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学家的经典名言 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句子

希腊哲学家的经典名言 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句子,第1张

知识必须有一个对象,而对象必须是某种存在的事物,否则就不会有知识。 ----巴门尼德

爱得太深,会失去所有荣耀和价值 。

一切皆流,无物长住。 ----赫拉克利特

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 ( Heracleitus )惟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

熟知能减少对事情的畏惧 ----伊索

你要是按照自然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贫穷;要是按照人们的观念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富有。 ----伊壁鸠鲁

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芝诺

感觉和思想是由钻进我们身体之中的影像产生的,因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影像来接触他,是既没有感觉也没有思想的。 ----德谟克里特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赫拉克利特

我曾统领雄师百万,现在却空无一人;我曾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只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世间有两种武器:精神和剑。从长远来看,精神必将打败利剑! ----拿破仑

1亚里士多德:人的本性在于求知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是:“每一个人在本性上都想求知。”亚里士多德用这一格言来说明哲学的起源。与这句格言相类似的一句格言是:“哲学起源于闲暇和诧异。”

亚里士多德解释说:人出于本性的求知是为知而知、为智慧而求智慧的思辨活动,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学问。哲学的思辨最初表现为“诧异”,诧异就是好奇心。最早的哲学家出于追根问底、知其所然的好奇心,对眼前的一些现象,如日月星辰、刮风下雨等,感到诧异,然后一点点地推进,提出关于宇宙起源和万物本源的哲学问题。

除了“诧异”以外,从事哲学活动还必须有“闲暇”。设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哪还会时间去“诧异”?一个人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哪会有心情去探究近乎奢侈的哲学问题?在古希腊,哲学家多为贵族,他们不必为生计操劳,因此才能从事纯思辨活动。

亚里士多德正确地把“闲暇”作为哲学思辨的必要条件。古希腊拥有比任何其他民族都要发达的奴隶制,贵族享有充分的闲暇。但闲暇只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能够利用闲暇从事哲学思辨,这是希腊人的特殊之处。

很多爱好哲学的朋友经常问这样的问题:哲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确实让人很难回答。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求知是人的本性,人们为求知而求知,为智慧而求智慧,而不是一心想在哲学思考以后得到另外的东西。海德格尔也说,如果非要追问哲学的用途,我宁愿说:哲学无用。

一个青年来找苏格拉底,说:“苏格拉底,我想跟你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你究竟想学到什么?学了法律,可以掌握诉讼的技巧;学了木工,可以制作家具;学了商业,可以去赚钱。那么你学哲学,将来能做什么呢?”青年无法回答。

苏格拉底是想启发这位青年,哲学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位哲学家与船夫正在船上进行一场对话。“你懂哲学吗?”“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一半的生命。”“你懂数学吗?”“不懂。”“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

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那你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

看来,哲学真的没什么用途,关键时刻连命都救不了,还不如去学习一项具有实际用途的技能。

但求知是人的本性,人类不会先衡量一门学问是否有用再去决定是否继续思考下去。同样,哲学也不会因为“有用”和“无用”而被人类有所取舍,实际上,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哲学之中,人说到底就是“哲学的”存在。所以说,哲学永远不会消亡,因为人不能否定自己的本性。

2芝诺: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

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芝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是埃利亚派的代表人物,巴门尼德的学生和继承人。芝诺素有“悖论之父”之称,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经讲过一个“知识圆圈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在这个哲学故事中,芝诺把知识比做圆圈,生动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

这个故事表明: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

其实,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庄子不就说过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一样,知识越渊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泛,疑问也就越多。反之,知识越贫乏,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自然也越少。只有什么也不懂、不学无术的人,才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这岂不是最大的无知?

3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奠基人,他像20世纪英国的温莎公爵一样本可继承希腊一个城邦的王位,他却对此毫无兴趣,因迷恋哲学而把王位让给兄弟。温莎公爵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代表人物,其美人还是实用的,可是赫拉克利特迷恋的却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永不停息燃烧着的火焰。由此,他得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住”的结论。河水川流不息,当人们第二次原地踏入这条河时,碰到的水流已不是原来的水流了。

比如,你爬山的时候,通往山顶的路和下山的路也已不是同一条路了,因为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都在瞬间即逝地变化着。这条路上肯定有树叶落下了或者地上的树叶改变了位置,泥土中间和表面蚯蚓、虫子、细菌正在穿梭,而泥土自身的一部分也在腐烂,一部分正在化为石头,只不过人类的肉眼无法明察罢了。

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人类的智慧仅在于说出真理,其余一切都是不足取的。这就是说,即使你的鼻孔能辨别出任何烟味,你也不会变得优秀。在他的眼里,智慧的人极少,多数人是坏的。他既不合群,又蔑视一切。

在他的晚年,隐退到一座废弃的庙宇。野旷人稀,不得不吃草根树皮。在得了水肿病后,下山回城里找医生,竟不同医生说话,只是用哑语手势,以致医生不懂何为。他一气之下独自躲进牛圈,用牛粪贴身,想用牛粪的热力逐出体内的水分,约公元前480年与前470年之间,这个高傲的苦行者最终还是复归于土。

赫拉克利特虽然走了,但他的学说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尤其是那句“人不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名言,我们更是记忆犹新。黑格尔评价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第一奠基人。黑格尔读到他时,动情地说:我在茫茫大海里航行,看见了新的陆地。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万物皆变,此河流已经不是彼河流了。不错,一切都在变化,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回到过去,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空自悲切,还不如珍惜现在,把握现在。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叔本华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

拥有的想放弃,没有的想拥有,也许这就是生活。但生活也同时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可能失而复得,如健康、金钱、地位、朋友等,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会再有,如青春、生命。

我们总以为生活在别处,其实,生活就在身边。岁月河水一般在我们的脚下缓缓流过,一去不返。两千多年前,孔夫子便曾在河川上感叹:逝者如斯。几乎在同一时代,赫拉克利特又说出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格言。先哲们那悠远的声音至今仍在耳边回响,千万要记住: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珍惜值得你珍惜的一切。

4马基雅弗利:政治无道德

马基雅弗利,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外交家和历史学家。他是一位深受文艺复兴影响的法学思想家,他主张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摆脱外国侵略,结束教权与君权的长期争论,在他看来,君主国是最理想的。他的名著《君主论》就是在论述一个王国怎样才能保住,怎样会失掉,由此总结出君主的治国之道。马基雅弗利目的在于教劳伦佐建立巩固而强大的国家,统一意大利。写完后秘密呈送给小劳伦佐,并没想公诸于世。所以语言非常坦率,毫无掩饰。直到马基雅弗利死后五年,才被人公之于世。

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包括国际政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争权夺利的斗争,与公正、仁慈等道义原则无涉。他说,政治的统治手段和措施应该同宗教、道德和社会影响完全区别开来,除非它们直接影响到政治决策。一项决策是否过于残忍、失信或不合法,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马基雅弗利不仅将宗教与政治法律分开,而且将伦理道德与政治法律分开。

“政治真理要发展,就必须首先抛弃自己的两个伙伴──神学与伦理学”,因为“讲道德和搞政治不是一回事”。“所谓道德,不过就是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品质。道德和伦理的善,不过是实现物质成就或权力地位等世俗目标的手段……神学和伦理学都是政治的工具,而政治就是利用一切工具达到目的的实践的艺术。”

按照马基雅弗利的观点,“政治”成为“公共领域”的同义词,“道德”则被划归于“私人领域”,二者间形成了一种通过与对方的对立来反衬自己的“镜像”关系:一个人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意味着他必然被私人领域的标准定义为一个恶棍;而若将私人领域的行为准则运用于公共领域则不啻自取灭亡。他指出:运用力量和权术,不必受道德的束缚。

合乎道德时自然受人赞扬,但是,在政治上,无须问什么是正当,什么是不正当。只应问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当合乎道德的事有害于国家利益和君主个人安全时,就不应去做。当不道德的事对国家和君主有利时,都应毫不犹豫地去干。不要有什么顾忌。“如果一个人完全遵守德行去行事,不久就会遭逢不幸,家破人亡”,马基雅弗利说,“做人君的如欲保持地位,必须知道怎样去行不义。”

马基雅弗利所说的“政治无道德”,其实主要在强调:政治应该和道德分开。如果把政治和道德比喻为游戏,两者的游戏规则是大不相同的,如果在政治领域遵循道德的规则,或者在道德领域奉行政治的规则,必然会遭到挫败。

马基雅弗利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站在我个人的立场和角度,我完全赞同。政治谋求的是一种权力,如果受到道德的羁绊,必定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正如在战场上打仗一样,讲究兵不厌诈,政治也是如此,如果遵循“做人要忠厚诚实”的道德原则,估计永远也打不了胜仗。我们难道不记得中国哲学史上的那位宋襄公吗?处处讲仁义,时时讲仁义,结果错过了战机,被敌人杀得大败。有人曾经评价宋襄公是“像猪一样蠢的军事家”。

历史上多少例子表明,那些抱有道德之心的政治家,到最后都是因为“妇人之仁”,小则害身,大则亡国。比如项羽,他因为讲求信义不愿在鸿门宴上借机杀死刘邦。在只需要捅穿一层纸的羞涩道义面前,年轻气盛的项羽偏要顾及信用、名誉,顾及周围人的看法和口舌。

尽管自己实力强大并且功劳最大,却因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这一条款而内心不安,处处束手束脚,在鸿门宴上被樊哙言明而失掉灭去刘邦的机会;在与刘邦的争斗上,他更是处处遭到刘邦舞起的道德大棒的折磨。即使到最后惨败之时,还是因为“不肯过江东”的道德面子而自刎,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话说回来,如果把政治上的规则运用到道德领域,结果也是同样的糟糕。如果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要搞阴谋、争利益就说不过去了。所以,马基雅弗利说得对:政治属于“公共领域”,道德属于“个人领域”。

5爱因斯坦: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爱因斯坦说,“自然界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又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看来,这位科学伟人的一生,是在科学和宗教两大思想体系中度过的。

无论如何,一种超然于智能生命的自然力,是可以被普遍感受到的。宗教把这种自然力的来源,归结于神;而科学,对此尚没有完美的回答。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会存在那些我们用科学根本无法解释的事情和现象。对于这些,我们除了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以外,还能做什么呢?

还是爱因斯坦说的,“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正是对上帝的信念,才让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产生了探究宇宙奥秘的热情。“上帝不玩骰子,科学只能由那些彻头彻尾浸润了对真理和理解的追求的人们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却来自宗教的领域。对于一种可能性的坚信也属于这种领域;这种可能性就是,适用于存在世界的那些规律是理性的,即可以用理性来概括。我不能设想一个没有这种深刻信念的真正科学家。”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西方,伟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虔诚的宗教徒。我可以列出一大串名单: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儿、罗素、莱布尼茨……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科学精神,把科学程度的高低看做文明的标志,把科学看成是宗教的死敌。也许看了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我们才真正知道科学和宗教在源头上还有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翻开西方的科学史,有多少科学家把对宗教的殉道精神转换成了科学上的献身精神,阿基米得、哥白尼、布鲁诺……他们所留下的故事,不仅使人震撼,而且令人深思。

当罗马大军攻陷叙拉古城的时候,阿基米得正在沙地上演算着几何题。面对着敌人明晃晃的兵器,这位日神般的数学家镇定自若地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请求:稍等一下,让我先解完这道题……。为了确立“日心说”这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科学理论,哥白尼几乎耗尽了自己后半生的精力,在其生命的弥留之际终于使《天体运行论》一书公之于世……。而为了坚持这一科学结论,布鲁诺曾遭受开除教籍、流亡、监禁,直至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安徒生在其童话《光荣的荆棘路》中断言:“除非这个世界本身遭到毁灭,这个行列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科学与宗教都肇始于人类探索宇宙及自身的冲动,但随着科学取得愈来愈大的进展,在一些人的心中,它也成为了一种宗教似的信仰,但科学精神的实质是怀疑精神,它本身反对任何形式的崇拜,在科学面前,任何真理都是短暂的。

6霍布斯: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

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一个人的安全——霍布斯

霍布斯(1588~1679)1588年4月5日生于威尔特郡一个牧师家庭。1608年牛津大学毕业。生活于政治、宗教激烈斗争的革命年代,他提倡绝对王权论,遭到国会反对,于1640年出亡法国。保王党人很赏识霍布斯的观点。王政复辟后,受宠并得年金。但在恢复天主教和排挤国教的宗教纷争中,他的《利维坦》被视为“无神论”异端而遭迫害。1666年国会查禁《利维坦》,并禁止他的政论著作在英国出版。

霍布斯受当时机械论的影响,试图将机械论引入社会分析,提出了社会—国家学说。他说,设想一下,没有国家和社会的人的“自然状态”会是什么样?第一,像一出生就被弃在荒野的孤儿,我们形单影只,只能自己管自己,处于“自保”状态。

与之伴随的是我们的无助、凄凉和存在的野兽带给我们的不安全恐惧;第二,为了自求生存,我们餐风宿露,四处漂泊,靠有限的野果饱腹,而此时恰巧碰到许多和我们同样要靠这野果活命的人,因为自然资源稀缺,我们不得不像几条丧家的狗,为块骨头加入战斗,咬得你死我活。因为没有人是刀枪不入的,在不断冲突的激烈竞争中,每个人都在随时会被伤害的不安全中朝不保夕。

人人为了自保而反对他人,带来了命运的不确定和心理的恐惧。有一天,一个钟表匠路过,对厮打的人群说道:“你们为什么不订个协议,将你们交给我,我会像钟摆一样让你们感到确定和安全,从此不用战争,不要为生命担心,而把你们有限的精力放在寻找食物和水源上。”大家对这个提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订了契约。

有的把权力交到一个(钟表匠)君主手上,有的交到几个钟表匠(议会)那里。而且,为了保证钟表匠有实力防止人们随意毁约,并且赋予他/他们强大的武力。于是,社会的钟摆——国家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解霍布斯,不能不先回顾一下英国内战史。17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尖锐。从1842年开始,克伦威尔领导的国会军队与国王的军队先后两次发生内战,并于1649年处决查理一世,正式宣布英国为“没有国王和上院”的共和国和自由邦(英格兰联邦)。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查理二世在保王党的支持下,重新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内战结束。

正如法国大革命一样,英国内战带来的血腥动荡和无政府状态浇灭了革命开始前人们的热情。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使人们厌倦战争与死亡,政治上的保守主义适时而起,并且需要理论代言人的系统传达。霍布斯正当其人。他的政治保守主义引导英国走向了良性而有序的政治改革,为英国争取了一百年的安定和繁荣。

奇怪的是,霍布斯的绝对国家主义理论不仅为极权专制所用,更多地却是被自由主义者发扬光大,成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先驱。回想一下他的理论:他把个人比做钟表的部件,通过发挥个人的作用达到社会和谐的功能;把个人作为社会契约的主体,并且保留个人追逐财富和名利的权力;主权者只是为保护个人的安全而存在,不能限制他们的其他自由,这些都预设了自由、自利、快乐和理性的人的成分。

而自由、自利、快乐、理性,正是亚当斯密和边沁等自由资本主义理论家坚持的人的特点。沿着个人自保,到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再到追求快乐和利润,霍布斯的理论超越了专制集权,清晰地指向了未来的自由资本主义。尽管至今人们对霍布斯是否是自由主义者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演进出了自由主义的结论。

7柏拉图: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

柏拉图在他的重要著作《理想国》里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比喻——洞穴比喻。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

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它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

后来,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后来又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迸,以致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对这个被解救出来的囚徒而言,看到外面的阳光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他在一个黑暗(象征虚幻、不真实)的环境里呆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错误地认为那些虚幻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对外面的阳光(象征着真理)不适应,感到刺眼。在这里,柏拉图用洞穴里的囚徒来比喻群众,对他们来说,真理是刺眼的,只能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里!而只有仰望天空中不变的理念的哲学家们才能够接近真理。

通过洞穴比喻,柏拉图想传达给我们的是这样的信息:我们所面对的只是现象,本质则是现象之外。如果要认识本质,必须“转向”——不是身体的转向,而是“灵魂的转向”,柏拉图的意思:我们不可能从现象中认识本质,要想认识本质(理念),必需灵魂的转向:从现象转向理念。因为在柏拉图看来,现象就是现象,现象不可能是本质的“载体”,纯洁的理念无论如何不可能存在于现象之中。

因此,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试图告诉我们的是: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只是现象,事实的真相在另一个世界;②要想认识事实的真相,必需灵魂的转向——从现象转向理念;③现象是感觉经验的对象,理念则是思想的对象。这些就构成了西方哲学很长时间的基本观念。

怀特海不无夸张地说,2000多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给柏拉图做注脚。当然,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在20世纪西方哲学那里受到激烈的挑战,因为它代表的是传统哲学理性主义、本质主义的思路。其中海德格尔对柏拉图洞穴的分析很有意思。海德格尔在《柏拉图的真理学说》一文中全篇都在分析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柏拉图认为:现象=假象;本质=真相,在现象的背后!

海德格尔则要把柏拉图颠倒了的世界再颠倒过来,不过不是简单地颠倒。他认为:我们原本就生活在黑暗之中,为了寻找家园,我们点亮了蜡烛,追逐光明,但越来越执著于光明,忘了我们的家在黑暗之中。结果,我们在光明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导致的是“比一千个太阳还亮”的科技文明。而海德格尔试图再来一次“转向”,他曾经引用老子的话:“知其白,守其黑”,而他的解释是:“有死的人应该将自身淹没在黑暗的源泉之中,以便在白天能够看星星。”白天看星星。那是我们的家。

8波普尔: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科技哲学家。他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和休谟一样,波普尔对归纳法发出了质疑。休谟曾提出,我们见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并不能确定太阳明天也会照样升起。假想并不能通过先例而在理性上得到证明。而波普尔的看法,则与他的“可错性”原则相结合。

他说,既然无法证明太阳明天会升起来,那么我们只能假设一条理论,认为太阳会升起。如果太阳第二天没有升起,那么这条理论就是错误的。然而,直到太阳不升起的那一天之前,这条理论仍不能被证伪(证明是假的)。波普尔由此推出科学理论的划分标准:若某理论可被证伪,这理论即是科学的。

因此,只需要一只黑天鹅就足以推翻“凡天鹅都是白的”这一结论。新的科学结论取代了旧结论之后,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于是,波普尔从归纳法的不可靠性,得出了科学的可贵性:科学知识不等于真理,科学知识只是猜想。

科学的特点就是它可以被证伪,科学正是因为能够被不断证伪而不断发展。反之,那些不着边际的形而上学空话和伪科学,尽管可能永远也无法驳倒,却也永远没有任何用处。惟有科学能够通过不断证伪而步步逼近真理,而科学家真正的使命也就在于努力去证伪自己的理论,而不是设法最终证实它,因为真理只能不断逼近,而不能最终达到。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可贵”,这是德国启蒙思想家、文艺理论家莱辛的一句哲学名言。爱因斯坦非常喜欢这句话,并奉为座右铭。

仔细揣摩,这句话何尝不是在说人生如旅,人在旅途中,有盼有喜有惧有悲、有恨有爱有厌有思方为充实之行,而标的本身却只是一个观念终极而已?正如普朗克所说:“科学研究往往符合这样一个真理,目标高远一些,甚至往往难以达到。但研究过程中却能成功衍生出众多意想不到的真理。”不错,目的地虽然重要,但寻找的过程更加迷人。倾心于过程,倾心于不被未来的命运所烦恼的寻找过程,人生的意义才会更加完满。

记住,不被占有欲所主宰,寻找才是自由的。世界的末日属于惴惴地等待着末日的心灵。请你不要等待,永远像昨天一样,只管坦然地寻找着,我相信世界总在进步,人类总是一天比一天离兽类更远。你决不能让命运拖着走,更不能当命运的奴仆。

9孔德:知识是为了预见,预见是为了权力

奥古斯特—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实证主义哲学家。他批判神学和形而上学,强调知识产生于感官体验,来源于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他认为,人所知的只是经验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科学就是要寻求这些关系,用最简化的方式把它们表示出来,从而产生各种规律。

孔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发展历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神学—虚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追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终极原因,并把这些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主体;第二阶段是形而上学—抽象阶段,在这一阶段,神学世界观被形而上学世界观取代,人们以抽象的“实体”概念来解释各种具体现象;第三阶段是科学—实证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人类精神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不再追求玄学的思维方式,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规律。

人类历史经历了从迷信或玄学到科学的过程,到了第三阶段社会由科学家管理时,人们进入了现实的阶段。科学本身是关于描述、推论和控制的:科学家从观察到的一些事件着手,通过描述,精确地推断出自然规律的规则,一旦那些规则被掌握,便可以反过来推测这些事件。最后,当目标为描述和推断所操纵时,科学规则便对自然的可能性做出了控制。所以,真正的科学家应该把可以观察到的事件作为参考实体,而对那些无法观察到的事件避免做出为什么发生的解释。

古希腊原子论

原子的数目是无穷的,它们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形状、体积和序列的不同。运动是原子固有的属性[3]。原子永远运动于无限的虚空之中,它们互相结合起来,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复合物。原子分离,物体便归于消灭。他甚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但那是最精细的原子;当构成灵魂的原子分散时,生命灭亡了,灵魂也就消失了。将他的认识论建立在这样一个假定之上,即构成事物的原子群不断地流射出事物的影像,这些影像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灵,便产生了人的感觉和思想。

近代原子论

西方文艺复兴后[4],自然科学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由于法国学者伽森第等人的努力,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原子论在17世纪得以复活。然而,此时原子论者感兴趣的问题已经不是设想如何组成世界,而是如何在原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理论。受到当时力学思维盛行的影响,笛卡尔否认原子的不可分割性,他认为最初的宇宙由大小相同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沿封闭曲线形成旋涡,结果造成今天的宇宙基本上由三种不同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的性质可由质量、速度和运动的量等进行定量的描述。博斯科维奇则试图以没有大小、只有力学作用的原子模型来说明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这为后来的气体分子运动论打下了基础。

道尔顿

波义耳

然而大多数科学家对原子论的主要兴趣是在化学方面,他们认为原子本身不可发生改变,原子在被纳入更大的单元时,只是采取简单的并列方式。塞诺特已经清楚地区分了基本原子和经过组合而成的原子。玻意耳遵循同样的思路,认识到组合而成的原子是以化学意义上的基本粒子的方式起作用。他在1661年出版了化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用气体是像小弹簧似的粒子的聚集体的概念来解释气体的各种物理现象。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5],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留基伯约公元前500 - 约公元前440年)是他的导师。

对感觉主义的批判

从变动不居的物质世界出发,智者们认为,唯有人的知觉能够即时即境地、直接地接

触客观事物,知觉始终是真实的。泰阿泰德提出了“知识是知觉”的著名命题。因为知

觉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普鲁塔哥拉又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更为着各的命题。

对于“知识是知觉”的命题,柏拉图指出,知觉在许多场合下都是不可靠的,“如关于

梦吃与病痛,其他尤其关于疯狂,并关于引起错闻错见与种种错觉者。”(同上第45页)

例如放在水中的木条看起来是弯曲的,就是一种错觉(参见《理想国》第10章,第60页)。

把这种错觉当作知识岂不荒谬他还问道:如果只有知觉才是知识,那么,人们通过闭

目回忆即思考得到的是不是知识呢(《泰阿泰德·智术之师》第10页)

对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柏拉图首先指出,“倘凡感觉恒真、人智莫相上下、

个个自作判断、所断无不真切,复何需乎普鲁氏魏魏皋比之上而为之师人人既是一切事

物的权衡,何以见得吾辈知鲜于彼而须踵门求教”(}可上第9页)其次,·他认为,不

伺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知觉在正确性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一医生对于疾病、乐工对于乐

谱、酒翁对于酿酒、应丁对于烹调比别人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必须承认有人智过他

人,智过他人者才是权衡”(同上第71页)。

柏拉图对感觉主义的批判是切中要害的,也正是这一批判本身使柏拉图深深地认识

到,智者所信赖的感官知识提供给我们的只是偶然的、个别的东西,那不是真知识,而仅

仅是一种虚幻的t’意见”,只有理念知识才揭示事物中一般的、必然的东西,因而是真知

识。柏拉图虽然主张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的东西即理念,但他并没有完全否认感觉及

其对个别事物的反映。正如英国哲学家康福特所指出的:“在通向理念世界之前,知识的

真实的对象被发现了。在《泰阿泰德篇》中,柏拉图注意到感觉所显示的瞬息万变的、模

糊的现象世界。”(《PLATO,5TheoryofKnowled朗》绪言第12页)这样,个别与一般、

感觉与理念就成了推动柏拉图哲学发展、演变的另一条基本的矛盾线索。

对不可知主义的批判

列宁曾经指出:“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

沦、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36页)智者哲学

正是循着这一路线走向不可知主义的。普鲁塔哥拉说:“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暂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38页)高尔吉亚则走得更远,他

不仅否定了人类理性的作用’,而且也否定了整个客观世界的存在。

柏拉图猛烈地抨击了这种不可知主义的倾向,指出:“一切既在流动中,说见无以异

于说不见,说有某种知觉无以异于说无某种知觉。”(((泰阿泰德·智术之师》第75页)在

柏拉图看来,如果把智者的理论贯彻到底的话,人们不可能得到任何确定不移的知识。但他

又主张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和可见世界(现实世界之。这二划分本身就足以使

柏拉图陷入困境:他只承认理念世界是可知的,至于现实世界则是瞬息万变、不可认识的,

人们对它至多只能达到一种模糊的“意见”。这样,他就不得不诉诸信仰,求助于神来安

排现实世界。在《蒂迈欧篇》中,他写道:“只要稍有一点头脑的人,在每一件事情开始

的时候,不管这件事情是大是小,总是要求助于神的。”“神对于无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

是关心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207、215页)。于是,神与理性、迷信与科学就成了

推动柏拉图哲学发展、演变的第三条基本的矛盾线索。

通过上面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柏拉图的唯心气义的理念论主要是在批判智者哲学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但因为这一批判是有保留的,所以在其哲学内部又隐藏着矛盾,从

而决定了他的哲学必然具有两重性。下面,我们将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 柏拉图哲学的两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间题上:

一’理念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怎样,这是柏拉图毕生为之

探索的最重要的问题。对此,柏拉图作过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论述。

在《理想国》中,他把不变的理念看作唯一真实的原本,把变化的事物看作理念的摹本

和消极的产物。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床的比喻。他认为

理念的床是唯一的、真正的床,工匠制造的床只是理念的床的摹本,而艺术家画出来的床

则是摹本的摹本。另一个是洞穴之喻。他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生活比作在阴暗洞穴里的

居留。洞穴中的人们戴着镣铐,背向出口,只能勉强看封被灭光投射在洞壁上的东西的模

糊的影子。在柏拉图看来,感性实物只不过是变幻不定的影子,人们只有摆脱这些影子,走

出洞穴,“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日得见永久不变之真

理。”(《理想国》第七章,第33页)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永久不变”的理念是第二

性的,生灭变化的事物则是第二性的。不用说,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

有趣的是,在《泰阿泰德篇》中,柏拉图对理念的来源向题作了完全不同的论述。

他也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比喻:一个是蜡块之喻。柏拉图写道:“假定人人心里有一块性质

优劣不等的腊版,这是司记忆之神-诸穆萨之母-所赐予的。感觉知觉,欲记之于心,则在此版上留迹,如打印一般。”(《泰阿泰德·智术之师》第19页)把心灵比作腊

块,把感觉比作腊块上的印痕,这无疑是唯物主义的。另一个是鸟笼之喻。柏拉图写道:

“前以腊版,兹以鸟笼,比方心地。幼时此笼尚空,随后纳鸟其中。以鸟可喻各种各类的

知识:或成群,或独栖而随处飞跃。”(同上第21页)这个比喻也充分肯定知识不是先验

的,而是后天才有的。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还在一般的哲学意义上发摔过这方面的思

想。在谈到知觉的来源时,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成知觉者,必是对某物的知觉者,因知

觉不能对无物而起”。他还把物稍伪“施者”,把人称为“受者”,指出:“物与我,施

者与受者,无论存在或变为,必是彼此相对相关”(同上第48、49页)。他强调说,人们

从现实世界获得知觉后,还必须通过心灵对知觉的“统摄”作用,才能把握“一切物之共

性”即理念(同上第79页)。即使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也发挥过同样的、但常常被人

忽视的思想。他把人的认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目力”认识即感性认识,它又可分为

“实在之物”和“物之肖像”两个小部分;另一部分是“智力”认识即理性认识,它也可

分为“假定”与“真理”两个小部分。柏拉图认为,人们的整个认识过程是从“实在之

物”,“物之肖像”~“假定”’(即数学)~“真理”,即“由见解而进真理”的过程

(《理想国》第六章第115一ns页,第了章第13页)。事实上,柏拉图在一系列对话中讨

论美、正义、知识、美德等向题时,都采取了这一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唯物主

义的认识路线。从这一路线出发,又必然得出现实世界第一性,理念世界第二性的结论。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柏拉图的艺术摹仿思想时敏锐地指出:柏拉图对艺术摹仿的看法之所

以自相矛盾,就是“由于在认识论方面柏拉图有这两种互相矛盾的看法,一种以为理性世

界是感性世界的根据,超感性世界独立,另一种以为要认识理性世界,却必须根据感性世

界而进行概括化”(《西方美学史》上卷,第46页)。可见,柏拉图理念论所包含的深刻

的内在矛盾,是不容忽视的。

二、灵魂

灵魂的本质是什么它和肉体的关系究竞如何柏拉图的论述同样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柏拉图赋于灵魂以人格化的神的意义。在《斐德罗篇》中,他把灵魂分为神

的灵魂和人的灵魂,认为无论何者都是不朽的、自动的,“这种自动性就是灵魂的本质和定

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112页)如果灵魂是完善的、羽毛丰满的,它就飞行上

界,主宰全宇宙。如果它失去了羽翼,就向下落,直到附上一个尘世的肉体,成为动物或

人。成为人的,可分为爱智慧者、守法的君主、政治家等。每个灵魂不经过一万年的轮

迥,就不能恢复它的羽翼。仅有爱智慧者是例外,如果他们的灵魂连续三次都维持这样的生

活不变,到了千年运行一度的第三度,就可以恢复羽翼,高飞而去(同上第n3、116页)。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甚至化了近十页的篇幅来描绘灵魂受审和轮迥的情况。这些论述

显露出强烈的宗教神话色彩,是柏拉图灵魂论中的糟粕。

另一方面,他又赋于灵魂以理性的卖质。在《斐德罗篇》中,他继承了毕达哥拉斯的观点

(参见《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页),把灵魂分成御车人(象征理性)、良马(象征意志)、劣马

·

(象征欲望)三部分。柏拉图认为,灵魂的意志及欲望部分和肉体是不可分离的。这就告

诉我们,灵魂不朽,实质上就是理性不朽。’正如黑格尔指出的:‘“柏拉图所讲的灵魂不死

和我们宗教观念里的灵魂不死,意义不同。柏拉图所谓灵魂不死是和思维的本性、思维

的内在自由密切联系着的”(《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187页)。梯利也认为,柏拉图

的理想是要培养理性、即灵魂不死的一面。”(《西方哲学史》上卷,第84页)柏拉图

还进一步把灵魂的本质认作共相(参见《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193页)。他所谓的灵

魂(理性、‘共相)不死,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一也就是说,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在它赖以存在的个别事物灭亡之后,它还能继续保持下去。罗素曾举了“猫”的例子来说

明柏拉图的这一思想:“这种猫性既不随个体的猫出生而出生,‘而当个体的猫死去的时

候,’它也并不随之而死去。事实上,它在空间和时间中是没有定位的,’它是‘永恒的’”

(((西方哲学史》上卷,‘第163页)。当然,必须看到,柏拉图也常常把概念的这种相对独

立性绝对化,从而暴露出他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局限性。柏拉图灵魂论的另一个合理因素是

强调人们在进行理性思维时,必须尽可能地摆脱肉体的干扰。这一思想也常常遭到人们的-

误解。其实,这一思想是在批判智者哲学时阐发出来的。按照智者的理论,“知识就是感

觉,感觉的差异则出于身体的差异,‘一切出现于我们感觉中的事物必然是真实的。”(({形

而上学》第72页)柏拉图坚决反对这种用身体的差异去解释人的认识的差异的做法。正是

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他认为肉体是灵魂的障碍,灵魂即理性要认识真理,就必须摆脱肉

袜的干扰。正如梯利指出的,在柏拉图看来,“灵魂要把握纯粹的真理,泌须不受肉体的

干扰。”(《西方哲学史》上卷,第82页)列宁也明确地肯定了柏拉图的这一合理思想:

“‘因为感性的直观不能为我们纯粹地照原样地揭明某个东西’‘(Pha曰o)-所以,肉体是灵魂的一种障碍。”(《哲学笔记》第309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柏拉图的灵魂论充满着理性和神学的尖锐冲突。他关于灵魂的

合理思想,不仅是通过极端粗糙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且披着厚厚的宗教神话的外衣。从

人类认识发展史看,这是毫不足怪的。正如列宁在评价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观时所指出的:

“注意: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之类的幻想的一种联系。而今天呢!同样,还是有

那种联系,只是科学和神话间的比例却不同了。”(同上第275页)因此,我们一定要看

到柏拉图灵魂论的两重性,以便从神秘主义的外衣下剥离出合理的东西。

三、回忆

人们通常认为,柏拉图的回忆说是“典型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参见‘《欧洲哲学史简

编》第17页)。’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回忆说并非铁板一块,也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回忆确实具有先验主义的味道“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就具

有理念知识,因此,认识的过程也就是回忆这种先验的知识的过程。在《美诺篇》中,记载

了苏格拉底和一个小奴隶的对话。’这个小奴隶虽然从未学过数学,但通过启发,他能够解

答问题。柏拉图由此得出结论说,数学知识是先验地存在于他的灵魂中的。回忆说中的这

种先验主义的倾向,其认识论根源在于夸大了数学的抽象性和独立性。回忆说的另一个荒

谬之处在于:他把回忆看作“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本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第

118页),从而给回忆涂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主义的色彩。

但从另一方面看,回忆也有反省、类比、联想、思考的涵义。·在《斐德罗篇》中,柏

拉图把回忆看作是一种“反省作用”,即“从杂多的感觉出发,借思维反省,把它们统摄成

为整一的道理。”(同上第117页)在《斐多篇》中,他通过苏格拉底和西米阿的对话,也

解释了回忆的涵义。苏格拉底对西米阿举例说,如果你发现你的爱人是常常用七弦琴的,

那么,当你在其它场合下单独地看到七弦琴的时候,就会联想起你的爱人。这种联想就是

回忆。柏拉图还认为,回忆是“通过我们的感觉”的刺激获得的(参见《古腊罗马哲学》

第188页)。在这里,回忆并没有什么先验主义的味道。黑格尔对此看得非常清楚:“在

某一意义下,回忆是一个笨拙的名词。这里面包含有把在别的时间内己经获得的观念重新

提出的意思。不过回忆也还有另一种意义,一种从字根衍出的意义,即内在化、深入自身

的意义。这是这个词的深刻的有思想性的意义。在这种意义下我们可以说,对共相的认识

不是别的,只是一种回忆、一种深入自身,那在外在方式下最初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一定

是杂多的,我们把这些杂多的材料加以内在化,因而形成普遍的概念,这样我们就深入自

身,把潜伏在我们内部的东西提到意识前面。”(《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183一184页)

回忆说的这一合理内容,是柏拉图在批判智者的反理性倾向中阐述出来的。因为在智者看

来,感觉就是一切,对一个事物如果已经知觉,就没有必要研究,如果不知觉就无法研

究。这就完全抹煞了理性的能动作用。为了反对这一观点,柏拉图才提出了上述的思想。

然而,正如黑格尔指出的那样,回忆毕竟是“一个笨拙的名词”,“回忆属于表象,

不是思想”(同上,第184页),用这种概念来表达逻辑思维是不妥当的,也容易造成误

解。但列宁说过:“‘无限的进步,,即‘思维形式,的‘摆脱,素材(vondenstoffe)、

表象、一愿望等等,即一般性的东西的提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是认识……的开端。”

(《哲学笔记》第86页)因此,我们得承认,“回忆”概念的提出终究是一种进步。

柏拉图在理念、灵魂、回忆问题上的两重性是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方面,他把理

念看作现实世界的摹本、永恒不变的实体,并且由此推论说:“如果这些实体存在,则我

们的灵魂也存在于我们出生之前”(《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89页)。而从灵魂存在于出

生之前这点出发,又必然进一步推出认识就是回忆的先验主义结论。与此相反的另一方面

是,柏拉图又把理念看作感性世界的抽象物即共相。从这一点出发,他必然把灵魂认作理

性,并进一步把人们的认识过程理解为理性的回忆,即反省、类比、联想和思考。

上述两个方面表明,柏拉图哲学就主要倾向来看,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同时,

又包含着不少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融合起来、与柏

拉图的主要思想倾向形成尖锐的矛盾,而不变的理念世界和可变的现实世界之间,亦即一

般与个别的矛盾,则是其突出表现。柏拉图的整个哲学都在这一深刻的内在矛盾中徘徊、演

变和发展,直到他把赫拉克利特的“变”的思想纳入理念(即一般)之中,才使矛盾得到

了某种程度上的协调和解决。当然,这并没有改变柏拉图在解决这一根本矛盾上的基本的

唯心主义的倾向。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对自己前期的、以不变为主要特征的理念

论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清算和批判,这一批判的重要成果,就是辉煌的、但又几乎被时间和

偏见的尘埃所埋没的概念辩证法。 一、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紧密结合

在柏拉图的对话中,诸如美、知识、美德等许多问题的讨论,都是循着从个别到一般

的途径进行的,体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紧密结合。试以早期的《大希匹阿斯篇》为例。

这篇对话的主题是讨论美。希匹阿斯的第一个答案是:“美就是一位年青漂亮的**”。

苏格拉底驳斥说,一匹母马、一个汤罐不也是很美的吗于是,希匹阿斯又提出了第二个

答案:“黄金是使事物成其为美的”。苏格拉底又驳斥说,为什么人们不用黄金而用象牙

去雕刻女神的面目、用石头去雕刻女神的身子呢希匹阿斯所提出的第三个答案“恰当

就是美的”也同样遭到了驳斥。他穷于应付,正想溜走时,苏格拉底留住了他。讨论改

变了方式,由苏格拉底相继提出美的三个可能的定义:美就是有用的、美就是有益的,美

就是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把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尽管这场讨论最后没有作出结论,

但从整个过程看,是从个别美的事物逐步进入美的概念的。在《会饮篇》中谈到美感教育

时,也使用了同样的方法。因此,朱光潜先生完全有理由作出如下的评价:“从这个进程

看,人们的认识毕竟以客观现实世界中个别感性事物为基础,从许多个别感性事物中找出

共同的概念,从局部事物的概念上升到全体事物的总的概念。……在这里柏拉图思想中具

有辩证的因素。”(((西方美学史》上卷,第45页)当然,在柏拉图那里,这种由个别到一

般的辩证的认识方法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一方面,他不懂得人的认识由个别达到一般后,

还要再回到个别去。他停留在一般上、抽象的理念上不再前进,另一方面,正如黑格尔指

出的:“为了消解特殊的东西以形成共相,这种辩证法还不是真正的辩证法,还不是辩证法

的真形式。”(《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202页)因为这种辩证法从个别中提取出来的

还只是一个个各自孤立的概念。如前所述,直到柏拉图把“变”的思想引进理念,才在

《巴门尼德篇》、《智者篇》、《菲里布篇》等晚期对话中建立了概念之间的辩证联系。

二、概念辩证法是柏拉圈辩证法的最盆要之点

黑格尔认为,“思辨的辩证法”(即概念的辩证法)是“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之点”

(同上,第203页)。从古希腊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来看,他的这一看法是极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辩证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法,

是“客观辩证法”(同上,第204页)。智者(这里专指普鲁塔哥拉、高尔吉亚等人)把赫拉克

利特的“变”的思想引入现象世界(即表象世界),从而创立了现象辩证法。智者,从某种意义

上说,也就是现象世界的赫拉克利特。他们关于风寒与不寒、酒甜与苦、般子多与少的论

述,就是这种辩证法的具体表现。现象辩证法比起赫拉克利特的客观辩证法来,尽管有

了某种程度的抽象,但仍然停留在感性直观的范围内,正如黑格尔指出的:“智者只观看

现象(在意见中坚执着现象),-这种对现象的意见也是思想,不过不是纯粹思想,不是自在自为的思想。”(同上,第205页)柏拉图没有停留在现象世界的范围内,而是把赫

拉克利特的“变”的思想进一步抽象化,引入理念世界。在他后期的思想中,他的辩证法

已“不是把观念弄混乱的那种智者派的辩证法,而是在纯概念中运动的辩证法,-是逻辑理念的运动。”(同上,第199页)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称柏拉图是概念

世界中的赫拉克利特。

柏拉图创立概念辩证法经历了一个过程。特别在《巴门尼德篇》中,他抛弃了以前在

大部分对话中采用的从具体事物出发去寻求一般概念的做法,而是直接地“阐述了纯粹思

想的辩证法”。黑格尔指出,“柏拉图真正的思辨的伟大性之所在,他在哲学史上、亦即一

般地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贡献,是他对于理念的明确规定”(同上,第206、203页)。陈

康先生曾把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规定并论述过的范畴整理成一张“范畴表”,共列

出了十三类、、四十三个范畴(参见《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第125页)。这是一件有意义

的工作。当然,“范畴表”也有疏漏之处,如有限和无限这对范畴就没有列入。另外,在

《智者篇》中,柏拉图还集中地论述了存在与非存在这对范畴。仔细读一读这些著作,我

们还会发现,柏拉图力图把这些范畴联系和统一起来。这显然是开创性的、艰难的思维劳

作。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形而上学》等著作中进一步推进了这一工作。最后,如

我们所知道的,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才达到了近乎完善的程度。,

应当看到,限于历史条件,柏拉图的概念辩证法远不是成熟的。一方面,它还常常和

一些表象的东西、神话混杂在一起,这说明“在柏拉图那里,对于辩证法的这种性质的完

全的意识,我们诚然还找不到。”另一方面,柏拉图还不可能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

客观地揭示出诸多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如黑格尔指出的:“理念的这种自我产生的能

动性在柏拉图那里还没有被发展出来,他常常陷于外在的目的性。”(《哲学史讲演录》

第2卷,第200、204页)

三、概念辩证法的实质是对立统一

列宁说过:“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实质所在。”(《哲学笔记》第112页)概念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概念,

而柏拉图是达到这一点的。黑格尔甚至认为:“两个互相否定的对立面的结合”是“柏拉

图所特有的辩证法”(《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203页)。柏拉图运用对立统一观点着

重阐述了以下三对范畴的辩证关系:

查看全文

2016-05-17 1

孔子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式的爱情

柏拉图软件

柏拉图式恋爱

整整十八天。

上个月二十五号,给他们换水时,小龟失身落入马桶中,想着套着塑料袋伸手进去掏,刚碰到它的小脚,它便慌张的游了进去,彻底掉了进去,不见踪影。

没办法,冲了水,也不见水流堵塞,下水通畅的很,初步判断,它已经掉入下水道,不知随着水流迷失在哪段城市的下水管网之中。

失落了好几天,有时给大龟喂食时,也顺便抓一把龟粮,撒入马桶中,按动冲水键,希望不知在哪个角落的小龟也能有幸捉住几颗,填填肚子。

如此这般,逐渐习惯了只有大龟的日子。有那么几天,大龟吃的很少,不知是因为天气转冷了,还是因为大龟心里的坎也没过去。

直到有一天,打电脑时,听到马桶下水道有赫拉赫拉的声音,不像大龟平时抓盆的声音,忙蹑手蹑脚进去听,大龟卧在盆里静静的,没什么动静,又听到马桶下面传来了一两声赫拉赫拉抓墙的声音,绕着马桶转了一圈,又听不到了,呆了一会,再没任何声音,心里却泛起了嘀咕,不会是小龟还卡在下水道的某个地方吧。

又想起,小龟刚掉进去时,网上查百度,有的网友说他的乌龟在下水道里生活了好久,后来被救出来时,根本料想不到它还活着。心里于是又泛起了希望,每天都会去马桶下水的地方看两眼,看小龟会不会自己爬上来。

可惜,下水口一动不动,没有任何踪影,赫拉赫拉的声音也再没听过。直到那一天,事情发生了关键的转折。

那天,看马桶内壁有些脏,于是就用洁厕剂沿着内壁喷了一圈,洁厕剂味道刺鼻,没过一会,突然马桶下面出来了剧烈的赫拉赫拉声,显然有活物在下面,怕是受不了洁厕剂的刺激,在不断挣扎。

见状,我急忙连着冲了三、四马桶的水,希望把洁厕剂全部冲掉,稀释,不要伤害到小龟。果然,连冲几次马桶后,赫拉赫拉的声音消失了,不过这次,我确信,小龟十有八九还活着,而且没被冲到楼下的下水道。

可是,怎么救?看来只有把马桶拆了,时不我待,每拖延一分钟,小龟的生存希望就会小一分,立马凑着双十一,下单买了个新马桶。

等马桶的日子,每天都会往马桶里撒些龟粮,希望小龟能吃点,积蓄些力气,等到营救成功的那一天,盼星星盼月亮,2天后,马桶终于送到,连忙联系安装马桶的人员,好说歹说,师傅答应额外再加一单,争取在当天安装。

下午5点多,天擦黑了,安装马桶的师傅才赶到。费了老大的劲把马桶抬到厕所,我对师傅说,“师傅,你拆马桶时候,小心点,这下面我掉了只乌龟,可能还活着”。

“啥?” 师傅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乌龟,我养的。”

“乌龟怎么会掉马桶里的?太搞笑了吧。”

“哎,我换水时,不小心掉下去了,本想着口能卡住它,结果,口还是大了点,它自己游进去了”。

师傅明白后,三下五除二,开工把旧马桶拆了下来,两人费劲的把旧马桶搬开,我连忙拿着手电筒往深深的下水道照去,可是下水道很干净,毛的影子都没有。

有些失望,那声音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师傅说,看看马桶底座吧。结果果然发现了玄机,马桶底座的下水口很小,直径大概只有6、7公分。小龟肯定出不来,那就是小龟卡在马桶里面了,没有到下水道里。

连忙拿着手电往底座的小孔照进去,哇塞,果真看到了小龟的身影,不过它一动也不动,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怎么弄开?师傅说,我有榔头,只有把马桶敲碎,才能拿出来。

二话没说,按师傅说的拿来个纸箱垫着,我亲自轮锤开砸,当当当几下,小龟的身影完全显现在面前,忙伸手去拿,它居然手脚活动想逃,哈哈,还活着。大喜。

师傅见状也乐了,我装了几百个马桶,也没见过马桶里拆出来个乌龟的,我得拍个照,我也掏出手机为小龟的得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把小龟扔到盆里,大龟、小龟也终于团聚,两只龟兴奋的在盆里不停的游着,划拉着……

从小龟掉进去,到获救,整整过去了十八天。十八天,小龟自身的顽强的生命力是关键,当然还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相信它活着,一定要救它出来的行动力。

该走的始终会走,不该走的还是会回来,命运都有最好的安排。

感恩。

知识必须有一个对象,而对象必须是某种存在的事物,否则就不会有知识。 ----巴门尼德

爱得太深,会失去所有荣耀和价值 。

一切皆流,无物长住。 ----赫拉克利特

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 except change ( Heracleitus )惟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

熟知能减少对事情的畏惧 ----伊索

你要是按照自然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贫穷;要是按照人们的观念来造就你的生活,你就决不会富有。 ----伊壁鸠鲁

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芝诺

感觉和思想是由钻进我们身体之中的影像产生的,因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影像来接触他,是既没有感觉也没有思想的。 ----德谟克里特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赫拉克利特

我曾统领雄师百万,现在却空无一人;我曾横扫三大洲,如今却无立足之地。耶稣远胜于我,他没有一兵一卒,未占领过只寸之地,他的国却建立在万人心中。世间有两种武器:精神和剑。从长远来看,精神必将打败利剑! ----拿破仑

雅加达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加达,印尼的首都,也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跟我国上海的地位一样,雅加达是印尼的经济金融中心。这个城市面积740平方公里,人口达1200万,集中了印尼全国的大部分财富和精英,是印尼人最向往最想去的城市。

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部北岸,是亚洲通往大洋洲的重要港口。雅加达早在十五世纪时就已经是重要商港了,当时很多船只在这里补给生活必须品,1945年8月印尼成立后才成为首都的。

雅加达是一个现代风格和传统风格完美融合的城市,城中有很多的高楼大厦,也有很多伊斯兰风格的建筑。雅加达也是个贫富分化严重的城市,林立的高楼当中随处可见低矮的楼房瓦屋,好像是没有规划的城市一样,城中村还有不少。

雅加达无疑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富有与贫穷对比强烈的城市。一眼看去du,它犹如一个由钢筋水泥组成的杂乱丛林。

从城区高处俯望下来,随处可见低矮的瓦屋掺杂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柏油大道与青石小巷交叉纵横,而金碧堂皇的高级酒店与高科技中心就坐落在嘈杂拥挤的村庄不远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雅加达在致力发展其经济时也需要一个更好的城市远景规划。

扩展资料:

旅游景点

1、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

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于雅加达独立广场东北边,建成于1979年。该清真寺占地面积935公顷,建筑面积93400平方米。

屋顶上有一个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圆形顶盖,十分醒目。印尼重大的伊斯兰教活动和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印尼总统及政府要人经常到这里作礼拜。

2、雅加达独立广场

独立广场位于雅加达中区,又称莫迪卡广场(Merdeka为独立之意),在印尼有着天安门广场般的地位。四周街道宽阔整齐,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绿意盎然。

广场北为总统府,东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尔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国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馆;东边是火车站。广场东南角上有一组根据《摩珂婆罗多》史诗中故事情节塑造的群马拉车的雕塑,十分壮观。在纪念碑西侧的公园里有一座音乐喷泉。

-雅加达

印度尼西亚有哪些景点是不能错过的?

雅加达是一个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地方,这里不但有着现代科技风貌也有着传统建筑,在这里你可以在夜晚看现代高楼的绚丽灯光秀,体会这里的都市风貌和魅力,还可以看见清真寺遗迹所留下来的令人震撼的建筑,来到这里一定要到大清真寺或是中央博物馆去看一看走一走,肯定可以让你感受到印尼独特的文化感。

日惹这个地方作为亚运火炬第一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这里是印尼目前唯一一个有苏丹王保持统治的地区,所以这个地方比起其他地方就多了一层神秘感,其中最不能错过的就要数日惹皇宫,你可能以为这个允许游客随意进出的地方肯定是已经空置下来的一个空壳。

其实这里是市政府日常办公之地,而且里面仍然有王族居住在这里,这个建于1756年的宫殿到现今为止已经有260年,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印尼古代宫廷氛围,又可以看见政府办公人员,可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巴厘岛你可以不知道印度尼西亚,但绝不可不知道巴厘岛(BaLi)。这里是印尼著名的旅游区,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由于巴厘岛景物绮丽,万种风情,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等。

万隆是美丽的花城,古称勃良安,意为仙之国,现名意为山连山。它是西爪哇首府、印尼第三大城市,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海拔715米的万隆盆地中,四面群峰环绕,植物繁茂,环境优美。虽地近赤道,但因地势较高,气候凉爽,空气清新。

年平均气温225℃,年降水量1988毫米。万隆景色秀丽,清静幽雅,四季如春,被誉为印尼最美丽的城市,素有爪哇的巴黎 之称。早在17世纪,万隆就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

雅加达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雅加达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作为印尼的首都雅加达,拥有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雅加达独立广场、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民族纪念碑每一处景观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与基督教教堂的呼应,历史建筑与摩天大楼的交相呼应,一个个地标式的经典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以下是我整理的雅加达著名旅游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到访当地最著名博物馆是直观、深入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必修课。拥有50多座博物馆的雅加达,为这座城市营造了很好的文化氛围。

位于独立广场的民族纪念碑是雅加达的地标性建筑。这座高137米,顶端用35公斤黄金制成的火炬雕塑,象征了印尼的独立精神。

有300年历史的雅加达历史博物馆,是到雅加达必去的景点之一。到这里除了可以观赏到2万多件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还可参观到殖民时期的监狱旧址和地下牢狱。镇馆之宝——希渣库尔大炮,由于它的'特殊造型,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要想看稀世珍品就必须到苏哈托博物馆,里面珍藏了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的毕生收藏和各国赠送给他的珍品。另外,独具东南亚建筑特色的印尼博物馆也一定不会让喜欢人文旅游的游客失望。

位于雅加达南区的拉库南动物园,拥有300余种动物,大部分来自印尼本国。游客可自驾车进入,沿着蜿蜒的道路自行游览。进园前一定要买够蔬果,园区里的大象、河马、麋鹿、猴子等可爱动物都会主动向你索要食物。在这座公园里,游客既可以零距离与温顺动物亲近,也可近距离观赏凶猛动物区的老虎、狮子、马来熊、豹子的剽悍身躯。

在海滨城市建造的海洋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雅加达海洋世界最值得一提的是全程需用时20分钟的海洋隧道。站在移动隧道上,周围穿梭着3000多种或巨大凶猛、或小巧玲珑的形色各异的海洋生物,让游客仿佛置身海底一般。

也许你体验过很多海岛,但雅加达的千岛绝对能让你体会到它的与众不同。340座小岛犹如珍珠般散落在雅加达湾,每座小岛都独具特色,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阿耶尔岛、仙女岛、公主岛等。游客可提前向当地人咨询,选择你最喜欢的小岛,由安卒玛丽娜海边,搭乘快艇20分钟至2个小时就可到达。除了海边别墅、特色餐厅、水上项目,很多小岛还自备海洋馆和潜水艇海底游览等项目。

小贴士:

雅加达拥有很多高档商场,推荐的是大印尼购物城,不但拥有国际一线品牌,还有很多中国没引进的时尚品牌。另外,这座商场还有一层是专卖印尼特色商品的,比如猫屎咖啡、木雕工艺品等,质量非常好,价格也不高。

清真寺

对于雅加达这座信奉伊斯兰教的城市,城市中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就泄露了它虔诚的信仰。大清真寺、爱资哈尔清真寺、外杆清真寺、安瓦尔清真寺、玛伦达清真寺、达伊斌清真寺等等。

印尼土著节庆表演

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大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于雅加达独立广场东北边,建成于1979年。该清真寺占地面积935公顷,建筑面积93400平方米。屋顶上有一个漆成白色的巨大 半圆形顶盖,十分醒目。印尼重大的伊斯兰教活动和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印尼总统及政府要人经常到这里作礼拜。

雅加达独立广场

独立广场位于雅加达中区,又称莫迪卡广场(Merdeka为独立之意),有着天安门广场的地位与规模。四周街道宽阔整齐,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绿意盎然。

广场北为总统府,东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尔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国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馆;东边是火车站。广场东南角上有一组根据《摩珂婆罗多》史诗中故事情节塑造的群马拉车的雕塑,十分壮观。在纪念碑西侧的公园里有一座音乐喷泉。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位于雅加达市区以东约26公里处,1975年建成。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园、纪念塔、购物中心、露天剧场、缆车、火车、水上脚踏车等各种实物的模型,相当于印尼的缩影。

公园中央设有巨型印尼群岛模型图,四周园地划分为27个区,代表印尼的27个省区,如中爪哇区、巴厘区、雅加达区等。每个区内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建筑物,并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游客还可乘小船游览“印尼各岛”。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内建有博物馆、图书馆、影像中心、少年宫和儿童乐园,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园学习传统音乐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筑物是金蜗牛全景式**院,每天定时放映“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等全景**。

民族纪念碑

民族纪念碑是雅加达市的象征,位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公园中央。1959年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诺下令修建,1968年竣工。这座石碑高137米,顶端有一个用35公斤黄金制成的火炬雕塑,象征着印尼的独立精神。碑身上的浮雕,反映出印尼人民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纪念碑旁还有喷泉、水池以及民族女英雄的雕像。!

;

到雅加达旅游必去的景点

导语:雅加达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和首都,位于爪哇岛的西北海岸,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雅加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这座由苏加诺总统所建的大理石碑,高137米,其顶端有一个用35公斤纯黄金打造的火炬雕塑,象征印尼的独立精神。

那么,身在印尼的你,都去过哪些雅加达的景点呢假期快到,我这次就精心准备了雅加达使区内的景点集合,闲暇的时候,就去走走转转吧,毕竟,生命的意义在于旅行。

到雅加达旅游必去的景点

1、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Masjid Istiqla)

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是印尼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位于雅加达独立广场东北边,建成于1979年。该清真寺占地面积935公顷,建筑面积93400平方米。屋顶上有一个漆成白色的`巨大半圆形顶盖,十分醒目。印尼重大的伊斯兰教活动和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印尼总统及政府要人经常到这里作礼拜。

地址:Jalan Taman Wijaya Kusuma, DKI Jakarta 10710

2 雅加达独立广场(Merdeka square jakarta)

独立广场位于雅加达中区,又称莫迪卡广场(Merdeka为独立之意),有着天安门广场的地位与规模。四周街道宽阔整齐,花草树木点缀其间,绿意盎然。广场北为总统府,东北方有印尼最大的伊斯蒂赫尔大清真寺;西街上有国防部大院和中央博物馆;东边是火车站。广场东南角上有一组根据《摩珂婆罗多》史诗中故事情节塑造的群马拉车的雕塑,十分壮观。在纪念碑西侧的公园里有一座音乐喷泉。

地址: MedanMerdeka, Jakarta Pusat

3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Taman Mini)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位于雅加达市区以东约26公里处,1975年建成。这里有印尼各地的民房、湖泊、公园、纪念塔、购物中心、露天剧场、缆车、火车、水上脚踏车等各种实物的模型,相当于印尼的缩影。

公园中央设有巨型印尼群岛模型图,四周园地划分为27个区,代表印尼的27个省区,如中爪哇区、巴厘区、雅加达区等。每个区内有当地传统特色的建筑物,并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游客还可乘小船游览“印尼各岛”。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内建有博物馆、图书馆、影像中心、少年宫和儿童乐园,青少年可定期到公园学习传统音乐和舞蹈。其中最醒目的一座建筑物是金蜗牛全景式**院,每天定时放映“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等全景**。

地址:East Jakarta

4 中央博物馆(Centralmuseum jakarta)

中央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独立广场西边的独立西街,建成于1868年,是印尼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博物馆是一座欧式的白色建筑。馆前草坪石墩上立有一座铜大象,为1871年暹罗王拉玛五世来访时所赠,故博物馆又称“大象博物馆”或“象屋”。博物馆中设有金银饰物室、青铜器室、货币室、古物展览室、史前展览室、木器展览室、民俗展览室、东印度公司陈列室等,其中包括30万年前爪哇猿人头骨化石、三四千年前中国青铜时代的鼎和鬲、中国古代的陶瓷器和古币、爪哇岛上的象首人身佛像、苏门答腊岛独特的房屋模型以及皮影戏、木偶戏道具等。

地址:Jalan Medan Merdeka Barat, Central Jakarta

5 ANCOL梦幻公园(Ancol Dreamland)

安佐尔梦幻公园是印尼最大的游乐场所,位于雅加达市区北端,紧靠雅加达海湾。园中建有新型设计的大旅馆、露天**院、水族馆、海豚表演池、人造波浪大型游泳池、网球场、海宾茅舍、艺术品展售亭、回力球场、高尔夫球场、保龄球场、跑车场、跑马场、海滩、夜总会、蒸汽浴室、赌场、按摩院、儿童娱乐场等。梦幻公园内还建有别墅区,具有典型的印尼民族特色。艺术市场中陈列印尼民间工艺品,艺术家还在现场为游客制作绘画和雕刻作品。黄昏时分,露天舞台上将演出巴厘、加里曼丹等地的土风舞。

地址:Ancol, Jakarta Utara, DKI Jakarta 14430

6 旧葡萄牙教堂(Gereja Sion)

这座教堂在老城区的城墙外修建的礼拜场所为人们称为“黑葡萄牙语' - 当地人和混合血统的欧亚混血儿谁被带到了来自马来亚像印度和葡萄牙交易站的奴隶。大部分这些人原本都是天主教徒,但被授予了他们的自由与他们转换为荷兰改革教会的要求。

教堂建筑是由灰泥和砖,其外观呈现出柔和的appearnace。该大厦已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已在包括10,000坚固日志的基础构造。

地址:Jl Pangeran Jayakarta No 1, Jakarta Barat, sekitar 200 meter dariStasiun Kota

7 总统府(PresidentialPalace)

总统府,雅加达,又称默迪卡宫,是国有的宫殿建筑群,目前作为印尼的人民共和国总统的官邸。原本围绕构建1876年的宫殿,后来卖给了荷兰殖民者,作为居住的总督,使其成为在雅加达的历史意义,最抢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印尼后终于获得独立,1949年,宫改名为总统府默迪卡,意为“自由之宫”。

地址:在独立广场的北边

8 老城(kota Tua)

雅加达老城区 (Kota Tua) 曾是印尼的国家瑰宝,却已经被废弃了几十年。巴达维亚 (Batavia) 作为一个贸易港口,始建于 1619 年。在万丹君主 (Banten Sultanate)和渣雅卡尔达王子(Prince Jayakarta) 就与英国人的关系问题而发生冲突时,荷兰人抓住时机,劫掠了渣雅卡尔达 (Jayakarta),并建立了巴达维亚这个殖民港口城市。直至 300 多年之后的1942 年,荷兰人向日本人投降,巴达维亚城由于城内众多建筑被肆意破坏和掠夺作战争物资而迅速衰败,沦为废城。继而日本人投降之后,印尼于 1945 年宣布脱离荷兰而独立,自那之后,雅加达老城区一直处于废弃的状态。多年来曾有多项举措尝试复兴此殖民区,但由于缺乏投资动机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所有的努力都同样以失败告终。同时,建筑逐渐坍塌,印尼 300 年的历史也日益消亡。有一个老城广场,时不时在此会有一些民间表演,周边是博物馆与咖啡店,当然还有针对游人的纪念品店,价格可以接受。曾经的旧荷兰市政厅现已成为一座历史纪念博物馆。这附近还有Museum Wayang, Museum Mandiri, Museum Maritime (旧时仓库)以及BankIndonesia Museum可以一并参观,部分收门票

地址: Kota dua Jakarta

9 唐人街(GLODOK CHINA TOWN)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班芝兰区是一个华人集中地。这里90%以上的商人是华人,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雅加达的唐人街。近年来,随着印尼政府对华人政策的变化,班芝兰区越来越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该唐人街可分为左右两区,如果从市中心的方向来,左边是电子城,在几栋大厦内,有上百家出售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商店,生意可谓非常兴荣,业者可说清一色是华人;从右边来,有点类似吉隆坡的茨厂街,是小贩的天地。值得一提的是,雅加达唐人街不只是华人经商之地,也是居住之地,9成以上的住户是华人。

地址:Pecinan Jakarta (Jakarta’s Chinatown) terletak di daerahJakarta Barat dan Jakarta Pusat, dengan lokasi Pecenongan, Gajah Mada, HayamUruk, Glodok,

老城区建议路线:唐人街(Glodok) 荷兰殖民历史区(Kota tua) 历史博物馆 Fatahillah 广场 巴达维亚咖啡厅(Cafe Batavia)

序章 祭典之夜

再过十二个小时,圣古伊斯城的祭典即将拉开序幕。

现在虽然已是深夜,仍又许多人家尚未熄灯就寝,点点灯光从半透明的窗子礼透出,如同头顶上的星空一样。一想到明天就是期待已久的祭典,自然有许多人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每年秋天,当田里金灿灿的稻穗被整齐地堆满谷仓,当树上沉甸甸的果实被摆满餐桌,当圆木桶被被香喷喷的葡萄酒、苹果酒、大麦酒装满的时候,祭典就要开始了。那原本是为了庆祝圣古伊斯城第一任王的即位大典,在经过了三百多年的时光后,逐渐变成了全城民众的狂欢日。

祭典从当日的正午开始,将整整持续七天。最先是王族举行的祭祀和祈祷,占卜师会占卜出未来一年圣城的运势。随后王族和各大臣将坐在金冠马车上绕城一周,禁卫队的骑兵们穿着红白相间的礼服,分列马车前后。普通民众则站在大街的两侧,将手中的鲜花抛向街中央。越是受爱戴的王,街上撒的花就越是多,因此这条铺着青石板的大街又被称为“王者之路”。

在历代的祭典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踏花之王”和“青石之王”,那已是发生距今二百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圣古伊斯城处在以残暴著称的阿尔涅德王的统治下,五年间城中鲜少听到笑声。城外的荒山脚下堆满了不完整的尸体,或是断手断脚,或是没眼没耳,也有全身的皮都被扒下血淋淋地被扔出来的。只要王稍又不顺心,尸体的数量就会增加一些,平均每天都又近百具尸体从城中运出来。

身为职业军人的禁卫队和骑士团嫌搬尸体的活儿肮脏下贱,便雇佣平民来做,这些人被称为“运尸官”。做这个买卖的多是三、四十岁身体结实的男人,和其他工作相比,虽然环境糟糕也惹人嫌弃,但总算稳定,不会突然招致杀身之祸。酬劳不算高,单只要稍稍动点脑子,还是又油水可捞。若是能从死尸上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撞了大运,最不济也可以将死尸身上的衣服扒下来,洗洗干净换点小钱。也有需要冒风险的情况,比如瞒过巡逻兵让死者的亲人偷偷看上一眼之类,万一被发现得搭上自己一条命,若事情顺利则可一次性赚足半年份的钱。

城外的尸体一天天堆积,也像座小山似的,引来了大批山鹰、秃鹫等爱吃腐肉的生物,一来二往就在此安了家,只要运气好不碰到被毒死的尸体,日子也过得滋润。久居的畜生胆子大了,开始在城中盘旋,双眼直盯着底下半死不活的人们。

挨到第五年秋天的祭典,阿尔涅德王坐在金轮华盖的马车上,在禁卫队的守卫下,缓缓行驶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只有空中时不时传来两声沙哑的呱叫,马蹄敲在有些泛潮的青石板上,清脆地伴了一路。阿尔涅德王死后,史吏官便称他为“青石之王”。

三个月后,南部附属于圣古伊斯城的萤石城城主起兵,一路攻陷王宫,擒住阿尔涅德,绑在王宫前的广场上鞭刑十日,处死了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暴君,他本人则被推上至尊宝座。新王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城外的尸堆焚烧干净,山火直烧了百余日,焦臭四逸,连带山鹰秃鹫也被烤了大半。

第二年的祭典之日,大街两旁被欢呼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鲜花如雨一般从空中落下,青石板上厚厚地盖了一层。巡城马车无法顺利前进,即使有禁卫队不停地清理前方道路,不消一刻又被鲜花淹没。不得已,王只得走下马车,一路步行回王宫。桑提王,这位在位时间超过五十年,迄今为止十七位王中统治时间最长久的,也是圣古伊斯城最伟大的一任王,被人们尊称为“踏花之王”。

由这一年起,祭典不再只是王族的庆典。新王特意赏赐了万桶美酒、千只羊、百头牛,命人烹制了摆在广场上,任众人取用。现在的人们一说起那时的事,便忍不住要舔舔嘴唇吸吸鼻子,好像还能闻到二百五十多年前的烤肉香和酒香。

祭典中另一项重要的节目——南北集市,也在这一年形成。在圣古伊斯城的四周,有数个附属城邦,除了南之萤石城之外,还有北之没城,西之琉璃城和东之太阳城。太阳城离王都十分遥远,几乎没什么联系,在一般人严重是个神秘的地方,实际上却是为王都和王族祈祷之所。其余三个城邦都和王都互有往来,在阿尔涅德王统治时期,所有的交往曾一度中断,连最大胆的武器商人也不敢前去王都。新王的出现,高兴的不止是城里的民众,各个城邦的商人们早已蠢蠢欲动,嗅着商机涌向圣古伊斯城。如今一南一北两大集市早就被各地的商人占满,随处可见没城的黑米、松香,琉璃城的香瓜、手工织毯、玉石、三弦琴,以及萤石城的竹雕、铠甲、骏马。

花街巡游,广场宴席,南北集市,再加上篝火晚会和第七日午夜的七彩烟花,组成了祭典的五大主题。

没有人会怀疑,今年的祭典一定会是历届祭典中最盛大最繁荣的。现在的王是被誉为继“踏花之王”后最贤明的王,治世已是第十个年头,四方安宁,文武大臣相近如宾,且不乏有能之士,既无远虑也无近忧,可算是难得的“盛世”了。

圣历三七四年,这一年的祭典终将成为最令人难忘的祭典。

离祭典只有十二个小时了啊……

轻微的叹息声从巫师菲赫拉口中逸处。

青白色的火焰中,圣古伊斯城的影像在火焰尖上跳跃着。

火焰并不是从柴堆里窜出来的,而是安稳地呆在菲赫拉的右手手心中。没有温度颜色怪异的火焰是巫师体内灵力的化身,灵力越高,火焰的颜色就越淡。普通的魔法师,其灵力幻化成的火焰多为红**,若为蓝色,灵力已属中流,再往上变紫变青,最后归于白。然而这还不是最顶极的,若能将手中的灵力修炼至无色无形,收放随心,半点不露痕迹,那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只可惜从古到今,无一人能达成,即便是全大陆灵力最高强巫师家族也没有。

菲赫拉家族对世人而言是神秘而又神圣的一族,传说他们拥有通天的本领,能呼风唤雨,能通晓未来,能起死回生,传说他们居于云中,能日行十国,能不食烟火,能青春永驻。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无从考证,因为没人知道菲赫拉家族到底住在哪里,没人知道这个家族中有些什么人,甚至没人见到过家族中任何一个人的真面目。

只有一个传说是真的,巫师菲赫拉家族,自圣古伊斯城建城以来,就是王族的占卜师。每年的祭典上,巫师当场占卜出下一年的运势,若能事先得知将要发生的灾祸,提前预备,即使到时无法阻止,也能将灾难减至最小。圣古伊斯城能传承近四百年而不灭,菲赫拉家族实在功不可没。

这一代的巫师,是菲赫拉家族的第九代传人,从四十年前继承巫师一职起,便不断为圣古伊斯城和王族占卜祈祷。而这一幕影像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眼前,且一次比一次清晰。

青白色的火焰在掌中逐渐膨胀开来,连同巫师自身包裹起来,巫师的身影在火焰中越变越淡,直至消失,只余下满室冰冷的火焰。

菲赫拉睁开眼睛,整个人漂浮在幽暗的宇宙中,远处的圣古伊斯城被一层淡淡的红光笼罩着。能看到未来的幻境是一回事,若要进入幻境,则需要耗用相当大的灵力,万一灵力耗尽,甚至连本体也会一同毁灭,即使对巫师家族来说也是相当困难的咒术。相反,若要进入过去的幻境则不需要这么费力,毕竟一个是流水已逝的过往,一个是充满变数的未来。

菲赫拉拼尽全力,总算能成功进入幻境,但想要再向前靠近却已无力而为,他只能远远地望着圣古伊斯城。城周身的红光颜色渐深,不消片刻幻化成红色火焰将圣城吞噬,那并非灵力化成的火焰,而是真正的火焰,圣城在火中煎熬着,崩裂了,从城中心开始一点一点消散。

如同以往在占卜中看到的一样,圣城最终将被火焰全部吞没,连一丝余灰也不剩。无论占卜多少次,都逝这样的影像,圣古伊斯城终将灭亡,这个将来恐怕已经不远了。然而,以他的力量竟然无法探察到使圣城消亡的源头,那是否预示着另一股强大而神秘的力量的存在。

菲赫拉默默地望着那已崩毁了一半的圣城,突然一丝阴冷的气息扎入眉心,力量不强,却留下一种极不舒服的触感。他向四周张望一下,发现左前方有一个黑色的影子,散发着淡淡的阴冷气息。

是人?还是灵体?或是魂魄?不管是哪一种,能闯入他用咒术开启的幻境甚至没让他这个施术的人察觉,这本身已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个影子移近了一些,象是感觉到菲赫拉的存在似的朝他的方向看了一眼,随后又向圣古伊斯城的方向移去。

一瞬间,菲赫拉看清了那影子的样貌。是人!一个年轻男子,额上有一道伤,深邃的瞳孔隐藏在淡淡的阴影下,透着冰的温度。

那到底是什么人?竟能在幻境中看到施术者,还能自由移动,这是身为菲赫拉家族的继承人都无法轻易办到的!他到底施什么人?

菲赫拉脑中闪过无数个问题,原本专注于施术的精神力一被分散,灵力骤然溃散,再也凝聚不起,幻境如同镜子一般碎裂成片,又化为尘埃。一道白光划过眼前,幽暗的星空被熟悉的青白色火焰取代。菲赫拉知道自己重又回到现实中,勉强保住一条命,然而灵力损耗太大,刚清醒又昏睡过去。

等他再次睁开眼睛,已是一个月之后了,且不是在当初圣古伊斯城的祭塔上,而是回到菲赫拉家族历代生活的居所——风吟之城。这是菲赫拉一族特有的保命之法,一旦本体有濒临死亡的危险,身体会自动进入睡眠状态,直到灵力恢复到足以自保为止,而且无论身在何处,也会回到生息之地。

在菲赫拉沉睡的一个月中,圣古伊斯城发生的事情几乎比去年一整年加起来的都多。

祭典当日一切都很顺利。王向上天祈求来年的平安富饶,占卜师预言“禾河成双”,金色马车满载鲜花,美酒佳肴十里飘香,夜晚的篝火直冲云霄。

午夜,大检查官印沙大人杀死家中妻儿,挥剑出门,见人即砍,如邪魔附身,以一人之力斩杀闻风而来的王都骑士团千余人马,闯入王宫,剑毙王于密道之中。

禁卫队在阻挡印沙大人闯宫时,除队长瑟曼帝外全部阵亡。瑟曼帝与印沙大人交战三百回合,终诛杀印沙。

这一晚,全城百姓无辜枉死者占了两成,王宫侍者大半丧命,王都守备部队几乎全灭,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祭典自然是中断。

随后传来消息说原禁卫队队长瑟曼帝登上王座,拨下大笔抚恤金,以慰死者家属。

又听说印沙的儿子没死,只是额上留下了一道剑伤。瑟曼帝不愿这刚满月的孩子承受父亲的罪责,力保他性命,将他安置在骑士团内。

关于印沙大人为什么会突然变魔的猜测成为之后几个月内最兴盛的话题之一。

当人们的伤痛逐渐被时间抚平的时候,新的流言传了出来:王宫的占卜师早在祭典前夜就不知踪影,至今也未出现在王宫中。祭典当日根本没有所谓的占卜,那预言根本就是假的。王欺骗民众做出了假的预言,因而引来上天的惩罚。

这道流言一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胆战心惊。

祭典之夜的血祭是否是上天的惩罚,菲赫拉不得而知。只是这决不是结束,而是圣古伊斯城破灭的开始。自那之后,巫师再也没出现在世人眼前,菲赫拉家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787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4
下一篇2024-02-14

随机推荐

  • 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 什么精华时候毛孔粗大

    精华水是护肤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他可以更好的保养我们的皮肤,那么我们先选择精华液的时候要注意适合自己肤质,那么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油皮毛孔大适合的精华伊思胶原蛋白弹力精华液、苏秘呼吸魔法奇迹护理精华露、雅诗兰

    2024-04-15
    49500
  • 《妮维雅100年呵护肌肤》在办100年诞辰答题活动赢奖金吗?10658880是什么信息台?

    10658880是中国移动12580提供的消费资讯类彩信杂志服务《12580生活播报》,由7种不同内容定位的刊物组成:财富生活、去处活地图等。订制:发送98到10658880或拨打12580开通退订:发送QX98到10658880或发送00

    2024-04-15
    55800
  • 国产好用的精华液推荐

    国产好用的精华液推荐如下:1、自然堂凝时鲜颜肌活修护精华液。2、百雀羚水嫩精纯肌底精华液。3、相宜本草丹参清痘精华液。4、御泥坊光感璀璨皙妍精华液。5、羽西净萃悦白盈透精华液。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华液?观察精华液的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肤质的

    2024-04-15
    52900
  • 什么身体乳能美白

    身体乳是女生常用的护肤品之一,秋冬季节使用的频率更高,因为夏天肌肤被晒黑,所以秋冬想要美白,使用身体乳就是很好的方法。那么,什么身体乳能美白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几款好用的身体乳,美白效果都还不错哦!ASDM美白身体乳ASDM美白身体乳AS

    2024-04-15
    38000
  • 神仙水和清莹露区别

    神仙水和清莹露区别如下:1、质地不同神仙水的质地是清爽不粘稠,水状;清莹露的质地是透亮清澈的水状,触感顺滑轻薄,水润感十足,没有香味。2、效果不同神仙水是一种精华水,化妆水后使用,上脸吸收快,不油腻,对闭口有一定作用,长期使用可以稳定肌肤,

    2024-04-15
    36800
  • 妮维雅蓝罐日产和德产成分区别,妮维雅蓝罐德版和日版有区别吗

    说起妮维雅蓝罐虽然是经典的产品,不过大家在购买后发现了产品的产地有所不同,同时观察仔细的朋友也会发现在妮维雅蓝罐日产和德产成分功效作用等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比妮维雅蓝罐日产和德产成分及使用功能等对比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2024-04-15
    44000
  • 广西北海的海鲜哪里好吃

    广西北海是一个著名的海鲜之地,这里有着美味的海鲜食品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那么,在北海的海鲜哪里好吃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北海市海鲜市场。北海市海鲜市场坐落于北海市中心区,拥有着数百个摊位贩售着各式海鲜。

    2024-04-15
    37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