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清一色的都是水乡,水文化的特征在这里有着最典型的呈现。没有哪一座古镇不浸润着水色,小桥流水,正是江南小镇最鲜亮的名片。走过一座座古镇,穿梭于铺着青石板的街巷,总有一条条清流从远处蜿蜒而来,穿过小镇又蜿蜒而去。这些小河虽然不够宽阔,却通往太湖、运河、长江,是小镇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也是文明接纳与传播的路径,那些从古流到今的一条条小河,是古镇人生活的清泉,也是滋养文明的泉流。
在江南大地纵横密布、状若经纬的水网中,古镇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网上的闪亮钻石。小镇上,民居依河而建,人们枕水生活。有了水的滋润和水的便利,人们的生活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既没有远离城市,又没有尘世的喧嚣。与水相依相生的生活方式和舒适环境,让小镇犹如世外桃源,足以让人安适地居住,也可以让人心灵有了归依。正因此,在竞争激烈的 社会 ,这些古镇才能让如此多的人流连忘返,归去来兮。
逐水而镇,亲水而居,依水成街。江南的古镇一定是处在水系的最佳位置上,不是被水环绕,就是小河穿城。而镇内小河一定连通着外面的大河,河与河交合相汇,又必定沟通着更庞大水系,可以绕太湖,入运河,或溯长江。水为路,船为车,在交通不便的从前,小镇人最早拥有了自己的“公路”和“ 汽车 ”。船,是水乡人的翅膀,也是古镇一道流动的风景。河与船的作用之巨,还在于经济和文化的意义。
江南古镇大多形成与明清时期,最早时,这里应该是一些因为市场贸易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市”,主要具有经济意义。后来人口越聚越多,规模日渐扩大,便形成了“镇”。因此,“镇”也是最早城镇化的表征,而宜居的江南之地是古中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至明末时,周庄、南浔、同里、荡口等古镇,居民都在万人以上,荡口的住户更是高达5000多户,可谓人烟密集,商贸繁荣。
交通是一座城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镇的繁荣也从来离不开河与船。在地面交通欠发达的时代,河就是路,船可当车,水上交通遂成为陆上交通最重要的补充。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镇,是当年物资交流的中转与集散之地,也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经济中心,乡村农民的采购往往是在较近的镇里完成,因此水路交通的便利首当其冲。镇民多以商工为业,街巷商铺鳞次栉比,商品云集,贸易兴隆,所以“前店后家”的建筑模式成为小镇上最普遍的居家与从业方式。
商品意识就这样在小镇上开始萌芽,经济贸易活动也为小镇居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河道纵横、桑榆遍地的江南,古来为蚕丝重要产地,蚕桑生产 历史 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作为副业的蚕丝生产也已有千年之久。早在宋代,南浔镇便“商耕之富,甲于浙右”,因为近在咫尺的辑里所产的桑蚕丝,白亮柔韧,质地优秀而名甲天下,故坊间有 “蚕桑之利,莫盛于湖,湖丝为南浔七里为佳” 的说法。“辑里”是村名,原名叫“七里”,因为从这里到南浔镇正好是“七里”的距离,后改名“辑里”。辑里水柔而丝韧,普通的蚕丝只能吊起一个铜钱,而辑里丝却能承受十个铜钱的重量,后来皇帝龙袍的织造全部采用辑里丝作为原料。
南浔镇因此成为了生丝、丝绸的贸易中心,庞大的水网为南浔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图。19世纪上海开埠后,随着生丝出口量的剧增,南浔镇迅速成为了江南最大的丝市,呈现出 “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 (《南浔丝市行》)的繁荣景象。被灵活机智开放的水文化所养育的南浔人,性情敏察而善为,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凭借着市场培育的灵活机智与精明务实走向了大上海这个更广阔的天地。南浔古镇上,有所谓的“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说,这些“象”“牛”“狗”所指的,都是镇里因商致富的豪门大户,遍及海内外的蚕丝生意,让他们获利不菲而成为当地巨富。
乘坐小船,听船娘唱着吴歌,沿着河道悠悠穿越古镇,领略沿岸的风景胜迹,是最令人惬意的事情。在南浔,岸上蜿蜒长达400米的一组建筑令人惊诧不已,这就是盛名远播的 “百间楼” 。据传,百间楼是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董份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历史 。这组粉墙黛瓦的宏大建筑群,空间骑楼相连,筑封火山墙,院落之间以券门相隔,楼前有廊檐可避雨遮阳,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古朴雅致,既气势宏大又不失江南建筑特质,在两岸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百间楼是跨河建筑,两岸楼宇之间,有一座石桥相勾连,沿河条石砌成的护岸整饬划一,门前的河埠码头,既方便货物运输和乘船出行,又方便了日常的汲水浣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份绵长而清丽的诗意只属于江南的古镇。当小船在水中悠悠划过,如若临水的花格窗扇忽然被推开,该有明眸少女莞尔倚窗;如若夕阳西斜,水岸农家女儿在船稍卖花,那又该是怎样的旖旎?清代诗人张镇的《浔溪渔唱》果然有诗:
比起周庄、乌镇那些 旅游 热地,荡口古镇显得低调和安静,在这里,白鹅仍然悠闲地浮水,木船上的鱼鹰仍在捕鱼,两岸茶肆里的客人稀少,但更适宜小坐品茗、闲叙,留宿街东头设施一新的民宿,亦可安享小镇的宁静。 “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 ,这是清代诗人杜汉街对荡口景色的赞美,想来那时荡口就很让墨客心仪。这里也是吴门才子唐伯虎、沈周、文徵明等常来之地,因为这里有座“真赏斋”,主人华夏是位著名收藏家,也是才子们的同道好友。那晚,唐伯虎偕美女在鹅湖月下泛舟,留下了 “柳含雾气濛濛重,月荡湖光愰愰明。翠幙坐船红拂妓,鹅肫荡口欲三更” 的诗作。而文徵明不仅多次往还,还为真赏斋画了两幅同名画作,他们是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向晚的古镇,常被比喻成一首首温婉的小令,将诗意的水乡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坐在古镇的长廊之下,看云起云落,船来舟往,烟雨聚散,是一种都市体验不到的奢侈,也是一种现实版的“诗和远方”,所以都市人趋之若鹜。其实,今天宁静安谧的古镇,古时候却都是商业繁华热地,这些古镇临近都市、出行便利,又无车马之喧;拥有各种生活之便,市镇繁荣又能享受宁静安适。西塘古镇别具特色的长廊,最早便缘于一个商家为满足客人遮风避雨之需而搭建,他的善举为其带来了好名声、好生意,引得众商家纷纷效仿,由此廊棚与廊棚相连,绵延而成为一条千米长廊。更有人在临河一侧安置靠椅长凳,供人休憩,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古镇的一道独特景观,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本意识、服务意识的觉醒。
江南古镇或傍水而建,或有水环绕,大多古镇则有小河汩汩流过;有河就有桥,因为桥下要行船,因此古镇的桥大多是拱形桥。如果说,水赋予了小镇以诗意和灵气,那么桥则为隐鱼郊野的小镇添了一份通达。
甪直 ,一向被称为江南“桥都”,在一平方公里的镇区内竟有石拱桥72座。这些桥分别建于宋、元、明、清,现有41座得以保留。这些桥形制多样、造型可以各异,有多孔大石桥,单孔小石桥,有较宽的拱桥,也有窄窄的平顶桥。桥多,是因为水多,甪直处于阳澄湖、淀山湖、澄湖、金鸡湖、独墅湖“五湖”之中,多条河流环绕小镇,居中的一条直河沟通了六个方向,水陆相交,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甪”字,“甪直”之名由此而来。
所有的古镇都浸润于水,运河之东的同里古镇,选址和甪直异曲同工,小镇环抱于同里湖、九里湖、叶泽湖、南星湖、庞山湖等五湖之中,被誉为江南“小威尼斯”。现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的一句“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揭示了同里与水的密切关系。整座古镇被15条小河分隔成七块陆地,这七块陆地又被49座古桥连缀成一个整体。明代,一些风雅文人在这里聚会,一起评出了“同里八景”: 九里晴澜、林皋春雨、莲浦香风、西津晚渡、水村渔笛、东溪望月 ……几乎没有一个不沾着湿漉漉的水汽。
小桥与流水,串连起了古镇,也串连起了 历史 的风情。从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到西塘、南浔、荡口……,无论哪座古镇,有水必有桥,河上的古桥一座连一座,犹如翱翔在五线谱上的一串串音符,构成了一首旋律悠扬的乐曲。自然,桥的主要价值在于交通的意义,并非只为满足眼睛,但作为一种综合了文化艺术的劳动创造,各式各样的桥梁也维系着人们的审美、文化、生活、习俗与愿景。
在同里,镇子里每逢有人家办喜事,披红挂彩的迎亲队伍一定要吹吹打打地过几座桥。第一座叫吉利桥。在这里,新郎须按照旧俗完成婚礼的第一环节——“一背二抱三牵手”与新娘一起走过 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 ,在鞭炮齐鸣、鼓乐齐奏和亲友邻里的贺喜声中,完成传统婚礼。在城市里,婚礼早已被酒店司仪的固定程式所取代,只有在古镇,久远的传统还有着延续的土壤。同里古镇的“吉利、太平、长庆”三桥,呈品字形鼎足而立,其间相距不过数十步,“走三桥”的习俗早在清代就已流传,凡婚嫁、祝寿、庆生、孩子满月,人们都要走一走三桥。
当地民谚曰:
走桥,作为江南水乡流行的习俗,始兴于明清。明代的《走三桥词》曰: “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那时的走桥,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祛病方式,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衍化为一种内涵更为丰盈的祈福习俗。在乌镇,走桥就演化成了一场全镇人参与的祈福活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吃完夜饭,便三五成群,提着花灯,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走桥。随着参与人群越聚越多,走桥队伍蜿蜒成了一条长长的灯龙。与同里不同,乌镇人的走桥,不少于十座桥,且只能一路前行而不能走回头桥,因此走桥之前需规划好路线,人们边走还要边念走桥谚语: “元宵夜走走桥,人生太平百病消;小孩子走走桥,聪明活络念书好;小伙子走走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家走走桥,青春靓丽更苗条;老人家走走桥,鹤发童颜身体好。” 从内容看,显然是新编的俗谚。
最早开放的古镇周庄,四面环水,全镇依水成街,桥街相连,船桥相望,特有的水环境造就了周庄的灵秀风韵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今,被陈逸飞纳入画框的“双桥”已成为周庄的文化标志。双桥有自己的名字,跨越南北市河的叫“世德桥”,另一座横穿银子浜的叫“永安桥”。桥名透露着小镇人的价值认知,而造形质朴、构造精巧的外形,也显示出水乡人崇尚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
古镇最重要的桥梁的周边,往往环绕着酒肆茶楼,这里人流密集,游客络绎, 美食 荟萃,往往是小镇的文化经济与信息中心。坐在临河的酒馆茶肆里,人们或品茗,或小酌,把酒临风,举杯望月,一边欣赏桥下船影波光、桥畔岸柳行人,一边随意闲聊,散淡闲适之中最是小镇迷人的风情。
周庄中市河的西口,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单孔石拱桥——贞丰桥。桥两端连接着贞丰弄和西湾街。桥下有一家“德记”菜馆,有一个很魅惑的绰号——迷楼。据说,当年老板的独生女儿阿金,容貌清丽如出水芙蓉一般,当垆卖酒,芳名远播,远近食客闻香而来,菜馆生意很是红火。民国才子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成员,那时也频繁出入德记,酣饮畅谈之余,亦饱餐秀色。他们在此指点江山,诗兴勃发,激扬文字,日积月累竟汇集了百余首诗作,遂辑成了一本《迷楼集》。“迷楼”之名也就成了德记菜馆的别称。今天,迷楼里的一组蜡像,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百年前的这一故事。
- END -
作者:庄若江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市政府智库成员,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全国人文社科系统优秀科普专家。历任中文系主任、影视传播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无锡江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两岸三地文学比较研究和影视剧策划创作,曾为多位党和国家***解读吴地文化,受到高度评价。
著有《城市文化论》 《说吴》《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等21部著述,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市级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另有大型人文纪录片文本《说吴》《惠山祠堂群》《诗画江南》,电视剧《江南望族》,**《锡城往事》,舞剧《中华酒歌》《千年运河》《风雨锡商》等文本创作,曾获第六届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奖”、最佳撰稿奖、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等。
审核、发布 : 张一哲
朋友,让我为你一句一句解释吧
首先你要明白
这是一首词
所以它的格律都不同于古诗、现代诗词
好了,第一句
红绿满园春意盎,
意思是说
春天到了,花园里满园都是红色的花和绿色的叶,看起来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是一个成语
意思是
春意盎然 chūn yì àng rán
〈主谓〉〔褒义〕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指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比喻繁荣兴盛的样子。〔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三章:“四月的北方还残冬未尽,四月的南方已春意盎然。”〔近义〕春光明媚〔反义〕春事阑珊〔例句〕北国的春天仍然冰雪覆盖,南方却已春意盎然了。〔辨析〕“盎”不可读作“àn”或“yāng ”。
然后第二句
笑靥盈盈,好景随君赏。
笑靥旧指女子在面部点搽装饰,现泛指美女的笑脸。“笑靥”语出萧统《拟古诗》“眼语笑靥迎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也指笑脸:微笑时露出两个笑靥如:她面带笑靥;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还指古时妇女贴在脸上的装饰品: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后“笑靥”泛指美女的笑脸。有词“笑靥如花”。
盈盈是形容笑靥美好的样子。
所以这句就是,美女的笑靥还有美丽的景色都随便你欣赏。
然后下一句
风起尤怜池水漾
起风了,于是怜惜池水产生了荡漾,不平静了。
群芳何 故争相艳
为什么美丽的事物要竞争谁更美艳呢
所以这整个一首词的意思就是:
春天到了,花园里满园都是红色的花和绿色的叶,看起来春意盎然。美女的笑靥还有美丽的景色都随便你欣赏。但突然起风了,于是怜惜池水产生了荡漾,不平静了,进而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美丽的事物要竞争谁更美艳呢?
以上纯手打原创分析,望采纳哦
原句
红绿满园春意盎,笑靥盈盈,好景随君赏。风起尤怜池水漾,群芳何故争相艳?
诗意
满园的红花绿叶衬托出盎然的春意,(如云的美女)盈盈的笑脸,美景美人大好的风光任您欣赏。
一阵春风吹皱一池春水,春水随风荡漾,也是那么惹人爱怜,各种花草和美人为何在这里争香斗艳呢?
注释
1、红绿:指红花绿叶。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笑靥(yè):笑容;笑颜。
(1)笑容;笑颜。南朝梁萧统《拟古》诗:“眼语笑靥近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唐黄滔《送君南浦赋》:“于时莫展歌嚬,全沉笑靥。郊天路口,愁攀夹渡之柳条;采蕨山前,忍看解维之桂檝。”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巴金《秋》八:“芸也常常保持着她的笑靥。”
(2)古代妇女脸上的妆饰品。前蜀韦庄《叹落花》诗:“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
(3)笑窝。郁达夫《沉沦》:“笑起来的时候,面上有两颗笑靥。”王西彦《夜宴》四:“她的脸圆圆的,眼睛很大,笑起来左颊上还隐约地浮现出一个笑靥。”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二》:“李娥英的笑靥越来越深。”
(4)见“笑靥儿”。果食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七月七夕……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亦省作“笑靥”。清褚人获《坚瓠八集·食置肉笑靥》:“汾就逮,自分必死,因嘱其家曰:此行无全理,脱幸有恩言,当于餽食中置肉笑靥一,以为信,毋忘。”
3、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1)仪态美好的样子。盈,通“嬴”。《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文选·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李善注:“《广雅》曰:‘嬴,容也。’‘盈’与‘嬴’同。”唐牟融《题陈侯竹亭》诗:“漠漠暝阴笼砌月,盈盈寒翠动湘云。”宋周邦彦《瑞龙吟》词:“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2)充积的样子;充盈的样子。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腹中肠鸣,盈盈然食不化。”宋张孝祥《雨中花慢》词:“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断魂欲遣谁招。”明汤显祖《南柯记·御饯》:“摆天街色色珍奇,出关外盈盈车马。”
(3)清澈的样子;晶莹的样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唐白居易《除官赴阙留赠微之》诗:“两乡默默心相别,一水盈盈路不通。”宋张先《临江仙》词:“况与佳人分凤侣,盈盈粉泪难收。”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二折:“泪盈盈遗嘱自嗟咨,意迟迟怀恨漫寻思。”清吴甡《感怀》诗:“盈盈星与汉,咫尺犹相望,况复万里远,音书岁月长。”
4、怜:爱。
5、群芳:这里有双关义,既指各种花草,也指美人。
(1)各种花草。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
(2)比喻诸贤士或美人。南朝齐谢朓《酬德赋》:“览其物之用舍,相群芳之动植。”《红楼梦》第63回回目:“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