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度上有篇文章 很红 你不妨看看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担忧
(如果您不想毁了孩子的前途,请耐心看完)
作者:北京某高校钢琴教师 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硕士(本科就读于武音)
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催生了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有说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有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 拒查,情况纯为欺骗。个别教师可能到过这些学校短期培训,于是就称自己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对业余授课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教育家长选什么样的教师,这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
一 、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1、一定要看钢琴老师的实际演奏能力(自己都弹不好的人怎样教别人?)怎样叫做弹得好呢?说的俗一些首先是技术(即弹得快,弹不快的人方法上肯定有问题,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没见老师真正弹过大曲子,许多钢琴老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 599,740的示范,要知道这太算不了什麽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必须能够很好的弹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叙事曲、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悲怆等)、巴赫三部创意曲以上、等等,在技术上不应有很大负担。(老师最好是本人拿过权威性的国际国内专业钢琴赛事大奖,这样就更说明问题了),由于家长对钢琴的无知,导致见老师能弹《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就觉得水平很棒,其实这些全都是业余6级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体现教师水平,理查德克莱德曼流行钢琴的走红,让中国多数家长认为能演奏他的这些作品就是很棒的,其实他的所有曲子在专业钢琴演奏着手下只是初级的不能再初级的曲子,当然我不是说克莱德曼不是高水平的钢琴家,但他的实力在于与整个乐队在编曲上的造诣,(被称为流行钢琴曲)单就钢琴演奏的技巧难度上来说,实在不能体现一位钢琴老师的水平。说句俗话,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多拿你的老师跟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另外好的老师一定是广泛接触如海顿、克莱门蒂、舒曼、拉赫马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的人。2、当然只有技术没有音乐算不得一个好的演奏着,要用一流的乐感和对作品的准确分析演奏出作曲家灵魂。即能把握各个作曲家的风格3、好的老师还要有非常棒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4、对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对各个作曲家的风格要烂熟于心。5、最好是大学专职钢琴教师(不要相信那些社会办学者)当然同样是大学教师也有混日子的,尤其是三四十岁的那批老师,当时钢琴教育落后,他们大多是一般的师范院校毕业,只是赶上了好机遇,占了那个位子,后来的年轻人再有才也应聘不上那个学校了,我不是打击一片,有些好学的3、4十岁的老师多年来勤奋钻研。也很称职,我只是说不要以年龄为唯一标准。6、不要认为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定弹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乐学院之前还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为万事无忧,四年时间很少练琴,这种人的教学能力你相信吗?只有大学期间甚至工作之后还坚持练琴、拜师、钻研的老师才可以信任。 7,不要盲目相信学历,目前好多人为了评职称去国外读个硕士,尤其是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乌克兰、亚美尼亚等音乐学院,实际上这些学校对专业要求很低,重要的是语言,一个学生在这些学校上学第一年往往把90%以上的精力用来学语言,第二年才开始学钢琴,研二的后半年又忙于论文答辩、找工作等杂事,真正钢琴学不到很多东西,况且这些落后国家的钢琴教育水平其实与国内相差不大,他们正是抓住了国内崇洋媚外的心理。去这些落后国家的音乐学院留学两年还不如本科毕业后在中央上海等音乐学院定期找好的老师上课进步大,一句话,出国只是为了拿个文凭
二、 ---------------学生弹得好不等于老师教得好:许多老师常用的伎俩是:我的学生在某某大赛中得了金奖,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教的好。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第一:他所展示的学生获奖照片真的是他的学生吗(有的老师是借用别人的学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学生,又跟他上过几节课呢?许多钢琴老师(尤其是机构)到处挑选那种“天才”儿童免费为他们上课,定期介绍到音乐学院教授那里去上课,私底下跟家长商量说是对外称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每次遇到重大场合让学生出来表演以展示该机构的教学成果。娱乐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名人出名了,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冒出来许多自称是这位名人的老师的人,小则曾经教过她,大则是他的恩师。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曾经指点过他,但也就是几节课的时间,难道是这几节课造就了他的成功吗?只能说这位老师比较幸运,像中**似的遇到了未来的潜力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某些年长的教师身上,很简单,教的年头多了,按百分比自然会遇上那么几个有才的,尤其在8、9十年代整个省里搞艺术的教师就没几个,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就算学生不出名,学生的学生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好的。然后就说是自己的徒孙,中国人是很相信权威和年龄的,艺术界按资排辈儿现象严重。家长们也不明所以,以为越老越权威,实际上大多数在8、9十年代开始教学的老教师用的一直是老教法,几十年来并无改进,反而是忙于赚钱、养家、评职称、等等荒废了技艺,这一点很容易得到例证,目前就职于大学、高中、艺术学校等各单位的老教师,无论声乐、钢琴、都比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在那个位子上就有学生相信,找他们上小课,这样一来最倒霉的还是学生》 不要被艺术中心的规模和优雅的环境所迷惑:这些说白了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做的很漂亮,不要看硬件,要看软件(聘请的老师),就像高档消费场所,环境做的很漂亮,同样的东西却比外面贵很多,羊毛出在羊身上。
本人不是反对跟一些水平差一些的老师学,你水平差这不是你的错,这与你的教育背景等等各方面有关,但是你出来忽悠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果你觉得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专业道路,可以找个一般的老师学(毕竟便宜,而且必须便宜,水平差嘛)但是你必须了解他是不是值他要的这个价钱,买东西还比较来比较去呢,怎么家长找老师就随便了呢,信息这么方便,在你的城市找个价钱不贵教得又好的很难吗?
三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当记者请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谈谈看法时,他非常严肃地表示: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据笔者了解,一方面由于家长们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让孩子在短期内强化学琴,只弹考级曲目,主要以背奏为主。以为只要完成考级,就等于掌握了一门技能,所以考完级,也就不再学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学的进度,片面追求考级。甚至于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考级曲目,造成拔苗助长。而且老师们也互相竞争,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考完级,谁的本事就最大。。由于考级已不只是纯粹的考级活动,它已经和经济挂了勾,由此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近年来,考级的单位越来越多,如今承办音乐业余考级的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地方艺术院校,还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等机构,真是眼花缭乱,有些人投身考级,就是看中了考级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到处都是不正常拉¬考生的现象,比如,带多少学生来考级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回扣,学生越多,回扣的数额也就越大,通过率越高,毕竟下来考级的单位也是要吃饭的,导致的结果是,越是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培训机构越是通过率高,越是通过率高越是利于招生,生源越多越有话语权,你不让我的学生通过,我就参加别的单的考级,反正又不是你一家。如此循环家长们也很难判断,哪一家最权威,这直接导致了恶劣的后果。出现了降低考试标准的 “怪现象”,如八级完不成的就给七级证书,甚至是交了报名费,演奏好坏都给合格证书。比较严重的是一些小县、市的琴行,他们往往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打着省里或者国家考级机构的牌子实施,其实就是在误人子弟,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考级的意义。要知道,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考级抓素质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级活动不能成为生财之道。“家长的心态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许多课外艺术教育老师热衷于向学生推荐考级,追求考级成绩,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加砝码。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琴行学生考级率高,自然会成为其招生的招牌。而家长又不明所以,往往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荐去哪里就去哪里。业内人士指出,考级已经市场化,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条,各考级机构只有争取生源,才能获取利润。据了解,每位学生考级,需要交费80~200元不等,一年下来,仅本市就是百余万元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后果是,考级标准越来越宽松,通过率高达95%!“实际上, 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力量艺校、琴行百余家,一些琴行前为卖场后面办学,其师资力量课余艺术老师的来源包括几种: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业的毕业生(有好的差的),师范类学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期间与音乐有关的都接触,属于大杂烩那种)毕业生。劝你一句,找老师一定要找专业的,可以少走弯路,基本在各机构做兼职(尤其是做全职)的,都是教得很一般的,因为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名声在外,家里根本不缺学生,不会去兼职。而干全职的更是根本就没找到正式工作,只能在琴行靠误人子弟糊口
这些年来各类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在探讨一个同样的问题,所谓音乐考级的功利性之危害以及考级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我们不要回避音乐考级的功利性。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样的,或是作为职业,或是作为爱好,或是作为消遣。而家长们的初衷也是这样:有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升学做准备;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学一门技能,所谓“艺多不压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将来以此为业;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以后是否作为职业,也无所谓。可是一旦考级和升学、就业挂上钩,就难以逃脱“功利”二字。笔者只想告诉家长们,如何确立学琴的目标;如何甄别好的钢琴老师;如何学琴,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费,真正学下去。
我认为,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琴童的家长们是最迫切的。否则,不仅浪费了很多金钱,大量的精力,而且虚度了孩子们的宝贵童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人看不到一点效果呢?学琴毕竟要有一个回报,才算“不虚此学”。既然花了如此大的代价,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是否可以找到正确的学琴之路,真正掌握一门技能,终身受用。其实,只要这些家长多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就可以避免这样尴尬的局面。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刘诗昆痛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文章中提到了现在的“钢琴热”在社会中一些不好的现象,钢琴老师不够专业,没有资格,在刘诗昆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专业训练,这是最基本的。”刘诗昆的回答带着不容置疑。可现实远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种琳琅满目的钢琴培训班,除了正统钢琴系毕业的学生,你会发现师资队伍多是这样的分布:既有原来学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学声乐、甚至音乐理论的。某些老师,上课从不示范,拿个谱子就让学生练,上完课划个钩又让带回家练,“只求应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会弹。” 让刘诗昆无奈的是,“钢琴老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一些象征性——良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轻松的自由职业状态。自然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者,冲着这股吸引力而来。琴童数量快速增长,师资却远远跟不上,专业老师经过十年学习,“好容易出来一个,又只能一对一教几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谁也避免不了滥竽充数者。”
四、---------------机构和钢琴老师太会包装自己:名人们普遍没有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名声在全国各地办中心,实际师资情况根本不去监督,只要该加盟机构每年交加盟费管他招的老师是何水平,这个经济账很清楚:招好的老师,人家要的课时费高,相对机构赚的就少了,不如招些水平差的、没工作的,利用机构的关系跟全国各个名人合个影,包装一下,就说是某某钢琴家定期为中心老师进行指导,该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师的称赞,这是个商业化的社会,所有的事情只要有钱就能运作,与名人拍广告太类似了,只要给钱,大腕们才不管他代言的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呢,只要笑脸相迎,金元加甜蜜蜜,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师们往往不会驳人家面子,合个影,写个寄语,提个词,某某大师参观某个琴行给予该机构极高的评价等等很顺利成章的就出现在官方报道上(现在发表文章只要给钱,报社哪管你的真实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大连大多数机构我都去过,深为大连钢琴界骄傲,竟然多半都是我国几位钢琴教育泰斗的学生,其亲密合影犹如家人般和谐,令我深深“羡慕”,钢琴教育大师只有几十位,而钢琴教师确有几十万之众,如果这些人都长期跟大师们学习(大师们怕要被累死了)实际情况是只上过一节课,甚至一节没上过,去拜访的目的就是合个影,不要去机构学钢琴,比如你选的老师是100一节,你把钱交给机构,他们基本是五五分的,老师只能得到50元。而真正到老师家里学这100全是老师的,这代表什么?该老师家里学生太少,闲暇时只能去机构受人剥削。为何学生会少?就是水平不行嘛。所以去机构干的就是这个情况。可怜家长的钱被两拨人瓜分。几乎所有机构都会请一位当地钢琴界权威做他们的教学顾问,该顾问的教学水平往往还不错,请他的目的一:他也教课,课时费贵得很,因为人家在家里带学生都是当地最高价比如200,在该机构一般都是300(机构要赚一部分)目的二:慌称该专家长期培训该中心教师,带领他们搞科研,实际上能混到这个档次的人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工作,即便教研最多一个月一次,对中心教师水平的提高作用甚微,另外,不要以为长得老的就一定是权威,本人当年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毕业后,回到老家合肥,由于土生土长,对当地各办学团体了如指掌,也熟知当地所谓专家的教学水平,用我们音乐学院的理念来看,方法太成问题了。类似安徽省这种没有音乐学院的省份。钢琴教育水平很难与国际接轨,仅有的少数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难以支撑整个教育市场,天赋好的学生大都被机构忽悠去,有实力的老师只能收一般的,学生素质差老师水平再高也出不了成绩,恶性循环下去,机构越做越强,越强越有吸引力。。。。。。
五、-------------各团体与培训机构关系密切:目前以办比赛为生的单位越来越多,许多比赛金银奖比例高达30%,只要参与就有优秀奖,美其名曰鼓励小孩,其实就是怕你下回不来了,或者觉得自己小孩没天赋不学了。真是可笑至极。金银奖选手无非一个证书,一个奖牌总成本不足8元。而选手的报名费高达200---300,各培训机构乐意与他们合作,哪个机构送的人多给的金银奖比例就高,有人可能会说,我参加的比赛都是国际比赛分赛区,会不正规?殊不知只要给了承办费,给多大比例的金奖还不是承办方说了算,然后把这些选手获奖的照片放在他们中心,无疑会蒙骗大多外行的家长,许多家长看孩子拿了个金奖,以为很了不起,殊不知真正去考音乐学院附中才知道水平差得远,我不是反对孩子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孩子得到锻炼这是好事,每年参加1—2次 很有意义,要选组织得好的大的组委会,
提醒你要注意看孩子和别人的差距。不要只把眼睛盯在奖牌上,这个东西水分太大。只参加国际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名为某某钢琴比赛的,那些名为“才艺大赛”的综合性的就没意义了-------问题的核心是:谁送的学生多,谁就有话语权,想要多少金银奖,跟主办方打个招呼就行,送学生少的老师,即使学生弹的好,也没好成绩,即使有好成绩了,也被主办方幕后把好名次给了送学生多的机构(改了)。这样家长跟风,学生多的机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却停滞不前。
几乎所有上规模的培训机构的老板都是40岁左右的那一拨人,这些人当年大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出身(因为当年考音乐学院相当难),接受的钢琴教育及其粗浅,加上这些年忙于机构的日常事务,大都荒废练琴,先天不足加后天缺钙,使得他们越来越远离钢琴艺术,渐成为“商人”但这群人社会经验丰富,是新中国第一批出道的机构创始人,社会关系广泛,跟当地青少年宫、音协、歌舞剧院、等所谓政府机构关系暧昧,想要个“某某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社会办学机构”等等荣誉。简直易如反掌。于是乎他们的中心往往耀眼夺目,各种荣誉满墙都是。极具迷惑性,家长看了腿都迈不动了,往往匆忙交了几个月的学费。他们靠自己的名望往往很拽,课时费动辄跟大学教授一样:(150-----200)家长普遍有着不正常的心理,一是以为越贵越好,二是以为教师越老越好,三是以为该中心越华丽、规模越大越好。提到少年宫、歌舞剧院,你不要以为他是政府办的,可以信任,实际上目前都是被私人承包了,用啥样的老师完全老板说了算。
六、----------------各种艺术学校误人子弟:先说最好的艺术学校比如省艺校、市艺校。不要以为他们是公办学校就正规的很,其实1、学校里乌烟瘴气,早恋、网游、赌博风气严重。简直像黑社会。2、这种学校的老师大都是靠关系进去弄到编制的,多为纨绔子弟,在音乐学院上学时本是游手好闲之辈。无真才实学。没有关系而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往往对这等美差望洋兴叹,私立艺校更是不能考虑,办公室贴了满墙的历年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名单,都是在做假,校长知道没人会去查的,也不违法。不知为何那么多的人相信
七、----------------不要企图先学电子琴后改钢琴:钢琴对手型、指法等有其特定的要求。到时候改的时候非常费劲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谈中国钢琴教育现状:一个优秀的钢琴老师他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的积累和对这个事业的忠诚,我觉得他才是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 现在学琴的孩子那么多,我也相信有一大批不合格的老师在那里教学,甚至有些误人子弟的教学都有,有的连五线谱上要求的知识要点都不清楚就开始教学了,让人痛心啊。居然还可以大批的教学,我觉得这个现象是严重的。 不要以为我今天买了架钢琴,然后随便找个老师来学习,再然后希望孩子有很大的成就,那些没有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比那些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好教学得多。我们应该爱护儿童特别是这些钢琴学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学习环境。
八、-----------------篇幅、时间、精力限制,各种问题不能详尽解析,文字亦没有精雕细琢,只求说明问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有良知的同仁的注意,揭露中国钢琴教育之弊病,弘扬正气,为了家长、更为了可怜的琴童,他们跟某些老师学许多年,一心想考音乐学院,在不断的考级通过、比赛拿金奖的幻境中度过了珍贵的少年时光,原以为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却在参加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考试中一败涂地,十几年的努力,一家人的希望、心血、汗水、金钱所有的一切付诸东流,我相信多数家长不是抱着花钱让孩子学着玩的态度的,都是学学看,如果孩子天赋很好,进步比别的孩子快,再做是否走专业道路的抉择,但选错了老师,孩子长时间水平停滞不前,你会误以为孩子没天赋,多么可悲,我再次提醒家长注意:“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另外本人以上所说句句属实,无夸大成分。
我回答过太多类似这样的问题了我本人比较偏向于循序渐进的方法。任何事情都有不用太严谨的理由,但是循规蹈矩一步步来总是好的。就像你自己也有体会,一个古典入门者欣赏交响乐作品是听不出所以然来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二:没有形成良好的乐感 没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基础。
乐感要靠长期大量地欣赏作品来积累的。良好的乐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举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当你听到一部新的、你没有接触过的作品时,无论它是什么体裁,你都能辨别出这是那个时期的作品,甚至能感觉到这是哪一位作曲家的作品。
乐理知识也是欣赏严肃音乐必不可少的。也许在初期,你欣赏那些钢琴小品、器乐小品时认为不懂乐理也不会对你理解作品造成影响,但是一旦你开始欣赏长篇大作时,就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了,更不会为作曲家在曲式上的巧妙安排和精彩构造而赞叹不已。少了这些,还有什么趣味性可言呢?
1L朋友的一个观点我比较赞同,那就是不要过于在意专业人士的评论,也就是那些乐评家的说词。音乐是艺术,是感性的艺术,没有对与错,每人的理解会千差万别,有过不同经历的人、怀有不同心情的人听到同一部音乐作品时的感触绝对是不同的。比如说尽人皆知的D大调卡农,网上的评论几乎清一色是说作品在歌颂爱情怎样怎样,也有很多爱乐者听出了爱情的元素。可是欣赏严肃音乐已有许久的我却从来不这样认为,也许是因为我还太小没有经历过爱情的缘故,我从作品中分明感受到了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乐评家的哪些话对你有用呢?就是对曲式的分析,那些纯粹的理论上的分析,对你加深对乐理的理解,对作品的直观认识都会有帮助。至于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还是自己去感悟吧!这也是一种乐趣阿!
关于入门时应该看的书籍,我倒有不少可以推荐给你。上电驴,http://wwwverycdcom/groups/@g19043/172099topic 页面中的下载列表拉到最下方可以看到很多书,其中的“音乐史”、“乐理与音乐常识”和“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比较适合你。
欣赏曲目。因为我比较赞同循序渐进的观点,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时期,都应该按一个科学的步骤来欣赏。以下是我认为可行的方法:
刚入门的话,有一个总集不错“Masterpiece 100”。VeryCD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33477/ 。这个专辑的好处是,10CD,按照年代整理。比如说前两辑几乎都是巴洛克时期的;三四辑开始是古典主义早期的,比如莫扎特的;接着是古典主义晚期,贝多芬的;浪漫主义早期,门德尔松等人的;浪漫主义晚期,德沃夏克、施特劳斯等人的。总之按照这张专辑的顺序来欣赏,对于西方严肃音乐经历的时期会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属于比较“科学”的入门方法。
然后可以集中欣赏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绝对是古典入门的最佳选择,浅显易懂、极致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浪漫主义时期作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标题性,施特劳斯家族属浪漫主义晚期,无论是波尔卡、进行曲还是圆舞曲,都带有标题。这样无疑给理解作品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除了这些之外,还可以集中欣赏一下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原因我之前说过,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标题性对于古典入门者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你可以欣赏这些人的作品:
1门德尔松
虽然听古典的时间很长,也欣赏过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但门德尔松仍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既不想施特劳斯家族的那样似乎过于肤浅,也不像布鲁克纳、马勒等人的内涵深奥到入门者无法理解。他的音乐特点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字,美。但也不是每一首都适合入门者,因为入门者一般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乐感,对于作品中丰富细腻的情感和曲式上的巧夺天工都是感觉不到的。
推荐门德尔松的《无词歌》,甜美的钢琴小品集;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第4交响曲“意大利”第一乐章;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培养出一定乐感之后,再对于乐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欣赏他的《芬格尔山洞序曲》、A小调第3交响曲“苏格兰”、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弦乐四重奏专辑等。
2肖邦 李斯特 舒曼 舒伯特
同属浪漫主义中晚期的四人,肖邦的21首夜曲和圆舞曲、波兰舞曲,李斯特的6首匈牙利狂想曲,舒曼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都是入门的不错选择。
3柴可夫斯基
老柴的作品旋律性很强,可以欣赏《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三部芭蕾舞剧的配乐。
最后给你介绍一下我自己认为科学的古典音乐入门步骤,供你今后参考。
以上推荐的那些音乐可以使你培养起不错的乐感,之后建议你去稍加学习一下乐理,这是你以后欣赏深奥、晦涩的作品所不可或缺的。之后,按照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巴洛克这样的时期顺序来欣赏严肃音乐。之前回答的朋友有说不建议从巴赫开始,那是当然的了!如果一定要指明作曲家的话,我建议按照这样的顺序:
施特劳斯家族、柴可夫斯基、舒曼、舒伯特、肖邦、李斯特
|
门德尔松、海顿、莫扎特(早期作品)、拉赫玛尼诺夫
|
莫扎特(中晚期作品)、贝多芬(早期作品)、斯美塔那
|
贝多芬(晚期作品)、勃拉姆斯、亨德尔、维瓦尔第
|
巴赫、蒙特威尔第、布鲁克纳、马勒、肖斯塔柯维奇
从作品的体裁上也有一定顺序,比如初期应该欣赏一些艺术歌曲、器乐小品;中期欣赏奏鸣曲、协奏曲;到了后期就可以欣赏交响曲、室内乐了。至于详细的每一体裁应该听什么,你可以到我已回答过的问题中查找,我想会对你有不少帮助的。
前面还有朋友推荐学习乐器。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学习乐器当然好。当一部完整的作品从你的指间流淌出,你会切身体会到作曲家当时创作这部作品的心情和感情。
你想要一个系统的严肃音乐入门计划表?呵呵,那可是一两句说不清楚的事情。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跟我邮件联系,对于欣赏严肃音乐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问我,我会尽力解答的。事实上这些事我也不是第一次做了,有很多朋友给我发过邮件询问相关事宜,说句玩笑话,再这样下去都该办个培训班了。当然我也还有很多不了解的,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交流。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在农业之后,阿富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海外援助,传统上它约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由于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电网和技术专长,阿富汗开采这些资源的能力将受到阻碍,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1接管阿富汗的塔 利班将继承一个世界上最摇摇欲坠的经济体。
鉴于美国及其盟友在过去二十年中在该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这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不过,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培训阿富汗警察和军队了。
尽管建造了一些高层建筑,主要是在喀布尔,但用于基础设施改善等举措的支出却很少。
阿富汗人在接水
这并不是说在美国及其盟国赶走塔 利班之后没有任何改善。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阿富汗GDP从2002年的4055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561亿美元。
但在2014年,随着联合国支持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撤离,大多数外国作战部队离开了该国,阿富汗GDP增长急剧放缓。
阿富汗的GDP增长率从2012年的14%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15%。
随后从2016年开始复苏,但截至2020年,经济价值仍仅为19807亿美元。
由于疫情的爆发和扰乱出口的政 治动 荡加剧,它去年又重新陷入衰退。
该国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流离失所的阿富汗人
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只有六个国家——其中包括布隆迪、索马里和塞拉利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阿富汗。
据估计,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至少五分之一来自鸦片贸易,其中大部分由塔 利班控制,帮助武装该组织。
总的来说,农业约占阿富汗经济活动的一半,而在一个五分之二的人失业的国家,它也至少占所有就业的一半。
除鸦片外,小麦是主要的农业出口产品,尽管近年来鸦片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多,但近年来也出现了更有价值的作物,如核桃、杏仁、开心果、藏红花、石榴和葡萄干。
此外,由于缺乏对冷库和包装设施的投资,阿富汗无法从水果和蔬菜出口中获得更多收益,据估计,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在收获后会变质,无法出售。
在农业之后,阿富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海外援助,传统上它约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
不过,这种情况近年来一直在下降,而且由于塔 利班已经夺取控制权,因此可以预期几乎完全枯竭。
这并不是说,即使在塔 利班控制之下,也不会有任何经济机会。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十年前价值1万亿美元——包括锂和钴矿床,这两种都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成分,此外阿富汗还拥有黄金、铜和铁矿石等资源。
在40年前入侵之后,苏联地质学家绘制了这些财富的图表,最近五角大楼在2010年的一份内部文件中表示,阿富汗有可能成为“拥有锂的沙特阿拉伯”。
不幸的是,由于缺乏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电网和技术专长,阿富汗开采这些资源的能力将受到阻碍,甚至在塔 利班上台之前,很少有采矿工程师准备涉足该国。
迄今为止,这些矿产资源对阿富汗也没有多大帮助。
该国存在的大部分采矿活动都是非法的,不仅剥夺了政府的特许权使用费,而且还为叛乱分子提供了收入。
比阿富汗的矿产财富更重要的是它的劳动力。
这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 25 岁以下,而且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在塔 利班被驱逐后,五分之一的阿富汗人是文盲的情况下,教育得到了大规模扩张,大学数量是 2001年的 10 倍。
主要受益者是妇女和女童,她们以前在塔 利班统治下被剥夺了教育,但现在又面临被禁止接受教育或就业的前景。
塔 利班之前禁止女性工作的禁令的延续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
阿富汗究竟有多穷2阿富汗塔 利班于当地时间15日进入首都喀布尔,并宣称已控制总统府。阿富汗经历“变天”后,16日,在喀布尔经商整整20年的中国商人、“一带一路”中国城的负责人余明辉透过窗户望向喀布尔大街,街上依旧不平静。“我们每天都在判断阿富汗的局势,”余明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中国商人在中国外交部多次提醒下,一个多月前已经从阿富汗撤离,但是余明辉和中国城的中国人都没有打算离开。
《追风筝的人》还在上演,但发生很大变化
余明辉首先和记者提到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03年发表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当年的阿富汗面临军阀混战、塔 利班当权。如今的阿富汗在外界看来也是一片乱局。而在余明辉看来,阿富汗在过去的20年间发生很大的变化,阿富汗人已经适应世俗化的生活,对世界的认知也发生很大变化,正如整个世界一样。
据世界银行官方网站的数据,2020年阿富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9807亿美元,较2019年的19291亿美元增长267%。阿富汗2020年人均GDP为508美元,近40%的人口处于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状态。尽管这个国家如此贫穷,余明辉负责的中国城依然在筹备多年后,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运营。“不管谁掌权,离开这些能力都很难把这个国家发展起来。周边国家没有像我们中国产业链这么全的,这也是我在周边国家看了那么多,最后定位在阿富汗的一个主要原因,”余明辉告诉记者。
塔 利班接管阿富汗政权 图源:外媒
余明辉介绍称,阿富汗自己的小企业,就像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作坊,连老百姓10%的需求都不能满足。阿富汗的生活用品,如盘子、碗、锅、床铺、地毯等,大都是中国制造。据余明辉一个阿富汗朋友回忆,自己小时候就常用中国产品。当时这个朋友也不知道China,还以为是个产品名字,后来才知道是个国家名字。余明辉的中国城和很多企业有合作,经营电线电缆、厨房用具和生活装饰品等等,商品包罗万象。
在阿富汗投资的外商都有谁
16日,《环球时报》记者获悉,大部分中企人员出于安全考虑,在阿富汗“变天”前已经陆续回国。但是余明辉没有打算离开,因为中国城和阿富汗政府几个主业务部门如建设部、商务部和国家电网等都有合约。尽管他也承认,安全是谁都难以把握的。“确实是因为有合约,另外我们也不想给阿富汗留下中国人不讲信用、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没有定力的印象,”余明辉说。在阿富汗打拼的20年让余明辉在当地建立一定人脉。在塔 利班占领喀布尔前几天,余明辉对局势已有所耳闻,提前做了一些措施,包括安装防护网、增加安保值班人员等。从15日开始,中国城歇业3天,静观形势变化。
这是8月15日拍摄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街头关闭的商店。新华社发(拉赫马图拉·阿里扎达 摄)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1992至2020年,中国与阿富汗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0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55亿美元。另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中阿两国的经贸关系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2020年双边贸易额55亿美元,同比下降117%。其中,中国对阿出口50亿美元,自阿进口0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65%和增长862%。
印度也在阿富汗有投资。在2020 年日内瓦举行的阿富汗会议上,印度据称在阿富汗有400多个项目。“德国在阿富汗基础设施项目落入塔 利班之手”,德国《商报》16日称,凭借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德国资助了阿富汗的机场、道路和桥梁。塔 利班上台后,国际援助的结束将对该国经济造成沉重打击。去年的一次捐助者会议上,德国承诺到2024 年每年向阿富汗提供43亿欧元的重建援助。目前只有1/3的阿富汗人口有电力供应。
经济未来濒临崩溃?
路透社16日分析称,可以预见的是,塔 利班重夺政权带来的恐慌很可能导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阿联酋《国家报》发表题为“塔 利班上台,阿富汗经济濒临崩溃”的文章,对阿富汗未来的经济形势表示悲观。
“阿富汗拥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6日称,虽然阿富汗现在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这个国家的贵金属、铀、天然气和石油储存丰富,价值约3万亿美元。德国《明镜》周刊16日则说,阿富汗未来重建是一个大机会。不过,按照目前欧美的政策,西方可能失去参与重建的机会。
长时间的积累让余明辉比局外人更了解阿富汗这个国家。即使阿富汗处于权力交接的不确定中,余明辉依然对阿富汗的未来抱有信心。“中国的产品在这里几乎没有竞争。中国人没有大量进来的原因就是对这个地方不了解,而进来的话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否则想大展拳脚那是不可能的。”余明辉认为,阿富汗陷入战争40多年,没有工业基础,不具备生产能力,未来阿富汗需要发展经济提高民生,离开中国都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国有强大的物资和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担忧(原创)
(如果您不想毁了孩子的前途,请耐心看完(本人空间定期补充,请关注)
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催生了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有说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有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 拒查,情况纯为欺骗。个别教师可能到过这些学校短期培训,于是就称自己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对业余授课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教育家长选什么样的教师,这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
一 、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1、一定要看钢琴老师的实际演奏能力(自己都弹不好的人怎样教别人?)怎样叫做弹得好呢?说的俗一些首先是技术(即弹得快,弹不快的人方法上肯定有问题,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没见老师真正弹过大曲子,许多钢琴老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 599,740的示范,要知道这太算不了什麽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必须能够很好的弹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叙事曲、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悲怆等)、巴赫三部创意曲以上、等等,在技术上不应有很大负担。由于家长对钢琴的无知,导致见老师能弹《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就觉得水平很棒,其实这些全都是业余6级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体现教师水平,说句俗话,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多拿你的老师跟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还要广泛接触如海顿、克莱门蒂、舒曼、拉赫马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2、当然只有技术没有音乐算不得一个好的演奏着,要用一流的乐感和对作品的准确分析演奏出作曲家灵魂。3、好的老师还要有非常棒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4、对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对各个作曲家的风格要烂熟于心。5、最好是大学专职钢琴教师(不要相信那些社会办学者)6、不要认为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定弹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乐学院之前还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为万事无忧,四年时间很少练琴,这种人的教学能力你相信吗?只有大学期间甚至工作之后还坚持练琴、拜师、钻研的老师才可以信任。
二、 ---------------学生弹得好不等于老师教得好:许多老师常用的伎俩是:我的学生在某某大赛中得了金奖,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教的好。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第一:他所展示的学生获奖照片真的是他的学生吗(有的老师是借用别人的学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学生,又跟他上过几节课呢?许多钢琴老师(尤其是机构)到处挑选那种“天才”儿童免费为他们上课,定期介绍到音乐学院教授那里去上课,私底下跟家长商量说是对外称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每次遇到重大场合让学生出来表演以展示该机构的教学成果。娱乐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名人出名了,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冒出来许多自称是这位名人的老师的人,小则曾经教过她,大则是他的恩师。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曾经指点过他,但也就是几节课的时间,难道是这几节课造就了他的成功吗?只能说这位老师比较幸运,像中**似的遇到了未来的潜力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某些年长的教师身上,很简单,教的年头多了,按百分比自然会遇上那么几个有才的,尤其在8、9十年代整个省里搞艺术的教师就没几个,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就算学生不出名,学生的学生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好的。然后就说是自己的徒孙,中国人是很相信权威和年龄的,艺术界按资排辈儿现象严重。家长们也不明所以,以为越老越权威,实际上大多数在8、9十年代开始教学的老教师用的一直是老教法,几十年来并无改进,反而是忙于赚钱、养家、评职称、等等荒废了技艺,这一点很容易得到例证,目前就职于大学、高中、艺术学校等各单位的老教师,无论声乐、钢琴、都比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在那个位子上就有学生相信,找他们上小课,这样一来最倒霉的还是学生》
三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当记者请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谈谈看法时,他非常严肃地表示: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据笔者了解,一方面由于家长们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让孩子在短期内强化学琴,只弹考级曲目,主要以背奏为主。以为只要完成考级,就等于掌握了一门技能,所以考完级,也就不再学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学的进度,片面追求考级。甚至于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考级曲目,造成拔苗助长。而且老师们也互相竞争,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考完级,谁的本事就最大。。由于考级已不只是纯粹的考级活动,它已经和经济挂了勾,由此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近年来,考级的单位越来越多,如今承办音乐业余考级的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地方艺术院校,还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等机构,真是眼花缭乱,有些人投身考级,就是看中了考级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到处都是不正常拉¬考生的现象,比如,带多少学生来考级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回扣,学生越多,回扣的数额也就越大,通过率越高,毕竟下来考级的单位也是要吃饭的,导致的结果是,越是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培训机构越是通过率高,越是通过率高越是利于招生,生源越多越有话语权,你不让我的学生通过,我就参加别的单的考级,反正又不是你一家。如此循环家长们也很难判断,哪一家最权威,这直接导致了恶劣的后果。出现了降低考试标准的 “怪现象”,如八级完不成的就给七级证书,甚至是交了报名费,演奏好坏都给合格证书。比较严重的是一些小县、市的琴行,他们往往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打着省里或者国家考级机构的牌子实施,其实就是在误人子弟,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考级的意义。要知道,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考级抓素质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级活动不能成为生财之道。“家长的心态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许多课外艺术教育老师热衷于向学生推荐考级,追求考级成绩,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加砝码。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琴行学生考级率高,自然会成为其招生的招牌。而家长又不明所以,往往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荐去哪里就去哪里。业内人士指出,考级已经市场化,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条,各考级机构只有争取生源,才能获取利润。据了解,每位学生考级,需要交费80~200元不等,一年下来,仅本市就是百余万元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后果是,考级标准越来越宽松,通过率高达95%!“实际上, 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力量艺校、琴行百余家,一些琴行前为卖场后面办学,其师资力量课余艺术老师的来源包括几种: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业的毕业生(有好的差的),师范类学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期间与音乐有关的都接触,属于大杂烩那种)毕业生。劝你一句,找老师一定要找专业的,可以少走弯路,基本在各机构做兼职(尤其是做全职)的,都是教得很差的,因为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名声在外,家里根本不缺学生,不会去兼职。而干全职的更是根本就没找到正式工作,只能在琴行靠误人子弟糊口
这些年来各类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在探讨一个同样的问题,所谓音乐考级的功利性之危害以及考级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我们不要回避音乐考级的功利性。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样的,或是作为职业,或是作为爱好,或是作为消遣。而家长们的初衷也是这样:有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升学做准备;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学一门技能,所谓“艺多不压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将来以此为业;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以后是否作为职业,也无所谓。可是一旦考级和升学、就业挂上钩,就难以逃脱“功利”二字。笔者只想告诉家长们,如何确立学琴的目标;如何甄别好的钢琴老师;如何学琴,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费,真正学下去。
我认为,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琴童的家长们是最迫切的。否则,不仅浪费了很多金钱,大量的精力,而且虚度了孩子们的宝贵童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人看不到一点效果呢?学琴毕竟要有一个回报,才算“不虚此学”。既然花了如此大的代价,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是否可以找到正确的学琴之路,真正掌握一门技能,终身受用。其实,只要这些家长多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就可以避免这样尴尬的局面。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刘诗昆痛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文章中提到了现在的“钢琴热”在社会中一些不好的现象,钢琴老师不够专业,没有资格,在刘诗昆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专业训练,这是最基本的。”刘诗昆的回答带着不容置疑。可现实远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种琳琅满目的钢琴培训班,除了正统钢琴系毕业的学生,你会发现师资队伍多是这样的分布:既有原来学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学声乐、甚至音乐理论的。某些老师,上课从不示范,拿个谱子就让学生练,上完课划个钩又让带回家练,“只求应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会弹。” 让刘诗昆无奈的是,“钢琴老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一些象征性——良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轻松的自由职业状态。自然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者,冲着这股吸引力而来。琴童数量快速增长,师资却远远跟不上,专业老师经过十年学习,“好容易出来一个,又只能一对一教几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谁也避免不了滥竽充数者。”
四、---------------机构和钢琴老师太会包装自己:名人们普遍没有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名声在全国各地办中心,实际师资情况根本不去监督,只要该加盟机构每年交加盟费管他招的老师是何水平,这个经济账很清楚:招好的老师,人家要的课时费高,相对机构赚的就少了,不如招些水平差的、没工作的,利用机构的关系跟全国各个名人合个影,包装一下,就说是某某钢琴家定期为中心老师进行指导,该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师的称赞,这是个商业化的社会,所有的事情只要有钱就能运作,与名人拍广告太类似了,只要给钱,大腕们才不管他代言的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呢,只要笑脸相迎,金元加甜蜜蜜,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师们往往不会驳人家面子,合个影,写个寄语,提个词,某某大师参观某个琴行给予该机构极高的评价等等很顺利成章的就出现在官方报道上(现在发表文章只要给钱,报社哪管你的真实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大连大多数机构我都去过,深为大连钢琴界骄傲,竟然多半都是我国几位钢琴教育泰斗的学生,其亲密合影犹如家人般和谐,令我深深“羡慕”,钢琴教育大师只有几十位,而钢琴教师确有几十万之众,如果这些人都长期跟大师们学习(大师们怕要被累死了)实际情况是只上过一节课,甚至一节没上过,去拜访的目的就是合个影,不要去机构学钢琴,比如你选的老师是100一节,你把钱交给机构,他们基本是五五分的,老师只能得到50元。而真正到老师家里学这100全是老师的,这代表什么?该老师家里学生太少,闲暇时只能去机构受人剥削。为何学生会少?就是水平不行嘛。所以去机构干的就是这个情况。可怜家长的钱被两拨人瓜分。几乎所有机构都会请一位当地钢琴界权威做他们的教学顾问,该顾问的教学水平往往还不错,请他的目的一:他也教课,课时费贵得很,因为人家在家里带学生都是当地最高价比如200,在该机构一般都是300(机构要赚一部分)目的二:慌称该专家长期培训该中心教师,带领他们搞科研,实际上能混到这个档次的人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工作,即便教研最多一个月一次,对中心教师水平的提高作用甚微,另外,不要以为长得老的就一定是权威,本人是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毕业后,回到老家合肥,由于土生土长,对当地各办学团体了如指掌,也熟知当地所谓专家的教学水平,用我们音乐学院的理念来看,方法太成问题了。类似安徽省这种没有音乐学院的省份。钢琴教育水平很难与国际接轨,仅有的少数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难以支撑整个教育市场,天赋好的学生大都被机构忽悠去,有实力的老师只能收一般的,学生素质差老师水平再高也出不了成绩,恶性循环下去,机构越做越强,越强越有吸引力。。。。。。
五、-------------各团体与培训机构狼狈为奸:目前以办比赛为生的单位越来越多,许多比赛金银奖比例高达30%,只要参与就有优秀奖,美其名曰鼓励小孩,其实就是怕你下回不来了,或者觉得自己小孩没天赋不学了。真是可笑至极。金银奖选手无非一个证书,一个奖牌总成本不足8元。而选手的报名费高达200---300,各培训机构乐意与他们合作,哪个机构送的人多给的金银奖比例就高,有人可能会说,我参加的比赛都是国际比赛分赛区,咋会不正规?殊不知只要给了承办费,给多大比例的金奖还不是承办方说了算,然后把这些选手获奖的照片放在他们中心,无疑会蒙骗大多外行的家长,许多家长看孩子拿了个金奖,以为很了不起,殊不知真正去考音乐学院附中才知道水平差得远,当然培养的孩子能考的上附中也不见得他教的一定好(考音乐学院也看关系的)没靠关系的才是真正好(这个很难监督,没有人承认自己找了人)。几乎所有上规模的培训机构的老板都是40岁左右的那一拨人,这些人当年大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出身(因为当年考音乐学院相当难),接受的钢琴教育及其粗浅,加上这些年忙于机构的日常事务,大都荒废练琴,先天不足加后天缺钙,使得他们越来越远离钢琴艺术,渐成为“商人”但这群人社会经验丰富,是新中国第一批出道的机构创始人,社会关系广泛,跟当地青少年宫、音协、歌舞剧院、等所谓政府机构关系暧昧,想要个“某某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社会办学机构”等等荣誉。简直易如反掌。于是乎他们的中心往往耀眼夺目,各种荣誉满墙都是。极具迷惑性,家长看了腿都迈不动了,往往匆忙交了几个月的学费。他们靠自己的名望往往很拽,课时费动辄跟大学教授一样:(150-----200)家长普遍有着不正常的心理,一是以为越贵越好,二是以为教师越老越好,三是以为该中心越华丽、规模越大越好。提到少年宫、歌舞剧院,你不要以为他是政府办的,可以信任,实际上目前都是被私人承包了,用啥样的老师完全老板说了算。
六、----------------各种艺术学校误人子弟:先说最好的艺术学校比如省艺校、市艺校。不要以为他们是公办学校就正规的很,其实1、学校里乌烟瘴气,早恋、网游、赌博风气严重。简直像黑社会。2、这种学校的老师大都是靠关系进去弄到编制的,多为纨绔子弟,在音乐学院上学时本是游手好闲之辈。无真才实学。没有关系而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往往对这等美差望洋兴叹,私立艺校更是不能考虑,办公室贴了满墙的历年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名单,都是在做假,校长知道没人会去查的,也不违法。不知为何那么多的人相信
七、----------------不要学电子琴:钢琴对手型、指法等有其特定的要求。到时候改的时候非常费劲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谈中国钢琴教育现状:一个优秀的钢琴老师他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的积累和对这个事业的忠诚,我觉得他才是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 现在学琴的孩子那么多,我也相信有一大批不合格的老师在那里教学,甚至有些误人子弟的教学都有,有的连五线谱上要求的知识要点都不清楚就开始教学了,让人痛心啊。居然还可以大批的教学,我觉得这个现象是严重的。 不要以为我今天买了架钢琴,然后随便找个老师来学习,再然后希望孩子有很大的成就,那些没有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比那些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好教学得多。我们应该爱护儿童特别是这些钢琴学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学习环境。
八、-----------------篇幅、时间、精力限制,各种问题不能详尽解析,文字亦没有精雕细琢,只求说明问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有良知的同仁的注意,揭露中国钢琴教育之弊病,弘扬正气,为了家长、更为了可怜的琴童,他们跟某些老师学许多年,一心想考音乐学院,在不断的考级通过、比赛拿金奖的幻境中度过了珍贵的少年时光,原以为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却在参加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考试中一败涂地,十几年的努力,一家人的希望、心血、汗水、金钱所有的一切付诸东流,我相信多数家长不是抱着花钱让孩子学着玩的态度的,都是学学看,如果孩子天赋很好,进步比别的孩子快,再做是否走专业道路的抉择,但选错了老师,孩子长时间水平停滞不前,你会误以为孩子没天赋,多么可悲,我再次提醒家长注意:“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另外本人以上所说句句属实,无夸大成分,所指现象适用全国本人目前已不在合肥,更无必要损人利己之必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