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成功人士谈一谈事业成功之道吧。 谈一下自己的成功经历和失败的教训。并且给我提出详细建议。

请成功人士谈一谈事业成功之道吧。 谈一下自己的成功经历和失败的教训。并且给我提出详细建议。,第1张

成功人士懂得怎样战胜失败

如果你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这失败就不算失败。

--朗纳德·尼德纳格尔

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

--保罗·J·迈耶

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是他(她)怎样对待失败。任何希望成功的人必须找到战胜失败、继续前进的法宝。不然的话失败必然会导致失望,而失望就导致一蹶不振。

失败的恐惧

"失败"是个消极字眼,连它的声音都是消极的。除了"死亡"之外,没有别的字眼更令人听而生畏。你听人说某人真是失败时,就会在心中浮现一幅这样的画面;一个贫穷潦倒的人,也许连朋友也没有;金钱、成功、希望、美好的将来,都与他无缘。

人们害怕失败,原因很多。以下略举几个原因:

害怕挨批评

有些人对挨批评怕得要命,真是不可思议。这些人仿佛活在扬·斯博尔曼的这句话中:"如有疑虑,把它全归于自己。"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人,大多受到无情的批评,但他们坚韧不拔。我最喜欢引用的例子是18世纪英国福音传播者乔治·怀特菲尔德。他比同时代其他人受的诬蔑都要多,他的敌人威胁要干掉他,而且买通了杀手。他们把他逐出教会,并下令他离开城镇。但他拒绝离开。他们把他的教堂锁起来,不让他进去,迫使他在街上传道。他们雇佣小丑穿上魔鬼的衣服去嘲弄他。他们向他扔烂泥、臭鸡蛋、烂番茄和切成一块一块的死猫肉。他们不止一次地向他扔石头,把他打得头破血流。

怀特菲尔德时代有许多名人都曾经对他大加痛斥。这些名人包括约翰逊博士、约书亚·雷诺兹爵士、奥利弗·高尔史密斯、威廉·霍加斯、贺拉斯·沃尔波尔、白金汉公爵夫人。

但是,这一切批评未能阻止他继续他的传教事业。

成千上万的信徒涌到伦敦郊外的田野上听他传道。他给威尔士和苏格兰的矿工讲道,还成功地为孤儿院筹款。

怀特菲尔德每天大概要经历10次"失败",面对严厉批评,他并没有放弃。他心里知道他的事业是正确的,并且坚持下来。

如果你害怕批评,你就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确信正确的事业上,别管旁人怎么评价你。有些人总有说不完的消极话。正如劳埃德·科里说的:"批评比创作容易一百倍。"

害怕冒风险

沃尔特·迪斯尼是20世纪最有远见和创造性的人物之一。他说过:"如果我们有勇气去追求,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如果每个曾经有过"杰出"主意的人都有勇气去身体力行,这世界的面貌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可惜实际情况是,极少人能克服那种使他们不敢冒风险的心理。为了成功,你必须冒点风险。你必须心甘情愿身处逆境,毕竟那是果实累累的地方。

害怕失去自信心

诺尔曼·文森特·皮尔说:"确信自己被打败了,而且长时间有这种失败感,那失败很可能变成事实。"有些人害怕失败是因为他们以为失败会令人失去自信心,结果他们试图将自己置于万无一失的位置。不幸的是,这种态度也把他们置于一个不可能有什么杰出成就的位置。他们使自己的人生平庸无奇,这把过来也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他们原来的任何自信心,都会被那种"本来会是怎样"的疑虑所侵蚀。

如果你反正要冒失去自信心的风险,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努力做到最好?如果你尝试后失败了,你没输掉什么;如果你经过努力成功了,那就比原来好。相反,如果你不作努力,你就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害怕再没有第二次机会

许多人对失败的最大恐惧之一是,万一失败了,就再也得不到第二个争取成功的机会了。如果这些人知道,多少著名的成功人士开头都曾失败过,就会给他们增添希望。

亨利·福特说:"失败不过是一个更明智地重新开始的机会。"福特本人当然有过失败的直接体验。他头两次涉足汽车工业时,他的公司破产了。第三次他成功了。福特汽车公司现在仍然充满活力,仍然是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厂家之一。

另一个有名的"失败"故事的主人公是个青年人。他的梦想是进入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后服务国家。他两次报考均未被录取,第三次报考时终于如愿以偿。这个年青人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后来他成为美国最高级将领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就像亨利·福特一样,他在追求梦想之旅的前几站不是一次,而是两次失败。也像福特一样,他没有放弃。

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这话听起来实在太简单,却是至理名言。我要再说一次: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

明白这个道理对应付失败很重要。懂得这一点,你就意识到失败是难免的。这样,你就不会空耗时间及精力去回避失败,而要集中精力应付失败,反败为胜。

许多善良、聪明勤劳的人被失败压倒了。他们一碰到障碍就放弃努力,他们相信消极思维的话。这些人断言他们的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在世界历史上,有过许多有非凡潜质但过早放弃努力的人,他们大多数到死也没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幸亏这个世界也有另一种人,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例如波兰钢琴家帕贷莱夫斯基,当初他选择弹钢琴时,他的音乐教师说他的手太小,掌握不好琴键。另一个例子是意大利杰出的高音歌唱家卡卢索。他第一次报名上音乐课时,人家说他的嗓音像吹过窗户的风。还有一个人也坚持到底了,他就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伟大政治家本杰明·狄斯累利。他第一次在议会发言时,有人发嘘声迫使他停下来。他说:"虽然我现在停下来,但总有一天你们会听到我成名的消息。"这话引起哄堂大笑。

战胜失败的良方

历史证明了,成大事者是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人。他们坚韧不拔,制定了一套成功的战略,如果你想成功,也要有一套战胜失败的战略。以下的决窍我认为会对你们有帮助。

认清失败的本质

战胜失败的第一步是认清失败的本质:失败是暂时的挫折。只要你不服输,失败就不是定局。延误不一定是致命的。压力不是永恒的。应当把失败看成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而不是棺材钉。如何看待失败,完全是一个态度问题。

检讨失败,吸取教训

威廉·A·沃德说:"失败应当成为我们的老师,而不是掘墓人;失败是短时耽误,而不是一败涂地。……失败是暂时走了弯路,而不是走进死胡同。"

如果你能这样看待失败,你就能轻装前进,采取战胜失败的第二个重要步骤。你必须把失败看作是学习的机会。

不成功的人浅尝即止,转而做其他事。他们的座右铭是:"第一次不成功就销毁所有一切努力过的证据。"相反,成功人士在第一次努力失败后能检讨失败,汲取教训,然后再努力做同一件事。如有必要,他们甚至重复失败的过程,以便学得更多。因为他们坚持到底,他们最终定会成功。

下次你失败了,就要检讨过去,用客观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检查原因,改变做法,你就能再试一次,只有再尝试,你才能聪明起来,更具备成功的条件。

看清自己的弱点

从失败中学习,最难的是找出并且正视导致失败的个人弱点。这个过程需要有真正坦诚的个性。一旦你看清自己的弱点,就要开始努力克服。

从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纳尔逊勋爵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舰队司令,后来成了英国最有名的海军英雄。纳尔逊一生都晕船。但这位曾经摧毁拿破仑舰队的英雄从不让晕船妨碍他的事业。不用说,他逐渐适应了,而且战胜了这个弱点。

我们大多数人也有类似"晕船"的弱点。有些人有体力问题,有些人有心理问题。通常,克服缺点是一场静悄悄地在个人身上进行的战役。我们不会因此获得一枚奖章。但如果我们确实成功了,我们就会明白自己已经坚持到底,而没被自己的缺点打败。这种满足是永不会消退的。

调整你的努力

战胜失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调整你的努力以便成功。不断地重复错误,是不能战胜失败的。但是,有些人正是这样做。他们重复错误,却一心想着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想起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一位杰出的整形外科医生讲的故事。他的病人中有个男孩,右手断到手腕处,当医生问这个男孩伤残的部位时,男孩说:"我没有残,只是右手没了。"

后来,医生得知,男孩是所在中学美式足球队里拿分最多的人。这男孩没有因为他那明显的缺陷而放弃努力,他只是作了必要的调整,以便成功。

重新参赛

现在谈战胜失败的最后一个步骤了。做完所有的分析,也像那个没有右手的男孩一样作了调整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回到比赛场,如果不重新参赛,你永远没机会成功。

弗莱切·L·拜隆说:"从错误中学习,是一句陈旧的话。对这个道理,我有一个更有力的表达方法:我说,不犯错误,你就学不到东西。"乍听起来,这有点奇怪。但是,你往往可以用一个人犯错误的次数来衡量他是否乐意从尝试新事物中学习。如果在年终时你回顾过去的一年时说,"我没犯任何错误",那么,你已并未尽力尝试新事物。如果你能说:"我犯了好多错误,但这些错误是我努力尝试,成长和冒风险时犯的,那么,你大概正在学习,在成长中进步。

如果你始终处于"刀刃"上,你会有很大进步。便是,你也会犯许多错误。如果你从那些错误中学习,那么,你已走上成功之路了。

失望的种子

对于不断努力谋求成功,但遭到一个又一个失败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克服失望。尽管人人都会失败--因为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并非人人都会失望。所谓失败,包括未能达到目标,或任务没有完成,这些都是外在的。相反,失望是一种内心的态度,这是可以控制的,它是内在的。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播下失望的种子。问题是,我们怎样处理这些种子。给它们浇水施肥,使野草丛生,最终使人们自己窒息而死呢?还是给这些野草断水断肥,使它们不能生长,不能伤害我们呢?

以下是人们灰心失望的四个最常见原因。认清这些"失望"的种子,以便防止它们生长成"失望"的野草。

一、凡事以我为主

自私是失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如果一个人事事想到自己,用是否对他有利来衡量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那他就是给失望的种子浇水。

心理顾问们常常建议灰心失望的人走到其他人群当中(特别是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们当中),为他们做点事情。这建议常常使失望的人开始少关注自己。随着自私心理的减少,他们的失望情绪也会减退。如果你容易灰心失望,你可以尝试花点时间帮助别人,为他们服务。利人兼利已,这是极好的方法。

二、误以为机会不再来

没有什么比机会不再来这种想法令人失望的了。失去机会导致失去希望,而失去希望必令人灰心丧气。

有个重要事实值得记住:机会总是来时显得小,去时显得大。换言之,许多人很容易看到一个失掉的机会。要他们看到一个还未到来的机会就难得多。当你很容易看到失掉的机会而看不到即将到来的机会时,你很可能灰心。但有个消息:无论你现在看见了与否,地平线上永远有新的机会。

要避免自己灰心丧气,有两件事情你可以做:

1.保持洞察力 如果你记住,新的机会不断来到,你就不会老是惋惜已经失去的机会,你就不会自寻烦恼。

2.学会在机会到来时看清机会 如果你训练自己能看到机会,你就能抓住机会。跟抓住了机会的成功人士谈一谈,问他们是怎样看到机会的。阅读关于伟人生平的书,学习他们是怎样成功的。养成平时不断寻找机会的思维方式。

三、认为成功应该马上到来

成功人士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那是他们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的结果。你一旦有了这个发现,你就不会因为没能在一夜之间取得成功而灰心失望。

美国纺织品零售商协会的一项研究指出,最初的努力不成功,几乎能令一半的推销失败。请看以下统计数字:

48%推销员找过一个人之后不干了。

25%推销员找过两个人之后不干了。

15%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不干了。

12%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继续干下去(80%的生意是这些推销员做成的)。

正如乔治·H·马萨森说的:"我们获胜不是靠辉煌的方式,而是靠不断努力。"下面这个人的人生道路最令人信服地表明勇气与坚持不懈的价值(右边是每件大事发生时他的年龄):

生意失败 22岁

竞选州议员失败 23岁

生意再次失败 24岁

当选州议员 25岁

情人去世 26岁

精神崩溃 27岁

竞选州议长失败 29岁

竞选选举人团失败 31岁

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34岁

当选国会议员 37岁

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39岁

竞选参议员失败 46岁

竞选副总统失败 47岁

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49岁

当选美国总统 51岁

这个人就是阿伯拉罕·林肯。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要时时记住,没有人能保证成功会马上到来,更多的情况下是要花不少的时间。我们认为一夜成功的人,大多数是经过多年努力才取得那些成就的,他们是那种深信不气馁便能成功,于是不断努力的人。

四、没有目标没有计划

最后,许多人发现,当他们没有目标,没有必胜的计划时,就会灰心失望。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和成千上万的东西。他讲述了他认为搞发明的五个要素。这些反映出他是怎样带着目标制订计划的。五个要素是:

1.清楚判断要达到何种目标的能力。

2.全神贯注,调动一切手段去达到这个目标的能力。

3.不怕挫折,不断寻找成功方法的能力

4.明知别人可能用类似主意或方法尝试失败了,还要坚持下去的能力。

5.深信肯定有解决方法,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找到这方法的能力。

爱迪生是拒绝失望的人。即使他的实验室和里面的东西毁于大火时,他也没有考虑过放弃。他把这场火看作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而且这次一定会更好。

有整体目的,定下各个目标,分配好时间,这几点十分重要。这将是本书第三、四、五章的内容。

克服失望情绪

也许你或你的某个熟人已经有点灰心了。也许你不知如何是好。不要失望,你会由灰心丧气变成鼓起勇气。以下的四个步骤能帮助你。

争取积极行动

我在第一章中说过,如果你等待自己想干时才去干,那你永远不会干。你必须先干,其他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

我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诗人在自己花园里散步时看见地上有个鸟窝。刚才一阵强风吹过树梢,把鸟窝吹落地上。正当诗人对着这个被毁的鸟窝伤感地沉思时,他抬头看到小鸟已经开始在枝头另筑一个鸟窝了。小鸟并未被强风的破坏弄得灰心丧气,它们已经在采取积极行动了。

开始积极思维

我在第一章说过,你距离成功只差了一点积极的态度。下面我再举个积极思维和坚持努力的例子。历史上最有名的赛跑用马之一叫做"军舰"。"军舰"在两岁时已经连赢了六次大赛。在1919年,"军舰"第一次输了,输给一匹叫做"伤感"的马。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赛前,马匹在栏外等了5分钟,这比通常时间长很多。"军舰"在每次出发前总是很紧张,这次开局很差,当所有马匹终于冲栏而出时,"军舰"是七匹马中的第五。

良种马通常较烦躁,有些常胜的马匹在跑不好时还会放弃,但"军舰"不会这样,它勇敢地努力缩短拉下的那段距离。比赛进行到一半时,它已由第五位升至第四位。赛程进行到3/4时,它已是第三名。当马群进入最后冲剌时,它已稳拿第二。到了离终点线十个马位时,它的头已经与"伤感"的马鞍对齐了。如果赛程再长一些,"军舰"就能赢。

故事并没有结束。一年之后,"军舰"与"伤感"再赛,结果,"军舰"赢了。

如果你想克服失望心理,就要积极地思考。如果你相信自己能赢,你就有机会赢,如果你认为自己输定了,你就输定了。

研究积极思维者的事例

研究积极、坚持不懈的人的事例,跟他们竞赛,这是向失望情绪开战的最佳方法之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你认识的有成就的人,也可以阅读传记,研究那些人的生平、他们的优点以及他们怎样渐渐获得这些优点。这些成功事例随处可以找到。我很爱听14世纪蒙古皇帝莫卧儿的故事。有一次这个皇帝在大自然中看到一个积极的例子,大受鼓舞。那时他的军队被一支强大的敌军打败,溃不成军。 皇帝本人躺在一个废弃马房的食槽里,而敌军则在大搜捕。

莫卧儿皇帝躺在食槽里,垂头丧气。这时,他看着一只蚂蚁努力扛着一粒玉米,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这粒玉米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蚂蚁尝试了69次,每次都掉下来。当它尝试第70次时,蚂蚁终于把那粒玉米一直推过墙头。

莫卧儿大叫一声跳了起来!他也能取得最后胜利!他确实做到了--重整军队,把敌军打得四散逃窜。最后,他的帝国从黑海之滨伸展到洹河。

养成积极执着的态度

不懈的努力看来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用脑致富》一书的作者拿破仑·希尔研究了美国最成功的500个人的生平,还结识了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他发现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执着。这些人即使屡遭失败仍旧努力。在他看来,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议的障碍及巨大的失望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他的话跟美国发明家布卡·T·华盛顿的话相似:"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这个人达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的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碍的数目来衡量的。"

哈罗德·雪曼写过一本书,名叫《如何反败为胜》。作者在书中列出八种执着的精神:

1.只要我坚信自己正确,我决不放弃。

2.我深信,只要我坚持到底,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3.在逆境中我会充满勇气,决不气馁。

4.我不允许任何人用恫吓或威胁使我放弃目标。

5.我会竭尽全力克服生理障碍与挫折。

6.我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做到我想做的事。

7.知道了成功的男人和女人都曾跟失败和逆境搏斗之后,我会获得新的信心与决心。

8.无论我面临什么样的障碍,我决不向失望与绝望低头。

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决不应低估了执着的重要性。执着是为了战胜失望而必须培养的品质之一。以下是有助于培养执着精神的六个要素:

明确的目标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培养执着精神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明确的目标,你方能克服困难。

欲望

一个人在追求他渴望的东西时,就比较容易培养并保持韧性。

具体的目标 把具体的目标分先后排列出来,能激励人的奋斗精神。

心中有数 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你做自己的功课。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认准自己所订计划的可行性,这是很能激励人坚持到底的。心中无数,只靠猜想,便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合作

保持一种同情、理解及与别人和谐合作的态度,这有助于发展韧性。

意志力 全神贯注于执行为达到明确目的而订的各个计划,你就会有恒心。

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的直接结果就是不懈努力。人的大脑在吸收每天经历的东西,并把这些经历印在脑子里。

无论身在何方,做些什么,有积极态度的人都能充分享受生活。但战胜失败、摆脱失望的人就会享受到无往而不胜的更大的人生乐趣。他们更有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让我再讲一个能战胜失败摆脱失望的人的故事。

1490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贝拉委任一个皇家委员会,审查哥伦布找寻通往传闻中的印度群岛的捷径的计划。

这个由西班牙最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审查了哥伦布的计划,把结果提交国王和王后。他们说哥伦布的计划是行不通的,认为这个计划无法实现。

幸亏国王、王后尤其是哥伦布本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持了信心。他们不理会专家的意见,"尼娜"、"平塔"、"圣玛利亚"号扬帆启航。故事的结尾就不用说了。哥伦布证明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他发现了新大陆,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专家们认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为不可能,这种故事在历史上俯拾皆是。幸亏像哥伦布这样的人不理会这些专家的意见,战胜了失败,终于取得成功。他们能做到,你也能做到。

成功之道的实践

1.找出你最近一次失败的例子,下决心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可以问自己下列问题:

(1)究竟是什么东西导致这次失败?

(2)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怎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3)这次失败是否因为我有什么弱点?如果是,有什么计划去克服这个弱点?

(4)如果仍未这样做,我要怎样做才能"重返赛场"?

2.失败背后常常是预料不到的机会。回顾一下过去有什么失败最终给了你本来没有的机会。几乎每个人都至少有几次这样的经历。以这些观察为基础,想一想由于最近的几次失败会出现什么机会。你怎样抓住目前的机会?

3.选定你认识的三个成功人士。跟他们约个时间,请他们谈一谈他们在一生中抓住了哪些机会,他们当初是怎么看到这些机会的。你甚至可以问问他们目前有没有适合你的机会。

4.阅读你最佩服的人物的传记,留心他们的坚毅精神和战胜失败的本领。记下他们在成功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个性与习惯。然后想一想你在自己的人生中怎样才能养成这些个性。

5.写下你自己关于执着的信条(类似哈罗德·雪曼所写的)。把这个信条贴在天天看得到的地方,定期自我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六)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丫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七)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赏析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诗人作这首诗时正在日本留学,和那时的很多中国留学生一样,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怀念,有对理想未来的迷茫。诗人要借助大自然来思索这些,经常在海边彷徨。在一个夜晚,诗人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闪闪的星光,心情变得开朗起来。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在诗中将这种理想写了出

来——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

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

这首诗风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1886年4月,阿瑟·柯南道尔(ArthurCorianDoyle)写完了关于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的第一篇小说《血字的研究》,到1928年英国出版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后,该小说迅速风靡全世界。到目前为止,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57种文字,深受英国和世界人民喜爱,柯南道尔和他在文中虚构的主人公福尔摩斯都被英国政府授予爵位,他本人被尊崇为“侦探推理小说之父”。在历史上,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必然包含着作者对于民族精神的注释。在针对《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的研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我把这点归结为“英国人的福尔摩斯情结”。

一、福尔摩斯诞生的时代背景

在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转变时代,英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特别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在经济上,十九世纪时期,英国由于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大发展,成为“世界的工厂”,其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居于垄断地位。而当时,西班牙、葡萄牙及荷兰老牌帝国主义已经衰落,英帝国在世界居于无可争议的地位。十九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对外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和炮舰政策,四处扩张,其海外统治的地域遍及欧、亚、美、非、澳洲,号称“日不落帝国”。但到十九世纪的后期,工业革命扩散到西欧、中欧,甚至东欧和北美,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工业生产急剧上升,出口量大增,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英的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开始逐步丧失优势。

经济决定了政治。在政治上,从1851--1874年的二十多年中,除很短的时间外,几乎是自由党独揽政权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仍然保持着其世界工业霸权的地位,国内比较妄定,民主空气也比较浓厚。统治阶级不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即可维持其统治。这一时期,英国的军队大都驻扎在海外殖民地,国内的军队和警察数量极少。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自然而然得以推行。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国内的稳定局面一去不复了,英国资产阶级也就改变了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加强了国家机器。国会权力被削弱,内阁权力则大大提高。到八十年代,自由党内部发生分裂,自由党反对派在约瑟夫张得伦的领导下倒向保守党,要求强化国家机器,建立一个排他性的英帝国经济体系,用高关税保护英国市场,防止外国竞争,维护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在对外政策上,他们主张奉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扩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对内则力主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镇压。于是,保守党势力抬头了。从1874--1915年的四十一年中,保守党执政23年,自由党执政18年。也就在这一时期,两党之间的差别更是日益缩小。在内政上,两党在重大问题上几乎完全趁于一致,只是保守党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对对政策中,特别是在殖民政策问题上,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区别主要在于赤裸裸的使用暴力还是隐蔽地使用暴力的问题上。自七十年代开始,两党领袖的权力大大加强,这种情况,标志着英国政治由民主自由转向专制反动。

由此可见,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背景年代是英国“家道中落”的时期,也是民间由于经济下滑而导致犯罪率上升的时期(著名的开膛手杰克案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更是英国国家机器加强专制统治的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911年后,开始暴发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侦探系列小说就如同上世纪60年代后中国的武侠小说一样有了发生和茁壮成长的土壤。像福尔摩斯这样心思缜密、维护正义,同时又具有绅士风度和理性思维的人,则代表着那个时代英国人对于完美的理解。虽然他也吸食大烟,依靠吗啡来提高兴奋度,甚至被后世的医学专家检测为可能患有抑郁症,但在毒品尚可合法流通的年代,这些缺点都可以被忽略掉,后人也能够原谅。

二、对福尔摩斯的生平、性格特点的分析

福尔摩斯的性格是比较矛盾的,概括起来有正反两个方面。正的一方面是,理性、正义、认真、博学,并具有绅士风度。反的一方面是使用毒品、患有抑郁症、缺乏感性、骄傲自大。人无完人,即使是小说中的人物,也必须有一些缺点才能被读者所接受,才能有血有肉。更何况对于广大读者来说,那些反面的东西都可以忽略,只有福尔摩斯正面的东西才被不断的提及,甚至神话。我们可以试着通过小说给予的各种因素来拼凑一个福尔摩斯的生平,并更加细致的了解这个人的性格,进而研究一下英国人对于福尔摩斯的情结问题。

福尔摩斯的祖父为世代乡绅(《希腊语译员》),祖母是法国拿破仑时代的画家贺拉斯凡尔奈的妹妹,成长环境不详,但从其年长七岁的哥哥的工作来看(《希腊语译员》证券经济人的书记员),说明他家道中落(当时的绅士是不工作的)。有一位叫弗纳凡尔奈的做医生的远亲(《诺伍德的建筑师》)。兄弟大概都是由乳母南妮养大的。福尔摩斯少年时代开始学习拉小提琴,并接受了长期的家庭教师教育(《新娘失踪事件》)。18岁时进入大学,传说是著名的牛津或剑桥大学。在那时,他不喜好集体体育活动,而喜欢击剑和拳击,专业为化学(《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之谜》)。似乎认同“文学知识等于零”这个观点,而且还因此遭到过华生的嘲笑。一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因被同级威克多特雷佛的狗咬伤,两人便熟识起来,之后的一个夏天,福尔摩斯受邀去威克多特雷佛家做客,在特雷佛的父亲提醒下,意识到自己有做侦探的条件(当时福尔摩斯的推理、观察能力就已经非常强了)。同年侦破了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之谜案件。暑假期间,他多半时间沉迷于化学时间中(《格洛里亚斯科特号之谜》)。在大学的最后一段日子,同学们盛传他的推理方法(《马斯格雷夫礼典》)。

将福尔摩斯年幼时的情况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比一下可以得出结论,他的家族代表着英国传统的绅士阶层,对现代理念有些排斥,比如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接受比较流行的贵族学校教育,而一定要请家庭教师。同时,绅士阶层的没落、中产阶级的崛起在他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此,他继承了绅士们安静优雅的行为,只对剑术一类的运动感兴趣;他的家庭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但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有一定的追求;他知识广博,同时年少有成,是块天生的侦探材料。

1877年,即福尔摩斯23岁那年,他开始从事侦探职业,直至58岁第二度隐退,最后音讯全无,期间有几件事需要注意一下,一是在华生的监督下,福尔摩斯在三十多岁时停用了可卡因。大家都知道解毒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够在一个朋友的监督下自觉停用可卡因,说明这个人有着坚强的毅力和明智的头脑。用福尔摩斯自己的话说,可卡因、鸦片、吗啡是为了帮助自己提高兴奋度,从而使自己在没有案子发生的时候不至于疯狂。二是福尔摩斯从来都没有恋爱过,只对“那个女人”产生感情。“那个女人”就是艾琳·艾德勒,是《波希米亚丑闻》中的女主人公,唯一打败福尔摩斯的女性。在遇到艾琳之前,福尔摩斯从未恋爱过,同时也看不起女性,直到遇到她并被他打败,才对女性改变了观点,同时深深的爱上了她。华生把艾琳形容为才貌双全,而福尔摩斯则始终敬称为“那个女人”(the woman)。这里一方面可以看出,福尔摩斯本身的傲慢与偏见,同时还要注意,艾琳是个已婚女士,在传统英国人的眼中,已婚女士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于未婚女人。在很多年以后,甚至还有读者探讨这两个人是否能结合到一起的问题,也说明了福尔摩斯对于爱情的风格是非常适应读者们、尤其是英国的读者们的口味的。三是福尔摩斯对于警察、罪犯和朋友的态度。福尔摩斯是个冷漠的人,在所有的案件中,他都不免把办案的警察嘲笑一番,当然对一些“高手”或者聪明的后辈则礼貌有加,但只是少数。对于罪犯,他有时竟然哀叹道“伦敦没有具有天赋的罪犯了”,对于“有天赋”的罪犯,福尔摩斯甚至会给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同时,在他的眼中,罪犯不一定就是坏人,这也是他看不起警察的原因。比如在《血字的研究》中,罪犯是为了替一对父女报仇才去杀人,而且杀的是恶贯满盈的坏人。对于这类人,福尔摩斯并没有鄙视,反而钦佩,比如在《波希米亚丑闻》中,他在侦破结束后就表现出对作为委托人的波希米亚国王明显的鄙夷,而对在逃的艾琳表现出好感。四是他对华生的感情以及华生对他的评价。福尔摩斯到底是否需要华生?很多人认为是作者柯南道尔真正需要华生而不是福尔摩斯。我比较同意这个看法,柯南道尔需要一个叙事者,而福尔摩斯,他大概和他哥哥一样,如果有可能,尽量自闭。但是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却不同意,他认为福尔摩斯需要一个叙述的对象,因为叙述是整理思路的最好办法。以下出自《爬行人》的一段话正说明了这种关系:“在他晚年我们的关系是特别的。他是一个受习惯支配的人,他有一些狭隘而根深蒂固的习惯,而我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之一。作为一种习惯,我好比他的提琴,板烟丝,陈年老烟斗,旧案索引,以及其他一些不那么体面的习惯。每当他遇到吃力的案子,需要一个在勇气方面他多少可以依靠的同伴时,我的用处就显出来了。但除此以外我还有别的用途。对于他的脑子,我好比是一块磨刀石。我可以刺激他的思维。他愿意在我面前大声整理他的思想。他的话也很难说就是对我讲的,大抵对墙壁讲也是同样可行的,但不管怎么说,一旦养成了对我讲话的习惯,我的表情以及我发出的感叹词之类对他的思考还是有些帮助的。如果说,我头脑的那种一贯的迟钝有时会使他不耐烦,这种烦躁反倒使他的灵感更欢快地迸发出来。在我们的友谊中,这就是我的微不足道的用处。”或者说,福尔摩斯需要一个朋友。如果就故事本身来说,福尔摩斯的确对华生很有好感,曾经多次坚持华生留下来进行委托人面谈,并且把华生从度假中拖出来跟他一起侦破案件。如果抛开柯南道尔不谈,福尔摩斯的确是把华生当成朋友的,这种友谊让歇洛克的无边冷酷中稍微透出了一点人性,同时也让他更迷人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福尔摩斯这个人物概括起来就是他具有了绅士般的风度和一切所应有的能力,比如博学的知识,甚至是决斗用的剑术等等,同时他又具有天生的反叛性格,具体表现在他的自信、他的锲而不舍、他对于新知识和新观念的研究和利用,以及他对爱情的观点,最后,他是一个同罪犯作斗争、帮助好人的人,是正义的化身。这恰恰迎合了英国人的思想,是他们心目中的完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偶像情结。这种偶像情结表现在,上到王室对于这个虚构人物的授爵册封,下到黎民百姓的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人真的存在,并专门到伦敦贝克街去寻找。我们可以从一个很小的细节来观察一下,在创作《最后一案》的时候,柯南道尔就准备让福尔摩斯死去了,毕竟编一个完美的人太难了,长期的故事创作使他筋疲力尽,最终产生了让主人公死去的办法,但是读者不同,硬是要求福尔摩斯活过来,甚至以恶劣的人身攻击相威逼。无论是柯南道尔的创作难,还是英国民众对继续创作福尔摩斯系列的要求,都说明这个任务是十分受大家欢迎的,而欢迎的原因之一也就是他是英国人的完美化身,是所有人的榜样。

或者说福尔摩斯的出现满足了英国人对英雄、楷模的期盼。福尔摩斯可以代表很多标准,比如智慧的标准、英俊的标准、博学的标准、绅士的标准、成功的标准等等,有时候你会发现,福尔摩斯的产生过程非常的简单,就是把所有的这些标准全部拼凑在一起。即使是后来的英国虚构传奇性人物——007,也只是福尔摩斯的现代翻版而已。从近代开始,当英国人接受了启蒙思想,对于理性、知识和感情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后,英雄的出现就显得迫在眉睫。也正因为如此,福尔摩斯这个形象的出现完全是一种必然,而这个形象后来被命名为福尔摩斯则只是必然中的偶然而已。

三、英国人的“福尔摩斯”情结

我们可以在福尔摩斯身上发现英国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虚构人物的影子,正如前文所说,福尔摩斯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综合了英国人引以自豪的各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叛逆性格,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福尔摩斯小说的产生前后来看。

一是从英国文学作品创作对象的变迁来看。英格兰岛早期的原住民并没有留下什么像样的文学作品,直到北欧的三个日耳曼民族入侵后,才留下了《贝奥武普》。从此,英国文学就以英雄为主题,在6世纪末又出现了宗教文学,比较出名的有《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等。这一类的英雄文学给英国人文精神和文学路线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以至于随后出现的各类正面人物无不渗透着骑士(绅士)精神和富有宗教传统的原则标准。在14世纪英国古文学达到了顶峰,在民间开始流传诸如罗宾汉等一类的英雄人物事迹,他们的特点就是劫富济贫、光明磊落和骑士精神。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新航路的发现和海外贸易的发达,英国文学随着国力一起蒸蒸日上,民族主义空前高涨。这一段时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莎士比亚。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对其他民族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歧视(《威尼斯商人》),同时也可以看到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和批判(《罗密欧和朱丽叶》),还可以看到悲剧英雄式的赞美(《哈姆雷特》)和上层贵族的深刻反省(《李尔王》)。到了17、18和19世纪,伴随着国际地位的起伏和国内革命的波折,英国文学在继承了前代精华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出了彷徨和失落的感觉,同时包含了对社会现状和自身状态的深刻反思,并大量的借鉴了国外的文学精华(柯尔律治《忽必烈汗》),当然也有充满激情的文学作品(雪莱《西风颂》)。总的来说,在福尔摩斯出现的这个年代,是个动荡的年代,是人们彷徨和失落的年代,英国群众需要有这样一个形象可以继承前代文学作品(或者说是继承英国引以自豪的民族传统和精神),福尔摩斯的出现恰恰满足了大众的要求,因此很快就被接受。

二是从福尔摩斯以后英国文学的继承来看。福尔摩斯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后代众多文人模仿的对象。在1962年伯吉斯的《带发条的橘子》中,描写那群小流氓对付官方的做法中甚至也多少借鉴了柯南道尔的手笔,在这里,福尔摩斯对官方的不屑和叛逆,以及对自认为正义的执着追求通过一种扭曲的方式体现了出来。著名女作家莱辛创作的一系列反应南非白人妇女生活的作品也有福尔摩斯系列故事中对殖民体系的反省和反对。

三是从全世界人民对英国文学和英国风俗的观点看。福尔摩斯作为典型的英国人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带着猎帽、叼着烟斗、拿着放大镜、具备绅士风度和执着精神,这就是英国人,或者说是外国人眼中的英国人。福尔摩斯工作只是为了有趣,完全是自发的、身心的要求,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低调,讲奉献而不计较回报也是福尔摩斯的风格。很多外国人对于英国的记忆也锁定在福尔摩斯时代的伦敦,马车、火车、电报、手枪、烟草、白兰地、贝克街阳光充足的公寓……各种各样十九世纪的时髦玩意儿,福尔摩斯过着充满小资情调的生活。福尔摩斯虽足不出伦敦,客户多以欧洲为主,业务却覆盖全球;对手和客户包含多种职业和阶级,有皇室、贵族、奴隶主、农场主、资本家、医生、军人、教授等等。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足见英国人对于这部作品和主人公的自豪程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47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2
下一篇2024-02-12

随机推荐

  • 孕妇可以用精华液吗 孕妇可用精华液推荐

    精华液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护肤产品,精华液有很好的护肤效果,很多人擦脸的时候都会使用精华液,孕妇护肤也是很重要的,孕期肌肤也需要护肤品的滋养。孕妇可以用精华液吗孕妇是可以用精华液的。最后孕妇在选择孕妇在选择精华液时,需要遵守的第一原则就

    2024-04-15
    52300
  • 芭芭多和荟宝相比哪个好?

    个人更喜欢荟宝。荟宝的产品比芭芭多更丰富,除了普通的芦荟护肤系列,还有彩妆、洗护、婴童、孕妇等家庭护理产品,而且荟宝的每个产品系列,都是由荟宝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肤质针对性研发而成,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搭配定制,男女老少都能用。

    2024-04-15
    38600
  • 精华液精华水先用哪个

    先用精华水再用精华液,精华水和精华液虽然都属于精华,但二者的功效是不一样的,要说效果还是精华液的效果比较好一些,精华水是不能够代替精华液使用的。精华水比普通化妆水和爽肤水营养成分要高一些,它能够改善干燥的皮肤状态,让肌肤变得更加细腻,充满活

    2024-04-15
    29900
  • 十大平民防晒霜?

    今天我们就直奔主题说说我用过,觉得效果不错但是价格有比较平民的几款防晒霜。1、百雀羚水嫩精纯防晒百雀羚这款防晒含有多种珍贵草本精粹,它将红景天、积雪草、亚单身等融合,可以在抵御紫外线和光老化问题的同时去修复肌肤的暗沉感,让晒斑和晒伤彻底拜拜

    2024-04-15
    33200
  • 油性皮肤用什么洗脸最好?

    洗面奶是妮维雅的控油保湿洗面奶,100毫升22元左右,洗脸后不紧绷,一整天都不出油,效果很好。还有1款也是妮维雅的,绿色的,含摩砂颗粒,也很好用。欧碧泉的美白洗面奶也很好。水是妮维雅的粉色瓶子的水,不含酒精,有收缩毛孔的作用,很赞~~200

    2024-04-15
    28600
  • 最好用的平价美白精华 美白淡斑精华推荐

    在改善皮肤色调上,美白精华是不能缺席的。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美白精华,而且这多年也总结出一些经验。我整理出了五款价格亲民,效果很好的美白精华淡斑产品,款款都是实力派,效果不比大牌差!1、自然堂凝时小紫瓶精华液参考价格:115元这款精华

    2024-04-15
    16700
  • 清莹露可以当乳液使用么?清莹露什么成分?清莹露用什么能代替?

    sk 2清莹露可以做乳液吗?Sk2清莹乳液不能作为乳液使用,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清洁面部,清理废角质层,打开毛孔,渗透到皮肤内部,使其他护肤品的营养成分更容易吸收。需要在精华水之前使用,而化妆水一般是在爽肤水之后使用,所以sk2清影化妆水是不

    2024-04-15
    28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