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马尼诺夫是什么乐期的人物

肖斯塔科维奇和拉赫马尼诺夫是什么乐期的人物,第1张

关于拉赫马尼诺夫的作品,目前我听过他的交响曲全集,钢琴协奏曲全集,音画练习曲全集以及前奏曲全集及其他一些小品。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写的非常好,但除了这第二钢琴协奏曲之外,我个人认为拉赫马尼诺夫的其他作品大多都写的十分勉强,虽然其中也包括一些精品,但大多作品都写的很勉强。

拉赫马尼诺夫的大多数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俄罗斯气息”,有时候他的旋律异常的意味深长,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这种独特民族气息,跟他的前辈柴可夫斯基,格林卡以及强力集团等人很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听拉赫马尼诺夫的作品,让人确信无疑:这是来自俄罗斯的音乐。反而俄罗斯后来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俄罗斯气息”不怎么强烈,有时甚至一点也感觉不到这种气息,可能是受到了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影响。

但拉赫马尼诺夫的大多数作品让人感觉很不自然。打个比方,好像是一个讨厌学习的学生,为了能逃避老师及家长的责罚,而不得不去完成作业,当然这个学生写的作业肯定是很勉强的,而且质量不高。拉赫马尼诺夫的作品就跟这个学生的作业有些类似。当然学生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拉赫马尼诺夫则完全没有“老师”或“家长”的压力,他也完全可以做一个纯粹的钢琴演奏家,那么拉赫马尼诺夫为什么非要去写作业呢?或许他写作业的压力完全来自自己,他想成为一个作曲家,给后世留下更多的优秀作品。

在作曲方面拉赫马尼诺夫远不及柴可夫斯基,而且他连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也比不上。拉赫马尼诺夫作品的问题不在结构上,而是出在旋律上。他的旋律有时很出色很天才,但大部分时候的旋律像是挤奶一样,很吃力的挤啊挤才挤出那么一点。极不自然。听起来费神。而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或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大多都浑然天成,即使他们的作品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写成的,也给人感觉及其自然。让人不得不叹服作曲家是个真正的天才。虽然他们的作品有时候根本看不见“旋律”的存在,但他们作品本身让人感觉是完美无暇的,是天才的。而拉赫马尼诺夫的作品很少给人有这种感觉。

拉赫马尼诺夫最著名的作品是第二与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两首作品确实好,相比之下第二更好,而第三钢琴协奏曲大部分段落都很出色,但某些地方也很败笔,而类似的败笔在他音画练习曲以及前奏曲中更为普遍。虽然他的作品大量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拉赫马尼诺夫是一个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演奏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至今是我最喜欢的版本,阿图尔鲁宾斯坦说过:“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演奏成就要远好于他在作曲领域的成就。”。霍络维兹也曾经说过:“Rachmaninoff is a Pianist”。

跟拉赫马尼诺夫类似,德国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败笔以及不合理或不协调的地方。我感觉舒曼在作曲方面天赋不明显,或者说比起他同时代作曲家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及李斯特,他的天赋明显要差一截。虽然舒曼也有完美的作品(比如C大调幻想曲及钢琴协奏曲第3乐章),但舒曼的特点就是喜欢写短小的曲子(短小但并不精悍),然后组成一个套曲。以写小曲的方式进行创作,从某个侧面可以反映出舒曼怕创作,怕作曲。他的很多小曲,很多段落让人感觉毫无道理,不知所云(连他著名的《童年情景》都有这样的问题)。虽然有很多人使用“神经质的浪漫”来形容舒曼的作品,这其实是用褒义的词语,非常客气地评价舒曼作品中的不足之处。“神经质”本身就不是正常的,积极向上的东西。如果不客气地评价,“神经质”就意味着败笔,舒曼作品中大量着存在着这样的败笔。而且跟拉赫马尼诺夫类似,舒曼的大量作品或片段是反复挤才挤出来的结果。他的作品很少给人有完美的感觉。

不知大家如何看这两位作曲家?

不朽的人与乐

作者 : 辛丰年

ISBN : 7503919140

页数 : 329

开本 : 32开

封面形式 : 简装本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00-1-1

在后王朔时代,当“爱”这个字眼和“屁”成为同义词,沦为滑稽和笑料的道具的时候,我们抱着一丝宽慰和感激的心情,发现现实中居然还有一个雨果小说里才可能出现的人物——辛丰年,他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心灵。辛丰年不是音乐家,也不是乐评家,却写出了许多音乐家或乐评家们根本写不出的音乐笔记,若干年之后,这些东西成了大家搜求的宝贝。

本书由作者30余篇音乐笔记(随笔)组成,谈贝多芬,谈莫扎特,谈舒伯特、柏辽兹,谈瓦格纳、德彪西,无不从自己的半生的深切感受落笔,无不从别人未留意处说开。作者几十年对音乐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都一一浓缩在他的文字里。谈音乐,有感觉,有色彩,有领悟的文字不多见,本书即是难得的一辑,读者不信,请读下面《天才与庸人的喝彩》一文!

片断:

天才与庸人的喝彩——再说莫扎特

向来有“莫扎特谜”之说,谜在于其人的禀赋过人,其乐的似浅率而实神奇,等等。而今借着纪念他死去二百年的机会,又出现了“莫扎特狂”。

十九世纪以来,莫扎特已成了许多音乐家“心中的太阳”。有的颂赞也颇带点崇拜狂的味道。当代指挥家索尔蒂说,他之所以相信上帝,原因有二,其一便是出了莫扎特这样的大天才。还说他的音乐无一句不美。

我也算个莫扎特迷,虽然并未因此而信上帝,也很不够资格去赞同或反对“无一句不美”。因为他的六百多号作品,听过的只是不多一部分,是否听懂,还大成问题。

莫扎特迷也好,莫扎特狂也好,想想这位大天才二百年来在听众心目中地位的升沉是很有意思的。因而又翻出百年前萧伯纳为他的百年祭而作的几篇文字来读(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版《萧伯纳乐评集》中)。

当年萧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尚无大名。要再过一个年头(一八九二年)才拿出他第一部剧作《鳏夫之家》,但他已写了十来年的乐评,而担任一家杂志的乐评栏首席撰稿人也两年了——不过,他用的是“巴赛特管”(CornodiBassetto)这古怪笔名。它是类似低音黑管的一种乐器,如今已从管弦乐队中“退隐”多年了。莫扎特不但为此器和黑管写过二重奏,还用之于《魔笛》与《安魂曲》中。

从萧在百年前写的这几篇文字中,可以得知,那时的英国虽是音乐文化昌盛之地,莫扎特的作品却已从原先的大受欢迎转而颇被冷落了。到了百年祭时,才又渐渐有了票房价值。

那受冷落的情形,让萧用漫画笔法一描,读来可发一笑:“(莫扎特的交响乐)演奏快板的第一乐章时,听众已烦躁不宁。呵欠连连地好歹熬过了行板乐章。奏到小步舞曲的第三乐章,猛然惊醒,发现那‘三声中部’(按,为传统的小步舞曲中间一段)倒还好听,于是坚持着把最后一章听下去,反正快完了。”

那时节,除了少数的知音,庸人们已经把这个百年前人们的宠儿淡忘了。待到百年祭之年,平日不提此人的报刊上忽又把他抬出。音乐界自也不得不有所表示,应个景。“水晶宫”排出了《朱庇特交响乐》和《安魂曲》。阿伯特音乐厅则排出了《安魂曲》与《朱庇特交响乐》。

萧认为,冷是因为从前热过了头,但也要怪那些庸劣的演出坏了作者的名声。某些乐队指挥总以为莫扎特的作品容易对付,殊不知要作精彩的演绎是要真功夫的。只是在里希特这样的真正领会莫扎特音乐的人指挥下,英国听众才又发现了莫扎特,顿时把那些正吃香的新作品给比了下去。

萧所谓的新作,也并非无名之辈的货色,而是李斯特、瓦格纳等人的大作。那时正是这类作品最有吸引力。其实萧自己便是瓦格纳派的宣传者。但他最讨厌庸人们一窝风赶时髦,有些人只爱听个新奇、热闹。而且像《女武神的飞驰》、《魔火场》这些并非无价值的作品,由于讨人欢喜而过度地重复演奏,弄得丧失了新鲜感。萧有次因为有一场音乐会中有莫扎特作品,欣然赴会,却迟迟进场,以躲开那些时新节目。

从小便把一部《唐璜》听得烂熟的萧,对莫扎特自有他的卓见。比方,古诺认为这部歌剧尽善尽美,他便不肯附和。

萧天生是个剧作家,所以他极力主张音乐的戏剧化也就不奇怪了。他曾认为,一切音乐作品无不是标题乐。对于不去依附文学内容而只守着乐艺自身规律与形式的纯乐,他往往不以为然。对于莫扎特之不作标题乐,他认为要怪老莫扎特的狭隘的教学法。老父灌输给儿子的观念是“一篇用奏呜曲形式谱成的乐曲,只要听起来是美的、均衡的、率真而饶有兴趣的,此外不必也不容再有更多的要求”。萧因此说,假使小莫扎特未曾经过这种训练,说不定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没有诗或剧的内容,这篇音乐只不过是无益的浪费。萧又认为,莫扎特有时在其器乐作品中其实也表了某种诗意的内容,但又徒然才智虚耗于迁就音乐形式,而不能毅然越出乐式的藩篱。于是,这一篇作品,在不知乐式为何物的外行听来仍是一首音诗;而那些对诗与剧感觉迟钝的音乐学究们,则拿它当古典作品的楷模来教授自己的门徒。

萧对莫扎特未能摆脱家教的束缚,把器乐曲都作成了纯乐是深为惋惜的。这可真是那位望子成龙的老父决想不到也不能接受的!为了儿子,他把父亲、教师(不止教音乐,也教文化)、秘书、剧本作者、宣传者、旅游组织者这诸种职务都集于自己一身了,必要时还得当儿子的跟班!他把栽培自己的神童儿子当成了神意、天职。

后人也有非议,说他的有些行事简直是赤裸裸地在儿子身上“开发”。为儿子吹嘘的广告也俗不可耐。

我们还是应该接受一种多数人的看法:莫扎特的才智是老天和他老父共同造就的杰作。纵然可以怨他挟着孩子奔波,过分损耗了孩子的精力,然而假如不曾行万里路,遍游欧陆音乐中心,亲炙了格卢克、海顿、JC巴赫等等乐界泰斗,恐怕也就不会有那个取精用宏,不能以一民族的传统局限他的莫扎特了。

至于音乐之美在于纯还是不纯的问题,萧其实自己也是徘徊不定的。他既崇仰贝多芬,也赞美莫扎特,在他对这双峰并峙的相提并论中,有的议论大可启发我们去思索乐史中的无尽波澜。

萧提出,尽管百年前的人总把莫扎特看成一个标新立异之徒,其实,他是一代乐风的一个总结。就像拉斐尔之于画,莫里哀、莎士比亚之于剧。这一点,海顿看得清楚(按,海顿曾向老莫扎特夸他儿子是当代最了不起的作曲家。)。他本人虽然写不出像《降E大调交响乐》这样的杰作,但他知道其中有自己一份贡献。莫扎特是站在他肩上所以更高大。可是,海顿不可能认为,自己也写得出《英雄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对于那样的音乐,他甚至会摇头。

这倒又并不是抑此而扬彼。萧的看祛:艺术创作最难的是集前人之大成。任何人可以开个头,难在作总结,作出后来者难乎为继的总结。

萧虽然在赞扬贝多芬的造反精神时说过:相形之下莫扎特只是个穿号衣的仆从而已。可在乐艺上又把莫扎特看得更重。尤其在他批评贝多芬的模仿者“无目的地故作高深”、“虚张声势”、“一味制造高潮却总叫人失望”的时候,更加倾心于“善能驾驭音乐,也驾驭自己感情,始终不失其优雅”的莫扎特了。

总结之说,有助于解天才之谜,冲淡神秘性。如果没有那个等着斯人作总结的十七、十八世纪欧洲音乐文化的大环境,没有乃父呕心沥血的因材施教等等因素,这个秉赋迥异常人的孩子,也只能像他姐姐(另一个神童)南耐儿那样,退化为常人,一首曲稿也没留存下来吧?

真不知庸人们的捧场、起哄,是玉成了还是几乎摧折了这个天才!看一看他十四岁那年一场音乐会的节目单,不难想象到他所受的押弄与折磨。六个节目,全是临场即兴创作和演奏。其中一项是一首咏叹调,现场看歌词,即时谱出,自唱,自己弹伴奏。当年,同“百科全书派”人士有交往的格林姆男爵记述道:“音乐家把所能想得出的最难的测验都提了出来。”连英王也亲自考这孩子。萨尔斯堡大主教为了试他是否真能作曲,把他软禁了一个礼拜。

通过了这重重磨难,造成了轰动效应,他也学会了对付庸人。什么顾客给什么货。对一个如此敏感的早熟儿童,这自然有助于他领略“人生实难”的滋味。

如今的种种国际比赛之类,常常令人联想到神童们的磨难似乎还在继续。有时又觉得,受折磨的何止是台上少儿。那座中评委们被迫接二连三地听门德尔松的协奏曲,往往要听几十遍之多,硬是把这部最需要保持新鲜感的作品吃倒了胃口!

可惜不能请萧再来发几通快人快语。对于种种对待文化艺术的不文明做法,他最义愤了。

然而,他对庸人庸行开炮又是同他那主张社会改革的一面有联系的。他虽嘲讽了赶热闹的风气,又即点明:“沉闷无聊的日常生活,弄得大家去寻找刺激。只要这种无聊文化延续下去,莫扎特就被束之高阁了。倒霉的是这文化贫瘠的一代,于《唐璜》的作者又何伤!”

我觉得,萧的文章也启发人们用你自己的耳朵去听莫扎特。

自从他写这几篇为莫扎特鼓吹的文字,一晃又是百年。莫扎特的知音显然是多起来了。像我这种够不上知音的,也是始而嫌其平淡,渐渐发现有味,终乃惊叹为音乐美的极致;所以读萧的文章也增加了同感,也更知道舒曼的话是对的:“随着岁月的更替,我们的要求愈来愈高。我们所喜爱的人的圈子也就愈加缩小了……甚至莫扎特的阳光灿灿的峰巅,对于青年也还是高不可攀。”(《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有关莫扎特的许多传说,在其身后很有广告作用。到现在,一件件被澄清得不那么值得津津乐道了。这在“谜”与“狂”的爱好者是扫兴的事。举个例子,不但沙里埃利下毒之说无稽(此人后来还当了他儿子的老师),连《安魂曲》的写作对他精神有大刺激也不像,临死前的那些日子,他并非怎么颓丧的。

他虽不幸短命,但当时便公认为同海顿并世齐名。身后为之作传者不少,且有他姐姐和妻子提供资料。百年诞辰前后,又出了他的学术性传记。尤可庆幸的是,学者克希尔做了严肃的编目工作。所以凡是他的作品,曲号上都附着一个代表克氏的“K”字。

萧的话,沉痛中含着愤慨:“莫扎特后半辈子那十四年,是一个极伟大的人生活于一个极狭小的天地间。”

维也纳宫廷又要羁縻他,又只叫他写一些舞曲。

有一些作品只起了个头,没有买主,便搁下了,成了残稿……

今天的莫扎特狂热中,恐怕仍然是知音的掌声不如庸人的起劲。有些人则是“吃”莫扎特的吧?

这样,百年前的文章读起来似乎并不陈旧,只可惜萧翁不能再来一篇,否则必又是醒脑的妙文!

本书目录

如是我闻贝多芬

人之黄昏——再说贝多芬

交响音乐是他的自由王国——贝多芬为同一歌剧写的四首序曲

可信赖的导游人——说肯普夫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解说

无形有相——说莫扎特

天才与庸人的喝彩——再说莫扎特

向太阳——漫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

未完成的人与乐——说舒伯特

乐史留名一过客——为迈耶贝尔勾像

文如其乐如见其心——说柏辽兹及其《配器法》

关于《幻想交响曲》的二三事

人如其乐吗?——说瓦格纳

还是太虚幻境自在——再说瓦格纳

瓦格纳造访罗西尼

德沃夏克常驻我心中

印象之印象——说德彪西

惆怅的人与乐——说德流斯

乐史浮雕——维努斯《协奏曲》摘介

一双复杂的存在——维努斯谈李斯特与布拉姆斯

鲁宾斯坦缤纷录——阿图尔鲁宾斯坦自叙剪辑

一、同斯特拉文斯基之间

二、与海菲兹、霍罗维茨

三、拉赫玛尼诺夫及其他

四、键盘上有欢乐有烦恼

五、险些儿赌掉了两个指头

  蒂罗尔州:12648平方公里,65万人口。

  蒂罗尔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土地分割的苦难。蒂罗尔南部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意大利。如今奥地利境内的蒂罗尔成了两块不相连的土地。蒂罗尔州位于阿尔卑斯山东北部,全境几乎都是起伏的山峦,冬季雪量充足,夏季气候宜人,是世界最著名的度假胜地。

  福拉尔贝格州:2601平方公里,34万人口。

  福拉尔贝格州位于奥地利最西部,与德国、列支敦士登和瑞士交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最长,西面与邻国共享博登湖,其余地区均被群山环绕。福拉尔贝格州的畜牧业和奶制品工业非常发达,位于全奥地利之首。食品工业中,巧克力和果汁生产也榜上有名。此外,福拉尔贝格的纺织品工业和电力工业在奥地利也是首屈一指的。

  环城旅游的起始点是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碑以及钟楼。 在它旁边的瓦格广场上坐落着老宅,这是萨尔茨堡著名诗人乔治•特拉考的出生地。

  在莫扎特广场中心耸立着莫扎特纪念碑。它于1842年9月5日由莫扎特的子孙们主持揭幕。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茨•冯•尼森未能经历这一隆重的庆典。她死于同年的3月6日。人们在她的故居为她设立了一个纪念牌。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是建立此广场的重要倡导者。他私人捐助了巨款,并且还捐赠了一个大理石底座。今天这个底座被收藏在卡罗里诺•奥古斯坦博物馆里。1842年广场得到了扩建。

  乔治•特拉考 乔治•特拉考于1887年出生在萨尔茨堡的一个钢铁商人的家庭。一战初期,27岁的他死在克拉考的一间野战医院里。 在他短短的有生之年里,他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为他在二十世纪德文诗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今天他的一些作品被翻译成26种不同的语言。

  坐落于瓦格广场旁的这位诗人的诞生地,现在是研究和纪念他的场所,并且专门设有介绍和导游。人们可以在这里参观到作家的手稿和个人信件,还可以了解房间旧貌,文学评论书籍及欣赏配乐幻灯。

  主教官邸

  中世纪的主教官邸自16世纪末形成了今日的风格,并代表了早先巴洛克建筑雄伟的特点。

  可供参观的景点有:主教官邸豪宅-从前的礼仪大厅,萨尔茨堡侯爵主教的住宅, 及收集了16-19世纪欧洲画家众多作品的主教官邸画廊。旧主教官邸对面坐落着主教官邸新楼。

  坐落在市中心的萨尔茨堡主教官邸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体,其中包括了180座房间和3个大庭院。这里曾经住过萨尔茨堡的主教们,到19世纪为止,他们一直在这里操纵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萨尔茨堡的主教们修建他们宫殿的时间长达数百年,在无数次的改建中,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冯•莱特奥(1587-1612)对这座建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今,主教官邸被用于招待外宾和召开国际会议。

  主教官邸广场

  主教官邸广场是依照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的设计建造的。广场周围有大教堂,主教官邸,主教官邸新楼,钟楼,米歇尔教堂和位于中央的中世纪建造的市民住宅。

  在广场的正中央是主教官邸喷泉。这座巨大的喷泉设施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它是由古伊多巴尔特•图恩伯爵主教在1656年和1661年间建造的。

  主教官邸画廊

  具有贵族气息的收藏馆。萨尔茨堡的主教官邸画廊是萨尔茨堡艺术品的汇粹。它继承了巴洛克式的贵族气质,且用一种理想的方式补充了这座城市的巴洛克风格。因此它在萨尔茨堡城多年的文化和艺术活动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展品包括了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16-19世纪欧洲绘画。

  展览馆定期举行特别展览。如果您提前预约,还可以得到导游以及博物馆师范介绍。

  萨尔茨堡大教堂

  最初的建造要追述到774年,当时正是圣维吉尔的时代(745-784年)。在经历了1598年的一场大火后,1614年主教马库斯•史提库斯依照桑提诺•索拉力的设计开始重建这座大教堂。 1628年,新教堂在巴黎斯•罗德龙主教主持了大教堂的落成仪式。教堂博物馆中有丰富的藏品。

  城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是天主教的中心萨尔茨堡大教堂。它以其雄伟的立面和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雄伟的特征。自它落成之日起,它就与教廷王侯的一切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教堂在大火中被烧毁,到被重建和扩建,这一系列过程中无一不见证了萨尔茨堡教主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独立性。

  1944年的轰炸摧毁了教堂的屋顶和部分圣坛。之后 ,又被重新修葺。1959年又根据其原来结构的基础上做了扩建。刻在门栅栏上的年代标志记录了“774”,“1628”,“1959”三个年代。它们使人们想起在这三年里的三次修葺。在正墙里面上有4座巨大的雕像:手持钥匙和宝剑的圣徒彼得和保罗,手持盐瓶和教堂模型的州守护神圣徒鲁佩特和维吉尔。作为墙饰的2个印有花纹的盾代表了大教堂的两名主要建造者马库斯•西提库斯和巴黎斯•罗德龙。

  大教堂广场构成了大教堂的前庭。古伊多巴尔德•图恩主教于1660年让乔瓦尼•安东尼奥•达利欧设计修建了大教堂的穹顶。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1766-1771沃尔夫冈与约翰•巴布提斯特•哈根瑙尔为希基斯蒙•施拉腾巴赫伯爵大主教建造的圣母柱。

  萨尔茨堡要塞

  萨尔茨堡要塞建于1077年。由大主教格博哈德主持修建。后由雷翁哈德•冯•克罗查赫(1495-1519)主教进行了扩建。要塞完全继承了中欧城堡风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世纪侯爵的房间和城堡博物馆。自1892年起乘城堡小路上的缆车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城堡。

  萨尔茨堡要塞作为莫扎特故乡的标志完全保持了中欧城堡的风格。这座有超过900年历史的建筑物的初建可以追述到授职之争时期。当时发生了教皇与国王之间的主教任命权力的争夺。忠于教皇的萨尔茨堡主教格博哈德于1077年在其领地上萨尔茨堡,上沃尔分,弗里萨赫建造了防御建筑。格博哈德的防御设施在康拉德一世(1160-1147)的领导下全部完成。

  15和16世纪,在匈牙利战争和农民起义的混乱状态下,萨尔茨堡也被卷进其中。大主教们都退到城堡的保护之下。在此期间,城堡的主要建筑被加高了一层,并建造了兵械库。雷奥哈德•冯•克尔查赫主教(1495-1519)又扩建了城堡,并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在萨尔茨堡要塞漫长的历史中,没有任何进攻者能攻占下它。城堡过去常年是一座防御设施,间或也作为主教官邸。同时,它还充当过兵营和监狱的角色。

  沃尔夫•迪特里希主教被他的侄子暨继承者马库斯•希提库斯囚禁在这里五年之久,直到1617年去世。

  今天城堡全年为游客开放。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来这里参加国际夏日学院举办的课程。

  每天都有导游带您参观王侯房间。

  城堡博物馆 城堡博物馆和莱纳政权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萨尔茨堡国家政权第59号"莱纳大公爵")。博物馆的展览包括城堡历史,萨尔茨堡的武器手工业以及司法权史。

  要塞铁路 1891年8月,萨尔茨堡地区委员会做出决定,建造一条要塞铁路。仅用了78天时间,这座被萨尔茨堡居民们亲切地称为"水罐铁路"的项目完工了。

  "水罐铁路"这个名字源于缆车所应用的一种技术。而这种技术恰恰是车辆运行所需要的。在山顶车站,人们在车辆的底盘上灌上水,通过重量平衡的办法把固定在同一根缆绳上的缆车从山谷牵引上来。每辆车搭载的乘客数量不同,就需要加入不同数量的水(每个乘客大约相当于80升水)。44年后这种车辆实现了"电气化"。在城堡铁路建成10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最现代化的缆车铁道之一。

  弗朗西斯卡教堂

  萨尔茨堡最有趣最具有历史风格的教堂建筑便是弗朗西斯卡教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公元1220年左右教堂的新建筑落成。

  在教堂的对面是鲁佩特收藏馆。 这座博物馆收藏着现代艺术品和萨尔茨堡地区收集品的一部分。

  与萨尔茨堡大教堂一样, 弗朗西斯卡教堂的历史可以溯源到萨尔茨堡基督教早期。两座教堂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与作用。萨尔茨堡大教堂是巴洛克式主教教堂,主要用于宗教活动, 而弗朗西斯卡教堂则是细长的歌特式,在这里人们可以静静地祷告。

  关于教堂的兴建年代人们不是很清楚。有些人说可能早于萨尔茨堡大教堂。它的建造应归功于圣•维吉尔。

  如同其它萨尔茨堡的教堂一样它也受到了大火的毁坏 1167年 作为弗立德里希• 巴巴罗萨皇帝的裁判所这里成了大火的牺牲者。而后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得到重建。 这次重建受到了当时正处在发展阶段的资产阶级的影响,并在15世纪初大大加强。

  在历史上每一位执政的大主教均对弗朗西斯卡教堂进行了改建。 普通市民与大主教们都争取使自己在弗朗西斯卡教堂的历史上留下永远的一页。 因此在这里就统一了从罗马时期到近现代所有的建筑风格。

  大学教堂

  大学教堂是萨尔茨堡最大的巴洛克式教堂。作为大学专用教堂它由菲舍尔•冯•艾尔拉哈修建,并于1707年投入使用。其中的4个小教堂用于四个系。人们在1990年对大学的广场进行了翻修。

  这里的"绿色市场"除周末外每天都进行典型家居用品的销售活动。这座于1622年落成的大学的主教学楼建于1618至1652年间。

  要建一座大学教堂的计划最早是由巴罗斯•罗德龙主教提出的。当时,即1623年他正在萨尔茨堡创建修士学院。最终开始动工则又等待了很长时间。因此当时教授与学生们只能在学术礼堂进行礼拜仪式等宗教活动。除此之外在这座礼堂里还举行戏剧演出和其它庆祝活动。

  直到70年后的1694年主教约翰•爱恩斯特•冯•图恩才将建造独立教堂的计划付诸实施。

  大主教选了当时最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师约翰•贝昂哈德•菲舍尔•冯•爱尔拉赫作为主建筑师。同时这座建筑日后也成为菲舍尔最著名的杰作。大学教堂落成典礼于1707年11月20日举行,持续了38天。

  艺术节剧

  艺术节剧院坐落于僧侣山山脚, 人们把这里称作艺术节戏剧区。 小艺术节剧院建于1924到1925年。 而大艺术节剧院则由克来蒙• 霍尔茨麦斯特于1956-1960年建成。 此外还有一座于1693年按菲舍尔计划建成的骑术学校。年的萨尔茨堡艺术节汇演都在这里举行

  这里的马匹洗浴池于1695年由米歇尔•哈德哈特•曼德尔建成。一组建筑中的三座剧院各有各的风格与情调。因此重要的文艺演出都在一起进行,从这一点上讲萨尔茨堡是幸运的。

  大剧院由奥地利建筑设计师克雷门斯• 霍尔茨麦斯特设计建造的, 1960年在卡拉杨主持开幕。剧院视野宽阔,拥有2177个座位在这里主要演出歌剧和大型音乐会。主幕的入口可以调节,范围在14米到30米之间。小剧院有1324个座位和60个站位。其实规模并不小。1924年初建,后来几经改建。最后一次是在1963年。

  洗马池与宫廷马厩的正面墙是在约翰•贝昂哈特•菲舍尔•冯•爱尔�%

1927年,在欢迎普罗科菲耶夫访问敖德萨的音乐晚会上,奥伊斯特拉赫当着曲作者的面拉了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的谐谑曲乐 章。当时身为荣誉贵宾的普罗科菲耶夫坐在最前排。当我演奏的时候,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在结束的时候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但他没有参加鼓掌,而是迈着大步走上舞台,没有注意观众的喧哗和兴奋,立即要求钢琴家把座位让给他,坐下来转身对我说,'年轻人,你完全没有像要求的那样去演奏。'他开始向我表明和解释自己音乐的特性。真是糟心透了……

许多年以后,当我已经成为普罗科菲耶夫的近友时,我曾经向他提起了当年敖德萨音乐会的情景。令我吃惊的是,他记得一切以至许多细枝末节--节目单的准确内容,加演的次数,和他一起在宴会上表演《丑小鸭》的奇什科,还有'不幸的年轻人'。这个人,如他表现的那样,受到作者的如此'非难'。'您猜,这个年轻人是谁?'当知道这个人就是我以后,普罗科菲耶夫显然感到不好意思。--'噢!您说什么!'我立即看出,他是一位多么 和蔼可亲的人啊。

1927年夏天,奥伊斯特拉赫应邀赴基辅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作者的亲自指挥下,他和乐队两度合作演奏了这部杰作,取得辉煌的成功。格拉祖诺夫十分赞赏他的艺术处理。 这一年,奥伊斯特拉赫在布鲁塞尔见到了对他的风格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两位前辈大师。他聆听了克莱斯勒的音乐会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克莱斯勒的演奏给了我永不磨灭的印象,他的非凡的才华、深刻的表演,征服了全场观众!大约在 20年代末,奥伊斯特拉赫第一次在唱片上听到克莱斯勒,立刻在小提琴表演艺术上看到了一个新天地。他演奏了大量的各式小品,刻意模仿那位非凡的维也纳人的某些独特的演奏手法:揉指、表情滑育和叹息似的朗诵调。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练习帮助他掌握了细腻的色彩变化和讲述作品内容的非凡技巧。许多人能够把大型作品拉得过得去、甚至很好,但是却演不好小品。究其根源就在于小品的内容清楚明白,表现力若不够就难以给听众一个明确的印象,听起来像练习曲一样。

所以,真正想攀登演奏艺术高峰的人,没有不重视小品的,它是对表达能力的严峻考验。奥伊斯特拉赫后来在大型作品中能够表达出层次那么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与他此时的锤炼密切相关。另一个影响是西盖蒂倡导的演奏非个性化倾向,要求演奏者以体现 作曲家的意图为最高目的,反对演奏者以过于强烈的个性特点诠释作品,它的正面效应不言而喻,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造成了技巧一概高超,音乐个性却过于干人一面的负面效果。

1938年6月,米亚斯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问世,这是奥伊斯特拉赫的表演艺术唤发大作曲家创作冲动的第一个例证。这是一部带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旋律的抒情杰作。乐思在设计得十分精巧的结构下尽情地流淌。特别是第二乐章似乎在回望着安定、幸福的往昔岁月,一股惆怅、惋惜之情掠过作者心头、米亚斯科夫斯基是一位被低估的做曲家、他的内心世界微妙敏感,对时代的不公正也许不像肖斯塔科维奇那样敢于仗义执言。但他是以自己委婉的方式来暗示不公正,有老年人夕阳无限好的心态。这部作品可以选择小提琴家费金的版本,演绎十分温暖(唱片编号:OlympiaOCD134)。 奥伊斯特拉赫在卫国战争期间,满怀爱国热忱到后方和前线慰问演出。1942年,他来到被围困的列宁格勒举行音乐会。战士、工人、海员和居民都来听他的表演。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之后,苏联人民这时候从音乐中得到了多么大的安慰!在演出过程中响起了空袭警报,但是没有人离开音乐厅,一曲奏毕,掌声如雷。演出结束时当场宣布授予奥伊斯特拉赫国家颁发的奖状,这时欢呼声响彻了整个大厅,这是对艺术家劳动的最好的报酬。

1945年,战争结束了,奥伊斯特拉赫与战后第一位访问苏联的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合作,在莫斯科演奏了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这在当时是一件盛事,反响强烈。 奥伊斯特拉赫的事业蒸蒸日上。1958年他在巴黎和克路易坦指挥的法国广播学院管弦乐团录下了久享盛誉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唱片。这是温暖、缓慢、舒展的演奏。奥伊斯特拉赫是个很随和的人,从容不迫地细细品尝贝多芬的浪漫之旅。法国乐队以其懒洋洋的民族性格与其配合,相得益彰。这张唱片无论录音与演奏都不如传闻中的那么好。贝多芬的作品,奥伊斯特拉赫与钢琴家奥勃林合作录制的《小提琴奏鸣曲全集》更值得聆赏。《G大调第十奏鸣曲》的开始凄凉哀婉,带有吉普赛风味,颇合作者原意(这部作品原题献给一位吉普赛小提琴家,后因一个女孩子,贝多芬和他闹别扭,就转赠给罗德了)。《G大调第八奏鸣曲》温暖和煦,是二位好心人在宽解你的忧愁。

奥伊斯特拉赫对俄国、尤其是苏联小提琴作品的解释具有权威性。他的有声和文字资料,是后世小提琴家们研究揣摩的榜样。

1、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2、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如何成功把这两种风格相融合成为其创作之谜。毋庸置疑,许多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改变、完善着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每一位大师的风格都具有自己的演变过程。

3、李斯特在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扩展资料:

一、肖邦的音乐作品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主要作品

钢琴独奏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共谱写了2首奏鸣曲、24首前奏曲,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升c小调前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亦曾把多首古典音乐作品改编成钢琴独奏版本,较著名的有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三、李斯特的钢琴作品

《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而他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实际上是依据匈牙利境内的吉卜赛音乐创作的。

-弗里德里克·肖邦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弗朗茨·李斯特

我是准大一的`绝对没他们专业!

文艺复兴时期其实基本没人去听的,有个东西叫“格里高利圣咏”大概是这个时期的吧`听起来像喃经~

巴洛克时期是1600s左右吧`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斯卡拉蒂……有很多啦`不过大多数人就是听前面三个人的~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亨德尔:哈里路亚(清唱剧《弥赛亚》的一个唱段),

维瓦尔第:四季

这些你都应该曾经听过,其他那些“重量级”的你有办法知道的。感受……真的不好说`这东西很主观啊

古典时期是1700s这段时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就是这时期的“巨人”啦~

海顿没在平时听到过,他的交响曲好像都很强~还有首小号协奏曲很好听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是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第四十交响曲(就是那《不想长大》)、G大调弦乐小夜曲你肯定听过,或许你还听过第二十五交响曲和别的~交响曲最好要数39、40、41,钢琴协奏曲最好应该是20~24and27,还有安魂曲(这是体裁名称不是标题)啊之类的`其实莫扎特基本上都是优质产品,所以说是天才啊~

贝多芬 最强的是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交响曲3“英雄”、5“命运”、6“田园”、7、9“合唱”(欢乐颂是其中的第4乐章,不过比平时听到的那个主题长得多,要20分钟以上)是强中强;奏鸣曲有的记不得是第几啦`有名的是“悲怆”“月光”“热情”“告别”“黎明”。还有他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很什么的。这个人我有感受:雄浑+热情

下个时期是浪漫主义时期: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勃拉姆斯、李斯特、瓦格纳、柴可夫斯基……

舒伯特:我不是很了解啦``第八交响曲、“鳟鱼”钢琴五重奏、“死神与少女”四重奏,号称“歌曲之王”那些歌曲我没听过`……我只听过《菩提树》(这是歌曲集)

柏辽兹,我只听过幻想交响曲,相当棒!

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3“苏格兰”、4“意大利”交响曲、为莎翁剧《仲夏夜之梦》作的配乐,创造了一种体裁叫“无词歌”最有名的应该是“春之歌”

舒曼,第一交响曲“春天”,“童年情景”钢琴组曲(应该是这个体裁吧)

肖邦:全都是好东西,夜曲(这是体裁)算是“特色专业”!平时会碰到的:降E大调夜曲、E大调练习曲、c小调练习曲(花名“革命”)、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应该也叫波兰舞曲吧)

勃拉姆斯:这是好东西!勃拉姆斯是舒曼的学生,都说他喜欢舒曼的老婆,这种事情是容易把人搞出问题的,又非主流,所以他的东西压抑情绪似乎比贝多芬还重。交响曲都是好东西,尤其1、4!小提琴协奏曲、两首钢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集、单簧管五重奏

李斯特:钢琴据说弹得特棒`开创“交响诗”体裁。交响诗《前奏曲》1、2、钢琴协奏曲 匈牙利狂想曲集(第二首似乎很那个`第六首也挺……)

瓦格纳: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是死对头是李斯特的女婿,李斯特的女儿的前夫似乎是个勃拉姆斯派分子,瓦格纳大致算改良派,勃拉姆斯大致算保守派,但是后来的激进派——现代主义似乎又对勃拉姆斯稍微好点点。瓦格纳都是歌剧`不太好这口,我还是比较愿意看**`但是序曲我还是听滴~《汤豪瑟(这是男主角名字,音译的)》《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的序曲都挺那个的`还有《尼伯龙根指环》的一集《女武神》的一个唱段叫“飞骑的女武神”、《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爱之死”都是传得比较广的唱段`尤其是“女武神”。现在两个都是保守派啦`我更钟意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有人说他是同性恋`估计是看人家有富婆资助,眼红。有人说他是霍乱死的又有人说他是自杀的``有心理障碍嫌疑……4、5、6交响曲一部比一部棒,一部比一部消极~小提琴协奏曲听着不知该高兴还是悲伤`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不是很喜欢了`但那是经典之作

1800s后期是“后浪漫主义”,这个“后”和“后现代”的“后”感觉好像不太一样,传承的成分多一些。拉赫玛尼诺夫、布鲁克纳、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算是代表吧

,特征是:“虚无主义”开始抬头,这个时期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开始出现,克尔凯郭尔、尼采这样的哲学家的出现就是明显的标志,他们预示着20世纪“存在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拉赫玛尼多夫:拉赫玛尼诺夫算是柴可夫斯基的学生,作品悲情色彩比较……但是也富有生命力,可能是由于患过精神病吧` 2、3钢琴协奏曲、“死之岛”交响诗、2、3交响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马勒:马勒有神经症(还不是疯子,大概是抑郁症那个层次)`好像懂得些尼采``好像弗洛伊德当过他的医生`。九首交响曲还有些艺术歌曲集是代表作`马勒差不多是我的最爱!

布鲁克纳:4、7、8、9交响曲是代表

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作品生前都没有人赏识`他们有点像音乐界的尼采和克尔凯郭尔

理查德施特劳斯(和圆舞曲似乎没太大关系):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书)(这部交响诗的开头“日出”你应该听过`)《唐吉诃德》《唐璜》《英雄传说》《死亡与净化》

后浪漫主义比浪漫主义对死亡更关注`

1800s还有一个些音乐家称为“民族主义”,他们主要取材于本民族的音乐`应该与当时殖民主义兴起,帝国主义开始产生有关吧`音乐家有丹麦的卡尔尼尔森,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巴拉基耶夫,居伊(这个没什么名气)还有个鲍罗丁,捷克的德沃夏克、斯美塔纳……民族主义其实影响很广`应该说哪里有民族音乐哪里就有古典音乐民族乐派`

尼尔森:可能不是太多人认识这个人`但是还挺那个~3、4、5、6交响曲是代表吧`

格里格:名字不“出名”`曲子却经常被听到`为易卜生戏剧《皮尔金特》作的配乐的“晨曲”“在山神殿”“索尔维之歌”。……我以前还在一部张韶涵和霍建华演的电视剧中听到过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开头

西贝柳斯:最出名的是芬兰颂`他的交响曲都挺棒`本身好像就是民族革命者``

德沃夏克:8、9交响曲,尤其是第九`大提琴协奏曲~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其中最有名的是“伏瓦塔瓦河”

五人团: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原著是普希金写的)的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达(或天方夜谭)》《西班牙随想曲》,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巴拉基耶夫和居伊不认识`鲍罗丁有个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我就只能说得那么多作品了`他们应该也很优秀,但是在我这里光被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盖啦`

1800s后期还有个印象派`好像很多人会把那些扭曲的图像和“印象派”联系在一起`虽然印象派绘画是挑战写实的先驱`但是画面还是基本是现实图景而且富有诗意~印象派音乐也是挺容易被接受的~和莫奈、雷诺阿这样的画家的画的感觉很接近~

德彪西: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开创者`代表作是《大海》《夜曲》(这是标题啦)《牧神的午后序曲》。(呃……《大海》《夜曲》我不记得啦`好像有个叫“交响素描”)

拉威尔:拉威尔代表作是《波莱罗》(你绝对听过!)《圆舞曲》芭蕾舞《达芙妮与克罗埃》的配乐

感觉德彪西比较接近莫奈,拉威尔比较接近雷诺阿。

1900s世界变得开始不一样了`那些1800s后期的音乐家都有一个倾向`——不和谐的音调出现越来越多——虚无化。中国至今似乎都没经历过这样的环境`人们听到“虚无”似乎觉得是思想不够乐观的表现~但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是这样说的:至于我们自己,则已能按事物的实际情况来看事物,而这就是生活的基础在我们脚下动摇的原因。艺术家是最先直面虚无的群体`在1930s存在主义开始兴盛之前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艺术~马勒应该是非现代主义中最接近现代主义的音乐家`施特劳斯应该在这方面也不差~

表现主义无论在绘画还是音乐都算得上是现代主义中的“前辈”

勋伯格及其俩徒弟威伯恩、贝尔格是表现主义的代表`

勋伯格开创了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序作曲等等,反正对我们来说听起来就是“怪”``但是如果抛弃“审美定势”还是有发现的~

匈牙利的巴托克和柯达伊其实我也不懂算是哪民族乐派还是现代派`至少巴托克算现代派不过分`其实我不认识柯达伊~

巴托克代表作有《乐队协奏曲》《为钢片琴、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所写的音乐》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巴托克在现代音乐地位也很重要`而且不算怪`应该可归在表现主义这边`

号称“音乐界的毕加索”的是斯特拉文斯基`不是说他最厉害`而且毕加索也不是最厉害的~是他什么派的似乎都行~代表作是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说到斯特拉文斯基`就得提苏联(不是俄国啦)的现代音乐~那是“新古典乐派”斯特拉文斯基在这一派地位也挺重要`听起来也不太怪`但有不和谐音~

肖斯塔科维奇:好像都不错的`5、7交响曲是最有名的`

普罗科菲耶夫:最有名的是第一交响曲“古典”(这是典型的新古典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芭蕾舞《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

哈恰图良:不认得`但是有首“马刀舞曲”大家都听过`是一部戏剧里的`是什么剧我也不懂拉~而且他算不算新古典的我也不清楚`

好像我前面说的除了勋伯格都不算怪`所以说现代主义还是没有那么难接受的~真正怪的叫“先锋派”

瓦雷兹:瓦雷兹现在挺起来`应该不算太怪~但是像“噪声音乐”“电子音乐”这样的东西他都算是先驱。代表作……先锋派音乐家似乎没有固定风格`所以不好“代表”……《阿美利加(American)》好像是名气最大的`《电离》好像是“最激进”的,都是打击乐`

艾夫斯:艾夫斯应该还算"先锋"吧`第四交响曲和《康科德奏鸣曲》好像比较有名`我听过第二交响曲`那个一点也不怪`但是康科德奏鸣曲就……第四没听过``

约翰凯奇:他的其他的我都不懂`只懂有个《4分33秒》这个最“有趣”,一共三乐章`演奏者的“演奏”是开关琴盖`站立坐下`其实就是“无声4分33秒”,他说场上的一切声音都是音乐的一部分`所以是“有声”的。

梅西安:勋伯格开创了“序列音乐”,似乎梅西安把“序列”推广到了节拍上`为日后的“整体序列”迈出了一步`梅西安最有名的是《末日四重奏》《百鸟苏醒》《图伦伽利略交响曲》`梅西安似乎较容易接受~抓住三要素——爱情、信仰、鸟鸣,梅西安能够辨别很多种鸟叫声。

施托克豪森:施托克豪森`的音乐是绝对“抽象”,他的音乐主要是电子乐`有名的:《直升机四重奏》(直升机是当乐器用的)、《青年之歌》2007年才死的。

布列兹:现在都还没死`也是用“整体序列”“电子音乐”作曲,指挥现代音乐的不二人选~代表作……我只听过《应答曲》`

贝里奥:《交响曲》最有名吧`

那些先锋派音乐有点……但是如果有人嘲笑那些音乐的话就显得自己太……愚昧啦``那些音乐家还有很多:路易基诺诺、卡特、努森、武满彻、谭盾(这个总该听过吧`)、格拉斯、亨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不过我说说似乎包括了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啦`其实我也不太分得清`但是显然`像格拉斯、谭盾没什么虚无色彩`“后现代”的特点真的没搞清楚`好像是“消解”吧``江郎才尽啦我!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

三大安魂曲:莫扎特、威尔第、弗雷(你自己查这个人了`法国的)

柴可夫斯基我忘记说他的招牌“三大芭蕾”了: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本人重要感受~!: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比素质、气质、学识……的`音乐不是工具!老子他妈没修养`照样可以听古典音乐`而且只听古典音乐~!

上述内容有错`就别怪我啦~我也就只是个业余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46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2
下一篇2024-02-12

随机推荐

  • 妮维雅什么产品好

    问题一:妮维雅的哪种产品好?妮维雅的 粉水、白水、蓝水,我都用过,绿水我同学用过。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熟悉。 粉水――这款号称是适合敏感肌肤使用的水,我用没啥感觉,但是我一个同学用了居然蜕皮过敏!!可以想象,其中化学含量。。。 白水

    2024-04-15
    26300
  • 天气丹水云系列好用吗

    好用。天气丹套盒里的乳液对于皮肤的维稳效果相当不错,天气丹乳液的质地不厚重,使用起来不会让肌肤产生负担感,保湿力度也很高,适合全肤质所有人群使用。天气丹套盒中还有一盒面霜,天气丹面霜质地比较绵密,可以牢牢锁住之前所使用护肤品中的营养成分。天

    2024-04-15
    18800
  • 妮维雅面霜怎么样?

    妮维雅在国内比较知名的一个品牌,虽然说妮维雅的产品可以说是物美价廉,很多人平时都会用到它们家的洗面奶,它们家的唇膏也是很多妹子比较喜欢的,这里我们来说一说它们家的面霜,它们家的面霜还算比较火,那妮维雅面霜怎么样?妮维雅面霜好用吗?1、妮维雅

    2024-04-15
    17400
  • 娇韵诗双萃赋活精华

    娇韵诗双萃赋活修护精华露好用吗?评价怎么样啊?娇韵诗娇韵诗双萃赋活修护精华露获得过很多的护肤奖项,大部分人用这款精华都会给好评,使用感也是很不错的,以下是个人使用感受: 精华露刚开始用会感觉有点油,但真的不会闷痘,也不怕油光满面,皮

    2024-04-15
    17000
  • 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

    秋天随着天气越来越干燥,很多人开始注重涂抹面霜或是手霜护肤。那么,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妮维雅润肤霜能涂脸吗?妮维雅润肤霜怎么用1与婴儿润肤油配合使用大家在使用妮维雅蓝罐的时候是否感到稍稍不易推开呢有一个方法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在妮维

    2024-04-15
    12200
  • 男士护肤品哪个好用?有推荐的牌子吗

    男士护肤品牌很多啊,但跟女士护肤品相比,一般男士都比较喜欢简便操作,所以主推洁面,爽肤水和乳液套装,少数搭配精华和面霜。推荐一:高夫高夫是老品牌了,为中国男士肌肤定制的品牌,护肤品系列很多,针对不同的肌肤问题对号入座即可。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

    2024-04-15
    15200
  • 凝露,乳液,保湿露,面霜,精华素有什么区别?

    凝露,乳液,保湿露,面霜,精华素有什么区别以植物医生为例。从适用人群来解释:乳液适合混合型皮肤的人用,春秋干燥的季节用来补水效果不错。而凝露多是无油配方,喜欢出油的MM们使用效果会很好。所以爱出油的妹子们选择凝露来调节肌肤的水油平衡,是最好

    2024-04-15
    9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