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线和面条哪个升糖快,关键要根据个人身体来决定,有的人吃米线后,升糖比较快,而有的人吃面条升糖块,所以不能完全断定哪种食物升糖快。一般来说,面条含糖比较高,因为面粉里面含有麦芽糖,当然,每个人的血糖都是不一样的,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吃哪种食物即可。
米线是用大米做成的,面条是由面粉制作而成,面条和米线这两种食物,应该是面条升糖比较快,但由于每个人的血糖都不相同,因此无法完全断定到底哪种食物升糖快。
面条和米线都是碳水化合物,经过分解后就是糖,是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但是要控制好用量。米线的热量比较高,属于一种油腻的食物,吃多了容易长胖,而面条是由面粉做成的,属于流食,比较容易消化,但也要适量的食用,可以根据自己身体适量来定。
面条比米线好消化,生活中,不建议经常吃米线,不容易被身体消化,如果肠胃本身就不好,就更不要频繁吃米线了,可以吃面条,一般面条可以作为主食,食用后能很快被分解出来。
饵丝是扁的,米线是圆的,面条有扁的有圆的。
米线整个的形状像是一个圆柱体,比较细,看起来比较有光泽,而且肉眼可见米线是非常软的,滑溜溜的,水分比较充足。
饵丝最常见的形状就是细长型,整个是一个细长的长方体。因为饵丝就是用饵块直接切成的细丝,所以说饵丝的形状不是每根粗细都相同,很容易出现不规则的形状。饵丝的表面看起来比较粗糙,没什么光泽,质地是比较干硬的,内部还有些小气泡。
面条扁的时候接触面积比较大,容易煮熟,圆的面条,煮的时候相对困难一点。
过江饵丝和过桥米线都是云南的地方小吃,过江饵丝源自大理州的巍山县,过桥米线源自红河州的蒙自县。过江饵丝和过桥米线均属于饵丝和米线中的上品。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吃法独特,独具风味而闻名中外。
一、过江饵丝(来源:李政)
过江饵丝是将烹煮好的饵丝和扒肉等佐料分别盛入两个汤碗中,吃的时候,用筷将饵丝一点点夹入装有扒肉的汤碗里食用。其香气四溢、不油不腻,味道极佳,口感尤甚。
过江饵丝的来历说法不一:一种是说,由于巍山的扒肉饵丝一直以来远近闻名,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去争相够买,为了便于携带,人们便将饵丝和扒肉等佐料分碗盛装,这种方式既能够原汁原味地品尝其独特的风味,又能有所选择,满足不同口味人的需求。洁白的饵丝在两个汤碗中往来穿梭,犹如过江蛟龙一般;另一种说法则简单地认为,这主要是由蒙自的“过桥米线”演变而来;不过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应该是与南诏一直延续至今的“接三公主”典故有关。
传说在大蒙国(公元649年,南诏开国君主细奴逻称奇嘉王时的国号)时期,当时的白蛮酋长、建宁国国王张乐进遵从尧舜禅让的礼制,逊位给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并将自己最疼爱的三女儿浔弥脚白崖娇许配给这位雄才大略、文武双全的乌蛮蒙氏青年。三公主嫁给细奴逻后,精心操持王宫内的事务,使宫中各项活动运行得井然有序。她帮助细奴逻施行仁政、善待部民,赢得了白蛮、乌蛮等各个部族的尊重和爱戴。白、彝两个民族的合亲,对后来南诏政权以彝白为主的多民族执政影响很大。大理白族人民十分爱戴敬重三公主,每年都要把她从蒙舍川(现在的巍山)接回大理娘家过年。
由于古时的蒙舍四面环水,三公主每次回家都要跨越额骨阿宝①的阳瓜江②,才能将蒙舍城内最著名的扒肉饵丝带回到大理。由于路途遥远,为了不改变其特殊的口感,聪慧的三公主便将饵丝和扒肉分开来盛装。这样暨保证了色鲜味正、清淡适中,又满足了众人的不同需求。从此大理周边的许都地区便开始逐渐流行起这种吃法。
三公主死后,大理白族群众十分怀念这位公主,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仍按她生前的习俗接“三公主”回大理过节。他们来到彝家山寨的巍宝山上,将带来的新衣给三公主的塑像换上,将旧衣服用马驮回去,表示接回了三公主。而三公主创造的这种饵丝的独特吃法也由于食用过程中饵丝在两碗间的过渡和跨越阳瓜江等原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过江饵丝”。
注释
①“额骨阿宝”是彝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河之父”。
②“阳瓜江”是指现在的国际性河流——红河。红河的源头在巍山叫西河,古称阳瓜江、羊子江,也叫滔江或元江,经河口进入越南称红河。
二、过桥米线(来源:乡间老头)
米线的历史
过桥米线具体始于何年代已无法考证。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过桥米线源于滇南的蒙自,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一书生为求功名寒窑苦读(有说法是在蒙自县城南湖的湖心亭读书),贤惠的妻子为了让丈夫能在寒冬吃上又有营养又能祛寒的食物,想到了容易制作的米线。用一大砂锅单独呈装鸡汤或猪骨头汤,米线及其它配料另装在其它容器中。吃的时候,将二者混合,就成为一碗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米线。这样的分装有两个好处:1 汤料表面形成的油膜阻断了热气,起到了保温的效果;2 汤料和主食分装可以避免长时间不吃,主食被泡烂的情况。这位贤妻的发明不仅让她的相公无后顾之忧,发奋苦读,最终金榜题名,更为后人留下一道传统美食。
名称的由来
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妻子为丈夫送米线时要过一座桥。因此当丈夫问妻子这种新奇的吃法叫什么名字时,妻子临时杜撰为“过桥米线”。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名字来自于米线的吃法。由于要把新鲜米线从一个碗挑到另一个装满汤料的碗内,其过程类似一桥飞渡两碗间,因此谓之为“过桥米线”。还有一种说法称妻子在过桥给丈夫送饭时摔了一交,其篮子里携带的热肉汤不慎泼入碗中的生肉里。后来打开一看发现肉已经烫熟,而且味道鲜美。因起源于过桥摔一交,于是这种吃法的米线便得名为过桥米线。
米线的分类
米线的制作原料是大米。云南尤其是昆明的米线最初有“干浆”和“酸浆”之分,主要制作方法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个人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选择。区分的方法很简单,“酸浆”米线顾名思义,吃起来略有酸味,但明显的特征是米线比较粗。而“干浆”米线则没有那股酸味,而且比较细。老昆明人认为“酸浆”米线的味道更正宗。
现在随着各种口味变换,各类米线品种纷纷上市。昆明人现在也不太挑是“干浆”还是“酸浆”。目前比较受人喜欢的有更细更滑溜的“水洗米线”和掺有紫米做成的“紫米米线”。
米线的现状
吃米线是云南人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早餐。当然作为平常生活的过桥米线的吃法不可能如此复杂。一般以街边排档为例,一般将新鲜米线在滚水中烫半分钟左右放入碗内,而后在碗内加入各色调料和被称为“帽子”的酱料,最后再舀入汤料即可。云南人早上爱吃米线的原因之一就是快,一般一分钟就可以完成一碗可口米线的制作。
在一些专营过桥米线的餐馆,其吃法就要复杂一些。一般过桥米线是论套的,一套过桥米线的价格在10~50元不等。价格越高,辅料配料越多。一般的辅料有:生鹌鹑蛋,火腿薄片,鸡肉薄片,各色蔬菜等。一般服务员会先给你上一个装满汤料的大碗,此时千万不要去触碰汤碗或喝里面的汤,这时候的温度一般超过100摄氏度。而后服务员会端上其它辅料,一般是按照先生后熟的顺序将荤菜,鹌鹑蛋,蔬菜放入汤内,放入荤菜后用筷子搅动汤料,你可以明显发现生的荤菜立刻被烫熟了。最后用筷子挑入米线,完成“过桥”的动作。油盐酱醋根据个人口味增减。之后就可以慢慢品尝过桥米线的美味了,最后千万别忘了喝两口汤。
目前在昆明经营米线的餐馆非常多,但很多人依旧认为,最正宗最好吃的过桥米线还是在蒙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