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红柳。红柳,又名柽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属红柳科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广泛分布。 物学名中文名:红柳 别名:乌柳、怪柳 英名:branchy tamarisk 学名:Tamarix ramosissim
红柳广泛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乌兰察布 红柳
高原、宁夏河东沙地、及青海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在国外分布于阿富汗、伊朗、土耳其、蒙古、前苏联及欧洲东部。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红柳科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2~3米,多分枝,枝紫红色或红棕色。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05~2毫米,先端锐尖,略内弯。总状花序生于当年枝上,长2~5厘米,宽3~5毫米,组成顶生的大型圆锥花序,苞片卵状披针形,花梗短;萼片5,卵形;花瓣5,倒卵形,淡红色或紫红色,花盘5裂;雄蕊5;花柱3,棍棒状。蒴果长圆锥形,3瓣裂。种子顶端簇生柔毛。
编辑本段植物特性
红柳3月中旬至4月开始萌发生长,5月下旬至7月开花,或花期一直延续到9月底至10月初,6月下旬开始结果,7月上旬开始成熟。在一个花序上,果熟期不一致,下部果实先熟,顶部的最后成熟,持续时间较长。果熟后种子即行飞散,种子小难于采集。故若采种,应及早采果,以防籽落。种子长04~05毫米,每克种子约6万粒。根系发达,直根深入土中,接地下水,最深者可达10余米。侧根多水平分布,甚广阔,且多细根。根株萌发力强,耐沙埋,沙埋后可于根颈处萌发大量纤细的不定根,枝条亦迅速向上生长。由于这种特性,在沙区往往形成高大的柽柳沙堆,成为独特的景观。也耐风蚀,因风蚀而暴露的根系,可萌发出很多新枝条。它还极耐沙害。生长较快,寿命长,在适宜条件下,幼龄期年平均高生长50~80厘米,4~5年高达25~3米,10年生可达4~5米,地径7~8厘米。寿命可达百年以上。红柳耐旱、耐热,尤对沙漠地区的干旱和高温有很强的适应力。红柳为喜光灌木,不耐荫蔽。喜低湿而微具盐碱的土壤,在土壤含盐量05~07%的盐渍化土壤上能很好生长,但在土壤表 红柳
层0~40厘米含盐量2~3%的盐土上生长不良。对流沙适应能力差,在高大流沙丘上栽植,亦生长不良。红柳主要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湖盆边缘和河流沿岸,成为盐化低地及其上沙丘群上的一种建群植物,群落覆盖度20~30%至40~70%,伴生植物种随生境条件亦有很大差别。在塔里木盆地地下水位2~4米的较湿润的盐渍化较轻的盐化草甸土和草甸盐土上,伴生有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个别地段有残留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还有长穗柽柳(Tamarix elongata)等几种红柳,草本层常见的有芦苇(Phragmites austttralis)、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小獐茅(Aeluropu littoralis)等,总盖度可达40千克70%。在额济纳河下游草甸盐土上,伴生有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大花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总盖度达40~60%。在乌兰布和沙漠北部湖盆周围重盐渍土上,伴生有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碱蓬(Suaeda sp)、芦苇等,总盖度30~40%。
编辑本段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红柳在我国干旱地区对养驼业是重要的饲料。在春夏季节,骆驼乐食其嫩枝,到秋季则不喜食其粗硬的枝条。青鲜时其他家畜不食;秋后山羊和绵羊采食其脱落的细枝,马和牛不食红柳。红柳的嫩枝叶富含无氮浸出物和灰分,粗蛋白质含量中等,而粗纤维含量是较低的。其蛋白质品质是中等的,9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占其干物质的4%,大体同谷实玉米中所含者相仿。综合论之,红柳可评为中等的饲用植物。红柳当前除饲用外,主要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和固沙林。红柳5月下旬至7月开花,花期一直延续到9月底至10月初,蜜粉比较丰富,有利于蜜蜂繁殖。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红柳造林可植苗或扦插,一般以植苗为好。采用播种或扦插育苗。种子在发芽期和苗期要求土壤湿润,宜经常灌水。播种以春播为好,也可夏播。多采用“水面落种法”播种,每平方米水面撒种子10克,如方法得当,每平方米可得苗500余株。当年苗高50~80厘米时,即可出圃。扦插育苗时,选1厘米粗的一年生枝条,截成30~40厘米长的插穗,在春季扦插。宜选地下水位较高,轻度或中度盐化沙地及有灌溉条件的其他土壤造林。造林地应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编辑本段红柳介绍
红柳遍地生根、开花、结果。沙丘下的红柳,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很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红柳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春天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鹅黄的嫩芽,接着会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能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因此,藏族老百姓又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据悉,红柳亦称柽柳,落叶小灌木,叶绿花红,枝叶可供药用,为沙漠盐碱地造林树种。大芸是一 红柳
种常用药材,药名叫肉苁蓉,属一年生寄生植物,茎叶黄褐色,花为紫褐色,茎可入药。因此,野生大芸遭受滥采乱挖之厄运,资源衰竭,市场干货一公斤50多元,人工种植适逢其时。由于大芸必须寄生于红柳根部,所以人工种植红柳必须先行,以期规模发展大芸种植业,种植大芸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身处大漠边缘的阿瓦提县丰收三场敢为人先,规划种植大芸10000亩,首批实施2000亩。此举真乃"开发荒漠经济,建设绿色特区,人造神木之园,但闻花香鸟语"。 戈壁滩的荒漠,在车的行驶中蔓延,一望无边,与天相会,那里看不透的雾朦锁住漫漫戈壁的荒凉。天空湛蓝蓝的,白云却静止在飞动的思绪中。稀疏的骆驼刺草与风细语,吐露昨夜的星光索影。沙石沉静,久候丝绸之路上的骆铃声声,飘落远古的古城墙头,戈壁中的繁华,远逝早已熟睡的城市沧桑。古炮台周围的四起狼烟,随古战场中奔腾的战马,也跌入历史的隧洞。戈壁滩上一片沉寂,任车轮辗过的岁月流入它的胸怀,悠悠的注视着它的一切!远远望去,一簇簇红云错落戈壁,生命的感受在红柳的枝头绽放,黄沙般的寂寞中,红柳的紫色枝条,渐渐敲醒沉静中的戈壁,希望扎根在戈壁的浅滩,把缕缕灿烂照耀在苍凉的戈壁深处。茫茫的戈壁滩上,红柳绿中含着淡紫的身姿会带你给戈壁荒漠中不曾有的飘逸,你不禁回目凝视,寻找荒凉中久违的温柔,在干渴的戈壁上,红柳面对风沙的无情,夜幕下的寂寞,无惧狼嚎鬼啼,依然把亲切的微笑留下,留给戈壁的荒凉,它知道冷漠的戈壁需要爱的温暖来溶化,巨大的戈壁苍穹有多少宝藏等待挖掘。红柳无声的繁衍在戈壁的荒滩上,它的根植入大地的深处,吸收着戈壁盐碱中的层层苦涩,化解戈壁土壤中仇视生命的元素,迎来绿色的种子,酝酿着来年的春天,一片片绿洲将在戈壁升起,海市蜃楼中的湖水、村庄可以从天边移来,戈壁瓜果遍地,绿树成荫,通往丝绸的路,不再留下孤旅人的呻吟。绵延的国道载着古老戈壁的梦,缓缓施展,一路欢笑挥洒在戈壁的上空,白云掠过头顶。也许你此刻正流浪在心灵的沙漠戈壁中,你要知道这世界上还有红柳这种植物,身披一片温新的阳光,可以根植于你心灵的深处,吸取你的苦闷,引来绿洲的渠水,滋润你即将干枯的心灵。红柳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婀娜的风韵,也没有甘甜的果实,却有着最执著的根蒂,和戈壁紧紧相依,能耐住寂寞的风寒,守候无人的荒漠,经受黑夜的挑战,托起岁月的太阳,把戈壁沙漠般的心灵,变幻一片丰厚的土地,增添绿色的希望!而红柳,始终生长在戈壁的大沙漠中,没有树,没有小草,白天与风沙较量,夜里与星星做伴。
在散粉中添加少许柔肤水,用散粉刷后面的木质棒将其压紧实就可以制成粉饼了。
散粉是化妆品的一种,专业名称是“定妆粉”,又名“蜜粉”。一般都含精细的滑石粉,有吸收面部多余油脂、减少面部油光的作用,可以全面调整肤色,令妆容更持久、柔滑细致,并可防止脱妆。多用于彩妆的最后一步,刷好散粉,就代表妆容完成。
此外,散粉还有遮盖脸上瑕疵的功效,令妆容看上去更为柔和,尤其适用于日常生活妆。所以说,要使妆容精致、持久,用散粉来定妆这一程序不可或缺。
从历代本草文献记载及实践体验,本品具有祛风定痉、解毒疗疮、散肿定痛、兴阳起痹等作用。可是,近世只重外用,忽视内服,淹没其功,实属可惜。然则本品不仅为疡医要药,对内科某些疾患亦甚有效。其功用主要有四:
1治关节肿痛:
本品功能稠痹祛风,对关节肿痛久而不消,具有佳效,所以《别录》说它有治“历节肿出”之功。作者经验,凡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见关节僵肿,久而不消,甚至变形,参用本品,颇有助益。
2治恶核癌肿:
癌肿在祖国医学文献里,除了宋代《卫济宝书》的“癌疾”、《直指方》的“癌疮”。明代《外科启玄》的“癌发”等记载是直道其名外,其他尚有许多疾患,如恶疮、附骨疽、石疽、流注、恶核、翻花、黑疗、症瘕、积聚、噎隔、崩漏、浊带等论述中,亦包括多种癌肿在内。 蜂房,《别录》说它能“治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可使“诸毒均瘥”。
张文仲方用蜂房三指撮,温酒送服,治崩中、漏下五色之症(按此症很象子宫癌疾患)甚效。《验方新编》的乳癌散亦以蜂房为主药,故友樊天徒氏曾指出:“蜂房、全蝎、蜈蚣、守宫等品,对某些恶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上海市曙光医院曾用蜂房、全蝎等治疗乳癌及癌肿转移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等症。近几年来,各地用它治疗癌肿的报道日益增多。由此可知,蜂房在治疗癌肿恶核方面是很值得深入探索的一味药品。
3治阳瘘、遗尿:
本品具有兴阳益肾的作用,对阳瘘不举及遗尿失禁,效用可靠。
4治痈疽瘰病:
本品解毒杀虫、消痈疗疮的功效显著,外科常用之。如《证治准绳》“蜂房膏”之治凛病,验方“消肿化毒膏”之治痈疽肿毒,“三生散”之治恶疮怪症等是。又如海门县中医院用带子蜂房、山羊角等分,焙研成粉,每服6~9克,日服一次,治搭背及其他疮疡甚效。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在配伍应用上,合细辛煎汤漱口,可治牙痛;合半枝莲治疗肿恶核;合蝉衣能脱敏,治尊麻疹及其他皮肤搔痒症;合花蜘蛛治阳痿不举;合桑嫖峭治遗尿失禁;合地鳖虫、全蝎、僵蚕治痹证;合乌梢蛇、地鳖虫治顽固腰痛;合苦栋子、两头尖治乳癌;等等。
一般内服用量,汤剂为每日6~12克;散剂每次1~2克,一日二次;病情严重而阳虚较甚者,可酌加量。为了增强疗效,虽连续大量服用,临床上亦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及毒性反应,外用剂量根据需要而定。阳证痈疡有化脓趋势者,应予慎用。
5治鼻炎
蜂巢即蜂窝,它是蜜蜂用分泌的蜡质构成。这种巢是治疗鼻炎的良药。老旧蜂巢具有治疗肝炎、鼻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疗效。研究表明,蜂巢制剂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现代研究
据日本药学家实验报道,蜂房有强心、利尿、止血、驱虫等作用。本品含有蜂蜡、树脂、挥发油、钙、铁等。它的醇、醚及丙酮浸出液皆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尤其以丙酮浸出液作用最强,并有增强心脏运动、利尿和一时性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
本品即能内服,又能外敷。
扩展资料:
蜂的种类繁多,蜂巢的形态也千奇百怪,从其形体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蜜页式;蜜蜂一般是家养的,其巢建造在人工制作的蜂箱(木箱)中,大形态是块状的悬挂在蜂箱的顶部,养蜂的人把它叫做蜜页,取下蜜页加工成蜂蜜或者其他的蜂蜜成品,如蜂王浆等。
(2)、莲蓬式:小群的蜂一般将蜂巢建造在屋檐、窗沿、石坎等下部,它的蜂室少到3—5个,多到几十个;大群的蜂则建巢在树枝上,直径可达50cm左右,有数百蜂室,形体像倒悬的莲蓬,有人形容这种蜂巢是‘家室倒悬,藏蜂蕴毒,嘚秋乃化,是蜂室’。
(3)、地穴式:一些蜂把巢建造在泥土之中,一般见到的都是单室的结构,也有有蜂群体建造的地穴式蜂巢,很少见到,故无法形容它的具体形态。
蜂房
出处《神农本草经》。
英文名 NIDUS VESPAE
别名露蜂房、马蜂窝、蜂巢、野蜂窝、黄蜂窝、百穿之巢
来源本品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Polistes olivaceous (DeGeer)、日本长脚胡蜂Polistes japonicus Saussure 或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
采制贮藏全年可采,但常以秋冬二季采收。晒干或略蒸,除去死蜂死蛹后再晒干,除去杂质,剪块,置通风干燥处,防压防蛀,以备生用或炒用。
性状本品呈圆盘状或不规则的扁块状,有的似莲房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腹面有多数整齐的六角形房孔,孔径3~4mm或6~8mm
背 面有1 个或数个黑色短柄。体轻,质韧,略有弹性。气微,味辛淡。质酥脆或坚硬者不可供药用。
结构 最少的材料,最多的空间。
六边形的内角为120度,3个六边形刚好可以围成360度,不浪费一点空间。
边数超过六边形,则会浪费空间;边数少于六边形比如四边形三边形虽然不浪费空间,但浪费材料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经。
功效祛风,攻毒,杀虫,止痛,抗过敏。
主治龋齿牙痛,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过敏性体质。
用法用量3~5g。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敷患处,或煎水漱或洗患处。
摘录《中国药典》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