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6年老米粉的万字长文在各大平台遭到疯传。该米粉将自己如何一步一步变身铁杆米粉,又是如何对小米彻底失望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限于篇幅原因,这里不再附全文,感兴趣的可以从下面微博入口进入查看)。
不单如此,网上搜“再见小米”关键词,能够发现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反映的都是米粉对小米的由爱生恨。仔细阅读这些文章,仿佛在观看一部部栩栩如生的情感大片,爱过,恨过,伤过……看到这些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小米总让米粉受委屈呢?
“粉丝经济”一词是小米最先提出的,所以,一开始小米的产品都是处处为米粉考虑。配置高,价格便宜,这成了小米圈养粉丝的一大利器。事实上,老一代的米粉也都是靠着小米承诺的性价比才会对小米死心塌地的追随。可是,小米毕竟是一家商业公司,盈利才是首要目的。手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想想之前倒闭的那些如小辣椒、大可乐之类的国产厂商,哪个不是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可不还是倒下了?想要活下去,小米就必须从之前的性价比模式中转型出来。这就必然导致与最初承诺米粉的话出现背离,也就会让米粉感受到不公、委屈。
文章开头提到的6年老米粉对小米彻底失望的原因正是小米承诺的性价比得不到贯彻。万字长文中提到的一个例子,最新发布的小米Note3,拿着中低端机的配置却卖着2499的高价。虽然双十一直降300元,但是仍然与米粉心中的定价还有很大差距(第三方已经降价700元甚至更高)。而且,官方的降价是在其他平台全线降价的情况下,不得已作出的让步,更像是对米粉的施舍。
总之,越来越多米粉受委屈的根本原因是小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一开始给米粉画了一个大饼,最后却做不到,只能让越来越多的米粉感受到委屈。
每次在上海吃桂林米粉,端来一碗满满的汤粉,我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伤,汤粉恐怕是外地人对桂林米粉最深的误解了,要知道,干拌——干拌的卤粉才是真正的桂林米粉!
新鲜湿润的米粉,在将开未开的水中烫熟,沥水扣入小碗中,先铺一层薄如纸的卤肉,再放几块金黄脆的锅烧,舀一瓢深不可测的卤水,在半空中画个圈儿,均匀地洒在米粉上。
米粉拿到手,端去小料台,桂林每一家米粉店都提供免费的小料:酸笋酸豆角、辣椒萝卜丁、葱花炸黄豆……自由组合配搭,契合当时的心情或口味,做一碗专属于自己的米粉。
吃的时候,先将温热的米粉拌开,凑近去闻那卤香,桂林的米粉店,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秘制卤水,一年四季的味道都不一样。
安安静静地嗦完,还剩一小口,离座去打上半碗筒骨汤,冲热了米粉、配菜与卤水,如同迎来新一层境界,仰头喝完,才是舒坦。
以上,只能多,不能少,是桂林米粉的真谛。
为了探寻桂林米粉的真意,我们曾绕着两江四湖,吃了一天的米粉,每家都独具风情,今日与你分享。
人民路通泉巷里的同来米粉,是许多桂林人的乡愁,我们来吃的时候,店里的客人还热心帮忙指挥停车。
湿气氤氲的厨房里,阿姨总是温柔,叫二两卤粉,切几片薄牛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