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生姜价格持续上涨,近日涨速有放缓迹象,但部分城市价格涨幅仍然较大。7月14日—8月15日,全国生姜价格连涨33天,至每斤657 元,累计涨幅达182%。从省区市来看,近五成省区市的涨幅超过20%,其中上海、天津、江苏涨幅居前,分别为343%、327%、314%。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与前一日相比,8月15日,猪肉、鸡蛋、蔬菜、水产品价格以涨为主;牛羊肉、水果、食用油价格略有波动;成品粮、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监测的21种蔬菜中有13种价格上涨,3种持平,5种下降。豇豆、菠菜、四季豆、西红柿价格涨幅在11%—17%之间,大白菜、芹菜、油菜、白萝卜、洋葱、尖椒、苦瓜、大蒜、生姜价格涨幅均未超过1%;生菜、茄子、菜椒价格持平;黄瓜、土豆、圆白菜、胡萝卜、大葱价格降幅在05%— 08%之间。
生姜价格持续上涨,近日涨速有放缓迹象,但部分城市价格涨幅仍然较大。数据显示,7月14日—8月15日,全国生姜价格连涨33天,至每斤 657元,累计涨幅达182%。从省区市来看,近五成省区市的涨幅超过20%,其中上海、天津、江苏涨幅居前,分别为343%、327%、 314%。
生姜产量减少
导致目前生姜价格高位运行的原因很多,当地商贩和姜农都说,受去年天气因素影响,生姜产量下降,是造成姜价高企的主要原因。但是,记者在山东安丘采访中了解到,导致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据了解,前两年姜价持续走低使得姜农们种姜热情下降,导致种植量减少。再加上2009年部分产区受天气因素影响产量下降,山东潍坊地区姜产量就下降10%左右。
生姜价格有“贵三年、贱三年”的说法。1996年,生姜曾达到每斤125元的高价,此后一路下跌,到了2004年,姜价又达到每斤5元,到了2006年,生姜价格曾跌到每斤04元,今年姜价最高又冲到46元一斤。
少量炒姜客套现离场
此外,像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一样,生姜流通环节中也出现了炒家的身影。在安丘姜蒜批发市场,很多商家就表示,7月底姜价的突然窜高就跟这些炒姜客有关系。
据介绍,炒姜客来自附近的莱芜、临沂一带,还有江苏的炒家。他们会先在姜价相对较低的时候囤积一部分生姜,然后用一部分资金到批发市场高价收购,接连数天后姜价被迅速拉高。炒姜客随即在高位出手,套现离场。这些炒家一次至少收购2、3千吨生姜,如果是按5毛钱的差价计算,那么他们出手后就获利2、3百万元。不过,安丘市场姜蒜批发市场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本轮生姜涨价受游资炒作推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个生姜太贵了,数量很大,资金很难操纵市场。
姜农惜售
这轮姜价上涨,除了产量减少、有少量炒家炒作的因素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姜农。由于生姜比较好储存,很多姜农在从田里把生姜收回家以后,就直接储存起来了。就是生姜的这种特殊的储藏方式,让姜农在价格上具备一定的话语权。今年,当姜农得知产量减少,市场价格处于上行通道时,就选择了惜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姜价上涨。
据业内人士分析,去年收获的生姜中,还有40%的存量还在姜农的手中。虽然今年新种的生姜还有一个半月即将上市,但是姜农期望在这段时间内,姜价能继续冲高,于是纷纷惜售。
导读2月渐入尾声,在国内农产品市场,近期,生猪、生姜、玉米以及绿豆行情走势各异,其中,玉米价格卖压风险较高,价格震荡下行。
而在生猪市场,猪价显著上涨,但是,市场看跌情绪升温,猪价大涨“有变”。
在生姜市场,年内生姜价格高位运行,市场短期内仍易涨难跌,在绿豆市场,现货绿豆偏稳运行,但是,绿豆行情前景仍要看乌兹进口来的品质!
那么,市场发生了啥?重点分析来了!
一、绿豆市场
由于国内绿豆种植面积减少,产区供应不足,最近两年,国内绿豆价格维持偏强的走势,尤其是,作为芽豆使用价格偏强运行,而对于商品绿豆价格相对便宜,价差在3~33元/斤左右,目前,主流芽豆价格维持在725元/斤左右!
由于国内绿豆产量有限,优质芽豆供应更加的紧缺,因此,乌兹芽豆进口对于国内市场有明显的影响,也常为国内市场的主要选择!据了解,2022年乌兹芽豆价格走势相对平稳,6月份达到515元/斤的高点,12月份将至45元/斤,价格波动下行,主要受乌兹绿豆质量较差,受干旱少雨,部分绿豆干瘪现象突出,难以作为芽豆,进入国内市场,受品质问题价格偏弱运行!
如今,春节假期后,国内优质芽豆存货不多,下游需求端采购积极性转浓,市场看涨情绪下,价格逐步走高,但是,长期来看,重点仍将收藏乌兹绿豆的质量,价格仍有上涨的预期!
二、生姜偏强!
2022年,国内生姜价格走势极端,上半年以前,受供应宽松,生姜价格偏低运行,进入下半年后,生姜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12月中下旬,受口罩问题放开后,市场炒作情绪升温,生姜价格大幅冲高,部分产区价格甚至涨至7元/斤,进入2023年后,生姜价格维持偏强运行的走势,短期内,价格仍将维持偏强运行的趋势!
据业内人士分析,元旦、春节期间,由于市场生姜供应偏少,货源相对偏紧,农户挺价惜售,部分贸易商高价拿货,价格维持偏强的走势,叠加,开春在即,生姜留种现象增多,市场姜种价格偏强,进一步支撑了现货生姜的价格,目前,主流生姜成交价达到了6~8元/斤,泥姜均价在3~35元/斤左右!
短期内来看,由于生姜作为家庭以及餐饮集中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但是,受当前种植户惜售以及生姜留种等因素,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的趋势!而对于长期市场来看,虽然,受最近几年,生姜种植盈利水平较高,但是,由于种植成本较大,扩种存在可能,但是,扩种或将有限,因此,价格仍将维持高位的趋势!
三、玉米转跌!
在国内玉米市场,由于22产玉米售粮节奏前期偏慢,进入元旦春节期间,基层售粮节奏加快,玉米落价逐步显现,进入2023年后,基层余粮依然宽松,元宵节前,产区玉米售粮进度刚刚过半,这也加剧了阶段性玉米卖压的风险,尤其是,近期天气逐步转暖,华北以及黄淮地区,基层玉米储存难度陡增,东北玉米卖压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国内现货玉米偏弱运行!
但是,受玉米种植成本偏高,基层仍有挺价的情绪,叠加,此前几日,中储粮采购节奏加快,用粮企业有一定补货的需求,玉米价格短暂横盘,但是,由于玉米卖压风险更甚,价格维持偏弱调整的趋势,尤其是,东北地趴粮集中上市前,贸易商以及深加工企业集中建库情绪较为谨慎,补库仍以滚动收粮为主,而贸易商也多以随收随走,玉米价格转跌,价格维持偏弱调整的走势!
目前,东北市场,企业挂牌报价普遍横盘131~138元/斤,而在华北以及黄淮等地,部分企业挂牌价格跌破14元/斤,秦皇岛鹏远以及骊骅,山东临清金玉米等,主流用粮企业跌至139元/斤,主流企业挂牌报价降至14~145元/斤左右!
短期内,受企业集中建库积极性不高,玉米储存难度进一步增加,潮粮上市仍将维持较为宽松的表现,玉米价格仍有震荡偏弱的走势,但是,随着玉米价格重心下移,市场对于玉米长期供应缺口的共识,贸易商以及用粮企业逢低建库情绪陡增,玉米价格跌势也将逐步减弱,进入3月中下旬后,随着玉米卖压风险大幅减弱,价格也将逐步呈现横盘偏强的走势!
三、猪价大涨“有变”!
在国内生猪市场,最近几日,猪价大幅上涨,生猪均价冲高1554元/公斤,猪价涨至春节以来的新高,此轮猪价上涨,关键是受收储信号支撑,生猪市场看涨情绪大幅提升,养殖端压栏挺价,市场抄底现象不断,在二育以及屠宰场加大入库支撑下,猪价大幅走高!
目前,国内市场猪价呈现“破7入8”的走势,在南北地区,东北黑吉辽地区、华北京津以及山西,华东大部以及广东局地,高价猪源涨入“8字头”,部分低价猪源也普遍涨至74~76元/斤,国内生猪均价大幅走高,生猪出栏亏损压力明显减弱,目前,自繁自养出栏亏损或将不及100元,部分养殖户出栏或将止损,养殖端仍有看涨的情绪!
但是,由于生猪价格走高,这势必会增加抄底的成本,尤其是,屠宰场分割入库的积极性或将大幅减弱,企业开工率也将明显回调,收猪积极性逐步减弱。
而对于二育现象,也将随着生猪价格的走高,谨慎补栏中低标猪的情绪升温,市场生猪供应压力或将陡增,从基层反馈来看,目前,北方多地集团化猪企,高价猪源市场接受度明显转差,出栏难度明显增多,部分规模猪企有降价走量的操作,屠宰场也出现了一定退订单的现象!
因此,本轮猪价大涨“有变”,市场上涨支撑转差,随着月底到来,集团化猪企出栏压力陡增,生猪供应或将明显增量,而市场抄底情绪转弱,消费跟进不畅,屠企开工率下滑,猪价或将震荡走低!
猪价大涨“有变”,生姜偏强玉米转跌,绿豆前景看乌兹!发生了啥!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
2007年生姜价格走向--全年低迷,无望摆脱;2006年是低谷,2007年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起色。
参考自:http://wwwzgjwnet/中国姜网
第一、国内市场分析:
2006年10月下旬,已到生姜收获期,笔者看到外地人来(山东)收购生姜,每公斤统购价仅1元左右。经了解,今年生姜的市场价大抵如此。
山东的生姜价格受北京需求的影响较大:
经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统计,元旦以来,生姜的价格就一直较低,目前市场上生姜的价格创下最低水平。生姜的市场价11元/500克。
据来自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中心的消息,12月2日,生姜的上市量达到35万公斤,价格在08元/500克至07元/500克。角门、天陶、洋桥、大红门等地菜市场,市场上生姜的价格最高达14元/500克,大部分在11元/500克至12元/500克。
第二、国际市场生姜价格
国际上每公斤淹渍姜、保鲜姜收购价分别为28元RMB和24元RMB;
第三、生姜市场大盘分析
生姜市场低迷 发展宜谨慎
经过前几年的高峰期后,我国生姜2006年下半年每公斤收购价已降至0.8元~1.2元。其市场低迷、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供求失衡 2006年,我国生姜种植面积近11万公顷,按2年生隔年采挖计算,年可采挖近63万公顷,以每公顷产鲜姜2.25万公斤计算,可获鲜姜170万吨,折合干黄姜52万吨,可生产皂素1万吨以上。而皂素国内需求量为1600吨~1800吨,国际市场需求量为3600吨~3800吨。世界上产黄姜的国家有中国、越南、墨西哥等,仅中国一家产皂素已经超过了世界皂素需求总量。估计在近一二年内,很难改变这一供大于求的状况,并将引发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生姜价格下跌,种植生姜的效益下降。
2.生姜加工产品较单一 我国生姜加工企业仅能生产皂素、双烯等几个品种,生姜利用率低,产业链太短,且小规模企业多,只能生产中间体产品。德国先令公司已掌握合成双烯技术,这势必大大减少皂素、双烯等激素药物中间体原料的需求量,从而影响生姜市场的国际供求关系。
3.人为炒作 前几年,由于人为炒作,使生姜种植过热,种价抬高,导致生姜市场价格大大超过其实际价值,形成一种市场繁荣的假象,最后结果是“种的时候是宝,种出来之后是草”。
生姜是较好的药用植物,从其地下根茎中提取的薯蓣皂素是医药工业合成激素的重要原材料,可以生产多种激素类药物。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激素类药物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生姜开发前景依然被人们看好。通过市场的“冷”处理后,很大一部分姜农将退出生姜市场。根据市场分析预测,生姜生产从高潮进入低谷再到下一个高潮来临一般需要四五年时间,2004年~2006年是低谷,2007年估计不会有什么起色。
对现有姜地要加大培管力度,做好开沟排水、防病治虫、施肥除草等工作。坚持科学布局,宜姜则姜,不要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在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不要种植黄姜。姜地还可套种玉米等旱粮作物,每667平方米能新增收入400多元,以实现以粮补姜。
干姜价格略有上扬空间
干姜,别名白姜、川姜、淡干姜、粉姜。它主产四川的犍为、宜宾、双流,贵州的兴义、安顺、长顺,云南的文山,陕西的汉中,浙江的临海,安徽的阜南,其次在广东、山东、云南、湖北亦产。
近日干姜源源不断从产区陆续运回药市,从主产区反馈的信息显示,产区今冬货源仍显不足。前去产区吸纳干姜客商络绎不绝,不等烘全干就被抢购一空,大货供求趋紧,求购者众多,需求量大。虽然新货上市价格不降反升,已经升至88~9。6元/kg,尽管价格上扬,但投交量不减,导致干姜由平转畅,争相抢购。干姜价格上扬有三种原因:
一、社会用量日益扩大
前几年由于生姜的价格偏低,在农贸市场仅1~2元/kg,造成生姜对干姜价格冲击的局面,导致干姜价格在5~7元/kg徘徊。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的干姜主产区,姜农种植干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干姜产量急剧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用量的逐步提高,干姜又有出头之日,价格略微抬头。特别是2004年以后,调料厂、方便面厂遍地开花,社会需求量直线上升。药用量由2000年代初期的200万kg猛升为目前的260万kg以上。食用量多用于加工调料粉面、火锅调料、方便面调料包以及十三香之类品种,加上食品行业的干姜出口,食用量高于药用,估计在320万kg以上。
二、产区药市库存空虚
今冬干姜货源不足原因有二:一为姜农承包地有限,直接制约着干姜的扩种,影响产量的提高。二是姜农把鲜姜预留作明年的种苗,扩大种植或者出售。在亳州、安国等药市新货上市之前,干姜的库存量略显不足。
三、干姜出口转畅,销量平稳
国际市场销量平稳,尤其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根据产区干姜价格行情走势和药市供需实际情况判断,估计干姜在2006冬2007年春价格会有小幅度上扬的空间。
2020年即将过去,回顾2020年是个挑战的一年,对于农民来说年初的疫情延误了外出打工的时间,上半年自然灾害导致作物的减产,而下半年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生姜、葱集体暴涨,尤其这生姜涨势太猛,被大众称为‘姜你军’,这也难怪,生姜的批发价格达到12—18元每公斤,市场零售更是高达21元每公斤,那2021年价格还会上涨吗?听听姜农怎么说。
生姜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食材之一,而今年年底涨价厉害,让人不得不感叹姜你军重出江湖。那么,2021生姜价格会涨吗?2021生姜行情预测怎么样?
姜农说,生姜的价格上涨其实从今年6月份就开始抬头了,只是当时涨价幅度小,大家不在意罢了,到了‘冬至’后,天气开始变冷,这本来就是生姜销售旺季,因为生姜具有驱寒保暖的作用,老农民自己都喜欢用生姜煮水预防感冒,而前期销售积极,如今惜售情绪高,价格走高也是自然。
另外,大家都知道的,2020年生姜面积受到去年种植生姜效益不高的影响,好多姜农都减少了种植面积,而且今年雨水较多,对生姜减产严重,像山东好多姜农损失30%以上,这样生姜产量低,老黄姜库存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水涨船高。
2021年生姜价格还会持续高位运行一阵子,2020年鲜姜产量少,前期库存老姜销售殆尽,生姜供应仍然吃紧,不过随着南方地区鲜姜的上市,市场上会稍微缓和,价格会略有下降,但是新姜收获结束后,价格还会坚挺,要想达到往年正常水平估计要到2021年下半年,你们认为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