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古城的泥沙之城

海底古城的泥沙之城,第1张

“泥沙之城”——埃及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

在埃及北海岸尼罗河入海口,那里曾经存在两大闻名于世的古城,它们以繁华富有和规模宏大而著称。它们分别是赫拉克利翁古城和东坎诺帕斯古城。现在,它们都已被淹没于海水之中。人类所知道的这些都来自于一些古代文字的记载。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五世纪时所著的一本书中描述,这两座城市似乎是爱琴海上的两个岛屿。 考古学家从一块石板上的文字中了解到,这座城市名称为赫拉克利翁。石板上刻着当时的税务法令,最后签署者为奈科坦尼布一世。奈科坦尼布一世曾经是公元前380年到362年间的埃及统治者。考古团队还确认了两座庙宇,庙宇里分别供奉着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利斯和埃及主神阿门。就在赫拉克勒斯神庙北方,潜水者还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考古学家认为,这些青铜器可能主要用于祭祀。第二处遗址发现于数公里之外,考古学家认定它为东坎诺帕斯古城遗址。

两座古城由运河和灌溉渠以及现已经不存在的一条尼罗河支流相连。两座城市均建在河岸边的泥沙地上,没有任何固定的支撑和桩基。每当尼罗河洪水泛滥之时,地基就会不断下沉,洪水也渐渐把古城淹没于水下。

从第七王朝开始,古埃及举国陷入一种四分五裂的混乱状态之中。各州州长拥兵自重,相继各自称王。他们效仿第五、六王朝国王们的做法,把地方神的名字放到自己的名字中,以期得到诸神的保护。他们不再受制于人,而成为独立王国的君主。当然他们也不满意自己的狭小领地,而一直进行着抢夺和厮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十王朝才告结束,史称“第一中间期”。

根据曼内索残篇23记载,第七王朝共有70个国王,总共统治了70天。当然,并不是一个国王一天的这种轮流执政,他们不过是统治时间上的重叠而已。而根据残篇24则是5个国王统治了75天。这5个国王也不是号令全国,实际上不过是孟斐斯地区的一个家族,以第七王朝的名义进行的统治而已。不管怎么说,这个王朝不过是个短命王朝罢了,短命得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什么历史事迹就结束了。

在古埃及三千年的历史中七十几天完全可以忽略掉。只是曼内索厚道,不忍心把他们从历史中抹去,我们也就遵从曼内索的提法,依旧保留了罢。

国家分裂以后,尼罗河流域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无人管理,以至于庄稼欠收,粮食匮乏,几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的饥荒年景终于又重新出现了。一个叫《聂菲尔涅胡预言》的文卷这么描述当时的情况:“土地缩小,它的行政人员却很多;土地荒凉不毛,税却很重;只有很少的谷物,量斗却很大,而且量时总是满得上了尖。”

官逼民反,躺在马棚稻草堆上的奴隶们终于等来了自己出头的日子。根据史料记载,奴隶、农民、工匠等贫苦劳动人民,是起义的主力军。他们汇集到一起,占领王宫,捉拿国王,杀死奴隶主贵族,捣毁殿宇、神庙,焚烧档案税册,分掉仓库里的粮食。

“打土豪、分田地”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埃及,一时埃及境内倒也是气象万千。正如《聂菲尔涅胡预言》中说的那样:“大地像陶钧一样翻转了起来。”“没有武器的人(现在)变成占有武器者。人们(恭敬地)向以前鞠躬行礼的人鞠躬行礼。”“那最下面的人到了顶上,他的变动就像我的腹背的转动一样大。人们住在坟场上,穷人发了财……穷人吃着供祭的面包,仆役们在欢乐。希利奥波里州,这个众神的出生之地将不存在于世上。”

屋漏偏遭连绵雨,国内的动乱还没平息,西亚的贝督英人游牧部落又开始借机入侵。就连《祭司安虎同自己心灵的谈话》中也说:“我沉思着大地上所发生的事情,变化发生了。与往年不同了。一年比一年困难了。国内叛乱了。国家蒙受创痛。到处在忧伤。许多州和城市陷于悲痛之中。”

经过第七、八王朝的兼并,古埃及境内逐渐形成了两个中心。一个是中部埃及的赫拉克列奥波里,另外一个是南方的底比斯。赫拉克列奥波里最先建立了第九和第十王朝。第十王朝的国王阿赫托伊临死前,也像诸葛亮嘱咐弱智的刘阿斗那样,为他的儿子美利卡拉留了一份政治遗嘱。希望他能继承遗志,完成统一霸业。这就是著名的《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

为了让儿子在短时间内适应国王的职位,阿赫托伊在这份“国王速成手册”里,详细阐述了新国王应该采取的对内对外政策。他首先教导儿子对王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豪华的仪式和神赐给国王的超人的力量。他第一次提出了做国王应该为臣民服务的公仆观点。他谆谆教导儿子要注意正在兴起的平民阶层——涅杰斯(小人)的作用。要加强军队建设,给军人土地和财产,从物质上厚待为自己卖命的人。以及对奴隶起义和贵族反叛如何,对贝督英人如何,对底比斯如何如何等等政治主张。

阿赫托伊寄托在美利卡拉身上的希望最终化成了沧影,美利化卡拉在位时并无卓越功绩,他不仅眼睁睁地看着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一王朝,而且在此后的交锋中,屡战屡败。最终,赫拉克列奥波里的统治者把中部埃及和尼罗河三角洲拱手送给了第十一王朝的门图霍特普二世,也算为统一大业做了点贡献。

潜水员在现在水下的埃及古城赫拉克利翁发现了一座寺庙的遗迹。(©Christoph Gerigk/Hilti Foundation/Egypt Ministry of Antiquities)

潜水员游过赫拉克利翁(Heracleion),这座埃及古城现在已被淹没,他们发现了一批文物,包括一座寺庙的遗迹、黄金珠宝、硬币和一艘礼仪船的失踪部分,根据埃及文物部的说法,

赫拉克利翁以传说中的大力神命名,古代人认为他确实造访过这座城市,在当时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建造时,它坐落在尼罗河边,靠近地中海。克利奥帕特拉甚至被加冕在它的一个寺庙。然后,大约1500年前,它被洪水淹没,现在位于大约150英尺(45米)的水下。

自从考古学家在2000年发现它以来,赫拉克利翁(也被称为Thonis)慢慢地揭示了它的古老秘密。据希腊文化部报道,在最近两个月的发掘中,考古学家们很高兴地发现了一座大型神庙的遗迹,包括它的石柱,以及一座希腊小型神庙的残骸,这座神庙被埋在海底3英尺(1米)深的沉积物下。照片:埃及金字塔旁埋葬的青少年骨架

埃及和欧洲考古学家的发掘团队由19年前发现赫拉克利翁的水下考古学家弗朗克·戈迪奥率领。研究小组共同使用了一种扫描工具,可以传输躺在海底的文物和埋在海底的文物的图像。

一个在水下发现的金耳环。(Christoph Gerigk/Hilti Foundation/埃及文物部)

扫描工具显示了一艘船的一部分。在过去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75艘船只,尽管并非所有船只都是完整的。文物部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一新发现是61号船的失踪部分,很可能是用于仪式目的,

这也不是一艘小船。当考古学家把61号船拼凑在一起时,它长43英尺,宽16英尺(13米乘5米)。

船上有一些小珍宝——青铜和黄金的硬币,还有珠宝。赫拉克利翁发现的铜币可追溯到公元前283年至246年统治的托勒密二世时期。考古队还发现了公元前3、4世纪的陶器,该部指出,

是在水下挖掘过程中发现的钱币之一。(Christoph Gerigk/Hilti Foundation/Egypt Ministry of Antiquities)

团队还查看了卡诺普斯的水下遗址,它和赫拉克利翁一样,位于亚历山大阿布齐尔湾。在卡诺普斯,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建筑群,将城市的足迹向南延伸了约06英里(1公里),该部说,

卡诺普斯还保存着其他的宝藏;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古代港口,托勒密和拜占庭时期的硬币,托勒密时期的戒指和耳环。所有这些文物表明,卡诺普斯是一个繁忙的城市从公元前4世纪到 时代。

7惊人的考古发现从埃及照片:保存精美的古墓发现在塞加拉照片:在瓦迪埃尔胡迪发现,古埃及定居点

最初发表在现场科学。

  埃及的主要民族有:阿拉伯人、 科普特人、努比亚人、贝都因人、贝扎人和)柏柏尔人。

  现代埃及的民族是在不断遭受外敌入侵而产生的民族同化和融合中形成的。640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将其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大量阿拉伯人陆续涌入埃及,其中11世纪被强行迁入的赫拉尔人和苏莱曼人就达六万之多。这些阿拉伯人在与当地土著人杂居的过程中,逐渐吸收了部分土著成分,形成了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新型民族结构。今日的埃及人,乃是古埃及人和阿拉伯人融合的结果,其中混有其他少数民族成分。

  (一)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占全国人口的87%以上,聚居于美丽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河谷、苏伊士运河两岸和沙漠绿洲地带,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玉米、大小麦、甘蔗、水稻和长绒棉等农作物。埃及的阿拉伯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它既在本国的民族中占绝大多数,也是非洲最大的民族。

  (二) 科普特人

  埃及实际上是非洲民族成分相对单一的国家,除了阿拉伯人外,科普特人是其最主要的少数民族。“科普特”一词,为希腊语“埃及人”的音变,也是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后,对当地原有居民的称呼。他们是真正的古埃及人的后裔,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人口约占全国的ll.8%。科普特人主要分布于埃及中部的艾斯尤特、梅尼亚、基纳和苏哈基省,另有少部分居住在开罗和亚历山大,主要从事传统手工艺、经商和务农,迁入城市的则多为职员。科普特人的祖先于250年前后接受基督教,形成了人神合一的科普特教派。科普特人在延续古埃及人血统的同时,在历法、建筑、雕刻、绘画和手工纺织等方面还一定程度地保持了原有古埃及文化特色和风格。为了维护传统的民族特性,科普特人的社会关系比较紧密、闭塞,拒绝与外族通婚,形成埃及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

  (三) 努比亚人

  聚居于埃及南部的努比亚人,是埃及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约有2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0.5%。努比亚人体格高大,皮肤黝黑,属苏丹尼格罗人种,故外形十分接近黑非洲人。他们操本民族努比亚语。系尼罗河流域的土著民族后裔。其祖先曾为古埃及文明的创建立下功劳,也曾于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建立过拥有高度文明的麦罗埃王国。八至十一世纪曾有过古文字,后被阿拉伯文字取代。今日的努比亚人,绝大多数居住在苏丹境内,留在埃及的也大多集中在南部库姆温布地区。他们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多数人会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但其传统社会依然保留着近似非洲土著居民的文化习俗,如一夫多妻、男子行割礼、女子锁阴等。留在农村的努比亚人从事农耕和畜牧,而进入城市的,则以手工业和经商为生。

  (四)贝都因人

  贝都因人是埃及沙漠地带居民的一支,人口约lo万,占全国的0.25%。他们是阿拉伯人赫拉尔部落的后裔,其祖先原居阿拉伯半岛中部高原,公元ll世纪迁入北非后,其中绝大多数分散在马格里布地区,少部分留居埃及。埃及境内的贝都因人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

  (1)马扎人,分布在西奈半岛;

  (2)巴哈里亚人,分布在巴哈里亚绿洲和富腊夫腊堡一带;

  (3)萨迪人,分布在西北部的卡塔盆地和锡特拉绿洲。

  这些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生活的贝都因人,与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的游牧民族一起,作为阿拉伯人的一支,被统称为“贝都因“(阿译音),意思是“荒漠游牧民“,用以区别定居的阿拉伯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阿拉伯半岛居民的社会形态、道德习俗和生活方式,住帐篷,善骑马,骁勇慷慨,是现今阿拉伯人当中最能

  够体现传统阿拉伯游牧民族特色的一个分支。他们延续了祖先的部落组织和内部通婚制,操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大多属于瓦哈比派。沙漠上的贝都因人以游牧为生,饲养马、骆驼和羊;而绿洲中的贝都因人则以务农为主,种植椰枣和谷物。

  (五)贝扎人

  贝扎人(又译“别扎人”)是埃及东南部的另一个少数民族,约有1万人,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沙漠地带,属埃塞俄比亚人种库希特人的分支,主要为比沙林部落群。同族的大多数居民分布在苏丹北部和埃塞俄比亚西北部,是东北非民族之一。贝扎人拥有自己的贝扎语比沙林方言。该语言无文字,属闪含语系库希特语族,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会讲阿拉伯语。他们至今过着游牧生活,住简陋的帐篷,居无定所。其社会结构为家长制,通常由族长确定迁移日期,分别以小群体为单位活动,以饲养骆驼和羊为主,个别地区种植少量高粱、谷子和椰枣。

  (六)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约有五千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他们的主要居住地在埃及西北部的锡瓦绿洲,故而也称锡瓦人。他们本民族的柏柏尔语只是一种口头语言,没有文字,但他们多数人会讲阿拉伯语。该族的传统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男女均行割礼。日常生活则以种植椰枣、橄榄和谷物为主。

  (七)其他集团移民

  除了上述与非洲本土有着渊源关系的少数民族外,埃及北方的大城市中还聚居着部分外来的集团移民,主要有亚美尼亚人(约五万)、希腊人(约四万)和意大利人 (约两万)。今日的外来集团移民,主要是在中世纪以后,尤其是l6世纪奥斯曼人征服埃及后陆续迁入的,其中亚美尼亚人多为留居的士兵。他们主要分布于亚历山大和开罗等大城市中,保留着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并在本社团内部操本民族语言,在公共场合则使用阿拉伯语和英语。这些集团移民在城市中的生活相对稳定,经济有保障。他们中的多数人从事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如开办咖啡馆、旅馆和商店等,另有一部分人以家庭手工业和技术工种谋生。

故事

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悄悄地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

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垂泪。发誓再也不回家。

宙斯想出了一个计谋,使妻子和他和解。他佯装同一个双目明亮的仙女结婚。

他娶了一个木偶,给他穿上衣服后用几头大牛套上一辆五颜六色的车子,让这个木偶坐在牛车上。然后走街串巷。车夫沿途告诉别人,车上坐的是宙斯的未婚妻。

赫拉得到消息,对丈夫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十分愤慨。她来到华丽无比的牛车前,向她虚假的对手扑上去,把对手的衣服和帽子撕成破布,她把对手的面纱扯下来,这才使她大吃一惊,原来是个木头人。

于是她笑了,她终于和丈夫一同回到了奥林匹斯山。赫拉天姿国色,但她除了对宙斯的爱以外,对别的神从来没有产生过爱情。

扩展资料:

1、十二众神中的天神主神宙斯(Zeus)

他是众神之王,至高无上的主神天神,宙斯为天神克洛诺斯与瑞亚所生的最小的儿子,他与哥哥姐姐一起,同他们的父亲开战。

经过十年战争,在祖母大地女神该亚的帮助下战胜了父亲,将其送押到大地的最底层。从此宙斯成为统治宇宙的统治者。

宙斯的罗马名字是朱庇特(Jupiter),九大行星中最大的木星。宙斯与众神都住在奥林珀斯山上,他具有最大权威,能够使用可怕的雷电惩罚神与人,他知道神和人的一切事情,能预知未来。

宙斯风流倜傥,到处留情,有很多的艳闻,在希腊神话中和他有关的故事多数都是描写他的情史。

2、天后赫拉(Hera)

罗马名字朱诺(Juno),她是宙斯的姐姐,在宙斯取统治权后成为宙斯妻子,与宙斯结合生下战神阿瑞斯(Ares)、火与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和青春女神赫拍(Hebe)。

赫拉是掌管婚姻的女神,是生育及婚姻的保护者,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赫拉生性善妒,对于宙斯婚后的外遇很不满,常利用很多手段打击丈夫的情妇和他的私生子。

她曾经将宙斯的情妇卡利斯忒和她的儿子变成熊,在赫拉克勒斯出生时阻碍他,之后又令他发疯,杀死妻儿,因而要完成十二项劳动赎罪。

“你不仅以你美丽的港口,庞大的舰队,丰富的各地的产品,垄断着整个地中海的船运。外海的水域,无论是红海还是印度洋,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普鲁萨的忒奥克利托斯《牧歌》

埃及地处居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处。

它与欧洲隔地中海,遥遥相望;与西亚有着陆路的联通;越过红海,又与印度洋紧密相连。它是连接阿拉伯东部和西部的桥头堡,又是通往非洲内陆的北大门。

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埃及的国土大部分在非洲,可是从古至今,它的存在从来都能影响欧洲与亚洲。

它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必经之地,也是地中海的财富聚集之地。

法老时期,埃及与西亚和东非地区贸易繁盛;托拉密王朝时期的亚历山大城车船辐辏,被誉为“地中海的新娘”;到了中世纪,主导地中海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在这块土地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为他们都知道,曾经因为萨拉丁军队资源丰富而懊恼的狮心王理查说过的话语:

“通往耶路撒冷的钥匙在开罗”

可以说,当这个世界还不是以石油为血液、以钢铁为骨架的时候,埃及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站在引领世界格局演变的潮头

历史学界有所公认,古埃及是人类历史的开端。早在公元前6000年以前(60BC),古代埃及已经发展出了有规模的文明国度。

而在那个时候,无论是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还是更加遥远东方的华夏文明,还都处于文明发轫的早期萌芽阶段,草创未就。

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古埃及文明的诞生?

我总结了四个字——得天独厚。

而且包括华夏在内,凡是能够诞生璀璨古代文明的地区,其实都适用。

积蓄:文明的基础

古代埃及文明遗迹

“当原始人有了积蓄的概念和可能,他们就走上了通往文明的道路”——马克思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为了生存而获取资源,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越靠近赤道,由于常年气温较高,降水比较充足,越适合早期人类繁衍生息

最早,可追溯到70多万年至5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古埃及人的先祖借助于打制的石器,从事于采集植物和狩猎动物的生产活动,维持自己的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艰苦生活直至新石器时代才有了明显的改善。

新石器时代的伟大成就,被人们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包括磨制石器的出现、陶器的发明和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

所谓新石器时代革命主要指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但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新石器时代在当时的欧洲或在埃及,最多延续了2000年左右。

近年来,由于埃及西部大沙漠考古学的进展,发现了撒哈拉新石器文化。

它是埃及最早的新石器文化(约公元前8800~公元前4700年),在这里还没有发现农业的证据,而是主要依据畜群,以及某些陶器的存在。

如果历史仍旧如此发展,古埃及地区的文明火种可能就不会被点燃。和其纬度类似的一些赤道国家,有些原始部落到20世纪才逐渐被发现,就是最好的佐证:

“的确,赤道地区有着丰富的热量和降雨,那里有最适宜动物生存的条件,但是事实上,人类能够以最佳方式支配能量的地方是欧洲和亚洲东部温带而不是赤道地区。”——《黑暗大陆》

因为如果没有生存压力,古埃及人的先祖有可能会和那些原始部落一样——维持一种一成不变的生存方式,并且延续许久。但所幸,他们遇到挑战。

从公元前4900年以后,特别是公元前4400年以来,西部沙漠由于持续干燥而变成了越来越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古埃及人逐渐开始向尼罗河流域迁移。

古埃及占据了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下游河谷约 700 英里长的地带(从出海口算起),这是一个狭长的带状区域,大部分地方只有 10 英里宽,沿河道向北一直延伸到地中海。

古埃及先民经历了10个多世纪的东迁移,终于找到了一方拥有温和气候沃土。

尽管雨量稀少,但拥有尼罗河提供的充沛水源,而且两侧因此还受到了沙漠的保护。这个水源虽然随季节而变化,却能保持长流不断。

尼罗河的源头有两个:一个位于拥有恒定降雨的赤道地区,因为有湖泊和沼泽的调节作用,该水源十分稳定,一年当中的流量变化都很小;另一个在阿比西尼亚的高原地带,那里是季节性降雨区,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泛滥的洪水直奔平原而去,再从平原流向更北边的干燥地区。

“尼罗河河谷似茎,三角洲似花朵,法尤姆绿洲似花蕾,仿若一朵睡莲”——古埃及人形容上、下埃及统一之后的国土。

尼罗河每年7~8月间开始定期泛滥,河水盈溢,流入田间,积水深1~2米。每年10~11月汛期过后,河水退去,洪水中夹杂着含有丰富矿物质的冲击物沉淀在表层,犹如年复一年的天然施肥。尼罗河河谷特别是三角洲成了世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河谷的冲积层平均厚9米,三角洲则达15~23米,对植物的生长颇为有利。

正是这片适合耕种的沃土上,让古埃及的先民们开始迈向了农业文明。他们通过耕种,以定期收获代替采集、打猎的模式来获取食物。

而肥沃的土地,则让他们第一次开始拥有了多余的食物,也即开始出现储蓄。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能够填饱肚子,不用再按“天”过活,可以做较为长远规划的古埃及人,开始丰富起自己的精神

宗教、文字率先出现,而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便照耀到了这片土地。

沙漠:文明的“保护伞”

《刺客信条·起源》之中古埃及定居点

“历史其实是最早从沙漠之中产生的,虽然很令人难以置信。”——英国地理学家詹姆斯·菲尔格里夫

由于热量和降水的分布不同,地球表面有些地方适合人类居住,有些地方则不适合。

而沙漠地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之中,通常位于“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域排行榜”的第一页之中。

事实也是如此,否则贝尔·格里斯的“荒野求生”系列之中,有关沙漠地带求生那几集播放量会那么多。

不过对早期的古埃及文明诞生来说,沙漠的存在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尼罗河下游流经石灰岩地层,河水先是在其中冲刷出河谷,然后把来自阿比西尼亚的洪水带来的冲积土填充进去。

可在如今的阿斯旺以南(尼罗河上游地区),河水流经的是砂岩层,下面是巨大而坚硬的岩石。

从这里往上游方向很长一段距离内都没有河水冲刷形成的河谷,而只有被瀑布分隔开的峡谷。

在这些地方,距离河边可能一两米远就是光秃秃的沙漠,几乎寸草不生,毫无殖民的吸引力,所以埃及的南部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几乎是完全封闭的。

尼罗河下游河谷的起点——即古代埃及文明出现的地区,与石灰岩分布地区的起点基本重合,因此其南方,在上古时代(之后存在过)根本不会受到外来入侵者的袭扰。

而古埃及的北边是大海,在那个人类对其尚且一无所知的时候,海洋像沙漠一样提供了巨大的保护——凭当时的航海技术,地中海就是天堑一般的存在。

具备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并适合早期文明生长发育的地方,在整个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

古国悲歌:落后就是原罪

赫梯人驾着战车冲向法老王的禁卫军

“这里也是诸多恶物的温床。毕竟城市的围墙之内太容易被权与钱侵染,如果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说整个城市都是它本身虚荣的纪念碑,都不为过。”——《刺客信条·起源》

到了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们统治着从第一瀑布到出海口之间的整个国家,文明得到空前的发展,民众的组织程度也日趋完善,从而使建造伟大的金字塔成为可能。

此后,与所有其他国家的历史一样,法老王的权力出现了明显的衰落:

原始的国家机器似乎已经陈旧过时,在多个王朝统治期间,中央政府的权力日渐衰弱。

按尼罗河流域狭长的地形自然划分形成的几个“省”或附庸国的地方长官,以损害法老的利益为代价,他们不攫取越来越多的权力,中央政府的失控状况日趋严重,结果使整体的进步大受影响。

虽然在农业灌溉方法的改进上,古埃及在10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用于生产、战斗的工具发明方面,却一直裹足不前。

正如前文所说,过于安逸的环境,容易让人缺乏进取的心态。由于土地肥沃,同时又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古埃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都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当时金字塔已经建成),古埃及法老王手下的军队,其中的战士大部分都还只是配备了石制武器,而这些武器原先只是被用来狩猎。

到了大约公元前 2500 年,埃及在第十二王朝法老们的统治下重新恢复了强盛,此时埃及的中心是底比斯,而不是赫拉克雷奥波利斯或孟菲斯。

在这些法老的统治下,国家进一步繁荣,伟大的灌溉计划得以实现,财富日益增加,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其鼎盛时期。

但是之后古埃及便再度步入衰落,在没有任何正式的入侵之下,政权落入了迁移到三角洲地区、拥有冶炼青铜技术的希克索斯人手中。不过,幸运的是这些外足大部分都被古埃及文明所同化,而且得益于他们的到来,古埃及人开始学到了冶炼金属的技术。

到了公元前1600年,埃及开始了对外征服的历程,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和阿蒙霍特普带领着埃及,不断向外扩张,其势力一直向北深入到亚美尼亚的山区。

这得益于古埃及人逐渐在摸索之中,找到了冶炼青铜时兑入锡的最佳比例,他们开始生产出比原先外族更加先进的武器。

《刺客信条·起源》之中的古埃及武器

不过,正是在这种对外扩张之中,古埃及人的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即便是在金属冶炼技术上,古埃及人独立发明了冶铁技术,拥有了铁质的精良武器,但是文化上的停滞,仍旧腐蚀着这个古老的国度。

不像古代华夏文明,技术进步的同时,文化领域也依旧在向前发展,并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古埃及在那个时代,文化和技术的进步之间,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到了后来,尽管拉美西斯王朝的一度兴盛,但是值得注意,古埃及的国力仍旧走上了下坡路。

总结

包括异族、异族文化在内的非地理因素的出现,降低了一直维护着古埃及,对其起着重要作用的地理条件支配的影响。

当塞纳克里布(也译作“辛那赫里布”,为古亚述帝国国王,公元前705-前681年在位)打败了“埃及诸王”之后,标志着古埃及进入了全面衰退阶段。

自此以后,埃及遭受多次入侵和异族统治的开始,这些入侵者包括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以及英国人。自公元前 330 年起,埃及就完全丧失了独立。

有着梦幻般开局的古埃及文明,先是由于技术落后,以及文化发展的倒退,最终造成了文明的逐渐式微,时至今日,“古埃及”已然成了一段过往的历史。

虽然华夏文明与古埃及文明相比,前者有着更加强大的包容力,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坚。不过从另外一段古老文明身上,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迪。毕竟,满招损,谦受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78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4
下一篇2024-02-14

随机推荐

  • 十大公认的美白身体乳

    十大公认的美白身体乳:凡士林美白身体乳、三豆奇异果身体乳、sesderma美白身体乳、Olay美白身体乳、AlphaHydrox果酸身体乳、ASDM强效美白身体乳、森田全净白保湿乳液、日本DAISO大创美白乳液、妮维雅美白身体乳、MENEM

    2024-04-15
    47700
  • 妮维雅SOFT,SUN,BODY,个有什么区别?

    楼上的请别乱说,外国的品牌都会有诸如此类的字眼,其实是使用部位和功效的差异SOFT就是轻柔温和的,像粉水上就会有SUN就是防晒的BODY就是身体使用的还有例如visage,是脸部使用;还有美白产品最常见的是whitening并不是不同品牌,

    2024-04-15
    55200
  • 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好吗?

    每日正常的洁肤次数最好为3次,除早晚之外,中间应增加1次。此外,户外活动或长时间购物等活动之后,还应该适当增加洁肤的次数。洗面的次数究竟该多少次还要考虑肤质、年龄和季节等因素。干性、敏感性肤质和年龄偏大者,应适当减少洗面的次数,并应慎重使用

    2024-04-15
    38300
  • 哪款精华液最好用 29款精华液自用心得

    细数一下我这7年来用过29款精华液,我没有收集空瓶的习惯,所以没法像其他姑娘一下拍出美美的空瓶照片,只能借助官网。但是我以下分享的每个字都是发自肺腑的,下面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看是否有适合你用的精华液。年龄:25 肤色:白皮 肤质:大

    2024-04-15
    36300
  •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要说什么护肤品走哪带哪,一定非润唇膏莫属了,随身必定携带一支,公司和家里也分别都留有存货。那么你们知道润唇膏哪个牌子好吗?有关唇膏的使用,个人有时一天涂十几次,最通常的情况是早上唇膏打底,晚上唇膏滋养,一年四季不间断,秋冬使

    2024-04-15
    40000
  •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为价格区别、外观区别、功效区别、适用人群不同、效果区别。1、成分区别:神仙水是由半乳糖酵母的发酵物过滤液组成,除了丁二醇和其它润肤成份之外,没有其它有效成份。清莹露是用水做溶剂,加入了酵母、甘油、适量的乳化剂和酸类,水杨

    2024-04-15
    38900
  • 港版的妮维雅爽肤水和国产的区别?

    港版的是国外工厂生产的,国内的是大陆工厂生产,可能执行的质量标准不一样加上劳动力原料等成本不一样价钱也就不一样。而且大多这种在国外有代工厂的品牌国外工厂都是比国内工厂的质量要好,(像我一同学自己在专柜买的ZA就没有她朋友送她的在香港买的ZA

    2024-04-15
    41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