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spirit
各种宗教所信奉的主宰物质世界、超自然和超人间的精神存在,为超自然体中的最高者。又称神明、神灵、神仙、神道等。在不同文化传统和时代发展中,人们对于宗教中的神灵观念有着各种不同的表述,形成了众多的神名。而神名的多样则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说明了其对神灵认识的历史阶段性和其思想不断深化的过程。
词源 神在汉语中是表达神灵观念及其神性最常见、最普遍的一字,其义从示、申,示指崇拜在上的日月星三光,申则用为“显孝于申”,与祖灵敬拜有关,即所谓享孝于皇神祖考之意。神的本义可作“引出万物者”(《说文解字》)之解,由此构成了天神、神仙、神祗、神皇、神道、神灵和神明等相关词组。中国宗教信仰传统中与“神”同义的还有“帝”、“天”二字,各自构成上帝、天帝、帝君、帝乡、帝释和皇天、昊天、旻天、上天、苍天、天主、天命、天道、天意、天皇、天尊等词组,反映出其信奉者对神灵的敬仰和理解。西方语言及世界其他民族语言中的各种神名亦有其不同的文化渊源和信仰内容。
发展变化 神之观念的诞生在宗教发展史上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它最初是由物神观念演化而来,即把所崇拜之物本身视为活的、具有意志和能力的神明,包括各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与之相关的万物有灵观念等。此后,随着人类社会结构和文化形式的发展变化,对神的理解亦趋于多样化和走向抽象化,人们的神灵观念因而经历了自然神、人格神、祖先神、氏族部落神、民族神和宇宙一神等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存在有多神崇拜、主神崇拜和至高一神崇拜的复杂局面。例如,在丰富多彩的多神世界中,有中国古代宗教所信奉的三皇、五帝等祖先神,日、月、星辰等天体神,风、雨、云、雷、电等气象神,五岳、三山、江河、湖海等山水神,五谷、花木等植物神,龙、凤、鹤、麟、龟等动物神;有古埃及宗教中的太阳神瑞、空气神舒、水气神特夫内特、苍天女神哈托尔和努特、大地神盖布、月神柯恩斯、日盘神阿顿等天体与自然之神,冥间之神奥西里斯、女神伊希斯、坟茔神努毕斯、智慧与文艺之神透特、阴间女神阿门推特、创世神克努姆和雄牛神阿匹斯等人格神灵或动物神怪;有美索不达米亚宗教中的苍天神安努、呼吸神恩利勒、风暴之神阿达德、月神欣、太阳神夏马西、晨星女神伊西塔、春神杜木兹、水神伊亚、天崖神安莎尔、地极神吉莎尔、阴间神内尔各勒和阴间女神阿拉图姆等多神形象;有印度教中的天神特尤斯、昼神密多罗、夜神伐楼拿、黎明女神乌莎斯、启明星神阿湿波、太阳神苏利耶、月神及酒神苏摩、雷雨之神及战神因陀罗、暴风之神摩录多、风神伐由、火神阿耆尼、水神阿布沙罗斯、宇宙神黑天、爱神伽摩、象头神、神猴哈奴曼等多神崇拜;有古希腊宗教中的天神宙斯、天后赫拉、战神亚力司、农业女神得墨忒耳、太阳神阿波罗、爱神阿芙若狄蒂、智慧女神雅典娜、商贾和旅行之神海尔梅斯、狩猎女神及月神阿耳忒弥斯、海洋神波赛东、火神赫斐斯塔司、灶神赫斯提、酒神狄奥尼索斯、农神克洛诺斯、牧神潘、冥府神哈得斯,以及命运三女神、复仇三女神、美惠三女神、艺术九女神等诸多神灵;此外,还有古罗马宗教、古日耳曼宗教、神道教等的多神崇拜。主神崇拜则包括中国道教所敬崇的三清、四御等主神,印度教所信奉的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等主神,古希腊宗教主神宙斯和古罗马宗教主神朱庇特,古日耳曼宗教主神伍旦,以及神道教的主神皇祖神天照大神等;一神崇拜有中国儒释道三教发展出的“皇天上帝”和“道”、“理”、“真如”及“法性”等非人格化的抽象或绝对一神观念,最为典型的一神崇拜则是犹太教的雅赫维、基督教的上帝和伊斯兰教的安拉崇拜等。对神的基本认识构成了各宗教的核心问题。在神学理论上,神灵观念大体经历了从万物有灵论经物神论、神人同形同性论、多神论、二元神论、轮换主神论、唯一主神论到绝对一神论的发展。而一神论亦包含有人格神论、自然神论、泛神论、万有在神论、宇宙神论、超然神论和整体神论等神性内容。
自文明出现以来,人类就一直仰望星空。几千年来,我们绘制并神话了夜空的宇宙奥秘。
古埃及人将天狼星视为日历保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从公元前 3 世纪起,占星家就开始在星星中寻找人类的意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假设空间和时间交织在一个无限的织物中,向四面八方伸展。
从宏观上看,我们对地球大气层以外世界的 探索 是最近才开始的。2021 年 7 月 29 日,是美国宇航局成立的 63 周年。而且,在 60 多年后,我们 每天仍然对我们的宇宙有新的发现。
美国宇航局拥有一小群航天器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拍摄了一些真正美丽的外太空照片。
是时候 探索 宇宙了……
漂浮在巴哈马
美国宇航局
1981 年至 2011 年间,航天飞机计划将大量能量滑入(或滑出)地球轨道。航天飞机帮助建造了国际空间站,发射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并将星际探测器带出地球大气层。
在这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拍摄了一张漂浮在巴哈马上空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照片。该任务是航天飞机计划的最后一个,于 2011 年 7 月 8 日发射。
遥远的地方
美国宇航局的朱诺号宇宙飞船于 2016 年抵达气态巨行星木星,至今仍处于活跃状态。无人驾驶探测器捕捉到了这张木星湍流大气的图像。
木星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大气主要包含分子氢和氦。
野马
这张位于猎户座的马头星云令人惊叹的图像是由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望远镜拍摄的。
这种密集的尘埃云形成距离地球大约 1,375 光年。
相当的全景
NASA 与欧洲航天局 (ESA) 意大利航天局 (ASI) 合作建造了卡西尼号,这是一个用于研究土星及其系统的太空探测器。
探测器于 2004 年 7 月进入土星轨道,并花了 13 年时间研究这颗环行星,捕捉土星卫星、环和这张惊人全景的图像。
毁灭的边缘
哈勃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这张银河系最亮的恒星之一 AG Carinae 的图像。
这颗恒星周围环绕着一圈尘埃和气体。科学家们认为,这个巨大的星云是在大约 10,000 年前的一次或多次巨大喷发后出现的。云本身有 5 光年宽,或者说是地球与我们下一个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之间的近似距离。
颜色的爆炸
超新星是在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大规模爆炸。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是一个复杂的太空望远镜,它捕捉到了仙后座爆炸的后果。
这张照片显示了第谷超新星遗迹发出的 X 射线辐射,该遗迹于 1572 年首次被发现。
2021 年 3 月 18 日,日本业余天文学家 Yuji Nakamura 在仙后座 星座 中发现了一颗新的(无论如何对我们地球人来说都是新星),被称为 Nova Cas 2021。
好友系统
哈勃望远镜的广角相机在英仙座星团中发现了这两个星系。
该星团由数千个星系组成,是已知宇宙中最大的天体之一。
宇宙中间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红外摄像机拍下了这张拥挤的银河系核心图像。
科学家们相信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叫做人马座 A。
多产美杜莎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了美杜莎合并的图像,这是大熊 星座 中的一对相互作用的星系。
该中心被昵称为美杜莎之眼,是一个富含气体、500 光年宽的极端恒星形成区域。
创造之柱
鹰状星云,也被称为梅西耶 16,是另一个富含恒星形成的区域的所在地,被恰当地称为创造之柱。
这张结合了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的 X 射线成像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光学数据。
天蝎座之光
这是球状星团 NGC 6380,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约 35,000 光年。
前景中的明亮恒星是 HD 159073,一颗距离我们星球 4,000 光年的恒星。
大气灯光秀
地球的极光是从地面看到的美丽景象,但它们在太空中也非常引人注目。
这是它们从轨道上看到的样子。
近距离和个人
这是朱诺号第八次飞越木星的一系列图像。
该探测器于 2021 年 6 月进行了第 34 次近距离飞越地球。
万花筒气体
这是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探测器拍摄的另一张木星照片。
这张显示了这颗行星旋转的南半球。
家装
这是一对夫妇在太空行走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
在这里,NASA 的 Shane Kimbrough(左)和欧洲航天局的 Thomas Pesquet 在国际空间站的外部安装了新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黄金时段
我们的蓝色太空小大理石从 250 多英里高空看起来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印度洋反射着金色的阳光。
机械触手
航空航天技术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这架天鹅座太空货机送往国际空间站。
机械臂是加拿大对该站的贡献之一。机械臂执行维护、移动设备并捕获来访车辆,例如这艘货轮,并护送它们停泊。
发光气体
NGC 2313 是一个发射星云——一团自身发光的电离气体——位于麒麟座,距离地球大约 3,756 光年。
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发光的地层。
机会来了
美国宇航局的机遇号火星探测器拍摄了这张红色星球上开阔地形的照片。
机遇号于 2004 年降落在火星表面。美国宇航局于 2018 年 6 月与航天器失去联系,当时一场覆盖整个火星的沙尘暴将其掩埋。
一张自拍
该InSight的着陆器降落在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的埃律西昂区域。这张自拍是最早传回地球的信息之一。
着陆器的名字实际上是使用地震调查、大地测量和热传输进行内部 探索 的首字母缩写词。它的使命:研究火星的深层内部。
火星上的涟漪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捕捉到了这张行星表面涟漪的图像。
但这不是液体。那些涟漪是沙子上的风雕花纹。
金星飞越
无人驾驶的水手 10 号航天器于 1973 年发射升空,以收集有关水星和金星的大气、表面和身体特征的数据。
这张照片显示了金星被厚厚的云层笼罩。
引力
这种形成是由赫拉克勒斯 A 星系核心中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引力能量引起的。
这张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可见光信息和新墨西哥州甚大阵列射电天文台的无线电数据的合成。
太空行走
这是太空行走者 Shane Kimbrough 在国际空间站安装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另一种视角。
Kimbrough 被任命为 NASA SpaceX Crew-2计划于 2021 年秋季返回地球的国际空间站任务的指挥官。
日出从上面
ESA 宇航员 Thomas Pesquet 从国际空间站拍下了这张印度洋上空日出的照片。
由于该站每 90 分钟绕地球一圈,驻扎在那里的宇航员每天可以看到 15 次日出。
日出、日落
远征 7 号机组人员于 2003 年从国际空间站捕捉到了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日落。
那是云层下可见的太平洋。
群星之中
而且夜空看起来也不太破旧。
宇航员斯科特凯利于 2015 年 8 月 9 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为期一年的任务期间将这张发布到推特上。
一路向上
这是我们返回太空之前对国际空间站外观的最后一瞥。
南大西洋在下方 273 英里处可见。
脚趾在沙子里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于 2012 年 8 月登陆火星表面。截至出版时,火星车仍处于活动状态。
它的任务是寻找有利于微生物生命的条件,并进行行星宜居性研究,为人类 探索 做准备。
隔壁的沙漠
好奇号火星车还拍下了这张“金伯利”编队的照片,远处是夏普山。
干燥的沙地景观类似于地球上一些广阔的沙漠。
风暴酝酿
朱诺在 2018 年近距离飞越木星表面时拍下了这张旋转云的照片。
靠近框架顶部的白色椭圆形是风暴。
明星幼儿园
梅西耶 33 或三角星系,位于三角星系,距离地球 273 万光年。
银河系的这个纤细区域是快速恒星诞生的区域之一。科学家认为大约有 200 颗年轻恒星居住在这个区域。
一闪一闪
这是发射星云的另一个例子——这个星云的名字很不起眼——NGC 2313——在明亮的恒星 V565 前面用银色的光芒照亮了天空。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了这张照片。
另一个蓝色星球
航海者 2 号宇宙飞船于 1989 年让人类第一次看到海王星。
海王星的质量是地球的 17 倍,每 1648 个地球年绕太阳一周。
类地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和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具有一些重要的品质。据美国宇航局称,太阳系中没有其他地方在其表面有“类地”液体活动。
但是对于那些希望在遥远的月球上开始新生活的人来说,有一些问题。首先,土卫六的表面大约是零下 290 华氏度,与地球表面相比,它接收的阳光只有 1%。也许更重要的是,构成泰坦湖泊、河流和海洋的液体是甲烷乙烷的混合物。
红外信息
卡西尼号上的红外摄像机在泰坦飞越期间收集了 13 年的表面数据。
观测这颗卫星的表面可能很棘手,因为厚厚的大气层会散射大部分可见光,但这些红外图像似乎显示出复杂的地质和海洋特征。
许多卫星
2011 年,卡西尼号在一个画面中捕捉到了五颗土星卫星。
从左到右,这些卫星是 Janus、Pandora、Enceladus、Mimas 和 Rhea。
月亮特写
在这张照片中,同样来自卡西尼号任务,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在较小的特提斯星之外可见。
科学家们认为,特提斯几乎完全由水冰构成,只有很少一部分岩石。
迪奥内
土星共有 82 颗卫星,其中 53 颗有正式名称。
这个叫迪奥内。它是地球第四大卫星,距离土星 234,500 英里。这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致相同。
地球的月亮
远征 10 号机组人员从国际空间站拍下了这张满月的照片。
我们的月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也是相对于它所环绕行星的大小而言最大的卫星。
生命迹象
从外太空可以看到欧洲和非洲城市的光芒。
如果仔细观察,您甚至可以看到城市街道的织带。
德克萨斯,从上面
这张照片由远征 36 号机组人员于 2013 年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展示了德克萨斯州的一些人口中心。
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所在的休斯顿位于画面的下半部分,靠近中心。
新鲜的天气报告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 2020 年 8 月拍摄了这张木星的照片。
这张超清晰的图像显示了这颗气态巨行星上的新风暴和大气湍流。
盯着太阳
这张 2015 年的太阳图像是由测量三种不同能量的三个不同航天器合成的。
由 NASA 的 NuSTAR 望远镜追踪的高能 X 射线呈现蓝色。日本的日之出宇宙飞船收集的低能 X 射线是绿色的。由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测量的紫外线呈红色和**。
阳光下的土星
这是卡西尼号在 2010 年从土星轨道上看到的景象。
像木星一样,土星的大气层富含氢和氦。
你好,冥王星
冥王星长期以来被称为我们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它在 2006 年被降级为矮行星。
这张红外图像显示了这颗矮行星表面的冰川。冥王星的大小大约是地球月亮的一半。
冥王星的月亮
2015 年 1 月,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太空探测器开始接近冥王星及其五颗卫星。
这张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的图像显示了一个铁锈色的斑点,由称为托林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托林是冥王星大气层释放并沉积在月球上的甲烷、氮气和其他气体的产物。
泻湖星云
这个距地球约 4,000 光年的地层有很多名字:NGC 6523、泻湖星云或梅西耶 8。
巨大的星际尘埃云位于人马座。
太空中的老鼠?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这是一张水星上看起来像迪士尼吉祥物米老鼠的陨石坑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由 NASA 的 Messenger 探测器于 2012 年拍摄的。
周六下午,一名丹麦球星在 2020 年欧洲杯的比赛中突然倒地,让球员和球迷泪流满面,比赛被迫暂停。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这支丹麦队的球星,在半场结束前倒地,周围没有其他球员。他的队友们看起来很恐慌,因为他们敦促医生和理疗师上场,他们试图通过胸外按压使他苏醒。球员们挤在一起保护埃里克森,擦掉眼泪。后来,当埃里克森被抬上担架时,他们保留了那个盾牌。不久之后,在哥本哈根对阵芬兰的比赛就暂停了。盖蒂的一张照片显示,这名中场球员在被担架抬走时睁着眼睛。欧足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埃里克森已被转移到医院并已稳定下来。丹麦足协在一条推文中表示,埃里克森已经醒了,情况稳定,但他仍在等待进一步的测试。欧足联官员表示,比赛将于下午 2 点 30 分恢复。应两队球员的要求,欧足联同意今晚欧洲中部时间20:30重新开始丹麦和芬兰之间的比赛。 上半场的最后四分钟将进行,然后将有 5 分钟的中场休息时间,然后是下半场。欧足联2021 年 6 月 12 日 BBC 足球评论员、前苏格兰足球运动员帕特·内文报道说,埃里克森倒塌后,很少有球迷离开体育场,其中大多数人都感到震惊。“他们只是坐在那里,不知道该做什么,”他写道。看台上的球迷表达了对埃里克森的支持,芬兰球迷高呼“基督徒!”丹麦球迷用“埃里克森!”回应2021 年 6 月 12 日 在 2012 年的一场英超联赛中,法布里斯·穆安巴在类似情况下倒地后幸存下来。随着埃里克森在球场上的治疗继续进行,穆安巴在推特上写道:“上帝保佑。”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足球运动员之一,他在一篇 Instagram 帖子中写道,他祝埃里克森一切顺利。他写道:“足球世界站在一起,期待好消息。”“我希望很快能在球场上找到你,克里斯!”这场比赛是欧洲足球协会四年一度的欧洲 2020 年欧洲杯的一部分。比赛暂停了一年,第一场比赛仅在周五开始。现年 29 岁的埃里克森自 2010 年起成为丹麦国家队的中场球员,同时还在意甲联赛效力于国际米兰。18 岁的他是 2010 年国际足联世界杯期间最年轻的球员。国际米兰在一条推文中表达了对埃里克森的支持:“极限竞速克里斯!”他在最近的一个赛季出场26次,打进3球。
参考消息网12月4日报道俄罗斯《生意人报》12月1日刊登题为《我们的时代不应是战争时代》的文章,作者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全文摘编如下:
在印度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这一重要角色的背景下,我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G20能否继续前进?我们能否加快思维的根本性转变从而为全人类带来利益?我相信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的现实塑造着我们的意识。人类在其整个存在历史中始终对各种事物感到不满足。我们为有限的资源交战,毕竟生存取决于是否能阻止他人使用这些资源。思想、意识形态和个人的对抗与竞争已成常态。
遗憾的是,我们至今仍是这种“零和游戏”思维方式的人质。
当各国争夺领土或资源时,我们能看到这一点;当生活必需品供应被用作武器时,我们能看到这一点;当只有少部分人能接种疫苗,而另外数十亿人处于易被感染状态时,我们也能看到这一点。
一些人可能会反对,对抗和贪婪不过是人的本性而已。我对此是不同意的。如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么如何解释那些主张实现我们所有人基本一致的精神传统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受到广泛推崇呢?
这种传统在印度也很流行。
在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印度将为推广这种全人类一致感而开展工作。我们作为轮值主席国提出的主题是“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同一个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时至今日,我们已拥有进行生产并满足全世界所有人基本需要的一切资源。
今天,我们没有必要为生存而争斗。我们的时代不应是战争时代!
如果我们共同行动,就能通过和平手段而非相互争斗来为我们目前遇到的所有最重大挑战——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疫情——找到答案。
幸运的是,现代技术赋予了我们解决全人类问题的能力。
我们现在置身其中的大量虚拟世界展示了数字技术的巨大潜力。
印度作为拥有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且在语言、宗教、传统和信仰方面拥有庞大多样性的国家,是世界的一个微观宇宙。
今天,印度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们面向公民的治理模式不仅关心最弱势的社会阶层,还为发展本国青年才俊的创造天赋营造条件。
我们努力将国家发展成为公民自己领导的“人民运动”,而非垂直权力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产品。
我们将技术用于创造数字社会福利。这种福利应当是开放的、普惠的和可相互替代的。
这已在诸如社会保障、金融普惠和电子支付等各领域推动革命性进步。
鉴于所有这些原因,印度的经验可帮助人们对可能出现的全球解决方案形成概念。
我们在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将介绍印度的经验、知识和模式以供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借鉴。
我们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的优先事项将在我们与我们的G20伙伴以及全球南方“同路人”的磋商过程中确定。后者的声音通常不被国际社会倾听。
我们的优先事项将集中于“治愈”我们的“同一个地球”,在我们的“同一个家庭”中创造和谐并赋予我们的“同一个未来”希望。
为了“治愈”我们的地球,我们将推广基于印度自然保护传统的无污染、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如同在我们自己家中,需求最多的人应优先受到关注。
为了未来几代人的生活,我们将鼓励最强国家彼此进行坦率交谈以降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风险并巩固全球安全。
印度在G20中的工作日程将是兼收并蓄、雄心勃勃、坚决果断和以行动为导向的。
让我们联合起来,共助印度在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带来治愈、和谐和希望。
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全球化新模式。
延伸阅读
同时接棒两个“轮值主席国”,印度准备展示“大国影响力”
对于印度来说,或许更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抛开诸多地缘政治的关切,与同为发展中大国、在诸多问题上立场相似的中国携手。
12月的第一天,对印度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印度同时接棒了两个重要的角色——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和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
借担任这两个轮值主席的机会,怀揣着“大国梦”的印度希望展现其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但随着地缘政治的巨大变化,迫切期待扮演领导角色的印度也面临诸多挑战。
高调接棒
2022年12月,印度接棒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为期一个月。这是印度自2021年8月以来第二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同时,从12月1日开始,印度也成为G20轮值主席国,任期持续一年,至2023年11月30日。
印度总理莫迪迫切地想要向本国民众和世界分享这两件大事对印度的重要意义。
在11月2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莫迪就将此称为印度的“巨大机遇”,强调印度必须利用这个机会专注于“全球利益”。他甚至谈及自己收到一名来自特伦甘纳邦的印度人赠送的手工编织的G20标志,借此强调这对普通印度人的重大影响。
莫迪在推特上晒出特伦甘纳邦居民赠送的手工编织的G20标志推特截图
甚至,印度从12月1日开始,就已经在极力营造G20的氛围。从北方邦的泰姬陵到古吉拉特邦的莫德赫拉太阳神庙,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的数百个古迹遗址,都用灯光打上了G20标志,并且将持续一周。
莫迪当天再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印度担任G20主席国,对每个印度人和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们的客人将充分体验印度惊人的多样性、包容的传统和丰富的文化。”他表示,印度将使得G20成为推动全球变革的催化剂。
“我坚信,现在是进一步推动思维的根本转变,以造福全人类的最佳时机。”莫迪在一条推文中写道。
雄心勃勃
从莫迪的高调表态来看,印度迫切地希望借助这两个同时到来的机会有所作为,充分展示印度作为“大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印度媒体称,在接棒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之前,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坎博伊连续两天同联合国大会主席科罗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会面,讨论印度任期内的优先事项和计划。在12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坎博伊表示:“作为一个愿意将解决方案带到谈判桌上的国家,印度已准备好在全球顶级谈判桌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在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的未来一个月里,印度外长苏杰生将主持多场关于打击恐怖主义、进行多边体制改革以应对全球挑战的会议。
推特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坎博伊。图源:tribuneindia
从12月1日开始成为G20轮值主席国的未来一年,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除了2023年9月9日至10日在首都新德里举办的G20峰会外,印度还将在全国55个地点举行近200场不同级别的G20会议,重点关注气候行动、能源安全、公共卫生和加快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不仅将与G20合作伙伴协商,还会同全球南方国家同路人协商确定G20的优先事项,他们的声音往往为所未闻。”莫迪在文章中表示,印度将努力在各国之间建立共识,使因战争而变得稀缺的食品和化肥供应链“去政治化”。
如何圆梦?
然而,正如莫迪在11月早些时候公布明年将在印度举办的G20会议标志和主题时所说,“印度是在危机和混乱之际接任G20轮值主席国一职”。在严重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下,摆在印度面前的挑战不小。
在俄乌冲突持续、两极分化加剧、各国逐渐将重点转向解决国内问题、形势日渐复杂的背景下,西方世界试图将俄罗斯排除在G20乃至更多多边体制之外。
考虑到印度同西方和俄罗斯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主席桥塔姆·齐克曼表示,能否找到平衡点,寻得弥合分歧、平息冲突、修复和重建受损供应链的途径和方式,考验着作为联合国轮值主席和G20轮值主席国的印度。
与此同时,怀揣“大国梦”的印度曾被美国总统称赞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因此也希望其他国家将其视作一个拥有影响力和领导力的“大国”。但在西方世界的眼里,印度始终是一个另类和备受质疑的存在。
就在印度成为12月份的安理会轮值主席之际,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坎博伊被问及印度的新闻自由和民主问题。面对这个显然意有所指的问题,坎博伊的回应是“印度不需要被告知该做什么”。而这仅仅只是印度同西方世界分歧的冰山一角。“印度并不总是同西方保持一致。”正如印度外长苏杰生在11月的一场会议上强调的,印度有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
在这一局面之下,对于印度来说,或许更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抛开诸多地缘政治的关切,与同为发展中大国、在诸多问题上立场相似的中国携手。
尽管印度前副国家安全顾问潘卡吉·萨兰宣称,在担任G20轮值主席国期间同中国打交道,将使印度面临挑战。但事实上,同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印度,面对气候变化、挥之不去的疫情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各种挑战,加强经济协调,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将有助于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而这也符合希望实现“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同一个未来”愿景的印度“包容、雄心勃勃、果断且以行动为导向的”G20议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