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肉类不是发物?

什么肉类不是发物?,第1张

海腥类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禽畜类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发物优点:

发物能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于发物具有的催发或诱发作用,食疗上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畅,使用蘑菇、竹笋等发物,可起到助其透发、缩短病程的作用。又如多食海腥发物以催发牛痘等,都是利用了发物具有的诱发作用。

注意事项:

当食物对病后调整康复不利时要忌口。大病初愈,消化力弱,正气未复,饮食失当,可使病情反复或变生他疾。如鱼、虾、蟹、贝、椿芽、蘑菇以及某些禽畜肉、蛋等,曾患过敏性疾病者,应注意选择避食。又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后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油腻厚味之物。

参考资料:

-发物

人物简介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我国明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是李思塘(曾从吴兴名家朱远斋学过医药)之外孙,万历癸丑进士缪昌期的同族兄弟。原籍江苏常熟,旅居长兴多年,考中秀才,与张时泰同科,移住金坛县,和王肯堂共处一邑。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主要经历

缪希雍约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八岁父死,亲朋走散。因十七岁患疟疾,延医疗之久而不愈,检《素问))“夏伤于暑秋必^疟,按感受暑邪治好了个人的小恙,且“方弱冠”,门户衰落,世累纠缠,以是多见愤激,碍膺之事十常八九,数婴疾病”,对岐黄之道产生兴趣,乃同无锡高攀龙的入室弟子司马铭鞠为友讨论习医。他认为温热阳明证居多,善用清醇寒凉折之,以重用石膏偏于养阴而驰名、凡遇险、怪之证,“俗医相顾却走”,人们“必拱手质请缪先生”。缪氏一生交友甚广,曾结识沈晋恒(字亮震)、张遂臣(字卿子)、王文禄(字世廉,即沂阳生)、唐不岩诸学者,不断同任丘僧裴在涧(客居金坛西禅寺)、督学陈赤石、别驾于润甫、铨部章衡阳、太学张旋浦、翰林史鹤亭、四明虞仰韶、中承沈少卿、金坛庄敛之相互礼尚往来。好搜集民间验方,所开“刀匕汤液与俗医左”(曲肱道人丁元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序)。同王肯堂友谊较好,于南京无私地介绍了自己用酸枣仁补血的经验,尔后又将桑白皮治鼻塞、健脾开胃消食止泻的效方资生丸也传给了他;“凡宇泰所辑诸书,仲淳皆参订焉”(王宏翰《古今医史》)。

著作

《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

学术内容 1变而通之疗伤寒

缪公论治伤寒病,综合时代与地点之不同,颇“多独开门户”,化裁仲景成法,如对太阳之治,弃麻桂而主用羌活汤。这是因为江南之域,“从无刚劲之风,多有湿热之患。”而羌活正是祛风散寒除湿之要品,故为君药。同时,病值秋深冬月加紫苏、葱白。如病人自觉烦躁,喜就清凉,不喜就热,兼口渴,即欲传入阳明,羌活汤中宜加石膏、知母、麦冬,大剂与之,得汗即解。

2创三要诀治吐血

缪仲淳治疗吐血时,认为吐血病机主要为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肝气升发太过,肝不藏血,气逆火升刑于肺金,伤于阳络。气逆血亦逆,火升血外溢。当然,由气火亢旺,肝不藏血引起其他出血如咯血、衄血亦可施用,因此提出论治吐血三要诀,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3重视脾胃善甘润

东垣《脾胃论》治脾,究属偏于升阳刚燥,缪氏虽崇其说,然又有所发展,慎用苦寒克伐之品,如黄连、山桅、黄柏、知母之类,以免伤脾作泄。而温燥劫津之品,如白术、陈皮虽曰健胃除湿,救标则可,多服反能泻脾,以其能损津液。故亦宜适可而止,而不能漫用。他指出,脾虚有十二证,总方有脾阳不振和脾阴不足之别。脾阳不振宜温养之,脾阴不足则清养之。对于久病之体,脾阳虽伤,脾阴不足,治之兼顾脾阴。但若惑于脾喜燥恶湿则每流于刚燥,故缪氏又告诫:“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之法而不知甘寒滋润益阴。”有鉴于此,调理脾胃他常用人参、白扁豆、山药、莲肉、橘红、茯苓、炙甘草、大枣或枣仁、石解、沙参、麦冬、白芍、砂仁、麦芽等。

4真假内外辨中风

缪仲淳认为,“中风有真假内外之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并指出其不同之处。真中为感受外来风邪,在西北高寒,风气刚猛之地,真气空虚之人,易为所中,且可分中脏、中腑、中经络。中脏之人多死,中腑之人多成废人,中经络之人,则可调理而瘳。真中治则为先解散风邪,次则补养气血,方用小续命汤。药用桂枝、麻黄、生熟附子、羌独活、防风、白芷、南星之属。类中则由“多热多痰,真阴既亏,内热弥甚,煎熬津液,凝结为痰,壅阻气道,不得通利,热极生风,以致猝然僵仆。”患病之人多在“无刚猛之风而多湿热之气”的长江以南,如江、浙、福建、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表现为或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或半身不遂。发病的先期,多可表现为内热证候,如口干舌苦,大便闭结,小便短涩。“类中”的病机,刘河间认为是将息失宜,水不制火;朱丹溪认为是湿热相火,中痰中气。缪氏在吸收他们学说的基础上,认为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虚,而阴虚者为多,与外来风邪迥别。法当清热(天门冬、麦冬、甘菊、白芍、白茯苓、天花粉、童便)、顺气(紫苏子、批把叶、橘红、郁金)、开痰(贝母、白芥子、竹沥、荆沥、括萎仁)治其标,治本则宜益阴(天门冬、甘菊花、怀生地、当归身、白芍、枸杞子、麦门冬、五味子、牛膝、人乳、白胶、黄柏、白疾黎之属)和补阳(人参、黄茂、鹿茸、大枣)。缪氏认为“类中”若误用治“真中风”的药,则“轻变为重,重则必死。”

5辛凉发散疗痧疹

缪仲淳将痧疹主症归纳为多咳嗽多嚏,眼中如泪,多泄泻,多痰多热,多渴,多烦闷,甚则躁乱咽痛,唇焦神昏。并总结了治痧疹的特点,指出痧疹乃肺胃热邪所致,“殆时气瘟疫之类欤!”故治痧疹不宜依证施治,惟当治本以解邪热,则诸证自退。解其邪热以清凉发散为主,药用辛寒、甘寒、苦寒以升发之。惟忌酸收,最宜辛散,设施温补,祸为旋踵。辛散如荆芥穗、干葛、西河柳、石膏、麻黄;清凉如玄参、薄荷、竹叶;甘寒如麦冬、生甘草、蔗浆;苦寒如黄芩、黄连、黄柏、贝母、连翘,皆应用之药也。初起时,痧疹必兼咳嗽,但不能止咳,痧疹多兼喘,勿用定喘药。宜用大剂竹叶石膏汤加西河柳、玄参、薄荷。凡热势甚者,即用白虎汤加西河柳,切忌用升麻,服之必喘。泄泻者切忌止泻,用黄连、升麻、干葛、甘草。并认为疹家不忌泻,泻则阳明之邪热自解。疹后咳嗽,以清热消痰,勿用五味子等收敛之剂。痧后泄泻及便脓血皆由邪热内陷,大忌止涩,惟宜升散,仍用升麻、干葛、白芍、甘草、白扁豆、黄连。痧后元气来复,脾胃虚弱,宜用白芍、炙甘草为君,莲肉、白扁豆、山药、麦冬、龙眼肉为臣,多服必渐强。痧后生疮不已,宜用金银花、连翘、玄参、甘草、怀生地、胡麻、黄连,浓煎饮之良。

临床应用

缪希雍勤于钻研医道,勇于实践,对疾病的辨治独具匠心,其诊疗特色可概括为:变而通之疗伤寒;创三要诀治吐血;重视脾胃善甘润;真假内外辨中风;辛凉发散疗痧疹。

轶事典故

他因事游京师,将老母委托康孟修赡养,其母泻痢,康氏夫妇以子媳身份护理之,死后“敛以美材”(见李延《是南吴旧话录》卷二),足见社交之广,尽皆休戚与共者。

缪公“重气节,娴经济”,为当地豪士。杨涟始上任常熟知县时,首先拜访他,并虚心向其求教,仲淳推荐隐湖大富翁毛清帮助 开发水利、传授种植谷物的经验,还怂恿毛清之子毛晋到拂水山庄谒钱谦益为师,建设藏书楼(毛氏建有汲古阁、目耕楼),高价收买宋、元刻本,造佳纸(毛氏造有毛边、毛泰纸)印刷出版书籍。

缪希雍性格豪放,先生和西冷诗社成员交往,每于花朝月夕“谈古今国事盛败,兵家胜负,风发泉涌,大声殷然,欲坏墙屋”,笾豆肴核,“酒酣耳热”,胸臆顿开,讲微言大义,“仰天叫呼”,逸兴遄飞,有宋人刘克庄描述之风:“推到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剪梅》),“痛饮需醉乃罢”(钱谦益《本草单方》序)。

人物评价

缪氏之临证立论深邃,构思灵巧,语简法备,为后世众多贤哲所称道。自薛己以下,温补之风盛行时,缪氏能大胆抒发已见,倡导清凉,值得赞赏和学习。行医之余,勤于笔耕,积三十年心血,终撰成多本著作,《神农本草经疏》和《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其代表作,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故在当时就声誉卓著,与李时珍同列传于明史。

后世影响

缪希雍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缪氏认为“伤寒”是多种感染性疾病的统称,发于冬则正“伤寒”,发于春夏则为“温病”、“热病”,属于“非时不正伤寒之谓”。不论“伤寒”、“温病”,其“邪气之人,必从口鼻”,这是他的创见,对于明清时代温疫、温病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是对形成温病学派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治疗吐血方面,他提出了治疗吐血三要诀;对于脾胃病的论治,缪氏善长甘润清灵之法;缪仲淳治中风用药甘润清灵,为清叶天士临床中风之治,开了门径,亦为张山雷治中风八法奠定了基础;在治疗痧疹方面,其所著《痧疹论并治法》、《痧疹续论》二文,至今在临床上还起着指导作用。

重要观点条文摘录

缪希雍认为从汉代至明代已“千年有余,风气饶矣,人物脆矣,况在荆扬交广粱益之地与北土全别,故其药则有时可改,非违仲景也。实师其意,变而通之,以从时也,如是则法不终穷矣。”

“血不行经络者,气逆上壅也。”

“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气平则血有所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矣。”

“气有余即是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患也。降火必用寒凉之剂,反伤胃气,胃气伤则脾不能统血,血愈不能归经矣。”

“胃气者,即后天元气也。以谷气为本,是故经曰:脉有胃气曰生,无胃气日死。又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可见先天之气,纵犹未尽,而他脏亦不致速伤,独胃气偶有伤败,以至于绝,则速死矣。”“谷气者,譬国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胃气一败,则百药难施。”

第一节 亚健康

痰湿内生:香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 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 上火

胃 火:大山楂颗粒 宽中顺气丸 清胃黄连丸 快胃舒肝丸

肝 火:泻青丸 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 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 肩周炎 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 腰背痛 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 中风以及后遗症 :

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 眩晕

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 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 便秘

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 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 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 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 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 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 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 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 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 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 补益资生丸 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 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 良附丸 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 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 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 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 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 痰饮内阻:二陈丸

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 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 血虚证:宁坤养血丸 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 心肌炎

营心丹

第十五节 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 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

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 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 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

痰湿蕴肺:二陈丸 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

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 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 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 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 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 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 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 冠心安口服液 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 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

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

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

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

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第二十三节 心悸

心血不足证:安神补心丸

阴虚火旺证:养血安神丸

心阳不足:营心丹

心血瘀阻证: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节 高血压

瘀血阻络: 痰瘀互结,风痰上扰, 愈风宁心片

肾阴亏虚:阴虚阳亢、肝阳亢盛、 久强脑立清、牛黄降压丸、杞菊地黄丸

肾阳亏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金匮肾气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第二十五节 骨折

接骨:回生第一丹

活血化瘀消肿:跌打丸

第二十六节 痔疮

地榆槐角丸 如意黄金散

第二十七节 儿童感冒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第二十八节 成人感冒

风热:清热感冒冲剂 灵翘解毒颗粒 安嗽化痰丸 风寒:参苏宣肺丸 参苏丸

第二十九节 哮喘病

寒症哮喘:气管炎丸 热证哮喘:定喘止嗽丸 长久哮喘:老年咳喘胶囊

第三十节 小儿发热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里热证:小儿清热宁颗粒

第三十一节 肺痨病 利肺片

第三十二节 中暑

中暑的紧急救治: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暑厥用苏合香丸

暑湿遏表:藿香正气水、四正丸、仁丹

暑热蒙心: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紫雪丹

气阴两竭:生脉饮

第三十三节 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颗粒

第三十四节 银屑病

克银丸

第三十五节 红眼病

黄连上清片 明目蒺藜丸

第三十五节 糖尿病

止渴降糖胶囊

第三十六节 不孕症

调经促孕丸 五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节 闭经

调经益灵颗粒 复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节 白带病

脾肾两虚:千金止带丸

湿热下注:二妙丸

肝火旺盛型:泻青丸、龙胆泻肝丸

第三十九节 毛囊炎

解毒凉血合剂 如意金黄散

第四十节 中医美容之道

养血:阿胶 通便:通幽润燥丸

第四十一节 中药祛痘

解毒凉血合剂 清热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节 慢性咽炎

利咽灵片

第四十三节 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调味舒肝丸、舒肝和胃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六君子丸、平胃丸

无明显症状,但是CT检查有脂肪肝:同仁清脂茶

第四十四节 风湿

风湿关节酒

第四十五节 小儿疳积

肥儿丸 烂积丸

第四十六节 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栀逍遥丸、理气化瘀口服液 气虚:参芩白术丸、清血内消丸

肺为蕴热:解毒凉血合剂、栀子金花丸

血虚肝旺:龙胆泻肝丸、血府逐瘀汤

第四十七节 中医祛斑

气滞血瘀型:理气化瘀口服液

肝郁内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加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参芩白术丸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外用:养荣祛斑膏、珍珠末面膜

第四十八节 痢疾

加味香连丸、泻痢固肠丸

第四十九节 癫痫

医痫丸

第五十节 前列腺炎

肾虚精亏:知柏地黄丸

气滞血瘀:前列舒乐胶囊

虚中夹实:癃闭舒

嗜食烟酒辛辣: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一节 骨质疏松症

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百合更年安颗粒

脾气虚:参芩白术丸补中益气丸

肾阳虚:参茸三鞭丸 强阳保肾丸

第五十二节 虚寒证

气虚血亏: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营卫不和:虚汗停颗粒

虚火内炽:二至丸、知柏地黄丸

邪热郁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

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第五十四节 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分清五淋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五节 高血脂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

气血不足:参桂鹿茸丸、永盛合阿胶

痰湿中阻:二陈丸 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节 扁桃体发炎

风热外侵:喉症丸

胃火炽盛:清胃黄连丸、喉症丸

肺肾阴虚:喉症丸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弱:参芩白术丸、喉症丸

第五十七节 男性不育

肾精亏虚: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

肝气郁结:舒肝丸、逍遥丸

命门火衰:强阳保肾丸、参茸三鞭丸

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加味地黄丸

气滞血瘀:乌金丸 痰湿内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节 湿疹

热重于湿:龙胆泻肝丸

湿重于热:参苓白术丸

血燥:皮肤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节 心脏病

心血不足:安神补心丸

心气不足:营心丹

滋阴补气:强心丹

第六十节 黑眼圈

女性肾经虚寒:永盛合阿胶、加味青娥丸

男性肾经虚寒:强阳保肾丸

第六十一节 老年痴呆

肝阳上亢:杞菊地黄丸

肾精亏虚:参茸三鞭丸

痰湿蒙闭:苏合香丸

第六十二节 过敏

健脾补气:归脾丸、参苓白术丸

补肾固肾:参茸三鞭丸

调和营卫:防风通圣丸

脾肾同补:补益蒺藜丸

第六十三节 白内障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脾虚湿热: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

第六十四节 老年耳聋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参苓白术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亏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同仁清脂茶、二陈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六十五节 女性排卵障碍

闭经症:调经促孕丸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者:内补养荣丸、安坤赞育丸

阳虚体胖者:金匮肾气丸

第六十六节 肿瘤

抑制癌细胞扩散,癌症辅助治疗:西黄丸

口疮类: :

心脾两虚 ---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

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

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五软(指小儿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发生于五、六岁以内的小儿,为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障碍的疾病):

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内伤发热:

阴虚发热---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

肝郁发热---加味逍遥丸

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牙痛:

风火牙痛---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

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

中风: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

心悸:

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

水肿:

水湿浸渍---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

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水痘:

湿毒外袭---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

目赤肿痛:

外感风热---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

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

目涩: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

肝肾亏虚---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

目痒:

风邪外袭---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失眠:

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两虚---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

耳鸣耳聋:

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

脾胃虚弱---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瘀阻---血府逐瘀口服液

厌食:

脾失健运---曲麦枳术丸

脾胃气虚---参苓白术丸

汗证:

营卫不和---桂枝合剂

肺气不固---玉屏风颗粒

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散

头痛:

风寒外袭---川芎茶调散/都梁丸

风热上扰---芎菊上清丸/清眩丸(片)

肝阳上亢---降压片/脑立清

痰浊阻遏---半夏天麻丸

瘀血阻滞---天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咳嗽:

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小青龙合剂

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秋梨膏/二冬膏/川贝枇杷膏

痰湿犯肺---二陈丸/橘红丸

肝火犯肺---黛蛤散/清气化痰丸

肺虚咳嗽---百令胶囊/金水宝胶囊/养阴清肺胶囊

肺火咳嗽---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膏)/除痰止嗽丸/清气化痰丸

小儿)风寒咳嗽---解肌宁嗽丸/儿童清肺丸

风热咳嗽---桑菊感冒片/解肌清肺丸

痰热咳嗽---清金理嗽丸

眩晕:

肝阳上亢--脑立清/磁朱丸/杞菊地黄丸

肾精不足--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亏虚--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半夏天麻丸

瘀血停留--血府逐瘀口服液/正天丸

烧伤:

獾油/紫草膏/生肌玉红膏

粉刺:

肺胃实热--连翘败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肺益火丸/颠倒散

湿热蕴结--归参丸/二妙丸/茵陈五苓丸

脾虚湿蕴--参苓白术丸

痔疮:

湿热夹风,迫血妄行--地榆槐角丸/止红肠辟()丸/消痔散/脏连丸/鳖甲消痔胶囊/荣昌肛泰

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

感冒:

风寒感冒--感冒软胶囊/感冒清热冲剂/防风通圣丸/桂枝合剂/通宣理肺丸(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柴黄片/抗胶囊

气虚感冒--参苏理肺丸/玉屏风颗粒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六合定中丸/祛暑丸

感冒(儿):风寒感冒--小儿羌活丸/九保丹

风热感冒--小儿感冒清热冲剂/妙灵丹

暑邪感冒--香苏正胃丸

感冒夹湿--至宝锭/小儿百寿丹

感冒夹惊--牛黄镇惊丸/琥珀抱龙丸

食积:

乳积停滞--小儿化食丹/小儿化滞丹

食积停滞--保和丸/大山楂丸

脾虚夹积--小儿健脾丸/小儿香橘丹

鼻衄:

肺经热盛--清肺抑火丸/荷叶丸

胃热炽盛--清胃黄连丸/小儿消热散

肝火上逆--当归龙荟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人参归脾丸

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姐妹丸/调经活血片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丸/艾附暖宫丸

气血虚弱--宁坤养血丸/妇宝金丸/八珍益母丸

肝肾不足--当归调经丸

月经先后不定期:

肝七郁滞---逍遥丸/七制香附丸

肾气虚弱---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月经先期:气虚不摄---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益气养元丸

肾气不固---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肝经郁热---加味逍遥丸

阴虚内热---大补阴丸/ /知柏地黄丸/固经丸

月经后期:

寒凝冲任---少腹逐瘀丸

阳虚内寒---艾附暖宫丸/女金丹

血虚失盈---八珍益母丸/八珍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

气滞血瘀---舒肝保坤丸/七制香附丸

月经过少:

血虚---内补养荣丸/人参养荣丸/八珍丸

肾虚精亏---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血瘀---益母草膏/少腹逐瘀丸

月经过多:

气虚---定坤丸/补中益气丸/乌鸡白风丸

血热---加味逍遥丸/荷叶丸

不孕症:

阳虚宫冷---暖宫孕子丸/艾附暖宫丸/女金丹/鹿茸粉/调经促孕丸

气血不足---八宝坤顺丸/乌鸡白风丸/安坤赞育丸/定坤丹/

肝气郁滞---妇科得生丹/七制香附丸/

寒凝血瘀---少腹逐瘀丸/十二温经丸

痰湿壅滞---二陈丸/越鞠丸

常食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香蕉、大枣、板栗及猪瘦肉、牛肉、鸡肉、牛奶、豆制品等。补益脾胃的中草药有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甘草等,与食物配制成药膳效果更佳。

下面介绍几则温胃祛寒食疗剂:

清炖鲫鱼

原料: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味精适量。

制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后放鱼上几片,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纱布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毫升,隔水清蒸半小时,取出药包加入味精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胃止痛,克辅治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也有效。

砂仁肚条

原料:砂仁10克,猪肚1000克,花椒、胡椒、葱白、生姜适量。

制法:按烧菜的一般方法制作。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胃脘冷痛,胀闷不舒,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

干姜粥

原料: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

制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服法:早晚各1剂。

功效:温中和胃,祛寒止痛。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

冬季喝点祁门红茶很好,养胃。特级的很有韵味,初泡分上下层次。别泡太多

养胃记住“红黄绿白黑”

何为“红黄绿白黑”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总让人们为如何“保胃”伤透了脑筋,这位医胃专家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如何才是合理的膳食结构呢,很简单,邱健行列出了九个字:“红黄绿白黑”和“一二三四”。

所谓“红黄绿白黑”,是邱健行通过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五种对健康大有裨益的食物:

“红”是指西红柿(即番茄),一天一个西红柿,患上前列腺癌的几率减少45%;

“黄”是指玉米、胡萝卜,这些食物维生素A多,缺乏维生素A的孩子容易感冒、发烧、扁桃体炎;中年人容易患癌症、动脉硬化;老年人容易眼睛发花、视力模糊;

“绿”是指前面提到过的绿茶;

“白”是指燕麦片,它不但可降低胆固醇,还对糖尿病、减肥有特别好的功效,此外还能通大便;

“黑”是指黑木耳,科学实践证明黑木耳能降低血黏度,每天吃5-15克就行了。

何为“一二三四”

至于“一二三四”,是关于每个人每天健康膳食的四个要点。

“一”是每天一袋牛奶,日本有句话是“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我们中国的膳食有很多优点,但是缺钙,几乎90%的人都缺钙”,他指出,正常每天每人需要800毫克钙,但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伙食里只有500毫克,还有300毫克的缺口———正好一袋牛奶就有300毫克的钙,所以每天补充一袋牛奶,就补充齐了。

“如果有些人喝牛奶实在不习惯,那就喝酸奶,再不行就喝豆浆”,邱健行说。

“二”是250克主食,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即半斤大米或麦面粉,“体力劳动多的可以多一些,一些稍胖体力劳动又较少的女性可以适量减少一点,”但吃饭要按四条规矩进行:饭前喝汤,进食速度慢,多咀嚼,晚饭吃得少,这样体重就很容易维持正常。

“三”是三份高蛋白,每份可在一两瘦肉、一个鸡蛋,2两豆腐、2两鱼虾、2两鸡鸭、半两黄豆中任意选择,每天要有三份———比如早上吃了一个荷包蛋,中午吃一个肉片苦瓜,晚上吃2两豆腐或2两鱼。

“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有粗有细,就是要粗细粮搭配,营养有互补作用,一星期吃三四次粗粮,如棒子面、老玉米、红薯等,对健康有好处。不甜不咸是说不要净吃甜的,或不要吃太多甜的;也不要吃得太咸,一天吃6克左右的盐就适中。三四五顿,是指每天吃的餐数,一般人都是三四餐,怎样安排“五餐”呢———早餐与午餐中间加一顿点心餐,下午四五时吃一顿,晚饭吃得晚一些,这样总量不变而不是越吃越多。七八分饱是指吃饭要七八分饱———离开饭桌时还未饱,还想吃也让自己离开饭桌。

养胃美食精彩推荐

■木瓜鲩鱼尾汤

用料: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

制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功用:滋养、消食。对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有辅助疗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鲩鱼,味甘,性温。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滞。

■参芪猴头炖鸡

第一节

痰湿内生: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 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

胃火:大山楂颗粒 宽中顺气丸 清胃黄连丸 快胃舒肝丸

肝火:泻青丸 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

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

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

中风以及后遗症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

眩晕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

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

便秘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

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

虚秘:阿胶、蜂蜜

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

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

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

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

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

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

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

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 补益资生丸

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

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 良附丸

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

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

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

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

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

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

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

痰饮内阻:二陈丸

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

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

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

血虚证:宁坤养血丸

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

心肌炎:营心丹

第十五节

痛经

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

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

气 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

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 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

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

痰湿蕴肺:二陈丸

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

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

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

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

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

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

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

心绞痛 : 心可宁胶囊 冠心安口服液 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 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 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 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 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 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第二十三节

心悸

心血不足证:安神补心丸

阴虚火旺证:养血安神丸

心阳不足:营心丹

心血瘀阻证: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

第二十四节

高血压

痰瘀互结,风痰上扰,瘀血阻络:愈风宁心片

阴虚阳亢、肝阳亢盛、肾阴亏虚:久强脑立清、牛黄降压丸、杞菊地黄丸

肾阳亏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金匮肾气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第二十五节

骨折

接骨:回生第一丹 活血化瘀消肿:跌打丸

第二十六节

痔疮

地榆槐角丸 如意黄金散

第二十七节

儿童感冒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第二十八节

成人感冒

风热:清热感冒冲剂 灵翘解毒颗粒 安嗽化痰丸

风寒:参苏宣肺丸 参苏丸

第二十九节

哮喘病

寒症哮喘:气管炎丸

热证哮喘:定喘止嗽丸

长久哮喘:老年咳喘胶囊

第三十节

小儿发热

风寒:儿感清口服液

风热:小儿清解颗粒

里热证:小儿清热宁颗粒

第三十一节

肺痨病 利肺片

第三十二节

中暑

中暑的紧急救治: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暑厥用苏合香丸

暑湿遏表:藿香正气水、四正丸、仁丹

暑热蒙心: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紫雪丹

气阴两竭:生脉饮

第三十三节

更年期

百合更年安颗粒

第三十四节

银屑病

克银丸

第三十五节

红眼病

黄连上清片 明目蒺藜丸

第三十五节

糖尿病

止渴降糖胶囊

第三十六节

不孕症

调经促孕丸 五子衍宗丸

第三十七节 闭经

调经益灵颗粒 复方益母草膏

第三十八节

白带病

脾肾两虚:千金止带丸

湿热下注:二妙丸

肝火旺盛型:泻青丸、龙胆泻肝丸

第三十九节

毛囊炎

解毒凉血合剂 如意金黄散

第四十节

中医美容之道

养血:阿胶

通便:通幽润燥丸

第四十一节

中药祛痘

解毒凉血合剂 清热解毒口服液

第四十二节

慢性咽炎

利咽灵片

第四十三节

脂肪肝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调味舒肝丸、舒肝和胃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六君子丸、平胃丸

无明显症状,但是CT检查有脂肪肝:同仁清脂茶

第四十四节

风湿

风湿关节酒

第四十五节

小儿疳积

肥儿丸 烂积丸

第四十六节

扁平疣

肝郁血瘀:丹栀逍遥丸、理气化瘀口服液

气虚:参芩白术丸、清血内消丸

肺为蕴热:解毒凉血合剂、栀子金花丸

血虚肝旺:龙胆泻肝丸、血府逐瘀汤

第四十七节

中医祛斑

气滞血瘀型:理气化瘀口服液

肝郁内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加龙胆泻肝丸

脾虚湿热型:理气化瘀口服液、参芩白术丸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

外用:养荣祛斑膏、珍珠末面膜

第四十八节

痢疾

加味香连丸、泻痢固肠丸

第四十九节

癫痫

医痫丸

第五十节

前列腺炎

肾虚精亏:知柏地黄丸

气滞血瘀:前列舒乐胶囊

虚中夹实:癃闭舒

嗜食烟酒辛辣: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一节

骨质疏松症

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百合更年安颗粒

脾气虚:参芩白术丸 , 补中益气丸

肾阳虚:参茸三鞭丸 强阳保肾丸

第五十二节

虚寒证

气虚血亏:人参养荣丸、补中益气丸、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营卫不和:虚汗停颗粒

虚火内炽:二至丸、知柏地黄丸

邪热郁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

第五十三节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困脾:香砂六君子丸

脾胃虚弱:补益资生丸、平胃丸、蔘桂理中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十全大补丸

肝胃不和:快胃舒肝丸

寒热错杂:泻痢固肠丸

血瘀肠络:九气拈痛丸

第五十四节

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分清五淋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第五十五节

高血脂

脾虚湿盛:参芩白术丸

气血不足:参桂鹿茸丸、永盛合阿胶

痰湿中阻:二陈丸 同仁清脂茶

第五十六节

扁桃体发炎

风热外侵:喉症丸

胃火炽盛:清胃黄连丸、喉症丸

肺肾阴虚:喉症丸知柏地黄丸

脾气虚弱:参芩白术丸、喉症丸

第五十七节

男性不育

肾精亏虚: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

肝气郁结:舒肝丸、逍遥丸

命门火衰:强阳保肾丸、参茸三鞭丸

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加味地黄丸

气滞血瘀:乌金丸

痰湿内盛:香砂六君丸

第五十八节

湿疹

热重于湿:龙胆泻肝丸

湿重于热:参苓白术丸

血燥:皮肤病血毒丸

第五十九节

心脏病

心血不足:安神补心丸

心气不足:营心丹

滋阴补气:强心丹

第六十节

黑眼圈

女性肾经虚寒:永盛合阿胶、加味青娥丸

男性肾经虚寒:强阳保肾丸

第六十一节

老年痴呆

肝阳上亢:杞菊地黄丸

肾精亏虚:参茸三鞭丸

痰湿蒙闭:苏合香丸

第六十二节

过敏

健脾补气:归脾丸、参苓白术丸

补肾固肾:参茸三鞭丸

调和营卫:防风通圣丸

脾肾同补:补益蒺藜丸

第六十三节

白内障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脾肾阳虚:四神丸

气血两虚:永盛合阿胶、参桂鹿茸丸

脾虚湿热:参苓白术丸、木香顺气丸

第六十四节

老年耳聋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参苓白术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亏虚: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

痰浊中阻:同仁清脂茶、二陈丸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六十五节

女性排卵障碍

闭经症:调经促孕丸

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者:内补养荣丸、安坤赞育丸

阳虚体胖者:金匮肾气丸

第六十六节

肿瘤

抑制癌细胞扩散,癌症辅助治疗:西黄丸

附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 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

九味羌活丸: 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

感冒清热颗粒: 用于风寒感冒

午时茶颗粒: 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

败毒散: 用于风寒感冒

通宣理肺丸: 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

参苏丸: 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

银翘解毒片: 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双黄连颗粒: 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儿感冒颗粒: 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柴胡口服液: 用于外感发热

保济丸: 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藿香正气水: 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二、清热中成药

牛黄解毒片: 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银黄口服液: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板蓝根颗粒: 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抗病毒口服液: 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三黄片: 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黄连上清丸: 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

牛黄上清丸: 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

紫雪: 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

片仔癀: 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龙胆泻肝丸: 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

左金丸: 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二妙丸: 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六神丸: 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西瓜霜咽喉含片: 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

清热消炎宁胶囊: 主治热毒证,消炎止痛,舒筋活络

十滴水: 主治中暑证

六合定中丸: 主治夏伤暑湿、宿食停滞证,症见恶寒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六一散: 主治暑湿证,症见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痱子刺痒

仁丹: 用于中暑呕吐、烦躁恶心、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三、温里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小建中合剂: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

香砂养胃丸: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四逆汤口服液: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脉微欲绝

参附注射液: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用于急救

艾附暖宫丸: 理气补血,暖宫调经,主治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腰酸带下

四、理气中成药

逍遥丸: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

越鞠丸: 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复方田七胃痛胶囊: 行气和胃,制酸止痛。用于气滞型胃脘疼痛

五、理血中成药

速效救心丸: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 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梗

舒心口服液: 主治冠心病及心绞痛引起的气虚血瘀、胸闷胸痛、气短乏力

心通口服液: 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胸痹气虚痰瘀交阻证,冠心病及心绞痛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等

血府逐瘀口服液: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停滞胸中而见胸痛、头痛、通入针刺有定处,或呃逆干呕、午后潮热等

复方丹参片: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冠心苏合丸: 理气宽胸,止痛。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

地奥心血康胶囊: 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淤血内阻之胸痹、心悸等

苏冰滴丸: 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闷、心绞痛、心梗及冠心病

灯盏花素片: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

川芎嗪注射液: 用于缺血性中风、胸胁刺痛、跌打肿痛、头痛等

绞股蓝总苷片: 用于高脂血症,症见心悸气短、眩晕头痛、健忘耳鸣或脘腹胀痛

复方天仙胶囊: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对食管癌、胃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配合放化疗可提高其疗效

元胡止痛片: 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

三七伤药片: 舒经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瘀阻、关节痹痛

康莱特注射液: 用于脾虚痰湿或气阴两虚型原发性肺癌、肝癌、结肠癌,手术前后或不宜手术者均可使用

十灰散: 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血崩及一切出血不止者

断血流片: 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产后出血及各种出血,单纯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云南白药: 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肺结核出血、溃疡病出血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六、补益中成药

玉屏风口服液: 益气,固表,止汗。用于气虚外感证,症见自汗恶风

参麦注射液: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等

生脉饮: 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补中益气丸: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人参健脾丸: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痛便溏等

四君子丸: 补气名方,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刺五加片: 用于脾肾阳虚者

胃乃安胶囊: 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养胃舒: 用于气阴两虚引起的胃脘胀痛、纳差,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上述症状者

参苓白术散: 主治脾虚湿盛证,症见饮食不化、四肢乏力、面色萎黄等

四物合剂: 补血名方。主治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

归脾丸: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气短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

人参养荣丸: 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病后虚弱

八珍丸: 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合方剂,用于气血两虚

十全大补丸: 用于气血两虚且有温补之力

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亏虚证,症见腰膝酸痛、盗汗、遗精、消渴

大补阴丸: 主治阴虚火旺证,症见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百合固金丸: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

二至丸: 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月经量多

左归丸: 主治肾阴不足,症见头晕目眩、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等

右归丸: 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遗精、腰膝酸冷

桂附地黄丸: 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消渴

五子衍宗丸: 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等

龙牡壮骨颗粒: 强筋壮骨,和胃健脾。主治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预防佝偻病、软骨病

七、安神中成药

天王补心丸: 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柏子养心丸: 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朱砂安神丸: 清心养血,镇静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

八、祛痰止咳中成药

橘红丸: 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

止咳橘红口服液: 用于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蛇胆陈皮散: 用于风寒咳嗽、痰多呕逆

蛇胆川贝散: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急支糖浆: 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

川贝枇杷糖浆: 用于感冒咳嗽及支气管炎

二陈丸: 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止咳定喘口服液: 辛凉宜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热、身热口渴

桂龙咳喘宁胶囊: 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等

蛤蚧定喘胶囊: 滋阴清肺,用于虚劳久咳、年老哮喘、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苏子降气丸: 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用于气逆痰壅、咳嗽喘息

你这不简单是气虚的问题,sy过多,首先会造成女性阴血亏损,脾通血,因此会造成脾失运健,不能统血,造成脾虚,脾胃湿热更加重血虚,时间一久就会造成气血双亏(气血同源),因此你单纯补气不行,要补脾健湿,滋养气血,这样你才有可能好转,建议你按照以下方法,服用三个月,看一看效果,此方法许多女性试过效果不错,建议试一试;

服用同仁堂补益资生丸运健脾胃,同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保健:

自制阿胶膏,东阿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分,打成粉状,那一小碗,放入半碗阿胶粉,加入少半碗黄酒(浸泡一夜),放入锅内蒸,带凝成膏状,取出,放凉,存入冰箱,每天早晚配合服用各一小勺

同时服用鲜王浆进行保养,每天10-20克,用于补充微量元素,美容养颜

附:同仁堂补益资生丸

份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白扁豆(去皮)、山药、南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莲子、薏苡仁(麸炒)、芡实(麸炒)、泽泻、豆蔻、化橘红、广藿香、桔梗、黄连。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状补益资生丸为黄褐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滋阴补气,调养脾胃。补益资生丸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胸闷作呕,食欲不振,精神倦怠,大便溏泄。

规格每丸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元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水谷之邪气感,则害于六腑。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KT 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素问》)

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 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名曰酒悖也。(《灵枢》)

哲言

《经》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又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浑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饮者水也,无形也。《经》又云∶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肺病则为喘咳、为肿、为泻,轻则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重而蓄积为满者,利下之。食者物也,有形也。《经》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又云∶食伤太阴厥阴,气口大于人迎两三倍者,或呕吐、痞满,或下利肠 。治分寒热轻重,轻则内消,重则除下,亦有宜吐者。《经》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然不可过剂,过则反伤脾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脾胃复伤,气愈不化,食愈难消矣。(李东垣)

水谷入胃,其浊者为渣滓,下出幽门,达大小肠而为粪,出于谷道;其清者化而为气,上升于肺;其至清而至精者,由肺灌溉乎四体,而为汗液津唾,助血脉,益气力,为生生不息之运用也;其清中之浊者,下入膀胱而为尿,出于小便;其未入而在膀胱之外者,尚为浊气,既入而在膀胱之内者,即化为水也。(《医学正传》)

百谷入胃,虽酸、苦、甘、辛、咸、淡者,味必变酸,而酸为木味,谷初入胃,亦若春生故耳。吾见食入顷而吐者必酸,再顷之必苦矣。苦是夏令,而味已二变矣。又再之必甘,是化成之天也。于兹时,清者为气、为津、为液、为髓、为血,浊者为便、为溺,已判然于其间。得秋味辛散,则内外上下,各得其所。若不及秋辛者,其溲如蜜,是失四变矣。若气血各归其道,是得冬藏,其味合咸;而汗,而血,而眵,而涕,而溲,皆咸者,是五变其味,谷化成始成终者也。《经》谓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者,此之谓乎。(卢不远)

伤饮

酒为水谷之液,血亦水谷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类,故直走血分。《经》曰∶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此之谓也。然血者神气也,血属阴而性和;酒者*气也,酒属阳而性悍。凡酒入血分,血欲静而酒动之,血欲藏而酒逐之,故饮酒者,身面皆赤,此入血之征,亦散血之征也。

○酒本狂药,大损真阴,惟少饮之,未必无益,多饮之,难免无伤,而耽饮之,则受其害者,十之八九焉。且凡人之禀赋,脏有阴阳,而酒之性质,亦有阴阳。盖酒成于酿,其性则热,汁化于水,其质则寒。若阴虚者纵饮之,则质不足以滋阴,而性偏动火,故热者愈热,而病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喘嗽、躁烦、狂悖等证,此酒性伤阴而然也。若阳虚者纵饮之,则性不足以扶阳,而质留为水,故寒者愈寒,而病为鼓胀、泄泻、腹痛、吞酸、少食、亡阳、暴脱等证,此酒质伤阳而然也。故纵酒者,既能伤阴,尤能伤阳,害有如此。(张景岳)

夫酒者清冽之物,不随浊秽下行,惟喜渗入者也。渗入之区,先从胃入胆,胆为清净之腑,同气相求,然胆之摄受无几;其次从胃入肠,膀胱渗之,化溺为多。逮至化溺,则所存者,酒之余质,其烈性,惟胆独当之。每见善饮者,必浅斟缓酌,以俟腹中之渗,若连飞数觥,则倾囊而出耳。(喻嘉言)

酒者,五谷之津液,米曲之华英,虽能益人,亦能损人,何者?酒有大热大毒。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是其热也;饮之易昏,易人本性,是其毒也。若避风寒,宣血脉,消邪气,引药势,无过于酒也。若醉饮过度,盆倾斗量,毒瓦斯攻心,穿肠腐胁,神昏志谬,目不见人,此则丧生之本也。(《医方类聚》)

补编

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其次莫如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今治酒病,用酒症丸,及牵牛、大黄下之,是无形元气受病,反下有形阴血,乖误甚矣。(《兰室秘藏》)

治酒病,宜发汗。若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郁则发之,以辛温散之,是从其体性也。是知利小便,则湿去热不去。若动大便,尤为疏陋。盖大便者有形之物,酒者无形之物,从汗发之,是为近理,湿热俱去。故治以苦温,发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湿也。

○按酒之为物,气热而质湿,饮之而昏醉易狂者热也,宜以汗去之;既醒则热去而湿留,止宜利小便而已。二者酌而用之,葛花解酲汤备矣。(王好古)

酒性虽热,体同于水。东垣乃谓饮者无形之物,此亦不能无疑;既待发汗利小便以去之,其可谓无形之物乎?(朱丹溪)

《准绳》书中,载有人伤酒发热,治以补剂加葛根,犹不禁其散,极言鸡距子之妙。赵以德治酒病,用鸡距子而愈,即此物也。苏州呼为“密六曲”,徽州呼为“金钩子”,九月有之。(《折肱漫录》)

伤食

食之欲也,思盐梅之状,则辄有所唾,而不能禁;见盘肴之盛,则若有所吞,而不能遏。饥思啖牛,渴思饮海,故欲之于人也如贼,人之于欲也如战。(谭子)

食物有三化∶烹煮糜烂日火化,细嚼缓咽曰口化,蒸变传送曰胃化。(秦西水)

宜少毋食多,宜饥毋食饱,宜迟毋食速,宜热毋食冷,宜零毋食顿,宜软毋食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也。(《冯氏锦囊》)

恶食者,心下痞闷,见食恶食,甚则恶闻食臭。不能食者,心下不痞满,自不能食。饥不欲食者,心下自不嗜食,若饥状。(《医阶辨证》)

冷食伤血,热食伤气,饱食伤胃,饥食伤脾;着气而食伤肝,食而着气伤脾;不意食而食伤脾,倍于常而食伤肠胃。

○人寤食而寐则否者何?人目张则卫气出外,目闭则卫气入内。卫气出外,主一身之动静云为,而脏腑空虚,故须饮食以助之;卫气入内,则百骸皆逸,其气默行于脏腑,故不食。是以寤食而寐则否也。(《医参》)

食则易饥,非火也。盖脾胃以气为主,气属阳,脾胃之阳已虚,又被苦寒之药,以泻其阳,则阳愈虚,而内空竭,须假谷气以扶助之,故易饥而欲食,食亦不生饥肉也。《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曰∶饮食不为肌肤。其斯之谓欤?(汪石山)

胃主受纳,脾司运化,故不食皆为中土受病。然胃之土,体阳而用阴;脾之土,体阴而用阳。胃实则痞满、气胀,胃虚则饮食不甘;胃热则饥不能食,胃寒则胀满不食。

○夫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实更虚,其气乃居。若醉饱过度,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填塞胸中,胃气不行,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此名食厥。(《张氏医通》)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诸病若能食者,势虽重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势虽轻必致延剧。然有当禁食与不当禁食之两途∶如伤寒邪传阳明,胃有燥热昏谵者;又如干霍乱之上下不通;或正值吐泻之际;或斑痧未透于表;或瘟疫邪客膜原;或疟邪交战之时;或六*之邪,充塞弥漫,呕恶痞胀;或伤食恶食等证,凡此禁其谷食可也。其余诸证不食者,当责之胃阳虚、胃阴虚,或湿热阻气,或命门火衰。要知淡饮淡粥,人皆恶之;或辛或咸,人所喜也。或其人素好之物,亦可酌而投之,以醒胃气,惟酸腻甜浊不可进。(《临证指南》)

补编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金匮》)

食在上者吐之。《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盖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故曰水出高源。食填闷乱,则两寸必盛;源塞流穷,则两尺自绝。吐去上焦之物,则金能生水,而肝木发生之气,亦得畅达耳。

○食在中者消之。食既下膈入胃,则不可吐,强吐之亦不能尽出;又不宜遽用下药,下早则伤中气,而清纯冲和之气,并为之下陷矣。故杂病酒积,下早每作痞气,当健脾消导为主。

○食在下者下之。如有食积,肠腹绞痛,手不可按者,不得不下。寒积用热药下之,热积用寒药下之。(《证治准绳》)

凡水谷入胃,随阳道而上升,则化液化精;随阴道而下溜,只完水完谷。

○脾气不健,水谷挟冷而填及太阴,非真实可知。此处邪正分争扰攘,甚而拒关,则阴阳之往来于上下者,遂惊惶错乱,各抵关而奔还,势使然也。乱实起于中焦,故乃抚其中焦,但求复我少火之阳,不必祛彼冷食之伤,以既伤在食,不可更伤以药,此清净画一之治也。

○食填太阴,抑遏少阳之气,碍其升路,则腹之胀痛,多连及胁。食填胃口,阻住膻中之气,碍其降路,则腹之胀痛,多连及心。部署虽殊,总宜酌以卑监之土则温之,敦阜之土则平之。

○五味入胃,五脏皆争欲得之,所恃为之作陈平,而各归其所喜。攻使得长养于五脏者,胃肠之力也。胃肠一虚,即为失宰,以致所喜非所得,所得非所喜,口中滋味,何由得美?稼穑既不作甘,又何由归形归化,以补精益气欤?所以滋味一失,寒热辄生,以中气虚寒,阳从外徙,无有定处故也。意欲招回此阳,使得温里宣外,仍宰厥职,则非理中不可。

○脾虚不磨,由胃阳之不运也。凡阳虚者,诸阴皆得凑之,冷食之伤,阴邪内犯,而寒中也。

故散寒行滞,燥湿舒脾,可以兼施,要莫外于温者为是也。(程郊倩)

饮食虽入中焦,其变化精微,实赖少火上蒸。中年之后,大病之余,元阳亏损,不能熟腐水谷,因而衰馁,易于停食,作痞作痛,为呕为泻,宜补火生土。譬之釜底加薪,水谷易熟也。(《玉机微义》)

虚人饮食所伤,及外感暴病新愈之后,当用六君子汤,理胃为主。内伤劳倦,及久病之后,当用补中益气汤,理脾为主。理脾则百病不生,不理脾则诸病续起。

○老人、虚人,易于伤食,或膨胀痞闷,或腹满作泻,当消补兼施,宜常服资生丸。

○伤食后,健脾须用枳术丸,合天行健之意。健者动也,内有枳实之动,能助脾之消磨运动耳。(李东垣)

夫饥饿不饮食与饮食太过,虽皆失节,然必明其二者之分∶饥饿胃虚,此为不足;饮食停滞,此为有余。

惟其不足,故宜补益;惟其有余,故宜消导,人之盛衰不同也。又有物滞气伤,必须补益消导兼行者;亦有物暂滞而气不甚伤,宜消导独行,不须补益者;亦有既停滞而复自化,不须消导,但当补益者。易老枳术丸,虽曰消导,固有补益之意存乎其间。若有形之物,非枳术丸所能去,则备急丸之属推逐而去之。观此则知消导补益之理矣。(朱丹溪)

当今方家,以平胃散出入增减,为调脾胃之准绳。盖平胃者,胃中高阜,则使平之,一平即止,不可过剂,过剂则反成坎矣。而枳术丸尤甚,今人以此丸为补脾之药,朝服暮饵,更益橘、半、香、砂,则又甚矣。至若山楂、神曲、麦芽,世常用之,山楂能化肉积,产妇儿枕痛者,煎服立化。不可轻用曲 者,以米与水在瓷缸中,藉曲以酿成酒,藉 以酿成糖;人身脾胃非瓷缸比,原有化食之能,今食不化,其所能者病也,只补助其能而自化。(《赵氏医贯》)

食填太阴,须健脾胃,候胃气转动,自能消化;如用克伐,非惟无益,而元气反耗矣。仲景制理中治中,实为祖方也。(王协中)

凡饮食不消,胸膈胀闷,须加行气药于消导剂中。予常治胸膈痞滞,饮食胀闷,用白术、陈皮、枳实、楂肉,加香、砂为丸,服之少顷,呕气数声,胸膈即宽,饮食即进,此皆行气之功。固虽伤于热食,须用芩、连,亦必加香、砂方效。不然,食方凝结,又益以寒凉,食安得行,气安得化,因成脾泄中满者多矣。(余傅山)

伤食,医多妄下,使清气下陷,则浊气不得下降,反生 胀。故东垣治以补中益气汤,升其下陷之清气,则浊气自降。

○俗有以食消食之法,以饭肉等所伤之物,烧灰为末,用酒或陈皮汤下颇效。此物不甚伤脾,可用。有以酒药烧灰服者,又有服生酒药者,最为峻厉,不宜用。(《折肱漫录》)

凡消食之药,丸、散优于汤液。盖无形之气,以无形散之;有形之积,以有形消之。(许宣治)

脉候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数而滑,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金匮》)

伤食,脉有滑、涩之异。脾虚不能鼓运,胃虚不能熟腐,故其脉不滑而涩。若人迎紧盛,气口滑者,停食感冒也。(《张氏医通》)

选案

吴成章弟,八岁,发热闷乱,大便不通,医作感证治。予曰∶此得之伤食,因发散太过,遂成虚热,风药燥血,故不便耳。先用六味汤加苁蓉,下黑矢十数枚;后用补中益气汤,诸证悉除。此伤食妄投发散,血燥肠枯,所伤之食愈秘而不出也。(高鼓峰)

一人病停食,医投消导药,将食逼坠少腹,其痛异常,便终不出,坐则一囊坠下,卧则倒入腹中,脉沉迟细,唇舌灰白,用补中益气汤加姜、桂,便出痛愈。

○一儿发热七昼夜不退,昏睡不食,幼科看过,总不退热,虑其动惊。余视其儿,目闭颊红,唇紫舌黄,腹硬拒按,此火邪由食遏而成,清之则食不化,表之徒伤元气,方用浓朴、枳壳、山楂、麦芽、草果、大黄,服药二时,大解三次,热退卧安,早起即索饮食,嬉戏如常。(吴天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864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随机推荐

  • 十大公认的美白身体乳

    十大公认的美白身体乳:凡士林美白身体乳、三豆奇异果身体乳、sesderma美白身体乳、Olay美白身体乳、AlphaHydrox果酸身体乳、ASDM强效美白身体乳、森田全净白保湿乳液、日本DAISO大创美白乳液、妮维雅美白身体乳、MENEM

    2024-04-15
    38900
  • 美白爽肤水

    美白爽肤水是一种用于美白的化妆水,它通常含有能够提亮肤色和减少色斑的成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白爽肤水成分:1 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损害,同时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提高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度。2 熊果苷:熊果

    2024-04-15
    37700
  • 妮维雅洗面奶怎么样 最好有各个系列的使用感受

    1、觉得妮维雅洗面奶还可以,比较值得购买,对于学生党来说性价比比较高。 2、妮维雅洗面奶美白系列:晶纯皙白轻柔磨砂洁面乳、晶纯皙白泡沫洁面乳及丝柔美白洁面乳,使用独特珍珠水蛋配方,有亮白肌肤长效补水之功效。 3、使用感觉:这是系列,是需要根

    2024-04-15
    44300
  • 国产好用的精华液推荐

    国产好用的精华液推荐如下:1、自然堂凝时鲜颜肌活修护精华液。2、百雀羚水嫩精纯肌底精华液。3、相宜本草丹参清痘精华液。4、御泥坊光感璀璨皙妍精华液。5、羽西净萃悦白盈透精华液。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华液?观察精华液的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肤质的

    2024-04-15
    43600
  • 妮维雅清透防晒露怎么样?妮维雅清透防晒露成分

    妮维雅清透防晒露主打防紫外线隔离,那么妮维雅清透防晒露怎么样?妮维雅清透防晒露都含有哪些成分?带着这些疑问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妮维雅清透防晒露的全面分析,了解它的更多性能,帮你解决更多的困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赶快来看看吧!1

    2024-04-15
    34800
  • sk2套装有两瓶水,一瓶乳液怎么使用

    按照你的描述,推测这个套装里的产品应该是:sk2清莹露、神仙水(sk2面部精华液)、sk2乳液。一、使用顺序:先是清莹露,再用神仙水,最后用乳液。二、使用方法1、清莹露的主要功能是软化肌肤肤质、二次清洁、促进后续护肤品吸收;取适量本品于化妆

    2024-04-15
    34900
  •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精华以后用吗?之后再使用面霜吗?还是不需要再用面霜

    希思黎全能乳液是在精华液之后使用的,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涂或不涂面霜。希思黎的护肤品使用顺序如下:一、赋活水润保湿精华:1、一滴精华,对抗肌肤缺水源头;轻盈质地,作为日常美肤第一步,从造水、促进水分循环及储水三大关键步骤,帮助强化肌

    2024-04-15
    36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