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下雨天好。
当然这也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来看,立秋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根据老一辈总结的农谚可以看出,立秋适当降雨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也能保证秋粮的丰收。
01、 九月雷收口。
02、 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03、 十场秋雨要穿棉
04、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05、 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
06、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07、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08、 九月阴一冬温,九月晴一冬冰。
09、 秋不凉,籽不黄
10、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11、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12、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雨)
13、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14、 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5、 白露下雨,路干即雨。(不干路)
16、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17、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18、 风风凉凉,晴到重阳。
19、 一场秋雨一场寒
20、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21、 九月九,大夫抄着手,
22、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23、 立秋三天,遍地红。
24、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25、 朝立秋,冷飕飕
26、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27、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28、 秋不凉,籽不黄。
29、 立秋十天遍地黄。
30、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31、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32、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33、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34、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35、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36、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37、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38、 立了秋,扇子丢。
39、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0、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41、 三伏加一秋,你也不种我也不收。
42、 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儿起热。
43、 五黄六(读作lou)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五黄六月”应该指立秋前)。
44、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立秋时间在上午曰早立秋,在下午或晚上曰晚立秋)。
45、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霜儿见。
46、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47、 雷打秋,冬半收。
48、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49、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50、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51、 秋后一伏热死人。
52、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53、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54、 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55、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56、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57、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58、 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
59、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60、 立了秋,挂锄钩。
61、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62、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63、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64、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65、 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
66、 七挖金,八挖银(秋耕重要性)。
67、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68、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69、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70、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71、 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72、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73、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74、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75、 九月九,无事不在河边走。(风大)
76、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77、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78、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79、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80、 秋天宜收不宜散
81、 立了秋,把扇丢
82、 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83、 家家吃萝卜,疾病哪会有!
84、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85、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86、 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去,大雁来。
87、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88、 立秋十天遍地黄
89、 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90、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91、 白露砍高梁,寒露打完场。
92、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93、 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94、 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95、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96、 雷打秋,冬半收
97、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98、 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99、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稻黄一月,麦黄一夜。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耕深,春耕浅。

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三伏有雨好种麦。

白露镰刀响,秋分砍高粱。

淤种秋分,沙种寒。

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立秋三日遍地红。立秋三日见秫头。

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秋后一伏热死人。

立秋温度高,果梨灌浆饱。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秋不凉,籽不黄。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朝立秋,冷飕飕

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九月阴一冬温,九月晴一冬冰。

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夏雨少,秋霜早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可能是怕下雨多了,损害了庄稼吧,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古人们是靠天靠地吃饭的,因为土地给了我们种庄稼的平台,而天气的好坏决定了庄稼的收成。在立秋的时候下雨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庄稼就有一个好收成,而处暑下雨庄稼就会烂在地里,因为秋天不像夏天那样阳光强烈,所以雨水不好挥发,所以庄稼就容易烂掉。而庄稼的收成的好坏决定了这一年农民们的生活好坏,所以人们很不希望处暑这一天下雨。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你可能感兴趣: 立秋天气有什么变化 天气还会持续炎热一段时间
立秋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你可能感兴趣: 立秋钓鱼 钓点如何选择 钓鱼需要注意的事情
立秋就凉快了吗
进入立秋还有 秋老虎 ,要过来 处暑 就凉快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肯定一天比一天凉快的。
立秋并不意味着凉爽的秋天立即到来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
你可能感兴趣: 立秋开什么花 这些花令人赏心悦目
立秋谚语
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打雷代表秋雨连绵,这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认真总结、归纳,反复验证,而得出的的结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季节进行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作物逐渐生长发育,趋于成熟枯黄。而打雷一般都是对流云和积雨云等云层之间因碰撞产生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逼迫积雨云产生雨水降落下来。
雷雨的出现,说明雨水频繁,往往形成阴雨连绵,是秋雨繁多的具体表现。秋雨多的年份,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能造成农作物后期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影响作物的成熟,降低作物品质,降低作物产量。
扩展资料
立秋打雷的原因:
秋天气候比较干燥,假如过于干燥地面上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进入到云层当中的量就会变少,这样实际上云层也显得比较干燥,云层周边的空气显得更加干燥。
在这种情况下,带电的云层内部而电能会积累的越来越多,而且因为空气干燥,云块流动的速度很快,就很容易和其他的云层产生碰撞接触,这样就会产生明显的放电现象,也就是闪电,接下来就很快能听见打雷的声音了。
因此秋天打雷的话,实际上说明这个秋天的气候已经非常干燥了,在农业生产上就意味着秋天的干旱。
朱明送夏,白藏迎秋。凉气渐屇,溽暑日收。气潋潋而侵冷,霜微微而日华,翠叶纷以朝落,朱华惨以夕捐。
——晋·卢谌《感运赋》
立秋 ,七月节。立,建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大暑后十五日,斗指西南,维为立秋。潘岳诗云曰:“商风初授,大火西流,朱明送夏,少昊迎秋。”《三礼义宗》曰:“七月立秋,秋之言湫。湫,缩之意。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故以秋为节名。”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秋即暑去凉来。立秋时,梧桐树开始落叶,有"落叶知秋"之成语。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谓之禾谷成熟。立秋以后,秋后下一次雨越是凉快一次,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俗言:“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而今年立秋的具体时间点是农历六月二十六日21点30分。正是晚立秋,加之“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秋老虎余威尤甚,今年这天气应是难以转凉了。
秋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天曰旻天。风曰商风、素风、凄风、高风、凉风、激风、悲风。景曰:朗景、澄景、清景。时曰凄辰、霜辰。节曰素节、商节。草:曰荒草。木曰:疏木、衰林、霜柯、霜条。
初候,凉风至 ( 《礼记》作盲风至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次候,白露降。 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螀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之时,凉风不至,国无严政。白露不降,民多邪病。寒蝉不鸣,人皆力争。
· 迎秋
周代逢立秋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后汉书·祭祀志》载:“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
· 报秋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亦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 授御史
《裴德容制》曰:“汉家授御史,多于立秋日,盖以风霜已严,鹰隼初击之时候云耳。”《春秋元命苞》曰:“瑶光星散为鹰,立秋之日,鹰鹯击。”
· 戴楸叶
宋代在立秋之日,男女都要戴楸叶,以应时序。亦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之俗。
· 熬楸膏
《月令广义》云:“立秋日,太阳未升,采楸叶熬膏,如常法捣汁浓煎收藏,搽疮疡立愈。”
· 饮水却疾
《月令广义》云:“立秋日,鸡鸣时,汲井华水,长幼皆饮少许,却百病。”
· 悬秤秤人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 预卜凉热
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
· 春捂秋冻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薄衣御寒”。
· 忌浴
《月令广义》云:“立秋日浴,令人肤皮粗,多白屑。”
· 忌打雷
立秋忌打雷应该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忌讳了。农谚云:“雷打秋,冬半收”、“立秋响雷,百日见霜”。也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之语,立秋时晴天,在农人看来预示着好收成。
·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 立秋前一日
立秋前,有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俗。
· 啃秋
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算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啃的多了,丰收之际愉悦啃秋。浙江的一些地区还有西瓜和烧酒一起吃的习俗,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免除痱子、腹泻、疟疾等疾病。
· 做社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之俗。
· 吞赤豆
《月令广义》云:“立秋日,以赤小豆七粒或十四粒服井华水,面西吞下,一秋不犯痢疾。”(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
·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之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等到除夕时,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贴秋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由于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 尝新
立秋日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
· 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文案/海报:西北十九
出镜:小绾离儿
摄影:行摄者
引自:《感运赋》、《逸周书·时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礼义宗》、 《月令广义》、《礼记》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