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面膜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1998年,国内面膜行业起步,SK-II经典面膜产品进入中国,但是产品价格高昂,随后2002年玉兰油推出美容焕彩面膜,面膜这一概念开始在中国真正推广,中国面膜消费启蒙。
2003年美即面膜成立,开创单片销售模式,随后国内本土面膜品牌大量成立,膜法世家、御泥坊等开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国产面膜的低价推动下,国内消费者对面膜的接触增多,认识加深,中国面膜消费处于培养阶段。
2014以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淘品牌崛起,同时综合型化妆品企业如百雀羚、自然堂等企业开始加大在面膜产品中的投入,日韩台湾品牌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面膜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2020年双十一面膜品类成交量第一,市场规模突破三百亿元
在去年的双十一中,面膜以3704万件的销量成为淘系平台护肤品销量第一品类,成交额也达到了4836亿元。
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面膜约占整个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的1188%,约为291亿元。2020年全球疫情的爆发展现了中国大陆护肤品市场顽强的生命力,在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护肤品市场规模依旧能够保持1028%的增速增长,而面膜市场规模也保持正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
注:中国面膜市场规模数据是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公布的面膜占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的比重进行的测算。
——补水是消费关注重点,趣味成新需求
目前,我国消费者对面膜的关注点主要有六大方面:功效、痛点、产品设计、使用场景、适用人群和产地,功效和痛点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以中国化妆品分享第一大社交平台——小红书用户分享面膜笔记为例,有36%的笔记关注点在功效方面,有27%的笔记关注点在痛点方面。
其中,补水、保湿、修复、清洁和温和为面膜功效前五大关注点,补水关注度最高,达到30%;而敏感肌、痘痘肌、干燥、黑头为用户使用面膜前四大痛点,敏感肌占比最高,为36%。
注:数据统计根据TOP数据计算方法;对项目排名重新计算占比。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除了关注功效和解决痛点外,还对面膜的趣味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面膜的新颖化成为了国内外品牌方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品牌在面膜纸的花纹图案、面膜的形态及包装等方面作文章,为面膜这一单品创造更多的娱乐及互动属性,如韩国品牌SNP的熊猫面膜和日本品牌Pure
Smile的艺妓面膜在面膜纸张上印制独特的图案吸引消费者;
美国品牌Glamglow的星空面膜在面膜材质上添加星空元素打造星空梦幻面膜;中国品牌膜法世家的复活草熬夜修复睡眠面膜冰淇淋套装则在面膜包装上进行创新,采用冰淇淋包装面膜外观。
——年轻消费群体为面膜消费主力军
随着人口结构变更与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内60-70后“高储蓄、低消费”的保守消费正逐渐被90-00后“强调个性品质,重视美丽效应”的消费观念所代替。在面膜市场上,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构成面膜消费的主力军。
根据青眼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无论是常年购买面膜的资深消费者还是没有特殊偏好的普通消费者,21-30岁人群均为面膜的消费主力军,占比均在一半以上。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面膜行业深度调研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
屈臣氏里美撤柜的原因受限于单一渠道,逐渐消失在市场中,像极了曾经同样在屈臣氏体系红极一时的素儿、可采、美丽加芬等品牌。品牌撤场和自身是否拥有过硬的品牌力,是否能在各个阶段适应市场环境、渠道变革、营销手法等各维度的变化。
大家还记得屈臣氏的美妆品牌里美(LIMI)吗曾经年销12亿,超越玉兰油在屈臣氏体系中位列第一,再到当下几年间陷入沉寂。现在你在屈臣氏已经看不到里美呢那么为什么屈臣氏不卖里美
出自“丁家宜系”的里美
青眼通过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系统确认,以上产品确已于2019年6月13日注销备案。但截至目前,淘宝、京东及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均有上述产品售卖。不过,销量并不高。
备案信息显示,上述产品的委托方系深圳市维真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维真),被委托方为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雅兰国际旗下企业,下称广州雅纯)。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雅纯是深圳维真股东之一。
据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2005年8月30日成立的深圳维真实际控制人为樊辉宇,它还分别控制维真时代(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维真)及维真时代(上海)化妆品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上海维真深圳分公司)。2013年,樊辉宇通过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注册维真时尚有限公司(8月8日,改为维真时代有限公司),以对外投资的方式直接控股上海维真。2015年2月5日,上海维真开设深圳分公司。
“樊辉宇就是里美品牌的老板,他还是魔法医生的老板。”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年已是丁家宜市场总监的樊辉宇离开丁家宜后,便成立了深圳维真开始着手打造里美品牌。据悉,里美是一款聚焦少女群体的“小清新”美妆品牌,旗下产品涵盖护肤、洁面、面膜、口红等等。
众所周知,里美初创时并不被行业内看好。据一位行业资深人士介绍,里美创立初期,由于品牌没有明显的特色,全国的代理商根本不“接招”。“当时它在商超、专营店渠道并无出路。”
搭上韩妆顺风车
拿下屈臣氏第一
直到2006年,里美幸遇深圳某代理商,后者将其送入屈臣氏系统进行试销。由于少女风的包装风格及打着韩风的概念,里美开始在屈臣氏走俏。“屈臣氏那时候需要这样一个品牌去吸引年轻消费者。”上述行业资深人士称,“里美是参考韩国思亲肤开发的,但当时屈臣氏引进思亲肤未果,所以顺势就拿下了里美。”
上述知情人士同样称,当年的屈臣氏还很年轻,不少年轻消费者都喜欢去逛。所以,针对年轻消费者的里美自然会吸引到屈臣氏关注。“这跟它对标思亲肤开发不无关系,思亲肤就是一个定位年轻消费者的品牌,所以算是水到渠成。”
事实上,对于上述行业人士的说法,有消费者曾通过杭州19楼发贴,“大家有没有发现屈臣氏卖的Limi和SkinFood极为相似。”该网贴称,无论从产品线种类,产品的包装,颜色都像极了韩国的美妆品牌SkinFood。
换言之,里美正巧赶上了韩妆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切中韩风的里美显然是好风凭借力。除此之外,上述知情人士认为,里美的成功还源于成熟的终端拦截,樊辉宇将丁家宜的打法成功嫁接到里美身上,可以说在当时是无往而不胜。上述资深行业人士亦认为,那个时候的屈臣氏品牌是完全靠BA“堆”出来的,当时其它品牌还没有这种概念,所以里美得以快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进入屈臣氏3年的里美在该系统内的年零售额就达到了3亿元,销售额在同品类的产品中仅次于露得清和玉兰油;2010年,里美年零售额达到7亿元,成功超越玉兰油排名第一;2012年,里美年零售额达到10个亿。
但此后,里美出现走弱迹象。2013年,里美在屈臣氏系统内年零售额减少至65253亿元,居屈臣氏系统品牌排名第三位。此后几年,里美在屈臣氏系统内的表现几乎“失声”。直到2017年,里美出现在当年1-6月屈臣氏销售品牌排行榜上,却被同门品牌魔法赶超,仅位列第10。这也是里美最后一次现身屈臣氏荣誉榜。
遭国货品牌围剿
据上述两位受访者预估,“当下里美和魔法医生加在一起,在屈臣氏系统内应该还有5到8亿的销售额,而里美也许一两亿左右甚至不到。”该人士还称,里美现在似乎是被当作屈臣氏的自有品牌在运作。“当然,它不是被卖给了屈臣氏,而是作为底价操作交给屈臣氏规划。”
在他看来,于品牌而言,有销售就行;于屈臣氏而言,里美还有一定顾客群。“所以,这种模式对双方都不为是一件好事。”
里美为何走向衰落
上述行业资深人士认为,一方面,源于里美老板将重心移向了在屈臣氏内表现比较好的同门品牌魔法医生;另一方面,随着韩束、百雀羚等一众国货品牌进驻,里美在其中的份额遭到不断蚕食。同时,屈臣氏过往“BA泛滥”,当时还衍生出BA代运营公司,而里美不在这类公司的服务范围,“里美的失败更多是因其它品牌BA对它的围剿。”
对此,该知情人士也持相同观点。但他同时认为,里美是一个布局单一的“屈臣氏品牌”,在渠道上就已经能够看到它的限制和“天花板”。这也意味着,里美如果离开屈臣氏,或将面对“无人识里美”的局面。
里美品牌官方微信及微博已相继在2019年年底停止更新,品牌官方网站也仅沦为纯粹的展示窗口。
实际上,里美并未完全消失。青眼注意到,里美天猫旗舰店内目前还有35个产品在售,其中销量最高的为1784件。同时,天猫屈臣氏官方旗舰店内也只有一款售价78元两支装的里美唇膏在售,目前总销售仅为45件。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维真和里美品牌掌舵人樊辉宇曾因涉身劳动争议案件,在今年2月被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不过,据中国裁判文书网4月23日发布的(2020)粤0304执2476号执行裁定书显示,针对樊辉宇的强制执行后已被撤回。
只要是产品,就会存在竞争,而在屈臣氏进驻的品牌五花八门,当然竞争就激烈,然而又受到国货化妆品崛起的冲击,这些外来品牌市场占用率就更加严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