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u尚惠这个牌子,是一个让我用了之后很惊喜的一个牌子,首先说代言人杜鹃就自带冷艳气质,而尚惠这个牌子真的是不错的一个国货
尚惠适合什么年龄
尚惠适合年轻的女孩子使用,年龄集中在20岁到40岁
尚惠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强大的研发实力,先进的生产及检测设备;并源源不断利用行业尖端科技成果,研制和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目前,公司旗下拥有新经典中国风现代养肤美妆品牌——尚惠;时尚、甜美、浪漫彩护品牌——巧迪尚惠;倡导个性与自由的彩护品牌——茹妆。
尚惠适合什么肤质
适合干性肌肤,油性肌肤和混合型肌肤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眼妆就能让眼睛看起来很有神,这时候,睫毛膏就正需要啦!夏天对睫毛膏的要求无非就是三点,防晕染、浓密纤长、告别苍蝇腿~先来说说这支尚惠炫魅睫毛膏,这是第一次尝试国内品牌的睫毛膏,心里一开始是有些小担心的呢~
紫色的管身,硅胶刷头非常细腻,可以均匀刷到每一根睫毛,出口是正好刷头的大小,这样可以控制膏体用量,每次蘸取都能有效滤出多余膏体,这样刷头上的睫毛膏也是均匀附着的,也就避免了在使用中会有结块造成苍蝇腿的现象。
尚惠使用心得
冬季对于北方来说特别的干燥,皮肤严重的缺水,这个季节必须选用一些补水特别强的护肤品,尤其在护肤水的选择上要很下功夫。肌肤缺水就会特别的油,尤其是T字区,同时毛孔也会增大。本人一个公司的普通职员,平时消费也都是几十块钱一瓶的护肤品,之前一直用的百雀羚的,精华水马上要用完了,所以选择了尚惠的产品
瓶质是塑料的,不会太重也不怕打破,很贴心的设计,打开后是有点乳状的水,透明但又呈乳白色。中午收到的,把水轻轻地拍到脸上,马上被吸收了,一下午了还特别的保湿,而且很温和,单位的几个同事试用了下,说效果很不错,尤其另外一名同事是敏感皮肤,用了之后没有出现不明症状,可见含有灵芝成份的护肤品确实很舒适。产品带有喷头的设计也很人性化
现在的人皮肤问题很多,归根究底就是缺水,保湿不够,而这款产品补水效果很不错,希望可以一如既往,包装上也非常满意,价格合理,希望越来越好。
万事万物都有自然的生长过程,哪怕是移动互联网上一个个鲜活的演绎,也不能超脱出这种周期律,比如小红书。
小红书曾经风靡一时,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种草”类社交软件,买东西前先看看“种草笔记”,早已成为很多人的购物习惯。物极必反是事务发展的常态,在商业中更是如此。
近两年来,关于小红书的负面消息接踵而至,虚假广告、涉黄信息、“种草笔记”造假、炫富风潮盛行等等。每一个或真实,或捕风捉影的信息,都在拉低着它在用户心中的好感度,即便是未曾使用过小红书的“路人”,也会从这种风评中形成或好或坏的印象。
最近,小红书又因为没有通知会员,便自动扣除一年会费而再次进入舆论的旋涡之中,令本就负面缠身的小红书进退失据。
那么,从种草到网红,从热捧到冷落,再到负面缠身,小红书到底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曾经单纯,所以火过
随着近年来国内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大家对生活品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013年左右,海淘开始在国内盛行,不出国门就能买到国外高品质产品,一时间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生活方式。不过,这个当时还未健全的产业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个能为广大消费者提出理性建议的平台显得尤为急需而重要。
2013年12月,小红书抓住风口,推出了海外购物分享社区,聚集大批熟悉海淘套路的“老司机”,客观分享,理性建议。正是小红书准确的抢点,平台内容又显得非常纯粹,小红书在短时间内便俘获了大批忠实粉丝。
小红书的用户主打年轻,尤其是年轻女性。据公开数据显示,小红书用户中70%为90后,50%为95后。他们追求品质,崇尚个性,游走在小红书形形色色的“种草笔记”中,满足着自己剁手消费的欲望。
种草笔记普遍以、文字、短视频等形式呈现,UP主在线上分享消费体验,再与其他用户互动沟通,形成良性的信息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其UP主不仅有素人和KOL(意见领袖),就连很多当红明星也都争相入驻小红书,比如林允、张雨绮、景甜等等。
女明星们卸下光环,穿着睡衣,毫不避讳得展示自己的素颜,以一个普通女生的身份分享自己护肤穿搭的心得,也倾诉着发胖长痘的烦恼。在小红书,明星、网红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小,艺人团队借助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营销着自家艺人的曝光度。
彼时,get明星同款是很多时髦精们热衷的选择。于是,新一波的明星带货风潮开始悄然流行,同时也为平台带来了不少流量。
很多国货品牌,比如回力、百雀羚、李宁等,也借力小红书重新回到年轻人的视野中。
随着内部的不断升级调整,小红书的生态链向阳生长,呈现日益丰富的态势,涉及场景也愈发广泛,比如美妆、旅行、学习、运动、烹饪等,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优质而纯粹的内容,为小红书构建起了一个坚实的品牌壁垒,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2016年、2018年,小红书先后迎来了腾讯和阿里两家头部公司的投资助力,并于2016年下半年拓展了第三方平台和品牌商家,全品类SKU实现快速成长,小红书向商业运行方向快速转化。
截至2019年7月,小红书用户已达3亿多,在今年春节假期前后,小红书的日活跃用户数高达2100万人,日均使用时长32分钟。
彼时多红,现在招黑
创立之初,小红书内容中的水分很少,用户个人及分享信息的真实性都比较可靠。但是,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个原本可信赖的生活分享社区开始逐渐变了味儿。
在消费者海淘境外商品的品类中,以美妆、护肤、奢饰品、限量款鞋子等为主。由于价格偏高,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都会非常谨慎。基于此前在小红书良好的使用体验,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在小红书引入的第三方平台和品牌商家中购买。然而令消费者失望的是,在小红书买到假货的经历时有发生。
更为严重的是,不仅是这些第三方商家,就连小红书的自营平台也遭遇了信任危机。
虽然小红书官方声称,一直坚持采用自营电商模式,坚持海外直采,绝对可以保证货源真实可靠。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很多网友在小红书购买到假货的“痛心”分享。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小红书的假货投诉高达130多条,退货难、消费体验差成为投诉的重点。于是,小红书此前良好的口碑就这样一点点的被消耗了。
不仅如此,早在2019年3月14日,小红书便以#小红书代写50元一篇#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这样的话题迅速在年轻人当中炸开了锅。
一名自称负责小红书推广业务的工作人员透露,只需一张产品图便可直接对接文案,价格按照“种草笔记”的质量来定,区间是120元至150元一篇。
对此,小红书曾很快做出回应,表示将对黑产业链严厉打击,坚决捍卫社区生态。
2019年1至3月,小红书反作弊技术团队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38万个,作弊账号38万个,作弊笔记121万篇。庞大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很多网友感慨:此前种草笔记的黄金时代就这样短暂的结束了?
等到问题爆出来了才解决,则会显得非常被动。事已至此,小红书已经无法挽回其在众多消费者,尤其是忠实粉丝心中的形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红书曾因“种草笔记”的真实客观而走红,如今又因“种草笔记”的造假欺骗应对不利而饱受诟病。不得不承认,小红书在快速发展之后逐渐膨胀,对内容的把控能力欠缺。
2019年7月,南方都市报揭露小红书App中的黑医美产业盛行,俨然成了一个违法集散地。
大量微商进驻小红书,发帖公然展示和售卖国家违禁药品,声称“绿毒”“粉毒”等品种齐全,“人胎素”也有现货;以“种草”之名推荐,实质引流线下无资质医疗机构和游医进行注射。甚至可以5日速成,学会微整形的培训班,也在小红书发布笔记“安利”大卖广告。
若是某些对此认知不健全的人,盲目注射此类违禁药品,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小红书依然没有有效的处理和应对。
与此同时,一股浓浓的炫富风则悄然在小红书流行起来。坊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富豪千千万,小红书里占一半。”
这里有人仅毕业一年就凭借自己的努力,花费十几万元买下各家奢侈品店的经典款(不过这个水平连首页都登不上)。也有人互相比拼多少岁可以开上玛莎拉蒂。
就算是疫情期间,他们也少不了要展示一下自己可以坐着私人飞机包机飞行的实力,当然,字里行间还要显示出一种无奈的迫不得已。
上述的种种,让人不敢爱。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它变了,变得一点也不单纯了。
创新玩法,春天在哪里?
即使风波尚未完全平息,但小红书依然没有放弃在电商变现领域的尝试。去年,小红书宣布进入直播领域。不过,小红书在布局这件事情上,并未把握好时机。
早在2013年,直播电商就已存在,并在2018年开始进入行业巅峰,李佳琦、薇娅等头部主播已有了一部分固定的受众群体。
然而,直到去年6月,小红书的公司才做了初期直播测试,12月开始直播内测。在它还在试探的时候,疫情却一下子将“直播电商”推上了风口浪尖,宅在家里云逛街,成为人们特殊时期的购物选择。
360行,恨不得行行做直播。在这种已然形成的白热化状态下,刚刚入局的小红书就像一个插班生,想要弯道超车难度很大。
不同于其他直播电商平台的快节奏推销式直播,小红书力图追求差异化直播形态,不以营销为主,而更注重分享和聊天。
3月26日,LV将自己进入中国以来的直播首秀给了小红书,但是一小时十分钟的直播时长,仅15万的观看人次实在有些不尽人意。
很多网友在观看之后纷纷吐槽其水土不服,原本主打的2020夏季清新风设计,在不够专业的直播表现下显得有几分“地摊”气。直播间的随意摆设也让人实在与高端奢侈品品牌无法衔接。
从用户体验来看,小红书中没有单独的直播入口,普通用户很难发现这项功能。只有你关注的UP主在直播的时候,他的头像会有小红圈显示直播中,这个时候才能点进去看直播。而且没有回放功能,也没有提醒功能,很容易在浑然不觉中错过。
其次,从竞争对手角度来看,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早已经开启了直播电商业务,带货能力也有目共睹。整个市场呈现出一个近乎饱和的状态,想要多分一杯羹很是困难。而小红书既没有自身类似于李佳琦这样的的头部主播引流,也没有诸如罗永浩这样的话题性人物入驻,整个直播带货现场就显得毫无兴趣点可言,其直播热度自然无法提升。
也许是急于出圈,继直播之后,小红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边界 探索 ——在种草民宿的基础上可以直接线上预订。
但是,在过去的七年,小红书的定位一直是内容分享社区,很多人不会把它当作一个电商平台,只会当做“种草”推荐的工具。
线上 旅游 的专业选手,比如去哪儿、携程等预订app具有更加健全的服务,其客户也有一定忠诚度。即便小红书已经可以实现直接预订,但更多人还是习惯在小红书看好之后再去其他电商属性更强的平台下单。
如此看来,无论是直播电商还是民宿的线上预订,小红书未来面对的都是一条漫漫荆棘之路,想走通哪一个都不容易。
然而创业本就不容易,借助海淘东风而起的小红书,如何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拓展其他新的增长点,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祝小红书成功!
前面几篇文章,笔者有探讨过“头部品牌怎样炼成”的话题,最近看到汇源果汁退市的消息,不禁感慨万千。在商业的热带雨林里,变化时刻在发生,总是有新物种向着阳光快速奔跑,同样也有强势的老物种悄然衰弱,黯然淡出丛林的中心地带。
汇源果汁是28年的“国民品牌”,曾经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如今走向退市,其原因很多,比如联姻可口可乐失败带来的剧烈冲击、家族企业的痼疾、创始人文化与格局局限、产品创新乏力、营销手段陈旧等等。
从品牌战略角度来看,汇源果汁退市还有很重要的两个原因:产品没有及时升级和疯狂的多元化扩张,导致跟不上年轻人的需求,稀释了品牌认知,削弱了汇源在“高浓度纯果汁”品类的核心优势。
实际上, 国内外不少煊赫一时的头部品牌,都因为品牌战略方向问题被玩坏,导致品牌失速甚至息影于市场,让人扼腕叹息。 以下,鑫爷总结了头部品牌常见的四种败局:
01
背风凋零:没有及时从衰退品类切换到新赛道
美国营销泰斗里斯在《品牌的起源》一书中提出,品类就像一颗大树,品牌就是长在这枝叶上的果实,伴 随着品类的成长和凋零,代表品牌的市场规模也将伴随着增长和衰退和凋零 。
因此, 当品牌寄生的品类迎来衰退,品牌就需要及时进行转型升级,切换到新的细分品类,才能防止被濒死品类所拖累, 这在那些行业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 科技 行业中尤其明显。
当年诺基亚手机在功能手机时代可谓一骑绝尘,无论市场还是口碑都称得上是绝对的王者,然而诺基亚没有把握好智能手机的新机会,尽管很早就推出了智能手机,但其设计逻辑、体验并不满足智能手机的需求,因而被苹果、三星等品牌弯道超车,最后沦为了“老人机”。
柯达胶卷曾经是胶卷市场的代表品牌,然而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出现,直接将消费型胶卷送入了 历史 的坟墓,只在医疗、工业等专业市场仍有需求,柯达公司也因此遭受重创。2012年,柯达这个拥有131年 历史 的老牌摄影器材企业,正式向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相反的,富士公司面对胶卷行业衰弱,及时切换赛道,凭借自己在胶片领域中抗氧化技术、胶原蛋白技术和纳米分散技术的优势,进入到护肤品、医疗 健康 和高性能材料行业,成功得以转型,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千亿营收。
消费品领域也是如此,一些品牌没有把握好消费需求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契机,被新品类、新产品蚕食和替代,发展遭遇瓶颈。
汇源果汁以高浓度果汁为优势,“喝汇源果汁,走 健康 之路”的广告语深入人心,可见汇源果汁有“ 健康 ”的品牌基因。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如今人们果汁的 健康 化要求更高了,更青睐天然的鲜榨果汁。
汇源果汁本应该适时升级,抢先布局“NFC果汁”赛道(即非浓缩还原果汁,将新鲜原果洗净压榨出果汁,经杀菌后直接灌装,完全保留了水果原有的新鲜风味。),在新消费阶段占领“ 健康 果汁”的制高点。
在杯装奶茶领域,香飘飘“香”遍中国,广告豪言“一年卖出3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2020年前三季度,香飘飘营收下滑2047%,而且已连续三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茶饮需求向 健康 化和新口味升级,杯装奶茶已经不再满足这种新需求,而近年来喜茶、茶颜悦色、乐乐茶等即饮奶茶饮快速崛起,很好地抓住了年轻人的需求,大举蚕食香飘飘、优乐美的市场。
不过,目前香飘飘也在谋求转型,并推出了多个新式茶饮品牌,未来成败与否,让我们拭目以待。
02
走火入魔:盲目多元化,稀释品牌核心竞争力
要创建强势品牌,清晰而锐利的品牌定位是第一位的,这是品牌价值的引擎。 在品牌还没有建立坚强护城河的时候,过早的品牌延伸、与定位无关或相悖的多元化发展,都可能模糊掉这种定位,从而让品牌变得失焦,品牌势能不足, 就可能被第二品牌趁势超越。
汇源的衰弱,也是掉进了这个陷阱。为了做大做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告败后,汇源曾号称投资50亿进军碳酸饮料开发果汁果乐,后面又宣布收购旭日升进军茶饮料,多元化步伐根本停不下来,冰糖葫芦汁、鸡尾酒、速冻水饺、纯净水等各种赛道尝试了个遍,却均不见成效。
(图:汇源真 炫 鸡尾酒)
类似的,维维股份从上市至今10余年,先后涉足了白酒业、房地产业、茶业、煤炭业、药品以及金融等领域,效果皆不佳,甚至不得不转让或出售旗下部分子公司和固定资产。
这并不是说品牌不能多元化,而是说品牌延伸和多元化要讲章法。 实际上,现实中并不乏多元化成功的品牌,比如迪士尼、维珍、腾讯、康师傅、娃哈哈、伊利、三只松鼠等。当初汇源果汁要做大做强,适时多元化发展也没错,只是它没有把握好节奏和方法。
成功的品牌延伸和多元化发展,必须有科学的延伸逻辑,在多元化的目的、时机、项目选择、品牌架构等方面都是有讲究的, 具体有以下几点:
(1)明确多元化的目的
品牌的多元化,必须有特定目的才有意义: 要么强化品牌优势,建立品牌壁垒;要么是整合上下游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话语权;要么完善供应链,有效地把控品质;要么把握行业红利,快速切入赛道;要么吸引核心技术,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要么构建生态,形成协同效应 ……
以鲜花品牌“花点时间”为例,最初通过几十元包月、每月享受一束鲜花配送到家的高性价比模式,在5年时间内成长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鲜花品牌。这种模式引流获客效果是不错的,但是也存在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图:高圆圆代言花点时间)
因此,“花点时间”开始向上游供应链进行延伸,在云南拥有万亩鲜花种植基地,与近万家花农和基地签署了合约的鲜花电商,还拥有一个智能鲜花加工厂,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把控鲜花质量,从而更好的解决模式痛点。
反观汇源的多元化延伸,带有更多的投机性,发现什么有机会就投资什么,每也没有考虑与汁品牌核心定位的适配性,每一种新业务都没有做深做透,做不出效果又不得不草草收兵。
(2)要有延伸逻辑,形成协同效应
多元的延伸逻辑必须有一个“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可能是核心业务,也可以是品牌定位,这样你才能有效地整合各个业务,形成1+1 2的协同作用, 同时让品牌心智能够HOLD住多样的业务,不至于混乱和失焦。
迪士尼的业务繁杂,包括主题乐园、影视作品、周边产品乃至各种消费品的品牌授权,但这么多的业务,都离不开“让人们更快乐”这一核心价值上。
腾讯帝国的业务也是极其多元化的,貌似在哪个互联网赛道它都要插上一手,但是纵观其投资的先后主次,大体离不开一个核心逻辑,就是围绕“大社交、泛 娱乐 ”这一场景来布局生态。
三只松鼠从坚果到延伸到果干、茶叶、卤味食品乃至影视、动漫、主题乐园等等,它的轴心是“松鼠IP”,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虚拟的“松鼠王国”,成了品牌延伸的整合器,大大强化了品牌的可拓展性。
所以, 在多元化的时候,你一定要找到一个“轴心”,围绕着“轴心”的相关领域去延伸,并尽可能与现有的业务协同,这样风险会低很多。 相反,无来由地进入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全新的业务、全新的客户群体、全新的圈子,就很容易水土不服。
汇源果汁当初的延伸,就可以重点围绕“果汁”这一轴线,借助“高浓度果汁”的强大品牌势能,进行上下游、果汁细分品类、不同果汁档次等方向延伸,因为“果汁”这个赛道本身池子足够大,有足够的空间去挖掘和释放,而不是盲目地在不相关的酒饮、食品中疯狂圈地。
当然, 如果你真的想抓住那些红利期行业的新机会,进入一个差异很大的全新赛道,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一定沿用现有品牌,而是可以考虑采用新品牌, 这样不至于稀释原有的品牌定位,或者被原有品牌定位所限制。
(3)先聚焦主业,把握多元化时机
企业资源有限,尤其在从0到1的发展早期,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优势业务,才能形成战略上的锐度,最有效地拉动业务增长。这个时候,品牌的重点工作是在这个领域达到行业的TOP段位,锻造自己的核心优势,而不是急着多元化发展。
哪怕品牌晋级到了行业TOP品牌,也不一定要急着去多元化,因为此时企业根基可能不牢,还需要进一步去构建品牌在心智、技术、供应链、渠道等方面的护城河,建立绝对无可替代的优势。
当品牌建立了坚实的护城河,有了较好的基础,可以优先选择那些有潜力、战略匹配性好的领域进行多元化,有节奏有章法地向外拓展;或者在现有业务增长空间有限、消费需求萎缩的情况下,通过新业务发展企业“第二曲线”。
(图:第二曲线模型)
03
品牌老化:被年轻消费群体抛弃
市场中,“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用户一代品”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本来代表着潮酷、 时尚 ,吸引了一代消费者。 然而当年轻人不再年轻,新一代的年轻人需求、审美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品牌依然还是老样子、老风格,那么新一代的年轻人就会感觉,这不再是我喜欢的品牌,而是父母辈使用的品牌。
尤其那些面向年轻人的 时尚 产品,当曾经潮酷的产品不再潮酷,代言年轻的品牌代表着老土,就意味品牌的原有的个性被架空,没有了新潮的气质,就容易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抛弃,品牌就是因为人群代际的更迭而跟不上趟,逐渐失去后劲,这就是“品牌老化”的危害。
曾经家喻户晓的Olay玉兰油,当时目标人群为三四十岁的女性消费者。但是随着中国化妆品消费的升级,玉兰油的产品和价值并没有跟上这群人的需求提升,而年轻的女孩子则更愿意购买与她们年龄相符的产品,不愿意去和“中年女性”分享同样的护肤品,尽管玉兰油品质优秀、价格亲民,但是到了2010年,消费者已经很少提及Olay玉兰油。
8090后很熟悉的美特斯邦威,曾凭借超高国民度代言人周杰伦、张韶涵等明星的加持,曾在2011年创下1206亿元净利润的辉煌业绩。然而,由于没能抓住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8090后不愿再购买它,进入多年来的颓势,2015年美邦净利润亏损39657%,高达43亿元。
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中,品牌老化现象并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像娃哈哈、联想、欧莱雅、长虹、百丽、班尼路、森马等众多的头部品牌,都在经历着品牌老化的烦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也有不少的国货品牌,比如李宁、百雀羚、卫龙、旺旺,通过潮流明星代言、产品设计创新、新渠道、新玩法、跨界联名、价值观重塑等思路,成功地实现了年轻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关于如何品牌年轻化,笔者以后将写文章专门讨论)
04
No zuo no die:口碑翻车,自作自受
社交传播时代,口碑的效应可以通过病毒式传播,被无限放大,好的评价可以让品牌迅速崛起,坏的事件也可能让一个知名品牌一夜间声名扫地,而且这种效果是品牌很难把控的。
然而,总是有一些品牌,不顾 社会 公序良俗,罔顾市场规则,发生危机事件也漠视舆论诉求,假做表面文章,毫无诚意,导致公众怨愤越来越大,最终汇聚成滔天差评,这足以让一个品牌陷入困境。前段时间某社交电商平台对员工加班猝死事件的处理,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前几年,互联网头部品牌言必称“BAT”,但现在这个词说得很少了,因为如今百度已经在BAT中严重掉队,被京东、美团、拼多多等企业赶超。
百度如今的沉寂,一方面是由于搜索业务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下被分流,企业正处于人工智能转型的投入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受过去一连串负面事件的严重打击。百度的过度功利化、工具化、缺少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导致了许多的纠纷,也严重影响到了百度的产品体验,掉队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三星手机在中国占据30%的市场份额,到如今在中国市场份额却不足1%。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得追溯到2016年在韩国出现的三星note7手机爆炸事故。Note7爆炸后,三星依然在中国上市note 7,却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召回已销售的250万部note7。如此区别对待中国与欧美消费者,让很多中国人对三星没有了任何好感,三星口碑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因为负面事件而遭遇危机的品牌还有很多,比如三鹿奶粉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直接被关门;快播因为踩红线而被关闭;瑞幸咖啡因为财务造假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阵痛,才慢慢恢复元气。
所以在社交时代, 企业要从“品牌资产”的角度来看待品牌口碑, 心存危机管理意识,守护好品牌的美誉度,不要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失去了长远品牌价值,那样真的就得不偿失了。
总结
头部品牌的沉沦,原因是非常多样的,以上几种常见原因并不能全部概括。比如像和其正这样,被王老吉、加多宝两个神仙打架殃及的无辜受害者;像中兴、荣耀这样由于国际争端导致供应链被生生破坏;像乐百氏、北冰洋、小护士等被外资收购后被雪藏……
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了解头部品牌走向败局的一些常见规律,可以为我们提供镜鉴,在迈向品牌基业长青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