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中的肽膜高音和纸盆高音有什么区别?

音箱中的肽膜高音和纸盆高音有什么区别?,第1张

金属膜高音频率比较高,可以超过20KHZ,可以满足音响发烧友的要求--虽然高于2万赫兹耳朵听不到,但有人说身体可以感觉到。(具有特异功能)

纸盆高音频率比较不高,一般在18KHZ左右(KTV音箱采用比较多),完全可以满足唱歌高音要求。

丝膜高音喇叭就比较好,高音可以满足20KHZ,音质也比较自然,大多数音箱就采用这种高音喇叭。

另外还有号角高音喇叭,那是舞台音箱的喇叭,高音传输距离很远,功率比较大。

为什么猫咪会咕噜咕噜叫?其实这是它们生来就会做的。猫从婴儿期就会开始发出咕噜声并能听到咕噜声。母猫发出咕噜声,是为了吸引那些出生时又瞎又聋的小猫到它们身边寻求食物和温暖。兽医认为,反过来,小猫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表示它们没事,并且帮助它们与猫妈妈保持联系。罗特曼解释说:

“随着猫咪年龄的增长,呼噜声可以用来表达快乐、满足和舒缓疼痛。”

为什么猫咪发出咕噜声的原因那么多?

当然,当你的宠物感到放松或友好时,你可能会听到呼噜声,但猫咪在饥饿、压力大或疼痛时也会发出呼噜声。

“所有的行为都取决于历史、背景和期望,”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猫专家兼兽医托尼·巴芬顿说到。

“如果认为猫咪发出呼噜声只有一个原因的想法是幼稚的 — 就像认为人们笑只有一个原因一样。”

就像有些咯咯笑是对幽默的反应,而其他咯咯笑可能来自神经质一样,猫咪的咕噜声也可以这样解释。

呼噜声会释放让人感觉良好的内啡肽,所以专家认为猫咪会利用这种震动来安抚自己。这意味着它们在享受主人舒适的拥抱时会发出咕噜声,或者这可能有助于它们的神经平静,或者实际上治愈了它们的疼痛。众所周知,母猫在分娩时会发出呼噜声。此外,研究发现,35至50赫兹的全身振动有助于促进骨骼愈合。猫的呼噜声频率从25赫兹到150赫兹不等,一些人认为这种振动可以帮助小猫保持骨骼强健。(这听起来很疯狂,但即使是NASA的宇航员也会在太空中使用振动疗法,因为在太空中的失重意味着失去了骨骼健康的负重锻炼。)

至于超过150赫兹的咕噜声频率,则完全不同。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当猫咪试图让主人喂它们时,它们的呼噜频率会飙升至220至520赫兹 — 非常接近人类婴儿300至600赫兹的啼哭频率。

研究人员表示,频率越高,猫咪(和婴儿)的父母越难以忽视这种声音。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做各式各样的梦,它们伴随着我们一生长达1/3的夜晚时光,那么为什么人类会做梦呢?做梦时你的脑子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这里有一些新的知识,可能会让你对熟悉而又毫不了解的梦境一些新的认识。

梦有规律吗?

很多人会把睡眠理解为像电脑关机一样的行为,实际是这是完全错误的。大脑一生从不停机,直到死去。人的睡眠更像是将大脑切换到了另一种工作模式,大脑其实还是在不断进行着刺激和反射,只是没有清醒时那么剧烈罢了。

REM睡眠和清醒大脑活跃区域对比

在睡眠中的大脑有两种主要状态:快速眼动(REM)和非快速眼动(NREM)。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研究者在对儿童睡眠进行研究时发现的。

非快速眼动阶段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深度睡眠”,它分为四个阶段,一个比一个深入,其中最轻的阶段眼球依然有少量的运动,脑电波的频率约为4~7赫兹(每秒钟几次的意思)。而最深的阶段又被称为“慢波睡眠”,其特征是脑电波频率非常低,小于4赫兹。在这个阶段,想叫醒一个人是比较难的,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刺激都反应迟缓。

而快速眼动阶段就像它的名字显示的那样。眼睛会一直动个不停,人们大多数梦境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虽然并不是唯一做梦的时间段,但是所有神奇的有趣的梦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为了防止人在梦中手舞足蹈伤到自己或他人,大脑会抑制运动中枢,甚至会麻痹全身肌肉(很多人经历过的鬼压床就是一种因为某些原因身体还处在麻痹中,但是大脑已经苏醒了。更常见的现象是在噩梦中出现双腿无力,奔跑不了的情况)。

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试图通过观察脑电波来判断参与测试者是否在做梦。他们将夜晚测量的脑电波数据记录下来,并且在想研究的阶段将受测试者叫醒询问他们刚刚是否经历了梦境。包含大量研究数据,他们发现当脑电波的数据较弱时,无论此人现在处于快速或是非快速眼动睡眠,他们都有很大的几率正在做梦。当脑电波表现活跃时,被叫醒者常常告诉研究人员他们之前正处于无意识状态。

梦是来自感觉神经还是想象神经?

当处于快速眼动状态时,大脑经常会再现白天经历过的事件或者感受,因而让人感到十分真实,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梦境中思考“我现在究竟是醒着还是在做梦?”。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人员都很好奇做梦究竟是哪一种模式:是感知还是想象?

如果是感知,那么在睡眠中,你大脑活跃的部分就是你的感觉处理神经。他们会向你的大脑输入视觉图像,声音信息等等。而如果是想象,那么你在梦境中的所见所闻,全部从记忆调用到想象的空间,那些负责感受的神经并不参与。

NREM睡眠和REM睡眠大脑活跃区域对比

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但是一些相关研究的迹象表明,梦很有可能与想象关系更大。在一些因脑部疾病而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当医生用微电极刺激与想象相关的大脑区域时,接受刺激者会像医生反馈自己出现了与梦境相似的精神体验。而且足以作为佐证的还有一条,就是梦中你无法非常细致的观察一个物体,如果你对这个物体的细节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也是想象与记忆的特征。

为什么人们会做梦?

医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关于睡眠和做梦的功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目前来说有几个理论占据了主流市场:

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2010年的一项实验中,参与测试者报告说,他们在玩了一款滑雪街机游戏后,大多数人梦中都会再次体验滑雪。其中有一个人回忆起当时的梦境:“我一直在小心翼翼的规避那些我容易滑倒的地方,就是白天我玩游戏时的那些地方。”研究者认为这种行为可以巩固和训练人在白天获得的知识及技能,是一种轻松而有效的复习方式。

夜晚睡眠时间占比

另外有一种理论认为,梦是一个模拟世界。作为有情感的动物,我们常常会有各种焦虑、压力,有很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当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会如何应对,比如在你被老虎咬死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当一只老虎出现在你身后时,你将如何御敌。但是梦可以给你提供这样的机会,在梦境中你可以在保证自己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训练一次临场御敌。这样的话,当你真正遇到危险时,可能就不会被吓傻在原地了。

噩梦也会是有益的

科学家约翰•艾伦•霍布森(John Allan Hobson)对睡眠和做梦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认为这个虚拟世界甚至可能是原始意识的发源地。在婴儿出生在前后一段时间里。快速眼动睡眠可能会产生一种想象的自我意识,让婴幼儿可以第一次实践自己的感情和感知的能力。当婴儿成长到足以与现实世界互动时,这种原始意识就会成熟,变成人类拥有的真正意识。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现象之一就是婴儿在出生前和刚出生后的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快速眼动睡眠中。

关于梦境的谜题还没有完全解开,这一迷人的故事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的探索,但是我相似人类终有一天可以完全理解甚至是控制梦境,到那时人人都可以天天“美梦成真”。

蝎子在受到激怒的情况下,出于防御或攻击的本能,会从毒囊中排出毒液。蝎毒的采集就是依据这个道理。采集蝎毒的常用方法有剪尾法、机械刺激法和电刺激法三种。剪尾法:夹住蝎的后腹部第五节的两侧,剪下蝎子的尾节,破碎后浸入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中,浸出有毒部分,再将尾节研磨,用离心机离心(5000转/分)5分钟,重复3次。集中有毒的液体,放入容器内,再制成干毒粉,置于-5℃下保存备用。这种方法,每条蝎子只能采毒一次,而采毒后的蝎子降低了药用功能和经济价值,对蝎子的伤害也大,通常不采用。人工刺激法:用镊子夹住蝎子的一个螯肢,提起悬于容器中片刻,多数蝎子的尾刺即会排出毒液,但也有少数蝎子不排毒液的,不排毒液的可用比如细木筷子等硬物轻碰蝎子的头胸部或前腹部,刺激蝎子的尾刺排毒。电激法:该法是用电子脉冲提毒仪器采集蝎毒的方法。此法采毒量大,工效高,一人操作,全年多次采毒而不致于损害蝎子,是使用较多也较科学的采毒方法。三种采毒方法相比,剪尾提毒法简便、快速、收毒率高,适于大批量采集蝎毒;缺点是活蝎只能供一次采毒,人工刺激法获取的毒液清澈透明,但采毒量较少,工效低,速度慢,对大规模提取蝎毒不适用。

毒素类型及氨基酸序列图册。

电激法获取的毒量较人工刺激法取得的毒量要多1倍。大约3000只成蝎可产湿毒6-7g,可冻成干毒1g,即每毫克湿毒可加工成014-016mg干毒。每只东亚钳蝎1次可产034mg左右的干毒。雄蝎的个体比雌蝎小,其产毒量也比雌蝎少。在电脉冲刺激下,1只雌蝎3次可产湿毒259mg,1只雄蝎3次产201mg湿毒(按隔7天后采1次毒计算)。但需严格注意卫生,确保采毒的纯度;个别蝎子在通一次电时不排毒,须再通一次电,但通电时间不得超过2秒钟,频率128赫兹,电压6-10伏。以免烧坏仪器和损伤蝎子。蝎子的排毒量随温度的变化高低而各有差异。温度低时排毒量相对较少,当温度低于20℃时,蝎子的排毒量相当少,当低于10℃时,蝎子则停止排毒。因此,常温养殖蝎子要采毒应尽量在6月份气温高于25℃以上时进行。孕蝎和种蝎不能用于采毒。怀孕早期的孕蝎可以采毒,但在临产前不能采毒。用于采毒的蝎子多为商品成蝎和老龄蝎。 蝎毒液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酶类,容易失去活性。常温下极易变质,必须加工成干毒粉才能保存较长时间。

蝎毒液除了马上用于分离纯化者外,应尽快进行干燥。蝎毒干燥的目的,就是尽量除去毒液中的水分,提高粗毒的稳定性,使之便于保存、分析、出售。常用的干燥方法有两种:一,若要保持蝎毒中酶的活力,应选用真空冷冻干燥;二,若仅为了保持毒性,采用真空干燥即可。

(1)真空干燥(即真空减压干燥)是在低压下,使蝎毒液中的水分快速蒸发的方法。真空干燥装置包括真空干器、冷凝管和真空泵。干燥器顶部活塞接通冷凝管,冷凝管的另一端依次连接吸滤瓶、干燥塔和真空泵。蒸汽在冷凝管中凝集后滴入吸收瓶中。干燥器中放有干燥剂(如五氧化二磷等)和蝎毒液样品。使用前,先在干燥器活塞四周涂上少许凡士林,然后检查整个装置是否漏气。使用时,先将蝎毒液和干燥剂分别装入平皿中,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启动真空泵抽气至盖子推不动,依次关闭活塞和真空泵。蝎毒干燥后,应缓缓旋开活塞,以防止空气冲散蝎毒干粉。最后在净化条件下取出干粉,立即分装,密封保存。

(2)真空冷冻干燥先将蝎毒液在低温冰柜中预冻成固体(用不锈钢皿盛装毒液),然后在低温和高真空度上使之升华,即可得到纯白色蝎毒干粉。由于冷冻干燥是在低温和高真空度下进行的,所以毒液在冻干过程中不起泡、不沾壁、疏松、易取出、易溶于水,有利于保存。 蝎毒的分离纯化过程一般是先经过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离的色谱柱,再经过离子交换柱,最后采用反向HPLC技术,获得单一的组分。程序为:先用CM-Sephadex C-50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再用Sephadex G-50过滤,也可采用CM-Sephadex C-50、Sp-Sephadex C-25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三步分离程序。如采用CM-Sephadex C-50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将毒性较强的组分透析后再用重层析,再用Sephadex G-50凝胶过滤,纯化可得毒素。或采用RP-HPLC对东亚钳蝎的粗毒进行分离,并且用两种不同的HPLC系统反复分离,用01%三氯醋酸-水和01%三氯醋酸-70%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或进行二级提取,即用CM-Sephadex C-50离子交换层析提取,再用凝胶过滤,经CM-Sephadex C-10除盐。

如采用Sepharose FF阳性离子交换凝胶柱,可望获得较高纯度的单一有效成分。而利用HPCE及HPLC可较好显示蝎毒中小分子多肽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其结果基本一致。当下对蝎毒分离纯化的研究就主要集中在通过选择不同柱长、流速和梯度的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来获得具有高抗癌活性的单一成分的抗癌多肽,比如用三步色谱法在蝎毒中分离得到了抗癫痫肽并测定了其N端50个氨基酸序列,用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排阻色谱从粗毒中分离出镇痛肽,用一步CM Sephadex C-50超长柱从粗毒中纯化了镇痛肽,用低压阳离子交换柱和低压排阻柱及离子交换柱从东亚钳蝎中分离和提取了抗肿瘤肽。比如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analgesic antitumoral peptide,AGAP),从东亚钳蝎蝎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单组分活性肽,为单一肽链的单纯碱性多肽,等电点大于10。含有碱性氨基酸,还富含疏水性氨基酸。活性肽的N末端部分氨基酸序列为:VRDGY IADDKNCAYF CGRNA YCDDE。

为获得高纯度的蛋白质,往往需要反复使用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但这种分离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样品损失率太高,且劳动量较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蝎毒特异蛋白质的研究正在研制之中,但成本较高,数量有限。因此,蝎毒粗毒的分离仍是获得蝎毒特异性的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蝎毒液在普通冰箱(1-4℃)中,只能作短期保存。只有冻干成结晶粉状,才能保存其生理活性。影响蝎毒干粉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空气和温度。当干粉含水量低于10%时,能抑制微生物活性;含水量低于3%时,可抑制化学活性。所以,应将蝎毒干粉分装在小瓶或小管中,并用熔封或石蜡封口,以隔绝空气,然后置于低温冰箱(一30℃)中保存。

从养殖场运送新鲜蝎毒液到收购、加工部门或检验部门,必须用广口瓶保温冰瓶(瓶中加碎冰块降温)携带。若运送蝎毒干粉至远处,也应采取降温措施,以防蝎毒蛋白质变性失活。 多数动物类中药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不完全明确,其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较少,在中成药生产工艺中动物类中药基本是生药粉末直接配料,少数用水、醇提取,水醇法精制。由于动物类中药的有效成分多数是蛋白质类、多糖类等大分子物质或其水解产物,常规方法很难充分地提出、分离和纯化这些大分子物质。

传统上蝎毒以全蝎原粉入药效果更好,也是当下临床常采用的方法。但原粉剂量大、卫生学难合格,同时全蝎多是以产地加工后的产品入药。而全蝎的产地加工一般以清水煮或盐水煮居多,但这两种方法又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有效成分的损失、变性,质量难以控制,盐水煮又因为加盐量不同,使得临床剂量不准确等而使得进一步使用受到限制。 蝎毒素最主要的分类按其分子结构中是否含有二硫键,其中含有二硫键的一类,依其药理学特征,可分为Na+通道、K+通道、Cl-通道和Ca2+通道(主要存在于骨骼肌细胞浆膜上)毒素。这些离子通道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类分子量较大的跨膜糖蛋白,在膜上形成特殊的亲水孔道,是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途径,是神经、肌肉、腺体等许多组织细胞膜上的基本兴奋单元,能产生和传导电信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钠离子通道

根据作用方式和结合位点的不同,Na+通道毒素又可分为α型毒素和β型毒素。α-毒素以电压依赖方式作用于Na+通道上的位点3,延缓Na+通道的失活过程,使Na+通道电流衰减减慢,动作电位时间延长,α-毒素可根据其作用对像的不同分为4类:①典型的对哺乳动物高特异性的α-毒素,②作用于昆虫的昆虫型α-毒素,③中间型α-毒素,同时作用于哺乳动物和昆虫的α类似毒素,对哺乳动物和昆虫都有作用,但对哺乳动物毒性更强。

β毒素则结合在Na+通道的位点4上,影响Na+通道的激活过程,使电压依赖的Na+通道激活曲线移向较负的电位。根据β型蝎毒素对昆虫和哺乳动物钠通道的特异性及其作用于昆虫时表现的症状不同又可分为:抗哺乳动物β-毒素,抗昆虫兴奋性β-毒素,抗昆虫抑制性β-毒素和TsVII或γ型蝎毒素。抗哺乳动物β蝎毒素,表现为对哺乳动物的高毒性,并在膜片钳下表现出可调节哺乳动物脑中钠通道电流的作用;抗昆虫兴奋性毒素即使以毫克级别注射到哺乳动物体内(如小鼠脑内)也无毒性表现的;抗昆虫抑制性毒素,经注射性给药可诱发昆虫的迟缓性瘫痪,利用膜片钳技术,抗昆虫抑制性毒素使轴突胞膜动作电位向强去极化方向移动;第四类β-毒素是对于昆虫和哺乳动物的钠通道都有高活性作用,例如Lqhβ1毒素在注射给药于青蝇幼虫时有典型的抑制作用。

钾离子通道

第一类是以Charybdotoxin(CTX)为代表,分子中有三对二硫键,配对方式为C1-C4,C2-C5,C3-C6,但CTX对钾离子通道亚型的选择性不高,这反而使得它的用途相当广泛。,从1990年起,ChTx被开发为实验室商品。它可阻断含高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BKCa)、电压依赖性K+通道(如淋巴细胞和果蝇Shaker K+通道)、A型K+通道(卵母细胞)、小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Aplysia神经细胞),并且可作用于神经细胞、血液细胞和破骨细胞中的电压依赖型Kv13(Shaker钾离子通道的一种)钾离子通道。其特征是它们的N端为焦谷氨酸残基,有70%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且在分子的第2与第14位上均分别坐落着保守的Phe和Trp残基。类似的毒素还包括CTX-Lq2、1beriotoxin(1bTX)、BmTX和PBTX等。

第二类是Noxiustoxin(NTX)为代表,最早由墨西哥Centruroides noxius蝎的毒素中分离出,包括从5种蝎毒中分离出来的8种多肽,也是最早报道的蝎钾离子通道阻断剂。主要作用于电压依赖性K+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并且对Ca2+激活的K+通道(KCa)也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此类毒素有80%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而与第一类蝎毒素仅有40%的相似性。NTx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可逆地阻断鱿鱼轴突标本的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大鼠骨骼肌标本中的BKCa和人T淋巴细胞中的电压依赖型钾离子通道。类似的毒素还有MgTX、CoTX1、CITX、TsKa和HTX等。

第三类是以Kaliotoxin(KTX)为代表,最早从北非蝎Androctonus martetanicus mauretanicus的粗毒中分离得到,包括从7种蝎毒中纯化到的9种多肽,由37-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此类毒素有80%-90%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而与第一、二类相比有40%-50%的相似性。可以阻断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包括高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BKCa)。类似的毒素还有Ag-itoxin 2(AgTX 2)、AeTX 3、KTX 2和KTX 3等。

第四类是以LTX1、P05、BmP05为代表的毒素,它们均由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84%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它们对小鼠的毒性很强,脑室注射的半致死量低于2μg/kg鼠,可以与apamin竞争结合鼠脑突触膜上的apamin受体,能特异性地阻断不同细胞类型中的低电导、Ca2+激活、apamin敏感的钾离子通道(low-conducta-nce,Ca2+-activated,apamin-sensitive K+channel,SKCa)。

第五类为TSK毒素,由巴西产蝎Tityus serru-latus毒素中分离的一种35肽,在C端含有独特的-Cys-Asp-Cys-三肽结构。特异性作用于apamin敏感的小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SKCa)。且RodriguesAR等学者发现TsTX-Ka可高亲和力、可逆性地阻断爪蟾卵母细胞上Kvl3通道(Shaker K+通道的一种亚型)。

第六类是以MTX(Mauxotoxin)为代表,由北非蝎Scorpio maurus毒素中分离出,包括3种蝎毒中分离到的5个多肽,大小介于34~37个氨基酸残基之间,MTX分子中含有与其他毒素位置不同的4对二硫键,为:C1-C4,C2-C5,C3-C6和C7-C8。其他几种的配对方式为:C1-C5,C2-C6,C3-C7,C4-C8。可阻断电压依赖性K+通道,如果蝇的ShakerK+通道、Apamin或KTX敏感的K+通道。类似的毒素还有Pi1、HTX1、Pi4等。

第七类为以P01为代表,由28-29个残基组成,包括从3种蝎毒中分离到的4种多肽,是迄今发现最小分子的蝎毒素组,有76%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主要作用于apamin敏感的小电导Ca2+激活K+通道(SKCa),但相对结合能力较弱。对小鼠都毒性很弱(脑室注射至mg水平仍无反应)。因此,尽管将这4个多肽由于结构类似而被归入钾离子通道毒素类,但是它们的主要的功能还有待发掘。类似的毒素还有BmP01和LPII等。

第八类是以BmP02为代表,包括从两种蝎毒中分离到的3个多肽:BmP02、BmP03和LP1,由中国产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粗毒中分离的28肽,含有3对二硫键,氮基酸序列仅有1个残基差异。微弱作用于apamin敏感的小电导Ca2+激活的K+通道(SKCa),对小鼠没有致死毒性。进一步研究表明BmP02能够减弱兔心肌细胞的瞬时外向钾离子流,因此认为BmP02可以作为研究瞬时外向钾离子通道的工具。

第九类是以BTK-2为代表,由印度红蝎Buthus tamulus的粗毒分离所得的一种K+通道阻断剂,有32个氨基酸通过6个保守的cys交联组成,分子量为3452Da。BTK-2与其他K+通道阻断剂有40%-70%的序列相似性。

当然,这种分组并不是绝对的,各类毒素之间不论在结构上,特别是在生物活性方面都有交叉重叠现象,比如CTX除作用于BKCa外,还作用于淋巴细胞中的Kv,果蝇shaker的Kv,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A型通道(KA)以及来源于Aplysia的SKCa等;NTX除了抑制Kv外,对钙激活钾通道(KCa)也有弱抑制作用;MTX除了抑制shaker钾通道以外,还抑制apamin和KTX与大鼠脑突触体膜的结合。

钙离子通道

这类毒素只分离到了两个:IpTxA和Maurocalcine,从蝎Pandinus imperator和Scorpio maurus palmatus的粗毒中分离得到,均由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中有3对二硫键,同源性达82%,对小鼠的LD50为20μg/鼠,能够可逆地作用于肌肉型Ryanodine受体(RyRtype 1),使细胞处于持久的亚通透状态。

钙通道毒素富含碱性残基,可以与细胞膜上荷负电的脂肪酸分子相结合,破坏脂双层后进入膜内与胞内Ryanodine受体相作用。与RyRs结合的分子机制同双羟基嘧啶受体II-III环相同,通过与Rryanodine受体之间的作用,激活内质网中Ca2+的释放。

氯离子通道

氯通道毒素(chlorotoxin)是从Leiurus quinquestri蝎毒液中经过凝胶过滤,及HPLC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多肽,它对神经胶质瘤特有的氯通道(gliomaspecific chloridechannel,GCC,在正常脑组织中则不含有)有特异亲和力。分子量为4070,有4个二硫键,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类似的毒素还包括BeI1、BeI5、AmmP2等。氯毒素可抑制原发性脑胶质瘤的侵袭、转移。 按作用对象可分为哺乳动物毒素(MTx,在粗蝎毒中含量高达10%-50%),脊椎动物毒素,昆虫毒素,即抗昆虫蝎毒素(ITx,在粗蝎毒中含量低于1%),甲壳动物神经毒素(CTx)。其划分的依据是根据把一定剂量的蝎毒多肽注射进不同的实验动物小鼠、麻蝇或家蝇、等足类甲壳动物,或将药在不同的离体动物或离体标本所表现的中毒反应,相应地进行分类。其中哺乳动物毒素根据药理和电生理效应又可分为 α 和 β 两型,α 型毒素通过抑制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失活而使钠电流衰减,动作电位时程显著延长,而 β 型毒素主要影响钠通道的激活,使电压依赖性的钠激活曲线移向较负的膜电位,即去极化引起的兴奋效应。不过现有研究表明,对MTx和CTx的定义并不严格分明,MTx和CTx对3种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只不过对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的麻痹作用更敏感而已,而ITx的定义相对较为合理些。

1971年,Zlotkin等率先从非洲蝎Androctons australis纯化出抗昆虫蝎毒素Aa IT,并建立了抗昆虫蝎毒素的鉴定方法,该方法采用麻蝇Sarcophaga foalconta幼虫为鉴定材料,后来陆续也有采用家蝇、蟑螂、蝗虫等昆虫。依据作用效应可将其分为具有快速收缩型麻痹效应的CP型(excitory-constractive paralysis)和引起昆虫肌肉缓慢松弛直到完全麻痹的FP型(flaccid-depressant paralysis)。

如以受体位点及电生理作用为分类依据,ITx可进而分为4类:兴奋(exceitory)型、抑制(depressant)型、α›型和β型。当然,在抗昆虫蝎毒素中,对哺乳动物(或甲壳动物)和昆虫都有毒性的毒素也有存在,不过其中有些毒素对昆虫的毒性远大于对哺乳动物的毒性。

金属膜高音频率比较高,可以超过20KHZ,可以满足音响发烧友的要求--虽然高于2万赫兹耳朵听不到,但有人说身体可以感觉到。(具有特异功能)

纸盆高音频率比较不高,一般在18KHZ左右(KTV音箱采用比较多),完全可以满足唱歌高音要求。

丝膜高音喇叭就比较好,高音可以满足20KHZ,音质也比较自然,大多数音箱就采用这种高音喇叭。

另外还有号角高音喇叭,那是舞台音箱的喇叭,高音传输距离很远,功率比较大。

经过专业坚定,世界上最厉害的催眠曲叫做weightless,这首歌的影响力堪比世界十大禁曲,但是它的作用却完全相反,听了这首歌很容易入睡,因此它被称为世界上最放松的音乐,并且还有专业的科学团队曾做过测试。

Marconi Union有一首歌叫《weightless》,科学表明,听这首歌可以降低你65%的焦虑,可以降低心率,降低你的血压和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可以有效放松身心。

传闻这首歌在仔细聆听的时候,整个人会达到失重的状态,就好像人漂浮在空中一样舒适,由于比较放松所以很快就会入睡。医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这个音乐可以让脑电波和心率变得同步,而且还能降低血压、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

在40多名自愿者的测试中,结果显示世界上最厉害的催眠曲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它的放松效果比莫扎特的音乐提高了11%,可以减少人65%的焦虑,这也正是很多人睡不着的原因,降低焦虑就能很轻松的睡着。

研究小组负责人称:“很多女性在听这首歌时都变得昏昏欲睡,因此尽量不要在开车的时候听。”Weightless的制作团队称,他们与声音治疗师共同合作,节奏,低音线条和和声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

不过专业也同时表示,这首歌由于催眠效果太好,所以在有些场合是不适合放的,比如在开车的时候就最好不要听,否则可能会让人过于放松,从而导致自己似乎在开飞船,容易引发一些特殊的事故,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一、除了这首曲目外,还有哪些催眠曲呢?

1、哥德堡变奏曲

这首曲子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巴赫,由于乐曲飞船的温和,并且有智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然,就仿佛让人在广阔的草原上奔腾一样,因此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能治疗失眠的曲子。

2、摇篮曲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听过这首曲子,它常被母亲用于哄宝宝睡觉用的,后来人们发现成年人听它也能很好的入睡,因为它能够营造温存、安宁的气氛,让人感觉自己就像在母体中一样充满了阳光。

3、佛经

曾有高僧说他们打坐的时候很容易犯困,而每当犯困的时候人就容易睡着,事实上打坐其实就是自我催眠,而佛经本身就带有很好的催眠效果,原因是音译的梵文虽然拗口,但是可以让人放松清净,即使听不懂也容易进入梦的世界。

二、除了催眠曲以外,纯音乐也可以帮助入睡。

1、古代音乐:在音乐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是一些着名的摇篮曲,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最受欢迎的失眠症治疗方式,如“阳关桑迪”,“晚间”,“梅花” “等等,老音乐能够舒缓和平静心脏,让病人感到平静,安全和安全,并且缓慢入睡。 “

2、音乐专辑专辑:Solely For Soul,超过180分钟的音乐减压治疗,缓解压力,增强创造力和智慧,并改善失眠。

3、莫扎特音乐:与其他古典音乐相比,莫扎特的音乐治疗失眠最有效。它可以使血压和脉搏正常化,并减少神经紧张。但如果你不是他的音乐爱好者,你可以在睡觉前听其他舒缓的器乐。

4、器乐:班达利系列,岸上音乐的最佳波涛捶打海鸥的声音,它可以让你很放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98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6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