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经常感到不开心?原来是大脑在限制我们的快乐

你为什么经常感到不开心?原来是大脑在限制我们的快乐,第1张

各位下午好,我是左灯,《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里的我,就是“我”。 我是宁波人,这也是在宁波写下的书,现在宁波书城做分享,可以说适得其所。当时,我知道要在书城举办分享会,特别高兴。因为我以前常常来宁波书城,但是不是来看书的。是因为以前我老在江东北路那边买奶茶喝,一边走一边喝,每次只要走到书城这儿,我就想上洗手间,我常来其实是过来借用洗手间的。

所以我没想到,我头一次在书城里,真的分享跟书有关的事情,就要一下子面对这么多人。

我还记得我上一次,站在台上面对这么多人,还是高中上课的时候,我在下面偷偷吃干脆面,被老师叫到讲台前罚站那一次。

那时候,老师特别生气,骂我说:“你怎么能在上课的时候吃干脆面呢?!” 我就在下面偷偷顶了一句嘴说:“那我下次吃干拌面还不行嘛?!”

我真的说的特别小声,但是老师的耳朵可能都装了雷达还是什么,被她听到了,她更生气了,破口大骂:“你这么会说!你来讲!你来上面讲!给你当老师行不行?你来讲!”口水在我脸上肆意飘洒,跟浇花一样,我觉得没面子,心里又不服气,就默默地想:“不就是站在台上讲课吗?!谁不会讲啊?有多了不起似的!”

现在,我站在这里,突然想到了这件事,就觉得挺对不住我那个老师的,因为我终于发现,要站在台上,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有机会回去看望她的话,一定请她吃一碗干拌面。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在其位,无法谋其政。你没有处于那个位置,你就很难设身处地地去体验那种感受。

就像我在写《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以前,对于什么“抑郁症”“精神病院”“精神疾病”其实完全是没有概念的。

我对抑郁症的了解完全停留在明星抑郁症自杀上面,张国荣,还有前段时间的乔任梁,还有崔永元,白岩松等等,我当时觉得抑郁症这个病好有贵族气息啊,得病的不是名人就是明星,而我区区一届平民,和这个病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啊。我第一次对抑郁症有具体的认识,是来源于我以前一个同事的堂姐,他堂姐把自己的亲生小孩给闷死了。

怎么回事呢?这个堂姐之前因为怀不上孕,压力特别大,特别是婆婆那边人的闲言碎语,好不容易生了宝宝以后,患上了很严重的产后抑郁,那时候她的家里人也对这个病没什么概念,觉得就是一时心情不好,过段时间就好了,结果某一天这个堂姐把小孩亲手闷死以后,自己也自杀了,万幸堂姐最后被救回来了。

所有人都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她之前明明那么想要一个孩子,最后却又自己把孩子亲手葬送了。我自己也觉得特别不能理解,直到后来我有了这样一段经历 ,我才开始慢慢理解她经历的痛苦。当然,我抑郁不是因为怀不上孕啊。

听完这个故事,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会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没有抑郁,我愿意的话,生出个足球对也没问题。

我来听这个讲座,也是因为公司安排,我总不能跟我老板说:不!我没兴趣!我不想去!对吧。

我觉得的确是,抑郁症这3个字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遥远和陌生的词。所以我想我今天想分享的内容,不想围绕抑郁症这3个就是大家听起来不太接地气的3个字。我今天想围绕的3个字,是大家每个人都一定体验过的情绪,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感觉,就是3个字——“不开心”。我们今天的内容都围绕着这3个字。

1我们为什么经常不开心?!

2我的不开心是不是抑郁症?

3怎样我才能开心一点?

大家可以想一下,这几年最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可能是钱还不够多,可能是恋爱婚姻问题,或者是房贷车贷的压力。很多人都会有过一个想法,现在只要给我一百万,所有的烦恼迎刃而解。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钱人虽然得到了荣华富贵,但却失去了烦恼。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有钱人就可以做到没有烦恼了吗?

我很想义正言辞地说:不!有钱人的烦恼我们想象不到。但我的银行卡余额让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好,那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来看一下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体验,大家看一下这张图,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

的确,生活里让人不开心的事多如牛毛,同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无论发生多天大的好事,我们顶多开心一段时间,然后会立马开始烦恼其他问题。但是不开心的事情,却能让我们烦恼好久。

那有没有人去想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开心的情绪持续时间那么短暂,而不开心的情绪对我们的冲击力这么大,不开心的持续时间这么长,我们为什么经常不开心呢?很多鸡汤文可能会说,因为你格局不够大,心态不好,不知足。但我今天想用科学来说明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是我们人类进化了几十亿年,进化到现在,一个必然的现象。

我们知道,生物进化几十亿年,他进化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要有利于自己的种族繁衍,能让自己种族的基因绵延不断地传下去。你不能说某个种族进化出一项酷炫的新功能,结果让整个种族断子绝孙了是吧。

那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开心和不开心,哪个更有利于我们人类生存繁衍呢?

针对这个问题,有一本书叫《人类简史》,里面写到,一直很快乐的会绝种,而经常很焦虑不快乐的人才会把基因遗传下去。

举个例子,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大脑多巴胺和荷尔蒙的分泌,这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在座应该都有体会,刚陷入热恋的时候,你看对方都自带十级的美颜滤镜。

但随着时间推逝,大脑会逐渐减少多巴胺的分泌,直到不分泌了。具体表现,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爱情淡了”,在座的男士,可能很多人都被女朋友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变了,你没有刚在一起的时候对我那么好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那为什么大脑就不能一直持续性地分泌爱情多巴胺呢,因为如果一直高浓度分泌爱情多巴胺,恋人们就会一直处在一种“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不理性状态,就很难花费精力和心力去反省,去思考,去进步,去推动整个人类族群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以后如果女朋友问你: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完全可以这样回答:“我大脑里分泌的多巴胺决定了,我没法一直对你有爱情的感觉,现在我当然不爱你了。“当然,会这样回答的人,一般也找不到女朋友。对于爱情,除了感觉,我更主张用责任和包容去经营。

所以《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这样说:

快乐这件事情不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我们人体的生物化学系统对快乐是有限制的,我们的大脑不会让我们一直乐不可支,在体验过快乐以后要迅速回到不快乐的状态。

你一旦有点什么开心的事,你很快乐,你的大脑检测到了你这种情绪,它觉得你太开心了,觉得你有点儿飘了,它就会抑制你的快乐,比方说,它会在你耳边默默跟你讲:你这个月的花呗还了吗?你房子买了吗?车贷房贷结清了吗?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找不到对象呢?你看看,你有这么多需要忧愁的事,你还在这里给我瞎得瑟什么劲呢,还不赶紧给我滚去做事!

我们说的粗俗一点,我们的大脑跟着我们人类一同进化了几十亿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它在抑制人的快乐。

我们就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经常不开心?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那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个事实——就是我们人生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快乐的?

我在抖音里看到这样一段对话。一个人问另一个很开心的人:“你每个月工资多少啊?”他回答:“2000块。”“那你为什么每天这么开心啊?”他回答:“因为我没办法。”

我觉得我们都需要一点这样的“阿Q精神”,毕竟谁也没办法去抵抗自然规律。这也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遗留问题,有钱人就没有烦恼了吗?事实上,有钱也好,没钱也好,有房也好,没房也好,快乐都是被大脑限制的。除非你还没有进化好。

并且,大脑虽然限制了你的快乐,但也会给你快乐的感觉,作为一种奖赏机制。但是,一旦大脑发生某些病变,奖赏机制失效了,你无法感受到快乐了,那就有可能导致抑郁。

(未完待续

​梁言相劝 :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上周通过“ 饥饿 ”,学习了关于“ 吃饭 ”的知识。

这周学习“ 干渴 ”,了解下关于“ 喝水 ”的学问。

“ 水是生命之源 ”,人体的70%都是水。

人体的水都包括什么?是来自于什么,又去向哪里?

为什么会缺“水”?应该怎样补“水”?

既然是生命之源,我想应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1低于体温的水,特别是冰水,首先要经过口腔、食道、胃的加温,这就要消耗体内阳气。

天气越热,人越干渴,越要少喝或不喝冰水、冷水。觉得痛快只解决了主观的“渴”的问题, 真正重要和要命的 ,是客观的体内 津液缺乏的“干” 的问题。

家长们务必让孩子们尽早养成这方面的良好习惯,和孩子们先沟通这些理论和理念的认知,现在的孩子们,有时候比家长更具思想和判断力。

2一个品字告诉人们要小口喝水,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

偶尔痛饮,怡情放松;

平时,还是要努力去“ 品 ”。

不仅喝水,吃饭也是如此。

慢慢进食 , 细嚼慢咽 。

尤瓦尔·赫拉利说,我们把生活的步调加速成过去的10倍快,因此才会忙忙碌碌,焦躁不安。

我们活着,全靠身体这台 机器 呢,要想活得健康,活得长久,一是尽量 少野蛮操作 ,二是 要及时加油 ,三是 要合理保养 。

把吃饭和说话,包括听别人说话,适度慢下来,人生的节奏会好很多。

3三昧真火,非饮水能平。要么降低欲望,要么就去静心。

这是 心火 。

不知道是谁点的火……

不管是谁点的火,心火浇是浇不灭的,喝冰水冰啤酒不管用,吃冰镇西瓜也不管用。

只能去“ 修心 ”。

“干渴”同“饥饿”类似。“干”,描述客观状态,人体内缺乏津液。“渴”,表示主观愿望,是想喝水的感觉。

简化字“干渴”的“干”源于繁体字“乾”(gQn),和易经八卦的“乾”(qiWn)同字异音。乾卦是纯阳无阴卦。“乾”是日照过长,干旱无雨,巫师祝咒乞雨的意思,引申为缺水、枯竭,与湿润相对。同义词有“燥”,“燥”是过度缺水,生火冒烟的意思;“涸”,是形容江河湖泽的水干了;“枯”,形容植物脱水。

“干”字古文之中也有,象形兵器,是护身的盾牌,现在成语之中还有“大动干戈”。“干”也指河畔、岸边。《诗经》中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可能与水湿相对。古代也有人偷懒,把“乾”简写成“干”,比如“干杯”、“干贝”、“葡萄干”、“外强中干”,等等。

人体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津液枯竭,古人形容为干。津液为阴,干为阴虚,也就是津液不足。

《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意思是说,我们喝进体内的水,如果不经过六腑消化,不会直接变成我们的津液;不经过五脏的吸收、封藏,津液不会留在我们体内。水饮为至阴,六腑之中能消化水饮的首推属性太阳,最热的是小肠和膀胱;五脏之中能存津液者首推属性太阴的肺脾。肾主闭藏,主要是指藏精。

很多人盲目相信所谓的科学,以为喝水就能变成体液,以为打吊瓶灌水就是补液。人不是试管,怎么会加什么就有什么。 低于体温的水,特别是冰水,首先要经过口腔、食道、胃的加温,这就要消耗体内阳气。 对于胃气虚寒的人来讲,根本接受不了,不是水入即吐,就是胃中绞痛,最终腹泻了事。对于胃气实寒的人来讲,已经麻木不仁,喝什么都无所谓,但是预后不良。普通人喝多了,会导致胃肠平滑肌弛缓,积液存水,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水在小肠中,被赤肠热气化解,分清泌浊。其中的清被脾吸收,这才是津,被肺宣发肃降,输布全身。剩下的浊,分别被传输到大肠和膀胱,伺机排出体外。

液的来源不是饮食,而是体内的贮藏精。这些精以脑髓、骨髓、膏肓、脂肪的形式存在于体内,需要的时候,在下焦丹田由元气蒸腾气化成为黏稠液体,由三焦输布到全身,散布于腠理间,滋润濡养细胞,渗入血管是为血液。

津与液不仅是黏稠与稀薄的问题,关键在于来源不同。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为津,即便流失,也容易补充。而眼泪、唾液、精液、阴道黏液、胃肠黏液、胆汁是液,由精髓所化,流失以后,不容易补充。光喝水不解决问题,甚至会越喝越渴。

导致干的原因,一是阳气过亢,首先是外感六*邪气中的火热或燥热邪气,比如《素问·热论篇》:“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热胜则肿,燥胜则干。”意思是说高烧的人,会耗伤津,导致干燥。

另一个是内因,由于饮食不当和七情欲火产生内热,耗伤津液。比如《素问·痿论篇》:“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意思是说,体内脾胃过热,以至于细胞脱水,导致肌肉萎缩,麻木不仁。

导致干的原因二是阴失封藏,比如大汗、多尿伤津,腹泻、呕吐伤液,遗精、滑精、带下频仍伤精。肺主皮毛,司开阖。外感风邪,卫气失固,或者滥用发汗药物,会导致腠理开泄,津液脱失,甚至伤及阴血精液。《灵枢·营卫生会》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论述,《伤寒论》也有“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意思是说,血汗同源,出血的人就不要再发汗,否则就会加重病情。现代社会滥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但是产生的副作用不可小觑,很多病人动辄汗出,甚至会导致汗毛、头发脱落。由于嗜食辛辣、香燥或饮食不节、不洁,或者滥用攻下、消导药物,会伤脾气,导致呕吐、腹泻,丧失津液。

另外的原因就是摄入不够,没水喝,自然也就津不足。普通人以为喝冷水、冰水才解渴,其实干渴的时候喝热水,才会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水快速消化、吸收,成为体液,滋润濡养身体。另外,越渴越要慢饮。 一个品字告诉人们要小口喝水,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 。而现代人光图痛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的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无法变成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的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入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的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津液流失。就补充体液而言,果汁、蔬菜汁中天然的酸碱平衡,微量元素搭配合理,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导致干的原因三是阳气衰微,气化不利。小肠有火热之性,能泌别清浊。膀胱是州督之官,蒸腾气化,化生津液。如果阳气衰微,就会出现“口干不欲饮”或“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症状。严重的会出现饮水即尿,饮水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的情况。《伤寒论》中治疗水气病的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温阳利水的方剂,就是针对这种病症设立的。这时候就要越渴越喝热水,越渴越要吃热性的药物。普通人如果灌入了大量的水,也需要同样的治疗。

四是阴寒内盛,水饮痰湿凝聚,真阴不足。阳气衰微不能化水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水饮痰湿留滞体内,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病人出现不干而渴的症状。如同在大海中漂流的人最终会渴死一样,体内尽管有水,但是是水毒,不是津液。治疗湿热的龙胆泻肝汤中使用生地的原因,就是照顾病人湿邪重同时真阴不足的病机。有的不干却渴,涎水横流,胃肠留饮,腹满水肿,但是口渴欲饮。需要用十枣汤、六磨饮子泻痰饮化水湿,阴寒去,津液自生。

阴液不足的人,需要饮食和药物调养,补充精髓,光喝水是没用的。古人用猪皮炖汤,或用猪皮冻作为药膳调养治疗鱼鳞病、蛇皮病。###极度匮乏的,古人用大补阴煎,就是猪脊髓加上黄柏、知母炖服。平常人们也可以炖骨头汤,敲骨吸髓。

渴是主观感觉,中医认为是心火,有的渴与身体干燥、津液不足有关,有的则完全由于情绪、情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人在动心、激动、焦躁的时候总会觉得口干舌燥,咽喉发干,偶尔发生还算正常,经常如此就是病态了。 三昧真火,非饮水能平。要么去降低欲望,要么就去静心。 古人有咽唾养生法,就是治疗这种心浮气躁的好方法。还有就是按摩足底肾经的涌泉穴,滋养肾水,上济心火,坎离交泰,焦渴自平。

——徐文兵《字里藏医》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

1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

三、情绪的利用

本能系统原理告诉我们,把握、遵循利用动物脑本能所好、所需,很重要。核心意识就是遵循情绪认知特征为主,理性逻辑思考为辅的生存进化原理。

一是利用本能系统,不愿思考的本能思维方式,不讲道理,讲故事

讲道理是逆动物脑,不愿思考本能,讲故事是顺意了不愿思考本能。教育孩子,不要讲“你要好好学习,长大才有发展前途”,“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父母”,“你长大要当公务员,光宗耀祖”,“你看爸妈多辛苦,你一定要感恩父母”,更不要讲“你要有理想”这些都没用,孩子压根就没有理性思维能力,讲也白讲,典型的案例,就是“真理化身故事”。

故事是 情感 性的刺激,易引发联想,想象,且无需动脑。请注意,生活中的演讲,报告,推销都采用讲故事,举例子或现身说法。那些经过精心打包,无需思考的创业故事,包括成才,励志讲座,报告,都是利用了动物脑不愿思考的本能。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故事,不言自明。

二是利用本能系统,情绪敏感,不加思考的本能思维模式,不讲道理,讲情境

语言朴实简明,符合蜥蜴脑不愿思考的本能,据此人与人的对话交流要使用蜥蜴脑的语言风格,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是不是非常的自然,顺畅,如果你的每一句话都要做理性的思考,那是不是人与人的交流非常的艰难,更不可能自然,顺畅。有准备的发言,演讲,报告,致辞,那则是理性逻辑思考的再现,为什么有人在公众场合发言,演讲,报告,致辞,一旦脱稿就往往会出现“卡壳”,“结巴”,因为不是本能语言。就是书面的语言也一样,通俗,易懂的, 娱乐 性的,消遣性的大家喜欢看;晦涩,难懂的,逻辑的,理性的,哲学的,大家不喜欢看。

此为其一,但仅有平铺直叙的语言还不够,语言要赋予情绪性的语境,要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有句话“绘声绘色”,这样符合动物情绪性的反应生存本能,就是说,语言的朴实简明与情绪性的情境有机融合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最佳方式。

谈恋爱的双方,一定不是平铺直叙式的沟通,交流,对话,要给对方创造一些,“惊喜”,“情趣”的情境,妙趣横生,回味无穷。谈情说爱,有情才有爱,而不是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结果是“不来电”,“没感觉”。

人物故事生动形象,熟悉自然的场景,情景,人们喜欢熟悉,亲近的人和事,一方面是血缘生存的原理决定,亲情相近;另一方面是认知生存决定,熟悉的安全,生疏的防御。

据此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对话,要营造,创设一个熟悉的人物,情节情境,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情节波澜,联想丰富。影视剧就是如此,令你入化电视剧情境,情随境移,悲喜交加;曝光效应也是这个道理。谈恋爱的双方一定是近距离,同城的接触者居多,熟悉的人或事有安全感。人际交往同样遵循“人情 社会 ”法则,人情 社会 ,人情 社会 就是人与情的有机融合,熟人安全,“亲不亲,故乡人”。

不光讲熟悉的人,还要赋予情境的融合,比如容易产生愉悦,快乐联想的情境如:“内蒙古”。 你会联想到蓝天,白云,碧绿的大草原;“三亚”你会联想到阳光,沙滩,蔚蓝的大海。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联想的情境如;有关身心 健康 的疾病,恐惧的情境描述,令人产生不安,焦虑;有关工作,生活的互联网未来发展描述,令人产生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当然这也是市场销售或者说学者,依照人性的弱点,忽悠百姓的重要方法。

国家要给一个民族一个梦想,企业要给员工一个美好的愿景;同样,我们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且未来不再遥远。

尊敬的家长,你是否注意过一个问题,孩子接受外部信息极易引起注意的一定是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文字。从心理学记忆的角度讲,情境不仅仅是容易理解,引起注意,而且记忆,映像深刻,道理皆源于此。

三是利用本能系统,感觉认知的本能思维方式,不讲道理,讲体验

孩子不愿学习,你跟他讲“父母多辛苦”,“父母挣钱不容易”,“ 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大道理没用,直接行动,跟随父母去体验,厂房社区,田间地头。体验改变态度,典型的“孩子父母给孩子送生活费,晚了回不去,直接在学校院墙外屋檐下休息,孩子半夜**打 游戏 ,看到父亲那一幕,从此发奋学习的故事”。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的烙印最深,当你有过情绪经历的创伤后,情绪经验积累,你会铭记在心,下一次面临情绪情境,绝对不能多说,不能意气用事,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家长首先要确立的是,孩子的独立自我成长的主体意识。一个人一生成长而言,谁都代替不了孩子自己。给孩子独立、自由成长的空间,磨炼就是最好的情商培养。

尊敬的家长,我们不要寄希望与孩子讲道理,更不要讲大道理,让孩子明白,懂得,不可能,那等于对牛谈情。孩子沉默不语,不是孩子明白了你讲的道理,而是畏惧你的权威。所以家长的做法是为道理创设一个体验的环境,认知的场域,情境,让孩子自悟,而不是简单地讲道理去改变行为。体验环境改变,行为会改变,行为改变,态度相应会改变。

四是利用本能系统,习惯,经验判断,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不讲本质,讲印象

最为典型“曝光效应”,即使是一个错误的信息,增加重复度,熟悉度可以促进接受度。例如广告宣传的化妆品,手机出现的频率,对你的购买产生方向性引导,一旦哪天需要购买,说不定就是首选;再比如饭店宣传的口号“妈妈的味道”,你就餐或许是首选,实际未必是性价比的最佳。销售如此,华为被冠以民族创新国际竞争产业,你就买华为的产品,实际未必上升到民族国家层面,就是一个商品市场竞争而已。

教育孩子如此,为什么重复记忆,题海战术,熟悉了,不费脑,习惯化就不用消耗大脑的能量。人们生活中自然喜欢习惯了的动作和行为,这就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由来。

这也是生活中不良习惯难以改变的原因。好逸恶劳,离苦得乐是人的本性,而这个天性导致孩子极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警示我们家长,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是利用本能系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视、现实本能思维方式,不讲道理,讲奖励

就人性而言动物脑主宰理性脑,困难逃避,诱惑满足,管眼前不管长远,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充分地尊重和利用这一特点,通俗地讲,就是外部条件在恰当,适时,适宜的情况下给予刺激,满足孩子的快乐感,“罗森塔尔效应”也最为典型。

教育孩子如此,不讲未来,讲当下,“不想学习,不愿学习”是本能,讲学习是自己将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学习才能在 社会 上生存和立足;人生应该有理想大道理,没用,直接讲,完成学习任务就去玩。

为什么使用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就是这个道理。不过你会发现小学阶段奖励比较好用,一用就准,效果明显,中学阶段,不灵验,不凑效,那是因为进入中学阶段理智系统逐渐成熟,有了自己的思考。这里强调一点,一是不管奖励还是惩罚,都不应该太重,否则很难让孩子真正喜欢一件事或者改变态度去做一件事;二是不分析事实,凡事都给予奖励,那会适得其反。很多 育儿 书都提到了这点,其真正的原理就是认知失调。奖赏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设置,依据人类共同感受需求感受设置。

六是利用本能系统,喜欢联想的思维方式,不讲单一,讲丰富

小孩子理性系统不成熟,他的记忆遵循生物性记忆原理:一是重复,大家都清楚,小孩子记性好,可你也要知晓,忘得也快,道理此处不再啰嗦;二是多种感官刺激,这是与情绪认知原理相吻合的,他不可能理性思考;三是恐惧危险,重大挫折事件,恐惧的背景模型、场景记忆深刻,这也是生存所决定,不长记性,早被生物界淘汰了。记忆法则里有一个编码记忆法则,这个编码记忆法则,一定是惊险的场景,道理源于此。

人之所以产生焦虑,不安,极易联想到曾经的恐惧场景,不由人的意志控制。小孩上次犯错遭到严惩,此次犯错,恐惧已经涌上心头。上次没有考好,父母的责骂,这次没有考好,已经感受到罪责难逃。电视剧或小说中看到别人受到残酷“毒打”或惨烈的场景,你已经恐惧不安,我们为什么会恐惧或掉眼泪或憎恶,怜悯之情的本能,“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受。

人受到重大挫折,记忆尤其深刻,而那些顺心,快乐的事件记忆相对少一些,是同样的道理。

联想不仅有利于记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学习认知方式,通过联想,从那些众多生活的“例子”中,分析,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题海战术”盛行的由来。

尊敬的家长,我们为什么说让孩子充分参加 社会 实践体验活动,是因为只有在丰富的 社会 实践体验活动中,才能积累鲜活的经验或者说“例子”。这是我们学习认知事物的基础,否则谈联想,谈学习,谈认知,就是空中楼阁。

七是利用本能系统,无法分辨想象与真实的认知特征,不讲现实,讲想象。

蜥蜴脑有一个认知特征,无法区分生活的真实与想象的区别,往往把想象的东西认为就是真实,我们日常生活比比皆是,比如,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认为,人类的特有的语言,想象特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与蜥蜴脑认知特征相符。作者指出,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人口增多,人性的贪婪、自私问题突出,滋生群体内的争斗,动乱,残杀。为了使 社会 群体得以凝聚和生存,便想象,虚拟出群体的“规范”,比如,道德,法律,组织机构,国家政府,也就是构建一种理想的模式,愿景,然后逐步变为了现实。我们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一回事,生活中,单位,企业制定那么多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是不是考虑到已经产生或将来会产生的弊端或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这个思考的本质,生活的透彻一些,就是人性的贪婪、自私。生活中,单位,企业提出愿景、目标,就是让你把“愿景”当现实,现在就挣命干,实际未来遥远,或许也真能实现,道理一样。

宗教就是最好的例证,你无需探究上帝是否真实存在,没必要,行善带来心灵救赎和宽慰,足以。我觉得《吸引力法则》这本书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是,认为万事万物皆有能量,是一个能量的赋予,传递和平衡。你想要得到或者实现一个“理想,愿景,目标”,你就虔诚地把“它”当成现实,去奋斗,就会实现。

我们的教育是什么?就是帮助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确立一个个,可望,可及的奋斗目标,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理想,这个理想是阶段目标,但不是专家,学者常说人生“理想”。你也不要听信专家,学者讲什么“理想”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之类的鬼话,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人生的终结理想。

八是利用本能系统,对已有认知坚定不移的认知思维方式,不讲改变,讲顺应。

其一、不要企图改变思想认知。 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坚定不移,讲道理没用,怎么办?“同理心”,“以退为进”,明知对方的观念认识是错误的,但你非常赞成对方的观点和认识,沟通就畅通无阻,如果你说对方的观点认识有问题,沟通中断,甚至遭到对方的攻击,谩骂。这就是要先“退”,进入同理阶段后,此时对方放松了警惕,就消除了逆反,再“进”,逐步渗入你的观点,或推销的产品,水到渠成。人性是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不要说前面是南墙,没用。人是怎么认识自己的,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就是事实,不管你信不信。“辅导机构接待家长的案例”;“行政、企业下属给领导提意见,建议的案例”。“辅导机构给老板提意见案例”(略)。话说回来,这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只能这样,曾经沧海难为水。

其二、不要企图改变认知态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习惯认知认为,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要先改变一个人的认识态度,认识态度的改变,相应的做出行为的改变。这也就是生活中教导,教育,培训的由来。而现实生活证明,事实并非这样,而是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比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跟容易。 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态度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如果你强行要去改变它的话,会使你要说服的人感到内心不舒服,对方就会有反抗的表现。而行为则受环境的影响比较不大,环境的改变不会引起一个人内心强烈的反抗。实践证明改变行为比改变态度更容易。所以,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改变来引导人们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你喜欢吃肯德基,如果你家附近开了一家麦当劳,你会因为方便经常去麦当劳,但这不能改变你更喜欢肯德基的态度,行为却改变了;你很喜欢家乐福超市,但是家乐福超市离你家很远,当你想买东西就很有可能去楼下的小商店,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你对家乐福的态度,行为却改变了。而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这就与这个人的态度有矛盾对立,心情不爽,不舒服,为了改变这种不舒服的心理,自我辩护,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麦当劳挺好啊,小商店不错啊,求得心理的安慰。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态度,不是教导,教育,培训,而是去创设,营造一个环境,引导对方进入“事实性的行为情境”,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进而匹配相应的态度。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还有,一是事情的结果不是你预想的,想要的,或者说你的能力还难以触及,事与愿违,未得到或失败,不是自己预想的,这个结果却发生了。二是事情仅凭自己已有的认知和能力,无法甄别,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犹豫之间作了一种选择,结果事与愿违。

心理理论称认知失调,此时人们有个本能的心理习惯,开始自我辩护。对于第一种情况,你只能默认事实行为,接着找理由,是由于外部因素困扰,无法改变,不是我内在无能。类似“酸葡萄理论”,阿Q“精神胜利法”。

对于第二种情况,更是认同行为,同样接着找理由,说明我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类似于“自我实现预言”。

你是不是发现一个心理秘密,一个颠覆性的认知:“行为改变态度”。生活中,你做出了选择和判断行为,并不是“如愿和理性”,可是当你已经做出了选择和判断后,接着来个180 度转弯,竟然义正言辞,搬来无数的理由,辩称自己的选择判断是正确的。

社会 性动物最具吸引力的一面,就是人们有着将自己视为完美而又有理性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是多么频繁地导致我们做出既不完美也不理性的行为。

你喜欢一个人,说我如何,如何喜欢你,我如何,如何优秀,没用,看你的实际行为是如何落实的;谈恋爱不要只是谈,要有事实性的行为,行为比谈更有说服力。因为行为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德西效应,孩子玩的吵闹,老人无法休息,他要改变这个规则,讲道理没用。落实行为,去奖励,然后逐渐减少,取缔,孩子自己不干,走了,行为改变了一个人的态度。

道理这么讲,似乎难懂,再通俗的理解,就是体验改变你的认知,进而改变你的行为。“孩子深夜**打 游戏 ,意外发现白天给自己送生活费的父亲,因没有搭上回乡下的班车,而夜宿楼下过道”的故事,最为典型,因为这是他的亲身体验和经历。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 故事“孟母三迁”,也是同样的道理。习惯原理的“触机”环节,也就是指环境因素的影响。榜样示范同样是一种隐形,潜移默化的环境的影响。说千遍,不如身教,你的行动会影响到孩子的认知行为的改变,你的行为远比你的说服力强。

再次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不是矛盾双方的对立去交流,讲道理,而是借助第三方。比如夫妻双方,闹矛盾,争吵。两口子绝对“棋逢对手”互不相让,如果借助第三方单独谈话,不仅比较顺畅,且容易接受。孩子的教育如此,孩子喜欢与他比较敬重的人或者说懂得心理的人沟通,交流,愿意倾听或改变。

其三、不要企图改变愿望认知。 人的愿望遵循趋利避害,离苦得乐的生理需求特征,即人类共同心理需求特征,同时又与马斯洛的层次去求理论相契合。当然趋利避害也可能是 娱乐 性,消遣性的愿望和需求,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可能是愉悦性,积极性的愿望和需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希望改变;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希望保持。

不要去改变愿望,而是要去实现他们。成功的说服者不会去尝试改变别人的愿望,会向内在的蜥蜴展示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教他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很多比较叛逆的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因为受不了学校的管束,如果你对他说,学校和家长的管束也是为你好,肯定没效果。如果你顺着他的愿望对他说,我知道你不想被管,现在有一个种方法可以让你早早摆脱这种情景,就是尽快毕业,如果你毕不了业,很可能就会继续要家里人养活你,你就得多被家里人管几年。

不要企图打压理想愿望,把自己的喜好,感受,愿望寄予当下,立即,你跟他讲道理没用。 “辅导机构接待家长对教育孩子的认知思想”案例(略)。我做教育咨询深有体会,家长来做教育咨询,你讲孩子教育遵循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他不听。你说改变孩子的习惯很难,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他也不听。如果你说,我有办法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我有办法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而且就在当下,他信,也喜欢听。我常把人们急切渴望创业,成长,成才的心理需求;包括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期盼,概括为“三个一”: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一步登天。你若投其所好,承诺能帮助实现这个愿望,他最乐意,是否能实现暂时你不要管,他也不深思。你是否觉得这是不符合客观的事,可人就是这样的怪。

怎么办?只能是想办法,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个环境,创设一个情境,设置一个场域,让孩子亲身去实践,去体验,帮助实现愿望或者在这个试错的过程中改变固有的认知,别无它法,这就是教育。

昨天唐嫣说了句:“缘来是你。”

于是在走廊上听到两个妹子聊天,话题大概从罗晋唐嫣公布恋情,讲到邱泽,到杨幂,到仙剑四美,然后到胡歌。为什么我听了这么久呢,因为其实我也蛮想参与的哈哈哈哈。

八卦真是茶余饭后最贴心的谈资,这种几乎零门槛的社交,可以让两个悬殊的陌生人瞬间感到相惜。到现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大约有65%的内容都是八卦。从娱乐明星、商政大咖,到邻座同僚甚至隔壁老王,不分性别地,我们都热衷于参与八卦的产生和传播。

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八卦其实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啊(我不是瞎扯的,之前在《人类简史》中看到过这部分,又去扒了一些小资料)。

现在的我们认为八卦就是中伤友人,是阻碍的社交关系的良性运转,是破坏社会秩序的存在。然而,八卦最初的意义并不是这样的。八卦一词“gossip”源于“godsib”(siblings of god, 上帝的亲属,也就是意为“教父教母”,后延伸为“至交,好友”),R I M Dunbar认为,八卦本身仅仅是亲密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社交活动。

雄性黑猩猩为了争夺首领的地位,会在族群中形成集团寻求支持,而集团的维系通过日常的梳毛、拥抱、抚摸、捉虱等等亲密接触而形成的,而这些行为的情感基础就是理解同类的想法。为了让集团更加稳定而庞大,个体之间会产生更细腻的分享和帮助。黑猩猩族群的规模一般在20-50只,因为社交的方式十分具体和深入,每个个体之间都相互了解熟知,所以一旦群体数量超出社交能力范围,集团就会面临分裂。

而我们的祖先很可能也遵循着同样的社交法则构建集团。认知革命后的智人有了八卦的能力,进一步加深了认知层面的交流,相对浓缩了直接的体肤接触,从而产生了规模更大联系更稳的群体。

八卦的主体一开始仅限于大家所共知的那些人和事。在150人以内的群体中,这些八卦社交几乎足够构建一个有序的集团制度。在可能界限下,越擅长八卦的人,就能获得越多生存的机会。

McAndrew认为,许多基于进化观点展开的研究,都强调八卦在集体中起到的社会控制作用。尤其是八卦可以使个体了解所在集体中的规范与价值观,可以在提醒人们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威胁,甚至可以用于谴责那些违反了规矩的个体。八卦是听众与讲者之间有用信息的交换。越八卦的人,知道的有用信息越多,生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于是我们带着这种热衷八卦的基因,发展到了现在,尤其是伟大的朝阳区的群众们(服!)。

《人类简史》中推测,智人跨过150人这个门槛的秘密可能在于虚构故事的能力。“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有了丰富语言能力的智人,学会了科学地瞎扯,哦不,科学地想象建设。我们构想出了一整个美丽新世界啊,有国家,有法律,有市场,还有钱……于是我们有了共同的相信,八卦也从最初的一层传播变成了可以在陌生人之间发展的活动,作为一种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思想碰撞,也烙上了虚构的特征。

于是,我们突然发现,在这个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世界里,我们对不同八卦的态度其实还是有所不同的。

八卦可以刺激内啡肽的分泌,让人们产生一种开心的感觉。但这种开心并不一致,我们主观地认为自己在听到正面八卦时更为高兴,且常常受不了关于自己的负面八卦。而深圳大学的一项脑成像研究显示,其实最吸引人的是名人的负面八卦,大脑的奖赏中枢激活程度最高。这或许是因为,看到默认更优越的对手遭遇滑铁卢,从而在这场竞争中获得了优越感。

但不管是幸灾乐祸,还是悦人所悦,八卦确实是日常社交不可替代的神助攻。八卦不等于流言,八卦者也不一定“三八”,那种只能在造谣虚假负面八卦中找优越感的键盘侠,生活是该有多空虚寂寞啊。换些温情的八卦角度,比如,缘来是你,金马双黄蛋,再比如,祝胡歌找到女朋友。

参考资料:

DunbarRIM (2004) Gossip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8, 100-110  DOI:101037/1089-268082100

McAndrewF et al (2007)Who do we tell and whom do we tell on Gossip as a strategy forstatus enhanc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37 1562–1577 DOI: 101111/j1559-1816200700227x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一直悉心研究先秦历史,总会发现,不论哪个国家,总会时不时冒出几个超级帅哥或美女,哦,不,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男神和女神,所以总想对此写点总结和体悟。今日小酌,兴致正浓,记录一二。打算分两篇,分别为男神篇和女神篇。在春秋战国这段蒙昧初开的时代,相对奔放的人性和随性,成就了历史的精彩,那么我们就开始,就从春秋第一美男----公孙子都,说开去----

一、公孙子都

公孙子都,春秋早期郑国人,相貌俊美,武艺高强。这里需要对大家做一点说明,在先秦时期,文武官员常常不太区分,文官常常带兵打仗,将军也常常任命为丞相等文官。在那个时代,公族子弟常常需要学习“六艺”,就包括骑马射箭等武术课程。所以孔子其实武艺高强,并且高大魁梧,并非我们日常所看的高中课本那副老夫子的模样,大家不要被课本所误导。公孙子都也一样,他身为郑国公族子弟,从小接受各种文武课程的训练,文韬武略自然不会差。其实根据近年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之中的观点,人类的发展是越来越退化,在采集狩猎时代,人类吃的东西是最营养的,生存技能是最丰富的。一直到农业革命时代,人类才被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固化和驯化,并只需学习一种技能,即可与其他人类交换而获取生活资料,人类的能力呈退化趋势。

对了,这里做一个小小的知识普及,插一点画外音哈。三千年前的历史,我们经常听到齐桓公公子小白、晋文公公子重耳、公孙子都、公孙衍等等名字,其实这个是有说法的。在先秦时期,公族大王那一辈的下一代,称为“公子”,意思就是公族的儿子,公子的儿子,称为“公孙”,也就是公族的孙子。后来“公孙”才演变为一个姓氏,“公子”演变为一个普遍的称呼。

这位公孙子都生活在郑庄公时期,估计也是因为颜值太高,所以深受郑庄公(实际就是春秋早期具备霸主雏形的大哥,黄泉会母的那位仁兄)器重。所以啊,同学们,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拼颜值。那么公孙子都到底帅到什么程度呢,《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但析狂且。”其实就是已经把子都形容为一个帅哥的代名词了。

当时在郑国的首都,有无数少女都把公孙子都当做自己梦中情人,类似于现在的00后,看到韩国长腿欧巴那种感觉。她们都以能见到帅到人神共愤的公孙子都为荣。有的人为了见到他,不惜在街头苦等几天。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也木有素描,但是由这些记载,我们都能知道公孙子都到底是有多么的俊美了。

不过可惜,帅哥,特别是从小被众星捧月惯了的帅哥,内心也是极度狭隘和自卑的,容不得别人半点超越。公孙子都的下场并不好,由于郑国需要攻打许国,所以举行了一场比赛,由于战旗的争夺,子都输给了颍考叔,于是心爱的战车也当然输给了颍考叔。

这里插一下,战车在春秋早期还是稀缺货,特别是郑庄公的推出的奖品,这辆技术领先的战车,更是不可多得的物件。打个比方吧,就类似于现在的定制版劳斯莱斯。这辆战车,是从当时工艺最先进的国家鲁国进口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子都这类从小没受过任何挫折的公子,怎能接受这种羞辱,他觉得最好的东西永远是自己的。所以在攻城的时候,偷偷在颍考叔背后放冷箭,致其死亡。《左传》记载:“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

回国后,子都满怀信心以为郑庄公会将那辆豪华战车转送自己,结果郑庄公反而将其转送给攻占许国的头号功臣瑕叔盈。子都就这样,就这样,不忿最好的东西是别人的,当场拔剑自杀。

这就是春秋第一帅哥,公孙子都的悲剧。颜值,当然能给你加分,心态不好,依然难逃悲惨结局。

二、邹忌

邹忌,齐威王田因齐时代相国,平民琴师出身,尤其擅长鼓琴。

齐威王田因齐,早期爱好荒*享乐,彻夜饮酒,沉沦堕落,文武百官也一样荒*散乱,结果搞得周边各个诸侯国同时侵犯齐国,被占了很多城池,国家危在旦夕,左右都不敢进谏。最后淳于髡隐晦的对齐威王,说:“国家里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直冲云霄;不鸣就罢了,一鸣震惊国人。”于是就诏见各县令七十二人,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发兵出城,各国诸侯感到惊恐,都归还齐国被侵占的土地。齐王的声威持续了三十六年。”不知道这是齐威王突然开窍了,还是之前的沉沦另有隐情,史料没有更多的记载,这段故事,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和“一飞冲天”的来源。

说到齐威王,这里我就忍不住想交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了。在齐威王时代之前,田氏代齐的初期,齐国相对处于春秋末期的延续,国力不算太强。

齐威王呢,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应该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尤其喜欢听很多人的合奏,于是就有了我们课本上那个东郭先生(或者是南郭先生,记不清了)滥竽充数的故事,可惜后来齐威王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田辟彊(就是和钟无艳纠葛无数的那个)继位,这位大哥偏偏喜欢独奏,结果呢,南郭先生自然也就混不下去了。

邹忌,这个男神音乐家同样也是靠他出众的音乐才华,打动了齐威王,拜他为相。于是邹忌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主张革新政治,“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据《纪年》记载,齐威王在位应为36年,后26年算是比较励精图治。齐国依托无比优越的地理优势,东靠大海,有着丰富的盐和铁的资源,整个国家做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简直比现在的浙江还轰动。这么说能理解吧,从地缘政治来说,当时没有开始海洋时代,齐国就相当于没有后方起火的忧虑,可以一心一意向西发展。同时依靠盐铁税和优良的贸易市场和渠道,大作生意,定陶就是当时这么一个商业中心,地位堪比上海深圳,不然范蠡也不会去那边经商了。同样的,齐国有着“尊贤尚功”的优良传统,所以重用平民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后期打下了桂陵和马陵两场胜仗,此消彼长,齐国崛起,魏国沉沦。从此,齐国和秦国,分别成为东西两极的强国,遥遥对峙近百年,直到齐国被乐毅灭国。

说了这么多,邹忌的帅,哪里有记载呢?在《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章中记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所以说,男神需要平民出身,不然没有在基层锻炼的经验,很难有一个平和并且接地气的好心态啊。

三、宋玉与楚襄王

把宋玉和楚襄王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他们是同一时期的人,宋玉是楚襄王在位时的楚国大夫。

先来说说宋玉吧,我们都经常听说“貌比潘安宋玉”这句话,宋玉就是指的当时楚襄王时期的一位大夫。他是屈原的学生,所以在辞赋方面的造诣,也是非比寻常。屈原在白起攻灭楚国国都郢都之后,楚襄王仓皇出逃后,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将壮志未酬的身躯绝望的献给滚滚汨罗江水,之后宋玉成为楚国继屈原之后著名的辞人。

那么宋玉的帅,又从何而来呢?我翻遍史料,也未发现哪部史料中真切记载了宋玉的帅。或许这样的说法还是来自宋玉自己的一篇赋吧,这篇赋名为《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是楚国一名大夫,是宋玉的同事。估计是两人有些不对付,登徒子寻着一次合适的机会,在楚王面前告了宋玉一状,说宋玉十分好色。于是宋玉便做了这篇很有名的《登徒子好色赋》予以回击,他在赋中说,有东家之女偷窥了自己三年,自己都毫不动心,说明他并不好色。随后,又以登徒子妻其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说登徒子才是真正的好色。他在赋中描写登徒子妻岂止是丑,简直令人恶心,而登徒子“悦之”,若好色如登徒子。这个典故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有些哭笑不得。照我们的理解,登徒子对于现代人的理解应该是顾家好男人才对,可能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好色的理解不同吧,宋玉的意思可能是说登徒子“饥不择食”之类的。也即是这篇赋,成全了我们后世人两个常识:第一,宋玉很帅。第二,“登徒子”就是个好色之徒。我不得不为人家登徒子喊冤了,我好好的对自己的丑妻好,居然被宋玉说成好色,我上哪儿说理去啊,“登徒浪子”这个名词居然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

哦,对了,宋玉身上还有一点事是值得说道说道的,那就是巫山神女的故事。传说某次楚襄王与宋玉共同泛舟云梦泽(春秋战国宜昌附近,为一个湖泊群的总称,因地质变动,现已解体,只剩星罗棋布的小湖泊),宋玉报告楚王说先王曾在此与巫山神女相会,并共度良宵。楚王听后深感兴趣,说寡人可否有此荣幸,可与神女交合乎?于是命宋玉作《神女赋》,可惜襄王始终未能得到神女的垂青。

根据楚国当时传统的宗教神话观念,楚王与神女交欢,可以达到政治清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寄托效果。楚王与神女结合,实际上是圣婚仪式。宋玉在《高唐赋》中,也主要展示了神女所化的云雨的形象及其给世界带来的变化,表达了通过与神女相会给国家带来太平与富裕。可惜襄王始终未能如愿,这也就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这句话的典故来源。在这个故事里,其实宋玉是暗讽了襄王的治国无道,政治昏暗的事实,勉励他要励精图治,改革弊端,重新强大楚国的愿望。由此可见,宋玉不仅是个大帅哥,还是个治国良臣。

说到楚襄王,就不得不说,他其实也是帅哥一枚。而且不像宋玉,他的帅,帅的连男人看了都会动心。西汉刘向在他著作的《说苑》中记载:襄成君始封之日(也就是楚襄王继位之前),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于是庄辛上前一看,发现未来的大王是如此之帅,非要上前去摸一摸人家的手,楚襄王非常羞愤,断然拒绝。但庄辛并不死心,跑回去洗干净手,又跑来襄王面前重新要求摸一摸大王的手,并解释自己已经洗干净了手,而且以之前《越人歌》的先例表明自己的心迹,就是著名的那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最后楚襄王才伸出手给他握着。

实际上这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gay的故事,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楚襄王的帅,帅得连男人都被迷倒。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连素描也没有发明,不然这种倾国倾城的男色,还真的是令人好奇。

男神的故事,就先到此为止吧。从历史的事实来看,男人还是需要实际水平和才华的,光靠脸,着实难以在历史上立足,不论是邹忌还是宋玉,颜值虽然给了你敲门砖,但是没有实际的才能,在当时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一样难逃凄惨命运。

人生不快乐的4大根源

想想你的家人、朋友。是不是有些人,不论发生多糟的事,还是能保持愉快?是不是也有些人,不管得到了多大的恩赐,还是一直郁郁寡欢?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而每个人的快乐系统的设定都有所不同。

如果说快乐的程度是由1到10分,有些人的生化机制天生开朗,就会允许自己的情绪在6到10分之间来回。像这样的人,就算碰上金融市场崩溃而丧失了所有积蓄,还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还是会相当愉快乐观。

也有些人,就是倒霉有着天生阴郁的生化机制,情绪在3到7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5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中了几千万的乐透,还是会相当忧郁悲观。不论如何,她的大脑就是没办法让她乐不可支。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

除了上述从生物学根源去探索人类的幸福快乐,在《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还从历史、经济、社会、心理、哲学、宗教等多个维度,探究社会的发展是如何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的?今天特摘选书中这部分内容如下,望有益于朋友们更深一层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社会,以及我们自身~

——正反君

01:快乐如何计算?

常有人认为,历史不断进展,人类的能力不断增加,我们会运用能力来减轻痛苦、满足愿望,所以我们想必过得比中世纪的祖宗们来得快乐。然而,历史一再证实,人类有了权力或能力就可能滥用。

所以要说能力越高就越幸福,看来实在有些天真。有些反对“能力越高就越幸福”这种观点的人则认为,人类有了越来越多的能力之后,创造出来的是个冷漠的机器世界。

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用了无数新方法干扰地球的生态平衡,而且看来可能后患无穷。有大量证据显示,我们纵情消费而不知节制,正在摧毁人类赖以繁荣的根基。

在过去两个世纪间,有数百亿动物遭到现代工业制度的剥削,而且其冷酷程度是整个地球史上前所未有的。要评估全球幸福程度的时候,只看上层阶级、只看欧洲人、只看男性,都是巨大的错误。而且,或许只看人类也同样有失公允。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似乎都认为这是由各种实质因素,例如健康、饮食和财富等决定的。如果某个人更有钱、更健康,就一定也更快乐。但这一切真的这么理所当然吗?

几千年来,早就有哲学家、神职人员和诗人反复思索快乐的本质,而且许多人都认为,社会、伦理和心灵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绝对不下于其他物质条件。

有没有可能,虽然富裕社会里的人类荷包满满,却因为人际疏离和生活没有意义而深感痛苦?有没有可能,虽然我们的老祖宗生活条件较差,但因为与家人朋友、宗教和自然关系紧密,所以反而生活得比较满足?

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就算是贫穷且有病在身的人,如果身边有爱他的另一半、爱他的家人、愿意支持他的社群,他就可能比一个孤单无伴的亿万富翁感觉更幸福快乐。当然,前提是这个人不能真的穷到无法生活,而他的疾病也不会不断恶化或让他持续感受疼痛。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考虑一种可能性。虽然过去两个世纪间人类在物质条件上有了大幅改善,但因为家庭崩溃、社会失调,所以两者的作用很可能互相抵消。如果真是如此,现在的人并不见得比1800年更快乐。甚至是我们现在如此看重的“自由”,也可能是让我们不那么快乐的原因。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够决定自己要走哪条路,但也让我们越来越难真正信守承诺、不离不弃。于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体,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如果你想要一辆牛车,而你也得到了一辆牛车,你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你想要一台全新的法拉利,而得到的只是一台二手的菲亚特,你就感觉不开心。

正是因为如此,一切顺利的时候,我们的期望跟着膨胀,于是就算客观条件其实改善了,我们还是可能不满意。而在一切不顺的时候,我们的期望也变得保守,于是就算又碰上其他的麻烦,很可能心情也不会更低落。

对现代人来说,虽然有各种镇静剂和止痛药任我们使用,但我们越来越期望能得到舒适和快感,也越来越不能忍受不便和不适。结果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可能还高于我们的先人。

这么一来,就算是长生不老也可能会导致不满。假设科学找出了能够医治所有疾疾的万灵丹,加上有效抗老疗程和再生治疗,能够让人永葆青春,那么,最可能发生的事,就是整个世界感到空前的愤怒和焦虑。

那些无力负担这些医学奇迹的人(也就是绝大多数人),一定会愤怒到无以复加。纵观历史,穷人和受压迫者之所以还能自我安慰,就是因为死亡是唯一完全公平的事。不论再富有、权力再大,人也难逃一死。光是想到自己得死,但有钱人居然能长生不老,就会让穷人怒火中烧、不可遏抑。

02:快乐的化学成分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所以,不管是中了乐透、买了房子、升官发财,或是找到了真正的爱情,都不是真正让我们快乐的原因。我们能够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那些刚中了乐透、刚找到真爱的人,之所以会快乐地跳了起来,并不是因为真的对金钱或情人有所反应,而是因为血液中开始流过各种激素,脑中也开始闪现着小小的电流。

但很遗憾,虽然我们总是想在人间创造出快乐的天堂,但人体的内部生化系统似乎就是对快乐多有限制,只会维持在恒定的水平。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快感迟早会消退,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痛苦。

举例来说,演化就把快感当成奖赏,鼓励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将自己的基因传下去。如果性交没有高潮,大概很多男性就不会那么热衷。但同时,演化也确保高潮得迅速退去。如果性高潮永续不退,可以想象男性会非常开心,但连觅食的动力都没了,最后死于饥饿,而且也不会有兴趣再去找下一位能够繁衍后代的女性。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件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但最后总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来设定的温度。人类的快乐空调系统,每个人的设定有所不同。

如果说快乐的程度是由1到10分,有些人的生化机制天生开朗,就会允许自己的情绪在6到10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8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住在一个冷漠的大城市,碰上金融市场崩溃而丧失了所有积蓄,还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还是会相当愉快乐观。

也有些人,就是倒霉有着天生阴郁的生化机制,情绪在3到7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5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得到了密切社群的支持,中了几千万的乐透,健康得可以当奥运选手,还是会相当忧郁悲观。

事实上,如果是这位天生忧郁的朋友,就算她早上中了几十亿的乐透,中午又同时找到了治愈艾滋病和癌症的方法,下午帮忙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平,晚上又终于和失散多年的孩子团聚,她感受到的快乐程度仍然顶多就是7分而已。不论如何,她的大脑就是没办法让她乐不可支。

想想你的家人、朋友。是不是有些人,不论发生多糟的事,还是能保持愉快?是不是也有些人,不管得到了多大的恩赐,还是一直郁郁寡欢?

我们常认为,只要换个工作、找到老公、买了新车、写完小说,或是付完房贷,做完诸如此类的事,就能让自己快乐得不得了。然而,等我们真正达到这些期望的时候,却没有感觉真的比较快乐。毕竟,这些并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化机制。虽然可以有短暂的刺激,但很快就会回到原点。

讲到这套生物学理论,最能抓到精髓的就是著名的新世纪口号:“快乐来自内心。”金钱、社会地位、整形手术、豪宅、握有大权的职位,这些都不会给你带来快乐。想要有长期的快乐,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

1932年,正值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赫胥黎出版了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书中将“快乐”当成最重要的价值,而且政治的基础不是警方、不是选举,而是精神药物。每天,所有人都要服用苏麻(soma,一种合成药物),这能让他们感到快乐,而且不影响生产力和工作。

03:快乐是生命有意义

赫胥黎的世界似乎对大多数读者来说都非常可怕,但又很难解释原因。所有人永远都是快乐的,这到底能有什么问题?

赫胥黎笔下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背后有一项基本生物学假设:“快乐等于快感”。在他看来,快乐就是身体感觉到快感。因为我们的生化机制限制了这些快感的程度和时间,唯一能够让人长时间、高强度感受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操纵这个生化机制。

然而,这种对于快乐的定义还是受到一些学者质疑。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发现,大多数人对生活的看法其实会有所矛盾。

让我们以养小孩为例。卡尼曼发现,如果真要计算哪些时刻令人开心,哪些时候叫人无聊,就单纯的数字来说,养小孩可说是非常不愉快的事。很多时候,养小孩就是要换尿布、洗碗、处理他们的哭闹和脾气,这些都算是没人想做的苦差事。然而,大多数家长都说孩子是他们快乐的主要来源。难道这些人都是脑子有问题吗?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调查结果让我们知道,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管任何文化、任何时代的人,身体感受快感和痛苦的机制都一样,然而他们对生活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却可能大不相同。如果真是如此,快乐的历史很可能远比生物学家想象的要来得动荡不安。

如果我们将生活切成以一分钟为单位来评估当时是否幸福快乐,中世纪的人肯定看来相当悲惨。然而,如果他们相信死后可以得到永恒的祝福,很有可能就会认为生活真是充满了价值和意义;相对而言,现代世俗子民如果不信这一套,就觉得人到最后就只有死亡,迟早会被遗忘,没了任何意义。如果用主观幸福感问卷问道“你对生活整体是否满意”,中世纪的人很可能得分会相当高。所以,我们的中世纪祖先会感到快乐,就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对来世的集体错觉,因而感觉生命充满意义吗?

没错!只要没人去戳破他们的幻想,又为什么要不开心呢?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不管是中世纪那种超脱凡世的生活意义,或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

像是可能有科学家觉得自己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士兵觉得他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这个结论听起来似乎很叫人难过。难道快乐真的就只是种自我的欺骗吗?

如果快乐是在于感受快感,想要更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如果快乐是在于觉得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要骗自己骗得更彻底。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

以上两种论点都有一个共同假设: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不管是感官的快感还是生命有意义)。自由主义将“个人主观感受”奉若圭臬,认为无论是好坏、美丑、应不应为,都是由每个人的感觉来确定。

自由主义政治的基本想法,是认为选民个人最知道好坏,我们没有必要由政府老大哥来告诉人民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想法,是客户永远是对的。自由主义艺术的基本想法,是各花入各眼,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自由主义的学校和大学,叫学生要为自己多想想。广告叫我们:“做就对了!”

就连动作片、舞台剧、八点档、小说和流行歌,都不断在洗脑着:“忠于自我”、“倾听你自己”、“顺从你的渴望”。对于这种观点,卢梭的说法称得上是经典:“我觉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觉得坏的,就是坏的。”

如果我们从小到大不断被灌输这些口号,就很可能相信快乐是种主观的感受,而是否快乐当然就是每个人自己最清楚。然而,这不过是自由主义独有的一个观点而已。

04:快乐是心灵澄明

历史上大多数的宗教和意识形态认为,关于善、关于美、关于何事应为,都有客观的标准。在这些宗教和意识形态看来,一般人自己的感觉和偏好可能并不可信。

从老子到苏格拉底,哲学家不断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言下之意也就是一般人并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自我,也因此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乐。

基督教神学家应该也会同意这种说法。不管是圣保罗或是圣奥古斯丁都心知肚明,如果让人自己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宁愿把时间用来做爱,而不是向上帝祈祷。这种选择绝对是顺从你的渴望,但这意思是想要快乐就该去做爱吗?圣保罗和圣奥古斯丁可绝对不会这么说。对他们而言,这只证明了人类本来就有罪,而且容易受到撒旦的诱惑。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沉溺在类似***成瘾的情境里。

除了基督教以外,还有其他人也认为主观感受不该是最大重点。至少在讲到主观感受的价值时,甚至达尔文和英国演化生物学家道金斯都有部分观点会与圣保罗和圣奥古斯丁相同。

根据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理论,正如同其他动物,人类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就算对个人不利,他们也会选择要让基因继续流传下去。大多数男性一生劳苦、终日烦忧、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战斗,就是没办法享受一下平静的幸福;但这是因为DNA操纵着他们,要他们为它自私的目的做牛做马。DNA就像撒旦,用一些稍纵即逝的快乐作为引诱,令人为之臣服。正因如此,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

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

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

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

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这就像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远留下来,同时又想躲开某些“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气力用尽,瘫坐在海滩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

佛教与现代生物学和新世纪运动的相同点,在于都认定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

总结来说,我们现在会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希望找出来我们主观认定什么时候有幸福感,而且认为找到特定的情绪状态就是找到了快乐。但相反的是,许多传统哲学和宗教(如佛教)则认为,快乐的关键在于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的感觉、想法、好恶就组成了自己,但这是一大错误。他们感觉愤怒的时候,心里想“我很生气,这是我的愤怒”。于是这一辈子做的,都是想要避开某些感受并追求另外某些感受。但他们从来没有发现,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

如果真是如此,我们过去对于快乐这件事的历史认知,就有可能都是错的。或许,究竟期望是否得到满足、感受是否快活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类是否了解自己。我们有什么证据,证明今天的人比起远古的采集者或中世纪的农民更了解自己呢?

学者一直到几年前才开始研究快乐这件事的历史。这场讨论才刚刚起步,要得出确切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大多数的历史书籍强调的都是伟大的思想家、英勇的战士、慈爱的圣人,以及创造力丰沛的艺术家。这些书籍对于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瓦解、帝国的兴衰、科技的发明和传播,可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对于这一切究竟怎么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却是只字未提。这是我们对于历史理解的最大空白之处。而且,现在该是补上的时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24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2024-02-18

随机推荐

  • 女性精华液十大排行榜

    女性精华液十大排行榜:娇韵诗双萃精华露、兰蔻小黑瓶精华液、西秋焕采精华液、SK-II小灯泡精华、薇诺娜保湿修护精华液、YSL夜皇后精华液、倩碧302美白镭射瓶、自然堂小紫瓶精华液、fresh红茶精华露、上水和肌屏障修护肌底液等。1、娇韵诗双

    2024-04-15
    45200
  • nivea是什么牌子

    Nivea这个牌子是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的一个身体护理产品的品牌,从1911年成立,在1994年正式的进入中国所以整体来说,护肤的历史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涵盖的方面是比较多的,有男士的护肤系列,女士的护肤系列,另外还有洗发水,面部护理和身体护理

    2024-04-15
    468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48600
  • 我花了1w,给你找出了最好用的精华

    八月爱用分享没有准时和大家见面。因为最近刚好空了几瓶护肤品,那么就干脆来个空瓶合集好了~以后我也会定期整理空瓶分享。 经验都是一整瓶用下来体验出来的,也跟风入手了不少人气好口碑的护肤产品,但真正能用到见底的可真不多。每次看

    2024-04-15
    42400
  • 李佳琦直播预告清单3.31 李佳琦直播预告3.31

    李佳琦直播预告清单331 李佳琦直播预告331。李佳琦3月31日18点直播,这次的直播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商品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佳琦3月31日直播预告,一起来看看吧。李佳琦直播预告清单331一、直播时间李佳琦3月31日18:00开始直播

    2024-04-15
    28600
  • 妮维雅防晒隔离润肤露spf30pa++是物理防晒还是化学防晒?防晒时间是多少?

    您好,知我药妆肌肤顾问很高兴帮助您。SPF是防晒指数(SunProtection Factor )的英文缩写,是防晒护肤产品对紫外线防护能力的大小。 SPF指数越高,对皮肤给予的保护能力就越大。SPF值不同,表示有效防晒的时间也不同。具体为

    2024-04-15
    25200
  • 美妍世家骨盆套盒怎么样啊

    好。1、功能方面。美妍世家骨盆套盒佩戴起来柔软舒适,使用方便,且对人体无害,此外还具有按摩、收缩、锻炼等功能,非常好。2、效果方面。美妍世家骨盆套盒通过改善人体骨盆和脊柱附近的肌肉、神经系统,以达到改善盆腔问题,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非常好。

    2024-04-15
    27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