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立下报国志 1893年11月30日,张振华生于四川隆昌县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张冕堂与吴玉章是同盟会好友,辛亥革命后曾在四川督军尹昌衡手下任过军长,思想比较开通。她给女儿取名“振华”,就是希望她牢记中国甲午战败之国耻,自立自强,将来学业有成,为振兴中华出力。在父亲的教育下,张振华从小勤奋苦读,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她在隆昌读私塾时,就景仰发明栽桑养蚕的螺祖。1908年考入成都女子蚕桑学校,成绩优异。1910年毕业后,被聘为隆昌国立女子学校校长,1914年,又任安岳女子学校校长。
1921年10月,中国驻法国公使馆女外交官郑毓秀博士到重庆招收赴法勤工俭学的女生,经吴玉章引荐,张振华与另外5位女生被录取。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与郑毓秀是好朋友,特在家中设宴招待郑毓秀及学生。孙中山先生勉励张振华等女留学生说:“中国女知识分子很少,你们到法国留学,责任重大,一定要努力学好本领,将来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这话使张振华铭刻在心,成为她学习的强大动力。
同年11月,张振华6人随郑毓秀来到巴黎,由法国马莉**教授法语。郑的法国干妈于格儒夫人见张振华好学上进,志向远大,就资助她到巴黎女子修道院正规学习法语,使她的法语进步加快。经蔡和森介绍,张振华多次参加周恩来、赵世炎组织的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社交活动。邓小平那时才17岁,是中国留法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已经28岁的张振华见了邓小平时,就亲切地喊他“小邓”。
1924年春,张振华考入蒙油久多高级蚕桑学校。1926年夏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法国著名的里昂大学理工学院。在准备博士论文时,她认识了中法大学学生张玺(解放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张玺向她讲述了十月革命的经过和一些马列主义知识,这对她以后靠近***有很大影响。
1930年夏,张振华获法国里昂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巴斯德学院研究员。这时她与曾任里昂中法大学代理校长、相恋6年的四川老乡刘厚博士结婚。1933年12月,牢记孙中山先生嘱托的张振华怀着科学救国的美好愿望,与丈夫刘厚一起回国工作。
1935年,张振华在南京任全国经济委员会蚕桑改良场的技术专员兼实验室主任,还兼任场部意大利顾问马利博士的助理兼翻译。
1949年,解放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时任全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河北垦业农场场长的刘厚,随国民党农业部要员去了台湾。张振华痛恨国民党政府的,坚决不随丈夫走。1949年秋,刘邓大军席卷大西南,曾任民社党四川省主任委员的张凌高又动员张振华去台湾,并介绍她坐航空委员会的搬家飞机去,张振华义正辞严地回绝了。此后,她独自留在成都,等待解放。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由于留法(比瑞)同学会(张振华为总干事)失去了经费来源,她便约友人集资办了个纺织厂来维持。谁知到1953年,她突然以“反动党团骨干”的罪名被逮捕,关在宁夏街监狱长达三年之久,留学法、德两国的重要资料、照片荡然无存。后因查不出什么问题于1955年夏被无罪释放。同年秋,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发表,张振华十分高兴。1956年3月5日,她被成都市人民政府任命为参事室参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振华通过从巴西回国探亲的侄女刘玉芳,同居住在新西兰的丈夫刘厚取得联系,在信中她反复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动员丈夫回蓉团聚。1983年初,90高龄的刘厚回成都与张振华团圆。不料,刘厚不适应成都的气候,由感冒转成肺炎,1984年3月28日,刚得到成都市政府参事的任命即不治逝世。任法华教育会总干事多年、掌握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手资料最多的刘厚,未能撰写出留法勤工俭学史,使张振华深感遗憾。
终身参事,健身高寿
作为民革成员和理学博士的张振华,积极参政议政,通过调查研究,对成都市政府的工作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永不退休的终身参事。由于她工作出色,1983年被推选为第八届成都市政协委员,1988年她又荣获成都市“老有所为”精英奖。她撰写的回忆录《***的政策好,人心思留思归——记个人经历中三次大的转折》,被收入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室1989年8月为纪念成都解放40周年而编印的《蜀都春晓——蓉城史料专辑》一书。
张振华很赞赏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一向重视健身运动。在法国留学12年,她经常参加登山运动和游泳。在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时,又每天坚持做健身操和晚饭后散步。任成都市政府参事时已63岁,又天天坚持打太极拳,因而身体康健。
曾被誉为“东方第一女性”的张振华年逾百岁,乐观开朗,生活有规律,善于养生,记忆良好。70多年前的留法往事,谈来清晰如昨日。她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提得起,放得下,人老了更要多想开心的事,自寻乐趣,心中不存事。千万不要自找烦恼,忧思最伤身体。”她每天还用百雀羚按摩养颜,脸色红润,看上去不过80多岁,成了许多报刊、电视台采访的新闻人物。1997年重阳节,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的谢世杰把21寸彩电亲自赠送给张振华等10位四川百岁老人,使她深感党的温暖。2001年6月10日,德国电视台的塔米拉·魏司女士在彩电艺术中心举办“老四川照片”展览,展出了她祖父弗里茨于清末民初在成都任领事时拍摄的200多张关于四川的老照片,听说张振华早年与朱德曾在德国苟延根大学学习过,特邀请她作为贵宾到场剪彩。2002年8月16日,塔米拉作为纪录片的导演,又专程来成都水碾河北三街张振华家中拍摄专题片,把她的传奇经历介绍给德国人民。
作为成都市的终身参事,张振华深感晚年的幸福,市参事室特在市二医院为她请了一位家庭医生,每周星期一、四上午,家庭医生都要上门为她检查身体,进行按摩。2003年11月,市二医院建院110周年时,恰逢张振华110岁寿辰,医院特派车接她参加庆典。张明哲院长把“世纪情缘”的金匾送给她,并当众宣布:对张老实行全部免费治疗。张振华每天下午都要同邻居老太婆打三四个小时的养生麻将,她认为“搓”是“扩胸运动”,“打”是“脑力运动”,归根到底,打麻将是很好的脑保健操。
2005年11月4日凌晨,张振华因脑梗塞在市二医院辞世,享年112岁。
张振华老人是如此的热爱生活,她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她传奇而美丽的人生,却给人们留下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