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维特思湖的东岸的山是奥姆山,奥姆山东边是达格大沼泽地,沼泽地的东边则是陶庚湖,陶庚湖的四周就是平坦的东耶特兰大平原。《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一本儿童文学,描写了他经历了种 种困难和危险,并从旅伴和其他动物身上学到了不少 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淘气调皮的缺点,培养了勇于 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由于尼尔斯的心变得善 良了,当他重返家乡时,不仅恢复了原形,而且成了 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富于责任感而又勤劳的 男孩子。
马斯奈——法国作曲家。1842年5月12日生于卢瓦尔省靠近圣艾蒂安的一个高级工程师(后来经营制铁业)家庭。11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作曲家托玛等。在学期间多次获学科奖。1863年毕业时,以一首大合唱获得罗马大奖,得以至意大利进修三年,1866年回巴黎。1873年起,他的戏剧音乐作品,如《巴赞的唐恺撒》和《艾林尼》、神剧《抹大拉的马利亚》和《夏娃》等,赢得了公众的承认。1870-188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创作了包括长期流行的《曼侬》(1884)和《维特》(1886年)在内的几十部歌剧。
马斯奈的后期创作——他一生中的最后二十五年,不但没有扩大艺术思想视野,在戏剧效果和表现手法方面也依然如旧,因此他的大部分歌剧虽然轰动一时,过后大都被遗忘。即使如此,他后期创作中的歌剧《泰伊思》(1894年) 、《莎芙》(1897年)和《唐吉诃德》(1910年),仍然有很大影响。
1878-1896年,马斯奈还担任了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他的学生,包括布律诺、夏庞蒂埃、施米特、凯什兰和罗马尼亚的埃内斯库等,后来都成为知名的作曲家。
1912年8月13日,马斯奈逝世于巴黎。
马斯奈1876年获得荣誉勋位,1878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99年又获得二级勋位。
他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但他对法国音乐的影响几乎没有延及20世纪,人们总是尊他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天才代表者。他是一位多产作曲家,除了偶尔写些器乐作品和歌曲外,主要活动领域在于歌剧,特别是喜剧歌剧。如今,在法国以外的地方,他主要是以《曼侬》而知名。《曼侬》汇集各家优点于一身,马斯奈借用了瓦格纳的主导旋律,遵照古诺悲怀忧伤的旋律,其乐声甘美、歌词能令疲倦的商贾砰然心动,但踏出剧场大门时,却在道德上有飘飘然的感觉。人们在评论马斯奈时,有这样一种说法,称他是一位沾染市侩气息的音乐家,能洞悉大众之所求, 并决意迎合众人口味。
马斯奈谢世后,《音乐快讯》企图解释他受人激赏的原因:“如果马斯奈不是生在世人渴求旋律、而尝试制造旋律的作曲家又十分难求的时代中,他必定会遭人埋没,这是不辩自明真理,但事实如此。马斯奈就在这个大多数作曲家亟思比旧乐派更上层楼的时代中,结合了一点现代主义与瓦格纳风骨以创制旋律。他既得天时之便,理所当然要受人赏识。我们所以迎接他不甚美妙的旋律,只因我们无从选择。”
这首《沉思》原曲为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中间所奏的间奏曲,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小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马斯奈的代表作品。
歌剧《泰伊思》作于1894年,剧情为一个宗教故事,发生在公元4世纪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伊思受到修道士的感化,终于摆脱了花天酒地、纵情享乐的世俗生活,而皈依宗教。泰伊思在修道院里获得了宁静,同时也彻底失去了人间的欢乐,最终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人世。这段间奏曲表现了泰伊思厌倦世俗,而产生通过信仰宗教来求得解脱时的心态。这一优美的旋律,除用做间奏外,在剧中也经常出现,以提高剧中气氛。
乐曲结构简单,为虔诚的行板,D大调,4/4拍子。乘着清澈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主奏小提琴奏出了著名的抒情性主题,这一主题在原歌剧中出现多次;在中间部,旋律的展开与变型极富有热情,经过更快而激动的变化之后,再度出现最初的旋律。结尾是以G弦逐渐减弱音力,以泛音的微弱音响慢慢消失而结束。全曲始终流露着一种虔诚的宗教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