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苏州旅游景点介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苏州旅游景点介绍文章英文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苏州旅游景点
苏州旅游景点:
1、拙政园
苏州园林甲天下,热门景点应当也必须得有园林啊,而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代表作,到苏州不看园林,那就别来苏州了。
拙政园是国家5A级景区,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姑苏区东北街178号。它建成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拙政园整体是以水为中心而成的江南水乡园林,经后来历代改造、扩建,还曾成为太平天国时期的王府。园内形成了山水萦绕、亭槛台榭汇集的古典园林代表。
2、留园
来苏州,一个园林是不过瘾的,所以咱们选择两个最有代表的性园林看看。
留园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又名东园,位于姑苏区留园路338号。留园建成于明朝万历年间,但期间曾经多次荒废,其建筑特色为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现存的建筑以清代风格为主,建筑与山水相融成趣,不过大多为解放后修缮。
3、_(lù)直古镇
苏州的古镇很多(如周庄、_直、同里、沙溪、千灯等),而古镇也是最具有苏州烟火气的地方。苏州名气最大的古镇是周庄古镇,但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人太多了,所以我们选择一个不那么拥挤而且免费的古镇——_直古镇。
_直古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吴中区。
_直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其周边明湖环绕,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是以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为特色的江南水乡古镇。在_直古镇不仅可以欣赏江南依水而居的民风民俗,还可以一观水乡的农耕文化,而且古镇美食街的苏州美食也是一大诱惑。
4、虎丘山公园
虎丘山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以海拔仅有343米的虎丘山为核心的景点,它位于苏州西北角,却被称为“吴中第一山”。
虎丘山必游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根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死后被埋葬在这里,传说当时有白虎蹲在上面,这也是虎丘名字的由来。所以后来才有苏东坡所言“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不算游苏州。虎丘公园内的虎丘塔也是苏州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苏州旅游景点介绍
苏州旅游景点有以下几个:
1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2周庄古镇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着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3留园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到苏州必去的旅游景点
1、拙政园——设计精巧的苏州地标园林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的古典山水园林之一。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2、虎丘——览精致园林,观虎丘斜塔
虎丘是AAAAA级景区及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山高约36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虎丘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3、周庄——游双桥水巷寻沈万三足迹
中午,周庄最为欢闹,游人穿梭熙熙攘攘,船儿来回摇摇荡荡,各地的游客与热情的商铺融为一体,热闹非凡,安静的古镇着实多了些欢闹的气息。
午后此时已经游得有点疲惫的你,不防找家茶楼或者咖啡店,坐下来细细品味,不单是品味茶香,更是品味周庄的文化底蕴,水乡古镇的古老情怀。亦许踏入古朴典雅的古戏台。听一场缱绻不已的昆曲,看台上的人儿在进退之间浅吟低唱。你会发现,这迤逦之声,会在不知不觉间逐渐地蔓延开来,浸*了古江南的生活方式,让忙碌的心变得缓慢而柔软。
4、狮子林——以假山闻名的苏州名园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苏州旅游景点有哪些
苏州旅游景点大全:金鸡湖、同里古镇、虎丘山风景百名胜区等。
1、金鸡湖
金鸡湖属太湖支流,有进、出水口10余条,北纳娄江之水,西受相门塘、葑门塘来水,出水主要通过斜塘河泻入吴淞江,故属吴淞江水系。金鸡湖境内有音乐喷泉、水上摩天轮、李公堤、桃花岛、金鸡湖大桥瀑布等景点。
金鸡湖中心度位置处于北纬31°18′,东经120°42′,位于苏州老城区东北部、苏州工业问园区地域中心部位,南面与独墅湖隔李公堤相望,沿湖岸线大部分在娄葑(斜塘)境域,湖东北部分岸线在唯亭(跨塘)境域,水域面积74平方公里。
2、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答、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内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同里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容先民在此刀耕火种、生息繁衍。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吴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原名”富土“。
3、虎丘山风景百名胜区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
苏州有什么好的旅游景点?
白马涧龙池景区(国家4A级)
白马涧龙池景区位于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部,是苏州西部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15平方公里,是整个高新区的一块原生态“绿肺”。离市中心16公里,区域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由国内著名的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规划定位为苏州城区内的自然生态型休闲度假区,突出生态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特点。
龙池,又名胜天水库,重建于1952年,为原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建库最早的水库。湖面面积20000平方米,容积水量约80000立方米。属天然雨水和山泉,水质清澈无污染。三山相拥,乾隆御碑题曰"明镜漾云根"。
临水的有水滨步道、十里木栈,其中水滨步道是龙池风景区乘凉、观景的中心位置,面朝龙池,放眼望去,山水尽入眼帘。近百棵高8米的古香樟树下,是原态绿色大茶吧,可容纳500人同时纳凉,提供茶水、风味小吃,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实为消暑纳凉休闲场所。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华山路西
门票:60元
开放时间:9:00-17:00
同里古镇(国家5A级)
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同里镇位于江苏吴江市东北,距上海80千米,距苏州20千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同里镇古镇。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
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同里古镇始建于宋代,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同里镇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
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同里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3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里镇为其中之一。连同周庄、_直三个江南水乡古镇也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名单。
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同里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点在于明清建筑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
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地址:吴江区同里镇迎燕东路(68)号
门票:100元
开放时间:7:30-17:15(镇上景点开放时间,退思园除此时间外在每天19:00-21:30会增加开放一次,古镇本身全天可以入内)
周庄古镇(国家5A级)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周庄古镇南濒临的一片大湖,俗称南湖、南白荡,与吴江分界。乘船经南湖可抵青浦商榻,游览大观园。湖滨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湖水清澈澄净,鱼虾丰盛。这里既是一个天然水库和养鱼场,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景区。南湖景色四季皆宜,秋夜的月色格外醉人。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充满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
周庄杰出的古镇保护成就,延续了人文古镇的生态环境、文化蕴含、生活氛围。历史悠远的划灯、挑花篮、阿婆茶等民俗,端午、财神节等传统节庆活动,昆曲、古琴等古老艺术,共同构成了鲜活唯美的旅游景观。
地址:苏州昆山市周庄镇西南隅(吴江、吴县、上海青浦县交界)
门票:
日票:100元通票,当日有效,如果需要多次进镇需要在检票口拍照,门票就可多次使用,有效期3天;
夜票:80元(16:00-21:00),7:30之前,20:00之后免票。18:45分就工作人员下班了,不再收取门票,但张厅、沈厅仍然检票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苏州古运河
苏州古城河,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犹如玉带一般环绕着美丽的苏州古城。古运河风貌保护带,不仅是苏州的一条环城绿廊,并将苏州的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联结了起来,成了中外游客的热点旅游线。
古运河沿途有苏州古城墙遗址、盘门、古胥门、觅渡桥等美丽景点相伴。运河两岸一边建有高楼大厦,一边是典型仿古建筑,古今相映,景致和谐,让人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苏州城韵味。
坐在游船上轻松、惬意的领略着古运河两岸的众多名胜古迹:盘门胜景、瑞光塔、吴门桥、 金门、平门、齐门、伍子胥纪念园等,品味着苏州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在这里的和谐交融。从而感受着陆地上无法领略到的美妙感觉!您还等啥,快来体验苏州古运河的迷人魅力吧!
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盘胥路798号
开放时间:18:30-19:40(4月-11月,提前15分钟抵达) 19:30-20:40(12月-3月,提前15分钟抵达)
船票:120元(含真人评弹讲解 )
虎丘风景区(国家5A级)
苏州虎丘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到苏州必游之地。虎丘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标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230多万人次。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占地虽仅三百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留连忘返。
虎丘还是苏州民间重要的集会场所,根据“三市三节”的历史,景区创新推出了春季的艺术花会,展现了牡丹、郁金香,比利时杜鹃、百合等一大批名贵花卉的迷人风姿,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与花会相映成趣的是民俗风情浓郁的金秋庙会,再现了山塘出会的盛况,展演了南北交融的民间艺术节目,深得游客喜爱,如今,一年两会已成为著名的特色旅游项目,是苏州的旅游热点。
虎丘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文资源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融山水、历史于一身的秀美画卷,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门票:淡季60元;旺季80元
地址:苏州市虎丘山门内8号
1、碛口古镇介绍
碛口古镇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江南水乡。这里古老的石板街、青砖瓦房、古井、流水、桥梁,加上江南水乡特色元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
2、碛口古镇周边景点
除了碛口古镇本身,周边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21 万佛禅寺
位于南川区南天湖畔的万佛禅寺,是一座拥有1300年历史的古刹。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罗汉殿、观音殿等,还有数量众多的佛像,每年春秋两季香客络绎不绝。
22 香溪洞
香溪洞位于南川区香溪镇,距离碛口古镇只有2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有奇峰怪石、清澈溪水,还有古老的道观等景点。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稻草人”,这是一座仿如真人的奇特石雕。
23 水漾山庄
水漾山庄位于南川区陈食镇,是一座以山水为主题的度假村。这里不仅有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观,还有高尔夫球场、SPA、温泉等健身和放松设施。
3、碛口古镇的美食
碛口古镇有很多美食,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油炸豆腐、 home-style 鱼、油泼面等特色小吃。
4、碛口古镇的民俗文化
碛口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这里的传统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多彩。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这里就会举行盛大的祭龙节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5、总结
碛口古镇周边景点丰富多彩,无论是文化古迹还是自然风光,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同时,碛口古镇也有着许多美食和传统民俗文化,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深入体验重庆南川的魅力。
五律《水乡古镇》
水巷石桥多,
人家枕小河。
云烟迷古树,
月色漾清波。
抚柳思新事,
捞菱叹旧荷。
忽然童兴起,
劲唱《咏鹅》歌。
慕容云水
怨声
烟水独坐舟,望崖似仙楼。
奴今心无措,郎昔意尚留。
著食不知味,举杯全饮愁。
梦里罗闺情,踏行向播求。!
书墨飘香
伊人渡
一片情丝一问安,一舟慢渡尽情欢。
低吟浅唱曾经赋,谁伴伊人海上观。
荣居天中
月辉映海望无边,似见红颜荡小船。
忽听银箫送神籁,声声入耳涤心田。
澄水岚烟
水调歌头
一水碧蓝澈,倩女坐船头。孤身静赏湖光,潋滟软如绸。山黛玲珑缥缈,塔影娉婷寥寂,绿柳摆纤柔。萧瑟夕阳照,暮鼓响长悠。
晚钟敲,随风送,惹心愁。似催梦醒,相思无寄湿双眸。难觅郎君何处,惟看伊人尤独,怅惘几多忧。疏意心灰冷,万念逐波流。
笙歌折柳系蓬舟,渔火阑珊照水流。
浊酒千杯对孤月,惊鸿影倦困船头。
渔你同行
水上幽思
乌蓬一棹泛平湖,香骨红腮只影孤。
秋水无痕清见底,云天燕子几时趋?
江南古镇清一色的都是水乡,水文化的特征在这里有着最典型的呈现。没有哪一座古镇不浸润着水色,小桥流水,正是江南小镇最鲜亮的名片。走过一座座古镇,穿梭于铺着青石板的街巷,总有一条条清流从远处蜿蜒而来,穿过小镇又蜿蜒而去。这些小河虽然不够宽阔,却通往太湖、运河、长江,是小镇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也是文明接纳与传播的路径,那些从古流到今的一条条小河,是古镇人生活的清泉,也是滋养文明的泉流。
在江南大地纵横密布、状若经纬的水网中,古镇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网上的闪亮钻石。小镇上,民居依河而建,人们枕水生活。有了水的滋润和水的便利,人们的生活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既没有远离城市,又没有尘世的喧嚣。与水相依相生的生活方式和舒适环境,让小镇犹如世外桃源,足以让人安适地居住,也可以让人心灵有了归依。正因此,在竞争激烈的 社会 ,这些古镇才能让如此多的人流连忘返,归去来兮。
逐水而镇,亲水而居,依水成街。江南的古镇一定是处在水系的最佳位置上,不是被水环绕,就是小河穿城。而镇内小河一定连通着外面的大河,河与河交合相汇,又必定沟通着更庞大水系,可以绕太湖,入运河,或溯长江。水为路,船为车,在交通不便的从前,小镇人最早拥有了自己的“公路”和“ 汽车 ”。船,是水乡人的翅膀,也是古镇一道流动的风景。河与船的作用之巨,还在于经济和文化的意义。
江南古镇大多形成与明清时期,最早时,这里应该是一些因为市场贸易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市”,主要具有经济意义。后来人口越聚越多,规模日渐扩大,便形成了“镇”。因此,“镇”也是最早城镇化的表征,而宜居的江南之地是古中国城镇化速度发展最快、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至明末时,周庄、南浔、同里、荡口等古镇,居民都在万人以上,荡口的住户更是高达5000多户,可谓人烟密集,商贸繁荣。
交通是一座城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古镇的繁荣也从来离不开河与船。在地面交通欠发达的时代,河就是路,船可当车,水上交通遂成为陆上交通最重要的补充。介于城乡之间的城镇,是当年物资交流的中转与集散之地,也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经济中心,乡村农民的采购往往是在较近的镇里完成,因此水路交通的便利首当其冲。镇民多以商工为业,街巷商铺鳞次栉比,商品云集,贸易兴隆,所以“前店后家”的建筑模式成为小镇上最普遍的居家与从业方式。
商品意识就这样在小镇上开始萌芽,经济贸易活动也为小镇居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河道纵横、桑榆遍地的江南,古来为蚕丝重要产地,蚕桑生产 历史 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作为副业的蚕丝生产也已有千年之久。早在宋代,南浔镇便“商耕之富,甲于浙右”,因为近在咫尺的辑里所产的桑蚕丝,白亮柔韧,质地优秀而名甲天下,故坊间有 “蚕桑之利,莫盛于湖,湖丝为南浔七里为佳” 的说法。“辑里”是村名,原名叫“七里”,因为从这里到南浔镇正好是“七里”的距离,后改名“辑里”。辑里水柔而丝韧,普通的蚕丝只能吊起一个铜钱,而辑里丝却能承受十个铜钱的重量,后来皇帝龙袍的织造全部采用辑里丝作为原料。
南浔镇因此成为了生丝、丝绸的贸易中心,庞大的水网为南浔织就了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图。19世纪上海开埠后,随着生丝出口量的剧增,南浔镇迅速成为了江南最大的丝市,呈现出 “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 (《南浔丝市行》)的繁荣景象。被灵活机智开放的水文化所养育的南浔人,性情敏察而善为,不仅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凭借着市场培育的灵活机智与精明务实走向了大上海这个更广阔的天地。南浔古镇上,有所谓的“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说,这些“象”“牛”“狗”所指的,都是镇里因商致富的豪门大户,遍及海内外的蚕丝生意,让他们获利不菲而成为当地巨富。
乘坐小船,听船娘唱着吴歌,沿着河道悠悠穿越古镇,领略沿岸的风景胜迹,是最令人惬意的事情。在南浔,岸上蜿蜒长达400米的一组建筑令人惊诧不已,这就是盛名远播的 “百间楼” 。据传,百间楼是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董份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 历史 。这组粉墙黛瓦的宏大建筑群,空间骑楼相连,筑封火山墙,院落之间以券门相隔,楼前有廊檐可避雨遮阳,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古朴雅致,既气势宏大又不失江南建筑特质,在两岸建筑中显得别具一格。百间楼是跨河建筑,两岸楼宇之间,有一座石桥相勾连,沿河条石砌成的护岸整饬划一,门前的河埠码头,既方便货物运输和乘船出行,又方便了日常的汲水浣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份绵长而清丽的诗意只属于江南的古镇。当小船在水中悠悠划过,如若临水的花格窗扇忽然被推开,该有明眸少女莞尔倚窗;如若夕阳西斜,水岸农家女儿在船稍卖花,那又该是怎样的旖旎?清代诗人张镇的《浔溪渔唱》果然有诗:
比起周庄、乌镇那些 旅游 热地,荡口古镇显得低调和安静,在这里,白鹅仍然悠闲地浮水,木船上的鱼鹰仍在捕鱼,两岸茶肆里的客人稀少,但更适宜小坐品茗、闲叙,留宿街东头设施一新的民宿,亦可安享小镇的宁静。 “东南巨浸首鹅湖,绝妙烟波万叠图。云外青山遥映带,风光得似邑西无” ,这是清代诗人杜汉街对荡口景色的赞美,想来那时荡口就很让墨客心仪。这里也是吴门才子唐伯虎、沈周、文徵明等常来之地,因为这里有座“真赏斋”,主人华夏是位著名收藏家,也是才子们的同道好友。那晚,唐伯虎偕美女在鹅湖月下泛舟,留下了 “柳含雾气濛濛重,月荡湖光愰愰明。翠幙坐船红拂妓,鹅肫荡口欲三更” 的诗作。而文徵明不仅多次往还,还为真赏斋画了两幅同名画作,他们是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向晚的古镇,常被比喻成一首首温婉的小令,将诗意的水乡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坐在古镇的长廊之下,看云起云落,船来舟往,烟雨聚散,是一种都市体验不到的奢侈,也是一种现实版的“诗和远方”,所以都市人趋之若鹜。其实,今天宁静安谧的古镇,古时候却都是商业繁华热地,这些古镇临近都市、出行便利,又无车马之喧;拥有各种生活之便,市镇繁荣又能享受宁静安适。西塘古镇别具特色的长廊,最早便缘于一个商家为满足客人遮风避雨之需而搭建,他的善举为其带来了好名声、好生意,引得众商家纷纷效仿,由此廊棚与廊棚相连,绵延而成为一条千米长廊。更有人在临河一侧安置靠椅长凳,供人休憩,在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古镇的一道独特景观,折射出那个时代人本意识、服务意识的觉醒。
江南古镇或傍水而建,或有水环绕,大多古镇则有小河汩汩流过;有河就有桥,因为桥下要行船,因此古镇的桥大多是拱形桥。如果说,水赋予了小镇以诗意和灵气,那么桥则为隐鱼郊野的小镇添了一份通达。
甪直 ,一向被称为江南“桥都”,在一平方公里的镇区内竟有石拱桥72座。这些桥分别建于宋、元、明、清,现有41座得以保留。这些桥形制多样、造型可以各异,有多孔大石桥,单孔小石桥,有较宽的拱桥,也有窄窄的平顶桥。桥多,是因为水多,甪直处于阳澄湖、淀山湖、澄湖、金鸡湖、独墅湖“五湖”之中,多条河流环绕小镇,居中的一条直河沟通了六个方向,水陆相交,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甪”字,“甪直”之名由此而来。
所有的古镇都浸润于水,运河之东的同里古镇,选址和甪直异曲同工,小镇环抱于同里湖、九里湖、叶泽湖、南星湖、庞山湖等五湖之中,被誉为江南“小威尼斯”。现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的一句“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揭示了同里与水的密切关系。整座古镇被15条小河分隔成七块陆地,这七块陆地又被49座古桥连缀成一个整体。明代,一些风雅文人在这里聚会,一起评出了“同里八景”: 九里晴澜、林皋春雨、莲浦香风、西津晚渡、水村渔笛、东溪望月 ……几乎没有一个不沾着湿漉漉的水汽。
小桥与流水,串连起了古镇,也串连起了 历史 的风情。从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到西塘、南浔、荡口……,无论哪座古镇,有水必有桥,河上的古桥一座连一座,犹如翱翔在五线谱上的一串串音符,构成了一首旋律悠扬的乐曲。自然,桥的主要价值在于交通的意义,并非只为满足眼睛,但作为一种综合了文化艺术的劳动创造,各式各样的桥梁也维系着人们的审美、文化、生活、习俗与愿景。
在同里,镇子里每逢有人家办喜事,披红挂彩的迎亲队伍一定要吹吹打打地过几座桥。第一座叫吉利桥。在这里,新郎须按照旧俗完成婚礼的第一环节——“一背二抱三牵手”与新娘一起走过 吉利桥、太平桥、长庆桥 ,在鞭炮齐鸣、鼓乐齐奏和亲友邻里的贺喜声中,完成传统婚礼。在城市里,婚礼早已被酒店司仪的固定程式所取代,只有在古镇,久远的传统还有着延续的土壤。同里古镇的“吉利、太平、长庆”三桥,呈品字形鼎足而立,其间相距不过数十步,“走三桥”的习俗早在清代就已流传,凡婚嫁、祝寿、庆生、孩子满月,人们都要走一走三桥。
当地民谚曰:
走桥,作为江南水乡流行的习俗,始兴于明清。明代的《走三桥词》曰: “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那时的走桥,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祛病方式,在其演变过程中,逐渐衍化为一种内涵更为丰盈的祈福习俗。在乌镇,走桥就演化成了一场全镇人参与的祈福活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吃完夜饭,便三五成群,提着花灯,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走桥。随着参与人群越聚越多,走桥队伍蜿蜒成了一条长长的灯龙。与同里不同,乌镇人的走桥,不少于十座桥,且只能一路前行而不能走回头桥,因此走桥之前需规划好路线,人们边走还要边念走桥谚语: “元宵夜走走桥,人生太平百病消;小孩子走走桥,聪明活络念书好;小伙子走走桥,事业兴旺步步高;姑娘家走走桥,青春靓丽更苗条;老人家走走桥,鹤发童颜身体好。” 从内容看,显然是新编的俗谚。
最早开放的古镇周庄,四面环水,全镇依水成街,桥街相连,船桥相望,特有的水环境造就了周庄的灵秀风韵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今,被陈逸飞纳入画框的“双桥”已成为周庄的文化标志。双桥有自己的名字,跨越南北市河的叫“世德桥”,另一座横穿银子浜的叫“永安桥”。桥名透露着小镇人的价值认知,而造形质朴、构造精巧的外形,也显示出水乡人崇尚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情趣。
古镇最重要的桥梁的周边,往往环绕着酒肆茶楼,这里人流密集,游客络绎, 美食 荟萃,往往是小镇的文化经济与信息中心。坐在临河的酒馆茶肆里,人们或品茗,或小酌,把酒临风,举杯望月,一边欣赏桥下船影波光、桥畔岸柳行人,一边随意闲聊,散淡闲适之中最是小镇迷人的风情。
周庄中市河的西口,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单孔石拱桥——贞丰桥。桥两端连接着贞丰弄和西湾街。桥下有一家“德记”菜馆,有一个很魅惑的绰号——迷楼。据说,当年老板的独生女儿阿金,容貌清丽如出水芙蓉一般,当垆卖酒,芳名远播,远近食客闻香而来,菜馆生意很是红火。民国才子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成员,那时也频繁出入德记,酣饮畅谈之余,亦饱餐秀色。他们在此指点江山,诗兴勃发,激扬文字,日积月累竟汇集了百余首诗作,遂辑成了一本《迷楼集》。“迷楼”之名也就成了德记菜馆的别称。今天,迷楼里的一组蜡像,无声地向人们讲述着百年前的这一故事。
- END -
作者:庄若江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市政府智库成员,吴文化江南文化研究专家,全国人文社科系统优秀科普专家。历任中文系主任、影视传播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江苏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无锡江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等,长期从事地域文化研究、两岸三地文学比较研究和影视剧策划创作,曾为多位党和国家***解读吴地文化,受到高度评价。
著有《城市文化论》 《说吴》《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等21部著述,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市级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另有大型人文纪录片文本《说吴》《惠山祠堂群》《诗画江南》,电视剧《江南望族》,**《锡城往事》,舞剧《中华酒歌》《千年运河》《风雨锡商》等文本创作,曾获第六届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奖”、最佳撰稿奖、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等。
审核、发布 : 张一哲
杭州市景点排名前十:西湖、灵隐寺、西溪湿地、千岛湖、塘栖古镇、六和塔、天目山、宋城、富春江小三峡、清河坊。
1、西湖
西湖,又名钱塘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2、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背依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对立,树木葱茸,古刹藏深山,云雾朦胧。
3、西溪湿地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和余杭区交界处,距西湖不到5千米,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湿地内河流总长100多千米,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
4、千岛湖
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因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新安江一带修建大坝而形成的人工湖,湖中共有大小一千多个岛屿,星罗棋布、交错纵横、环境极佳,故名“千岛湖”。
5、塘栖古镇
来杭州旅游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塘栖古镇,这里没有周庄的张扬,也没有西塘、乌镇的人山人海,只是一个江南小镇,但是这里却有很多老建筑,静谧中可以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气息。
6、六和塔
六和塔占地890平方米(约13亩),塔外各层檐角挂有104只铁铃。六和塔塔高5989米,内部塔芯为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木结构楼阁式檐廊为八面十三层,每级廊道两侧有壶门,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有花卉、飞禽、走兽、仙子等各式图案。
7、天目山
天目山,一般指的是西天目山,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常年不枯,宛若双眸,故而称为“天目”。天目山自然环境良好,原始森林茂密,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杭州最有名的山。
8、宋城
宋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之江路148号,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内,1996年5月18日开业,是杭州市第一个大型人造主题公园。
9、富春江小三峡
富春江小三峡是桐庐七里泷至建德梅城一段,全长24公里,两岸山清水秀,江水清澈见底,是富春江风光最美的一段,古人曾赞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故而有了“小三峡”的美誉。
10、清河坊
来杭州必然要逛街,要逛街则首选清河坊,清河坊起源于南宋,自古就是繁华之地,如今是杭州仅存的历史街区。
以上内容参考-西湖-灵隐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