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社交媒体上最火的品牌是哪个?
可能罗永浩刚举办完的坚果手机发布会算一个。
但是比这个还要火的,就算是百雀羚刷屏的广告了。
大家在一片赞叹声中,除了营销号进行转发宣传之外,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了这个广告的传播和推广当中。虽然也有一些人表示对这次广告传播有一些不理解和异议的,但主体来说,这时候互联网舆情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从公布和统计的数据上来说,百雀羚这次做的广告绝对令人惊艳,而策划这个广告的团队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从形式上来说,这次广告采用了长图故事叙事模式,巧妙的以**拍摄场景的方法整体呈现,创意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作图的功力也非常了得。
但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在这一刻又上演了:神反转。
随着一篇详细分析百雀羚此次传播和最终销售转化结果的文章发酵和传播,整个市场上迅速呈现出了两个派别:
第一种是力挺这样的广告创新派。
认为这样的广告创新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对百雀羚自身的品牌传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环境当中的品牌成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前景。更重要的是,给整个新媒体营销领域中注入了一丝新鲜。同时这样的内容也是广泛的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转发,传播上千万的阅读和覆盖,就已经证明了此次传播的巨大成功。
同时认为,公关、品牌、市场等这些概念需要认真的梳理清楚,要明白这个广告最终传播和实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且目前自媒体大号在传播和销售之间的关系上,本来就存在巨大的差异,广告主在进行这样传播的时候,就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品牌和市场销售之间的关系,不要错误的认为做了品牌,自己的市场销售就能够迎刃而解。
另一派则是结果导向的务实派。
认为如果不能把如此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转化成为有效的销售结果,不能为企业带来市场营销效益,那么这样的广告就有问题。获取了名利,博取了大众的关注,但却打不中打动消费者的心。消费者不掏钱买单,你的广告就不具备真正的价值。甚至还借用了一些广告营销广告策划的世界级专家的话来证明这个观点。
结果双方各自支持的微信公众号上,不断的推出各自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尤其是那些专门从事广告和新媒体、品牌营销领域的人,也是站在各自的认知与立场上,对内容进行转发和评价。
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这样的争论和讨论,除了在业界引发巨大的反响之外,其实也蔓延到整个市场上。而这次活动的广告主百雀羚,通过这样的事件发生,品牌的知名度更进一步的得到了提升。当然,这也绝对不是百雀羚在投放这个广告之前所能想到的。也好在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也不用做危机公关。
那么为什么一个年度级的新媒体传播事件,却引发了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呢?
只要做过品牌和广告公关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做甲方也好还是做乙方也罢,对于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当中的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能够扩大迅速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好的市场销售数据,是他们开展市场品牌工作的核心诉求。
由于很多企业在具体的市场实践当中,完全分不清楚品牌和销售工作的关系,更不明白公关的本质价值和意义,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市场品牌部门,就会提出非常明确的营销销售数据指标。希望能做出爆款的文章瞬间刷屏,同时也希望获得巨大的有效流量,直接促进产品的销售。
除了那些经济实力还不错的企业,能够逐渐将品牌新媒体和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分的比较开之外,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公关传播和新媒体建设的时候,都是希望这样的工作能够直接带来用户和销售额。毕竟建设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通过强大的新媒体传播,直接创造市场销售是最现实的问题。
我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及沟通中,发现绝大部分人都是非常的关注一篇文章能够传播10万次的话,到底能够带来多少有效的用户,到底能够产生多少的销售额?
同样的,就市场上的品牌和公关公司的实际现状而言,除了站在金字塔尖,拥有大量的市场影响价值的公司,还能够坚定的以品牌传播导向和销售传播导向来进行科学的策划之外,大部分的广告公司都会或多或少的,要为用户最终的传播数据和销售结果负责任。
这是当下中国市场的一个现实情况。既然拥有广泛的诉求,自然也会有大量的品牌公关人开始建立这样的意识。对于中国的广告主而言,花了那么多的钱,购买了那么多的新媒体大号资源做了传播,但是量上去了,而销售结果却没有,都是非常心塞的一件事情。
毕竟这年头,做实体产业的都不容易,都希望钱花在刀刃上。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就会对传播结果和销售结果之间的关系格外的敏感。高效的传播却没有能够带来高额的销售,除了真的是以构建品牌为主的公司决定要承担这样的风险之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其实是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自然为企业服务的品牌公关人也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
其实在企业当中,无论是做品牌公关也好,还是做市场销售也好,从根本利益出发点上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处在价值生产链的同一个链条的上下游而已。
品牌和公关重点要做的事情,是不断的通过制造事件和加大传播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并且最好能够通过有效的内容营销和更多元的创新,能够足够深度的引发用户对品牌和产品的兴趣。
而市场营销需要重点做的事情是,建立在品牌和公关的基础之上,直接以促成消费者掏钱买单这个动作为核心,讲求的是短平快和对品牌价值的市场快速变现。
从一个完整的企业结构来说,这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一个企业的公关和品牌根本无法对市场销售产生有效的价值,那么品牌公关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也是比较尴尬的,甚至是或有或无的状态。
如果没有有效的市场和品牌的支持的话,市场销售将会受到制约,尤其在新媒体极为发达的环境中,品牌和公关占据了传播的优势,市场销售往往是要通过与品牌和公关的联合,才能达到一个有效结果。
看到这两点不同,那么我们就要反思:我们对百雀羚这次的品牌广告的认识中,所有的分析是否是建立在对这个逻辑清晰的认识之上的。不能够对市场销售间接或直接发挥影响力价值的品牌和公关行动,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但一味的去追求销售和价值,对于培养品牌和扩大潜在市场,也是不好的。
这其中的平衡关系,掌握起来也真的是蛮考验人的心思的。
在我个人看来,百雀羚的此次传播重点是:在母亲节前这个新媒体的通行的热点营销中,优先抢占流量关注,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应该是以品牌营销为主导的一次事件,但从其他平台百雀羚品牌的行动来看,这个广告也一定产品销售导向在其中,是一个比较复合目标的广告行为。
如果这个事件并没有对百雀羚线上线下的销售直接产生拉动的话,可以认为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广告。在关注度与销售价值之间,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思考,这一对欢喜冤家,对于品牌公关人来说,处理起来真的不容易。
在新媒体营销中,杜蕾斯可是绝对的当红明星,但是你要问杜蕾斯做了这么多的热点营销,每一次究竟能够提升多少套套的销售量,真的不好讲。
因为从了解和认知到最后消费者在购买的的临门一脚之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今天这个超市恰好杜蕾斯全部卖光了,而只剩下了另外一个品牌;或者是另外一个与杜蕾斯知名度差不多的品牌,今天做打折促销;或者就是另外一个竞品摆放的位置更适合消费者在超市结款台结账的时候,用手够得到……所以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但是你能够说杜蕾斯的广告公关和新媒体创意是失败的吗?
绝对没有,因为杜蕾斯已经将自己做成了一种神一样的互联网存在,一举一动已经能够引发起足够的热点。从长期效应来看,加上时间维度的不断的延长和拉伸,杜蕾斯在终端市场销售的竞争当中,一定会处于一种比较优势的位置。
同样的,我们将这个模型套用在化妆品上,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百雀羚的这个广告可能一时之间并没有直接产生巨大的销售,但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因为这个事件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品牌,可能并没有在当时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是在未来的某一个节点上,这个广告所给消费者的认知,就如同种子一样,在适当的时候发芽、开花。
但这个时间维度一定是有限的,不能时间太长,需要有在更多的品牌公关以及市场促销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影响力才能更好的爆发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此次百雀羚的广告,从品牌宣传和影响力潜在影响价值的拓展上是非常成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有很多的用户觉得阅读起来没有感觉,甚至并没有认为特别好,但是毕竟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这个事件。
但如果要引入销售和市场业绩表现分析,那么我们就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时间因素
这个种子种下去,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耐心的去等待和观察。现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一个数据上的评估,可能并不是十分的理性,也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但是如果等待时间太长,还没有产生对市场表现的拉动,所有人都应该去认真的质疑这个广告行为的价值。
第二是战略因素
这是百雀羚在品牌和市场领域中所作的一次孤立的孤本行为,还是在整个年度战略当中,进行多方位品牌公关和市场销售的其中一个年度性重要环节。
如果是一次孤本行为,则是一个非常承担风险的冒险行为;如果不是,那么百雀羚有可能在年度的品牌营销战略中,已做好了相应的部署,在这个事件结束之后,还将会做更多更有深度的行动,从而不断的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的同时,也在有效的提升自己的销售。
百雀羚护肤品什么都是东北发货的是正品。百雀羚护肤品是合法的,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核的,百雀羚是一家著名的护肤品牌,其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销售,产品基地位于东北,所以从东北发货,百雀羚的正品销售渠道包括品牌官方旗舰店、官方授权的电商平台、各大商场专柜以及百雀羚授权的实体店等。
百雀羚线下销售有花露水、护肤品、护发素等产品。
百雀羚更多的战略是定在线下渠道,电商销售量只占百分之十几。因此大部分如花露水、护肤品、护发素等产品再线下销售。
百雀羚选择在天猫、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开店,不过与很多实体店把线上当做重要销售渠道不同,百雀羚转型到电商平台并不是为了引流。而是为了给线下打广告。
尽管面临着批评与质疑,微商经济越来越火仍是不争的事实。从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微商博览会上了解到,微商行业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中可圈可点的朝阳产业,在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品牌步入微商行业。
北京微商博览会创始人林鑫健在会上表示,业内数据显示,自萌芽期开始,经过5年的发展,微商行业2016年总体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预计2017年将突破6000亿元。2016年全国微商从业规模为2000万人左右,预计2017年将达到3000万人。
与快速发展并存的 是急需整合转型的部分问题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秘书长许景权在展会同期举办的微商经济论坛上表示,过去一年来,中国微商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微商的发展不过短短数年时间,这几年却为中国经济尤其是快消品中的化妆品行业带来不竭的发展动力。微商以经营美容化妆品和保健品为主,说明快消行业在微商领域确实有独特的渠道特点。同时,许景权指出,微商行业有许多需要整合、转型的部分。
经济社会学博士姜汝祥指出了微商存在的商业逻辑。微商通过朋友圈、微群、直播、公众账号等社交平台就能获取客户,微商获取客户的成本是传统电商和零售商所不能比的。店家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获取客户的成本高。传统商业,尤其是零售业,又面临着高房租的压力。“市场永远是从原生态的草根中长出来的。正如三十年前个体户、乡镇企业开创了中国全新的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十年前淘宝上无数的小卖家开辟了中国的网购时代,微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微商的出现让每个人手持一部手机和几千元钱就可以创业。”
不过,随着微信购物成为消费者的新购物渠道,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有所增加。北京市工商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微信购物逐渐成为投诉的新热点。据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介绍,今年2月,12315、96315两条热线接到有关通过微信购物引发的投诉主要存在付款后对方不发货、商家销售的产品为“三无”、假冒产品等。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分析,通过微信与个人交易而产生的消费纠纷占比较大。
传统品牌谋转型 微商化成突破口
在卖场人流持续下滑、门店成本不断上升等多重压力下,传统品牌商都在转型谋发展。而微商以运营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进入。
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发布的《2016中国微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品牌微商化将是微商行业未来发展的八大趋势之一。
目前,仁和集团、同仁堂、修正药业、TCL、中通、雅倩、百雀羚、相宜本草、娃哈哈、苏泊尔、中粮、南极人、蒙牛、韩都衣舍、爱康国宾、博洋家纺等品牌都步入了微商行列。
来自中智益健(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参会代表王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部分微商的产品“三无”、虚假宣传、偷税漏税等行为是前几年微商行业的乱象,而且很多人对微商行业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前几年,但传统品牌进入微商是趋势。“公司做了很多年,经历了很多次渠道转型。实体店确实非常难做,人工、房租都很贵。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我们也在探索。我们有渠道管控的经验,关键是如何让新产品落地。我们也排斥微商的很多做法,未来如果进入微商,将吸取其精华部分。我们不完全是通过发朋友圈来做营销,而是把实体和网络这两块结合起来,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意识,再把网络的力量放大。传统企业转型是非常难的。我们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现在正在进行反复论证和考量。”据悉,中智益健原是一家外单定制型外贸出口公司。目前该公司计划推出一系列眼部按摩的智能穿戴产品,并打算借鉴微商的营销方式。
大品牌自带流量,其品牌效应能够吸引很多代理。不过,曾是北京同仁堂微商操盘手的“幕道双少”在微商经济论坛上表示,越来越多的大品牌进入微商,其中包括一些知名的百年品牌和上市企业,但是传统企业思维相对保守,在新的电商模式中,尚不能与时俱进。比如,在微商行业,海报、宣传片的时效性非常重要。而在大品牌企业内部,海报和宣传片获得公关部或法务部的审核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品牌在时效性上无法与老牌微商相比。
国产化妆品排行榜前十名2021依次是:自然堂,百雀羚,珀莱雅,橘朵,韩束,相宜本草,美加净,温碧泉,佰草集,韩后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第一名,红色小象
如果从细分定位来划分,红色小象应该属于母婴护理品。
但是它的旗下还有韩束和一叶子,这两个品牌都是上海上美的旗下子品牌。
第二名,完美日记
第三名,林清轩,万榜RB指数:6909
作为国产高端护肤品牌的林清轩,去年11月底完成了A轮数亿元融资。
领投方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头头是道基金、碧桂园创投等机构跟投。
林清轩凭借其开创的新品类“山茶花润肤油”,以“强修护、抗初老”的护肤效
第四名,美素MAYSU
美素MAYSU是伽蓝集团的旗下品牌,伽蓝旗下还有源自喜马拉雅的自然主义品牌自然堂、敏感肌肤护理专家植物智慧、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春夏、专业功效性护肤品牌珀芙研、专业彩妆潮牌COMO、新锐香水品牌莎辛那等品牌。
最先推行“一瓶一码”的技术,使产品被赋予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身份证”,顾客通过扫码可实现积分、抽奖同步,BA也可同样获得积分,建立双积分体系,会员与BA可分别获得相应权益,由此也可带动BA主动服务消费者。
在零售数字化智能化的实现上,能够看到伽蓝的投入和实力
第五名,纽西之谜
纽西之谜是新西兰NZskincare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护肤品牌,推出至今已有20年历史。
2014年,上海优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投资NZskincare,随后将纽西之谜品牌引向以中国为主的国际市场。
品牌主打天然护肤,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以自然成分为主的护肤产品;另一方面,依托线下门店场景,为消费者提供通过肌肤护理方案和家用型医美护肤产品。
2014年,纽西之谜获得来自红杉资本中国和首业资本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去年11月获得了
第六名,HomeFac
HFP品牌持有方是广州蛋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广州
第一家上门美容O2O平台。
2014年、2015年获得前两轮融资,主要用来做其上门美容业务。
根据网络资料,HFP是蛋壳网络与日本实验室合作研发,2016年入驻淘宝,8月入驻天猫。
目标人群是追求小众的时尚护肤爱好者,药妆成分狂热者。
第七名,萧雅生物
萧雅生物是一家化妆品公司,2012年成立于上海,围绕“基础线+药妆线+口服线”研发产品,目标人群定位于18岁到35岁的女性用户。
目前已推出基础护肤品牌“自然之名”、功能性护肤品牌“EVM”和口服美容品牌“Whiteasy”。
“自然之名”是萧雅生物
第一个推出的品牌,主打“植萃+无添加”,护肤产品包括化妆水、面霜和面膜,价格区间位于49元到189元,产品复购率高于30%。
其中,“自然之名”的酵母水销量很高,几乎每年都在翻倍,
第八名,珀莱雅
珀莱雅,成立于2003年,2017年11月15日登陆A股市场,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曾一度占据A股化妆品企业的龙头位置。
2021年1月,珀莱雅凭借自身多年的发展,市值占据榜首。
截至2021年10月13日收盘时,珀莱雅总市值为320亿元,高出
第二名30亿元左右。
如果从整个A股传统化妆品企业中看,珀莱雅的业绩增速并不小,尤其是在2021年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珀莱雅是A股化妆品市场上为数不多正向增长的化妆品企业。
第九名,温碧
“补水就用温碧泉”,这是温碧泉自2006年成立以来从未更改过的广告语。
温碧泉2021年的品牌大定调是“重塑品牌”,以品牌旗舰店为窗口,以聚焦Z时代贯穿全年的爆品为主轴,2021年计划会向消费者投放9款新品,投入金额3亿元。
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温碧泉从经典国货的印记逐步打造成为年轻人喜欢的国产新锐,持续升级“国民补水品牌”。
第十名,欧珀莱
资生堂是第一批通过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审核的备案企业之一在产品进入北京友谊商店销售后,资生堂快速将生产本土化落地。
在华第一家资生堂工厂于1993年在北京竣工,不到5年时间,第二家在华工厂又选址上海浦东张江,而欧珀莱则于1994年诞生于中国。
目前,资生堂旗下的欧珀莱、水之密语、za、丝蓓绮、泊美、悠莱等品牌均实现了在华生产。
夏天到了,欧珀莱的防晒霜也成了出门必不可少的防晒单品
依托全网大数据,根据品牌评价以及销量评选出了2021年国货护肤品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百雀羚、相宜本草、大宝、水密码、自然堂/CHANDO、佰草集、雅邦、温碧泉、韩束、珀莱雅。
根据品牌评价以及销量评选出了2021年护肤保湿甘油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一、裂宁甘油由维E橄榄油组合而成,保湿效果很好,上脸不会黏腻堵塞毛孔,能够预防皮肤开裂、有效滋养皮肤、锁水保湿、抵御冬季的肌肤干燥、还有美白提亮肤色的效果。
无色素、无香精,可以直接涂抹!二、百雀羚护肤一号甘油不含色素·不含香料·纯正·温和·无刺激保湿嫩肤·卸妆柔肤·滋润手足·润体防干燥。
全身使用·全面滋润·无需加水·直接涂抹。
三、隆力奇珍珠甘油隆力奇珍珠甘油富含甘油保湿成分和芦荟精华、珍珠精华等主要成分。
四、贝亲甘油保湿效果卓越。
富含进口甘油及双甘油;添加8种婴儿皮肤所需的氨基酸;配加甘草精华及细胞间脂质。
柔滑、清爽、不油腻。
深层滋润和改善皮肤干燥现象;弱酸性配方,与皮肤及具亲和力。
五、济康堂甘油维E橄榄组合护肤甘油是专业皮肤修护配方,具有水合保湿,润肤调理作用。
主要适用于皮肤干燥脱皮,手足皲裂、唇裂以及皮肤干痒等。
六、奇力康甘油水、甘油、泛醇、芦荟提取物、氢化蓖麻油、生育酚、油橄榄果油、卡波姆、三乙醇胺、尿囊素、香精、羟苯甲酯。
七、瑜然美甘油马来西亚甘油,补水保湿,润泽。
八、白云山护肤甘油有效防止干裂,滋润皮肤。
九、绿力甘油绿力甘油由水、马来西亚优质甘油、维生素B5、胶原蛋白,透明脂酸、芦荟提取物、生育酚、橄榄油、卡波姆、三乙醇胺、羟苯甲酯、香精成分组成。
十、蜂花护肤甘油由橄榄芦荟精华,可以补水防裂防粗糙,滋养润肤!
国内化妆品企业正在加速推出新品牌,并且它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合作伙伴。
11月2日,拼多多宣布将联合丹姿集团推出国货美妆品牌“萃润”。本次合作属于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一部分,即拼多多会在2021到2025年推出10万款定制化产品,协助5000家制造企业,孵化更多自主品牌。
丹姿集团第5家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本土化妆品公司。此前,珀莱雅、欧诗漫、上美和百雀羚已经与拼多多建立合作,从2019年10月至今推出了“芮加”“百花萃”“花而生”“束而”“蓓丽”等多个定制化美妆品牌。
拼多多对美妆领域的野心不小。拼多多副总裁陈秋表示,拼多多将在未来两年培育50个亿级化妆品新品牌,其中10个10亿级化妆品新一线品牌。陈秋预计到明年10月,会有超过50%的本土一线化妆品企业加入新品牌计划。
拼多多强调新品牌的孵化会采用“反向定制、品销合一”模式,也就是合作化妆品企业基于拼多多的海量用户消费数据推出定制化产品,这是近年来各大电商均在尝试的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新锐美妆品牌会强调自己采取C2M模式。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马锦涛在接受界面 时尚 的采访时表示,C2M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更加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和诉求,理论上能够更快的把握市场趋势,更加精准高效地进行产品研发。
拥有电商基因的美妆品牌通常会走这条路,因为它们更容易积累消费者数据。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就在6月发布了新品牌完子心选。作为一个诞生于互联网的品牌,完子心选强调大部分产品是直接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定制的。完子心选的消费数据来自于完美日记建立的丰富信息库,以及员工与顾客的长期沟通。
相比之下,传统化妆品企业缺乏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因此会在电商平台的协助下定制产品。
百雀羚相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在拼多多的协助下,蓓丽整个品牌从命名、调性、包装颜色,甚至后期产品成分添加上,都有大数据支撑,因此蓓丽研发的产品从概念到大规模生产仅需不到3个月。
对化妆品企业而言,与拼多多合作还意味着攻下一个新的增长点。
马锦涛表示,美妆品牌上拼多多是拓展新线上销售渠道的有益尝试,尤其是对于尚未被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渗透的广阔的底线城市消费者。
界面 时尚 在拼多多平台看到,珀莱雅、欧诗漫、上美和百雀羚与拼多多合作推出的美妆品牌客单价基本不超过100元,并且享受拼多多官方补贴,价格很接地气,与主品牌有明显区隔。
例如珀莱雅旗下品牌芮加的氨基酸洗面奶的售价为128元,欧诗漫旗下品牌百花萃的红玫瑰护肤品套装的售价为389元,上美旗下品牌花而生的金盏花护肤五件套的售价为49元。
事实上,芮加、百花萃、花而生、束而、蓓丽等品牌也基本没有在拼多多以外的电商开设旗舰店。马锦涛表示,开发有平台区隔的产品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做法,不管是在若干年前众多电商平台群雄逐鹿的年代,还是现在2-3家平台寡头竞争的时代,都是比较常见的模式。开发有平台区隔的产品的好处在于能满足不同平台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同时也能避免陷入过度的价格战,伤害品牌及平台盈利。
显然,化妆品企业的主品牌和拼多多定制品牌面向了两个不同的受众群体,也就有机会吃下更大的市场。
此外,拼多多承诺会对新品牌计划中的品牌进行资源扶持,包括提升企业运营能力,推动其持续参与各种站内活动和站外传播,推动企业品牌获得曝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品牌的营销压力。
这种情况只有在官方店购买是真的。
虽然有着明文规定天猫商城的商家必须出售正品,但是由于天猫商家太多,管理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个别商家在出售商品的时候掺假,也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就算发现了鉴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天猫还是存在不少假冒伪劣商品的,只有在官方旗舰店购买才能够保真。
在购买时可以观察商品,如果价格低到离谱,且偏出行业平均值就不要考虑。这样的商品可能会有两种情况,质量不行或者货物没有售后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