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迟评《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初读几遍,感觉不深。以后我将每天最清澈的时间献给它,反反复复地读,细细地琢磨,终于深切地感到了徐评的不虚,以致于现在我要大篇幅地摘抄它了。人来到世界上,到底该怎么活,这本书提供了最完备、最理想的答案。
一
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简评:孤独,是他的第一个特点。苇岸评劳伦斯,“因为正是一个人的独特,才使他变得伟大”,这同样适合梭罗。第二,梭罗是勤劳的,独立的人。他“双手劳动”,“养活”自己,不愿依赖别人。这正是强者的特质之一。第三,他是在探索性生活,而不是被动地生活。探索,也是强者的特质。他大胆地步入森林中,完全不顾世俗的眼光,建造房屋,过着一种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第四,他出入有度。他的探索性生活,能做到恰当地入,又恰当地出。这说明,他的头脑是非常清楚,并不像有些庸人所说,他是一个古怪的人。在森林中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文明生活中。他并没有把自己定位为隐士。事实上,他是不愿当隐士。他与一般人所说的隐士完全不一样,他怀着大爱的思想,受大自然的启发,在探索真正人的活法,思考着人的完整性。中国的陶渊明与梭罗相比较,境界低多了。
二
有些人说我这个生活方式怪僻,虽然我根本不觉得怪僻,考虑到我那些境遇,我只觉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呢。
简评:梭罗内心有自己的正确的感觉,别人的怪论不能左右他。真正的思想者,真正的伟人,是有自己思想的。他如果跟别人一样,这世界就没有梭罗了。
三
许多书,避而不用所谓第一人称的“我”字;本书是用的;这本书的特点便是“我”字用得特别多。其实,无论什么书都是第一人称在发言,我们却常把这点忘掉了。如果我的知人之深,比得上我的自知之明,我就不会畅谈自我,谈那么多了。不幸我阅历浅陋,我只得局限于这一主题。但是,我对于每一个作家,都不仅仅要求他写他听来的别人的生活,还要求他迟早能简单而诚恳地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得好像是他从远方寄给亲人似的;因为我觉得一个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
简评:特别欣赏以上文字。一,写作的态度,必须是“简单而诚恳”的。谁喜欢读虚假的作品呢?“简单而诚恳”是第一位的。可时下许多作者将这点忽视了,一开卷,就想掩卷。二,写作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生活。关键词是“自己的”,不可以是别人的。“自己的”更显得亲切。三,读者对象,必须是自己的亲人。具备这三个条件,作品就可亲可读了。
四
我乐意诉说的事物,未必是关于中国人和桑威奇岛人,而是关于你们,这些文字的作者,生活在新英格兰的居民,关于诸君的遭遇的,特别是关于生逢此世的本地居民的身外之物或环境的,诸君生活在这个人世间,度过了什么样的生活那;你们生活得如此糟糕是否必要呢;这种生活是否还能改善改善呢?我在康科德曾到过许多地区;无论在店铺,在公事房,在田野,到处我都看到,这里的居民仿佛都在赎罪一样,从事着成千种的惊人的苦役。
简评:这一段文字,交待了作者写作《瓦尔登湖》这部书的背景,说明了写作的原因。他看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令人悲哀的生活状况。人们从事着成千种的惊人的苦役。人们完全失去了独立、自由。一辈子就只是当奴隶,被人剥削,被人奴役,被人欺凌,而自己不能正常享受作为人的快乐和幸福。梭罗跑到森林中去建房,探索一种自我的简朴的生活,并写下《瓦尔登湖》,实际上是在追求人的自由,追求人的完整性。他是想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处在一种怎样悲惨的状态中,他是想呼唤人们行动起来,砸碎身上沉重的枷锁,不追求一些错误的东西,而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独立自由的人。在作者看来,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现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梭罗,作为一个先驱者的形象,其精神追求已体现出来了。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深有感触。我觉得现今社会的绝大多数人,也正从事一种惊人的苦役,被奴役,被压迫,苦着,咳着。一生被人弄得灰头土脸,很没有颜面。毫无尊严,毫无人格可言,只是一台工作的机器。绝大多数人不能称之为人,早已失掉了人的完整性特点。这样活着,实在太让人伤心了。
四
终生用一条铁链,把自己锁在一株树下;或者,像毛毛虫一样,用他们的身体来丈量帝国的广袤土地;他们独脚站立在柱子顶上——然而啊,便是这种有意识的赎罪苦行,也不见得比我天天看见的景象更不可信,更使人心惊肉跳。赫拉克勒斯从事的十二个苦役跟我的邻居所从事的苦役一比较,简直不算一回事,因为他一共也只有十二个,做完就完了;可是我从没有看到过我的邻人杀死或捕获过任何怪兽,也没有看到过他们做完过任何苦役。
简评:这段文字承上而来,进一步指出人们可悲的生活状况,这是一种惊人的苦役,让人心惊肉跳。这里的“惊人”“心惊肉跳”特让人震撼。终生用一条铁链,把自己锁在一株树下,终生从事一种赎罪苦行,完全不是人过的生活。像赫拉克勒斯顶多只十二个苦役,做完就做完了,赫拉克勒斯的苦役有服完的时候,而“我的邻居”呢?何时是尽时?子子孙孙,孙孙子子,就被捆绑在可诅咒的奴隶柱上了。看我们现今的中国现状,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还是教师,绝大多数人过的就是一种十分呆板,十分单一的生活,自己自由处理的时间非常有限。一生完全控制于人,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人,不存在了。
五
我看见青年人,我的市民同胞,他们不幸的是,生下地来就继承了田地、庐舍、谷仓、牛羊和农具,得到它们倒是容易,舍弃它们可困难了。他们不如诞生在空旷的牧场上,让狼来给他们喂奶,他们倒能够看清楚了,自己是在何等的环境辛勤劳动。谁使他们变成了土地的奴隶?为什么有人能够享受六十英亩田地的供养,而更多的人却命定,只能啄食尘土呢?为什么他们刚生下地,就得自掘坟墓?他们不能过人的生活,不能不推动这一切,一个劲儿地做工,尽可能地把光景过得好些。我曾遇见过多少个可怜的、永生的灵魂啊,几乎被压死在生命的负担下面,他们无法呼吸,他们在生命道上爬动,推动他们前面的一个七十五英尺长,四十英尺宽的大谷仓,一个从未打扫过的奥吉亚斯的牛圈,还要推动上百英亩土地,锄地、芟草,还要放牧和护林!可是,另一些并没有继承产业的人,固然没有这种上代传下的、不必要的磨难,却也得为他们几立方英尺的血肉之躯,委屈地生活,拼性命地做工哪。
简评:梭罗冷静地客观地叙述了让人揪心的人生之痛。继承上代产业的人,一生下来,就成了土地的奴隶,他们被迫在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异常糟糕的环境里辛勤劳作。尽管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也只能啄食尘土。他们一生下地,就开始自掘坟墓,不能正常地过人的生活。可怜的、永生的灵魂几乎被压死在生命的负担下面,他无法呼吸,只能在生命的道上如虫子般地爬动,异常艰难地前行。他们的人生谈不上明媚,谈不上自由,谈不上独立,谈不上尊严,谈不上人道。而没有继承上代产业的人呢?又怎样呢?他们虽然没有上代传下的不必要的磨难,但他们的血肉之躯,也得委屈地生活,拼性命地做工,他们被套上枷锁,生活得没有一点颜面,天天被人整得灰头土脸的。梭罗痛心地指出了千千万万黎民百姓过着悲惨的奴隶生活的惊人的事实。真的,特别发人深思。作者这样写,实质上是告诉人们,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生活的凄凉处境,我们不能再这样如牛如马,甚至连牛马都不如地生活下去了。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新生活。梭罗在用残酷的事实呼唤人们起来,正视现实,直面人生。这样写是为后面写他追简朴、独立、自由的生活作铺垫。人们为奴愈苦,问题愈严重,愈有改变的必要。梭罗作文,完全不是无病呻吟。梭罗的文章,很有必要让为奴的中国人读一读。
六
人可是在一个大错底下劳动的啊。人的健美的躯体,大半很快地被犁头耕了过去,化为泥土中的肥料。……这是一个愚蠢的生命,生前或者不明白,到临终,人们终会明白的。
简评:梭罗看问题是异常深刻的,他认为相当一部分人,一生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做了许许多多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人极宝贵的生命,就那么轻易地被自己被别人杀掉了。一辈子,愚蠢地活着,生的时候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不知道真正有意义的事是什么。到死的时候可能明白。不过,我以为有的人到死的时候,都不会明白。有些人,虽然读了大学,我看也是白读了。人活在这世上,没有了思想,就是一具活着的尸。
是一个好人。
赫拉克勒斯(Ηρακλής),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主神宙斯与阿尔克墨涅之子,因其出身而受到宙斯的妻子赫拉的憎恶。他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后来他完成了12项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此之外他还解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隐藏身份参加了伊阿宋的英雄冒险队,并协助他取得金羊毛。
赫拉克勒斯英明一世,但是最终遭第二任妻子误会,并在他的衣服上涂了毒,难耐痛苦而自焚身亡。死后升入奥林匹斯圣山,成为大力神,他惩恶扬善,敢于斗争。在今天的西方世界,赫拉克勒斯一词已经成为了大力士和壮汉的同义词。
欧律斯透斯召他服役。他去求神示,神示证实他应为欧律斯托斯完成12件任务,并开始称他为赫拉克勒斯,意为“赫拉给予光荣的人”或“因受赫拉的迫害而建立功业的人”。
安泰,地母该亚的儿子,和赫拉克利斯对打,每次被打倒后站起来都比之前更强大。后来赫拉克利斯发现是他的母亲给的他力量,便改变策略,不再将他打倒,而是举起在空中。安泰被举到空中后,便失去了该亚给他的力量,被扼死在空中。
现在一般用安泰比喻失去了基础的英雄(脱离群众的人物等等……)。
《西门与佩罗》,1612年,佛兰德斯,鲁本斯,画布油彩,141x180cm,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
鲁本斯的名画《西蒙与佩罗》又名《罗马人善举》(Cimon en Pero,Roman Charity或Carità Romana),悬挂在波多黎各国家美术博物馆门口,画面上一位年轻的女人不知羞耻地露着胸部,一位衣衫不整的老人吸允着她的乳头。首次进入博物馆的人看到这幅画,大多数都表示惊讶,有些人甚至嘲笑、讽刺和不解:怎么能把这样的画挂在博物馆门口呢?但是这个国家的人,在这幅画面前都肃然起敬,或者感动得流泪。因为露着胸部的年轻女人就是这位老者的女儿--佩罗,衣衫不整的老人便是她的父亲西蒙。西蒙是为波多黎各的独立而奋战的英雄,被国王监禁在监狱里,被判“禁食”刑。让人慢慢的饥饿而死去,临终前女儿怀着身孕来监狱探望父亲。看见父亲消瘦的躯体,解开自己的衣裳,将自己的奶给予父亲。这幅画表达浓浓的父女之情和爱国之情。这个国家的人以这幅画为傲。
罗马妇女佩罗得知父亲西蒙被判处饿死的刑罚后,在探监时偷偷地以自己的乳汁喂养他。她的行为被一个狱卒发现,当权者得知后十分感动,她的父亲被准予释放。这个故事被称为罗马历史上孝敬的典范,古罗马历史学家Valerius Maximus将这个故事记录在自己所著的《罗马人可纪念的善举》一书中。这一感人的故事后来在罗马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那就是神后朱诺以母乳喂养成年后的赫拉克勒斯。到了十七至十八世纪,许多著名的欧洲画家都热衷于对这一题材大肆发挥,最为出色的当属鲁本斯1612年的这幅作品。
《罗马人善举》是一个不好把握的绘画题材,处理不好容易变成有伤伦理道德的低俗色情作品。给成人哺乳不算稀奇,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甚至还成为潮流。在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有感人的红嫂的故事。六十年代有过以此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处理的很含蓄,是把奶水挤在军用水壶里。近期有摄影师刘铮的情景摄影作品,表现的很直白,显得虚假无聊。在六七十年代,营养品匮乏的时期,也常有善良的妻子用乳汁喂食重病的丈夫。不过这个故事多了一层父女伦理的关系,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