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华蜜蜂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北线至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西北至甘肃省武威、青海省乐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新疆深山也发现有少量分布。
西南线至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墨脱、摄拉木,南至海南省,东到台湾省。集中分布区则在西南部及长江以南省区,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区数量最多。中国饲养量200多万群,约占全国蜂群总数的1/3左右。
扩展资料:
中华蜜蜂也叫中蜂,是我国的本土蜜蜂,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家养历史,是我国宝贵的蜜蜂资源,但自1896年中国引进西方蜜蜂的100多年来,西方蜜蜂已使原来在我国呈优势分布的中华蜜蜂受到严重危害,分布区域缩小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80%%以上。
蜂王莫名死去,蜂群消亡。短短数十年,中华蜜蜂就已经濒临绝境。在自然界的生物链条中,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态作用,特别有利于山区的植物。
如果没有中蜂的眷顾,当地植物授粉就会降低,使多种植物繁衍受到影响,并逐渐减少一些种类的数量直至最终绝灭,结果导致山林中植物多样性减少由植物种类众多的杂木林森林向植物单调的松杉林转化。导致以植物为生存的昆虫种类减少,使鸟类减少等,从而引发害虫大量发生。
野生中华蜜蜂已经完全灭绝,目前仅存的中华蜜蜂全部是人工繁殖的,它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拯救保护物种,专家们正竭力建议,在中华蜜蜂已处濒危状况的东北、华北和西北设立自然保护区。
-中华蜜蜂
中新网-中华蜂难敌外来蜂几近灭绝 部分植被生存受牵连
黑大蜜蜂(拉丁学名:ApislaboriosaSmith)是蜜蜂属动物。黑大蜜蜂蜂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胸部、小盾片及第一腹节披黄褐色毛;前翅烟褐色。其栖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
有毒,但是毒性不大。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1871)是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
扩展资料
蜂毒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使用注意
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及对蜂毒过敏者均禁用。儿童及老年患者慎用。
形态特征
工蜂体长17-20mm;腹部全为黑褐色。体细长;头长宽相等;唇基及额均稍隆起,其上的刻点粗细不均匀;颜面及颅顶刻点极细密;颚眼距长,为触角柄节长的3/4。
腹部第3—5节背板刻点粗大不均,第6节背板刻点极细密,腹部全为黑褐色;翅浅褐色。触角窝间被1撮白毛;颊、颅顶密被褐**毛。
中胸背板、胸侧、腹部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节背板基缘毛密且短,深褐色;足被褐**毛,中足基跗节腹面毛最密;腹部黑褐色;第1—5节背板基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第6节背板被黑色毛。
雄蜂体长16—17mm;复眼大,顶端相接,褐色;触角鞭节黑色;胸部及腹部均黑色,无红褐色斑纹;足黑色;后基跗节内侧黄褐色;后足胫节长度与基跗节长度的比为5:3。
体毛黄褐色;复眼密被短黄毛;唇基及单眼周围均被黑毛;颊、前足腿节外侧、胸侧及腹面、腹部第1节背板、腹部腹板均被黄褐色长毛 。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