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幸福在哪里

【小说】幸福在哪里,第1张

那年8月,我接到了师大的录取通知,我终于可以离家了。

我没日没夜拼命念书,就是想远远地离开它。尽管来送我的父亲鬓角斑白,佝偻着背,但一到高铁站,我还是一把抢过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恨他俩!

八岁前,在陕西一个普通的农村里,我曾经拥有过一个温暖的家。我爸是村小校长,我妈是村小老师。后来,他俩先后辞去公职,带着我到了省城长安,去追求“幸福”。

十年后,他俩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但与我无关。我妈还是老师,我后爹是一个带着女儿的校长;我爸也当上校长了,后妈是一个带着女儿的老师。我呢,平白无故地添了两个妹妹。我甚至怀疑我的父母是全世界最愚蠢的人了,兜兜转转不过是各自多了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而已。

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

我无声地哭了。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是我家的苹果园。

花开成漫天云雾的时候,我妈会在果园里疏花。诗人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这香喷喷的雪,扑簌簌地落在我妈的头巾上、肩头、身上,尽管我妈脸上有晒斑,身材粗壮结实,可我觉得她举着长竹竿的样子就是仙女。

我爹只是蹲在地头上,眯着原本就小的眼睛看着我妈笑。

我知道妈是心疼爹,就把活都揽下了。而我爹呢,就一个字,懒!

苹果园不远处,村里最方正的地坑四合院,就是我家。很多外地人看到我家的窑洞总是大呼小叫:“快看!房子建在地下!”

我爹说:“房屋就该建在大地之中,人心静下来就能听到黄土地的心跳。你站在院中看天,天圆地方。正应了老祖宗的话。”我爹还写了一幅对子贴在窑两边:“闻声不见人,见树不见根。”

我家院子里种的是椿树。每逢正月初一,我妈就让我抱住椿树,大声地念:

“椿树椿树你为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做大梁,我长高来穿衣裳。”

冬去春来,椿树知道了,就发出新芽。我爹就来一盘香椿炒鸡蛋,眯着细细的眼睛,吧嗒着嘴,乘我妈不注意再给自己倒一杯酒。

天热了,我妈在椿树下压饸络。荞面饸络浇羊汤,油泼辣子分外香!我一口气能吃一大碗。我爹在一旁说:“别撑着了。”

我在这里捉过蟋蟀,捉过知了、天牛、蜻蜓,还捅过一回马蜂窝——马蜂窝结在椿树上,可是不小!

从小,我就知道我的爹妈和村里人不一样,他俩是公家人!我爹是全县最年轻的校长,我妈的奖状也挂了一墙。我昂首挺胸向前走的时候,旁人会比比划划:“他是任校长的闺女!”“好好学习就能吃商品粮啊!”那羡慕,满满的流了一地。小伙伴们吵嘴时,也会大声地嚷嚷:“这是任校长说的,你比任校长能行?”

我还喜欢学校。我妈说,我还吃奶的时候,她就怀里抱着我,站在教室外面看孩子们读书。我刚学会走路,就拿教鞭敲讲台,让学生们安静;同学们稀罕的粉笔,我随便拿;谁听我的话,我就带他去老师办公室,满不在乎地告诉他,老师们在一起说笑很正常。“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开心。”在小伙伴眼里,我是有光环的!

我的幸福就在这儿,苹果园、四合院、椿树、荞面饸络、蟋蟀、知了和村子,还有学校。可我妈却告诉我,幸福在远方,一个叫长安的城市。

2

我妈是火——风风火火的火;我爹是水——一潭死水的水。

我妈说到做到。她把一墙奖状摘下来,到城里的学校里讲了一节课,就把合同签下了。她和我爹商量,我爹低着头就是不言语。我奶奶早上偷偷来过,她跟我爹咬了半天耳朵,所以我爹就是不同意,他神情木讷地抽烟,额头的皱纹更深了。

“我还不是为了娃!你去看看咱县一年能考上几个大学生?”我娘“啪”的一声把抹布扔到我爹面前。

“行。”我爹喷出一口烟来,答应了。

于是,我跟着妈来到了省城。

城里的树种在路两旁,和高楼一比,它们就都成了侏儒。它们不结果,也不长香椿芽。只会傻站着,是装饰城市衣服的花边。

城里的房子长在地面上,直插云霄。我把脖子仰酸了,数啊数:“十九、二十、二十一……”我的新家就在大高楼里,要坐电梯。从外面看,这高楼挺吓人,可里面的房屋就鸽子笼大,城里人叫“一室一厅”。巴掌大的一个地方除了我和我妈住,还有两个小学生寄宿在我家。

我妈说:“多挣点,将来咱也在城里买房子,当城里人。”

“当城里人有什么好?就住这,憋屈死了,连喘气都憋屈。”我大声抗议。

我妈说:“多少人想来还来不了呢!”

上下电梯时,我把所有楼层的按钮都按上一遍,不一会,就听到有人喊:“谁干的!这不是耽误时间么!”我偷偷地笑了。

时间!时间!时间!

所有的人都喊着没时间了!没时间了!没时间了!

城里人就是住在蜂巢的蜜蜂,天不亮就飞出去;天黑了,又飞回来睡觉。城里人的家就是用来睡觉的。所以他们的家就是个鸽子笼。我想他们不如买个充气房子,天黑了,气一充,就可以睡觉了,还省得来回跑了。我把这主意告诉妈,她忙得要死,懒得管我胡扯。

“快睡!明天又让我叫你!”

在学校,我妈是老师,可我却威风不起来了,因为班长的爸爸是房地产的老总。

放学后,班长叫我们去她家玩,我才知道原来城里人的家不都是鸽子笼。这么宽敞的房子,还有楼梯可以爬到二楼!原来电视里演的是真的!一台钢琴放到这房子里都看不出大来!钢琴黑色的漆像镜子一样光滑。我走过去“叮——”地按了一下。班长看我好奇,就过来了,乐曲从她上下翻飞的手指间淌出,像水一样在宽敞的大厅里流动……我木讷地坐在沙发上,一只巨大的金毛垂着粉红舌头,安静的蹲在我的对面,用不见眼白的棕黑色大眼睛盯着我。

“妈,我想弹钢琴。”

“没钱。”

钱!钱!钱!

城里人经常说房租要钱、公交要钱、衣服要钱,和同事聚餐还要钱!

钱!钱!钱!

我妈和学生家长讲话。家长接了个电话,然后就抱怨:“你看我这乡党,心大的,让我给他捎套房子。”我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曾经一手拿着工资卡,一手搂着我,欢天喜地地说:“妈只要干二十年,咱就能买房子了。你就是城里人了!”可人家呢,轻轻的一句“捎”套房……那可是我妈的二十年呐。

我妈盯着电视,《中国式离婚》中的女主正逼自己的老公“下海”,我妈说:“叫你爹也一起来吧。”

3

我的家团聚了,却像橘树一样,换个地方味就变了。

我爹我妈天天吵架。

我妈是火。她急切地想变成城里人,并且明显用力过度。她爱逛街,熟悉每一个商场,因为不会搭配衣服,所以买的都是套裙。同学问我:“你妈妈是不是从来不穿裤子?”

我妈几乎是一瞬间就喜欢上了化妆。家长送的迪奥粉饼,是我妈半个月的工资。伴随着同事们“哇,迪奥啊!”的羡慕声,我妈在脸上的晒斑上扑来扑去,却没有人告诉她,她扑了粉的脸还是不好看。城里人那种嫩白的皮肤,是几代人过好日子才有的。

我爹是水——用沉稳来掩饰自己的惊慌失措。他从校长跌到了老师,用最低的姿态臣服于这个城市。他也想融入城市,他的方法就是买房。他存下每一分钱,并要求我妈也这样做。“买房子就像是我们村里人盖房。”在城里盖了房,他就可以挺起自己的脊梁了!

他俩人就像是换了水土的植物,一个急着往上长,一个急着往下生根。他们都没有安全感。

我妈喜欢城里的一切,她和家长去高档餐厅吃饭,和英俊儒雅的男老师说笑,喜欢聊QQ、和网友见面……在她眼中,只要是和城里沾边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魔幻般的光泽。

我爹买房上了瘾,他带家教,去机构上课,不买衣服,只吃工作餐,没有任何娱乐,还问所有认识的人借钱,只要首付一够就去买房子,收房后装修一下再租出去,用租金来还月供。10年时间,他买了三套房50平米的房子。

一个要花钱,一个要买房,我爹我妈开始无休无止地争吵,先是偷偷的,后来居然在单位吵,最后开始打架,把我家厨房的玻璃门也踹破了。我拧过脸去假装它不存在。而我爹妈也不去修理,任由它破下去。

我妈开始发火,没头没脑地发火,我手足无措的看着她不停地说啊说啊……我奇怪她上了一天课竟然不累,骂起我来依旧是滔滔不绝。骂完我,她立刻就后悔了:“妈再发火,你就捅捅妈妈的肚子,妈妈就像气球一样撒了气。好么?”我说:“没用。”我妈就愣住了,在那里偷偷地抹眼泪。

我爹不发火,佝偻着背。他活在他的世界里,他看不到我。

4

有一次,幸福都到我家门口了。

那一年,我家再也不用租房子了,我们搬到了自己家住。我妈还到长安最牛的私立学校当老师,一个月能挣一万!我妈把同事一拨又一拨地招呼进家里,同事们都说我家是“双喜临门”。我爸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对我说:“好好学,将来爸也像城里人一样供你去外国念书。”

我妈居然在新厨房里做饭了!以前,我们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餐厅里凑合。

我妈问我:“想吃啥?”

“羊汤荞面饸络。”我拉长声音喊着。

我爹在一旁吃吃地笑。

热气腾腾的荞面饸络上漂浮一层红红的辣子油,我吃的头上一层汗。

我妈用手抹去我的汗:“好吃么?”

我边吸溜边点头。

那时我不知道,这竟是我最后一次吃我妈做的荞面饸络了。

城里人自己家不好好待着,爱去别人的地界瞎转,还说是“旅游”。不过想想也是,他们的家没有椿树一年四季变着模样讨他们喜欢,没有蟋蟀、知了,待待自然就烦了。可他们转完了,还要发朋友圈“晒”,这下,我妈就坐不住了,她也要去。

恰好有一个学生家长邀请我家和数学老师一家去陕南旅游。我们就欢天喜地地开始准备了。到了出发的时候,那个在普通学校教书,其貌不扬的数学老师居然开来了一辆金色的君威。

几天来在我家徘徊的幸福在这辆金色的君威前瞬间就消失了,我妈为了今天专门买的高跟鞋和套裙都在她阴沉的脸色下失色了。

“这真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啊!”我妈忍不住感叹,一嘴的酸味。

我爸把头拧过去,不看我妈。

陕南究竟哪里美,值得驱车千里?

家长设晚宴招待我们两家,我和数学老师的女儿吃饱后在一旁看《老鼠和猫》,她笑得像只嘎嘎叫的皮鸭子。我在偷看我那喝多了的妈,和一旁不言语的爹。

我想,这家长真是奇怪,他要想讨好我妈,就应该告诉她自己是多么羡慕在名校当老师的人,为啥还要让我妈参观他家的大厂子呢?这不是给我妈添堵么?还有那个数学老师,多余开一辆车来。大家聚在一起不是为了追求幸福么?不知他们两家幸福了没有,反正我家眼看就要到来的幸福,拍拍屁股转身就走了。

5

我跟着我妈去名校上学了,我爸一个人住在新家里带学生。

名校的工作更累,我妈回到家就说浑身疼。可她还得带学生挣钱。更让我妈不高兴的是名校的家长更有钱,送孩子去英国念书就像是送娃到村口奶奶家一样随便。

我和我妈只有在周末才能和我爸见一面,两人都累,各翻各的手机。我也累,有写不完的作业。

名校!名校!名校!

长安人像疯了一样往名校钻,不上名校的学生好像只能去死。我因为能在名校读书而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我爸妈的骄傲。

城里人就是这样,你羡慕我,我羡慕他,都喜欢用别人有的比自己没有的。

看着这群早上出发,晚上回家的无头蜂,还要把自己往死里比,我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这就是我爹妈要的幸福么?

6

即便是没有住在土中,我也感到了震动,但我害怕,怕到把自己的头深深地扎在书里。

后来,名校的一位校长带着我妈和我去大餐厅吃饭。他想讨好我,点的都是菜单中最贵的菜,还一直问:“好吃吗?”

我用筷子拨拉着菜,说:“不好吃,还是我妈做的荞面饸络好吃。”

他讪讪的笑了一下,说“你妈太辛苦了!”

我看到我妈把脸别过一边去,用手抹着自己的眼角。

我奇怪,这么多年了,我爹为什么不说一句:“你妈太辛苦了。”我忽然想起我妈在苹果园里疏花的样子……

我妈终于找到她的幸福了。他不是一个有钱人,也不是一个有权人,只是一个瘦小的、带着一个女儿的、会说“你太辛苦了”的体贴男人!

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我妈告诉我,她再婚了。我妈在厨房里噼哩叭啦地忙碌着,瘦小男人则跑前跑后地擦桌子,摆碗筷,嘴里一直说:“行了,今天别带学生了,陪陪闺女!钱要多少才是个够呢?”四菜一汤上齐了,可是没有我爱吃的羊汤荞面饸络。

我爹开车送我。他终于当上了校长,名下还有三套房子。有个带着女儿的老师想嫁给他,条件是要把她的名字写在房产证上。我爹说,“这不行,我要留给我闺女。在城里,闺女也要有房。”

那一瞬间,我几乎是吼了出来:“我不要!你把你自己过好,别问人借钱了!”

我爹一脚急刹车,我的头几乎撞到了前玻璃上。

我爹的幸福是在城里盖房,现在他盖了三套,他幸福了吧?

车窗外的阳光跳到了我的脸上,就和我坐在椿树下看书时的阳光一样。我忽然想起在城里十年,我再也没有见过蟋蟀、知了、天牛、蜻蜓,和马蜂窝……

“椿树椿树你为王,

你长粗来我长长。

你长粗来做大梁,

我长高来穿衣裳。”

……我眼睛望着窗外,泪如雨下。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们还回得去那个坑底下长着椿树的美丽的家么?

人生不快乐的4大根源

想想你的家人、朋友。是不是有些人,不论发生多糟的事,还是能保持愉快?是不是也有些人,不管得到了多大的恩赐,还是一直郁郁寡欢?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而每个人的快乐系统的设定都有所不同。

如果说快乐的程度是由1到10分,有些人的生化机制天生开朗,就会允许自己的情绪在6到10分之间来回。像这样的人,就算碰上金融市场崩溃而丧失了所有积蓄,还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还是会相当愉快乐观。

也有些人,就是倒霉有着天生阴郁的生化机制,情绪在3到7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5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中了几千万的乐透,还是会相当忧郁悲观。不论如何,她的大脑就是没办法让她乐不可支。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

除了上述从生物学根源去探索人类的幸福快乐,在《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还从历史、经济、社会、心理、哲学、宗教等多个维度,探究社会的发展是如何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的?今天特摘选书中这部分内容如下,望有益于朋友们更深一层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社会,以及我们自身~

——正反君

01:快乐如何计算?

常有人认为,历史不断进展,人类的能力不断增加,我们会运用能力来减轻痛苦、满足愿望,所以我们想必过得比中世纪的祖宗们来得快乐。然而,历史一再证实,人类有了权力或能力就可能滥用。

所以要说能力越高就越幸福,看来实在有些天真。有些反对“能力越高就越幸福”这种观点的人则认为,人类有了越来越多的能力之后,创造出来的是个冷漠的机器世界。

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用了无数新方法干扰地球的生态平衡,而且看来可能后患无穷。有大量证据显示,我们纵情消费而不知节制,正在摧毁人类赖以繁荣的根基。

在过去两个世纪间,有数百亿动物遭到现代工业制度的剥削,而且其冷酷程度是整个地球史上前所未有的。要评估全球幸福程度的时候,只看上层阶级、只看欧洲人、只看男性,都是巨大的错误。而且,或许只看人类也同样有失公允。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似乎都认为这是由各种实质因素,例如健康、饮食和财富等决定的。如果某个人更有钱、更健康,就一定也更快乐。但这一切真的这么理所当然吗?

几千年来,早就有哲学家、神职人员和诗人反复思索快乐的本质,而且许多人都认为,社会、伦理和心灵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绝对不下于其他物质条件。

有没有可能,虽然富裕社会里的人类荷包满满,却因为人际疏离和生活没有意义而深感痛苦?有没有可能,虽然我们的老祖宗生活条件较差,但因为与家人朋友、宗教和自然关系紧密,所以反而生活得比较满足?

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就算是贫穷且有病在身的人,如果身边有爱他的另一半、爱他的家人、愿意支持他的社群,他就可能比一个孤单无伴的亿万富翁感觉更幸福快乐。当然,前提是这个人不能真的穷到无法生活,而他的疾病也不会不断恶化或让他持续感受疼痛。

这样一来,我们就得考虑一种可能性。虽然过去两个世纪间人类在物质条件上有了大幅改善,但因为家庭崩溃、社会失调,所以两者的作用很可能互相抵消。如果真是如此,现在的人并不见得比1800年更快乐。甚至是我们现在如此看重的“自由”,也可能是让我们不那么快乐的原因。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能够决定自己要走哪条路,但也让我们越来越难真正信守承诺、不离不弃。于是,社群和家庭的凝聚力下降而解体,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如果你想要一辆牛车,而你也得到了一辆牛车,你就会感到满足。如果你想要一台全新的法拉利,而得到的只是一台二手的菲亚特,你就感觉不开心。

正是因为如此,一切顺利的时候,我们的期望跟着膨胀,于是就算客观条件其实改善了,我们还是可能不满意。而在一切不顺的时候,我们的期望也变得保守,于是就算又碰上其他的麻烦,很可能心情也不会更低落。

对现代人来说,虽然有各种镇静剂和止痛药任我们使用,但我们越来越期望能得到舒适和快感,也越来越不能忍受不便和不适。结果就是我们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可能还高于我们的先人。

这么一来,就算是长生不老也可能会导致不满。假设科学找出了能够医治所有疾疾的万灵丹,加上有效抗老疗程和再生治疗,能够让人永葆青春,那么,最可能发生的事,就是整个世界感到空前的愤怒和焦虑。

那些无力负担这些医学奇迹的人(也就是绝大多数人),一定会愤怒到无以复加。纵观历史,穷人和受压迫者之所以还能自我安慰,就是因为死亡是唯一完全公平的事。不论再富有、权力再大,人也难逃一死。光是想到自己得死,但有钱人居然能长生不老,就会让穷人怒火中烧、不可遏抑。

02:快乐的化学成分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所以,不管是中了乐透、买了房子、升官发财,或是找到了真正的爱情,都不是真正让我们快乐的原因。我们能够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那些刚中了乐透、刚找到真爱的人,之所以会快乐地跳了起来,并不是因为真的对金钱或情人有所反应,而是因为血液中开始流过各种激素,脑中也开始闪现着小小的电流。

但很遗憾,虽然我们总是想在人间创造出快乐的天堂,但人体的内部生化系统似乎就是对快乐多有限制,只会维持在恒定的水平。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我们会短暂感受到快感,但不会永远持续。快感迟早会消退,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痛苦。

举例来说,演化就把快感当成奖赏,鼓励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将自己的基因传下去。如果性交没有高潮,大概很多男性就不会那么热衷。但同时,演化也确保高潮得迅速退去。如果性高潮永续不退,可以想象男性会非常开心,但连觅食的动力都没了,最后死于饥饿,而且也不会有兴趣再去找下一位能够繁衍后代的女性。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虽然遇到某些事件会让温度暂时有波动,但最后总是会控制调整回到原来设定的温度。人类的快乐空调系统,每个人的设定有所不同。

如果说快乐的程度是由1到10分,有些人的生化机制天生开朗,就会允许自己的情绪在6到10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8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住在一个冷漠的大城市,碰上金融市场崩溃而丧失了所有积蓄,还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还是会相当愉快乐观。

也有些人,就是倒霉有着天生阴郁的生化机制,情绪在3到7分之间来回,大约稳定在5分附近。像这样的人,就算得到了密切社群的支持,中了几千万的乐透,健康得可以当奥运选手,还是会相当忧郁悲观。

事实上,如果是这位天生忧郁的朋友,就算她早上中了几十亿的乐透,中午又同时找到了治愈艾滋病和癌症的方法,下午帮忙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平,晚上又终于和失散多年的孩子团聚,她感受到的快乐程度仍然顶多就是7分而已。不论如何,她的大脑就是没办法让她乐不可支。

想想你的家人、朋友。是不是有些人,不论发生多糟的事,还是能保持愉快?是不是也有些人,不管得到了多大的恩赐,还是一直郁郁寡欢?

我们常认为,只要换个工作、找到老公、买了新车、写完小说,或是付完房贷,做完诸如此类的事,就能让自己快乐得不得了。然而,等我们真正达到这些期望的时候,却没有感觉真的比较快乐。毕竟,这些并不会改变我们的生化机制。虽然可以有短暂的刺激,但很快就会回到原点。

讲到这套生物学理论,最能抓到精髓的就是著名的新世纪口号:“快乐来自内心。”金钱、社会地位、整形手术、豪宅、握有大权的职位,这些都不会给你带来快乐。想要有长期的快乐,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

1932年,正值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赫胥黎出版了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书中将“快乐”当成最重要的价值,而且政治的基础不是警方、不是选举,而是精神药物。每天,所有人都要服用苏麻(soma,一种合成药物),这能让他们感到快乐,而且不影响生产力和工作。

03:快乐是生命有意义

赫胥黎的世界似乎对大多数读者来说都非常可怕,但又很难解释原因。所有人永远都是快乐的,这到底能有什么问题?

赫胥黎笔下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背后有一项基本生物学假设:“快乐等于快感”。在他看来,快乐就是身体感觉到快感。因为我们的生化机制限制了这些快感的程度和时间,唯一能够让人长时间、高强度感受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操纵这个生化机制。

然而,这种对于快乐的定义还是受到一些学者质疑。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发现,大多数人对生活的看法其实会有所矛盾。

让我们以养小孩为例。卡尼曼发现,如果真要计算哪些时刻令人开心,哪些时候叫人无聊,就单纯的数字来说,养小孩可说是非常不愉快的事。很多时候,养小孩就是要换尿布、洗碗、处理他们的哭闹和脾气,这些都算是没人想做的苦差事。然而,大多数家长都说孩子是他们快乐的主要来源。难道这些人都是脑子有问题吗?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调查结果让我们知道,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管任何文化、任何时代的人,身体感受快感和痛苦的机制都一样,然而他们对生活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却可能大不相同。如果真是如此,快乐的历史很可能远比生物学家想象的要来得动荡不安。

如果我们将生活切成以一分钟为单位来评估当时是否幸福快乐,中世纪的人肯定看来相当悲惨。然而,如果他们相信死后可以得到永恒的祝福,很有可能就会认为生活真是充满了价值和意义;相对而言,现代世俗子民如果不信这一套,就觉得人到最后就只有死亡,迟早会被遗忘,没了任何意义。如果用主观幸福感问卷问道“你对生活整体是否满意”,中世纪的人很可能得分会相当高。所以,我们的中世纪祖先会感到快乐,就只是因为他们有着对来世的集体错觉,因而感觉生命充满意义吗?

没错!只要没人去戳破他们的幻想,又为什么要不开心呢?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不管是中世纪那种超脱凡世的生活意义,或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

像是可能有科学家觉得自己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士兵觉得他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这个结论听起来似乎很叫人难过。难道快乐真的就只是种自我的欺骗吗?

如果快乐是在于感受快感,想要更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如果快乐是在于觉得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要骗自己骗得更彻底。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

以上两种论点都有一个共同假设: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不管是感官的快感还是生命有意义)。自由主义将“个人主观感受”奉若圭臬,认为无论是好坏、美丑、应不应为,都是由每个人的感觉来确定。

自由主义政治的基本想法,是认为选民个人最知道好坏,我们没有必要由政府老大哥来告诉人民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想法,是客户永远是对的。自由主义艺术的基本想法,是各花入各眼,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自由主义的学校和大学,叫学生要为自己多想想。广告叫我们:“做就对了!”

就连动作片、舞台剧、八点档、小说和流行歌,都不断在洗脑着:“忠于自我”、“倾听你自己”、“顺从你的渴望”。对于这种观点,卢梭的说法称得上是经典:“我觉得好的,就是好的。我觉得坏的,就是坏的。”

如果我们从小到大不断被灌输这些口号,就很可能相信快乐是种主观的感受,而是否快乐当然就是每个人自己最清楚。然而,这不过是自由主义独有的一个观点而已。

04:快乐是心灵澄明

历史上大多数的宗教和意识形态认为,关于善、关于美、关于何事应为,都有客观的标准。在这些宗教和意识形态看来,一般人自己的感觉和偏好可能并不可信。

从老子到苏格拉底,哲学家不断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言下之意也就是一般人并不知道自己真实的自我,也因此很可能忽略了真正的快乐。

基督教神学家应该也会同意这种说法。不管是圣保罗或是圣奥古斯丁都心知肚明,如果让人自己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宁愿把时间用来做爱,而不是向上帝祈祷。这种选择绝对是顺从你的渴望,但这意思是想要快乐就该去做爱吗?圣保罗和圣奥古斯丁可绝对不会这么说。对他们而言,这只证明了人类本来就有罪,而且容易受到撒旦的诱惑。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沉溺在类似***成瘾的情境里。

除了基督教以外,还有其他人也认为主观感受不该是最大重点。至少在讲到主观感受的价值时,甚至达尔文和英国演化生物学家道金斯都有部分观点会与圣保罗和圣奥古斯丁相同。

根据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理论,正如同其他动物,人类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就算对个人不利,他们也会选择要让基因继续流传下去。大多数男性一生劳苦、终日烦忧、竞争激烈、需要不断战斗,就是没办法享受一下平静的幸福;但这是因为DNA操纵着他们,要他们为它自私的目的做牛做马。DNA就像撒旦,用一些稍纵即逝的快乐作为引诱,令人为之臣服。正因如此,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

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

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主观感受就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每个瞬间都在改变,就像海浪一样。不论你感受到的是快感或不快,觉得生命是否有着意义,这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已。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

追求这些主观感受十分耗费心神,而且终是徒劳,只是让我们受制于追求本身。因此,苦的根源既不在于感到悲伤或疼痛,也不在于感觉一切没有意义。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人想要离苦得乐,就必须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如此一来,虽然感受疼痛,但不再感到悲惨;虽然愉悦,但不再干扰心灵的平静。

于是,心灵变得一片澄明、自在。这样产生的心灵平静力量强大,那些穷极一生疯狂追求愉悦心情的人完全难以想象。这就像是有人已经在海滩上站了数十年,总是想抓住“好的海浪”,让这些海浪永远留下来,同时又想躲开某些“坏的海浪”,希望这些海浪永远别靠近。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站在海滩上徒劳无功,被自己累得几近发疯。最后终于气力用尽,瘫坐在海滩上,让海浪就这样自由来去。忽然发现,这样多么平静啊!

佛教与现代生物学和新世纪运动的相同点,在于都认定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

总结来说,我们现在会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希望找出来我们主观认定什么时候有幸福感,而且认为找到特定的情绪状态就是找到了快乐。但相反的是,许多传统哲学和宗教(如佛教)则认为,快乐的关键在于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的感觉、想法、好恶就组成了自己,但这是一大错误。他们感觉愤怒的时候,心里想“我很生气,这是我的愤怒”。于是这一辈子做的,都是想要避开某些感受并追求另外某些感受。但他们从来没有发现,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

如果真是如此,我们过去对于快乐这件事的历史认知,就有可能都是错的。或许,究竟期望是否得到满足、感受是否快活都不是重点,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类是否了解自己。我们有什么证据,证明今天的人比起远古的采集者或中世纪的农民更了解自己呢?

学者一直到几年前才开始研究快乐这件事的历史。这场讨论才刚刚起步,要得出确切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大多数的历史书籍强调的都是伟大的思想家、英勇的战士、慈爱的圣人,以及创造力丰沛的艺术家。这些书籍对于社会结构的建立和瓦解、帝国的兴衰、科技的发明和传播,可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对于这一切究竟怎么为个人带来快乐或造成痛苦,却是只字未提。这是我们对于历史理解的最大空白之处。而且,现在该是补上的时候了。

活动前,我问大家,什么是“反馈”?

当东西落地时,“砰”的一声响

当孩子叫妈妈时,我说“乖”

当领了发的红包时,对方说一句“谢谢”

当我给领导提建议时,领导能喜悦的回应我,即使我说的建议未必是最好的!

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时,我们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一个拥抱,或者翘起我们的大拇指,大声告诉孩子“你真棒!”

是的,反馈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件事情,由于对方的反馈或者不反馈,让我们感觉到有所帮助/感动/开心,或者感到很糟糕\很难过\很尴尬!

大家分享了很多案例,比如:初到公司,给领导提建议时,领导很冷漠的应承着,但是没有任何举动;在公司主动承担一些工作,忽然工作就会变成自己;在家里做全职妈妈,很辛苦,却没有一句肯定的话语!还有用淘宝在当地为爸爸买蛋糕,在生日当天送到时,爸爸对女儿说,他很开心!还有妻子对老公的激励,是否要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大海不缺一滴水,森林不缺一棵树,家族里缺一个振兴家族的人!老公之后的奋发图强!

原来我们在生活中就在践行反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喜怒哀乐,五味杂陈!

反馈有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两种!

积极正面反馈有三种:

0级反馈,你的所有努力付出,对方什么也不说,保持沉默!你就猜吧!是不是感觉很无奈,没有任何连接!

一级反馈,给予赞扬!你对孩子说,你真棒啊,真聪明,真勇敢等!领导对你说:真的很优秀哦,很能干,业务能力很强等!

二级反馈:给予赞扬,并说为什么!宝贝你是一个守时的宝宝,因为你从来不迟到!这是很重要的品质,不迟到,代表对别人的尊重,而大家都喜欢尊重的自己人。

做到二级反馈,困难很多,你需要努力发掘对方的优点,要端正自身正确价值观,同时还要注意别把它和负面反馈绑在一起。

1、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二级反馈的前提是真诚,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讽刺和挖苦。善于发现他人优点是感恩的表现,长期这样做二级反馈会给我们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

尤瓦尔·赫拉利有一本书,叫《人类简史》。书中说农民的生活比猎人时代的还要焦虑,既要低头看地又要抬头看天,要非常小心谨慎才能够活得下来。所以我们体内谨慎的基因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带领团队的时候,还天天防范风险。

到了工业时代,哪怕是工业40,我们的首要任务也是合作,带领团队时要激发成员的斗志。这个时候需要调动自己体内乐观的那一面,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且发扬光大。

案例:陶行知的“三颗糖”

陶行知是很有名的教育家,他是怎么教育学生呢?

有一次他在学校看到有两个小孩打架,一个大小孩儿欺负一个小小孩儿。陶行知赶紧阻止他们,把他们拉开,并且让那个大小孩儿去他办公室等他。那个小孩儿特别紧张的在办公室等待校长的到来。来了之后,校长给了他一颗糖,说:“你来办公室等我,说明你懂得尊师敬长”。

小男孩儿正百思不得其解时,校长又给了他一颗糖,说“我刚刚调查了一下,你打他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懂得见义勇为”。

小男孩儿满怀内疚的说:“我其实不应该打他,我可以劝劝他,不要他再欺负女同学了”。“现在你认识到错误,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法,说明你懂得知错就改”,说完陶行知又给了他一颗糖,就让他上课去了。

人的幸福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任何外在物质。一个好老师关注的学生的价值观,陶行知用三颗糖教会了孩子要懂得尊师敬长、见义勇为和知错就改,对于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为什么”不好说

告诉对方“为什么”,需要自己先有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更重要。中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在价值观塑造方面就显得非常欠缺。

情感引导

如果父母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还缺乏情商教育,怎么能传递给孩子呢?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出问题多半是因为原件有问题。

在孩子两三岁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中国很多家长教孩子的词语都是“爸爸”、“妈妈”、“星星”、“钱”之类的名词。事实上,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情感类的词语才更合适,比如“爱”、“开心”、“难过”、“分享”、“妥协”、“商量”、“关心”、“宽容”、“耐心”等等。

金伯莉·布雷恩有本书,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告诉我们,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学会一样又一样正确的行为。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二级反馈,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立刻告诉他这是对的,并且要说为什么,帮他塑造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很多家庭用贿赂、控制或者放任的方式,而不是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更是得不偿失,会使得孩子丧失对事物的兴趣,而变为了被动型的人格。

案例:表扬过程和动机比结果更重要

心理学家有一个关于小孩儿教育的实验。两组小孩儿分别玩儿拼图,在他们做出一组拼图以后,分别进行表扬。对第一组说:“他们很棒,很聪明”,对第二组说:“你们真棒,真善于探索和坚持”,让他们继续玩儿大量的拼图。

研究生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发现,被表扬聪明的一组更多的去挑了简单的拼图,被表扬探索和坚持的一组,更多的去挑了更难的拼图。

所以,表扬探索和坚持比表扬聪明更好,而探索和坚持是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在做二级反馈的时候更多的去表扬过程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

安德斯·艾利克森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书中说如果我们把工作视做一场练习,看重过程,会发现工作特别有意义。因为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会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取得进步。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够在关键时刻说关键的话,前提是父母有正确的价值观。团队里也是一样,我们要告诉对方“为什么”,就需要自己有更加具有感召力的价值观。

3、“但是”

很多老板喜欢表扬完了别人之后,再说个“但是”,就开始批评员工了。这时候员工就会觉得之前的表扬都是虚伪的,所以就达不到塑造行为的效果了。二级反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牢固的尊敬和信任,所以不能把二级反馈和负面反馈绑在一起。

1)远离“但是”,信任他人

我们习惯于得到一个一分为二的评价,这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关,比如老师给学生的评语大多都是这样的:“某某同学: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但是,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希望早日改正”。

长期以来我们得到的都是这种一分为二的评语,没有一个完整的肯定,这使得国人的国民性里普遍缺乏信任。信任别人是一种特别稀缺的能力,我们在人际关系层面普遍缺乏安全感,不太敢轻易相信一个朋友。

作为领导,不要使用这种方法去评价员工,应该多多信任员工。优点就是优点,要完整地给予员工赞美。

2) 无条件的爱是家庭和睦最重要的基石。

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孩子成绩好了带他去旅游,成绩差了就不去,这就不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不意味着溺爱,要教育孩子,不能做一些违法乱纪、损人不利己的事。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温柔但是有边界。父要做好监护人,就要告知孩子因为父母是爱他的,所以有责任纠正他的错误行为。

公司不是家,但是人性是相同的,给员工做二级反馈的时候也要带着这种心态去信任员工。

三、运用BIC进行负面反馈

BIC(Behavior has impact which leads to consequence)是指,我们的某一个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从而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给员工进行负面反馈的时候用这种行为 + 影响 + 后果的模式,会有良好的效果。img

1、行为(behavior)

当领导要说出员工的一个错误的行为的时候,应该陈述事实、罗列数据而非表达观点。比如“小张,我看了一下考勤记录,上周你有三个迟到记录”是在陈述事实,“小张,你最近经常迟到”则是在表达观点。

2、影响(impact)

影响要是短期的、局部的负面结果。比如“今天下午上课你迟到了十分钟,会影响到我们上课的秩序,也分散了老师的注意力”就属于短期影响。

3、结果(consequence)

结果要跟对方利益挂钩。比如“这样下去我担心咱们班的班风会涣散,不易于咱们这次培训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你在咱们班的形象”就是和对方的利益挂钩了。

案例:IBM如何运用BIC进行负面反馈

樊登老师有一次代表IBM在海尔讲团队课,讲完课回到酒店之后,接到了IBM打来的电话,对方想做一个反馈。

电话里是这么讲的:“樊老师,今天早上,您在讲团队那部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B部分:把樊登老师的原话念了出来)我观察到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您说的这几点。您把这个东西讲给他们听,会影响到他们对已有的知识点的接收(I部分:短期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您成为一名优秀的引导师(C部分:和利益挂钩)。那么,樊老师,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一听就知道对方那一套就是专业的职业经理人的说辞,樊登老师随后自己也做了很大改进。因为这件事,樊老师和这个人的关系也拉近了一大截。

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就是经过一系列工具塑造出来的:比如表扬人用二级反馈,负面反馈用BIC,开会要头脑风暴,布置工作要说五遍等等,是一种标准化的沟通模式。中国只有向他们学习这个才能把企业做到超大。

课时小结:

做到二级反馈有很多困难,领导要要努力发掘对方的优点,端正自身的正确价值观。还要注意不能把二级反馈和负面反馈绑在一起,做负面反馈要用专门的工具:BIC。

现场练习:

现场两位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二级反馈,孩子幸福的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到了妈妈对自己肯定的声音,这会让他们慢慢成为一个自信幸福感很强的人!

生活中小小的改变就会带来人生大大的不同,让我们从二级反馈开始吧,此刻开始选择一个你想分享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学,开始行动吧!也许许久不联系,但是这个二级反馈,将会带来久违的感动,期待大家的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308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2024-02-18

随机推荐

  • 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皮肤老化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用护肤品来维持它的稳定性,避免老化问题的加速,让肤质保持更长时间的紧致。以下分享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2024-04-15
    493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在于质地不同、使用方法不同、适合人群不同。1、质地不同精华露是高浓缩后的护肤品,例如著名品牌SK神仙水就是这类型的产品,质地较为粘稠,更适合干性皮肤使用。但对于油性肌肤,因为油脂分泌旺盛的缘故,不太适合多种精华类的护肤品

    2024-04-15
    44300
  • 护肤品哪个牌子补水效果最好 让你的肌肤时刻充盈水润

    护肤品是我们日常护理肌肤最常使用到的一种产品,现在市面上的护肤品品牌众多,很多人都挑花了眼,一般情况下,选取补水的护肤品比较好,那么护肤品哪个牌子补水效果最好?让你的肌肤时刻充盈水润。护肤品哪个牌子补水效果最好别人推荐的好的护肤品不

    2024-04-15
    38600
  • jovisse富勒烯白金套盒和黑松露黑金套盒哪个好

    黑松露和富勒烯功效不同,都很好的成分哦。富勒烯美容功能:1、抗皱,且能防止皱纹的产生,并在皱纹产生后,可得到有效改善。并能降低皮肤中胶原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从而避免肌肤中胶原蛋白的分解流失。2、清除活性氧,富勒烯对皮肤中的活性氧具有清除效果,

    2024-04-15
    38000
  • 有谁用过妮维雅的防晒产品?进来说说啊

    用过的感觉油油的。比较好的有兰蔻,迪奥,资生堂,建议买三个15ml中样,不到200元,差不多够用了我觉得防晒霜一般比较油腻,涂在脸上有不透气的感觉。其实防晒指数越大对皮肤的副作用也就越大,而且防晒霜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定时的补涂,效果才会最好

    2024-04-15
    33100
  • 精华液和精华露哪个先用?

    关于“精华液和精华露哪个先用”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过根据使用经验和化妆师的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两者的区别。精华液是一种含有高浓度有效成分的产品,可以深层滋养肌肤、修复细胞,并具有美白、保湿等

    2024-04-15
    36800
  • 面膜代加工厂家

    1、济南博利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营产品:面膜,面膜加工,壳聚糖面膜代加工,械字号面膜加工,玻尿酸原液,霜膏,乳液等。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号东湖大厦东座702室。成立时间:1998-07-15。2、广州寿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产品:膏

    2024-04-15
    39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