两个月的上海战役,太平军第一次直接面对外国军队。英、法军队近千人直接参与上海县城防守,外国军舰也炮轰太平军阵地。李秀成眼见外国军队直接参战,原先安排的内应又被清军识破杀害,同时那位跑到杭州的张玉良,正组织军队反扑嘉兴(张玉良屡败屡战,确实是清朝良将)。嘉兴护卫着李秀成军队的侧翼,嘉兴守将不断派人前来请求支援。 忠王唯有在8月24日从上海撤退增援嘉兴,并于9月8日击溃张玉良军队,嘉兴解围,张玉良狼狈逃回杭州。
此时的中国南方,是英、法联军与清兵联手对抗太平天国。但在中国北方,英、法联军却已经在天津附近登陆,与僧格林沁的清兵交战,并于8月23日占领天津,向北京推进。
嘉兴解围后,东征告一段落,时间比原计划拖了整整三个月。安庆前线形势已经十分恶劣,6月20日,太平军降将韦志俊攻占安庆外围重镇枞阳,安庆完全陷入湘军的包围之中。 洪秀全给李秀成下严旨,命令他停止东征,马上投入安庆解围战。 9月25日,陈玉成、李秀成在苏州会面,商议安庆解围方针。 太平军主力开始向西线调动,安庆决战开始。
现在再来说说何桂清,他跑到上海租界后,既然说了是去借师助剿,总不能什么也不做吧?于是在6月9日求见英国公使普鲁斯,但前边已经说过,英国与清朝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普鲁斯坚持要先与清政府签订了新的条约再说,会谈毫无成果。赵烈文在日记里提到: “(何桂清)在沪向夷酋乞兵恢复,酋股掌玩弄之,卒未成约。而何礼之不少怠,其所为如是,足令人齿冷。”
与何桂清关系非比寻常的浙江巡抚王有龄,(何父是王父家丁。何、王二人曾一起入学读书。)也置书给何, 劝他自尽以谢天下,何桂清置之不理。 于是就一直躲在租界之内,因为英法联军入侵,咸丰帝跑路去热河,后来咸丰驾崩,又是祺祥政变,他的案件耽搁了足足两年时间。
到同治元年(1862),言官再度弹劾何桂清,恭亲王与租界交涉,正式将何逮捕下狱。其党羽仍然意欲为其开脱,两宫皇太后拿不定主意,询问百官意见。
此时已经是实授两江总督,统辖四省军务的曾国藩意欲除掉政敌,上书:“疆吏以城守为大节,不宜以僚属之一言为进止;大臣以心迹定罪状,不必以公禀之有无为权衡。”明摆着要何桂清的命。 最最要命的是,负责秋决的刑部郎中余光倬正是常州人,深恨何桂清弃地令自己家乡遭受灾难,力陈应该依据《大清律》“地方大吏逃奔蹶事”处决何桂清。
朝廷终于判处秋后处决,何桂清于1862年12月21日在京师菜市口法场处斩。 成为 历史 上唯一一位被朝廷处斩弃市的两江总督。 清史稿称:“以才敏负一时之望,膺江表重寄。桂清无料敌之明,又失效死之节。身名俱陨,罪实难辞。”
最后提一提那位浙江巡抚王有龄,王有龄自幼读书不成,游玩无度。何桂清在飞黄腾达后,为感激当年王家的恩德,替他捐了一个正八品的盐官。王有龄从此入仕,一直官至浙江巡抚,官声却不佳,常收贿赂,也时常在衙门饮酒、狎妓,有时甚至到青楼住宿、批阅公文。
1861年年底,李秀成、李世贤发动浙江战役,包围杭州两个月,曾国藩同样拒绝发兵救援。王有龄城破自杀而死(那位屡败屡战的张玉良也同时死于杭州城外)。李秀成感佩他的忠义,用上好棺木装殓其遗体送还清兵,时人称之为 “城破殉难,晚节独胜桂清。”
『壹』 求外国名人读书的故事
1、富兰克林的精神食粮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2、高尔基宁肯挨打也要读书
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3、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贰』 名人靠行动取得成功的事例
1、富兰克林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
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
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2、匡衡
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凿壁偷光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
3、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
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
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4、达·芬奇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
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5、瓦特
少年时代的瓦特,由于家境贫苦和体弱多病,没有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他曾经就读于格里诺克的文法学校,数学成绩特别优秀,但没有毕业就退学了。
但是,他在父母的教导下,一直坚持自学,很早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兴趣。为了发明蒸汽机,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四处漏气,无法开动。
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
『叁』 国外名人看书的故事
富兰克林读书故事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专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属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
连心将他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富兰克林只得经常借书读。富兰克林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
『肆』 历史上一共有几个叫富兰克林的名人富兰克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日—1790年4月17日) (又译班哲明·富兰克林、班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罗莎琳德·埃尔西·富兰克林(或译作罗莎琳·富兰克林,RE Franklin)是一位英国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语:Franklin D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史称“小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1804年11月23日(甲子年) ~ 1869年(己巳年)10月8日),美国总统(1853-1857),这位能力一般、恶习很多的政治神童,在军内供职时间不长即晋升为将军。他无大的战绩,但却有似乎有神庇护。他不仅年轻时有机会青云直上,而且在总统选举中爆了冷门,被人们称为继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之后的又一黑马,创造了自詹姆斯·门罗以来从未有的绝对优势。由于他对南方的同情不能见容于北部各州,促成了国家的分裂,故任满后便隐退。他是第一位出生于19世纪的美国总统。约翰·富兰克林(Sir John Franklin,1786年4月15日—1847年6月11日),英国船长及北极探险家,在搜寻西北航道之旅中失踪,他和其他队员的下落在其后十多年间成谜。阿雷萨-弗兰克林(Aretha Franklin),第48届格莱美最佳传统R&B歌手(Traditional R&B Vocal Performance)得主。
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弗兰克林·拉文先生(FranklinLLavin)。美国前商务部长芭芭拉·弗兰克林。
目前中文一般将“Franklin”译为“弗兰克林”,“富兰克林”已不常用了。Franklin是英美人名中常出现的一个词,所以叫Franklin的名人是层出不穷的。
『伍』 近代名人的勇敢故事
富兰抄克林发明避雷袭针
富兰克林将风筝慢慢地升上了天,雨也哗哗啦啦地下大了。头顶上一个雷电闪过,富兰克林赶紧把一个手指靠近钥匙,一个强烈的电火花在他手边闪过,富兰克林知道这是天空的电流通过混麻绳和铜钥匙传到他的手的,他兴奋地大叫起来:"电,捕捉到了,天上的电捕捉到了!"他把铜钥匙放进能够充电的莱顿瓶里,莱顿瓶里顿时冒出了蓝色的电火花。
富兰克林成功了。他冒着生命危险(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实验,俄国科学家利赫曼即因此实验而献身的,同学们千万不可模仿去做。)证实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揭穿了有关雷电的古老神话,为电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使千万高楼大厦避免了被雷击的危险。
在电学史上,富兰克林是第一个正确阐述电的性质的人,堪称是电学的先驱。同时,他在光学、化学、热学、植物学以及文学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先驱。同时,他在光学、化学、热学、植物学以及文学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陆』 世界名人中富兰克林是属于怎样的人,你个人怎么理解你知道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吗
富兰克林在我看来是个典型的商人型政治家。
『柒』 关于探索的名人故事
富兰克林的故事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都未获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负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 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幺,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捌』 名人,伟人童年小故事200字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专回想一遍
他发现属他有13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冲突。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所以他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记录。在下个礼拜,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准备齐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难怪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每一个销售人员员可否像富兰克林那样,检视自己的缺点,并与之进行坚持不懈的搏斗,直至胜利为止。
『玖』 名人的探索故事
富兰克林的故事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都未获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负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寰海十章》
揭竿俄报郅支围,呼市同仇数万师。
几获雄狐来庆郑,谁开兕柙祸周遗!
七擒七纵谈何易,三复三翻局愈奇。
愁绝钓鼇沧海客,墨池冻卧黑蛟螭。
《寰海十章》是魏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朝。
译文:
忽报鬼子被奋起义民层层围困,
人人同仇敌忾,顷刻间号召数万人大军。
敌酋眼看就擒,忽然斜刺里来了救兵,
是谁开笼放虎,让它们祸害人民!
难道鬼子也懂仁义,可以七擒七纵?
怪的是忽战忽和,反复举棋不定。
这样荒唐事,真使有心人愁闷欲死;
我象黑蛟龙冻卧在墨池中,有志难伸。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初起时,英国侵略军侵入广州,被人民武装的平英团围攻于三元里,英领事义律往救,亦被围困,经满清官吏奕山派人前往劝解,保护义律出围。作者对于当时满清政府的惧外媚敌行径极为不满,并对外国的入侵和清廷的颟顸无能怀着深切的忧虑,诗中充分流露出这种愤懑和忧国的感情。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字默深、墨生,原名远达,字良图,又字汉士,法名菩萨戒弟子魏承贯,湖南隆回人,魏邦鲁第二子。幼年时家道中落。6岁进私塾。9岁应县童子试,因以“腹内孕乾坤”对“杯中含太极”而使考官大为惊叹。14岁参加县学入学考试,名列前茅,被称为神童之一。
参考资料:

李莲英的墓地在呢
李莲英(1848年11月12日-1911年3月4日),河北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是晚清一个著名的太监。李莲英在清官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信的贴身太监,也是有清一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员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
宣统三年(1911年),李莲英因病而死,后葬于太监墓地北京阜成门外思济庄。 李莲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清朝太监李莲英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李连英死时,得到清朝宫廷的1000两白银,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李连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李莲英墓中的宝藏去哪了
李莲英在建坟时耗资巨大,不惜任何代价,动员数千民工。从周围百里外村庄收买了大量鸡蛋,完全要蛋白不要蛋黄,用蛋白拌石灰,江米粥灌浆,修筑整个坟茔。有人曾对李莲英的“鸡蛋坟”吟诗一首:“马鬣封头鸡卵坟,黎民血泪染石灰。可叹莲公达显宦,焉与三宝共争辉?”诗中的“三宝”指的就是“三宝太监”郑和。都传说北京有座郑和衣冠冢,李莲英对郑和无限崇仰,每年清明节都要到郑和的墓前朝拜。李莲英生前安排埋葬此处的目的就是为了与郑和齐名后世。
1966年,李莲英的坟墓被“造反派”们发现砸开,在墓中发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其中的一颗钻石帽饰,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戴的那颗还大,另外还有三件宝物:汉朝的青玉土浸剑、满黄浸玉镯,宋代的青玉褐浸环,都堪称无价。但令人吃惊且奇怪的是棺椁里只有一颗腐烂干净的骷髅头!头部以下的被子里空空荡荡,连一节小骨头也没有!李莲英的躯干去了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李莲英死后,民间还曾经传说,其家人在李莲英入葬后,为他安装了一个木质的生殖器,此说广为流传,但是真是假,也随着李莲英身体的不见踪影而永远得不到答案了,李莲英墓的谜团更为离奇。
李莲英死因之谜 为何墓中身首异处
从1984年开始,佟洵展开了对李莲英死因的调查。她发现,据现存史料记载,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这无疑与李莲英棺木中的景象是矛盾的。
偶然的一次,佟洵发现了史料中的一个疑点,随后她又相继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地方。终于,佟洵做出了一个令社会哗然的推断,李莲英是被人害死的。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争论声不绝于耳…… 史料记载,李莲英的死因不明 1984年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女性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借阅档案。这位女士名叫佟洵,她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选择的人物是清朝太监李莲英。 对于李莲英离开皇宫之后的生活状况,种种史料都有着几乎雷同的记载。那就是李莲英因病而终,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问题却在于,假 如李莲英果真是寿终正寝,又该如何解释其墓中身首异处的现实呢? 一天,当佟洵又一次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发现其中一处模棱两可的表述:他的墓志铭用了一个陨字,陨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没有病死的含义。此外,佟洵还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 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以及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但在学界,却有不同的声音。唐益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这些年来,他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究竟是否死于非命,他并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断,但他认为,在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种种说法中,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在唐益年眼中,机警圆滑的李莲英绝不可能是被宫中仇敌所杀。唐益年认为,在清朝开国之初,顺治皇帝就立了一个铁牌,规定了太监不许干预朝政,所以李莲英根本不可能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得罪了革命党人,等他临死出宫时,对于政事更没影响了,所以杀他没任何意义。同时唐益年还认为,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的故事更是杜撰。无论是李莲英的财富地位,还是他离宫后岁过甲子的年龄,都不可能亲自出门讨要债务。 研究员称,李莲英被杀于后海 争论没有结果,新的声音却再次出现。1990年,《纵横》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北京文史研究馆已故研究员颜仪民。他在文中不仅肯定了李莲英被人杀害,而且详细描述了李莲英被杀的细节:李莲英在出宫后,一直住在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自家宅院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天,李莲英突然接到一张请帖,发帖之人是清末第一号实权人物,袁世凯的红人,九门提督———江朝宗。请帖中说,要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饭。面对这张非同一般的请帖,李莲英犹豫不定。权衡半天,李莲英最后决定:准时赴宴。不过,他万万没料到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暗算。事后,其家人在后海找到了李莲英的头颅,身躯却不知下落。 文中,作者字里行间中提到的两个人难逃干系,一位是请客人———江朝宗,另外一位则是太监小德张。小德张,清末又一位名噪一时的太监。因为得到隆裕皇太后宠爱,成为二品太监总管。颜仪民文中多次强调:小德张是李莲英的死敌。 文章刊登后,李莲英被杀于后海的说法开始流行。但更大的争论也应声而起。有专家认为故事的细节不合逻辑,因为按古代来说,行刺都是提着脑袋走,没有留下脑袋扛着身子走的,而且唐益年再次以史料为据,首先排除了江朝宗的嫌疑。“江朝宗是在宣统二年(1910年)任陕西汉中镇总兵,一直到民国二年(1912年)才从陕西回到北京,担任北洋政府的北京卫戍司令,李莲英死在宣统三年(1911年),这时江朝宗还远在几千里之外当总兵,怎么去杀李莲英呢?” 同时,唐益年也对文中所讲的,小德张是李莲英死敌的说法,表示不敢苟同。“小德张比李莲英小很多,他是在李莲英出宫后,隆裕皇后当上太后时才慢慢得势,而且小德张从入宫一直到他出宫,从来没在慈禧太后身边当过差,所以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利害冲突。” 争论不休,李莲英之死谜底未解 王道成,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他对颜仪民的讲述也表示了异议。依照档案记载,江朝宗当时并不在京,那么李莲英是与江朝宗吃饭之后被杀的说法,就有了明显疑点。但是,颜仪民却为自己的说法,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证明:这一切他是亲耳听江朝宗之子江宝仓讲述的。 颜仪民满姓叶赫颜扎,他在文中称,其家族也曾是清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其叔父毓贤曾为山东巡抚,而父亲毓泰曾经就是江朝宗的机要秘书。颜仪民说,正是两家这样的渊源,他和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成为了忘年交。而江宝仓对李莲英被害一事毫无顾忌,不仅向颜仪民讲述了后海的事发经过,甚至泄露了其中隐情:“李莲英被杀后,次日一大早,李莲英的弟弟就跑到江府来禀报,江朝宗当时还故作镇静。” 颜仪民认为,江朝宗这种明知故问的态度,完全说明了他与李莲英在后海被杀有关。然而,这个证据也遇到了质疑。为了说明小德张和李莲英素有嫌怨,颜仪民在文中说,小德张曾奏请隆裕太后下令查办李莲英的财产。 但王道成认为,“李莲英已经退休了,退休后他为什么还把300万两银子放在宫里?据《老太监的回忆》记载,慈禧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就把他收藏在宫里的80万两金条抬到了住处,另外的亲属有100多人,他把财产按亲疏关系都分给他们,那么那些太监们怎么可能再来打他的主意?” 这处例证也许有失严谨,那么是否影响整篇文章的真实性?由于颜仪民先生已于2003年时故去,所以已经无法听到他亲口讲述曾经的所见所闻,而94年前,发生在后海那惊险一幕的真实性,也只能等待继续考证。 从1985年佟洵发表《李莲英死因之谜》至今,整整20年间,关于李莲英死因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多年后,李莲英之死的谜底或许有全部揭开的一天。 另类说法 李莲英死因的种种传说 在民间,关于李莲英之死有多种说法。有传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莲英正好死在辛亥革命时期。此外,有传言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 但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但有专家怀疑了这种解释,因为按1911年3月4日来讲,正是初春季节,这个季节得痢疾让人费解。 对于这些不同版本的传言,虽然都没有找到李莲英被杀的直接证据,但专家认为,那些史料中模糊的记载,以及散布于民间的传闻,以至李莲英后人言语中的破绽,都已经暗示了李莲英之死的种种蹊跷。
最后一个太监李莲英之墓究竟在哪
李莲英的目的在北京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不过李莲英的坟墓早在30年前就被破坏了,只有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了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