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云海日出?

旅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云海日出?,第1张

能看云海日出的地方: 

1牛背山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因为在山顶上一面悬崖处,有块巨石格外突出好似一个牛头,而山脊又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牛背山。这里山路崎岖,景色绝美,还可以看到云朵满山遍野的奇观,就像飞翔在蓝天中一般,这样的景象去过一次就难以忘怀。 

2黄山  

黄山是国内非常出名的一个景点,除了景色优美外,这里的云海也是很吸引人的。每年山间都会形成云雾,时间长达200多天,因此在四季都可以看到这种美景。如果选择的时间是在日出或傍晚,就能够看到太阳穿过云朵,带来橘红色的光辉,似乎为云海加上了一层轻纱,视觉上更加动人。 

3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除了佛教文化外,峨眉山的日出、云海、佛光、圣灯更是吸引眼球,除了信徒外大多数游客都是冲着这个去的。而且峨眉山和黄山一样也是绝美的观云海的圣地,这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波澜壮阔的云海,想看云海的朋友可以选择峨眉山。 

4武功山  

武功山位于江西西部,自然原始的高山草甸闻名,非常适合徒步观景,同时也是大家公认的入门级徒步地方,在徒步的途中大家可以看到繁花似锦、流水潺潺加上翠绿的山峦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十分赏心悦目。而且当大家登上山顶时还可以看到壮丽的日出跟云海,旅游体验感非常的棒。

县境处在北回归线以南,距海洋最近点10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有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短的特点。

(一)四季特点

广东自然季节的划分,以平均气温小于14℃为冬季,大于或等于24℃为夏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气候。新兴县四季气候特点如下:

春季(3~5月):春季温度缓慢上升,冷暖、晴雨变化频繁。累年平均气温3月184℃,4月222℃,5月258℃。日照时数极少,以3月份为最低值,累年平均762小时,极端最少年份1975年3月,日照时数仅有102小时。最多风向为北风。雨季从3月开始,累年平均降水量3月62毫米,4月1614毫米,5月2335毫米。本季锋面活跃,阴雨多日照少,辐射总量也较少,间或有冷空气侵入,强烈降温,形成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倒春寒”。1958年至1985年的28年中,出现低温阴雨较严重的有14年,出现倒春寒的有7年。但也有相反情况,受单一暖气团控制,空气干燥,易出现春旱。1958~1980年的23年中,出现春大旱的有:1960年、1962年、1963年、1977年。

夏季(6~8月):夏季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天气炎热光照充足,累年平均降水量6月2603毫米,7月2022毫米,8月2674毫米。降雨日数最多,达58天,占全年的36%。6月为全年最多的月份,达20天,占全年雨目12%,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时期。每年5~6月的“小满“至“芒种”期间,常出现多雨和洪水灾害,俗称“龙舟水”。本季气温比较稳定,变幅不大,累年平均气温6月271℃,7月283℃,8月273℃。最热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是1980年7月10日达382℃。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6月至8月日照时数5325小时;以7月为最多,累年平均达2068小时;极端最多月份为1964年7月,达274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65%。年内平均太阳辐射量最大是7月,为¨5962千卡每平方厘米。最多风向为南风和东风,频率为4%。7月至9月受台风影响的机会最多,占全年的7855;8月达到高峰期,占全年的34%。由于台风或热带低压的影响,常常带来大雨或暴雨,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秋季(9~11月):本季气温迅速降低,且日较差大。累年平均气温9月264℃,10月229℃,11月184℃。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9月8℃,10月91℃,11月99℃。气候干燥少雨,累年平均降水量9月[923毫米,10月833毫米,11月38毫米。11月降雨日最少,只有6天。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中。出现秋大旱的年份有:1966年、1968年、1969年、1971年。秋季多北风,在“寒露”节前后,北方强冷空气南下,造成低温、干燥、大风的天气,有时伴以阴雨天气,有时与台风同时遭遇,形成湿冷型寒露风。影响本县的寒露风,最早出现于1976年9月22日,最迟是]968年10月19日,平均日期为10月16日。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中,受寒露风影响较为严重的有1970年、1971年、1975年、1976年、1978年、1979年。

冬季(12~2月):天气晴朗,寒冷,少雨,有霜冻,多偏北风。当北方强冷空气侵袭县境时,天气转晴,风力减弱,夜间平流和辐射降温剧烈,形成低温霜冻。本县平均初霜日在12月下旬,终霜日为1月下旬,霜冻天数累年平均12月22日,1月28日。累年平均气温12月147℃,1月129℃,2月144℃。气温以1月为全年最低,月平均最低气温9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3℃(出现于1967年1月17日)。1958年至1980年的23年中,霜冻比较严重的有:1962~1963年、1966~1967年、1973~1974年、1975~1976年。降雨日数冬季最少,只有27天,占全年的168%,1958年~1985年的28年中,累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占全年雨量的1296%,其中2月份66毫米,占全季的514%,12月份最少,占全季的173%。 水资源 新兴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量在各区域及各月份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南部山区多,西北地区少。汛期(4~9月)占全年80~83%,非汛期(10~翌年3月)占全年17~20%。最大月雨量产生在8月,为年平均降雨量167%,次年5、6月,各占年平均降雨量的15%左右。 矿产资源 新兴县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3大类共20多种。有色金属类有:钨、锡、钼、铜、铝、锌、铅、金等;非有色金属类有:花岗岩、石灰石、钾长石、高岭土、水晶石、重晶石、石英石、方解石、硫铁矿等;稀有金属类有:独居石、铀、绿柱石、钽铌、钛铁矿等。

花岗岩遍布全县各地,蕴藏量75亿多立方米,有玉红、桃红、虎纹、新兴青、五彩、黑色、黑芝麻、黑玫瑰、条纹黑、粗纹、大斑点、寒夜雪花、黑白大斑晶、灰绿、翡翠等20多个花色品种。经地质部门钻探和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鉴定,硬度为摩氏六度,抗压强,理化指标优良,不含放射性物质,荒料率五成以上,富有开采价值。高岭土(白泥)分布于上沙、车岗、稔村、河头、簕竹,质量高,储量多。石英石分布于共成、河头、里洞、金矿分布于天堂、河头、簕竹等区、镇。经省地质专家推断,新兴县处于吴川、四会大断裂几十公里的地带中间,是具有成金矿条件的地方。 生物资源 新兴县植物资源有:谷类(含杂粮)、麻类、瓜菜类、菌类、果类、木类、竹类、花类、香类、药类、草类(含藤)、染料类等。

动物资源有:禽类、兽类、鳞介类、蛇虫类。

  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山坡西缓东陡,东坡为逆向坡,另有断层崖,山势险峻。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高出东麓峨眉平原2600米。形成于新第三纪末。山体主要由碳酸盐岩、花岗岩、玄岩和砂页岩等构成,地层明人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三叠系沉积相当典型,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已建有多个标准地质剖面。山上动植物种类繁多,计有动物2000余种,植物3000余种,且多珍稀种类,动物中如枯叶蝶、凤蝶、弹琴蛙、树蛙、大蚯蚓等为峨眉山所特有。植物中有第三纪子遗植物珙桐、银杏、洪椿、桫椤等,是全省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以其雄、秀、奇、幻著称于世,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巍峨磅礴,重峦叠嶂,沟深壑暗,绿荫繁茂,云雾缭绕,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形成了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白水秋风、九老仙府、像池月夜、灵岩叠翠、大坪霁雪、金顶祥光十大胜景。有佛光、云海、日出、圣灯四大自然奇观。主要景点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仙峰寺、洗像池、洪椿坪、金顶等。

  1997年2月,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方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

  报国寺

  在峨眉山麓,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又是登山的大门,是游峨眉山的起点。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报国寺”匾额为康熙帝亲书。报国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的巨型瓷佛;二是高7米的14层紫铜“华严塔”(现已迁至伏虎寺);三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

  伏虎寺

  报国寺左行1公里,过虎溪三桥即为伏虎寺。由于寺内殿宇隐于丛林之中,故有“密林隐伏虎”之称。报国寺始建于唐,相传“林中多虎,常出为害,始建尊胜幢于无量殿前以镇之,其患遂绝,故名伏虎寺”。伏虎寺虽在密林之中,屋顶却一尘不染,堪称一绝,康熙题有“离垢园”匾额一方。

  清音阁

  这里离报国寺约15公里,地处牛心岭下的山坳中。阁后有黑、白二水汇于清音阁下,汇合处有一大石,状如牛心,故名“牛心石”。二水上分别建有石桥一座,水穿桥而出,撞击牛心石后,浪花飞溅,恰如飞花碎玉。深峡的阵阵涛声,弹奏出甜美的琴韵,名曰“双桥清音”。“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的诗句,正是对双桥清音的写照,是峨眉山的一大胜景。

  洪椿坪

  沿着白云峡蜿蜒直上,上行5公里即为洪椿坪。洪椿坪又称“千佛禅院”,因寺前有洪椿古树,故名。洪椿坪群山环抱,林木苍翠葱茏,空气清新,是山中最佳的避暑胜地。山间林岚漂浮,炎夏清晨雾雨霏霏,素称“洪椿晓雨”。“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象。

  仙峰寺

  由洪椿坪上行,经扁担岩,登九十九道拐即到仙峰寺。仙峰寺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寺前古木参天,茂密浓郁,寺后长寿岩高插入云。迎面华严顶宛如翠玉屏风,时有朵朵白云飘绕,恰似一幅爽心悦目的山水画。寺后菁竹林中有一古洞,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遇见九皇仙人,故名九老洞。九老洞一带盛产世界稀有的珙桐,春末夏初,繁花似锦。

  洗象池

  过龙凤桥,经遇仙寺即到洗象池。相传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每次路过此地必在池中洗象。“象池夜月”即是这里的著名景色,入夜,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这一带常有猴群出没。

  万佛顶

  建有铜殿一座,殿侧睹光台可观金顶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神灯。每当清晨,自金顶下望,只见云雾似海,时如波涛翻滚,时又风平浪静,真是变幻无穷,奇妙无比。在没有月光的晴天夜晚,有时还出现荧荧火光,一明一暗,大小不一,这就是峨眉奇观--神灯。而最为神奇的是“佛光”,每当风静日朗,下午二三点钟以后,在金顶舍身岩上俯身下望,有时会看到五彩光环浮于云际,自己的的身影置于光环之中,影随人移,互不相失。无论多少人,人们所见也终是自己的身影。

  万年寺

  金顶下山,经华严顶、初殿、息心所即到“白水秋风”的万年寺。万年寺始建于晋代,寺内有无梁砖殿,殿内有一丈多高的铜铸普贤骑象座像。由万年寺下山即结束此游。

  真多要求吖。。补充了一点。。看看适合不

  峨眉山还是神奇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的沉积相标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资料,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下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积相的研究,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础。峨眉山独特的地质特性,为多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峨眉山的地层比较齐全,在国际通用的地质时代表中,除缺失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三个时代,其余均有所属地层。通过考查研究,距今四至六亿多年间的震旦纪(国际上称“前寒武纪”)、寒武纪和奥陶纪等几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标准地层剖面,都以峨眉山寺庙、地名命名的。如震旦纪的洪椿坪组,寒武纪的九老洞、遇仙寺、洗象池组,奥陶纪的罗汉坡组、大乘寺组等等;距今二亿多年前由火山喷发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诸省的玄武岩;以其组成峨眉山顶峰而命名的峨眉山玄武岩;距今八亿多年前由岩浆作用所形成的花岗岩是峨眉山所出露的最古老岩石,被命名为峨眉山花岗岩。

山西省气象站的白先生发布了霜都蓝色预警。警戒区为太原、芝朔州、新洲、吕梁、晋中、大同。山岛西部的第一次霜冻现在是正常现象,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无关,每年都会发生。

”霜蓝警报”是指地面最低温度将在48小时内降至0摄氏度以下,这将对农业造成影响,或已降至0摄氏度以下,这对农业造成影响,并可能继续下去。

山西省气象站预计,在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三号白天到早上短时间内将有四到六、七级以上的西北风,气温将明显下降,四号晚上最低气温将降至二度以下,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大风和寒冷的天气会对市民假日出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外出时应注意安全。与此同时,强风霜冻天气对设施农业、果蔬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增加森林火灾风险,有关部门和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应加强防范。霜冻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霜冻通常发生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它不同于“霜” ,“霜”是指地面附近的空气湿度达到饱和,地面温度低于0 ° c,物体上直接由白色冰晶凝结而成,有霜时不一定结霜。有霜的时候不一定会出现霜,有霜的时候不一定会出现霜。

一般来说,秋季的第一次霜冻被称为“早霜冻”或“初霜冻” ,而且第一次霜冻的日期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次霜冻出现在九月中旬的内蒙古和东北部,第一次霜冻线在十一月初南移至秦淮区,十一月下旬出现在西南和长江平原。南岭于12月初到达,华北和华中地区的第一次霜冻发生在12月底至1月中旬。霜冻的危害较大,可使作物受到危害,主要是冰冻使细胞脱水造成危害,代谢被破坏,原生质结构被破坏,细胞内冰块的机械破坏。秋天的霜冻常常阻碍作物成熟,严重影响产量。华北和长江流域秋季霜冻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为防止霜冻灾害,通常采取霜前及时灌溉、熏蒸、覆盖或喷洒化学药剂、霜后加强田间管理等多种预防和防霜措施,增加近地层空气湿度,保护地热,防霜的目的是提高气温,延缓地温下降。1在霜冻发生前半夜进行熏蒸,轻度杂草、树叶或烟雾中含有毒性较低的化学物质,以便在地面上覆盖一层烟雾,降低地面有效辐射冷却,提高地面上空气温度,使霜冻减少或不出现,达到防霜的目的。图2。本发明可以及时、合理地灌溉麦田和果树,提高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系数,使接近地面的土壤和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相对提高土壤和表层的温度,减轻或防御霜冻。如果条件允许,在霜冻出现前进行灌溉和熏蒸,效果会更好。

对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和苗床进行覆盖,保护区面积不大,可以用塑料薄膜或芦苇覆盖防霜,以保护被覆盖的作物不受外界冷空气的直接影响,其温度不会直接传播到外界,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从而起到保温防霜的作用。这种方法防冻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北部,与江西省全南、龙南县相邻,是105国道入粤第一县。

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始建连平州,辖和平、河源两县,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州为县,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成立河源市,连平改属河源市管辖。辖13个镇,159个村委会,16个居民委员会,县政府驻元善镇。

连平拥有“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森林,一流的水质”,是“广东省生态县”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季飘香,万壑鸟鸣”,这里是神奇的山水画卷,梦中的香格里拉,是一块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有粤东北第一高峰黄牛石,闻名遐迩的上坪桃园、天然雕琢的圣迹苍岩、激情无限的新河漂流、风情浓郁的忠信花灯……构成特色迥异的九连山生态休闲旅游胜地。“连平老八景” 为西山瀑布、圣迹苍岩、丹灶虬松、戈罗耸翠、南楼野眺、龙潭喷雨、梧峰樵唱、仙塔遗踪,现存的有西山瀑布、圣迹苍岩、龙潭喷雨、戈罗耸翠、梧峰樵唱。“连平新八景”为圣迹苍岩、黄牛仙峰、银梅峰林、西山瀑布、新河泛绿、上坪桃源、戈罗耸翠、六祖禅踪。

连平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县城”“中国鹰嘴蜜桃之乡”“第二个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广东省卫生城镇”“广东省生态县”“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客家花灯艺术之乡”“广东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县”等称号。

连平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后发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发展平台优质,拥有“一园两邨”,是一块投资兴业的新兴热土。

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河源市西北部,东江流域上游。东邻和平县,南连东源县、新丰县,西接翁源县,北与江西省龙南、全南两县交界。位于东经114°14′44″~114°56′51″,北纬24°05′48″~24°28′08″之间。县境东西长约724公里,南北宽约556公里,总面积227508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广州市217公里、河源市102公里,国道G105线、大广高速、汕昆高速、武深高速、粤赣高速和省道S341灯官线、S230忠定线贯穿境内,为国道G105线和大广高速公路入粤第一县。

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境内地形复杂,山丘绵亘,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九连山脉在境内自北分别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平均海拔为6935米。两大水系(东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条主要河流(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头河、贵东河)纵横全境。北、中部多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带,东南部以谷底盆地为主。山地、丘陵、盆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县内地貌大致可分为北、中部山地区,西南部丘陵区和东南部谷底盆地区及陂头、内莞喀斯特地形区。

据出土文物考证,连平县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群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连平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连平属南海郡,为龙川县地。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连平属南越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国时期, 连平属南海郡龙川县、桂阳郡浈阳县地。东晋时期,连平属东官县。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连平先后分属河源县、浈阳县、龙川县、循州、翁源县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祯六年(1518~1633),连平分属河源、翁源、长宁(新丰)、和平县地。

明崇祯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县之惠化图、河源县之忠信图、长宁(新丰)县之长吉图,韶州府翁源县之东桃、银梅两铺(后称银梅图),置连平州。州治设在元善镇,辖和平、河源两县,属惠州府。这是连平单列县级散州的开始。

清沿明制,连平仍设州,但无属县。

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连平改州为县,属惠州府,下辖4个图:惠化图、银梅图、长吉图、忠信图。

民国3年6月,省、县之间设道制,连平属潮循道。民国7年,全县设4区:惠化区(一区)、银梅区(二区)、长吉区(三区)、忠信区(四区)。民国14年,省、县之间设行政区,连平属东江行政区。民国15年至17年,连平辖5个区:惠化(一区)、上坪(二区)、长吉(三区)、忠信(四区)、银梅(五区)。民国25年9月,广东省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连平属第六区(区址:韶关)。民国36年,连平改属第七区(区址:兴宁)。

1949年(民国38年)6月2日,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成立。6月25日,县人民政府迁至元善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连平属东江专区(地址:惠州)。1952年,改粤北行政区(区址:韶关)。1956年,改属惠阳专区。

1958年11月,连平、和平两县合并,仍称连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59年11月,陂头(包括贵东)划给翁源县辖。1960年4月,隆街划给新丰县辖。7月初,惠化、上坪划给新丰县辖。连平县委、县人委机关迁往和平阳明镇办公,连平县改称和平县,隶属韶关专区。1962年6月,原划给新丰、和平两县的社(镇)重归连平,恢复连平县建制,仍属韶关专区,县人委设在元善镇。1963年6月,改属惠阳专区辖。1967年6月,陂头从翁源划归连平县辖。自此,原连平县境复原。

1983年冬撤社设区(镇)。1987春,撤区建乡(镇)。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连平改属河源市辖。

2015年至今,连平县下辖13个镇(上坪、内莞、元善、陂头、溪山、隆街、田源、油溪、忠信、高莞、大湖、三角、绣缎)、16个社区、159个行政村、2509个自然村。

土地资源

根据连平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县土地总面积341261415亩,其中集体土地32240985亩,国有土地18851565亩;耕地面积3067911亩,园地6836445亩,林地27442821亩,草地605197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608885亩,交通用地304395亩,水域6801225亩,其他土地5811615亩。

水能资源

境内有大小河流68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条(东江水系的连平河、大席河、双头河、忠信河、大湖河、高陂河,北江水系的陂头河、贵东河)。年均水资源总量20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5739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551万千瓦,可开发量101万千瓦。

矿产资源

连平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煤、铁、铜、铅、锌、锡、钨、金、银、磷、石墨、粘土、稀土、陶瓷土、大理石、硅石、白云岩、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花岗岩等,是广东省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储量较为丰富的一个县,被誉为“粤北有色金属之乡”。

野生动物资源

县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分布广,经县林业局调查发现,县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两栖爬行动物20多种、哺乳动物20多种、鸟类50多种、昆虫100多种。

兽类:有狼、豺狗、野猪、狐狸、獭、豪猪、果子狸、野兔、鼠、黄鼠狼、穿山甲、狸猫、猪獾、野牛、黄猄、山鹿、赤鹿、山羊、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蝙蝠等50多种。

禽类:有山鸡、雉鸡、竹鸡、斑鸠、鹧鸪、野鸽、水鸭、燕子、乌鸦、雁、老鹰、麻雀、菜雀、白鹇、画眉、黄莺、啄木鸟、杜鹃、青翠、翡翠、白劳、天堂鸟、牛喜雀、蜡咀、猫头鹰、鹞、鹭鹚、鸳鸯、鹌鹑、喜鹊、鹊鸦、八哥、布谷鸟、黄鹤、白鹤、山寒、山凤凰、呼恶鸟、五彩鸟、夜莺、子规、池鹭、鹳等100多种。

鱼类:有鲩鱼、青鱼、鲢鱼、鲤鱼、鲫鱼、黄鳝、泥鳅、桂花鱼、七星鱼、塘鲺、金鱼、鳙鱼、鲶鱼、乌鰡、鳗鱼、红鲅、青鲅、灰勾鱼、河鲣、猪姆锯、角魭等。

甲壳类:有蚌、虾、蟹、田螺、蜗牛、蟛蚌等。

两栖类:有青蛙、蟾蜍、石蛙、犁头蛙、娃娃鱼等。

爬行类:有青竹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南蛇、泥蛇、饭铲蛇、过山风、草花蛇、百步蛇、三线蛇、过树容蛇、蜥蜴、蛤蚧、壁虎、龟、鳖鱼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等。

昆虫类:有蚕、蜂、蜘蛛、蟋蟀、虱、蝉、萤、螳螂、蚊、蜻蜓、跳蚤、蚱蜢、黄蚁、黑蚁、蜈蚣、臭虫、瓢虫、蝴蝶、紫胶蚧、蝎子等。

野生植物资源

连平是广东省林业县之一,山地广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按样地调查及标本采集,县内已发现的主要野生植物有1368种,其中苔藓8科8属8种、蕨类36科72属121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52科617属1232种(双子叶植物127科489属1022种、单子叶植物25科128属210种)。

树木:有马尾松、湿地松、杉、香樟、黄樟、红楠、黄楠、山苍子、拐枣、酸枣、柯树、竹柏、含笑、光皮桦、枫树、白橼、青冈、石斑木、绸木、红椎、天料木、赤黎、白黎、檫木、泡桐、花栏木、榆树、榕树、柳树、乌桕、山楂、杨梅、苦楝、槐树、冬青树、半枫柯、油茶、茶树、石榴、棠梨、黄皮、青梅、石梅、桃、李、柿、栗、柑、桔、枇杷、沙梨、猕猴桃等,此外还有上百种无名杂树。近几年来发现的珍稀植物有银杏、水杉、三尖杉、粉背兰、古榕等。50年代末引进的新树种有桉树。

竹类:主要有毛竹、方竹、苦竹、青皮竹、撑杆竹、麻竹、黄竹、泥竹、单竹、簕竹、观音竹、白眉竹、棕竹、箬竹、蒿竹、佛肚竹、蔓生秀竹、赤竹等。

药用植物:有灵芝草、石花、茯苓、伸筋草、木贼、海金河、狗脊、金花草、石祈蛇、半边旗、贯众、骨碎补、肉补、石苇、薏米、淡竹叶、芦根、水菖蒲、菏草、谷精草、灯芯草、天门冬、野百合、寿门冬、七叶一枝花、黄精、牛尾菜、仙茅、五叶薯、淮山、射干、山姜、金线兰、石仙桃、盘龙参、苞舌兰、鱼腥草、狗贴耳、四大天王、九节茶、将军木、五指毛桃、竹寄生、枫树寄生、铁线草、火炭母、牛膝、木通、何首乌、半边莲、黄莲、大血滕、十大功劳、白药子、秤钩枫、黑老虎、玉桂、巴戟、郁金香、仙鹤草、猴耳环、葫芦茶、大叶千斤拔、鸡血滕、狗尾草、两面针、蓖麻、铁冬青、凤仙花、芙蓉花、山芝麻、元宝草、五加皮、扁豆、鸭脚木、大茶药、念珠草、益母草、夏枯草、丹参、半枝莲、韩信草、生地、枸杞、毛麝香、玄参、独脚金、穿心莲、车前草、玉叶金花、九节木、金银花、罗汉果、甘菊、蒲公英、满天星、旱莲、竹节草、胡蔓藤、老公经、香附、山豆根、艾叶、天南星、九星明、地胆头、薄荷、槐角、紫苏、半夏、枝子、常山、乾葛、苍耳子、石斛、草决子、石决明、急性子、金樱子、青蒿、威灵子、六月雪、青箱子、黑丑、谷精子、七叶草、女贞子、木鳖子、丝线吊金钟、夜明沙、茴香、杜促、疗粉草、凤尾草、蛇舌草、田基王、溪黄草、金钱草、独脚仙茅、鱼藤草、蜡烛草、还魂草、鹅不食草等300多种。

花草类:有玫瑰、月季、桂花、白兰、黄兰、夹竹桃、山杜鹃、五金梅、洋紫荆、羊蹄甲、夜来香、万年青、石仙桃、菊花、兰花、大丽花、美人蕉、文竹、佛肚竹、假槟榔、鱼尾葵、木芙蓉、茉莉花、鸡冠花、牡丹、芍药、山丹、脱衣换锦、荷花、扶桑、石榴花、紫薇、木莲、剪春兰、蔷薇、海棠、含笑、虎利、狗牙、野百合、月月红、凤仙、迎春、雁来红、映山红、九里鱼、仙人掌、铁树、茶花、腊梅、玉簪花、锦屏风、宝珠绛桃、碧桃、绿萼、瑞香、牵牛花、莲花、蒲公英、鸡肉花、水仙花、一品红、吊兰等。

连平县地处粤北九连山区,地形复杂,起伏较大,地势自北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倾斜,平均海拔6935米。九连山脉在境内自北分别向西和西南方向延伸,两大水系(东江水系、北江水系)六条主要河流(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大湖河、陂头河、贵东河)纵横全境,北、中部多为中、低山,西南部大多是丘陵地带,东南部以谷底盆地为主。

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县内地貌大致可分为北、中部山区、西南部丘陵区和东南部盘地区及陂头、内莞喀斯特地形区。

北、中部山地区

该区北接江西省,东至和平县,包括上坪镇及陂头、内莞、溪山、田源、油溪、高莞等镇的一部分。岩石组成主要有砂页岩、花岗岩、砾岩、片岩和石灰岩等。区内土壤质地疏松,土层较厚,养分充足,适宜林、草生长,为县内主要牧区和用材林区。区内地形多为中、低山,山脉连绵起伏。中山地势高耸而陡峭,坡度30~50度,最大坡度60~65度,山峰大多在海拔900米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其中黄牛石顶海拔1430米,为全县最高峰。低山山势较缓,坡度30~40度,最低为10多度,海拔300~500米左右。多数沟谷切割较深,“V”形谷及嶂谷发育,山间夹有溪流,但流量不大。

区内山脉为九连山脉的一段,可分为黄牛石和风吹蝴蝶两大山系。

黄牛石山系起于县境北部粤赣交界处,主峰黄牛石顶海拔1430米。山系一般海拔高度为900~1100米,坡度30~40度,向西伸展,自北至南海拔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仙人嶂,海拔1036米,是与江西省之界山;大山尾,海拔1084米,是元善、隆街、陂头3镇之界山;老虎坳,海拔1022米,是隆街镇与陂头镇之界山;雷公礤,海拔1219米,是连平县与新丰县之界山;石牙头,海拔1283米,位于溪山镇境内;禾笔尖,海拔1233米,位于溪山镇与元善镇增坝村的交界处。

风吹蝴蝶山又称双峰山,位于县境东北部,是连平县与和平县之界山。主峰海拔1272米。山系一般高度为海拔900~1000米,坡度30~50度。最大坡度60~65度,最小坡度10多度,大小坡度悬殊较大。整个山系由东北向西南伸展,自北至南海拔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三堆树,海拔1219米,是上坪镇与内莞镇之界山;打石坑顶,海拔1100米,位于上坪镇境内;兰房合顶,海拔1151米,位于内莞镇北部;兰房尾,海拔1013米,东面是锯板坑矿区;寒山,海拔1249米,位于内莞镇内;七星墩,海拔1170米,是内莞镇与油溪镇之界山;朝天马,海拔1320米,是内莞镇与油溪镇之界山;滴水岩,海拔1305米,位于油溪镇境内;猫牙狸,海拔1034米,是油溪镇与元善镇之界山。

西南部丘陵区

该区西接翁源县,南界新丰县,包括隆街、元善等镇及陂头、溪山、田源的大部分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及低山,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坡度为10~30度,岩石由泥质页岩、砂页岩和花岗岩组成。土壤多为中厚土层,土质较为肥沃。连平河流经元善、溪山、隆街等地。水资源丰富。该区适宜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林,为连平主要的粮产区及经济林区。

东南部盘地区

该区东至和平县,南接河源市郊区,包括忠信、大湖、绣缎等镇和莲塘茶场,以及高莞、油溪的大部分地区。地形多为盆地,盆地边缘有低丘陵。地势平坦,低矮平缓,高度一般在海拔200米以下,素有“忠信小平原”之称。岩石组成多为砾石、砂及粘土,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适宜种植水稻、花生、大豆、蒜头、茶叶、油茶、油桐、沙梨和枫栗等,为县内粮食产区及主要经济作物区。

喀斯特地形区

县内陂头洞周围山岭和内莞的中莞、塘兴、小洞等处山岭,因由石灰系灰岩、白云质灰岩构造,经长期的水溶侵蚀作用形成许多石峰和岩(溶)洞,构成了喀斯特地形区的特殊景观,为连平县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岩洞有:

圣迹苍岩:又名内莞岩,位于县城东向内莞镇境内。岩体为石灰系灰岩构造,经长期水溶作用,形成洞内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龙岩:旧称“龙潭喷雨”,位于连平县西部陂头镇腊溪洞尾龙岩山的半山腰处。洞长300米,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等别有风韵。春、夏季水从洞口涌出,秋、冬季水从洞底石缝中流出。一年四季水源稳定。1972年,在洞口下侧20米处拦水筑坝,开渠引水发电,装机容量800千瓦。洞内的水源从何而来尚未查明。

上岩、下岩:位于连平县西部陂头镇境内,为石灰系灰岩天然溶洞。上岩、下岩两个岩洞相距约100米,因一个在上,另一个在下,故名。两洞的地面皆成长方形。其中上岩洞内面积1600平方米,下岩洞内面积1200平方米。两洞高度均为6米。1939年(民国28年),它们俱被国民党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修整为军事仓库。1948年(民国37年),这两处军事仓库搬迁至江西后,上、下岩废弃。

连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为: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季节明显。

一、水文河流

境内河流分属东江、北江两大水系。

东江水系河流有连平河、大席河、忠信河和大湖河,流域面积1965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11%。大小支流57条,其中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42条。

连平河:发源于元善镇的黄牛石山麓,往西南流经元善、溪山、隆街,至隆街镇塘河口汇入新丰江。全长71公里,河宽平均28米,流域面积58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78,天然落差818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828立方米/秒。大小支流18条。

大席河:发源于上坪镇中村的尖峰岭(海拔7329米),流经上坪、内莞、元善、田源等镇,至田源河头村和石坑西约2公里处出县境,流入新丰县。境内河长59公里,流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398,天然落差107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595立方米/秒。大小支流15条。

忠信河:发源于和平县青州蚬仔塘,向西南流经锯板坑东侧,折向南流经九连、油溪、忠信,至忠信石塘水出境流入河源市郊区。境内河长65公里,流域面积593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409,天然落差819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424立方米/秒。有10条主要支流。

大湖河:发源于和平县青州乡和尚栋之北,经下礤流入县境。流经大湖镇,收入溪水、清沟水、河洞水,至敖岭出县境,流入河源市郊区。河长42公里,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00758,天然落差70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2立方米/秒。

北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陂头河和贵东河,流域面积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25%。大小支流11条,其中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7条。境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良好,全县地下水平均每日涌水量887376吨。

陂头河:发源于陂头镇的分水坳。流经陂头镇的三水、腊溪、莲光、夏田村,至夏田径口流入翁源县。河长253公里,流域面积1845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05米,河道平均比降000782,多年平均径流量538立方米/秒。

贵东河:源于江西省大吉山之南,向西南流经狗背坑至塘田,沿途收寨背坑水、蒲洞水、大华水、嶂背水、花山水、杨公坑水等左右诸水,流经蒲洞、贵东墟至其吉围入翁源县境。河长16公里,流域面积1289平方公里,天然落差350米,河道平均比降000894,多年平均径流量376立方米/秒。

地下水

连平县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其次是山塘、水库、渠道、水田等地表水的渗漏补给。境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良好。据广东省地质局1982年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连平幅)的调查: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连平水、忠信水等河谷地区;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陂头、元善、溪山、隆街等镇盘地及河谷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戈罗笔、隆街、九连、谢洞、西山、贵东等岩体地区。据钻孔水文地质资料调查:陂头镇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75米;上坪、内莞、元善、溪山、田源、隆街等镇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10米;九连、油溪、忠信、大湖、绣缎等镇地下水一般水位埋深1~30米。全县地下水平均每日涌水量887376吨。有代表性的出泉点有陂头龙岩、内莞圣迹苍岩、忠信狮子口泉水坳等。

二、气候

连平县地处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的南麓,位于东经114°14’至114°56’,北纬24°06’至24°36’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主要特征是:夏冬长、春秋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降水季节明显。

四季

按照日常平均气温12℃—22℃为春秋季,低于12℃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标准划分,全县四季分明。

春季从2月21日起至4月25日止,共64天。天气多变,常有低温阴雨,阳光缺少。

夏季从4月26日起至10月5日止,共163天。初夏是全年降雨高峰期,盛夏除热力性雷阵雨或受台风影响外,一般是高温睛热天气;夏末受弱冷空气影响,偶尔出现寒露风天气。

秋季从10月6日起至12月10日止,共66天。雨季结束,形成寒露风天气过程,多是秋高气爽,极少数年份有阴雨天气。

冬季从12月11日起至次年的2月20日止,共72天。多出现晴冷天气,“冬至”后为全年最冷期,甚至出现霜冻或冰冻,半数年份高山有积雪。

日照

县境内光照条件良好,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6598小时,占年可照时数的38%。2~4月份,每月日照总时数在70~80小时之间,其余各月在100小时以上;7月份最多,超过200小时。

连平地处低纬度,日照时数较长。但由于山地面积广,平原甚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云雾亦较多,各地日照分布不均。这种现象有利于香菇、木耳、茶叶、水果、竹木等林作物的生长,但不利于农作物春播、春种和春收。

太阳辐射

县内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72237卡/厘米,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年际变化较大,各月差异也明显,7月份达136010卡/厘米,而3月份仅为53140卡/厘米。

气温

据1952年至1988年气象资料记载,县内全年平均气温徘徊在180°C~207°C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92℃~108℃之间;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63℃~280℃之间。全县绝大多数的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历年仅出现过一天日平均气温为-01℃。历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955年1月,为-54℃。历年最高气温出现在1953年8月,为395℃。

降水

县内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7797毫米,雨量充沛。但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75年,达27320毫米;最少的是1963年,仅9975毫米。另外降水的季节差异也很大,4~6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8%;10月份至次年2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的16%;其他月份共占36%。历年月最大降水量为8239毫米,出现在1968年6月。一般从3月份开始,雨量逐渐增多,5、6月份为降水最集中期,而且强度大,易引起山洪暴发。如1964年6月15日降水量达2006毫米,其中最大降水量为1小时544毫米,引起全县性的山洪暴发,造成惨重损失。日雨量大于或等于800毫米的暴雨日数,平均每年为14次。8月份以后降水逐渐减少,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则易产生秋旱,甚至秋、冬、春连旱,如 1963年旱期长达162天。

湿度

连平县年平均湿度为79%,年内平均相对湿度最大的月份是6月,为85%;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的月份是12月,为71%。

蒸发

连平县属内陆山区,植被良好,日照短,风速小,蒸发量不大,年均蒸发量为13936毫米,折算成自然水体的蒸发量为1059毫米,相当于广东省变幅的下限值。年内蒸发量最大月是7月,月总量1742毫米,占全年的13%;最小月是2月,月总量676毫米,占49%。蒸发量最大年是1955年,年总量15871毫米;最小年是1965年,年总量11010毫米。

连平县受季风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冬偏北风较多,春夏东南风较多,6~8月多偏南风。年均风速为14米/秒,瞬间极大风速为20米/秒。

据连平县气象资料记载,最多霜日是1963年,为33天,最少霜日是1962、1985年,均只有2天。霜日出现天数,以12月至次年的1月占多,2月次之。初霜日一般在11月末至12月初,最早是1982年11月11日;终霜日一般在2月末至3月初,最晚是1954年3月23日。县内各地无霜期277~317天。由于每年冷空气的强度和路径不同,故历年出现初、终霜日的年际差异较大。历年平均霜期日数为65天。

连平县有半数年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雪,但时间短,大雪少。最多降雪日出现在1968年,一年共降雪6天。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1975年12月14日,平均雪深4厘米,个别山沟积雪月余。初雪最早出现在1952年12月3日,终雪最迟出现在1969年3月13日。

灾害性天气

县内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阴雨、冰雹、暴雨、寒露风、霜冰冻、干旱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低温阴雨、寒露风、暴雨和干旱。

低温阴雨多发生在早春期间的2~3月份,常有明显的冷空气入侵,冷暖气流相持于华南上空,产生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寒露风多发生在9月25至10月25日之间,每年最少有1次寒露风过程。暴雨多发生在 5~6月,历年平均月降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由于降雨强度大,大雨、暴雨日数多,且时间集中,易引起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造成灾害。干旱主要有春旱和秋旱。

通海县地处滇中偏南,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经102°30′26″——102°52′53″,东西长3797公里,北纬23°55′11″—24°14′49″,南北宽3622公里,东与华宁县接壤,西连红塔区、南与石屏、建水交界,北与江川毗邻,隶属于玉溪市,全县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坝区占2163%,山区和河谷占7837%。全县辖三乡六镇,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263万人,世居汉、彝、回、蒙古、哈尼、傣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9%,兴蒙乡是蒙古族在云南的唯一聚居地。通海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县境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种地貌构成,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杞麓湖盆区由西南向东南倾斜。县城海拔1820米,最高海拔2441米,最低海拔1350米,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冷暖相宜,四季如春。年均降雨量875毫米。杞麓湖是本县的重要湖泊、水位43米时,湖的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48公里,面积3686平方公里,库容1486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南部的曲江河、过境长度约19公里。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秀山,座落在县城南边。位置通海县位于云南省中部,介于东经102°30′25″-

102°52′53″,北纬23°65′11″-

24°14′49″之间,东西最长39公里,南北最宽3615公里,县城所在地秀山镇距省会昆明市125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47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四周分别与华宁县、峨山县、江川县、红塔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建水县相邻,是历史有名的滇南重镇及经济和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其中秀山、四街、河西、杨广、九街、纳古、兴蒙7个乡(镇)为坝区乡镇,里山、高大为山区乡镇。自然环境形态概述县境以中山、平坝、河谷三大区组成,中山占7707%,平坝占2163%,河谷占13%,在四面环山的平坝中镶嵌着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杞麓湖,成为供给坝区用水及调节气候的重要因素,湖四周为平坦肥沃的农田,是全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全县湖、山、河相间,最高峰为位于河西镇的螺峰山,海拔2441米,最低处为位于建水与通海交界处的马脖子,海拔仅为1350米,高差1091米。气候概述通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2002年平均气温为165℃,极端最高气温为299℃(6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0℃(1月13日);全年降水量为11234毫米,最高日降水1341毫米(6月30日);全年无霜期为276天,有霜日17天;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2863小时,日照率52%,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28079千卡。行政区划2002年末,全县有6镇3乡,即:秀山镇、河西镇、四街镇、九街镇、杨广镇、纳古镇、里山彝族乡、兴蒙蒙古族乡及高大傣族彝族乡,下属65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30个村(居)民小组,360个自然村。人口民族据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8年末,通海全县常住人口为3036万人,420人/平方公里,为省内人口密度最大县。比上年增加1700人,增长056%。公安人口统计年报,年末全县9个乡镇,65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533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为87630户,277382人,比上年增加1057人,增038%。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田勾町国故地春秋战国时,古滇上百部落史称百濮国,知名的有:以滇池为中心的古滇国;洱海周围的昆弥国;哀牢山一带的哀牢国;通海以南的田勾町国。这在顾炎武撰的《肇域志》中已有明白记述:“粤稽五典,已见三苗,及乎夏后殷周而降,或称万国来朝,而南方乃有百国,是为百濮:鄯阐国滇池,昆弥国大理也,田勾町国临安也,牂牁国乌蒙也”。

通海历来为临安之地,而且在元初改设治于通海的南路为临安路时,通海仍是滇东南政区的首府。则通海以南的临安之地为田勾町古国无疑,通海为田勾町故地也应无疑。

通海现存的最早一部志书记述:“成周时,滇名百濮国,楚威王使庄蹻将兵略巴、黔以西,出苴兰,至滇池,会秦夺黔中地,道不通,遂留王滇,立田勾町国(今之临安郡),通海隶焉。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近蜀滇地,皆入于秦。汉武帝建元中,遣司马相如通蜀、南夷。元鼎六年,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兵击苴兰,遂平西南夷为牂牁郡,改田勾町为县,徙治通海”。乾隆《河西县志田勾町县考》也谓:“

田勾

町故县在通海县”。更有早者,明天启《滇志》云:“汉田勾町县址,在通海县北,即守御所城。蒙氏置都督府,段氏置节度使、改秀山郡,又为通海郡,元立宣慰司总管府,俱此地”。作为一省之志,别地未有此记述,独指通海御城为田勾町县故址这并非无稽之谈。汉时期——汉与田勾町密切往来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遣中郎将郭昌平西南夷置牂牁郡,统县十七,田勾町以故侯国与夜郎同属汉侯爵,此时的滇、田勾町与夜郎一样同属西汉政权中的小侯国,只是到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武帝崩,由其子昭帝即位,益州二十四邑反,水衡都尉吕破胡击平之。后三年,姑缯及叶榆(今大理)又反,田勾町毋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助汉击反捕虏有功,与汉军正王平、大鸿胪田广明等大破益州。汉天子嘉之,以毋波功为第一,立

田勾 町波为田勾町因此,田勾町世世代代尊奉毋波为土主,建庙塑毋波像以祀。

东汉一段时间,田勾町故地通海与汉的交往密切,时局较为稳定,田勾町土著之民吸收汉文化大力发展农耕,这从县境镇海杨山出土的东汉烧水砖田模型可以看出。当时的通海渔耕兴起,平整规矩的水田中有水池供四周之田所用,田里刻划鱼形,表明当时通海渔耕经济的繁荣,也正是通海成为田勾町国首府及田勾町国后若朝代为滇南重镇的原因。唐时期——通海镇与通海城路“通海”一名,最早见于史籍者,当数唐樊绰撰的《蛮书》及欧阳修、宋祁等编撰的《新唐书》。《蛮书》为唐人记唐事,记有通海之名三处:一是在叙述云南界内程第一卷中,讲从安南至南诏首府苴咩城日程“从贾勇步登陆至矣符馆一日……至曲江馆一日,至通海城一日……”一是在云南城镇第六中专列通海镇记为“通海镇,去安宁西第三程(原书有误当为去安宁南第三程)”一是在汉旧黎州中记述:“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夷人不解舟船,多取通海城路,贾勇步入真登州,林西原,取峰州路,行量水川西南至龙河,又南与青木香山路直南至昆仑国矣(今缅甸地那悉林)。”樊绰成蛮书在唐懿宗咸通(公元860—874年)初,以书中所记多处见通海之名,可见唐时通海地位之高。另从全书所列的云南城镇看,只有雄镇东西又掌握诸蛮用盐的安宁和锁钥南北、唐朝前即是滇南首府的通海称镇,而且通海设置比安宁更高一筹,既为镇又设都督,是唐南诏的二都督之一。按唐制,置都督府於边境,为军事统治之据点。宋时期——大理国的孕育地唐南诏末,居于最高统治地位的蒙氏家族适应不了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其落后性与民族狭隘性同更高社会形态及熟习封建制的贵族发生了矛盾,他们求救于神灵、普建寺庙,“大寺八百,谓之蓝若,小寺三千,谓之伽蓝”,并铤而走险“两陷安南、邕管,一入黔中,四犯西川”,都未能挽回覆灭的命运,南诏政权终于在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被郑买嗣所篡夺,郑氏又被杨干贞所灭,不到10年,又被段思平推翻。

通海也正因为南诏时段氏的镇守,段思平建大理国后对自己发迹地的修建,又因其是大理国东部的首府,其历史地位大为显现。如段思平因“卜于秀山神祠”许过愿,得势后既建秀山神祠,又大建庙宇,大塑佛像,岁岁建寺,铸佛万尊。今考通海秀山的寺庙基础也就是在大理国时奠定,如现已确知的原秀山神祠(土主庙)和普光寺就是最早建于大理国时期,俗称的畔富泉实为纪念段思平舅的判府泉。到元军进入通海后,同样跟段思平一样,因为信佛而继承了秀山建佛寺的传统,续建了涌金寺、清凉寺、慈云寺,元人尊崇段思平,还在驻地曲陀关建天子庙祀段思平,在原河西境县西四十里的碌碑乡天寿山建段将军(思平)庙,近年从白塔心出土的大理国及元代墓之盖片碑铭文中,出现“通海郡”、“秀山郡”地名也证实了古籍称“段氏改秀山郡,复立通海郡”之史实。元时期——通海都督府、临安路治通海自汉田勾町县 治于此后,唐南诏立都督府,宋大理国中置通海节度。到元·宪宗四年(公元1254年),忽必烈率元军攻克大理,留兀良合台追大理国末王段兴智至鄯阐(今昆明),虏兴智而得云南五城、八府、三十七部。削段氏帝号,赐以虎符,令其总管大理等处。安抚已附之民,招集未降之国。忽必烈北返后,留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攻克未降之国,在攻克乾德哥城(今澄江)时,兀因病而委军事于子阿术,阿术率军继续攻打有兵四万的阿伯国(通海),攻入城而阿伯国举国降,在通海置南路总管府领通海以南地。明时期——通海御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春,在明军上年攻取云南省城,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逃至晋宁投滇池自杀后,于今分遣将士略建昌、澄江、临安、元江等处,云南大定,分设军卫、犬牙相制,以守其地。通海因是元临安路治,路当要冲,虽然府治迁于建水,但在通海设守御城,在县东北,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指挥陈镛创立土城。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指挥储杰砌以砖城。周二里,高一丈七尺。开四门,东泰和,西庆丰,南迎薰,北镇海。池(濠沟)阔一丈八尺,深一丈。此城历经明清二朝,经不断修建,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还在,南城濠一段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县长李璋倡建新市场时填埋。北城濠一段一直到1970年通海大地震时还在,后被填埋建公厕,为今烟草招待所东西延伸,镇海门石额尚存。

明代县城寺庙有,广福寺、妙高寺、白龙寺、香岩寺、观音阁、玄天观、真庆观、灏穹宫以及河西的天王寺(天子庙)、大福寺、慈荫寺、海金寺、北极宫、碧山观音阁。清时期——清之通海河西县因明初已将临安府治迁于建水,通海县曾设御驻军,政治仍由县管。通海万历三十九年知县杨翘瀛以土寇攻劫,民不宁居紧连御城建县城于秀山之麓;又于大桥建一土城,防护客店,方便往来商贾。

明·永历丁亥(公元1647年),土酋猖乱中,县治城被毁,大桥迎恩城也毁于兵燹。至清初,县署寄置于御城北门内。而且在康熙五年,上峰裁御归县,以通海地当要冲,凡附近州县屯田,不准分割,仍属通海。康熙六年,奉旨圈拨近省州县卫所田,给平西亲王吴三桂兵丁口粮,从此通海军民田尽圈。通海旅游秀山公园通海县城南有山名“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同列云南四大名山。秀山翠树苍林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众多古寺观,史载唐代山上始建庙宇,元、明、清时遂成佛教圣地,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

通海县城临水依山,秀山紧靠其南,俯临城镇,点缀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卷:前有杞麓湖波光澄碧,中有城镇屋舍俨然,后有秀山群峰列翠,颇具江南景色。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钱南园在其《雨宿通海》中云:“孤城临水背依山,记在江南烟雨间”,道出了此山水城郭的特点。

秀山最古老的寺院有三:一是山麓之句町王庙,今已废。据说系大理国王段思平所建,原铸有丈八全身句町王毋波像。庙之东,为三元官。据县志载,宫内曾有一株茶花,花瓣落地,仰而不俯。此花早已不存,但有关它的传说,却引起骚人墨客的佳兴,为之题咏甚多。

秀山的第二古寺为山腰偏东的普光寺。据称此寺始建于五代,扩建于大理国道隆己酉十一年,即宋理宗淳

九年(公元1249年)。寺内有元碑,年代久远,古色古香。寺内供奉神僧李畔富,传说他是新兴州(玉溪)人,到通海削发为僧,因见通海湖水浸*田地,百姓稼穑艰难,于是他开凿落水洞,让湖水降落外地,湖四周出现良田万亩,百姓安居乐业,故在此建堂以祀之。昔人杨仲琼有诗赞他:

滔滔洪水一方愁,卓锡穿通入海流。

在昔若无僧畔富,至今哪得秀山幽。

寺内尚有砖石堆砌的“畔富塔”。靠山南有天然沙岩一块,中凹可蓄泉水数挑。泉水涓涓,叮咚不息。其水清涧,名曰“洗地”。寺外石岩山下,芳草鲜美,杂树丰茂,畔富坐化墓位于其间,有明崇帧年间刻石。

年代古老而规模最大的建筑是位于秀山峰顶的涌金寺。相传起于西汉,时称青山寺。晚唐及元时扩建,更名涌金寺。其寺字规模宏伟,殿阁雅丽,山门前是一石砌平台,登此可以远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畴平展,树树若颀,令人心旷神怡。入寺,正中为“秀山古柏阁”,其名乃书法家许弘勋题书。并悬有郡人,法家阚帧兆书写的匾额“千峰翠”。阁有圆门,面北而开,高瞻远望,使

人胸怀为之一爽。两侧是联甚丰、许弘勋题的“湖空山气静,阁回树光寒”,以其江潇洒的笔法和典丽的诗意引人注目。

还有一副雅俗共赏的回文对联: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寺内最为人称许的是宋柏和元杉。古柏苍劲虬枝,宛若一个垂须飘髯的长者。香杉荫森蔽日,撑霄拂汉,巨干需四五人才能合抱。据说六棵香杉乃元僧铁牛手植,距今已600余年。游人会聚最多、建筑十分考究的是清凉台。台始建于晚唐,历代重修。寺处山之中部,寺前浓荫密蔽,远处湖光依稀可见;寺后则山峦起伏,凉风不断;寺内花木繁茂,积翠凝香。寺门有悬联,恰道出了进入此寺的感受:层台云敛双湖碧;古殿民生六月寒。入门向左转,进入“小西天”,乃一庭院,花台盆景,芳菲竞妍。再往北,是一间高朗的殿堂,堂外为木栏长廊,清风徐来,山光照槛。在此简槛寄兴,饮茗小憩,即使炎夏酷暑,也使人顿觉爽气袭人,清凉无限。正庭再往东,即步入“武侯祠”。祠内庭院中有一株杏树,如巨伞长臂,使庭中绿荫遍地。楼前悬匾“风流天下闻”。纪念诸葛武侯的对联则悬在中楼,其联云:“千秋出师表;五月渡泸人。”秀山建筑的设计与布局颇具匠心。秀山有亭7座:在登瀛桥东有捐秀亭,枝叶拂着亭沿,确是“秀色可餐”。在竺国宫前杪林岩石上有供人促膝谈心的绿杉亭。在红云殿的西侧有

通翁亭,海月楼之西有“寄亭”,清凉台下东侧有“三才亭”。慈仁寺之东北山顶有“曼倩鸿亭”,清人有联云:“斗酒狂邀千里月,片帆飞渡花湖秋”。由清凉台往西行,幽径逶迤,翠筱夹道,与西山相对的松林里,便是“凤仪亭”。昔人赠以美名曰“凤亭花雨”。今修复,且立地震纪事碑于亭内。

通海秀山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誉。汉代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元、明、清进为佛教胜地,民国时期置为公园。经千百年来的扩建修缮,逐步成为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1987年12月被列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杞麓湖杞麓湖位于通海县城北,风光绚丽,婀娜多姿,每当风平浪静,天空一碧如洗之时,湖面从东到西便出现一条长达数丈的湛蓝色带,古人称这奇景为“湖水拖蓝”,是通海八景之一。沿岸烟柳迷茫,平畴千顷,

村落棋布。

杞麓湖属南盘江水系,又称通海湖,面积4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约15米,水容量149亿立方米,盛产鲤、鲫、大头鱼等许多种鱼类。湖畔平畴沃野,盛产稻、麦、烟等作物。

杞麓湖,在唐代时称为“海河”,后又称“通湖”。元代水位高到杞麓山(今凤山)脚,故又名“杞麓湖”。迄今湖东面的落水洞,两旁悬崖高峻,峭壁耸峙。相传,远古时杞麓湖湖面宽广,茫茫苍波,无出水口,是神僧畔富用锡杖凿通以后现出千顷良田。湖北面的沙沟嘴,直伸进湖内。四周植柳种花,景色独秀,是避暑的好地方。畇町王庙(土主庙)位于秀山北麓公园坊上数十米处,是秀山古建筑群建筑年代最早的寺庙之一。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九三七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讨伐大义宁国的杨干贞时,普在此地祈神护佑出师顺利。出师后,果然势如破竹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后,段思平重修了此庙。明、清两代曾以修缮,一九八五年又作了部分的修缮和扩建,今为一进两层四合大院。

畇町王庙正殿石基高142米,三开间,面阔131米,进深95米,通高10米,用柱18根,抬梁式木构架,一斗二升二迭大型斗拱支承前檐屋架。整体形貌古朴庄严,雄伟。

一九八五年扩建时,扩宽和加高了前殿并在前殿左前方临县城处新建一长廊,正前方空地辟为老年人娱乐健身的场地。通海曲陀关曲陀关在今通海县河西以北30华里,是元代“临安元江车里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所在地,这是当时设立在滇南的最高军政机关。元代蒙古族的都元帅阿喇帖木耳曾经驻治此地。

景泰《云南图经》说:“曲陀关,一日万松营,河西县北20里,其顶平衍,中有甘泉38穴,400条岗环抱,茂林葱翠,南望山光水色,奇胜莫比。”明代天启《滇志》中也说:“元帅府,在县(河西)北三十里,夷名曲陀关,又日万松营,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建。皇庆、延民间人物繁盛,市肆辐辏”,这说明距今700年以前,曲陀关确实是一个繁华的军事要塞。

在曲陀关半山腰上,有口水井叫“马刨井”,常年四季,喷珠吐玉,水源旺盛,清澈见底。传说当年忽必烈带领蒙古族大军征战来到这里,险峻的山道上荒无人烟,军困马乏,无水可饮,行军非常困难。正在无法可施的时候,忽必烈骑的高头战马在悬崖上扬蹄嘶鸣,马蹄不断地在地下翻刨,尘土飞扬,不一会儿,马蹄刨出了一个小凹塘,泉水滚滚而出,供人马饮用,这就是“马刨井”的来历。宋朝古柏宋朝古柏植于秀山涌金寺大院内,距今已历千年,是秀山"三绝"之一。树高20余米,干围3米余,如一苍龙盘恒凌空。老干虬枝,虽历尽沧桑,饱经风霜,仍黛色如初。赏之,使人顿生钦佩之感。清初通海书法家、诗人阚祯兆的七言诗《秀山古柏行》从诸多侧面赞誉了她。白龙寺白龙寺创建于明成化年间,面积为334平方米,单檐歇山,抬梁式结构,为一进四合院。

白龙寺隐藏于秀山主峰"螺峰绝顶"东南侧的苍松之中,环境十分幽静。寺侧有"白龙、乌龙"二潭,潭水清冽甘甜,四季潺潺。相传:"`白龙、乌龙`原是二蛟,常兴风作雨,相互争斗,鏖战时,伴有倾盆大雨,危及民生,一仙人怒之,服二蛟置于秀山之麓。之后,二蛟不复为害成其为"龙",并常年涌出清泉供路人饮用"。人们为纪念服蛟的仙人和涌泉的二龙,遂于潭侧建寺称白龙寺。宋代瓦通海,自唐南诏设立军事重镇“通海镇”,之后为“通海都督”,再后又为“通海节度”。到了大理国初期,改为“通海郡”,郡守亦称“节度使”。因为历史远去,历任官员姓名难以考据,所设行政区名称只能在《蛮书》和《野史》中查阅得到。

五代后唐,南诏政权已数易新主,社会动乱,兵戈频仍。此时的云南,频繁的战争使“西爨白蛮,东爨乌蛮”的各个部落分别割据。就在这时,天开慧眼,降生了一个神奇勇武的人物,这就是段思平。

段思平做了大理国王后,为了表答通海给与他成功的恩情,在通海做了几件事。

第一,改通海郡为“秀山郡”,以对秀山的钟爱之意。

第二,改秀山为“玉隐山”,因为思平一生信佛,做国君几年后就出家在祥云水目山当和尚,法号“玉隐”。与其“玉隐”来恩隐秀山,如今秀山上还能找到印有“玉隐山”的砖瓦(见图)。

第三,在秀山广辟寺院园林,故《野史》有:“祠秀山诸神”即为秀山诸神灵建盖寺庙。

第四,特意派军用几十匹骡子驮来生铜为秀山铸佛像七十余尊,故《野史》有:“平年年建寺,铸佛万尊”的记载。

自段思平创立大理国到大理国被元朝灭亡前的283年中,通海一直是秀山郡的首府(元朝统一云南后,通海一直沿称“秀山郡”),两百多年的文化积淀,如今还看得到大理国的砖瓦,大理国后期即南宋的古建筑秀山古柏阁。而段思平在通海的传说故事还在民间流传。河西古镇到通海,不到河西古镇走一回,你将会感到遗憾。因为这里有千年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多彩的小城文化。历史悠久的河西古镇早在明成化年间就是县治所在地。到明崇祯时已发展到有一定规模,政治、文化、经济比较发达,城镇设施基本完善的滇中名镇。近几年来,河西镇、在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实施中,注重把小城镇的建设与保护文化遗产有效地结合起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民间资金的投入,按照原址原貌的原则,不断修复了许多文物古迹,使河西这座千年古镇依然风韵长存。纳古镇纳古镇,一颗闪耀在杞麓湖北岸的民族之星。这里居住着勤劳、勇敢、聪明的回族兄弟。这里是我国著名翻译家纳训和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纳忠的故乡。这里有着云南最大、宏伟壮观的清真寺。这里是通海县新近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园区。

一脚踏进纳古镇,仿佛进入了东方阿拉伯世界,宽敞绿树成荫的花园大街,豪华、气派、典雅、造型各异,具有阿拉伯特点的建筑物以及数百个民营、私营企业等将使游客目不暇接。步入清真寺,令游客惊叹不已的是高耸直立着的教拜楼,豪华气派的大厅,回族群众在做礼拜的壮观场面等等。从清真寺里出来,进入纳训、纳忠两位名人的故居,不久可了解到他们十分精彩的人生故事,还可研究通海纳古旧时回族民居的建筑结构。

纳古民间有“三绝”,小刀、美食、“马老表方便面”。在大大小小的商店里,你将买到这种手工制作的“纳古回族小刀”。别看这种小刀平平常常,它的制作工艺可是这里回族群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其特点是钢火好,刀刃锋利无比,使用起来很方便。来一回纳古不吃一餐回族特色菜叫做白来,这里的“油淋牛肉干巴”、“牛肉冷片”、“凉白鸡”等菜肴,口味可不一般。不信,你可亲口尝一尝。还有“马老表方便面”很受顾客欢迎。例如2003年、该产品一在“昆交会”露面时,就被人们抢购一空。通海文化花灯花灯在通海是广泛流行的剧种,老少喜爱。通海花灯有彝族花灯和汉族花灯两灯。彝族花灯详见本章节《多彩的彝族音乐舞蹈》部分。汉族花灯起源于明代汉人移入的小曲演唱,形成于清代中叶,厉家屯的祁竹卿、云龙的张云坤及七街的杨绍清等活动最早,先是在迎神赛会上边走边舞边唱[十二属]等花灯小曲,继而演变为在年节和集市上作“团场”演出。由于通海是交通码头的货物集散地,人员来往甚多,对文化艺术的需求量很大,加之年节庙会活动不断,促进了花灯迅速发展。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正月,县城由赵传鎏主办大放花灯三天,城乡灯班云集一堂,热闹非凡。民国初期,玉溪、昆明、弥渡、大姚等地花灯的大量传入,使通海花灯成为集各地特色的综合艺术。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河西一带的花灯由叶索、马开林等首次搬上舞台演出具有故事情节的《包二娃接姐》及《秦雪梅吊孝》,使通海花灯从“团场”向戏剧过渡为“新灯”,并使“新灯”与“老灯”共存。此后,全县乡镇村的花灯班纷纷建立,兴蒙蒙古族乡也兴起花灯热,组建了“仙岩乡下渔村游艺花灯队”活跃在乡内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6608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2
下一篇2024-03-12

随机推荐

  • 妮维雅的这款男士洗面奶如何

    妮维雅男士洗面奶是一款针对男性肌肤的产品,主要成分包括茶树油、海藻、矿物质等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清洁、舒缓和抗氧化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男性肌肤的状态。该洗面奶的清洁能力非常出色,可以深层清洁肌肤,去除污

    2024-04-15
    27200
  • 油性皮肤的护肤品,具体具体~~~~

    亲~你的皮肤属于混合的不过有些偏油勒,其实现在这样的皮肤比较多类,洗面奶方面我推荐下婵真银杏的那个,价格在淘宝上是40-50这样,找到好的卖家可以买到正品哦,泡沫很细腻的,而且一点点就可以揉出好多的泡沫,银杏的味道也很舒服啊~~淡淡的,然后

    2024-04-15
    25300
  • 香奈儿香水辨别真假的方法

    1、不管是正版标准装还是正版小样,在香水瓶底大都有一张透名塑料纸,上有这款香水的品名,规格和产地的介绍(也有的是直接将产地刻印在瓶底)。假香水没有这张纸,也没有刻纹。这是第一个可以用来辩别真假香水的方法。2、正版香水的瓶底和外包装盒底都有统

    2024-04-15
    18600
  • 鹊本化妆品怎么样

    鹊本化妆品是一个优质的化妆品品牌,使用现代科技精粹专利成分融合古老配方,实现东方智慧与草本原力的完美结合,满足肌肤养护需求。鹊本化妆品使用全新科技,化妆时不卡粉,并且在市场上价格大众化效果很好,因此性价比很高,在市场上销售很好。总的来说,鹊

    2024-04-15
    20100
  • 妮维雅与Clean Clear洁面乳的对比,用哪种较好?

    都不好推荐几个好用又便宜的国货产品干性皮肤大宝美容洗面奶、郁美净鲜奶润白洁面乳、肤美灵(**瓶子)油性皮肤 片仔癀洁面乳、肤美灵(绿色瓶子)、郁美净鲜奶润白洁面乳(清凉型)让你大吃一惊的国货化妆品!(转帖) 一、中国的鼻

    2024-04-15
    165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一样吗?

    精华水、精华液、精华露、是一样的吗,还是有区别的? 精华水就是比较粘稠比较营养的化妆水。 精华液就是用在化妆水之后那一步,精华露要比精华液稍微稀一点。精华素和精华液一样吗?什么区别 精华液的分子比较小,质地较稀,易吸收,用了之后

    2024-04-15
    18500
  • 什么面霜补水保湿效果最好 好用的面霜公认最好用

    面霜是很受大家喜爱的护肤品之一,面霜的质地都比较醇厚滋润,一般在秋冬干燥季节使用的人更多,市面上好用的面霜有很多,功效作用都有差别。什么面霜补水保湿效果最好1、雅漾修护保湿霜 售价:40ml159元 很赞的一款产品哦。不但保湿效果

    2024-04-15
    15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