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000元就能当“咨询师”,23万元一针的维生素C卖给消费者 医疗美容行业乱象丛生
医美行业的乱象,已经到了让那些整形外科专家、学术大咖忍无可忍的地步了。10月30日,当由《人民政协报》组织、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带队的“医美行业专题调研组”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时,九院的专家们有的戴着口罩从门诊下来,有的穿着罩衣从手术室出来,还有的拿着熬夜整理的厚厚一沓书面材料,他们要“反映问题”。
去年8月,一家民营医美机构发布的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或达2245亿元。白皮书同时显示中国医美市场共有超过10万家非法执业的工作室、美容院等。中国数据研究中心、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更是揭露了惊人的“黑医生”信息,数据显示,在“黑医美”市场中,每10名医美从业者中,就有9名“黑医生”。
3000元就能当“医美咨询师”,23万元一针的维生素C卖给消费者
医美咨询师即“美容医学咨询师”,按照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容学分会的官方解释,是美容整形机构中从事咨询工作的、在整形医生和求美者之间架起沟通桥梁从业者。美容医学咨询师认证参考国家其他职业资格认证办法,资格认证工作主要包括培训与考核两个部分。
但在网上搜索“美容医学咨询师”这个关键词,可以看到,“正规军”几乎找不到。相反,你可以看到医学美容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的“Tina老师”教你如何通过每天坚持画画提升品位,一天为20位客户服务;可以看到医美机构招聘咨询师的“暗门”,直指咨询师就是“客服+销售”的本质;可以看到所谓专业的发证机构招生广告,一个月集训就能给你发张证;还可以看到机构开出的“底薪500+补贴500+提成”,但每月能挣万元以上的“神奇”招聘广告。
“医疗美容行业现在变成技术质量极差的一个行业,理发店、美容院、足疗店,只要胆子够大,都能干医美。”孙宝珊说,医美行业门槛低、市场大,很多“老板”蜂拥而至,“做坏一个,顶多民事责任,赚100万赔20万,划得来。”
孙宝珊见过有的民营医美机构用维生素C、生理盐水、维生素B12兑在一起做成“美容针”,再以23万元一针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也见过开个双眼皮报价10万元,竟有人为之埋单的“怪事”。“见得多了,这在医美行业早就不稀奇了。”孙宝珊说。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栾杰也注意到了这种“怪事”,“很多民营医疗机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们把大把钱花在店堂上、门面上,装修豪华,但手术室里用的线和针都是最便宜的。引流管如果能用输液器替代,绝对不用引流管”。
心内科、骨科的医生在短期培训后成了整形医生
“一开始,咨询师姐姐给他推荐了病人。他很认真地像在公立医院一样,做了术前分析、研判,然后把病人婉拒了,因为不符合手术指征。”这名医生说,这样几次下来,这个“正规军”出身的医生就被咨询师“封杀”了,“所有咨询师,都不给他推荐病人,‘饿’他3个月,一台手术也做不了。”最后,这名年轻的医生妥协了。他再也不敢轻易“婉拒”咨询师推荐过来的病人。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组织处处长王丹茹注意到,现在来医院进行规培、专培的年轻医生与过去不同了,“医生应该是救死扶伤的行业,现在很多医生被巨大的医美市场占据头脑,专门来学美容手术,而不是学面部修复”。
“正规军”奇缺
栾杰说,“追逐暴利”如今已经成为民营医美机构的硬伤,现在很多医疗机构把患者称为“顾客”,“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很多国家都称作‘患者’”。在医美行业,“医疗本质”现在被淡化了,“很多机构想办法用服务、美学替代,包括一些专家认为美学是一个系统,要逐渐脱离整形这个医疗专业”。
栾杰调研发现,现在很多民营机构“花钱买证”,国家规定机构里一定要有持有医师执业资格证的医生坐堂,因此这些机构就每月花上数千元聘请一名持证的退休医生,“医生根本不用来上班,他只要有证就行,应付检查”。
此外,当前整形医生“正规军”奇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曾多次呼吁建立“专科医师制度”。
栾杰建议,医美行业一定要确定“公立医院主导地位和机制”,从医生培训,到制度建设、诊疗规范,都应该落在公立医院的“肩头”。同时,政府还应给予公立医院充分的运营机制空间,“光让它培训、制定规范,培养的人却去了民营机构,留不住人不行。”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圣利建议,正在修订的“19号令”应该鼓励有资质的医生独立或者联合开设民营医美机构,“一个啥也不懂的老板,只要有钱就能开,这是不对的。一个经过科班培训的医生,他有起码的职业荣誉感”。
其实布局跟公立医院差不多,由洁净手术室和辅助用房组成,可以建成以全部洁净手术室为中心并包括必需的辅助用房,自成体系的功能区域。也可以建成以部分洁净手术室为中心并包括必需的辅助用房,与普通手术部(室)并存的独立功能区域。在设计时可以在符合结构人流物流动线的基础上做充分的色彩及装饰包装。洁净走廊采用环形走廊设置,净宽不宜小于24米,走廊内布置的刷手池尽量靠近手术室。污物走廊则与所有手术室相连,终止于污物间,最后通过专用电梯送往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宽度一般在15米左右,最小也要达到12米。走廊要设置保洁室和标本室。
其实整形医美手术室尤其是需要全麻类的手术,如假体丰胸,全身吸脂,脂肪丰胸,复杂类的自体脂肪填充,颌骨手术等对手术室的等级要求其实与三甲医院手术室级别一致,相关辅助室还要求配置一套完整的麻醉,急救,意外抢救系统应对措施的场所。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向那些做过手术室EPC工程,有总包资质的洁净工程集成服务商咨询,比如像CEIDI西递这样的。他们既熟悉最新的发展方向,又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从设计之初到建设完工,都可以进行沟通和监测,能避免出现问题。百度这方面的资料很多。
光子嫩肤、水光针、补水导入、注入玻尿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用时短、创伤面小、价格更亲民的各类“轻医美”机构和名目繁多的“轻医美”项目备受关注;由于迎合了人们“轻松变美”的心理需求,这样的服务一推出就受到我市众多爱美人士的青睐。那么,“轻医美”与传统医美有何区别?“轻医美”到底有没有医疗风险?爱美人士在选择消费时应注意什么?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概念炒作迷人眼
8月25日上午,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位于小店区平阳景苑小区一家名为“琪琪美业”的会所。装修华丽的店内,“雷达线雕”“超微小气泡深层清洁”“钒钛无针水光”等内容的广告牌随处可见。简单的几句询问后,该店店主王女士为记者出了一个初步的轻医美诊疗计划——“去除眼袋+额头除皱”两项,费用共计11000元。
王女士自称她从事医美行业30多年,在山西小有名气。店内推广的这些项目都是市面上最火的。当记者询问其所用产品、采用的仪器是否正规时,对方立马警觉地显示出不友好的态度,不予回答。
我省一家三甲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郭大夫介绍说,现在市面上许多商家对轻医美进行概念炒作,有的还夸大疗效,一味地鼓动消费者去尝试各种新项目,却对治疗风险、有无并发症等问题避而不谈。如小针类项目,同一疗效的药品,生产厂家、品牌品类众多,价格更是雾里看花。此外,同类型的美容治疗仪器,价格从几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有所不同。
“轻医美”并不“轻”
“真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8月18日,90后市民安女士向记者回忆说,去年她在迎泽区新建南路一家美容院进行面部激光祛斑治疗。一个月后,安女士的面部出现凹陷等问题。与商家多次交涉无果,她只好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经查,该美容院并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执业医师证》。目前该案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那么,市民朋友应选择哪些正规的医院或机构呢?目前,我市取得医美资质的公立医院有太原市中心医院、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太原市中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等;已登记注册的医美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共有109家,已取得主诊资格证的医生有166人。
郭大夫表示,轻医美与传统医美相比,对医院或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应急救治能力等要求略低,会更加依赖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但从根本上讲,轻医美仍是医疗行为,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患者如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都可能在术中、术后引起并发症,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维护权益在行动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民众对美容的需求日渐旺盛,致使医疗美容机构数量快速递增,涉及医美纠纷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我市与医美相关的各类投诉举报已达60余起。
市卫生健康执法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高压态势下,一些黑心商家的违法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加之部分商家与消费者私下达成赔偿协议,造成的难以取证、证据不充分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执法范围和执法力度。
为进一步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市卫生健康监督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部门协作,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培养专业性更强的执法队伍;同时保持高压监管不放松,把握并守好法律底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引导好美容机构依法执业。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群众自觉监督举报的积极性,使医美监管制度长效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记者 周利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