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所有追求时尚的人来说,夏奈尔绝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个时装的品牌、一个香水的品牌,也是一个伟大女性的名字。从一个贫穷的孤女到一个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从20世纪初期一直到她的死亡,她都在不停地创造奇迹,不仅仅是她开创的事业,还有她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她终生未婚,感情世界却多姿多彩,这些都是一个又一个诱人的谜团,引诱着后人去探询和发现。 从贫女到服装设计师 1883年8月19日,法国的卢瓦尔河畔的索米尔小镇,夏奈尔出生了。她的全名是加布理埃勒·夏奈尔。从一开始,她的出身就是个谜,有的人说她是个私生女,有的人说她小时候的家境并不富裕,而夏奈尔本人的说法也是前是后非,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虽然她是个具有非凡勇气的女人,但是对于自己的出生,她一直讳莫如深,这个秘密她宁愿保留终身,永不为外人所知。 在可可12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可可在孤儿院度过了少年的黯淡时光。17岁,她来到另一个小镇,进入了修道院。在当时,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而一个没有好家境的女孩子要想在社会上生存,是非常艰难的。孤儿院的生活使可可明白,高超的针织手艺对于女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她可以通过针线活来养活自己,于是,18岁那年,她就到一家商店做助理缝纫师。 可可·夏奈尔 夏奈尔的卑微出身和早年生活给她的服装理念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周围的成年妇女穿的工作服使可可相信,妇女需要的不是繁琐的装扮,而是适合她们日益活跃生活方式的宽松舒适的衣衫。可可认为:“女人为造成她们举止不便的服饰所束缚,从而被迫依赖于仆人和男人。”孤儿院穷苦的生活渗入她的设计风格:朴素端庄、简明大方。这时她开始设计黑帽,白色短衫,领口系雅致的黑领结,简单素洁的短上衣。同时,在她工作的小镇,有许多驻兵,尤其是那些朝气蓬勃的骑兵制服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无疑也成为此后几十年里可可著名的镶边服装的灵感来源。 可可学会了骑马,也在骑兵之间结交了不少男朋友。20多岁时,可可遇上了富有的骑士卡佩尔,1908年,在这个人的资助下,可可开了她的第一家帽子店,她的帽子宽大实用,受到了许多妇女的欢迎。而这个帽子店也成为了日后夏奈尔的总店地址。 1912年,趁热打铁的夏奈尔又在法国上流社会的度假圣地——诺曼底海边小城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服装店,很快,她极富个性的运动衫、开领衬衫、短裙、男式雨衣受到了时髦女郎的注意。不仅如此,为了扩大宣传,夏奈尔让自己的姐姐穿上自己设计的新式服装,到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引起妇女们的注意,这差不多是最早的一种广告形式了。可可的事业越来越成功了。 夏奈尔五号香水 夏奈尔五号香水 1918年,夏奈尔的亲密爱人卡佩尔因车祸遇难,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多少父亲、兄弟、儿子都遇难了,留下无数妇女在苦苦求生。而夏奈尔依然坚强地站立起来,更加雄心勃勃的发展自己的事业。1924年,她推出了著名的黑色小礼服,掀起了世界服饰的革命,这是种简单、直线条、颜色不鲜艳的服装,至此可以了解到夏奈尔的设计风格。她强调的是舒适性、方便性和实用性,另外加上她的个性和感性,因此她的服装是年轻自然的,直线条剪裁简单优雅不强调曲线,纤细且实用,另外夏奈尔有时也喜欢男性打扮,因此她也将男性风格溶入女性服装,最后形成夏奈儿独特的风格品味。在当时一次世界大战,男士上战场,女性负起持家工作,之后职业妇女渐渐兴起,因此需较实用实际的服装,夏奈尔的服装正好符合这个趋势,她的事业也蓬勃发展。战后她认为手工定做服装已经不适合大众需要,虽然手头上有当时保持最佳穿著约两百位名女人的订单(包含有伊莉沙白·泰勒、英格丽·褒曼 ,她还是决定投入成衣的这个市场,这让夏奈儿企业稳固成长茁壮,而成为属一属二的服饰大企业。 夏奈尔是聪明的,也是不会满足的,自1920年开始,夏奈尔开始提倡整体形象,这当然是从头到脚,还包含配件、化妆品、香水,对她来说,一个女人不该只有玫瑰和铃兰的味道,一个衣着优雅的女人同时也应该是个气息迷人的女人,没有味道的女人没有未来,香水会增添她无穷的魅力。夏奈尔对女人的体味深恶痛绝,她喜欢香水,喜欢女人散发出的香味,喜欢有味道的女人——一种气息香郁,令人难忘的 香水女人。以它清爽淡雅的芳香,结合全新现代特色的包装设计,精致地诠释了女性独特的妩媚、婉约、热烈而浪漫情怀。于是,她推出了夏奈尔5号香水,这是第一支由服装设计大师推出的世纪经典香水。当著名的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用性感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对全世界说:“夜里,我只‘穿’夏奈尔5号”,全世界都为之疯狂了。夏奈尔香水的香水瓶设计都是一贯的长方体,像是早期的药水瓶,属于立体主义,简洁高雅明亮,很符合夏奈尔的风格,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夏奈尔风。 20年代,可可于服装界的地位相当于画坛中的毕加索。夏奈尔时装俨然是20年代的主流,可可宛如新时代的化身:经济上独立,恋爱自由,生活全凭自己的喜好方式。评论家说,“女性已完全消失了,剩下的全是夏奈尔创造出来的男性。”大战中成长的少女将穿夏奈尔、跳探戈、上夜总会、吸鸦片、观赏超现实表演,看作是最时髦的事情。 古稀之年的革命 时装界总是变幻莫测的,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谁能把握瞬息万变的流行趋势,更何况周围的竞争者都是虎视眈眈。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的政局极为动荡。失业问题和大萧条带来的影响继续存在。法西斯煽动者更增加了不安定的气氛。1939年,夏奈尔举行了她的最后一次时装发布会。她宣布时局已不适合追求时尚。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因为在战争中屡屡遭挫,欧洲的时尚地位,尤其是巴黎的领导传统的作用开始受到怀疑。 许多城市一片废墟,曾经极端煊赫的欧洲陷入贫苦之中。二战的最大债主——美国开始成为价格昂贵、风格独特的时尚服装最重要的买主。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成为了夏奈尔的最大威胁。他创造了自己传奇般的“新款”。紧身内衣,宽大的裙摆长及脚踝。这是改造之后的传统风格。令夏奈尔大为沮丧的是,时尚正在向她之前的服装概念倒退。 Dior 夏奈尔这位伟大的时尚创导者竟然被时尚抛弃——这是多么出人意料!她认为流行的新款荒唐至极。并且,让妇女们重新回到紧身胸衣的束缚中去是一种倒退,根本不合时宜。但大多数人非常喜欢新款的服装,这是对多年来的制服和简单朴素格调的一种自然反弹。20年代的夏奈尔风格——一度被认为是那样时髦和前卫——如今却遭到了众人的嘲笑。从未有任何前时期的时尚受到过如此严厉的指责,并被认为如此丑陋不堪。 虽然这时候的夏奈尔是富裕的,但她的心情却是苦闷极了。她怀念工作,怀念曾有的光荣,于是她决定东山再起。1954年2月5日,夏奈尔举行了公开的归来时装发布会。 这时候的夏奈尔已经70岁了,为什么她还决定重开时装商场,东山再起呢?可可说,是为了还妇女们穿着舒适、合身的服装的自由。事实上,这时的时尚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了,因为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并不认为那些紧身衣服是舒服合适的,他们觉得夏奈尔服装是新奇有趣的。尽管她的时装重新受到了欢迎,但夏奈尔本人却受到了时装界的挖苦和讽刺,他们说,她不应该再出来,应该活在人们的历史回忆中,保持美好形象。这是“一次惨败”和“土里土气”的夏奈尔。 Chanel 也许别人听到这种刻薄的批判,早就退缩了,更何况年纪大了,早该颐养天年了。但是夏奈尔十分坚强。她头脑冷静,对待媒体的攻击她不予答复,而是着手下一次时装发布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她重新找到了以往的感觉,找到了安慰。她像过去那样孜孜不倦地工作,并将其含蓄随意的风格融入到50年代的时尚格调之中。 经过改进的夏奈尔款式穿着方便,大方优雅,很快受到了美国白领女性的欢迎。美国的《生活》杂志赞扬道:“71岁的夏奈尔创造的不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革命。”的确,她每次创造的时装,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样式的改变,而是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变化的回应。从20年代到50年代,她不停地创造奇迹,改变了整个时尚世界。 寂寞却又伟大的女性 她的事业取得了那样的成就,但她的感情生活却远没有她的事业成功。她的情感丰富,但是聪明、机 威斯敏斯特公爵智、独立的她却并不容易被男性接受。1925年,她结识了英国首富威斯敏斯特公爵,可可的机智美丽吸引了他,可是这个美丽倔强的女人并不准备放弃自己的事业。“上帝知道我渴望爱情。但若要我在心爱的男人和我的服装之间做出选择,我仍会选择服装,”可可这样坦白,“工作令我着迷,虽然我不知道夏奈尔的生活里没有男人会是什么样子。”公爵需要的是能为他产下继承人的妻子,而这是可可无法做到的。最终两人分手了。尽管在感情生活中屡屡受挫,但她始终不改初衷。夏奈尔为众多男人所倾倒,可她却只与她的事业为姻。她生前荣华富贵,却也孤寂不堪。 毕竟,又有几个男性能够容忍自己的另一半是如此的成就斐然?夏奈尔通过自己的服装理念倡导了一种妇女新的生活方式——简单、自然、舒服。她说:“当我想到工作,我想到的是我要装扮的妇女们,而不是时装店,一旦我能够帮助解放妇女,我会坚持下去的。” 可可是一个传奇,她不会做画或素描,但她看衣服一眼就知道好坏,看出哪里还需要改进,哪里还需要加工。她的天才在于她的双手和眼睛。 她是个工作狂,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时间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直到去世的前几天,她还在精神抖擞的准备2月5号的时装发布会。 她是个完美主义者,经常为寻找一种满意的面料而废寝忘食。 她是战后所有女性的抱负和渴望凝聚而成的一个成功的神话。她用自己的事迹证明:妇女们可以干成任何事情,一个女人可以自食其力,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从一个贫穷落魄的孤女,奋斗成为一个著名的服装王国的开创者,她在一个由男性一统天下的社会里,潜心经营,最终获得了胜利。 她改变了我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对于女性的认识,对于人生的认识。她是夏日的季风,虽然她早就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坚强、独立、智慧将永远散发独有的芳香,正如那瓶著名的5号香水一样。 成功秘诀 孤儿院的少年磨难和青年丧夫的经历,打造了性格的坚韧。 耳环 凭直觉捕捉到了时代的革命性变化。 既追逐时尚,更创造时尚。
可可12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可可在孤儿院度过了少年的黯淡时光。17岁时她来到另一个小镇,进了修道院。当时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没有良好家境的女孩子要想在社会上生存非常艰难。18岁那年,她到一家商店做助理缝纫师。 香奈儿 可可·香奈尔是法国先锋时装设计师,香奈尔品牌的创始人,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0人之一。 从贫穷女到服装设计师 1883年8月19日,香奈尔出生在法国卢瓦尔河畔的索米尔小镇。她的全名是加布理埃勒·香奈尔。 可可12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可可在孤儿院度过了少年的黯淡时光。17岁时她来到另一个小镇,进了修道院。当时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没有良好家境的女孩子要想在社会上生存非常艰难。18岁那年,她到一家商店做助理缝纫师。 香奈尔的卑微出身和早年生活给她的服装理念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周围成年妇女穿的工作服使可可相信,妇女需要的不是繁琐的装扮,宽松舒适的衣衫更能适合她们日益活跃的生活方式。孤儿院穷苦的生活影响渗入她的设计风格:朴素端庄、简明大方。 这时她开始设计黑帽,白色短衫,领口系雅致的黑领结,简单素洁的短上衣。在她工作的小镇,有许多驻兵,那些朝气蓬勃的骑兵制服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可学会了骑马,也在骑兵之间结交了不少朋友。20多岁时,可可遇上了富有的骑士卡佩尔,1908年,在他的资助下,可可开了她的第一家帽子店。她的帽子宽大实用,受到了许多妇女的欢迎。 1912年,趁热打铁的香奈尔又在法国上流社会的度假胜地——诺曼底海边小城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服装店,很快,她极富个性的运动衫、开领衬衫、短裙、男式雨衣受到了时髦女郎的注意。为了扩大宣传,香奈尔让姐姐穿上自己设计的新式服装,到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引起妇女们的注意,这差不多是最早的一种广告形式了。 香奈尔享誉全球 1920—1924年,香奈尔享誉全球,她的设计沙龙在巴黎坎朋街31号开业。这时的香奈尔已是时装界的“女王”,漂亮的香奈尔在创造性方面,同她的设计一样引人注目。 1931年,香奈尔应邀赴美国好莱坞设计服装,在《永驻今宵》等**里,她的设计大获成功。尽管美国明星目空一切,香奈尔设计的套装却成了美国职业女性的标准服饰,成为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象征。 香奈尔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她把握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诚如她所言:“某一个世界即将消逝的同时,另一个世界也正在诞生,我就在那个新的世界。机会已经来临了,而我也掌握住了,我和这个新世纪同时诞生。”她骄傲地称:“我是第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纪里的人。”战后的巴黎,不再犹豫,服装简洁了,裙子短了,发式短了,香奈尔的运动衫、项链和色彩,改变了沃斯开创的高级时装,展示了这种“高级的穷相”或曰“豪华的贫穷”,这恰是20世纪20年代的典型风格。 香奈尔5号香水 1918年,香奈尔的亲密爱人卡佩尔因车祸遇难。香奈尔依然坚强地发展自己的事业。1924年,她推出了著名的黑色小礼服,掀起了世界服饰的革命。她的服装年轻自然,直线条剪裁简单幽雅不强调曲线,纤细且实用,将男性风格融入女性服装,最后形成香奈尔独特的风格品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职业妇女渐渐兴起,需要较实用的服装,香奈尔的服装正好符合这个趋势。战后,她认为手工定做服装已经不适合大众需要,决定投入成衣这个市场,这让香奈尔企业稳固成长,成为数一数二的服饰大企业。 香奈尔是聪明的,也是不会满足的,自1920年开始,香奈尔开始提倡整体形象,这当然是从头到脚,还包含佩饰、化妆品、香水,对她来说,一个衣着幽雅的女人同时也应该是个气息迷人的女人,香水会增添她无穷的魅力。她推出了香奈尔5号香水,这是第一支由服装设计大师推出的世纪经典香水。当著名的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用性感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对全世界说:“夜里,我只‘穿’香奈尔5号”时,全世界为之疯狂。香奈尔香水瓶设计是一贯的长方体,像是早期的药水瓶,简洁高雅明亮,很符合香奈尔的风格,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香奈尔风。 神奇黑色 一直以来,黑色都是葬礼的用色,黑色代表着的阶层属性是工人与仆佣,香奈尔再次打破了社会的游戏规则。男人惊骇地呻吟着,媒体则疑惑着:“这么没有女人味的衣服怎么能穿?”但惊人的销售成绩证明香奈尔是对的,新女性喜欢这个颜色。香奈尔说:“黑色是能够包容一切的颜色,白色也是。它们都具有一种纯美。穿着黑色或白色的女人,永远是舞会上最受瞩目的美女。” 一年后,可可·香奈尔再度推出惊艳人世的新设计。世界要简单利落的线条?那就给你!黑色小洋装就这么诞生了。1926年10月1日,美国《时尚》杂志热烈地向全世界宣告,黑色小洋装与第一辆福特汽车的出厂具有同等的革命性质。 鲜明的个性使她的私生活也充满迥异的色彩。上世纪30年代后,年已五旬的香奈尔,其容貌和事业都达到完美的境地,她被频频邀请出席各种社交场合,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成为她的挚友——毕加索、海明威、雷诺阿、莫朗等等,她扮演着新世界的缪斯,其事业、魅力和轶闻都是记者穷追不舍的内容。柯丽特说“ 她是一头小黑公牛”,法国作家萨西这样描写她:“当她一出现,就被她的娇小身影而吸引,她很苗条,浓密的乌发,眉毛靠得很近,小巧的鼻子和深色的眼睛,她几乎总是穿着同样的打扮,非常简朴和不同凡响的黑色。” 古稀之年的革命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法国的政局极为动荡。失业问题和大萧条带来的影响继续存在,法西斯煽动者更增加了不安定的气氛。1939年,香奈尔举行了她的最后一次时装发布会。她宣布时局已不适合追求时尚。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许多城市一片废墟,曾经极端煊赫的欧洲陷入贫苦之中。二战的最大债主——美国开始成为价格昂贵、风格独特的时尚服装最重要的买主。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成为香奈尔的最大威胁。他创造了自己传奇般的“新款”,紧身内衣,宽大的裙摆长及脚踝,这是改造之后的传统风格。令香奈尔大为沮丧的是,时尚正在向她之前的服装概念倒退。 香奈尔认为流行的新款荒唐至极,让妇女们重新回到紧身胸衣的束缚中去是一种倒退,根本不合时宜。但大多数人非常喜欢新款的服装,这是对多年来的制服和简单朴素格调的一种自然反弹。20年代的香奈尔风格一度被认为是那样时髦和前卫——如今却遭到了众人的嘲笑。 虽然这时候的香奈尔是富裕的,但她的心情苦闷极了。她怀念工作,怀念曾有的光荣,她决定东山再起。1954年2月5日,香奈尔举行了公开的归来时装发布会。 这时候的香奈尔已经70岁了,为什么她还决定重开时装商场,东山再起呢?可可说,是为了还妇女们穿着舒适、合身的服装的自由。事实上,这时的时尚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了,因为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并不认为那些紧身衣服是舒服合适的,她们觉得香奈尔服装是新奇有趣的。在忙碌的工作中,她重新找到了以往的感觉,找到了安慰。 经过改进的香奈尔款式穿着方便,大方幽雅,很快受到了美国白领女性的欢迎。美国的《生活》杂志赞扬道:“71岁的香奈尔创造的不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革命。”的确,她每次创造的时装,都不仅仅是简单的样式的改变,而是对人们生活重大变化的回应。她不停地创造奇迹,改变了整个时尚世界。 1971年,88岁的香奈尔在“世界豪华酒店之父”凯撒·丽兹创办的巴黎丽兹酒店,走完了她辉煌的一生。
06月16日《玩具总动员3》
06月17日《喋海风云》
06月18日《香奈儿》
06月18日《海洋天堂》
06月22日《决战刹马镇》
06月25日《80后》
06月25日《叶问前传》
07月02日《枪王之王》
07月2日《无人驾驶》
07月2日《嘻游记》
07月6日《危情谍战》
07月9日《长江七号爱地球》
07月9日《出水芙蓉》
07月9日《唐伯虎点秋香2》
07月14日《精武风云》
07月15日《黑色闪电》
07月16日《梦回金沙城》
07月16日《寻龙夺宝》
07月16日《奠基》
07月16日《巫师学徒》
07月22日《功夫侠》
07月22日《唐上大地震》
07月30日《翡翠明珠》
07月30日《七小罗汉》
07月30日《我的美女老板》
08月15日《喋血孤城 》
09月23日《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
010月1日《大明宫传奇 》
011月16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12月18日《非诚勿扰2 》
上映日期都是国内的 各地区应该基本一致 根据影院不同会有1、2天的差异吧
《碟中谍6》一在中国上映便是得到了最大的欢迎程度,尤其是里面的拥抱场面更是火爆了抖音,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碟中谍6》中登场的巴黎大皇宫、特罗卡德罗广场
、奥斯德利兹铁路桥,都为**贡献了全新视角。
景色十分的壮观,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领略一下这些《碟中谍6》中的巴黎取景地点吧!
巴黎大皇宫(LeGrandPalais)
从J·J·艾布拉姆斯指导《碟中谍3》开始,街景与剧情高度呼应,成为该系列的创作标识。这也意味着,编剧将依据导演和制片方的勘景结果不断改写剧情,让故事线贴合实景赋予的行动路线,一环扣一环的发展下去。
《碟中谍6》选了巴黎大皇宫打头炮,不得不说,这个选择着实巧妙。
不仅因为巴黎大皇宫拥有与后续剧情相接的时尚属性(香奈儿曾连续13年把巴黎时装周和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天桥设在这里),同时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艺术风格建筑,拥有一个气势恢宏到无法描述的大屋顶。
想想看,低空跳伞直接在成片出现的玻璃穹顶上着陆,这样的画面多有震撼力。
巴黎大皇宫位于香榭丽舍大道与温斯顿·丘吉尔大道交汇处,它与旁边的小皇宫都是1900年巴黎世博会场馆,由查理·吉罗、亨利·德格兰、阿尔伯特·托马斯等多位建筑师合作兴建。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这里曾被用作马术比赛场地,艺术作品、珠宝、时装展览场地。
另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在一战、二战的动荡年月里,大皇宫还曾短暂地化身为军事医院、卡车车厂、纳粹宣传展厅、抵抗运动的总部
根据去年法国政府公布的翻修计划,巴黎大皇宫将会在2020年12月起关闭长达三年,至巴黎奥运会举办前夕再度开放。
届时,建筑内部将新增六个展览厅,同时还有一条步行街,一个可以俯瞰城市天际线的屋顶平台,以及名为Palais
deladecouverte的科学博物馆,随着焕然一新的装饰艺术宫殿同时面向公众开放。
皇家宫殿(PalaisRoyal)
皇家宫殿很少出现在旅行指南中,无论什么时间前往,氛围总是空旷寂静的,这也是我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中,伊森秘密会见英国特工伊尔莎·福斯特的地方,选在皇家宫殿的花园,还有一场跟踪戏发生在宫殿的拱廊街里。
皇家宫殿最早的主人是路易十三的宰相、枢机主教黎塞留,在因黎塞留辞世后,作为遗赠纳入波旁王室的产业,皇家宫殿的名字也是从那时起定下的。
等到路易十四移居凡尔赛之后,这座宫殿转手到了奥尔良公爵手上,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奥尔良家族的第五代主人轻率的改建为拱廊街。
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家宫殿的拱廊街,实际上是世界上古老的购物广场及商业步行街。
皇家宫殿的黄金时代正是从法国大革命之后开启,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之前,这里被视为全巴黎乃至全欧洲最热闹的地方——吃喝嫖赌,种种满足人类欲望与野心的买卖,都能在这里找到。
然而命运的反转再次降临,随着巴黎娼妓业被取缔,皇家宫殿又重新变得没落萧条。
对于喜好建筑与人文历史的旅行者来说,皇家宫殿值得浏览的风景着实多得很。庭院里的黑白纵线圆柱、金属球形喷泉,是1980年代新添的装置艺术作品。
宫殿西侧一角坐落着法国古典戏剧殿堂——法兰西喜剧院(Comedie
Francaise),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此外,位于拱廊街转角处的皇家宫殿剧院同样可以考虑抽时间去逛一下。
特罗卡德罗广场(EsplanadeduTrocadero)
坐落在塞纳河畔、埃菲尔铁塔北面的特罗卡德罗广场,是欣赏铁塔无遮拦全景的首选,摄影控们普遍认为,这里是拍摄巴黎城市风光的理想地点。
无论一个人想要仰拍夏悠宫,俯拍塞纳河及游船码头,或是利用广场上的台阶,制造出埃菲尔铁塔、花园、水池、雕像同处一条中轴线的特殊构图,都有无数种角度可供尝试。
广场得名于特罗卡德罗战役,为纪念1823年的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特罗卡德罗岛而建。1878年,巴黎第二次举办世博会,当时的主会场就设在广场旁的特罗卡德罗宫殿(Palais
duTrocadero)内。
可惜的是,这件由著名建筑师加布里耶·达维厄德设计的混合西班牙与拜占庭元素的作品,存留仅半个世纪之久,便被后来的夏乐宫(Palais
deChaillot)取代。
而原本隶属于旧宫的物件,如今可以供人凭吊的,只剩下矗立在奥赛博物馆门口的犀牛和大象雕像。
夏乐宫的正门正对着半圆形的广场,登上高台,优雅的广场花园与英雄福熙的雕像一清二楚的映入眼帘,埃菲尔铁塔仿佛近在咫尺。
观景之外,逛博物馆也是不错的选择,人类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法兰西文献馆、法国**博物馆及建筑历史博物馆,五颗珍珠都藏在这个新艺术风格的“贝母”内。
奥斯德利兹铁路桥(Viaducd'Austerlitz)
巴黎不乏有故事的桥梁。历史上溯至十六世纪的新桥,装饰着青铜镀金骑士群像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不对称设计的都尔奈勒桥,在旅行者中都有很高的呼声。
在《碟中谍6》中作为戏肉出现的摩托车追逐及巷战戏码,主要发生在圣马丁运河一带,不知是否有意为之,知名度不高但颜值不可小觑的奥斯德利兹铁路桥成了这几组镜头里的视觉焦点。
奥斯德利兹铁路桥始建于1903年,哈凯姆桥的设计者、建筑师让-卡米尔·福米吉受托设计了一座跨度达140米的全金属桥梁,打破当时巴黎所有桥梁长度的记录(直到现在,只有戴高乐桥在长度上超过前者)。
奥斯德利兹铁路桥的主体结构为一个长达140米的月牙形拱门,确切来说,是两条抛物线形状的钢弧。桥面靠着这两条抛物线空在水面上,与靠近河岸的石桥台衔接。
福米吉在钢结构外侧创作了一系列以海洋为主题的浮雕装饰,包括海豚、贝壳和海草,钢底座上可以找到巴黎人纹章的雕刻图案,还有拱门上均匀分布的星形雕饰、石桥台上的牛头雕塑,都是值得玩味的建筑细节。
这部**实在是让人难忘,其中阿汤哥更是帅气无比,让人满心的喜欢,那么,如果看过**,你一定更加的喜欢巴黎,不如找个时间看看吧!
外国人部分名字:
1、英美人姓名
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ohn Wilson译为约翰维尔逊,John是名,Wilson 是姓。又如Edward Adam Davis译为爱德华亚当戴维斯, Edward是教名,Adam是本人名,Davis为姓。
也有的人把母姓或与家庭关系密切者的姓作为第二个名字。在西方,还有人沿袭用父名或父辈名,在名后缀以小(Junior)或罗马数字以示区别。如John Wilson, Junior, 译为小约翰维廉,George Smith, Ⅲ, 译为乔治史密斯第三。
2、法国人姓名
法国人姓名也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由二节或三节组成。前一、二节为个人名,最后一节为姓。有时姓名可达四、五节,多是教名和由长辈起的名字。但现在长名字越来越少。如:Henri Rene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译为:亨利勒内阿贝尔居伊德莫泊桑,一般简称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3、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姓名
西班牙人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名字,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一般以父姓为自己的姓,但少数人也有用母姓为本人的姓。
如:Diego Rodrigueez de Silva y Velasquez译为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贝拉斯克斯,de是介词,Silva是父姓,y是连接词“和”,Velasquez是母姓。
已结婚妇女常把母姓去掉而加上丈夫的姓。通常口头称呼常称父姓,或第一节名字加父姓。如西班牙前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其全名是: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内希尔多特奥杜洛佛朗哥巴蒙德(Francisco Pauolino Hermenegildo Teodulo Franco Bahamonde)。前四节为个人名字,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简称时,用第一节名字加父姓。
扩展资料
相关知识
1、较早产生的姓氏源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的教名通常不借用为姓氏。
2、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 M H Thatcher;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 Ronald W Reagan。
3、在姓名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Dr, Prof, Pres 可以用于姓氏前或姓名前;而Sir 仅用于教名或姓名前。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 Clinto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