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 文莱达鲁萨兰国 Brunei Darussalam,代码BN 独立日 1984年1月1日 国庆日 1984年2月23日 7月15日是现任文莱苏丹穆达·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 HAJI HASSANAL BOLKIAH)的生日。文莱为穆斯林国家,开斋节是其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的日期根据回历均有变化。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黄、白、黑、红四色组成。**的旗地上横斜着黑、白宽条,中央绘有红色的国徽。 文莱国旗1906年,当文莱还是英国的保护国时,就制作了文莱第一面国旗——呈长方形的**旗帜。旗帜上的**代表苏丹至高无上。后来为了纪念两位有功的亲王,苏丹决定在国旗上加了黑、白两条斜条。1959年文莱实现自治时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把文莱的国徽图案绘制在国旗中央。1984年1月1日,文莱宣布完全独立,国旗沿用至今。 国徽 呈红色。一弯新月环抱着一根棕榈树干,其上为展开的双翼,双翼之上为一顶华盖和一面旗帜,这象征文莱信奉伊斯兰教和 文莱国徽苏丹至高无上。在新月中央用马来文写着“永远在真主指导下,万事如意。”中心图案两侧有两只手臂,表示人民向真主祈求,人民对苏丹和政府的拥护。国徽底部的饰带上写着“和平之城——文莱”。 国歌 《真主保佑文莱》 国家政要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 Haji Hassanal Bolkiah,1967年10月继承王位。王储穆赫塔迪·比拉 Al-Muhtadee Billah,1998年8月册封为王储。 自然地理 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 文莱地图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海岸线长约161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地。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年均气温28℃ 。 人口 总人口约38万(2007年),其中马来人占67%,华人占15%,其他种族占18%。文莱的国语为马来语,通用英语,国教是伊斯兰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首都 斯里巴加湾市 Bandar Seri Begawan ,位于文莱-穆阿拉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7万。原称文莱市,从十七 阿里·赛福丁清真寺世纪起即成为文莱首都,1970年10月4日改为现名。 为主要海港和旅游胜地。 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与北京时间相同 。 国际电话码 673 新闻出版 文莱新闻社是文唯一官方新闻机构,创建于1959年。主要报纸:《婆罗洲公报》,日报(英、马来文);《文莱灯塔》,周报(马来文)。文莱广播电视台创建于1957年5月,是文莱唯一的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拥有两个广播网,一个用马来语和方言,一个用英语、华语和廓尔喀语广播。电视台从1975年起开设彩色电视频道,播放马来文和英文节目。 [编辑本段]文莱王朝 文莱王朝(博尔基亚氏王室)直到1993年为止文莱王朝是亚洲王朝中除日本菊花王朝外国祚最长的现存王朝,1993年柬埔寨王朝复辟,现存最长的亚洲王朝才被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柬埔寨王朝代替,现任文莱苏丹是第29世-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文莱王朝从1363年开始传到现在已经有六百余年。而且文莱王朝君主制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编辑本段]文莱简史 文莱从8世纪开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称“渤泥”,明代史籍中称“文莱”。文莱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13世纪 斯里巴加湾市伊斯兰与马来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后伊斯兰化。其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曾于1408年访问中国,后逝世并安葬于南京。14世纪,文莱伊斯兰教君主国从爪哇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在14世纪至16世纪非常强大,国土包括菲律宾南部以及沙捞越和沙巴。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1971年,文莱与英国重新签约,规定除外交事务和部分国防事务外,文莱恢复行使其他所有内部自治权。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独立以后,苏丹政府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重点扶持马来族等土著人的经济,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 [编辑本段]文莱政治 文莱是一个“主权、民主和独立的马来穆斯林君主国”。1956年9月29日颁布第一部宪法。独立后它的基本条款继续 文莱警察有效。1971年和1984年曾进行重要修改。宪法规定,苏丹为国家元首,拥有全部最高行政权力和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也是宗教领袖。设宗教、枢密、内阁、立法和世袭等5个委员会(1984年独立后,立法委员会停止运作,内阁委员会改为内阁政府),协助苏丹理政。 [编辑本段]文莱经济 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文莱的经济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年采原油1200万吨,居东南亚第二,液 文莱青少年化天然气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1万美元(2007年数据),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力图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 [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文莱奉行不结盟和同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应相互尊重。1984年2月24日加入联合国,重视联合国作用。1984年1月7日成为东盟第六个成员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密切。视东盟为外交基石,主张通过东盟实现地区稳定、繁荣与团结。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成员(ASEM),重视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对区域性经济合作持积极态度,主张各国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认为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联合国和地区组织应在维护和平、保持稳定和促进发展中发挥作用。支持联合国改革,希望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和活力,认为安理会改革应多倾听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重视同中国、美国、日本等大国关系。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间的关系,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此外,还是英联邦和不结盟运动等国际组织成员国。1993年12月9日加入关贸总协定,1994年4月15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近年来,文莱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2000年,成功主办了第八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会议。2001年,成功主办了第七次东盟***会议和第五次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会议。2002年,成功主办了第九次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议。 目前,文莱共与143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32个国家设有使馆或高级专员署(英联邦国家对使馆的称谓)。
采纳哦
中越两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 尚未从内战中恢复巨大的战争创伤的中国开始向越南无偿提供了累计达几千亿人民币的资金和几百万吨的物资,越南爆发战争后,更有大量物资无偿赠送给越南并派出大量科技人员帮助越南发展工业,支持越南作战,最终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议。中国一直还以很低廉的价格把矿产品出售给越南。
1958年,越南“承认南沙群岛属中国”国书原件。原件译文: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府尊敬的(周恩来)总理同志:我们郑重的向总理同志声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承认和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9月4日所作的关于中国领海的决定和声明。我们向总理同志致以诚挚的敬意!1958年9月14日于河内敬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范文同(签名、盖章)。
现任中国驻越大使孙国祥,2008年12月16日递交国书。
现任越南驻 华大使阮文诗,2008年9月19日递交国书。
2006年中越两国举行了第11轮(7月)海上问题专家小组谈判,第17(8月底9月初)、18轮(10月)陆地边界联合勘界委员会首席代表会晤和多次专家会议,两轮中越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和共同开发谈判联合工作组会谈(1月、9月)。
8月,中越北部湾渔业联合委员会第三届年会第二次筹备会和第三届年会正式会议在河内召开。
10月10日,中国、越南和老挝三国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关于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条约》。
4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访越。5月,中越边境地区合作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11月,两国国防部举行第二次中越防务安全磋商。12月,两国海军在北部湾海域进行第二次联合巡逻。
(不含港澳台对越合作)
2007年中越双边贸易额1512亿美元,同比增长519%。中国对越投资增长势头良好,2007年中国对越投资1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我国在越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总额81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5亿美元;其中2006年新签合同额2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5亿美元。 1995年7月,越南加入东盟。越同东盟关系日益密切。2006年9月,越国会主席阮富仲出席在菲律宾举行的第27届东南亚国家议会联盟会议,分别与菲律宾、老挝和新加坡国会***举行会晤。
2006年,越南与东盟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3月,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访越。同月,文莱王储穆赫塔迪·比拉访越。10月,泰国总理素拉育访越。11月,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访越。3月,越国防部长范文茶访问马来西亚。12月,马来西亚国防力量司令访越。10月,越国家副主席张美华访问文莱。12月,越政府总理阮晋勇访问泰国。 2006年越与欧盟关系继续发展。双边经贸、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合作关系不断发展。欧盟是越重要贸易伙伴,2005年双边贸易额74亿美元,在越实际投资额40亿美元。2004年、2005年欧盟向越提供的无偿援助最多。越主要向越出口皮鞋、纺织品等。2006年欧盟正式取消越南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5月,欧洲议会代表团访越。
2006年欧洲委员会及欧盟成员国承诺在2007-2013年期间每年向越南提供援助16亿欧元;法国在2006-2010年期间援助14亿欧元;在未来五年内,英国援助5亿美元,丹麦每年援助6700万欧元;荷兰在2006-2008年期间每年援助6000万欧元。2007年欧盟承诺向越南提供9482亿欧元官方发展援助(ODA)。9月,阮晋勇总理出席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
文莱达鲁萨兰国(Negro Brunei Darussalam),简称文莱。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濒临南中国海。面积5765平方公里。人口近25万。马来语为国语。伊斯兰教为国教。文莱,意为“和平的土地”。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文莱城)。
1984年1月1日,文莱结束了英国保护领地的地位,获得独立,并随即加入了东南亚国家联盟。
文莱以出产石油、天然气、椰子和橡胶为主。20年代文莱发现了石油,目前已成为东南亚重要能源出口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 757万美元,已跃居世界前列。1985年石油收入达25.9亿文莱元。石油贮量为14亿桶,天然气2000亿立方米。出口为石油、天然气。进口为大米、工业品、交通设备、机电产品。货币文莱元Brunei Dollar。
文莱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化程度更高,尤其在社会生括方面,伊斯兰数规几乎成了生活的准则。比如,按照“古兰教”的训诫,马来人禁酒,不吃猪肉、死物和血液,这在文莱、在马来西亚都一样。对不要浪费、不要偷懒,要遵守社会公德等,文莱的新闻媒介也多强调这是伊斯兰教的要求,每天礼拜5次,每星期五必须到教堂参加聚礼和祈祷。开斋节是文茉马来人最隆重的宗教节目。斋月期间,成年穆判,在斋月的最后一天到月亮升起时,家家户户连夜煎制糕点。翌日,他们互相拜贺,并向贫穷的穆斯林送礼,到麦加朝圣是每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的最大的心愿,文莱虔城的伊斯兰教徒多,按信教人口比例,到麦加朝圣的人数,比东南亚其他国家都多。
文莱不仅以盛产石油、天然气闻名于世,而且有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阿耶水乡。它座落在文莱河上,历史悠久,在中国及阿拉伯一些古代名著中就有记载,水乡现有人口近3万。阿耶水乡的房子最初漂浮在水面上,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在水中的高脚木屋。
文莱的马来人把办丧事当作人人都要学会的一门学问,并要求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来进行。
文莱人家里来了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对方向自己请安问好,就要给以接待,笑脸相迎。在他们看来,给对方以好脸色就是对客人的施舍,向对方问候就是个祈祷。如果自己的身份高于对方,他们很注意表现出谦逊的样子。说话总是心平气和,注意不说对方不爱听的话。来了客人,尽量不让对方看到自己正忙着,在他们看来,让对方看到忙就是想赶对方走。客人来了,有吃的尽管拿出来就是,对方不吃则不勉强,吃了也不问好吃不好吃之类的话,这样问人被视为不懂礼貌。客人告辞,要向客人表示感谢,并邀客人下放再来
文莱
国名: 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
独立日:1月1日(1984年)
国庆日:2月23日(1984年)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黄、白、黑、红四色组成。**的旗地上横斜着黑、白宽条,中央绘有红色的国徽。**代表苏丹至高无上,黑、白斜条是为了纪念两位有功的亲王。
国徽:呈红色。一弯新月环抱着一根棕榈树干,其上为展开的双翼,双翼之上为一顶华盖和一面旗帜,这象征文莱信奉伊斯兰教和苏丹至高无上。在新月中央用马来文写着“永远在真主指导下,万事如意。”中心图案两侧有两只手臂,表示人民向真主祈求,人民对苏丹和政府的拥护。国徽底部的饰带上写着“和平之城——文莱”。
斯里巴加湾市中心融伊斯兰与
马来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
国家政要: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Haji Hassanal Bolkiah),1967年10月继承王位。王储穆赫塔迪·比拉(Al-Muhtadee Billah),1998年8月册封为王储。
自然地理: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海岸线长约161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地。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年均气温28℃ 。
人口:总人口约35万(2004年),其中马来人占67%,华人占15%,其他种族占18%。文莱的国语为马来语,通用英语,国教是伊斯兰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首都:斯里巴加湾市(Bandar Seri Begawan) ,位于文莱-穆阿拉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原称文莱市,从十七世纪起即成为文莱首都,1970年10月4日改为现名。
简史:文莱古称渤泥。自古为酋长统治。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建立苏丹国。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1971年,文莱与英国重新签约,规定除外交事务和部分国防事务外,文莱恢复行使其他所有内部自治权。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独立以后,苏丹政府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重点扶持马来族等土著人的经济,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
政治:文莱是一个“主权、民主和独立的马来穆斯林君主国”。1956年9月29日颁布第一部宪法。独立后它的基本条款继续有效。1971年和1984年曾进行重要修改。宪法规定,苏丹为国家元首,拥有全部最高行政权力和颁布法律的权力,同时也是宗教领袖。设宗教、枢密、内阁、立法和世袭等5个委员会(1984年独立后,立法委员会停止运作,内阁委员会改为内阁政府),协助苏丹理政。
经济: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文莱的经济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东南亚第二,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美元,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力图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
新闻出版:文莱新闻社是文唯一官方新闻机构,创建于1959年。主要报纸:《婆罗州公报》,日报(英、马来文);《文莱灯塔》,周报(马来文)。文莱广播电视台创建于1957年5月,是文莱唯一的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拥有两个广播网,一个用马来语和方言,一个用英语、华语和廓尔喀语广播,现每天播音超过30小时。电视台从1975年起开设彩色电视频道,播放马来文和英文节目。
外交:文莱奉行不结盟和同各国友好的外交政策,1984年2月24日加入联合国。文莱视东盟为其外交基石,与东盟各国关系密切,1984年1月7日成为东盟第六个成员国。文莱积极发展同伊斯兰国家间的关系,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文莱1994年4月15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91年9月30日,文莱与中国建交。2004年9月,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3.46亿美元,1亿美元。2005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文莱进行国事访问。
文莱达鲁萨兰国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王储:穆赫塔迪·比拉
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
阿曼苏丹国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
斯威士兰王国国王:姆斯瓦蒂三世总理:Absolom Themba DLAMINI 特点
1、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基础主要在于两点:土地国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同时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3、皇帝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官僚制度的趋向是皇帝任用亲信随从以取代和驾空庞大的官僚机构。皇帝相信的是身边的仆从,而不是正常的决策行政系统。针对相位即外朝亦即正常的行政办事机构,常采取两种方法以制约其行政职能:一是架空,二是分权。因此,秦汉时代建立的丞相,魏晋时代就被尚书取代;魏晋后期更是出现了中书省,取代了尚书;东晋时代出项了门下省,取代了中书省;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军机处,同样是内朝挑战外朝的例子。古代正常的行政决策制度,有朝议制度、谏议制度,而这些在内朝决策中荡然无存。
4、中央对人身控制严密:(1)最早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如“什伍组织”,把百姓编入什伍之中(管仲制定,以10家为一什,以5家为一伍,什有会长,伍有伍长,对基层进行控制,有上报制度、惩罚制度);再如商鞅“连坐法”,把伍、什通过户籍办法编制起来,相互告发和同罪连坐。一般来说,郡县长官为皇帝直接任命,郡县之下有乡(10亭为一乡)、亭(10里为一亭)、里(25家为一里)、什、伍等组织,它们管理人民、土地和赋税,使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结果是使得平民失去流动的可能。
明朝君主专制
公元14至15世纪之交,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封建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明朝自宣德以后,历代君主大都荒*腐朽,不理朝政,或荒嬉无度如武宗,或专事玄修如世宗,或静摄深宫如神宗,或童昏暗昧如熹宗,但皇权却不曾坠地不收。历史上迭出不穷的后妃、外戚、权臣、宦寺、藩镇胁制君主之祸也绝无发生。清代史学家赵翼曾慨叹曰:“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确如是,回顾历史,秦、隋两朝暴君继位,二世而亡;汉、唐盛世,遇一昏君(汉元帝、唐玄宗)而中衰。而明代皇权之所以“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其关键在于:一、建立了一个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二、明统治者总结和汲取了历史上皇权陵替的经验教训,特别加强了对统治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势力的防范和控制。使任何政治势力、政治派别和政治集团都无法也不可能游离于皇权的控制之外。此外,明代皇权在政治上实行极端高压恐怖的统治模式,企图以血腥的暴力手段确立和维护专制主义皇权的绝对权威。诸如创设厂卫特种镇压机构和诏狱,制造各类政治大案、要案、血案,株连蔓引,以进行大规模的清洗和屠杀等,就是这一统治模式的集中体现。其严重程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明朝皇帝通过上述方法和措施,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监察诸大权于一身,从而确保了专制主义皇权在统治阶级内部始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晚期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皇权政治。 特点
①国王权力有限:受教皇制约;王室领地少,又不能在贵族领地内征税;国王军队很少,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
②贵族领土处在割据状态,在领地内贵族拥有绝对的权力,忠实于教皇,把国家放在第二。
法国君主专制的代表:路易十四
评价
从15世纪开始,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逐渐形成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随着权力的日益集中到17世纪大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表现为把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削弱大贵族权力;建立常备军,加强王权的军事力量,有力保障了对内统治和对外的扩张。
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起过进步作用,即以其强有力的手段,结束了封建的混乱局面,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强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专制统治逐渐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障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