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宝莲在多城实行战略性撤柜,将专注线上,这家已有105年历史、入华二十余年的美妆品牌,线下将仅保留屈臣氏专柜,其余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美宝莲在多城实行战略性撤柜,将专注线上。
美宝莲在多城实行战略性撤柜,将专注线上1对于多家媒体所报道的关于美宝莲在多个城市实行战略性撤柜一事,美宝莲官方客服回应称撤柜已经很久了,有些城市已经只剩下专设柜台了。
对于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下门店,美宝莲客服表示还不确定。线下将仅保留屈臣氏专柜,其余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
美宝莲成立至今已有105年历史。1995年,美宝莲登陆中国市场,但次年即被欧莱雅收购。 很快,美宝莲便晋升为中国最畅销的彩妆品牌。
潮起潮又落。2018年5月,网曝美宝莲陆续撤离超市大卖场渠道。2020年开始撤柜中国百货,对此,美宝莲中国表示,是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国货彩妆品牌的兴起,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品牌快速增长,美宝莲的市场份额也随之缩减。
大集团业绩堪忧的“附属品牌”或将出局
在一份商场TOP30美妆品牌2021年全年业绩报表显示,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资生堂集团、LVHM集团各品牌中业绩在不断下滑的不在少数,且不乏悦木之源、科颜氏、IPSA、纪梵希等曾经各大美妆集团的“新宠”品牌。该报表显示,2021年四季度,科颜氏甚至同比下滑接近40%。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小众进口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呈现热度,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进口美妆集团旗下出现在百货店的招商选择当中。(小众品牌更新率80%,商场美妆2022新趋势)
比如,近日与欧莱雅集团竞购拿下Byredo的西班牙美妆时尚集团Puig,也同样是潘海利根、阿蒂仙之香以及Charlotte Tilbury品牌的母公司(中国代理璞致(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也于2020年7月正式注册),正在积极布局中国百货、购物中心渠道。
巴西美妆集团Natura&CoHolding在动物实验风波后也在寻求增加中国业务。旗下英国品牌The Body Shop和澳大利亚品牌Aesop都将在今年进入中国内地百货、购物中心渠道。
据统计,即便将边厅进行改造,一般的百货店化妆品区也鲜有容纳超过40个美妆品牌的。“随着市场可选择的进口品牌越来越多,我们只会关注和引进TOP30以内的美妆品牌以及有市场热度的新品牌。”武汉某百货高管告诉记者,“市场表现决定一切,如果业绩持续不佳,即便有品牌背书被撤柜是迟早的事。”
“一层美妆区面积就那么大,就算有大集团背书,不能被这些附属品牌影响了整个门店的发展。只要是业绩面临持续下滑的品牌,该撤的还得撤。”在采访中,不少百货美妆负责人都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提出了一致的想法。
在百货渠道,似乎在酝酿着高端美妆品牌的`下一个撤柜潮。
美宝莲在多城实行战略性撤柜,将专注线上2美宝莲官方客服7月26日回应记者称,撤柜已经很久了,比较久之前就开始陆续在各个城市实行战略性撤柜。有些城市已经只剩下专设柜台了。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下门店还不确定。这家已有105年历史、入华二十余年的美妆品牌,线下将仅保留屈臣氏专柜,其余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根据线下市场表现及销售统计情况,线上可能更适合美宝莲品牌销售。
1997年美宝莲进入中国,因为商超渠道是最快触及大众的渠道,所以美宝莲在商超、百货等线下渠道下足了功夫,而成效也是十分显著。不到五年时间,美宝莲的品牌用户忠诚度就达到了7531%,综合竞争力指数也是位居中国彩妆市场第一名。
但随着消费升级战役的打响,零售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电商平台火热登场,线下传统商超卖场气氛走向低迷,销量下滑、关店、进驻费用逐年上涨等问题接踵而至。
在这样的市场风向下,美宝莲迅速开始线下撤柜行动。事实上,不只是美宝莲,近年来外资以及部分本土化妆品品牌的出逃化妆品门店的现象也已是屡见不鲜。2018年面膜龙头品牌美即全面撤离线下渠道,2020年资生堂旗下泊美全面终止中国线下渠道,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有更多出逃者。
惨淡,成为传统零售业离不开的关键词,化妆品门店出逃映射的是线下渠道的日薄西山,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美妆个护集合店,屈臣氏的业绩下滑或是这一惨淡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屈臣氏都是CS渠道中的领头羊,但自2016年,其在中国首次出现业绩负增长,全年营收同比下降382%。这样的数据让其敏锐的嗅到了其中的危机,不过拥抱新零售、革新品牌矩阵等求变措施并未有成效。
截至2020年6月30日,屈臣氏2020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零售部门上半年实现销售6601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中国区业绩份额同比下降3%,销售额为7894亿元,同比下降26%。
而这只是线下渠道退败的一个缩影,除了CS渠道,截止到2016年,化妆品在超市卖场(即KA渠道)的份额就已经降至269%。
不过在对线下渠道大退败望洋兴叹之际,美宝莲似乎对于线下渠道还有一丝不舍,注重单一品牌的精品体验店听起来愿景不错?
2018年,美宝莲携手屈臣氏在上海黄金地段开了一家彩妆概念店ColorLab,尽管有着时尚潮流的设计,专业化的美妆服务,但尝鲜之后,这家概念店早已无人问津。
想要借助电商渠道与单品牌精品店的结合,改变美宝莲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形象,从而向中高端的方向发展,美宝莲恐还需更多思考。
美宝莲在多城实行战略性撤柜,将专注线上37月26日,据蓝鲸财经,美妆品牌美宝莲将陆续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
美宝莲客服表示,品牌的线下门店正在陆续关闭,具体什么时候全部关闭还不确定,之后将仅保留屈臣氏内设置的柜台,这是公司经营重心的转移。
关于撤柜美宝莲官方客服回应,撤柜已经很久了,比较久之前就开始陆续在各个城市实行战略性撤柜。有些城市已经只剩下专设柜台了。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下门店还不确定。
周到君注意到,早在2020年就有“美宝莲退出中国百货市场”的相关媒体报道。
当时美宝莲中国表示,此次美宝莲品牌的撤柜举措是线下渠道战略转型,这是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完善美宝莲高街潮流品牌独特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考量。
据悉,1997年美宝莲进入中国,因为商超渠道是最快触及大众的渠道,所以美宝莲在商超、百货等线下渠道下足了功夫,而成效也是十分显著。但随着消费升级,零售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电商平台火热登场,线下传统商超卖场气氛走向低迷。
其官方客服表示,根据线下市场表现及销售统计情况,线上可能更适合美宝莲品牌销售。美宝莲线上销售渠道包括抖音、拼多多、淘宝、微信小程序等。
美宝莲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线下仅保留屈臣氏专柜
美宝莲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线下仅保留屈臣氏专柜,美宝莲客服表示,品牌的线下门店正在陆续关闭,具体什么时候全部关闭还不确定,美宝莲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线下仅保留屈臣氏专柜。
美宝莲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线下仅保留屈臣氏专柜1美宝莲官方客服7月26日回应记者称,撤柜已经很久了,比较久之前就开始陆续在各个城市实行战略性撤柜。有些城市已经只剩下专设柜台了。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下门店还不确定。这家已有105年历史、入华二十余年的美妆品牌,线下将仅保留屈臣氏专柜,其余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根据线下市场表现及销售统计情况,线上可能更适合美宝莲品牌销售。
1997年美宝莲进入中国,因为商超渠道是最快触及大众的渠道,所以美宝莲在商超、百货等线下渠道下足了功夫,而成效也是十分显著。不到五年时间,美宝莲的品牌用户忠诚度就达到了7531%,综合竞争力指数也是位居中国彩妆市场第一名。
但随着消费升级战役的打响,零售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电商平台火热登场,线下传统商超卖场气氛走向低迷,销量下滑、关店、进驻费用逐年上涨等问题接踵而至。
在这样的市场风向下,美宝莲迅速开始线下撤柜行动。事实上,不只是美宝莲,近年来外资以及部分本土化妆品品牌的出逃化妆品门店的现象也已是屡见不鲜。2018年面膜龙头品牌美即全面撤离线下渠道,2020年资生堂旗下泊美全面终止中国线下渠道,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有更多出逃者。
惨淡,成为传统零售业离不开的关键词,化妆品门店出逃映射的是线下渠道的日薄西山,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美妆个护集合店,屈臣氏的业绩下滑或是这一惨淡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屈臣氏都是CS渠道中的领头羊,但自2016年,其在中国首次出现业绩负增长,全年营收同比下降382%。这样的数据让其敏锐的嗅到了其中的危机,不过拥抱新零售、革新品牌矩阵等求变措施并未有成效。
截至2020年6月30日,屈臣氏2020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零售部门上半年实现销售6601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中国区业绩份额同比下降3%,销售额为7894亿元,同比下降26%。
而这只是线下渠道退败的一个缩影,除了CS渠道,截止到2016年,化妆品在超市卖场(即KA渠道)的份额就已经降至269%。
不过在对线下渠道大退败望洋兴叹之际,美宝莲似乎对于线下渠道还有一丝不舍,注重单一品牌的精品体验店听起来愿景不错?
2018年,美宝莲携手屈臣氏在上海黄金地段开了一家彩妆概念店ColorLab,尽管有着时尚潮流的设计,专业化的美妆服务,但尝鲜之后,这家概念店早已无人问津。
想要借助电商渠道与单品牌精品店的结合,改变美宝莲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形象,从而向中高端的方向发展,美宝莲恐还需更多思考。
美宝莲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线下仅保留屈臣氏专柜27月26日,据蓝鲸财经,美妆品牌美宝莲将陆续关闭中国所有线下门店。
美宝莲客服表示,品牌的'线下门店正在陆续关闭,具体什么时候全部关闭还不确定,之后将仅保留屈臣氏内设置的柜台,这是公司经营重心的转移。
关于撤柜美宝莲官方客服回应,撤柜已经很久了,比较久之前就开始陆续在各个城市实行战略性撤柜。有些城市已经只剩下专设柜台了。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下门店还不确定。
周到君注意到,早在2020年就有“美宝莲退出中国百货市场”的相关媒体报道。
当时美宝莲中国表示,此次美宝莲品牌的撤柜举措是线下渠道战略转型,这是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完善美宝莲高街潮流品牌独特形象的塑造等方面的考量。
据悉,1997年美宝莲进入中国,因为商超渠道是最快触及大众的渠道,所以美宝莲在商超、百货等线下渠道下足了功夫,而成效也是十分显著。但随着消费升级,零售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电商平台火热登场,线下传统商超卖场气氛走向低迷。
其官方客服表示,根据线下市场表现及销售统计情况,线上可能更适合美宝莲品牌销售。美宝莲线上销售渠道包括抖音、拼多多、淘宝、微信小程序等。
美宝莲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线下仅保留屈臣氏专柜3对于多家媒体所报道的关于美宝莲在多个城市实行战略性撤柜一事,美宝莲官方客服回应称撤柜已经很久了,有些城市已经只剩下专设柜台了。
对于后续是否会重新开线下门店,美宝莲客服表示还不确定。线下将仅保留屈臣氏专柜,其余销售渠道均转移到线上。
美宝莲成立至今已有105年历史。1995年,美宝莲登陆中国市场,但次年即被欧莱雅收购。 很快,美宝莲便晋升为中国最畅销的彩妆品牌。
潮起潮又落。2018年5月,网曝美宝莲陆续撤离超市大卖场渠道。2020年开始撤柜中国百货,对此,美宝莲中国表示,是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国货彩妆品牌的兴起,完美日记、花西子等品牌快速增长,美宝莲的市场份额也随之缩减。
大集团业绩堪忧的“附属品牌”或将出局
在一份商场TOP30美妆品牌2021年全年业绩报表显示,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集团、资生堂集团、LVHM集团各品牌中业绩在不断下滑的不在少数,且不乏悦木之源、科颜氏、IPSA、纪梵希等曾经各大美妆集团的“新宠”品牌。该报表显示,2021年四季度,科颜氏甚至同比下滑接近40%。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小众进口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呈现热度,也导致越来越多的进口美妆集团旗下出现在百货店的招商选择当中。(小众品牌更新率80%,商场美妆2022新趋势)
比如,近日与欧莱雅集团竞购拿下Byredo的西班牙美妆时尚集团Puig,也同样是潘海利根、阿蒂仙之香以及Charlotte Tilbury品牌的母公司(中国代理璞致(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也于2020年7月正式注册),正在积极布局中国百货、购物中心渠道。
巴西美妆集团Natura&CoHolding在动物实验风波后也在寻求增加中国业务。旗下英国品牌The Body Shop和澳大利亚品牌Aesop都将在今年进入中国内地百货、购物中心渠道。
据统计,即便将边厅进行改造,一般的百货店化妆品区也鲜有容纳超过40个美妆品牌的。“随着市场可选择的进口品牌越来越多,我们只会关注和引进TOP30以内的美妆品牌以及有市场热度的新品牌。”武汉某百货高管告诉记者,“市场表现决定一切,如果业绩持续不佳,即便有品牌背书被撤柜是迟早的事。”
“一层美妆区面积就那么大,就算有大集团背书,不能被这些附属品牌影响了整个门店的发展。只要是业绩面临持续下滑的品牌,该撤的还得撤。”在采访中,不少百货美妆负责人都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提出了一致的想法。
在百货渠道,似乎在酝酿着高端美妆品牌的下一个撤柜潮。
文/钟微
编辑/叶丽丽
2020年9月28日,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线下门店已达200家。
自第1家门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开出,到第200家店落成,完美日记仅用了20个月。另一个惊人的速度是,在成立的第4年,完美日记将要赴美IPO。
据报道,完美日记近期完成了新一轮14亿美元融资,如果以40亿美元(约为2684亿人民币)的投后估值比照,完美日记的市值已经超过丸美、接近珀莱雅。
后两者是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截止发稿前,珀莱雅市值居A股美妆行业第一,为29108亿元人民币,丸美为26221亿元。
从2018年开始,完美日记、UNNY、橘朵等国产美妆品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特点:抓住了小红书、KOL等新渠道带来的流量红利,擅长营销玩法,从线上起家。
扎根线上的中国美妆品牌们渐渐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野蛮人”。
韩国化妆品上市公司科丝美诗有着近30年 历史 ,并于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其总经理助理申英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线上渠道和平价品牌的崛起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 线上模式导致了行业里充斥着“门口的野蛮人” 。
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走线上模式的品牌们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影响了整个美妆市场,而对于传统美妆品牌而言,这些变化也许是致命的。
中国美妆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挑战无处不在。
国产品牌也曾经历过“畅销时代”,产品不愁销量,随着欧美美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不同品牌的产品功能、价位等变得更细分。
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线上渠道变革,更是给美妆行业增添了不少新玩家,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来临。
一边是诞生于淘宝的美妆淘品牌,当时雅诗兰黛等欧美品牌大多定位高端,迟迟不入驻淘宝,给了国产美妆淘品牌崛起的空间。另一边则是传统国产美妆品牌,扎根线下的它们,对线上渠道的尝试也显得过慢。
当传统美妆品牌反应过来,布局线上,将淘品牌作为不能忽视的对手时,前面又有新的伏兵在等着它们——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通过互联网化营销带来的流量红利,掌握了线上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美妆市场的各方势力,如今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混战局面。
回溯以往,每一场变革中,必定有许多企业在走下坡路,但其中也必定有新兴强者与存活者。
在这场国产美妆“大逃杀”中,谁活了下来,谁又最终消失了?
曾经A股化妆品市值第一的上海家化,已经先后被丸美、珀莱雅超越,截止目前仍未翻盘。
今年年初,前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发送了一条微博,他写道:“今天珀莱雅的股票市值2066亿,超过上海家化2064亿。”末尾还附上了三个流泪的表情。
很难相信,这个打造了美加净、佰草集、六神等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公司,打过不少胜仗,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革,但最终掉队了。
许多国产美妆品牌有着类似遭遇: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普兰娜”,在2010年因为原料等问题被经销商举报后,逐渐消失在消费者视野中;曾是中国本草护肤第一品牌、KA渠道第一的相宜本草,因为品牌老化,业绩下滑严重。
上海家化的掉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美妆行业兴起,大量创业者涌入,通过生产技术、营销、线下等多个环节的学习与调整,让国产美妆品牌得以遍布中国,美加净、大宝、欧珀莱、雅芳等品牌,都曾是无人不知的国产美妆品牌。
这一时期被称为“畅销时代”,怕的不是卖不掉,怕的是生产不出来。很多国产品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顶。
随着全球美妆巨头加速开拓中国市场,国产美妆品牌的地位被冲击,它们的产品定位被挤压在中低端市场,许多品牌还需要通过中外合资才能存活。
人们发现,像上海家化这样的企业,尽管创造了不少成功的品牌和产品,但销售体系、营销能力、企业现金流等方面都与欧美巨头有着很难赶超的差距。
来自欧美巨头的刀剑已经架在了国产品牌的脖子上,后者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2009年前后,欧美巨头几乎占领了这个行业,丁家宜被科蒂集团收购,大宝被强生收购,小护士和羽西被欧莱雅收购。收购不断发生,不少“国货”渐渐变成了“洋货”。
同时,当时美妆行业的市场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来自欧美或本土的头部企业,已经垄断了市场,市场上略有名气的品牌,实际上都被抓在少部分企业手上。小型初创公司想要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无疑是艰难的。
但依然有一大批国产美妆公司成立并孵化新的国货产品。
上海家化成立于1989年,但2000年之后,才是国产美妆的爆发期。丸美、韩束成立于2002年,珀莱雅诞生于2006年,卡姿兰则成立于2009年。
中国美妆品牌的成长和活跃变得更剧烈,丸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及韩束“释放你的美”等广告被投放在卫视等渠道。
上海家化已经随着佰草集跌出头部品牌阵营,而走上了下坡路。珀莱雅和丸美成为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
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大多走入过它们的线下专卖店,专柜售卖模式一度是它们主要销售渠道。它们的营收,100%来自化妆品自有品牌运营的核心业务,这一因素让它们更被投资者看好,市值也在不断升高。
20年间,行业起伏,玩家更迭,有人刚刚坐稳位置,便又有新的黑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打破格局。
在新的阶段,竞争加剧了。
此时的美妆行业,欧美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它们不再犹豫、加速融入电商平台。传统国产美妆品牌也一样,线上渠道甚至成为了主要营收来源。
新的玩家也开始跃跃欲试,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带着不同的模式走来,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
格局早有变化的征兆。在 科技 领域,技术的更迭背后往往孕育着机遇,而在消费领域,渠道的变革也是同理,这一轮变革围绕着线上。
2010年以前,美妆品牌大多是经销商模式,每年的美博会是企业招揽代理商、提升销量的重要方式,但美妆行业的销售渠道一直在变化。
关于中国美妆品牌的销售渠道变革,伽蓝集团执行总裁刘玉亮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7年前,中国化妆品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多是在百货商场柜台销售。
后来超市大卖场大举进入中国,紧跟超市大卖场的化妆品品牌快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再之后便是CS渠道——由化妆品店、日化店、精品店系统所构成的销售终端网络系统开始盛行。
如今又到了电商渠道崛起的时代。随着2010年淘宝商城美容馆正式上线,美妆类淘品牌成为行业里的新生力量,其中诞生了御泥坊、膜法世家、阿芙、芳草集等知名国产美妆品牌,它们都是抓住渠道变革的先行者。
之后佰草集、自然堂等扎根线下的国产美妆品牌涌入电商,展开了一场传统品牌与淘品牌的激烈竞争。
新的搅局者又开始出现。2017年,黄景峰经历了数份工作,他曾在宝洁工作,又加入御泥坊担任副总裁,最后离开御泥坊,成立了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
逸仙电商是一个区别于宝洁、御泥坊的美妆公司,完美日记的模式也不同于很多传统品牌和淘品牌。
2017年,完美日记正式推出,并开设天猫旗舰店,它并不像淘品牌一般依赖阿里的流量扶持。 完美日记有了更广泛的营销阵地——小红书、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备受追捧,消费者往往通过这些平台先“种草”再买单。同年8月,完美日记开设了小红书店。
据艾瑞咨询统计,90后、00后了解新品牌的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以及电商平台。
而美妆的三大社交媒体是微博、小红书和微信。其中小红书已经与淘宝在内容上已成功打通,商家在编辑某个商品介绍时,可选择引用小红书相关“笔记”。
黄景峰曾提到,完美日记起初的销量并不好,直到开设了小红书店,天猫的销售业绩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除了完美日记、花西子,新锐国产美妆品牌的名单上还有玛丽黛佳、HFP、橘朵等。
随着这份名单变长,竞争也逐渐激烈,行业变得拥挤,有投资人为错过完美日记们而懊悔,也有新的创业者不断加入这一行业。
中国美妆行业的热度似乎不会降温,传统美妆品牌、新锐玩家、亦或是国外巨头都站在了这一分界点上。
进入2020年,美妆行业的变革还在持续。
实际上,在疫情驱使企业强化线上渠道之前,这场变革早已发生。
2019年到来的直播电商风口,“口红一哥”李佳琪用五分钟卖掉了15万支YSL口红, “直播+网红带货”的模式带动了不少美妆品牌的销售业绩。
这一年,国潮概念也开始风靡,食品、服装等各个领域的品牌开始主打中国元素,中国风、古风等风格的国货打动了年轻消费者,美妆品牌也借此实现了转型或崛起。
同时,品牌在挖掘线上流量之时,也不忘线下渠道依然有其价值。
传统美妆品牌大多依靠线下渠道起家。珀莱雅近年来大力发展线上渠道,但线下渠道依然贡献了大量营收。据珀莱雅财报,2019年,线下渠道营收146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691%。
扎根线上的新锐美妆品牌,也在重金布局线下。2019年1月,完美日记在广州开设首家体验店,截止今年9月底,完美日记已经有200家门店,并声称要在2022年开出600家门店。
完美日记突出重围的这些年,美妆已经成为中国零售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过去,中国风靡的化妆品品牌中,大部分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家,即使在珀莱雅、丸美崛起的时代,也没有打破被国外品牌统治的格局。
但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改写。2020年,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了最新的美妆市场趋势报告,在护肤品类中,百雀羚、大宝、巴黎欧莱雅、Olay、妮维雅排名前五,虽仅有百雀羚是国产品牌,但位列第一。
而在彩妆品类中,唯一的国产选手完美日记也夺下了第一,美宝莲纽约、魅可、迪奥、卡姿兰排在其后。
放到线上,趋势则更加明显,国产品牌在美妆品牌榜单的席位越来越多。 2019年双十一,自然堂、百雀羚、完美日记、薇诺娜跻身榜单前十。
新锐品牌中,首次参加双十一的花西子1小时实现销量破亿,完美日记13分钟破亿,是首个登上天猫榜首的国货彩妆品牌。
不过,国产新锐美妆品牌低毛利、高营销的模式正在面临争议。
目前新锐美妆品牌的产品定位依然在中低端,产品价格大多在20到200元之间,是在压缩毛利率的背景下提升了销量。
与之对应的是品牌的营销费用高企。据时代周报今年5月报道,完美日记公关部人士表示公司毛利目前低于行业水平,更有报道称完美日记的营销费用就占到收入的40%-50%。
玩家最终走向的结局必将是提升定价,让投入产出比为正,何况目前完美日记们还在布局线下,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要到扭亏为盈,完美日记们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新锐美妆品牌尚有脆弱之处,老玩家亦在补齐短板。竞争远未到终局,而产品、营销、渠道都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变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