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三次帮黄石公拾鞋的故事是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具体如下:
一天黄昏,张良过一座桥,迎面走过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帮我把鞋取上来!”
张良十分吃惊,但是看到老人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接着又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看到鞋子穿上后,大笑离去。
老人走了近一里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与我相会。”张良十分诧异,跪拜说:“好的。”
五天之后,张良到了约定的地点,老人已经先到了,看到张良晚到,老人生气地说道:“年轻人和老人约会,怎么可以迟到呢”于是再次离去并说道:“五日之后早点来。”
五天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便赶忙赴约,老人又先到了,他愤怒地说:“怎么又迟到了”说完老人又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
五天之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老人拿出一本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老人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一本兵法。张良常常反复地诵读它,日后果然成了智谋超群的汉代名臣。
扩展资料:
张良三次为黄石公拾鞋的深意:
1、为张良今后的智慧人生和谋略的根源打下伏笔。
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从此以后,他就隐居了下来细细的揣摩研读这本“太公兵法”。张良有着自己的政治思想,先韩后汉。他认清现实,放弃前者,又完美无瑕的实现了后者。
他是顶级政治家,谋略家。跟随刘邦,他的所作所为伟大又高明。刘邦灭了许多的功臣,但是功劳贼大的张良却毫发无损的安稳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功成名就,毫发无损!
2、张良捡鞋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要么不忍,既然忍了,就要一忍到底。”
张良长跪着把鞋给穿上,就是在讲“一忍到底”的事情,因为你如果不能忍,不能一忍到底,让人看出你在忍,你忍得半点价值都没有。
3、老人是在考察张良,张良如果走了,张良的资质还值得黄石公培养吗?他回来就是知道张良还在等他,而张良也知道老人还会回来。
两人一开始就在发招接招,一番较量后,摸清了彼此的等级。国学大师吕公说,“双方等级相同,在历史上才能构成佳话;如果双方等级差的太多,只要老父没回来或张良没在原地等他,这个故事就变成了笑话”。
4、黄石公考察张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点化”的过程。“点化”的教育方式,属于道家思想。三言两语,你能懂,就属于悟性高的学生。但这样的学生很少,故而道家思想只能是精英阶层人之间传递。张良属于黄老之术的代表人物,以后帮助刘邦的从政经历充分体现这一点。
-张良
-黄石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