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微
编辑/叶丽丽
2020年9月28日,国产美妆品牌完美日记的线下门店已达200家。
自第1家门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开出,到第200家店落成,完美日记仅用了20个月。另一个惊人的速度是,在成立的第4年,完美日记将要赴美IPO。
据报道,完美日记近期完成了新一轮14亿美元融资,如果以40亿美元(约为2684亿人民币)的投后估值比照,完美日记的市值已经超过丸美、接近珀莱雅。
后两者是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截止发稿前,珀莱雅市值居A股美妆行业第一,为29108亿元人民币,丸美为26221亿元。
从2018年开始,完美日记、UNNY、橘朵等国产美妆品牌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特点:抓住了小红书、KOL等新渠道带来的流量红利,擅长营销玩法,从线上起家。
扎根线上的中国美妆品牌们渐渐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野蛮人”。
韩国化妆品上市公司科丝美诗有着近30年 历史 ,并于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其总经理助理申英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中国线上渠道和平价品牌的崛起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 线上模式导致了行业里充斥着“门口的野蛮人” 。
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走线上模式的品牌们改变了供应链的整体逻辑,影响了整个美妆市场,而对于传统美妆品牌而言,这些变化也许是致命的。
中国美妆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挑战无处不在。
国产品牌也曾经历过“畅销时代”,产品不愁销量,随着欧美美妆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竞争,不同品牌的产品功能、价位等变得更细分。
从2010年左右开始的线上渠道变革,更是给美妆行业增添了不少新玩家,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来临。
一边是诞生于淘宝的美妆淘品牌,当时雅诗兰黛等欧美品牌大多定位高端,迟迟不入驻淘宝,给了国产美妆淘品牌崛起的空间。另一边则是传统国产美妆品牌,扎根线下的它们,对线上渠道的尝试也显得过慢。
当传统美妆品牌反应过来,布局线上,将淘品牌作为不能忽视的对手时,前面又有新的伏兵在等着它们——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通过互联网化营销带来的流量红利,掌握了线上市场的话语权。
中国美妆市场的各方势力,如今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混战局面。
回溯以往,每一场变革中,必定有许多企业在走下坡路,但其中也必定有新兴强者与存活者。
在这场国产美妆“大逃杀”中,谁活了下来,谁又最终消失了?
曾经A股化妆品市值第一的上海家化,已经先后被丸美、珀莱雅超越,截止目前仍未翻盘。
今年年初,前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发送了一条微博,他写道:“今天珀莱雅的股票市值2066亿,超过上海家化2064亿。”末尾还附上了三个流泪的表情。
很难相信,这个打造了美加净、佰草集、六神等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公司,打过不少胜仗,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革,但最终掉队了。
许多国产美妆品牌有着类似遭遇: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普兰娜”,在2010年因为原料等问题被经销商举报后,逐渐消失在消费者视野中;曾是中国本草护肤第一品牌、KA渠道第一的相宜本草,因为品牌老化,业绩下滑严重。
上海家化的掉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美妆行业兴起,大量创业者涌入,通过生产技术、营销、线下等多个环节的学习与调整,让国产美妆品牌得以遍布中国,美加净、大宝、欧珀莱、雅芳等品牌,都曾是无人不知的国产美妆品牌。
这一时期被称为“畅销时代”,怕的不是卖不掉,怕的是生产不出来。很多国产品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顶。
随着全球美妆巨头加速开拓中国市场,国产美妆品牌的地位被冲击,它们的产品定位被挤压在中低端市场,许多品牌还需要通过中外合资才能存活。
人们发现,像上海家化这样的企业,尽管创造了不少成功的品牌和产品,但销售体系、营销能力、企业现金流等方面都与欧美巨头有着很难赶超的差距。
来自欧美巨头的刀剑已经架在了国产品牌的脖子上,后者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2009年前后,欧美巨头几乎占领了这个行业,丁家宜被科蒂集团收购,大宝被强生收购,小护士和羽西被欧莱雅收购。收购不断发生,不少“国货”渐渐变成了“洋货”。
同时,当时美妆行业的市场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来自欧美或本土的头部企业,已经垄断了市场,市场上略有名气的品牌,实际上都被抓在少部分企业手上。小型初创公司想要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无疑是艰难的。
但依然有一大批国产美妆公司成立并孵化新的国货产品。
上海家化成立于1989年,但2000年之后,才是国产美妆的爆发期。丸美、韩束成立于2002年,珀莱雅诞生于2006年,卡姿兰则成立于2009年。
中国美妆品牌的成长和活跃变得更剧烈,丸美“弹弹弹,弹走鱼尾纹”、自然堂“你本来就很美”及韩束“释放你的美”等广告被投放在卫视等渠道。
上海家化已经随着佰草集跌出头部品牌阵营,而走上了下坡路。珀莱雅和丸美成为如今国产美妆行业的双巨头。
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大多走入过它们的线下专卖店,专柜售卖模式一度是它们主要销售渠道。它们的营收,100%来自化妆品自有品牌运营的核心业务,这一因素让它们更被投资者看好,市值也在不断升高。
20年间,行业起伏,玩家更迭,有人刚刚坐稳位置,便又有新的黑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打破格局。
在新的阶段,竞争加剧了。
此时的美妆行业,欧美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依然强劲,它们不再犹豫、加速融入电商平台。传统国产美妆品牌也一样,线上渠道甚至成为了主要营收来源。
新的玩家也开始跃跃欲试,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锐品牌,带着不同的模式走来,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
格局早有变化的征兆。在 科技 领域,技术的更迭背后往往孕育着机遇,而在消费领域,渠道的变革也是同理,这一轮变革围绕着线上。
2010年以前,美妆品牌大多是经销商模式,每年的美博会是企业招揽代理商、提升销量的重要方式,但美妆行业的销售渠道一直在变化。
关于中国美妆品牌的销售渠道变革,伽蓝集团执行总裁刘玉亮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7年前,中国化妆品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多是在百货商场柜台销售。
后来超市大卖场大举进入中国,紧跟超市大卖场的化妆品品牌快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再之后便是CS渠道——由化妆品店、日化店、精品店系统所构成的销售终端网络系统开始盛行。
如今又到了电商渠道崛起的时代。随着2010年淘宝商城美容馆正式上线,美妆类淘品牌成为行业里的新生力量,其中诞生了御泥坊、膜法世家、阿芙、芳草集等知名国产美妆品牌,它们都是抓住渠道变革的先行者。
之后佰草集、自然堂等扎根线下的国产美妆品牌涌入电商,展开了一场传统品牌与淘品牌的激烈竞争。
新的搅局者又开始出现。2017年,黄景峰经历了数份工作,他曾在宝洁工作,又加入御泥坊担任副总裁,最后离开御泥坊,成立了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
逸仙电商是一个区别于宝洁、御泥坊的美妆公司,完美日记的模式也不同于很多传统品牌和淘品牌。
2017年,完美日记正式推出,并开设天猫旗舰店,它并不像淘品牌一般依赖阿里的流量扶持。 完美日记有了更广泛的营销阵地——小红书、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备受追捧,消费者往往通过这些平台先“种草”再买单。同年8月,完美日记开设了小红书店。
据艾瑞咨询统计,90后、00后了解新品牌的方式主要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以及电商平台。
而美妆的三大社交媒体是微博、小红书和微信。其中小红书已经与淘宝在内容上已成功打通,商家在编辑某个商品介绍时,可选择引用小红书相关“笔记”。
黄景峰曾提到,完美日记起初的销量并不好,直到开设了小红书店,天猫的销售业绩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除了完美日记、花西子,新锐国产美妆品牌的名单上还有玛丽黛佳、HFP、橘朵等。
随着这份名单变长,竞争也逐渐激烈,行业变得拥挤,有投资人为错过完美日记们而懊悔,也有新的创业者不断加入这一行业。
中国美妆行业的热度似乎不会降温,传统美妆品牌、新锐玩家、亦或是国外巨头都站在了这一分界点上。
进入2020年,美妆行业的变革还在持续。
实际上,在疫情驱使企业强化线上渠道之前,这场变革早已发生。
2019年到来的直播电商风口,“口红一哥”李佳琪用五分钟卖掉了15万支YSL口红, “直播+网红带货”的模式带动了不少美妆品牌的销售业绩。
这一年,国潮概念也开始风靡,食品、服装等各个领域的品牌开始主打中国元素,中国风、古风等风格的国货打动了年轻消费者,美妆品牌也借此实现了转型或崛起。
同时,品牌在挖掘线上流量之时,也不忘线下渠道依然有其价值。
传统美妆品牌大多依靠线下渠道起家。珀莱雅近年来大力发展线上渠道,但线下渠道依然贡献了大量营收。据珀莱雅财报,2019年,线下渠道营收146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691%。
扎根线上的新锐美妆品牌,也在重金布局线下。2019年1月,完美日记在广州开设首家体验店,截止今年9月底,完美日记已经有200家门店,并声称要在2022年开出600家门店。
完美日记突出重围的这些年,美妆已经成为中国零售行业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过去,中国风靡的化妆品品牌中,大部分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家,即使在珀莱雅、丸美崛起的时代,也没有打破被国外品牌统治的格局。
但如今,这一格局正在被改写。2020年,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了最新的美妆市场趋势报告,在护肤品类中,百雀羚、大宝、巴黎欧莱雅、Olay、妮维雅排名前五,虽仅有百雀羚是国产品牌,但位列第一。
而在彩妆品类中,唯一的国产选手完美日记也夺下了第一,美宝莲纽约、魅可、迪奥、卡姿兰排在其后。
放到线上,趋势则更加明显,国产品牌在美妆品牌榜单的席位越来越多。 2019年双十一,自然堂、百雀羚、完美日记、薇诺娜跻身榜单前十。
新锐品牌中,首次参加双十一的花西子1小时实现销量破亿,完美日记13分钟破亿,是首个登上天猫榜首的国货彩妆品牌。
不过,国产新锐美妆品牌低毛利、高营销的模式正在面临争议。
目前新锐美妆品牌的产品定位依然在中低端,产品价格大多在20到200元之间,是在压缩毛利率的背景下提升了销量。
与之对应的是品牌的营销费用高企。据时代周报今年5月报道,完美日记公关部人士表示公司毛利目前低于行业水平,更有报道称完美日记的营销费用就占到收入的40%-50%。
玩家最终走向的结局必将是提升定价,让投入产出比为正,何况目前完美日记们还在布局线下,这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要到扭亏为盈,完美日记们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新锐美妆品牌尚有脆弱之处,老玩家亦在补齐短板。竞争远未到终局,而产品、营销、渠道都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变量。
虽然说整容这件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包容,所以大家对自己的脸进行微调也是没有关系的,毕竟女为悦己者容。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女明星打死不承认自己整了容,而赵本山的女儿球球近日则在直播中爆料自己整容了,但是她仅仅是对脸部进行微调了而已,既然本人都出面承认了,那么她整容必然也是真的。
整容这项身体手术其实出现很久了,大家对自己的脸不满意就可以通过手术来改造,最为常见的整容手术就是拉双眼皮、开眼角、垫鼻子、削骨等,很多明星的“卡姿兰大眼”跟“瓜子脸”其实就是通过削骨完成的,但是大部分明星都会说自己的脸小其实是因为拔牙了,但是拔牙是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普通人拔牙对脸部没有任何影响,反倒是明星们拔牙就会变瘦,这样的谎言恐怕除了粉丝也没有人会相信了。
随着整容技术的完善,以及大众对整容包容性的提高,现在不仅女明星会整容,男明星也会整容,只是明星们通过化妆完全能够遮掩住整容的痕迹罢了。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明星就是不承认自己整容的事实,所以那些敢大胆直言自己整容了的明星,不知道打了多少虚伪明星的耳刮子。就拿赵本山的女儿球球来说,这就是一位大胆的勇士,她本身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美女,而且她对自己容貌也不是很满意,所以她也去整容医院进行了多次微调,而她本人对于这一点也是不避讳的,她都敢在自己的直播间当着那么多观众的面承认自己整容,这样的勇气不知道会令多少明星汗颜。
不过,即使如今的整容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了,但是整容依然是有很高的风险了,例如昨天登上热搜的演员高溜,她便是整容失败的典型,她的鼻子都因为整容而毁容了。另外,娱乐圈很多明星整容以后都会让脸部变僵,例如前段时间登上《我就是演员》第二季的张檬,她就是属于脸部填充物太多,如今即便是没有假体了,脸部看起来依然是非常僵硬和松弛的,所以说大家在考虑要不要整容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整容失败的风险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住的。
目前定下来的常驻嘉宾有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王大陆,作为“史上最年轻MC阵容”的他们,每一期都要面对不同的挑战。
90后小鲜肉组成的明星阵容,让众多粉丝为之疯狂,其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要数TFBOYS的队长王俊凯。
王俊凯这么火也不奇怪,毕竟他不仅颜值高、形象乖巧,而且还是个段子手潜力股,像早前他用“ 我的卡姿兰大眼睛 ”的流行梗,主动拉近与粉丝的距离,小螃蟹们顿时被苏到,纷纷表示wuli凯爷的眼睛真是名副其实的“ 卡姿兰大眼睛 ”!
粉丝们也发挥了脑洞,玩得不亦乐乎,一箩筐的“ 卡姿兰大眼睛” 自制表情包和段子涌现,狠狠地刷了一大波屏。满屏都是王俊凯 “卡姿兰大眼睛”,隔着屏幕都能发出十万伏特的电流,把各路网友们电得简直不要不要的!
↓↓↓
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而且印象最深的美妆广告,非卡姿兰莫属。80、90后的宝宝对 蔡依林 的卡姿兰大眼睛广告最熟悉不过了。嗯,暴露年龄的时候又到了~
在08年,百变天后Jolin代言卡姿兰,她极高的人气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都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到了有一个专业领导彩妆品牌叫卡姿兰,有一种大眼睛叫卡姿兰大眼睛。
凭借着超高的人气和雄厚的实力,在09年之后,卡姿兰开始在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主流卫视投放电视广告,成为中国第一家有产品广告登陆各大卫视的专业领导彩妆品牌,“ 卡姿兰大眼睛 ”slogan也开始渗透到家家户户。
在2012年,另一位亚洲天后 萧亚轩 接替蔡依林成为代言人,两大天后的代言接棒,让更多人关注卡姿兰,掀起了又一波热浪。
这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是海报还是广告风格,卡姿兰品牌对自身形象又再一次做了提升,直逼国际一线大牌。
卡姿兰利用强大的明星效应,不仅让很多粉丝愿意买单,还吸引了很多新的消费者使用,而卡姿兰优秀的产品质量,也令她们对这个品牌赞不绝口。
同时,网上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有关“卡姿兰大眼睛”的段子和神吐槽,不知不觉中,卡姿兰的品牌形象已经渗透到所有爱美人士甚至是可以说是男女老少的生活里去,得到大家的认可。
2015年,积累了良好口碑的卡姿兰继续出击,签下新晋国民女神 郭碧婷 作为代言人。郭碧婷清新亮丽的女神形象,让更多90后变成卡姿兰的忠实粉丝,她代言的微雕大眼双头睫毛膏也拯救了很多小眼睛的妹纸。
在2016年卡姿兰更是斥资冠名了江苏卫视的综艺节目《看见你的声音》。
除了有范冰冰、韩庚等大牌加盟,精彩的节目效果、“最会唱歌的段子手”薛之谦搞笑主持,都让《看见你的声音》自播出以来就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1亿,收视率高居前五点击超过6亿。 “卡姿兰大眼睛 看见你的声音” slogan和OK眼手势也是迅速在网上病毒传播。
网友神剪辑节目中的卡姿兰大眼睛手势,简直太魔性。
数据的背后,代表着卡姿兰的名声再度飙升,稳坐中国第一彩妆领导品牌的地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卡姿兰大眼睛”迅速占据各大媒体渠道和社交平台,一时间“卡姿兰大眼睛”的神段子光速传开。
为了和粉丝们互动,连品牌官微、明星大V和媒体大大都参与到玩梗的行列里来。
最会搞事情的海尔也在寻找卡姿兰大眼睛↓
连新浪广东这种传播新闻为主的媒体报道个台风也不愿错过卡姿兰大眼睛↓
看到大家都玩出花来了,卡姿兰也放出了自制的表情包一起嗨,不少童鞋都跑去卡姿兰官方微博去下载这些萌萌哒表情。
受到卡姿兰官方的启发,网友们纷纷加入到搞事情的队伍,创作出一堆自制表情包。
很有传播灵敏度的卡姿兰还顺势搞起了粉丝福利活动,这些举动都令卡姿兰亲和、时尚、爱玩的品牌形象更深入人心。
欣茹快手怎么没有了的原因是账号被人盗了。因为是使用了不安全的网络环境可能会导致密码泄漏的。欣妹妹是一个快手视频作者,经常发一些跳舞的土味视频,更换账号以后改名小欣。李颖萌。快手网红欣妹妹真实名字叫李颖萌,拥有一双卡姿兰大眼睛,在快手分享化妆视频和舞蹈视频,曾经由于一个舞蹈视频一夜爆火,人们都认识了她,她很宠粉,经常给粉丝送小礼物
自从“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综艺节目火了之后,里面的30位姐姐们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的。得到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了。这让我们说其中七位姐姐与哪些高端品牌合作了,因为基本“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每一期我都看过了。所以呢,我也去了解了一下,也是知道一些的。 沈梦辰呢,成为了YSL品牌的代言人之一。其实其中还有其他三位姐姐,那就是吴昕、张雨绮、郁可唯。这个品牌主要是体现比较年轻的形象,他们几个比较适合,所以就选择了她们。
李斯丹妮,成为了兰蔻的代言人之一,因为李斯丹妮的形象一直都是比较酷酷的,走的中性风的路线。也特别有时尚感,所以她比较适合美妆品牌。其实呢,兰蔻还选中了一个里面的姐姐,那就是金晨,因为金晨的形象也比较适合,可甜可盐还可飒。 宁静,成为了vivo的代言人之人,因为宁静是大姐,由于敢说敢做的直爽性格深得大家的喜欢,国民度比较高,也比较适合vivo品牌的推广。同时选中的也有金晨,这个舞蹈跳得特别扎实的姑娘。
黄圣依,成为了OLAY得代言人之一,因为黄圣依的富太太形象还有她的气质就特别适合这个品牌,所以选择了她。其中选中的还有其他两位姐姐,张萌和吴昕。 还有孟佳,虎牙直播也邀请了孟佳作为推广人,其中呢还有其他姐姐,李斯丹呢,郁可唯,许飞。
自从姐姐们因为“乘风破浪的姐姐”而火之后,接到的资源越来越多,各大品牌找她们合作的也特别多,希望她们越来越好。
我觉得赵露思的演技还是非常好的,赵露思,1998年11月9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就读于中国台湾明道大学。2016年,参加由芒果TV推出的歌手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海选活动,自此开启了她的演艺之路。
在电视剧《天雷一步之春花秋月》中赵露思演技就非常好,演的非常逼真,把活泼搞笑的形象展现的活灵活现。虽然随着事态的发展,她一度以为上官秋月利用她而逐渐变得成熟懂事,赵露思把成熟忧郁的形象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哦!我的皇帝陛下》这也是一部古代玄幻的电视剧,赵露思在里面方言不断切换,东北话、台湾话、普通话自由切换,在里面饰演了一个穿越的形象。可见赵露思演的形象大部分都是古装而且活泼可爱的形象较多,按照赵露思的演技,希望以后可以给大家带了一种不一样人物,赵露思穿古装也是非常漂亮的,本身雪白的皮肤,还有高挺的鼻梁很加分,素颜也是照样美美的。
2019年的开端引来了开门红,20岁的赵露思获得了年度网络潜力演员奖。而后主演的治愈系超级网剧《最动听的事》播出,在剧中饰演了贝耳朵,赵露思出道以来虽然作品不是很多,但是在戏里的表现都很被网友们所认可和喜爱。
文| AI 财经 社 刘雪儿
编| 孙静
连续两月GMV落后竞品
天猫彩妆第一渴求线下
北京海淀黄庄不仅是线下教育的圣地,也潜藏着不少美妆品牌店。完美日记北京第一家店就位于欧美汇商场一层,店铺两面墙都是临街的玻璃橱窗,五六个柜台上摆着形色各异的眼影盘、粉底液、口红等彩妆。
听说有“满299减100”的活动,一个女孩问:“怎么这么便宜?我以前都在网上买。”导购解释称,线下活动比较多,5月开业以来人流量一直挺大的,尤其底妆、眼影、刷子卖得很好。
图/视觉中国
作为天猫彩妆的头部国产品牌,完美日记一头扎入线下的重生意。根据官方介绍,截至8月11日已开店160家,其中今年以来新增120家,到年底的目标是200家,2022年要超过600家。
完美日记财大气粗。8月17日, 科技 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称,完美日记正在寻找新一轮1亿-2亿美元的融资,成功后估值为40亿美元。而今年3月初,完美日记刚完成1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约20亿美元。就最新融资传闻,完美日记对AI 财经 社称“不予回应”。
据银泰百货内部人士透露,完美日记正在和商场沟通大面积铺设专柜,此外毛戈平等彩妆品牌也开始入驻线下商场。除了美妆品牌自己开店,集合多品牌的纯渠道美妆集合店也在撒网,刚拿到融资的KK集团旗下的集合店调色师,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两个月内,抄铺近100家,预计8月底要开满200家。
彩妆品牌Venus Marble创始人陈建邑发现,国产彩妆今年开始发力线下,但由于疫情,各家近几个月才集中发力。“完美日记就是线上彩妆的天花板,他们去年做了30亿元,但线上已经基本饱和。”
完美日记曾是不折不扣的天猫国产彩妆第一品牌。在其2019年第二次参加“双11”时,总成交额便超过MAC等国际品牌,成为首个登顶天猫“双11”彩妆榜的国货品牌。曾有欧莱雅内部人士向AI 财经 社透露,他们的研究名单中已经剔除了韩国的爱茉莉,而新增了完美日记。
但今年以来完美日记逐渐增长乏力。华创证券的商社组给出数据,在线上销售上,5月,完美日记GMV为202亿元,以300万元之差落后于同行花西子;6月,完美日记GMV为198亿元,落后花西子3700万元。
AI 财经 社分别向两家求证这组数据的真实性,双方都没有回应。另一彩妆品牌的创始人则表示,“数据属实”。
线上增长放缓和获客成本抬升,给了网红品牌延伸线下的动力。
化妆品行业管理专家白云虎告诉AI 财经 社,现在多数社交媒体的流量算法已经从获客转变为投入产出比,原来只算买多少流量,现在要算引流后的实际下单率,“线上消费者饱和,获客成本已经很高,大部分品牌商投1元能获得12元、15元甚至2元的销售额都是效果好的,顶级的能做到10元。”
这对完美日记影响不小。它主要靠早期流量成本不高时,借新兴渠道起来,增长黑盒Growthbox公号曾统计过完美日记的发家史:14万篇小红书笔记、13万场淘宝直播、近万条信息流广告素材,以及成千上万条抖音、B站和快手视频。
一家彩妆品牌创业者苏子夏吐槽完美日记的打法,“MCN机构都被完美养坏了,完美不还价一直买,MCN会觉得彩妆类报价就这么高,直接影响到腰部品牌,现在的采买价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他透露,粉丝200万以上稍微能带货的抖音红人报价已涨到50万元以上。
这直接影响到完美日记的毛利水平。据时代周报今年5月报道,完美日记公关部人士表示公司毛利目前低于行业水平,更有报道称单完美日记的营销费用就占到收入的40%-50%。
完美日记对AI 财经 社的求证尚未回应,苏子夏认可完美毛利行业垫底的说法。据他了解,完美日记的毛利应该不到10%,而他家品牌的渠道店毛利超30%,天猫店毛利达48%-49%,“营销费占收入的30%左右是 健康 的”。而国际品牌的毛利率一般在70%以上,以完美日记对标的欧莱雅为例,其2019年销售费用占比仅为203%。
线下流量成本实际比线上低——这是Noisy beauty创始人麦子的结论。他家的化妆品集合店容纳了以国潮为主的彩妆品牌,及以欧美和日本为主的护肤品牌。“我们匡算过,品牌方做线上大量赔钱,流量成本占到销售额的40%-50%甚至更高,而线下天然喜欢帮品牌方维护自己的价格体系,不希望你降价,因为线下讲究坪效,很注重客单价。”
从更大意义上说,线下寄托着完美日记走出天猫的野心,它决定和无数淘品牌一样选择出走,不甘于只做天猫美妆第一。那么,线下能帮助完美日记迎来第二春吗?
线下突围有多难?
“淘品牌要想走出一片天空,线下相对靠谱,但这条路对单品牌来说不太好走。”投资人肖云这么看。
他认为完美日记开店有两个不利条件:一是彩妆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不高,主要图好看,而非像护肤品那样注重成分和产生依赖;二是单品牌的SKU较少,两相作用就导致用户在店里没有比较,单店销售额会受影响,投资起来并不划算。
图/视觉中国
五岳资本合伙人钱坤认为,零售行业很多单品牌都没法独立开店,尤其主打预包装产品的品牌。肖云进一步分析称,“玩得转的要么是现制现售、有体验有服务趁新鲜吃的,如喜茶、星巴克及其他餐饮;要么是高客单价的品类,如服装鞋帽等百货,但彩妆在零售的盘子里占比很小,尤其还是一个单品牌,所以独立开店不容易。”
而国际品牌多以专柜为主、单品牌门店为辅,比如欧莱雅集团旗下的巴黎欧莱雅,2017年才走出百货专柜,在华开了三家单品牌店。即使做专柜和单品牌店的线下渠道,步伐也很谨慎,比如欧莱雅旗下的兰蔻入华21年后,终端渠道才272家;注重渠道的雅诗兰黛集团,进入中国27年来门店加专柜才近千家,相当于每年开30多家。
“线下大规模开店本质上不是品牌想要的,而是资本想要的,只是拔苗助长。”在白云虎看来,零售是一个系统,需要靠时间和经营增强竞争力,只靠资本快速拓展几乎没有成功案例,他甚至不看好线上品牌通过单独开店进行的线下转型。
“原因在于基因不同,渠道的经营策略、利润分配模型不同,就会出现价格管控矛盾。”白云虎补充说,“线下的运营成本和难度远高于线上,本质是to B生意,而线上擅长to C经营,从toC到to B更难走。”白云虎下了个甚至有点悲观的论断——线上品牌往线下走,如果用传统经营方式,几乎没有做成的。
苏子夏也认为这更多是烧钱打法,“线下店是建立品牌的最好方式,但能否帮完美日记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坦白讲我不怎么看好,因为用户要比较(产品),但完美的产品没啥不一样。”
麦子则看好完美日记的调整,“全渠道是品牌的标配打法,天猫是打出声量和速度,但品牌的根还在线下。完美的团队实力、增长速度、融资实力都能撑起线下布局。”
不过麦子也承认,年销售过亿的品牌都开得起线下店,但不一定管得好,“如果不开个三五十家甚至100家,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麦子算了笔账,以200平米的店铺为例,讲究点的装修要100万元,加上押金得150万元,商品备货得六七百万元,房租每月2万-200万不等,加上人工等费用启动资金得小1000万元。他经营的Noisy beauty化妆品集合店平均80-150平米,启动需要几百万元,正常六个月回本。
而完美日记的店铺只卖自家产品,最大的成都店有1000平米。完美日记方面相关负责人告诉AI 财经 社,其标准门店在100平米左右,会选择年轻用户爱逛的商业体,目前以购物中心为主。
除了高额开店成本外,线下的管理难度也不小。“怎样在松散的状态下保持每天高效工作是最大的挑战”,麦子自己甚至借用当兵时的军事理论,采用“铁三角”管理方式:政委负责统一思想,参谋长来出谋划策,军长则是统一管理协调,保证专人专事,把复杂执行拆成一个个标准化模块。
骨感的现实下,很多新兴国产彩妆选择进入彩妆集合店,而非自己开店。而完美日记财大气粗,自然有能力开店,但开店后的经营管理和效率还是一个大问号。
国产彩妆的护城河在哪里?
既然线下很难成为完美日记再次翻牌的筹码,那么还有其他出路吗?这似乎是国产彩妆品牌共同的疑惑——走出营销制胜的光环,以完美日记为代表的国产彩妆的真正护城河在哪里?
图/视觉中国
完美日记诞生于国产彩妆爆红的2017年。钱坤发现,随后几年短视频在小红书、快手、抖音上爆发,大大降低了彩妆教学门槛;而短视频用户以学生等低龄人群居多,国货产品较便宜,直接将化妆人群从25-40岁拉升到15-40岁,于是2018年整个大盘子比2017年翻了快一倍。
陈建邑还记得最初创业时的涨势:萨德事件影响了中韩贸易,韩妆生意受阻给了国货机遇,他家的大理石眼影2017年8月上线,四个月后GMV超6000万元,2018年6个SKU揽下近3亿元GMV。
这是以往国产彩妆不可想象的。研究化妆品行业多年的白云虎告诉AI 财经 社,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发展有三个阶段:1995-2015年,主抓三四线城市的化妆品店的低端渠道,趁用户对市场行情不了解,用渠道营销驱动,定高零售价格,如珀莱雅、卡姿兰、自然堂等品牌。
2015年至今是第二阶段,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用户购买变得理性,传统渠道优势被削弱,品牌开始以线上做突破,更注重品质感和性价比。
如今,国产彩妆遇到新瓶颈,白云虎将方向指向第三阶段即未来阶段,“中国品牌要想长久不衰,需要两方面突破,第一是产品品质,加大科研投入和原配方创新,第二是打造品牌认知。”他补充说,中国很多本土品牌挺不过第一个生命周期(12-20年),就是因为不注重品牌和品质,而本末倒置看重渠道营销、不合理的性价比等。
白云虎指出,国际品牌的科研投入一般占收入的3%-5%,中国占比较高的品牌如珀莱雅能有2%左右,但收入基数不同,差距也较大,如欧莱雅2019年研发投入高达985亿欧元,全球20个研发中心有近4000名研发人员,平均每年申请近500个专利。
完美日记也在发力,今年3月宣布与OEM公司科丝美诗合资建厂,投资7亿元建研发和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投产,未来产值可达20亿元。科丝美诗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代工厂,与迪奥、欧莱雅、香奈儿等都有合作。
白云虎认为科丝美诗科研有一定竞争力,在产品配方上投入也挺大,但不一定是顶尖,完美日记在当下作此选择,倒也符合这一阶段的发展诉求。
“你今天真好看”App首席配方师Gigi透露,代工厂研发更看重市场潮流,上新速度较快,而品牌方的研发看重品牌调性。配方师小K补充说,代工厂的配方师每天疲于应对客户需求和产品仿样,很难像品牌方配方师一样沉下心打磨最优配方产品。
Gigi和小K分别曾在欧莱雅、强生工作过。他们透露大公司的产品研发周期往往长达两三年,原因之一是测试较齐全。小K告诉AI 财经 社,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一般分纯配方开发和前端(基础)研究两块,前者针对区域市场消费偏好研究地域配方,这些产品往往需要经历好几个月的稳定性测试、微生物检测、刺激性检测及功效评价,后者重点研究5-10年后可能爆发的前沿 科技 。
在化妆品领域,护肤品注重成分,功效性更强,对研发要求高,但研发是否同样是彩妆的护城河,对此业内一直颇有争议。
钱坤透露,他没有投彩妆品牌的一个核心原因,是产品层面没有本质差别。他认为在产品区分度不强、品牌选择众多时,渠道价值就会凸显,照此逻辑,他所在机构投了彩妆集合店调色师。
Gigi认为,彩妆领域除了粉底液等底妆产品对研发要求较高外,眼影、腮红、口红等要求不高,更多是潮流取向。“彩妆的侧重是紧跟潮流,一般大公司的产品稳定性没问题,他们更希望是引爆一个热点,说白了核心是市场营销。”小K补充说。
在流程上,消费者也更容易受到营销的影响,同步看,消费者的新需求也会最终反馈到研发端,再由后者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新需求的产品,比如让配方师选择消费者更青睐的原料,这也是市场上出现很多“成分党”消费者的原因之一。
这意味着,完美日记在线下店之外,后续发力的研发也困难重重。
当然完美日记没有停止折腾,从彩妆延伸到护肤的多品牌策略成为又一条出路。2019年完美日记陆续推出多个护肤产品。今年3月,全新品牌“完子心选”入驻天猫,涵盖护肤、彩妆、美容仪器、个人护理、饰品、美瞳等品类,4月又有传闻说其收购指甲油品牌“小奥汀”。
白云虎不大看好这种延展,“本土品牌做得成功的,基本是在做产品。某个品类做得好,但品牌还没有打透时,延伸到其他品类,消费者可能不会认。”
天猫店显示,完子心选除了王一博代言的面膜月销过万外,其他产品月销集中在一两百。而完美日记店铺里,月销过万的有30件单品。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国产彩妆品牌,完美日记开了社交化营销制胜的先河,为国产彩妆杀出一条血路,但在爆红和增速瓶颈后,无论是线下铺渠道、建厂做研发,还是多品牌策略,寻找第二春都成为新的难题。
在资本助推后,如何保持品牌初心,走出中国本土品牌的生命周期魔咒,也是时间赋予完美日记的答卷。
(应采访对象要求,苏子夏、肖云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