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平台获客成本居高不下,2017~2018年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涌现了一波新的流量红利。根据 AdMaster统计,小红书从2018 年 1 月到11月,电商评论中相关声量提升约719%。
由于社交媒体营销的积极尝试,中国品牌迎来爆发式增长机会。2018 年双11美妆个护品类中,除了百雀羚、自然堂、薇诺娜等传统品牌,新成立的HFP、完美日记和稚优泉也跻身天猫双 11 亿元俱乐部。
其中,完美日记增速高达 1192%,截至 2019 年 8 月,完美日记是小红书上粉丝最多的彩妆品牌。这一波社交媒体红利对新品牌崛起的作用,大致可以归为三种:
社交媒体降低了营销门槛:新品牌有了新的发声途径,打破了大品牌垄断话语权的媒体格局;
社交媒体促进了精准营销:品牌对消费数据的获取和应用能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营销ROI;
社交媒体放大了品牌优势: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品牌可以借助社交裂变,形成圈层内的快速传播。
互联网流量洼地犹如一眼甘泉,第一批人喝清水,第二批人喝污水,第三批人只能喝竞争者留下的血水。2020年,社交媒体营销处于濒临干涸的境地。
无数品牌竞相模仿的套路和内容,已经把社交媒体塞成了垃圾站。原本支持新品牌崛起的社交媒体营销,似乎已经不能复制更多的成功案例。
2018年12月《纽约杂志》旗下刊物Intelligencer报告,世界上只有不到60%的流量是人类产生的。2019年一季度,Facebook总共删除22亿个虚假账号。与此同时,国内社交媒体流量造假事件频发。
为什么社交媒体营销会从低成本的快车道逐渐驶入有声量、没销量的繁荣窘境呢?
本文将从以下4个问题入手,带你了解社交媒体营销鲜为人知的秘密:
社交媒体营销的趣味性有什么弊端?
社交媒体营销的软文、软广为什么是低效的?
社交媒体营销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社交媒体营销的成功案例为什么难以复制?
一、消费者记得住趣味内容,记不住品牌信息
消费者之所以不喜欢看广告,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是广告打断了消费者当前环境中的注意力。比如微博上浏览明星趣闻时忽然出现植发广告。
反之,广告越贴近消费者当前环境中的任务,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社交媒体作为休闲娱乐平台,一旦植入营销内容,用户就会产生反感。即便是六神磊磊这样的头部KOL,也不得不权衡广告利益和粉丝意愿的冲突。
为了吸引用户关注营销内容,社交媒体营销不得不增加趣味性,尝试用更创意的、吸睛的内容和互动方式,与用户“打成一片”,“寓教于乐”。
于是,借助热点话题,输出消费者感兴趣的内容成了社交媒体营销的主流。
2019年双11前夕, 大朴家纺发布了一则广告片,短短几天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刷屏案例。原因就是这则广告片借“性”发挥,全片只有一句文案“我们的青春全在裸睡的床单里”。
这则广告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一片哗然。有人赞叹广告片很真实,创意很走心,也有人表示这是软色情,表现得露骨。
暂且不谈价值观,至少从刷屏效果上看,这是当时大多数营销专家认同的成功的社交媒体营销案例。
但是这则广告片到底为大朴家纺带来了什么实际影响呢?消费者用百度搜索“投票”给出了答案:
经过这次社交媒体营销,与其说消费者更喜欢大朴家纺的品牌产品,不如说更喜欢大朴家纺的广告视频。
这就是常见的社交媒体营销状况:消费者热衷于趣味内容,并不关心品牌本身。有创意、没策略,有数据、没销量,这样的刷屏案例到底有多少意义?
社交媒体营销所谓的“寓教于乐”,结果往往变成了纯粹的“娱乐”,而没有“教育”。李叫兽曾经批评的自嗨型文案,与这样的社交媒体营销无不相似。
Grant在总结传播的5大常见误区时,将这种误区命名为喧宾夺主:音乐、剧情、特效、性诱惑、恐吓等创意技巧的过度使用,导致消费者过于关注创意内容,忽视品牌信息。
其实,社交媒体上崛起的网红品牌最容易陷入这种怪圈:我记住了你拥有的一系列新奇特征,但是没记住你是谁,你能为我带来什么独特价值。
二、软文、软广难以突显品牌价值主张
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促进了软文、软广的流行。其中的魁首非杜蕾斯莫属。
2011年杜蕾斯率先开通微博,成为社交媒体营销之光,眼花缭乱的手段风靡国内,可谓“平生不见杜蕾斯,便称大神也枉然”。
当年北京正值暴雨,杜蕾斯团队发现了“双脚戴套,防止湿鞋 ”的奇思妙想,于是,这个广告创意在微博上推广开来。一周时间,杜蕾斯的内容引起数万次转发。同年,《中国日报》英文版将此案例评为2010年最有代表性的社交网络营销案例之一。
经此一役,杜蕾斯坚定地走向了社交媒体营销的“性福”之路,各种社会热点话题,没有杜蕾斯不敢蹭的。
以苹果新款手机上市为例,杜蕾斯几乎年年都不缺席。2016年,iPhone 7发布,杜蕾斯推出“每晚如7而至”;2017年,iPhone X恰逢苹果十周年发布,杜蕾斯推出“十年如一日”;2018年, 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作为首批支持双卡双待的机型发布,杜蕾斯推出“双卡双戴”……
杜蕾斯每次社交媒体内容几乎都会成为大众谈资。 但是就在杜蕾斯强劲的社交媒体营销之下,日本品牌冈本正在一步步侵蚀杜蕾斯的市场份额。
2016年8月,冈本新透薄系列在京东商城首发,成为狙击杜蕾斯的关键一步。冈本广告宣称“80年,只前进了002mm”,既表达了冈本产品超薄的特点,又暗示了冈本80年专注的工匠精神。
这一营销策略是冈本的标准打法,从冈本003到冈本001,冈本在各种传播媒介上都在突出 “超薄”“无佩戴感”的品牌价值主张。时至今日,冈本在各大零售店几乎占据了高端避孕套的龙头地位。
为什么冈本可以突出杜蕾斯的包围而在高端市场迅速崛起呢?
暂不考虑产品线策略,仅就品牌传播而言,杜蕾斯侧重提高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频繁地见到杜蕾斯,所以凡有热点处,皆有杜蕾斯,而冈本侧重增加认知深度,让见到冈本的消费者快速形成偏好,所以冈本无处无在传播“超薄”“无佩戴感”的卖点。
扬罗必凯广告公司在研究品牌知名度时,发现了知名度墓地模型,而后“品牌资产之父”戴维·阿克将此推广开来。
知名度墓地描述了一种营销现象,当顾客看到或听到一个品牌时可以辨认出来,但是当顾客有需求时,却忽视该品牌,选择其他品牌。因为顾客只知道该品牌名气大,除此之外,对该品牌没有其他深度的认知、信任和偏好。
那些有声量、没销量的社交媒体营销,通常就是走进了知名度墓地,认为营销就是传播,就是知名度……对企业增长根本没有系统性的认知。
比如传播7要素中有2个最常见的要素是信息策略(说什么)、创意策略(怎么说)。
社交媒体营销以及广告创作,习惯于关注创意策略,即如何提出奇思妙想,但是却忽略了创意策略反映了什么信息策略,即创意要传递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缺乏品牌价值主张,只有随波逐流的热点内容,国内多数品牌的社交媒体营销大抵如此。
品牌价值主张反映了品牌的内核,是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互联网营销人员喜欢谈论软文、软广,但很多时候,软文、软广恰恰是低效的,因为它缺少清晰明确的品牌价值主张。
含而不露甚至妙趣横生的软文、软广自然是“润物细无声”,令消费者喜闻乐见,但结果也往往是“水过地皮湿”,没有为消费者留下有价值的认知。
硬广虽然带有令消费者抵触的商业意图,但也承担着品牌价值承诺的作用。在央视、分众、机场等媒体投放硬广,本身就是在用资金成本来表达品牌价值承诺。没有实力兑现承诺的品牌,无法建立消费者认知和信任,广告费用就会浪费。
这是消费者通过广告来选择品牌产品的直觉逻辑,也是在社交媒体营销流行后,硬广媒体仍然是塑造品牌、彰显实力的首选媒介的原因。
三、社交媒体营销缺乏独特的媒介效应
经典美式时装品牌Tommy Hilfiger在美国属于中端品牌,但是在中国却属于高端品牌,价格至少翻了一番。为什么美国大众品牌到中国却卖出了轻奢品牌的价格呢?
如果你经常逛购物中心,你会发现Tommy Hilfiger店铺通常开设在Gucci等奢侈品店附近。
Gucci等奢侈品店会形成一个媒介环境,传递奢侈品牌的信息,使消费者在认知上将Tommy Hilfiger和Gucci归为一类。
换言之,消费者接收到的信息不只有企业输出的广告内容,还包括信息所处的媒介环境。
媒介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过去,我们认为媒介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并不重要。其实,媒介本身就隐含着信息,广告投放在央视,暗示着高品质、值得信赖,印成纸条贴到共享单车上,暗示着低俗、不靠谱。
信息所处的媒介环境会先入为主地影响消费者认知,同样的道理,广告学上叫媒体广告效应系数,行为金融学上叫媒体效应。
社交媒体降低了营销的资金门槛,即便是初创企业和个人也能传播内容。所以社交媒体营销成为了大众化、中小品牌热衷的方法。
然而,高端化、大品牌的广告一般会投放到央视、分众、机场等具有较高门槛的媒介上。因为媒介是信息表达的价值的放大器,有时甚至比信息更重要。
如果爱马仕、卡萨帝、奔驰这样的名贵品牌,每天效仿杜蕾斯在社交媒体上蹭热点、讲段子、刷软文,我想你并不会觉得他们很高级,反而觉得太low了,配不上高端、奢华、有内涵的生活。
社交媒体是大多数品牌必要的外部沟通工具,但是对于不同的品类和品牌而言,却不一定是重要的。
四、社交媒体的刷屏效果难以掌控
2020年,老乡鸡“土味”战略发布会可能是最受关注的社交媒体营销事件。营销专家和媒体的研讨虽然络绎不绝,但是并没有企业成功复制。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发起了“祝你成为中国锦鲤”的微博活动,不到六小时转发量突破百万,涨粉千万。
随后,不少品牌效仿“上海锦鲤来了” “杭州锦鲤来了“,但是结果平平,没人记得住,甚至连支付宝自己也难以复制中国锦鲤的成功。
为什么社交媒体上刷屏的营销案例通常难以复制呢?
棒球界也存在类似的规律。
2002年,多伦多蓝鸟队的埃里克·辛斯基(Erik Hinske)以杰出的成绩获得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年度新秀奖。但是到了2003年,他的成绩却明显下降。
这种现象是棒球界乃至体育运动行业的普遍规律,即本年度的新秀运动员往往在次年的表现一般。
其实,有些成功之所以难以复制,是因为我们的理解产生了代表性偏差:我们倾向于根据代表性特征,比如某次偶然成功,高估事件的发生概率。统计学上叫回归平均,网上段子叫“靠运气挣的钱,凭实力赔光”。
社交媒体营销一直有这样奇怪的现象:把世界上1%的偶然刷屏案例当标杆,结果没人可以成功复制。苦心孤诣的研究和模仿最终都变成了沉没成本。
Grant不禁联想到一个时髦的名词:内卷化——企业一直处于低水平的探索和重复,无法实现模式的升级和增长的质变。
华与华咨询创始人华杉对此也有过精彩的评论:“宣传的本质在于重复,受众的本质在于遗忘。要掌握传播的原理——以重复对抗遗忘。不要搞那种绝妙的刷屏文章,一个受众不会去看第二遍的东西,就是一夜的焰火。如果大家成天都去想这样的焰火表演,首先它的成功率很低,然后焰火一天就没了。”
各大品牌精心策划的社交媒体营销活动刷屏的概率,与买**中奖的概率相比,孰高孰低呢?况且,即便做出了刷屏案例,有时也像是放焰火,一天之后,观众就会遗忘,你又要构思新的不可预期的创意。
奇谋妙计,不如步步为营。品牌应该关注可续用、可积累的事情,奉行长期主义,享受时间的复利。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价值》中讲到:“一个商业物种的产生起源于它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其积累的生产能力、供应链效率和品牌价值,是对那个年代最完美的诠释,堪称经典,而经典的价值不可能瞬间土崩瓦解,也不会凭空消失。”
回顾社交媒体的发展,热点话题的更迭速度越来越快,社交媒体营销的声量大起大落,五花八门的营销创意使得品牌价值很难长期积累。
在社交媒体上如鱼得水的品牌,无非三种:
抓住营销模式红利:完美日记、HFP较早采用独特的社交媒体营销方法;
自带社会热点话题:杜蕾斯所在的品类天生就是热点话题;
拥有超级话题人物:马云、雷军、罗振宇可谓“行走的广告”。
如果你没有以上三种机会或资源,想要凭借社交媒体营销取得成功,策略难免显得单薄了些。
五、成功的营销依靠系统能力
完美日记、HFP的社交媒体营销方法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沿用该方法的品牌多如牛毛,但是同样取得从0到1的成功的品牌却杳如黄鹤。
社交媒体营销固然好处颇多,但是如果没有赶上新的营销模式的红利(时间窗口),则难以实现爆发式增长。
因为你能复制的只是营销模式,却复制不了营销模式诞生初期附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低成本的内容制作和KOL合作、新营销模式的竞争蓝海。
随着社交媒体营销产业链的成熟,社交媒体很快会变成营销战役的红海,其效果将事倍功半,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况且,如果你不小心犯了上述提到的常识错误,那你的营销投入就算是打水漂了。
互联网上风生水起的花西子、薇诺娜、完美日记等新国货品牌,今年纷纷布局线下品牌广告,渗透到消费者必经的楼宇、影院、商超、机场等各种生活场景。这是品牌由小到大,从社交媒体向公众市场破圈的必经之路。
未来的社交媒体营销会逐渐变成通用的营销模块,单一营销模块的效果会越来越差。只有将社交媒体营销同品牌广告等方式和职能配合,形成系统叠加能力,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原创:ChangerR智博公关很多企业营销人都会面临一个困惑:“如果预算只有那么多,是合力打品牌,还是直接做销量?”这个问题,在营销圈简直不要太常见!我们习惯上将品牌和营销划分两个阵营,并分别给出不同的评定标准。比如,去年百雀羚《时间的敌人》广告爆火后,就引发了两个阵营的激烈冲突:品牌人认为超100万的阅读量、刷屏级的爆发,都证明了广告的成功性;但营销人却认为转化率如此之低,广告显然不成功。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花出去的钱,既可以带来品牌声量的增长,又能带来销量转化,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适度接受回报延迟也未尝不可,但怕就怕在长期或巨额投入打了水漂。这时你可能忍不住要问:品牌和营销,真的没法实现统一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品牌本身就是巨大的流量池近年来,伴随人口红利消失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品牌和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它们在量化标准上多么违和,其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持续获取流量,并促进销售转化。其中,营销对销售的促进作用无须讳言。相比之下,品牌的影响力则要隐晦许多,以致使人忘了品牌塑造和拉升的终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似乎忽略了什么1品牌影响力,意味着更高的产品销量品牌的本质就是抢占用户心智,让用户在有相关需求的第一时间首先想到你。然而,心智空间极其有限,你永远无法奢望别人记住同一领域的多个品牌。因此,竞品之间总会形成强烈的头部效应:头部品牌至少能吸引40%的注意力,第二名是20%,第三名不到10%,剩下的总占30%。不言而喻,处于头部地位的品牌,往往具有更大的品牌影响力。而一旦当品牌晋升头部地位,即使是微弱的竞争优势也能为品牌带来正向反馈,并最终凭借马太效应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读到这儿,你一定不难理解,利用品牌影响力带动销售转化的实际意义,因为越大的品牌影响力,往往越意味着越多的资源和渠道,也意味着更大的产品销量。2品牌溢价,意味着更大的底价权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是盈利。在产品销量一定的情况下,越高的产品售价往往意味着越大的盈利空间。然而,怎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用途、质量完全相同的不同商品支付相差数十倍的价钱呢?答案便是品牌溢价,即越高的品牌溢价,往往意味着越大的产品议价权,这使产品得以获取稳定竞争优势、摆脱低价竞争。而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好品牌一定是有议价权,也就是不用担心因涨价会损失客流的品牌。这代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勇气,更是背后的品牌实力!正如神州优车CMO、现任LuckinCoffee营销操盘者杨飞在其《流量池》一书中所阐释的那样,“从流量池的角度看,品牌不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书,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品牌并没有站到流量池的对立面”,品牌和营销理应达成统一!品效合一,整合营销大有可为全球“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建立品牌最重要的不是「我比竞争对手好在哪里」,而是「我在哪个方面是第一」。如果你尚不知晓如何建立一个品牌,那么只管将特劳特这句话奉为金句;如果你已熟知品牌建立方法,那么你接下来工作可能会更多地与营销相结合。但无论怎样,有一个事实谁都无法回避,那就是品牌和营销无法割裂。1品牌稳定清晰,营销才有穿透力提起喜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永远是那条排不完的队,以及各种的摆拍自拍和发朋友圈。正如其创始人neo所言,自诞生以来喜茶的营销动作都很少,但它还是凭借自带话题性的品牌属性一路走红。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做营销,却光靠品牌就火得一塌糊涂的典型!随着传播的爆炸性增长以及传播渠道的极度分散,我们再无法实现一个广告赢天下的美梦,而必须以扎实的品牌建设对抗市场更广范围的营销噪音。在大规模的营销之前,认真研究品牌发展战略,输出独特的品牌定位主张,打造一致清晰的用户体验,跟消费者进行深层连接互动,将品牌和各个职能模块共联共创当企业拥有清晰的品牌和价值观的时候,营销反而会变得更简单!2赋能营销,引爆品牌内核同样是做品牌,LuckinCoffee却打了一场异常漂亮的营销仗!裂变营销一:首杯奖励,筛选种子用户如果你在写字楼上班,或在中高端小区入住,那么你很可能已在电梯间看到这张海报:代言人汤唯手拿一杯“小蓝杯”,自信而又热情洋溢地请你喝杯大师咖啡。扫描图中二维码,下载luckincoffeeApp,就能免费获得一杯咖啡。裂变的目的,是通过分享获得新增用户。所以选择一批影响力高、活跃度高的种子用户异常重要。通过广告、地推、体验营销等方式,积累起裂变的存量基础,再找增量就容易多了。这恰恰是luckincoffee的营销打法。裂变营销二:拉新奖励,高频带高频用老客户带来新客户,是流量裂变的本质。luckincoffeeApp内一直在主推“免费送给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只要把链接分享给(非会员)好友,对方下载App后,双方就能各享一杯赠饮。luckincoffeeCMO杨飞曾指出,营销无需太复杂,但要保证每一招都非常实用,非常有价值,能够打出效果。Luckincoffee就是将拉新奖励,发挥到了极致,即一手抓广告拉新,通过补贴迅速扩大存量用户;一手抓老客户裂变,降低整体获客成本。裂变营销三:咖啡请客,分享趣味的满足相较于“简单粗暴”的微信红包,“咖啡请客”是以更含蓄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心意。你可以通过“咖啡请客”按钮为好友送上一杯或多杯咖啡,同时享受多买多赠的优惠。不得不说,在趣味营销方面,Luckincoffee也get到了精髓。道理很简单,除利益刺激以外,裂变本身的趣味性是决定其发酵程度的重要一环。“咖啡请客”不像微商和微店的裂变分享,它不仅不单调,而且有趣、不失体面!喜茶和LuckinCoffee的营销招式非常不同,一个重品牌、重体验,一个重营销、重推广,但无疑它们都是处理好品牌与营销关系的典型:首先,你要有品牌,有品牌意识,并有持之以恒的品牌战略;其次,你要懂营销,并将营销与品牌塑造结合在一起。品牌与效果不应被割裂。不同阶段的营销,要实现从策略制定、创意设计、数据运营以及团队职能等四个层面的统一,使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紧密联动、有机融合。当然,品效合一并不是要求企业在每一次的营销活动都同时锁定品效两个目标,而是倡导企业通过内容营销与程序化营销的组合,实现品牌促进效果、效果验证品牌的共振效应。这其中的火候,需要企业在营销实践中反复拿捏!
女性,无论是豆蔻年华的少女,还是雍容华贵的女人,都需要一个精致的生活。俗话说得好,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所以女人,一定要把生活过得精致。怎么把生活过的精致,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也需要女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首先,作为一名女性,无论是哪个年龄阶层,都要读书。只有读书,才会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从内在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气质。女人可以没有钱,可以不去旅行,但是一定要读书,读书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在与他人的谈吐中,目光才不会显得这么短浅。除了读书,作为一名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这个爱好并不是只逛街买衣服打扮,而是像种花,做手工,煮美食那种。想要有一个精致的生活,这些副业是不可缺少的。种花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美化自己的生活,看着自己种的,如此好看的花,自然心情也就愉悦起来。当然,会打扮也是一门艺术,学会化淡妆,学会衣服的搭配,配色的原则,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一个男人愿意带上一个从来不打扮,满脸污秽的女人出去。女生想要拥有一个精致的生活,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开始,要学会整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衣服可以不昂贵,不奢华,但一定要干净,要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让人看着顺眼,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精致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