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语言特点,俄罗斯属于斯拉夫语系,再根据俄语本身的特点,所以男性以夫结尾较多,或者是斯基,女性就是什么什么娃。这些都是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命名特点,就像南斯拉夫分裂的国家如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波黑、克罗地亚就有很多人是维奇和奇结尾一样,希腊以斯结尾一样。而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原来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的官方语言是俄语,因此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都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并得到比较全面的同化,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姓名。苏联解体后,一些原来的加盟共和国都在全力摆脱俄罗斯影响,在中亚就体现在塔吉克斯坦上,塔总统拉赫玛诺夫,把自己的名字改回了“拉赫蒙”,把俄式特征“夫”的结尾去掉了。因为塔吉克比较特殊,它不同于其他几个中亚国家,他和阿富汗一样,与伊朗属于一个祖先,是波斯人的后代。
中国女排教练郎平和郎朗是亲戚关系吗?
没有亲戚关系。
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国际钢琴家。
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
对于奥运有着特殊情结的郎朗利用来巴西出席公益和商业活动的间隙到奥运赛场观看比赛,郎朗说:“要知道郎平指导好像是我的姑姑一样,毕竟我们都姓郎嘛。昨天球赛结束我也给她发了微信,我说,姑姑,我期待你下一场比赛啊。我因为有音乐会没办法看比赛,但我要去看她们训练。”
郎平和郎朗是什么关系
一个姓而已!郑智化和郑成功有关系吗?当然没有
朗平和朗朗的关系是不是姐弟关系?
应该是的,
郎平和陈忠和的关系
我晓得我晓得!!
郎平原来是中国女排的,而陈忠和就是郎平那个时代的陪练。
那时都是陈忠和陪郎平练排球的。郎平退役以后曾担任中国女排的教练,那时陈忠和就是助教了。后来郎平去了美国当女排教练就极力推荐陈忠和为中国女排教练,加上陈忠和经验丰富,于是陈忠和就当上中国女排教练啦。
在奥运中国女排有对美国女排噢,可是后来却是美国女排反超了。真可惜。
但是陈忠和这个微笑教练还是做的不错的啦。
郎平与朗朗有关系吗
没有亲戚关系,只是好朋友。
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国际钢琴家。
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
对于奥运有着特殊情结的郎朗利用来巴西出席公益和商业活动的间隙到奥运赛场观看比赛,郎朗说:“要知道郎平指导好像是我的姑姑一样,毕竟我们都姓郎嘛。昨天球赛结束我也给她发了微信,我说,姑姑,我期待你下一场比赛啊。我因为有音乐会没办法看比赛,但我要去看她们训练。”
郎平是朗朗的姑姑吗
没有亲戚关系,只是好朋友。
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国际钢琴家。
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
对于奥运有着特殊情结的郎朗利用来巴西出席公益和商业活动的间隙到奥运赛场观看比赛,郎朗说:“要知道郎平指导好像是我的姑姑一样,毕竟我们都姓郎嘛。昨天球赛结束我也给她发了微信,我说,姑姑,我期待你下一场比赛啊。我因为有音乐会没办法看比赛,但我要去看她们训练。”
李云迪和郎朗,更欣赏哪个?
个人比较喜欢李云迪。他一直有很好的心态,而且对于音乐的感觉也实在是强。而且他比朗朗更内敛,弹出的音丁更有棱角。
李云迪对于音乐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别具一格。他气质更好。
沈文裕是谁???
不可复制的钢琴天才—沈文裕
音符点燃的情人节
2006年的情人节之夜,记者是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里度过的。那晚,我和正在上海参加音乐院校院长论坛的全国十余所专业音乐院校的院长们、钢琴系的几代主任们以及参加第三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的评委们、选手们以及上海的钢琴乐迷们一起第二次聆听了钢琴天才沈文裕的现场演奏。
那是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是沈文裕用音符点燃 的情人节之夜。令记者最为难忘的不仅是青年钢琴演奏家沈文裕那晚高超的演奏和它带给现场观众的美妙感受,还有在那一晚记者感受到了由于沈文裕的精湛演奏,在那所高雅古典的音乐厅里点燃的、令观众们久久不能抑制的、燃烧在人们心中之火!
记者亲眼目睹了、感受了现场观众、专家们那种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不受炒作误导的、任凭真情倾斜的激动!今后我相信,这种场面可能比听到沈文裕的演奏还要难得!音乐会后,我对沈文裕说,今晚的音乐会对你简直就是中国钢琴界对你的集体招聘考试!没有谁的应聘考试会有比这阵容还要强大的考官阵容!沈文裕笑笑说:是嘛!我没有想到哎!不知道他们是否满意?”我以为他要谦虚两句,没想到他接着说:“其实,谁来听对我都不重要。我在乎的是自己今天在舞台的感觉如何?”记者追问:“你今天的感觉怎样?”“还可以吧,我从观众的掌声中听得出来,今天有很多的观众能够听懂我的音乐。这就令我很高兴。但是我今天发挥的还不是最好。我知道我还能更好”。
参赛是告诉世界:我来了
沈文裕十岁就已经走向了世界。那年两次受邀去南非巡回演出,轰动南非全国穿被一些音乐权威和媒体誉为第二个莫扎特;已经可以轻松的弹奏肖邦的第一和第二钢琴协奏曲、莫扎特的全部钢琴奏鸣曲及许多世界名家名曲;他11岁即被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破格录取,被著名的钢琴大师豪尔教授收为门徒。就在那一年,他只照谱自学了十几个小时就能完整地随唱片的速度演奏拉赫玛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他的才能无疑让所有的专家瞠目!
这些年在沈文裕欧美已渐成受人追捧的“天才”和“神童”。他似乎已经习惯了人们对他“神童”和“天才”的称谓。面对一次次的比赛,无论输赢(他多次因为一些人为的因素,成绩受到挤压。许多不公平的结果让他越来越成熟,反而看淡最终获得什么奖项),但他的自信依然。他甚至说:“我得奖是很正常的事,没得奖才不正常。我知道自己的实力。我参赛只是告诉人们,告诉世界钢琴界:我来了!因为我的理想不是得奖,而是要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 有人说他有些狂妄,不够自谦,他却不以为然。面对未来,他的目标是:超越自己!
他不愿承受在国外遇到的不公
年仅19岁的沈文裕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国际钢琴大师的实力,尽管各种专业媒体早就对他机遇极高的评价和肯定,但一些国外经纪机构和某些国际钢琴权威出于他们各自商业利益或名誉上考虑,始终没能够给予他他认为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待遇。
由于不满自己的才华被国际钢琴界某些权威所漠视,不满自己做为中国人的才能被某些国际钢琴权威归为己有,特别是面对某些外国权威所谓:“离开我,你就完了”的说法,沈文裕断然不能接受。他因此不愿意继续做他们的学生,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在一般人眼里十分珍惜的在国外读书的机会,他认为自己现在的能力已经不需要国外名牌大学的文凭为自己贴金。一个真正的钢琴家,应该舞台上展示自己对邪恶能力,而不是头衔说话。尽管早就有一些国际著名的唱片公司向他投来“橄榄”,但他仍因不愿意接受唱片公司对他“并不尊重”的安排而拒绝了与之签约。去年10月,他在结束了香港国际钢琴比赛(他在那项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之后,就回到了老家成都,开始了一个真正中
朗读者郎平携中国女排是哪一期?郎平和女排姑娘分享的内容是什么
是第十二期压轴 ,郎平读的是人生,女排队员读的是流沙河的理想
郎平和汤淼是什么关系
郎平与周苏红和汤淼都是朋友义气吧
1924年2月12日,保罗·怀特曼在纽约伊俄瑞安音乐厅举行演奏会。怀特曼将《蓝色狂想曲》在演奏会中举行首演,并且由格什温亲自担任钢琴独奏,怀特曼担任乐团指挥。
之前,格什温已经盛名远扬,因此首演的时候许多伟大的当代音乐人物都到场聆听这首交响化的爵士乐,其中有小提琴家海飞兹、艾尔曼、克莱斯勒,作曲家拉赫玛诺夫、斯特拉文斯基,指挥家史托考夫斯基、孟根堡等人。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蓝色狂想曲》的盛名不胫而走,成为美国管弦乐中最重要的一首作品,也更加巩固了格什温在乐坛的地位。
沈文裕,拉赫马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新冠军。
他有惊人的才华;他认为自己就是大师,甚至不计较被称作“疯子”;他生活在音乐中,仿佛与世隔绝;他妈妈说,天才与完人,他们只能优先选择一个。
神童
沈文裕是个钢琴神童。
5岁多时,沈文裕听到父母看电视剧《楚留香传奇》,第二天起床就在玩具钢琴上弹出了该剧主题曲;
6岁多,学钢琴不到一年就轻松通过钢琴专业6级考试;
9岁,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独奏音乐会,成为该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独奏音乐会举办者;
12岁,考入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13岁获德国锡银根首届国际钢琴大赛少年组冠军;
16岁获享誉世界的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钢琴大赛银奖,是大赛最年轻的获奖者。
2005年6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凭借他最擅长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拉三”),夺得蜚声世界的拉赫马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之冠军。
小时,爷爷对沈文裕溺爱有加,可这造成了他的好动和叛逆。有大人逗他玩时,他张口就骂人,冲别人吐口水。可接触音乐以后,仿佛一切都变了。沈文裕变得很乖,很安静。他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连玩具都不乱扔,对人也平和了。
已故原四川万州音乐协会主席、作曲家刘建平是沈文裕的启蒙恩师,也是他迄今最挂念的人。6岁开始学琴,已算起步较晚,况且沈文裕没有修长的手指,是刘老师第一个看出沈文裕在音乐上的不寻常。看着沈文裕的技艺突飞猛进,刘建平认为此子非己所能教,于是把沈文裕推荐给了当时的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郑大昕。许多年以后,沈文裕每当抱怨他后来的导师不愿放自己远走高飞时,仍会缅怀刘老师的无私:“只有刘老师是真心为我好,送我去成都读书。不像其他老师,总是威胁我说,离开了他们,我就一无是处。”有一次和现在的老师卡沫林争吵,沈文裕曾咬牙切齿地说:“你知道吗?我最尊敬的老师是刘建平,虽然他死了,我还给他上坟。我这么多老师,只有他肯定我是神童!”
郑大昕发现寻常教学方法并不适合这个孩子,他将每周一次的教学增加到每周两次。郑教授评价说:“这个孩子非常有天分。改正毛病快,吸收新知识也快,……他对乐谱有惊人的记忆力。”
一度和沈文裕关系紧张的德国钢琴大师卡沫林也对记者承认:“我们不说钢琴演奏家是天才,只说作曲家是天才。但沈的确是个非常棒的学生。”
“大师”
可今天的沈文裕已不满足于“神童”,他想做“大师”。
提到这一点,沈文裕在成都的父亲肖元生(肖元生从母姓,父姓沈,所以沈文裕仍姓沈)毫不隐讳:“沈文裕11岁就能演奏‘拉三’协奏曲。这被认为是世界最难的曲目,他弹起来一点都不难。他弹什么都不难。”“其实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比大师好了!”
肖元生称,他自己曾“潜心研究”由不同大师级钢琴家演奏的不同版本的曲目,再对照沈文裕演奏的版本,才得出这样的结论。肖元生一再强调:“我说这话是负责任的,不是乱说的!”
肖元生不吝惜用最完美的语言来赞扬儿子:“他对音乐版本的研究,不是一般教授所能理解的;……很多亚洲的音乐权威没有雅量,不知道,或者也不愿意知道沈文裕目前究竟是怎样的水平,不承认他已比许多大师更好……欧洲的许多权威也没有雅量,压制中国人。”
肖元生介绍,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霍尔维茵曾公开说,他听过60多个不同的“拉三”版本中,沈文裕的版本是最好的。不过,郑大昕纠正说:“霍尔维茵所说的,应该是最好之一。这样更合理些。”沈文裕本人的说法是:“霍尔维茵在报上的说法其实较为含糊,他是私下对朋友说这句话的,就是说我的版本是最好的。”
沈文裕对自己也评价甚高:“我不能说自己处处比大师好,但如果打综合分,有时的确能高出一些。像在我这个年纪就这么全面的,能力又达到这样水准的,当今世上非常少,可以说没有,我是惟一一个。”
谈起这次拉赫马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他非常自信:“他们(指其他选手)肯定不如我。从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来看,综合实力感觉差我好几倍。”
也许出自这样高的自我评价,沈文裕自感在德国怀才不遇,反成了老师掌控的“赚钱机器”。在卡沫林推荐下,沈文裕和德国某经纪公司签了约。在德国的大部分演出,沈文裕获得每场出场费1000欧元左右,有时约700欧元。这在他看来,非常不公平。“我认为以我目前的水平,应该享受大师待遇。有些大师演出能得7万欧元,我至少要1万以上才合理。”当他把这要求向导师提出的时候,卡沫林只是一笑了之。
“他曾说,我是蚂蚁,他们是大象。想要出名,就要学会忍受。”沈文裕谈到这里开始有些激动,“我生气了,跟他说,我是老虎!”
而卡沫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简单地说:“他的演奏水平,可以被称为达到大师级水准,但我不会说他是大师。”
“赌注”
沈文裕得到了在成都的父亲和在德国陪伴他的母亲涂镜屏的无条件支持。从1997年开始,母亲只身陪伴年仅12岁的儿子来到德国。8年来,沈文裕的父亲只到过德国一次,停留两个半月左右。
儿子的学业非常忙碌,涂镜屏自然帮他把一切生活琐事都料理妥当,决不让他参与任何家务。“他根本做不来这些事。再说,他要是把精力都花在家里的事上,就没办法准备那么多比赛了。”当被问到在德国是否觉得寂寞时,沈母显得淡淡的:“还好吧。孩子平时总在家里练琴,听着琴声,也就不觉得那么孤单了。”
父母的牺牲也许与沈文裕幼时的健康有关。廖弟方是肖元生多年的老友,还曾专门为沈文裕撰书《沈文裕:从贫民家庭通往钢琴大师的奇迹》。他告诉记者,沈文裕出生后,头特别大,一岁多都不太会说话,走路摇摇晃晃。送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严重营养不良。这事给了夫妻俩很大的刺激,立誓拼命干活赚钱,让孩子过上好日子。
作为一个19岁少年的父亲,肖元生并未享受到与沈文裕同龄少年对父亲的崇拜和景仰。“他不崇拜我,甚至有点瞧不起我。”说这话时,肖元生的语气中似乎颇有些骄傲和得意。他说,为了跟上儿子的步伐,他很早就赋闲在家,专心听音乐,学习音乐理论。“我们为这个孩子付出太多了。这个家全部的赌注都压在沈文裕身上。”
今天,沈文裕的成就终于让其父母觉得多年的辛苦很值得。肖元生目前的愿望,就是一家团聚。
完人
在沈文裕家里,有一张一米长、一尺宽的小桌。中间放一个小竹竿就是球台的网子。很多时候,沈文裕就一个人在这张迷你球台上自己和自己打乒乓球。左右手各执球拍,站在小桌子旁,左手发球,右手接。
孤独是逐渐成长为青年的沈文裕难以摆脱的情绪。从5岁多学琴开始,沈文裕的世界就变得异常单纯,课外时间都由妈妈陪着练习钢琴,节假日里不是练琴,就是听世界知名钢琴大师的演奏。
到德国后,这种孤独感就愈发强烈起来。他曾不止一次地在电话里对父亲说起自己的孤独,以及与人交往的渴望。
肖元生和涂镜屏都在心里盘算着,还要给沈文裕补上非常重要的一课:社会。夫妇俩承认,沈文裕一直活在远离现实社会的音乐世界里,对社会生活的许多常识,包括待人处事,一无所知。和所有的神童一样,沈文裕身上有着难以遮掩的性格缺陷和知识缺陷。
有很多人批评沈文裕狂妄,他的父母说:“他说的是事实。”
沈文裕至今都没有交到一个真心朋友,他父亲愤怒地说:“别人都是在利用他,骗他,没有人真心对他好!”
“一个天才,不可能成长为完人才走这条路。所以只能让他在音乐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再学习别的东西。”沈母在采访最后,作出了这样的结论。
在和沈文裕的交谈过程中,不难发现他其实是个很单纯的孩子。从神童步往大师的道路上,他执著地认为自己已经走得够远,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他为此付出过很多努力,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他年少的心里,不理解的,是音乐之外的复杂,是成人世界的深沉。
他在国内的恩师郑大昕语重心长地说过:“沈文裕还这么年轻,一生的路还很长。他需要的,是成为一个大师必不可少的阅历和修养。先学会了做人,他总有一天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拉赫马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
今年为第二届。该项赛事创办即瞄准世界一流规格。获准参赛者由组委会提供往返旅费1000美金及赛期食宿,第一名奖金3万美金,并可获在美国最高音乐殿堂卡耐基音乐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的殊荣。据悉,中国目前能在卡耐基音乐大厅表演的钢琴家只有殷承宗和郎朗。沈文裕将成为第三位。
拉赫马尼诺夫是晚期浪漫主义的重要音乐家,他的音乐如他本人一样深受俄罗斯文学艺术传统的熏染。其作品以对技巧的高要求而著称,其中《第三钢琴协奏曲》更被称为“巨人的协奏曲”,是公认的目前世界上最难弹奏的协奏曲之一
前不久,一个捷报自美国洛杉矶传出:沈文裕,一个年仅18岁的中国小伙子,凭借弹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一举摘下了蜚声世界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并获得在美国音乐殿堂卡耐基音乐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的殊荣。中国目前能在卡耐基音乐大厅表演的钢琴家只有殷承宗和郎郎,沈文裕是第三位获此殊誉者。
9岁小男孩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
沈文裕1986年出生于重庆市万州区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一位邮递员,母亲是家庭妇女。
1991年5月的一天晚上,母亲安排文裕睡下后,开始看录像片《楚留香传奇》。第二天下午,5岁的沈文裕却用一根指头在母亲花20元钱为他买的玩具钢琴上将《楚留香传奇》的主旋律连贯性地弹了出来。文裕的父亲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儿子是不是对音乐很有天赋?看到儿子喜欢音乐,父亲东挪西借给儿子买了一架钢琴,并请了当地最好的钢琴教师———万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四川音乐家协会理事刘建平给他上课。跟刘老师学习钢琴不到1年,沈文裕第一次参加钢琴考级,便轻松考过了钢琴6级。看到沈文裕悟性这么高,刘建平便把沈文裕举荐给了当时的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郑大昕教授。
7岁师从郑大昕教授后,沈文裕先后弹完了大量世界大师名曲。
1995年10月的一天,9岁的沈文裕突发奇想要在四川音乐学院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沈文裕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
果然,所有的票都卖完了。11月10日那天晚上,挂着“沈文裕九周岁钢琴独奏音乐会”巨大横幅的四川音乐学院演奏厅里,800个座位座无虚席。沈文裕在音乐会上演出了巴赫的第一法国组曲G大调作品816号、斯卡拉蒂D小调、F小调和E大调四首、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肖邦的B大调夜曲作品32之一等作品,优美的旋律通过他的手指流了出来,在音乐大厅里回旋、流淌,他的出色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0岁中国钢琴神童风靡南非
1996年12月5日,正在家里看书的沈文裕被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打开门之后,他看到了三张慈祥的脸正朝着他微笑:恩师郑大昕教授、音乐学院的李明珠教授,以及一位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外国老太太。
原来这位外国老太太是前来四川音乐学院讲学的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钢琴教育系的艾娜教授,艾娜是世界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专家。当她听说了音乐神童沈文裕的故事后,就直接上门来访了。
沈文裕高兴地为客人弹奏了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肖邦的《玛祖卡》等曲目,从晚上7时许一直弹到10时,让艾娜听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才学琴5年的孩子,却能将大师名作弹奏得如此得心应手,真是奇迹啊。
艾娜说,数月之后,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亚欣斯基将到南非讲学,如果沈文裕愿去南非听大师讲课的话,她将为他力促此行。
1997年2月3日,沈文裕与李明珠教授一起飞往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艾娜女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2月7日,李明珠带着他去听了世界钢琴大师亚欣斯基的课。亚欣斯基曾任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评委主席,是钢琴大师齐墨尔曼的老师。一个大学生正在亚欣斯基的点拨下弹奏肖邦的《玛祖卡》,也许紧张,这个大学生反复几次都没按亚欣斯基的要求将其弹好。沈文裕大胆地站了起来,对亚欣斯基说自己想尝试一下。
一个小孩有如此勇气,亚欣斯基微笑着同意了。沈文裕上台坐定后,一曲优美的《玛祖卡》便从他的指尖飘了出来,在演奏大厅里回荡,在场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被其流畅完美的琴声深深地吸引住了。亚欣斯基惊奇地注视着这个中国男孩,演奏完成后,现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继而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欣斯基接着又考了沈文裕即兴模仿、即兴创作以及视奏新谱的能力……而后抚摸着沈文裕的手说:“你不光手指弹得好,心中也有音乐啊,你是上帝的宠儿,坚持下去必成世界级钢琴大师!”
一个10岁男孩得到了亚欣斯基的高度赞扬和特别厚爱,这一消息在比勒陀利亚这座酷爱钢琴音乐的城市传开了,南非国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为沈文裕做了一期专访。节目播出后,沈文裕在比勒陀利亚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开普敦大学等地连续举办了8场钢琴独奏音乐会。
那段时间,《南非日报》、《比勒陀利亚新闻报》等报刊纷纷以“10岁中国钢琴神童风靡开普敦”、“中国小天才让大师惊奇不已”、“钢琴神童世界级的独奏表演”为标题对沈文裕作了报道;南非的电视台播放了沈文裕的节目,他的传奇经历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他要做世界十佳钢琴大师
沈文裕回国后,他一边跟郑大昕教授学习,一边又先后在重庆、沈阳、成都和日本、香港等地演出,他的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赞誉接踵而至。但是,郑大昕告诉他,要成为真正的世界级钢琴大师,最好到德国深造。“拉三”是俄罗斯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创作
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的简称。“拉三”被视为世界钢琴协奏曲之王,乐曲中闪电般快速且连续不断的和弦,稠密而错综复杂的装饰音等使此曲成了一支检验弹奏水平的高难度曲子。“拉三”自诞生后犹如一匹狂暴不羁的野马,很难有人能将之驯服……一个11岁的儿童能弹好“拉三”,简直是天方夜谭,因而爱才的考官们破例给了沈文裕这个中国小学生读大学的机会,他成了著名钢琴教育家、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大学豪尔教授的学生……
2001年4月,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界泰斗的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出任乌克兰一个国际钢琴大赛的评委期间,向她的好朋友、同任该大赛评委的德国汉诺威戏剧与音乐大学钢琴系主任哥兹特教授提到沈文裕。哥兹特早就知道了沈文裕,他很喜欢这个难得的音乐天才,他当即建议周广仁劝说沈文裕到汉诺威戏剧与音乐大学读书。
在哥兹特教授的帮助下,2001年,沈文裕进入德国汉诺威大学,成了李云迪的校友,师从著名的卡沫林教授。卡沫林是哥兹特的老师,在德国享有极高的声望,被视为德国钢琴界的教父,想成为他的学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2001年8月,波兰肖邦协会为了纪念肖邦举行了第56届音乐节,沈文裕和李云迪、陈萨、王羽佳一起有幸被特邀参加音乐会。在音乐节上,四个青年钢琴家都分别举行了独奏音乐会。
2003年6月,经过5个多星期的激烈角逐,第14届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钢琴大赛揭晓,在这次比赛中,年龄最小、被破例允许参加比赛的沈文裕凭舒伯特的《D784奏鸣曲》、《梦》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打败来自世界各国的100多位优秀钢琴选手,夺得了比赛的第二名,也成了大赛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2005年6月18日,18岁的沈文裕一举摘下了蜚声世界的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钢琴比赛的冠军,并赢得了高达3万美元的奖励。德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霍尔维茵曾公开说,他听过60多个不同的“拉三”版本,沈文裕的版本是最好的。
沈文裕虽被誉为天才神童,可他自己却并不满足于“神童”和“天才”的称谓,他要做的是世界级的大师,因而在鲜花和光环面前,他比以前更刻苦了。
“我得奖是很正常的事,我知道自己的实力。我参赛只是告诉人们,告诉世界钢琴界:我来了!因为我的理想不是得奖,而是要成为世界十佳钢琴大师!”笔者通过国际电话采访沈文裕时,他在电话中自信地对笔者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