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无论是手机、家居、日用品都在追求性冷淡设计?可能谁也没有料到,所谓“less is more”被冠上性冷淡设计之后,性冷淡的设计在当今可以让品牌成功。不是说,艺术的极致就到了“性”的开始吗?哦,冷淡也是。
对某些品牌的设计,你可能会有许多的不解,也可能知道一些曾经的笑点。
某些世界知名的品牌,曾经在设计上遇到过不少的会让人扎心了的事情,今天说说几个。
1比心I LOVE NY,随便用不侵权?
史上最多被效仿的,或者直接说是最多被抄袭的标志LOGO,是什么?没错,其中之一必定有I LOVE NY。这个设计作品是由美国纽约州政府委托著名平面设计师Milton Glaser于1977年设计的,最初是在乘坐出租车的时候构思出了草图。而且I LOVE NY是由这个标志和一首同名歌曲构成的,旨在促进旅游产业和经济。
当这个设计变成了流行文化席卷全球之后,很多的抄袭和模仿,让纽约市政府的控诉不断,但是法院的判决可认为“是相似”,如电视节目《周六夜现场》某纪念T恤的仿造。为什么?因为在这个设计风靡全球之前,纽约市政府并没有对I LOVE NY进行商标注册。
911之后,为了对伤痛的纪念和对灾难的祈祷,ILOVE NY的“心”做出了改变,增加了心的伤口。
2棒棒糖的设计,可以当画挂?
Chupa chups这个词初看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是棒棒糖的鼻祖哦,是西班牙人制造和设计的,翻译过来叫“珍宝珠”。Chupa在西班牙语中就是“吸”的意思,之所以用在棒棒糖的名称中,是西班牙著名画家Salvador Dalí在品尝了生产商好友Enric Bernat的棒棒糖之后即兴设计出的Logo,配上底部色彩丰富的图案,如果你把糖纸展开拼接,可以成为一幅非常有意思的超现实主义图画。正如我们看过的大多数西班牙如阿莫多瓦的**一样,西班牙艺术对色彩的迷恋在棒棒糖身上也得到了极致的体现,然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也会造成很多的偏执与疯狂,棒棒糖的设计师Salvador就曾迷恋宗教、希特勒、转世、开放婚姻等。所以,吸棒棒糖的时候,别太想设计师的事情。毕竟无论在哪里,商业设计赚钱还是比画画快的,艺术家也要接活儿维持生计。
3圣诞老人红不红,可乐说了算?
在西方社会,对红颜色流传盛广的理解是“血腥暴力”,但可口可乐为什么越红越红?况且这还是一款要喝下去的饮料哦,如果真的在西方人眼里血腥暴力,想来这可乐该不存在了。1886年的时候,一位药剂师把Coca叶子和Kola果实混合,制造出了一款可以治疗头疼和消化问题的药剂,他的好友鲁滨逊将K改成C,就成为了在设计上流畅动感Cocacola品牌名称字体。而可口可乐经典玻璃瓶的出现,是仿制了可可豆的曲线形状,传言说最初是模仿丰满女性身体的玻璃瓶真的只是传言。
至此,Cocacola的设计都与它的原料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是到了颜色的选取上爆红的原因,没有走寻常路,与原料无关,一切只和营销有关。要印制出来,该可乐的红是申请了专利的红色,即Pantone 484C——这一点比I LOVE NY有商业头脑,选用印刷、工业制造上广泛使用的PANTONE色卡符合可乐包装及宣传物料的红色呈现需求。很多人知道可口可乐是让圣诞老人忙碌起来的商家,要知道在1931年的冬天,正是因为让本是图画中的黑白圣诞老人穿上了可乐红的衣服之后,让原本有诸多形象(如精灵、高大苍白老人)的圣诞老人在可乐的宣传海报设计师Haddon笔下,变成现在这副模样的,一亲切肥胖喜庆的老头儿,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那么问题来了,圣诞老人的红是可乐红咯,那么圣诞节的各种红,是不是也是可乐红呢?所以我们过的是一个假的圣诞节,我们在过可乐红制造出的圣诞节。
LV 全称为 LOUIS VUITTON (中文音译:路易·威登),但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是 LOUIS VUITTON 不断出现的大写字母组合 LV。
1854年,路易·威登先生革命性地设计了第一个 LOUIS VUITTON 平顶皮衣箱,并于巴黎开了第一间 LV 店铺,创造了 LV 图案的第一代,从此后,大写字母组合 LV 的图案就一直是 LV 皮具的象征符号,至今历久不衰。但就像今天一样,LV 的设计很快便被抄袭,此后,平顶方型衣箱随之成为潮流。从早期的 LV 衣箱到如今每年巴黎T台上的不断变幻的 LV 时装秀,LV (路易·威登) 一直屹立于国际时尚行业顶端地位,其真正原因在于 LV 有着自己特殊的品牌“DNA”。
1913年,意大利人Mario Prada创立了Prada,以设计制作和售卖手袋、行李箱、短裤和鞋履为主。Mario Prada在米兰开设了两间时装店(boutiques)售卖自己的产品。
最初的Prada行李箱采用海象皮来制造,重量不轻,实在不适合带它上飞机去旅行。因此,Mario Prada改为采用轻便而耐用的皮革来制造行李箱,又研制出防水布料(Waterproof fabrics),销售到美国去。由行李箱和手袋起家,一直蓬勃发展及扩张,成为闻名世界的意大利品牌之一
1837年,法国人Thierry Hermes于巴黎创办了马具制造工厂,开业初期专门制造有关骑马的皮革制品作批发。传至第二代,即1880年,总裁搬迁工厂,并由制造批发转型为直接销售,且开始制造马鞍。踏入二十世纪初,汽车诞生并逐渐流行,马车或骑马代步似乎难免遭受淘汰。马具制造业因而步入黄昏。当时Hermes已传至第三代经营,面对此困境,家族掌舵人毅然决定把公司转向生产皮具及行李箱,重新塑造爱玛仕风格,更使得家族企业脱胎换骨般发展。 1920年,爱玛仕的企业总部落成,产品线也积极拓展至手提袋、旅行袋、手套、皮带、珠宝、笔记本、烟灰缸及丝巾等等,其中尤以丝巾最为人称道。首条丝巾作品名为‘Jeu des Dmnibus Dames’。爱玛仕丝巾以高级真丝制造,在柔滑光身的丝面上,印上华丽贵气的图案。每一条丝巾从印花设计至制作完成,往往需时一年至年半,制作之严谨实在教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956年,经典的“凯莉手袋”(Kelly Bag)正式推出市面,至今“凯莉手袋”仍旧是每个爱美女士的“必有物品”(must-have item)。 1961年,首度推出香水系列;1976年,更进军高级腕表市场。发展至今,其男女装更晋身一流品牌之列,与其他传统制衣牌子看齐。这种发展路线有点像路易威登,两者皆先以皮袋闯出名堂,后再发展时装。在不断扩充产品类型下,爱玛仕已渗入每个讲求品味人士的生活细节里;地球上,差不多每处繁荣的城市也有爱玛仕的踪影……
1921 年,Guccio Gucci 在家乡佛罗伦萨创办了一家经营皮具和小型行李箱的店铺。在伦敦瑟佛酒店工作多年之后,他对英国贵族的优雅美学和高雅品味渐有心得,并将这一感悟通过托斯卡纳皮匠大师创作和打造的精品皮具成功地引入意大利。短短数年之间,该品牌就取得巨大成功,国内外大批喜爱马术风情提包、箱包、手套、鞋和皮带的上流社会顾客纷纷接踵而至。由 Gucci 率先推出的马衔扣和马镫图案不仅成为这家时尚巨头的不朽标志,更是其不断创新的设计美学的成功典范。
1987年,DIOR加入世界高档消费品的领先者,一个建立在经典品牌上的年轻集团- LVMH(路威酩轩)。LVMH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营奢侈品品牌的集团,有50多个品牌包含其下,整个集团拥有53000多名雇员,其中64%的业务在法国以外,每年有109亿美元的销售。1989年Bernard Anault 成为集团LVMH集团的大股东。
LVMH集团的业务分五大部分:酒类与软饮料类;时装专卖与皮件;香水与化妆品;钟表与珠宝;特许经营。
DIOR是最早参与LVMH集团的奢侈品牌。1946年DIOR时装工作室诞生,47年2月12日DIOR首次命名"New Look"的时装发布大获成功,从此一举成名。DIOR是闻名于世的顶级品牌的象征,它追求精致,高雅,完美,魅力,自信的女人味。
Chanel(香奈儿)开办人Coco Chanel(可可香奈儿)**,原名"Gabrielle Bonheur Chanel",1883年诞生于法国的Auvergne。Chanel(香奈儿)**6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另外四名兄弟姊妹。自此,她由姨妈抚育成人,儿时进读修女院学校(Convent School),并在那儿学得一手针线技能。在Chanel**22岁那年(1905年),她当上咖啡屋歌手并起了艺名"Coco",在不同的歌厅和咖啡屋卖唱维生。在这段歌女生活中,Coco Chanel(可可香奈儿)先后结交了两名老主顾并成为他们的情人,一名是英国产业家,另一名是富有的军官。结交王侯将相,令Coco Chanel(可可香奈儿)有经济才能开设自己的店。1910年,Coco Chanel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店,凭着非凡的针线技能,Chanel**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格式简练耐看的帽子。Chanel**那两位情人为她先容了不少名流客人。当时女士们已厌倦了花俏的饰边,所以Chanel设计的帽子对她们来说如同甘泉一般。短短一年内,Chanel**的生意节节上升,于是Coco Chanel把她的店子搬到气质更时尚的Rue Cambon区,至今这区还是Chanel总部所在地。做帽子尽不能满足Coco Chanel对时装事业的雄心,所以她进军高等订制服装范畴。1914年,Coco Chanel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代深远的时装品牌"Chanel"宣布正式出生。步进20年代,Chanel**设计了不少创新格式,例如针织水手裙(tricot sailor dress)、玄色迷你裙(little black dress)、樽领套衣等。而且,清明,写给父亲的第一篇文字,Coco Chanel从男装上取得灵感,为女装添上多一点男儿味道,裸体聊天室,一改当年女装过份艳丽的绮靡风气。例如,将西装褛(Blazer)样式参加"Chanel"女装系列中,又勇敢推出"Chanel"女装裤子。不要忘却,在20年代女性是只会穿裙子的!Coco Chanel这一连串的创作为现代时装史带来重大革命。Coco Chanel对时装美学的奇特看法和难得一见的才干,使她结交了不少诗人、画家和知识份子。她的朋友中就有抽象画派巨匠毕加索(Picasso)、法国诗人导演尚高克多(Jean Cocteau)等等。Coco Chanel**的年代正是法国时装和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除了时装,Chanel也在1922年推出有名的Chanel No5香水。Chanel No5香水瓶是一个甚具装潢艺术味道的方形玻璃瓶。Chanel No5是史上第一瓶以设计师命名的香水,而"双C",西山煤电:业绩超预期长期潜力大;标记也使这瓶香水成为Chanel历史上最赚钱的产品,在恒远的时间长廊上历久不衰!至今在Chanel的官方网站Chanel No5香水依然是重点推介产品。大明星Nicole Kidman为Chanel No5香水作代言人的广告更是传为经典中的经典。30~40年代,二战爆发,Coco Chanel把店关掉,与相爱的纳粹军官避居瑞士。1954年,她重返法国,Chanel东山再起,Chanel**以她一贯的简练自然作风,敏捷俘虏一众巴黎仕女。粗花呢大衣、喇叭裤等等都是Coco Chanel战后时代的作品。Chanel品牌成为法国时装史上最光彩的一笔。Chanel的设计一直坚持简练高尚作风,多用Tartan格子或北欧式几何印花、粗花呢(tweed)等布料,舒适自然。在Coco Chanel 1971年逝世后,德国名设计师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成为Chanel品牌的灵魂人物。
自1983年起,"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一直担负Chanel的总设计师,将Chanel的时装推向另一个高峰。还有一处有趣处所堪可提及,就是Chanel品牌创建了接近90年,从未造过一件男装,直至2005/2006的秋冬系列才造了几件男装上市而已。
加布里埃·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1883年出生于法国的索米尔(Saumur)。法国时装设计师,香奈尔品牌的创始人。
加布里埃·香奈儿,6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4个兄弟姐妹,由她的姨妈抚养成人。1914年,Coco开设了两家时装店,影响后世深远的时装品牌Chanel宣告正式诞生。
1954年,Coco重返法国,以她一贯的简洁自然的女装风格,迅速再俘虏一众巴黎仕女。1983年,香奈儿逝世后,香奈儿集团由Karl Lagerfeld接班出任时尚总监,但至今每一季新品仍以香奈儿精神为设计理念。
加布里埃·香奈儿,现代主义的见解,男装化的风格,简单设计之中见昂贵,成为20世纪时尚界重要人物之一。她倡导女权,既赋予女性行动的自由,又不失温柔优雅。
品牌经典的255手袋就起源于香奈儿决心用细链条来解放女性拿包的双手。她对高级定制女装的影响令她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0人之一。
扩展资料:
改编作品:
因为香奈尔的一生相当传奇,所以她的生平事迹屡次被改编成舞台剧及**等。
1969年,香奈尔的故事被凯瑟琳·赫本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作曲是安德列·普列文和阿兰·杰伊·勒纳。法国女演员玛丽-弗朗斯·皮西尔也曾经在银屏上扮演过这个角色。
2008年上映的《时尚先锋香奈儿》(Coco Chanel),由莎莉·麦克琳、麦尔坎·麦道威尔和芭芭拉·波布洛瓦等人主演。
2009年4月22日由法国导演Anne Fountaine执导,讲述她奋斗故事的**《少女香奈尔》,由奥黛丽·多杜(《天使艾米丽》女主角)饰演女主角可可·香奈尔。
2009年10月上映的《香奈尔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描述的是香奈尔与名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之间的恋情,女主角由品牌代言人安娜·莫拉莉担当,戏服由该品牌首席设计师卡尔·拉格斐亲手打造。
- 可可·香奈儿 进入词条
香奈儿(CHANEL)是一个有80多年经历的著名品牌,香奈儿时装永远有着高雅、简洁、精美的风格,她善于突破传统将女装推向简单、舒适,这也许就是最早的现代休闲服。"如果你不知道要穿什么,那么就穿香奈儿吧。"也体现了人们对香奈儿的喜爱。香奈儿的包包也是如此,受到众多女星的追捧。其实恋上香奈儿并不是因为它是世界顶级的名牌包,大多喜欢香奈儿的是因为爱上了藏在它背后的那一段令人向往的历史,它就像一个有故事的女人,正等着我们静心去阅读她那传奇而精彩的一生。
传奇的缔造者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儿,1883年出生于法国的索米尔,她十二岁时母亲离世,父亲更丢下她和4个兄弟姐妹。自此,她由她的姨妈抚养成人,儿时入读修女院学校 (Convent School),并在那儿学得一手针线技巧。在她二十二岁那年,即1905年,她当上"咖啡厅歌手"(Cafe singer),并起了艺名"Coco",在不同的歌厅和咖啡厅卖唱维生。在这段歌女生涯中,Coco先后结交了两名老主顾,成为他们的情人知己,一名是英国工业家,另一名是富有的军官。结交达官贵人,令COCO有经济能力开设自己的店子。
1910年,Coco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女装帽店子 (millinery shop),凭着非凡的针线技巧,缝制出一顶又一顶款式简洁耐看的帽子。她的两名知己为她介绍了不少名流客人。当时女士们已厌倦了花巧的饰边,所以 Chanel简洁的帽子对她们来说犹如甘泉一般清凉。做帽子绝不能满足Coco对时装事业的雄心,所以她进军高级订制服 (Haute Couture)的领域。Coco从男装上取得灵感,为女装添上多一点男儿味道,一改当年女装过份艳丽的绮靡风尚。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oco Chanel把她的店子关掉,与相爱的纳粹军官避居瑞士。1954年,Coco重返法国,Chanel东山再起,以她一贯的简洁自然的女装风格,迅速再俘虏一众巴黎仕女。短厚呢大衣、喇叭裤等等都是Coco Chanel战后时期的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