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虽然很多小伙伴嘴上说要减肥、减肥,可是一到下午茶的时间就饿得前胸贴后背。忍不住想去喝杯咖啡提提神!吃个甜点垫垫肚,然后心中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减肥。
在下午茶时间喝咖啡搭配什么甜点,也是有讲究的。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什么咖啡搭配什么甜点,才是最佳CP。
浓烈咖啡/单品咖啡+重口味甜点
浓烈咖啡,口感独特浓郁。单品咖啡,口感特别,或清新柔和,或香醇顺滑。这种类型的咖啡比较适合口味比较重的甜点。
黑森林、布朗尼、巧克力慕斯等蛋糕都比较适合。甜点可以中和咖啡中的苦味与酸味,让咖啡变得柔和、甜点不那么甜腻。
花式咖啡+酸甜口儿甜点
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等咖啡,融合可咖啡、牛奶等其他食材,搭配酸酸甜甜的甜点再合适不过了。蓝莓芝士蛋糕、瑞士卷、派等甜点都是不错的选择。
冰咖啡+水果甜点
冰咖啡口感比较清爽,单配一些水果甜点,清新又爽口。
除了这些品类上的咖啡甜品搭配,还有几个比较有人气的cp组合。小伙伴们可以试一试哦!
人气搭配组合
1、卡布奇诺 + 提拉米苏
2、蓝山咖啡 + 水果慕斯蛋糕
3、美式咖啡 + 巧克力牛角包
4、冰焦糖玛奇朵+覆盆子巧克力
5、云南咖啡+焦糖巧克力
6、拿铁+巧克力布朗尼
7、哥伦比亚咖啡+蒙布朗
8、奶咖+马卡龙
9、热拿铁+巧克力蛋糕
去年11月份第一次接触到“世界咖啡”,是在一个小型的公益青年创客论坛上。
论坛的主持者是我很敬重的一位公益人,年纪已近60岁。
和照片上看起来不一样,站在我两步之遥的他,头发夹杂着灰白又凌乱。
但是站在一群年轻人前面的他是那样充满年轻的活力,左手夹着马克笔,右手随着讲述上下比划,时常忘记在白板上写些分享的文字。
当天的最后一个板块,他结束了分享,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议题:
接下来,我便第一次接触了“世界咖啡”这种类似于头脑风暴,但又不同的跨界讨论方法:
整场讨论结束后,主持者的手中拿到了很多张画满idea和思维导图的纸。
我们这18个人,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公益、新闻、社工、法律、人力管理、金融、美术、摄影
有男有女,天南海北,有还未踏出校门的学生,也职场中身经百战的老油条。
大家喝着咖啡,围绕着一个“商业思维该如何恰当地运用于公益项目当中?”的议题,在思维的碰撞和交融中提出了约40多种不同的见解。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世界咖啡”,同时事实也让我几乎马上就深信,这是一个很用好的工具。
那么,
"世界咖啡”是由华妮塔.布朗(Brown, Juanita)及戴维.伊萨克 (Isaacs, David)所提出的一种在轻松的氛围中,透过弹性的小团体讨论,真诚对话,产生团体智能的讨论方式。
运用“世界咖啡”讨论问题的步骤非常简单:
每组6人,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主持研讨课题的开题,组织,总结;
组员们发散思维,对研讨的课题发表各自见解;随后到组员们又随机地分配到其它组,参与其它组就同个课题的讨论;
除原组外,会到其它两组依次交流20分钟,最后回归本组,将各组的见闻,新idea向组长汇报,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形成结论。
人们很容易被自己过去所学或是经验所限制,一个团体或公司也是很容易被既成文化或价值观所限制,同构型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新的点子。
作为一种以“跨界”为主要精神的讨论方法,“世界咖啡”恰恰能够把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汇集到一起,在流动的交流中,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
我们现在一刻都离不开的无线网,正是intel公司利用“世界咖啡”的讨论模式,将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制造IC芯片的工程师聚集到一起,得出了“人类需要无所不在地利用无线网”的结论才创造出的。
创新真的是一个人和组织发展的原动力。而“世界咖啡”里不仅有创新和创意,还有着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资源整合能力和分享贡献精神。
作为一个公司的HR,相信最头疼的问题不是怎样把人招进来,而是如何把这些人通过有效的培训培养成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我们都知道,培训的五个里程碑依次分别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资源开发→培训活动实施→培训绩效评估。
这五大环节当中又包括了10个培训的关键点。
其中,问题8“如何培训?”,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培训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的六种:
“世界咖啡”则是培训中“研讨法”中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法。
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HR们就可以灵活地运用“世界咖啡”法,主持一些问题的讨论。
让大家在对问题的深度探讨中潜移默化的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同时还能够加深同事之间对彼此的认识。
可以说,一次完整的“世界咖啡”讨论就是一次有效的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好坏 ,象征着一个企业后继发展是否有实力 ,也是这个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体现。
在团队建设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团队精神的灌输。
而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世界咖啡”正是一种充满协作、奉献、交换的沟通讨论方法。在“世界咖啡”中,由于发言规则的设定和讨论主题的唯一,我们往往能够强迫自己在坚持己见的基础上接受异见,在碰撞中看见思维的花火。
“世界咖啡”不是去赢得争论,或者去交换意见,而是一种集体参与和分享。
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世界咖啡”这种深度汇谈方式的特点,它更像是“胶水”或“水泥”,把人和人,人和团队,人和社会紧密地粘结起来。
所以,在团队建设中适当地结合“世界咖啡”,能够很好地增强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与探索精神,从而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学习力,这正是一个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在组织会议时,如果能够运用“世界咖啡”这种新颖的会议模式,精心设计需要与会专家和各级管理者讨论的议题,就能够很大程度激发与会者的创新欲望,让大家在一种很轻松且又充满创意的氛围中思维碰撞。
“世界咖啡”也能够有效地平衡各方专家的能量。
严格细致的规则能够让每个人都抛开成见,放下城府,尽可能地理解其他人看待问题的视角,合力升级组织管理及发展方式,创造出创新的产品及服务。
最后~分享一本由朱安妮塔·布朗、戴维·伊萨克合著的《世界咖啡》~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比如:墨西哥国家社会事业基金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维多利亚大学法律学院、菲尔丁研究生院的“世界咖啡”实例,细致地对这一方法的运用作了阐述。
很有趣~推荐大家阅读哦~
我喜欢的电台节目主持人 颖瑶
颖瑶个人资料
- 毕业于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英语系,国际贸易专业
- “英国橱窗通讯公司”制作主持系列流行音乐节目 - 《雀巢咖啡音乐时间》、《来自英国的问候》、《索尼双十佳》,等等
- 独立制作主持Musichat/音乐聊天室
- 游历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
- ARD德国广播电台记者站
趣事重温
1990参加“英国橱窗通讯公司”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合作的流行音乐节目的制作
当时我上大学英语系。一个周末我在人民公园“英语角”练兵,耳边钻进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并且我同时感到一阵莫名的激动- 啊,那肯定是《来自英国的问候》节目主持人Brian Anderson!!
我超常激动,因为年青,因为热爱音乐,因为对外国事物强烈的求知欲…… 那次和Brian的初次蒙面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几年以后我大学毕业了,一次在大街上和Brian不期而遇,我激动得大喝一声。当天他给了我一份兼职工作(我当时在一家日资公司全职业工作)。
开始几年忙得日夜不分,一周开三、四个通宵,高考时都没这样过。熬夜翻译广播稿,凌晨时刻出发到日资工厂验货。由此喝上了咖啡。
后来我开始上节目,在广播中出声。我先后主持了《雀巢咖啡音乐时间》、《来自英国的问候》、《索尼双十佳》。这些节目又一个接一个与其他省市广播电台合作,在全国的十几个地方台播出。
希望和楼主交个朋友 我的QQ 384383 暗号:雀巢咖啡音乐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